经济学基础第二章供给与需求共47页
- 格式:ppt
- 大小:326.50 KB
- 文档页数:24
经济学基础:供需关系及市场竞争原理一、引言经济学是研究资源分配和决策制定的学科,而供需关系和市场竞争原理则是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深入探讨供需关系和市场竞争原理在经济学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二、供需关系2.1 供给•提供了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数量,在经济学中被称为“供给”。
•许多因素会影响供给量,如生产成本、技术变革、资源可得性等。
•图表和曲线可以用来表示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2.2 需求•对特定物品或服务的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以及数量,在经济学中被称为“需求”。
•需求取决于多个因素,如收入水平、个人喜好和偏好、替代品可获得性等。
•图表和曲线可以用来表示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2.3 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指的是供给与需求之间达到平衡状态时的价格和数量。
•市场均衡点是供应量等于需求量的价格和数量。
•在市场均衡点上,买家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卖家愿意接受的价格完全一致。
三、市场竞争原理3.1 竞争性市场•竞争性市场是指有多个卖家和买家,在没有主导力量控制价格的情况下进行交易。
•竞争性市场可以有效地配置资源并促进经济增长。
•竞争性市场中存在自由进入和退出,这使得市场趋向于均衡状态。
3.2 市场竞争对供需关系的影响•市场竞争会影响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形状和位置。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供给曲线通常更加弹性,以适应消费者需求变化。
•市场竞争还能够降低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并提高质量与创新水平。
四、供需关系及市场竞争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1 个人购物决策•了解供需关系和市场竞争原理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更明智的购物决策。
•通过观察市场价格和消费者需求量,可以避免过高或过低的购买。
4.2 企业经营决策•对供需关系和市场竞争原理的理解对企业制定正确的产量和定价策略至关重要。
•在了解市场均衡点后,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变化,并提供适当的产品/服务。
4.3 政府政策制定•政府在制定税收政策、价格管制、反垄断法等方面需要考虑供需关系和市场竞争原理。
经济学基础之市场供给与需求分析市场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的基础,是描述市场概括的基础工具。
市场供给与需求分析是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实证工具,是衡量供需关系的基础,为市场分配机制提供信息和指导。
一、市场供给分析市场供给是指厂商或个人愿意通过销售要素或产品所接受的价格数量的总和。
在市场中,各个厂商在不同价格下供应商品的数量是不同的。
市场供给曲线是指在不同价格下厂商愿意供应商品的数量构成的图形,通常是呈正斜率的直线或曲线。
市场供给是由成本和效益两个基本驱动因素形成的。
成本无疑是市场供给数量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厂商将他们的成本直接或间接地转嫁给消费者。
随着价格的升高,厂商的成本之外的产量逐渐增加,这意味着在价格上升的情况下加大生产量更加划算。
效益是指销售一个额外的产品获得的收益。
当市场价格上升时,厂商会有更多的刺激去增加产量,因为他们能够获得更高的边际收益。
此外,还有一些市场专属的供给因素,如供给替代品的数量和供应技术的优势。
如果市场提供商的数量增加,或者市场增加了一种特别的替代品,供应量会增加,导致供应曲线向右移动。
而如果技术方面的进步使成本更低,供应曲线也会随之向右移动。
二、市场需求分析市场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不同价格下希望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曲线是在不同价格下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总量构成的图形。
需求曲线通常呈现为一条负斜率的直线或曲线。
需求曲线的斜率是代表单位价格变动带来的数量变化。
需求量的变化是由价格变化和收入水平变化所驱动的。
价格下降意味着消费者能够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获得更多的商品。
这种较佳的价格和性能的组合降低了购买的障碍,从而增加了需求。
收入的变化也会影响需求量。
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他们就会有更多的钱可以花在额外的产品上。
这种情况下,曲线将向右移动,因为消费者在更高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更多的商品。
三、市场均衡当市场需求和供给相等时,市场就会达到均衡状态。
在均衡状态下,市场价格和数量是由供需平衡决定的。
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上所有厂商和消费者达到权衡的状态,供应和需求达到最优状态。
第二章供求理论一、基本概念:1.需求与需求定理2.供给与供给定理3.均衡价格和产量4.需求的价格弹性5.收入弹性6.交叉弹性二、选择题:1.在得出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外是常数?( )A 消费者的收入B 其他商品的价格C 消费者的偏好D 商品本身的价格2.在某一时期内彩电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是( )。
A彩电的价格提高了 B 消费者对彩电的预期价格上升C 消费者对彩电的偏好下降D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了3.在其他因素不变得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 )。
A 其需求增加B 需求减少C 需求量增加D 需求量减少4.消费者对某物品的预期价格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需求会( )。
A 减少B 增加C 不变D 无法确定5.下列除了哪一种因素变化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 )。
A 购买者(消费者)收入B 商品本身价格C 其他有关商品价格D 消费者偏好6.如果消费者对某商品的偏好突然下降,但这种产品的生产技术却有很大改进,则( )。
A 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右移动并使均衡价格和产量提高B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都向右移动并使均衡价格和产量下降C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并使均衡价格上升而均衡产量下降D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供给曲线右移动并使均衡价格下降,但均衡价产量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7.如果商品A和商品B是互相替代的,则A的价格上升将导致( )A 商品A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B 商品A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C商品 B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D 商品B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8.一个商品价格下降对其互补品最直接的影响是( )。
A互补品的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右移 B互补品的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左移C互补品的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右移 D互补品的价格上升9.在得出棉花的供给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一种不保持为常量?( )A 技术水平B 土壤的肥沃程度C棉花的种植面积 D 棉花的价格10.正常商品价格的上升会导致( )。
经济学基础知识:供需关系详解经济学中的供需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交互关系。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供需关系的定义、原理以及对市场经济的影响。
1. 供需关系定义供给是指市场上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和服务数量,而需求则代表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数量。
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价格和交易量。
2. 供求曲线与均衡点在经济学中,通常使用供求曲线来表示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当供给曲线向右倾斜时,表示提高了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能力;当需求曲线向右倾斜时,表示增加了人们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
当供给和需求曲线相交于某一点时(称为均衡点),市场达到了供给与需求相匹配的状态。
在这个均衡点上,市场价格也会围绕着该点波动。
3. 影响供需关系的因素• 3.1 市场规模:市场规模越大,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会越大。
• 3.2 客户偏好:消费者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偏好也会影响需求曲线的位置和形状。
• 3.3 市场竞争:市场竞争使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而决定提高供给量,从而影响供给曲线的位置和形状。
• 3.4 成本和效益:生产成本、原材料价格以及技术进步等因素也会对供给曲线产生影响。
4. 国家政策对供需关系的影响国家政府通过税收、补贴或管制等手段来调节市场经济中的供需关系。
例如,增加商品税会提高价格并降低需求;减少企业税负则有助于提高供给量。
5. 市场波动与调整由于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变化,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可能发生波动。
例如,自然灾害导致供应中断,需求增加或下降等。
在这些情况下,市场将通过价格与数量调整来重新达到新的均衡点。
6. 结论供需关系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且复杂的概念,它揭示了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交互模式。
准确理解供需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经济现象,并作出相应的决策。
第二章需求和供给的一般分析教学目的与要求:微观经济学用价格机制研究资源的配置问题,其核心内容是价格决定理论。
均衡价格取决于供给与需求。
本章在介绍需求与供给一般知识的基础上,讨论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应用,树立经济学基本分析方法—供求分析。
重点和难点:需求和供给的各种表示方法;需求弹性的含义及意义课时:2节课教学内容:第二章第一节需求理论导入案例——雪、胶卷冲印与价格需求和供给被认为是市场两个主要的力量,是市场价格形成的主要因素。
一、需求的涵义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即不同的价格与相应的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就是需求。
对某种商品的需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消费者有购买欲望;第二,消费者有支付能力。
注意区别: 1 )需求与需求量; 2 )需求与需要。
二、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1 、影响需求的因素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影响和共同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有:1 )该商品的价格2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3 )相关商品的价格4 )消费者的偏好5 )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2 、需求函数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如果我们把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作为因变量,把影响人们对这种商品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需求函数:由于一种商品的价格是决定需求量的最基本的因素,所以,我们往往假定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仅仅分析价格因素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影响,这样需求函数可以用下式表示:这就等于说价格是影响需求的内生变量,而消费者的收入等因素是影响需求的外生变量。
三、需求表和需求曲线1 、需求表需求表是一张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表 2 — l 是某商品的需求表,可以清楚地看到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表 2 - 1 某家庭苹果的需求表苹果的价格(元)5 4 3 21苹果每周的需求数量(吨)12355582 、需求曲线四、需求定理建立在需求函数基础上的需求表和需求曲线都反映了商品的价格变动和需求量变动两者之间的关系,即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反映在需求曲线,它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的斜率为负值,需求的这一规律称谓需求定律。
第二章供给与需求36、假设在每月价格为30美元时,小镇有线电视的订户为3万户。
如果小镇有线电视把每月的价格提高到40美元,订户将减少为2万户。
在以下哪一种价格时,小镇有线电视赚到的总收益最大?复习题1.什么是竞争市场?简单描述一种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
2.什么因素决定买者对一种物品的需求量?3.什么是需求表和需求曲线?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4.消费者嗜好的变化引起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还是需求曲线的移动?价格的变化引起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还是需求曲线的移动?5.Popeye的收入减少了,结果他买了更多的菠菜。
菠菜是低档物品,还是正常物品?Popeye的菠菜需求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6.什么因素决定了卖者对一种物品的供给量?7.什么是供给表和供给曲线?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8.生产者技术的变动引起沿着供给曲线的变动,还是供给曲线的移动?价格的变化引起沿着供给曲线的变动,还是供给曲线的移动?9.给市场均衡下定义。
描述使市场向均衡变动的力量。
10.啤酒与比萨饼是互补品,因为人们常常边吃比萨饼,边喝啤酒。
当啤酒价格上升时,比萨饼市场的供给、需求、供给量、需求量以及价格会发生什么变动?11.描述市场经济中价格的作用。
12.给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下定义。
13.列出并解释本章中所讨论的决定需求价格弹性的四个因素。
14.如果弹性大于1,需求是富有弹性还是缺乏弹性?如果弹性等于零,需求是完全有弹性还是完全无弹性?15.根据供求图,说明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和生产者得到的总收益。
16.如果需求是富有弹性的,价格上升会如何改变总收益?解释原因。
17.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小于零,我们把这种物品称为什么?18.如何计算供给价格弹性?解释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什么?19.毕加索油画的供给价格弹性是多大?20.供给价格弹性在短期中更大,还是在长期中更大?为什么?21.在20世纪70年代,OPEC使石油价格急剧上升。
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第一章经济学导论1、资源的稀缺性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生产人类所需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2、市场经济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3、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4、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5、经济学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社会科学.第二章供给与需求1、需求量买者在给定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物品的数量.2、供给量卖者在给定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某种物品的数量.3、均衡价格当商品达到供求均衡时所对应的价格4、需求价格弹性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5、供给价格弹性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1.效用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2.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3.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消费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4、预算线在消费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货币额和实际支付的货币额之间的差额.第四章生产与成本分析1、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2、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3、等成本线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4、企业生产的隐成本企业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5、企业生产的边际成本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品时所增加的成本.第五章市场理论1、边际收益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益的增加量.2、垄断竞争由许多生产和销售相似而不同的产品的企业所组成的市场结构.3、寡头市场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市场组织.4、不完全竞争市场泛指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第八章宏观经济主要变量及其衡量1、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国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动的市场价值.2、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3、实际GDP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4、GDP折算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5、通货膨胀一国价格水平持续而普遍的上涨.6、失业率失业者在劳动力中所占的百分比.第十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2、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