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发电资料整理
- 格式:docx
- 大小:707.79 KB
- 文档页数:5
地热能发电一、地热种类开发的地热资源主要是蒸汽型和热水型两类,因此,地热发电也分为两大类。
地热蒸汽发电有一次蒸汽法和二次蒸汽法两种。
1、一次蒸汽法一次蒸汽法直接利用地下的干饱和(或稍具过热度)蒸汽,或者利用从汽、水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蒸汽发电。
2、二次蒸汽法二次蒸汽法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不直接利用比较脏的天然蒸汽(一次蒸汽),而是让它通过换热器汽化洁净水,再利用洁净蒸汽(二次蒸汽)发电。
第二种含义是,将从第一次汽水分离出来的高温热水进行减压扩容生产二次蒸汽,压力仍高于当地大气压力,和一次蒸汽分别进入汽轮机发电。
二、地热蒸汽发电系统利用地热蒸汽推动汽轮机运转,产生电能。
本系统技术成熟、运行安全可靠,是地热发电的主要形式。
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采用的便是这种形式。
1、双循环发电系统也称有机工质朗肯循环系统。
它以低沸点有机物为工质,使工质在流动系统中从地热流体中获得热量,并产生有机质蒸汽,进而推动汽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
2、全流发电系统本系统将地热井口的全部流体,包括所有的蒸汽、热水、不凝气体及化学物质等,不经处理直接送进全流动力机械中膨胀做功,其后排放或收集到凝汽器中。
这种形式可以充分利用地热流体的全部能量,但技术上有一定的难度,尚在攻关。
3、干热岩发电系统干热岩发电系统是利用地下干热岩体发电的设想,由美国人莫顿和史密斯于1970年提出的。
1972年,他们在新墨西哥州北部打了两口约4000米的深斜井,从一口井中将冷水注入到干热岩体,从另一口井取出自岩体加热产生的蒸汽,功率达2300千瓦。
进行干热岩发电研究的还有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和俄罗斯,但迄今尚无大规模应用。
三、利用现状1970年,我国在广东丰顺县邓屋村建成国内第一座地热电站,成为世界上第七个通过地热发电的国家。
此后,湖南、河北、山东等地相继建成地热电站6座。
国人熟知的羊八井地热电厂则是在1977年建成,是国内首台兆瓦级机组,在当时拉萨电力紧缺的状况下,曾担负着拉萨平时供电的50%,冬季供电达到60%,至今还每年发电1.4亿千瓦时左右。
热水型地热发电地热发电是地热利用的最重要方式。
高温地热流体应首先应用于发电。
地热发电和火力发电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蒸汽的热能在汽轮机中转变为机械能,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所不同的是,地热发电不象火力发电那样要装备庞大的锅炉,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它所用的能源就是地热能。
地热发电的过程,就是把地下热能首先转变为机械能,然后再把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过程。
要利用地下热能,首先需要有“载热体”把地下的热能带到地面上来。
目前能够被地热电站利用的载热体,主要是地下的天然蒸汽和热水。
根据可利用地热资源的特点以及采用技术方案的不同,地热发电主要划分为地热蒸汽、地下热水、联合循环和地下热岩四种发电方式。
1.闪蒸地热发电工作原理:将地热井口来的地热水,先送到闪蒸器中进行降压闪蒸(或称扩容)使其产生部分蒸汽,再引到常规汽轮机做功发电。
汽轮机排出的蒸汽在混合式凝汽器内冷凝成水。
送往冷却塔。
分离器中剩下的含盐水排入环境或打入地下,或引入作为第二级低压闪蒸分离器中,分离出低压蒸汽引入汽轮机的中部某一级膨胀做功。
用这种方法产生蒸汽来发电就叫做闪蒸法地热发电。
它又可以分为单级闪蒸法、两级闪蒸法和全流法等。
采用闪蒸法的地热电站,热水温度低于100℃时,全热力系统处于负压状态。
这种电站,设备简单,易于制造,可以采用混合式热交换器。
缺点是,设备尺寸大,容易腐蚀结垢,热效率较低。
由于系直接以地下热水蒸汽为工质,因而对于地下热水的温度、矿化度以及不凝气体含量等有较高的要求。
全流法:它比闪蒸地热发电系统中的单级闪蒸法和两级闪燕法地热发电系统的单位净输出功率可分别提高60%和30%左右。
全流发电系统就是试图将来自地热井的地热流体(不论是水或是湿蒸汽) 通过一台特殊设计的膨胀机,使其一边膨胀一边做功,最后以汽体的形式从膨胀机的排汽口排出.为了适应不同化学成分范围的地热水,特别是高温高盐的地热水,膨胀机的设计应该具备这种适应能力。
为了获得全流系统的优越性能,脚胀机的效率必须达到70%以上,但目前的实脸机组还没有达到这一指标。
地热发电资料整理地热发电资料整理(2015.11)1、地热发电原理地热发电是利⽤地下热⽔和蒸汽为动⼒源的发电技术,其基本原理与⽕⼒发电类似,把热能转换成为机械能,再把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却不需要⽕⼒发电那样备有庞⼤的锅炉。
相⽐较风能、太阳能等可再⽣能源,地热能是唯⼀不受天⽓、季节变化影响的可再⽣能源,其最⼤的优势在于其稳定性、连续性和利⽤率⾼,可以⽣产不间断的、可靠的电⼒,⽽且发电成本低,设备的占地⾯积⼩。
根据最新技术,从天然蒸汽中分离出来的地热能利⽤率⾼达97%,损失掉的3%则是缘于涡轮之间的摩擦⼒,与其他可再⽣能源发电的低效率相⽐,地热发电的利⽤效率达72%。
2、地热发电的技术路线(1)利⽤地热蒸汽发电(2)利⽤地下热⽔发电(3)联合循环发电(蒸汽和热⽔)(4)利⽤地下热岩发电(灌⼊⽔产⽣蒸汽和热⽔)3、地热资源分类及⽤途4、地热发电的发展状况截⾄2012 年初,世界24个国家的地热发电⼚确定并⽹发电能⼒约11224MW。
美国2012 年地热总装机容量达到3100MW 以上,居世界第⼀位。
菲律宾总装机容量2000MW,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地热发电⽣产国,其国家23%的电⼒来⾃地热能利⽤。
截⾄2011 年,欧洲地热能总装机为1600MW,意⼤利是欧洲地热市场的领导者,其装机容量占欧洲装机总量的50%以上。
中国地热发电装机容量仅有32MW,排世界16位;中国地热资源的开发⼤多位于浅层,应⽤主要集中在供暖、温泉、热⽔养殖等中低温利⽤上,中国对地热⾮电直接开发利⽤居世界⾸位。
印尼⽬前地热发电量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菲律宾,⽬前装机容量为1300MW。
据悉,印尼拥有全球地热资源总量的40%,约有27510MW 的潜在地热资源,潜⼒巨⼤。
但⽬前仅有5%的地热资源得到开发。
印尼的地热发电站分布在北苏门答腊、⽖哇、巴厘和北苏拉威西岛,⽬前地热发电占印尼总发电能⼒的⽐重不到3%。
印尼计划到2025年提升其地热发电能⼒,作为该国电⼒提升计划的⼀部分。
地热发电的应用1. 地热发电的概述地热能是指地球内部的热能,是一种洁净、可再生的能源。
地热发电技术利用地热能转化为电能,为人们的生活和产业提供可靠、持久的能源供应。
本文将从地热发电的原理、技术以及应用范围等方面进行探讨。
2. 地热发电的原理地热发电利用地球内部的热能,通过地热能转换装置将地热能转化为电能。
其原理可以简要归纳如下: - 地球内部存在大量的地热能,包括地壳中的热能和地热水资源。
- 地热能可以通过地热能转换装置(如地热发电站)转化为电能。
- 地热发电主要利用地热水和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组产生电力。
- 地热水经过地下管道输送至地热发电站,经过处理后驱动涡轮发电机组。
3. 地热发电的技术地热发电涉及到多种技术,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地热发电技术: ### 3.1 干热岩发电技术干热岩发电技术是一种利用干燥岩层中的地热能进行发电的技术。
其主要步骤包括: 1. 钻孔开采岩层中的热能。
2. 注入冷水,使岩层温度下降。
3. 再次注入水,通过地下管道输送至地热发电站。
4. 经过地热发电站发电。
3.2 闪蒸发电技术闪蒸发电技术是一种利用高温地热水蒸发产生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组发电的技术。
具体步骤如下: 1. 高温地热水进入闪蒸罐。
2. 高温地热水在闪蒸罐中迅速蒸发,产生高压蒸汽。
3. 高压蒸汽驱动涡轮转动,驱动发电机发电。
3.3 二次循环发电技术二次循环发电技术是指通过地热水与有机工质直接接触传热,再由有机工质带热流经发电机组产生电能的技术。
具体步骤如下: 1. 地热水与有机工质进行直接接触传热。
2. 有机工质带热流经发电机组,转动涡轮发电。
4. 地热发电的应用范围地热发电可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 4.1 国家电网供电地热发电可以作为国家电网的一部分,为城市和农村地区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
地热发电具备持续稳定的特点,可满足电力供应的需求。
4.2 工业生产地热发电可以为各种工业生产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
地热发电技术当今地热能发电技术一:综述地热发电是把地下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然后再把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生产过程。
1904年意大利试验地热发电成功。
地热发电的相关技术已经基本成熟,进入了商业化应用阶段。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盖塞斯地热发电站,装机容量达2080MW。
菲律宾的地热发电装机容量也高达1050MW,占该国电力装机总容量的15%。
目前全世界地热发电站约有300座,总装机容量接近10000MW,分布在20多个国家,其中美国占40%。
我国地热发电站总装机容量30MW左右,其中西藏羊八井(1万KW)、那曲、郎久三个地热电站规模较大。
二:地热发电介绍: 地球内部蕴藏着巨大的热能。
从地表向下深入到地球内部,温度逐渐上升,平均温升为20-30摄氏度/千米,地球中心的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
地热资源按照它在地下储存形式可以分为四大类:水热资源、地压资源、干热资源、熔岩资源。
通常所说的地热能是指离地表面10千米以内的热能。
地热发电是把地下热能转变为机械能,然后再把机械能转变为电能的生产过程。
能够把地下热能带到地面并用于发电的载热介质主要是天然蒸汽(干蒸汽和湿蒸汽)和地下热水。
由于热水和蒸汽的温度、压力以及它们的水、汽品质的不同,地热发电的方式也不同。
常用的地热发电方式有以下几种:(1)直接蒸汽法。
从地热井取出的高温蒸汽,首先经过净化分离器,脱除井下带来的各种杂质,清洁的蒸汽推动汽轮机作功,并使发电机发电。
所用发电设备基本上同常规火电设备一样。
(2)扩容发电方式。
即地热水经井口引出至热水箱部分扩容后进入厂房扩容器,扩容后的二次蒸汽进入汽机作功发电。
这种一次扩容系统,热利用率仅为3%左右。
将一级扩容器出口蒸汽引入汽机前几级作功,一级扩容器后的地热水进人二极扩容器,经二级扩容后进入汽轮机中间级作功,这就是两次扩容地热发电,其热利用率可达6%左右。
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站属此种发电方式的机组,单机容量为3000千瓦。
(3)双工质循环地热发电方式。
地热能发电技术地热能发电技术是一种利用地球内部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技术。
地球内部的热能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利用地热能发电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环境友好。
本文将介绍地热能发电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发展前景。
一、地热能发电技术原理地热能发电利用地球内部的热能来驱动涡轮机发电。
地球内部的热能主要来自地幔和地核的高温,通过地壳的传导和对流使得地表下的岩石、水体等物质温度升高。
当地下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利用该热能进行发电。
地热能发电主要有两种技术路线:干热岩能和地热水能。
干热岩能是通过钻井将地热能转化为热水或蒸汽,然后利用蒸汽驱动涡轮机发电。
地热水能是直接利用地下的热水或蒸汽来驱动发电设备。
地热能发电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地热资源的分布情况,可以将地热能发电技术分为低温、中温和高温三种类型。
低温地热能发电主要适用于地热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例如冰岛、菲律宾等地。
这些地区地下热水资源丰富,可以直接利用地下热水来发电。
中温地热能发电适用于地热资源相对较弱的地区,例如中国的华北平原、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等。
这些地区地下热水温度较低,需要通过钻井将地热能转化为蒸汽来发电。
高温地热能发电适用于地热资源非常丰富的地区,例如冰岛、新西兰等。
这些地区地下热水温度非常高,可以直接利用热水或蒸汽来发电。
三、地热能发电技术发展前景地热能发电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首先,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不会因为开采而枯竭,可以长期稳定地供应电能。
其次,地热能发电不会产生污染物,对环境影响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再次,地热能发电设备的运行成本相对较低,可以降低电力供应的成本。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地热能发电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据统计,截至2020年,全球已有超过8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地热能发电装置,总装机容量超过1.2万兆瓦。
在中国,地热能发电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一批地热电站,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和华北平原。
地热能发电技术概述地热能发电技术是利用地球内部热能产生电力的一种可再生能源技术。
它是一种清洁、可持续的发电方式,具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资源利用效率高的特点。
地热能发电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在未来能源转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原理地热能发电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地下深处高温的岩浆或地壳中的热水产生蒸汽,通过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
地热能发电系统通常由地热井、热交换器、蒸汽发生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组成。
1.地热井: 地热井是用来从地下获取热能的装置。
它通常由钻探机械进行钻探而成,用于将地下的高温热水或蒸汽带至地面进行利用。
2.热交换器: 热交换器是用来在地下热能与地下水之间进行换热的设备。
它可以将地下热能转移给另一种介质,如二次循环工质。
3.蒸汽发生器: 蒸汽发生器接收来自地热井的高温热水或蒸汽,并通过换热工质产生高温高压蒸汽。
4.汽轮机: 汽轮机是地热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它通过受热的蒸汽驱动来自发电机的转子旋转,产生电能。
5.发电机: 发电机将汽轮机转子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供电网使用。
地热资源的分类地热资源主要分为高温地热和低温地热两类。
1.高温地热: 高温地热通常指地下岩浆的热能,温度通常超过300摄氏度。
高温地热资源通常用于直接发电,其发电效率较高。
2.低温地热: 低温地热主要是指地壳中的热水资源,其温度低于300摄氏度。
低温地热资源通常用于发电系统中的热力循环过程,通过间接发电来转化地热能。
地热能发电技术的优势地热能发电技术具有许多优势,使其成为一种受青睐的清洁能源。
1.可持续性:地热能是一种可持续的能源,因为地球内部的热源几乎是不会耗尽的。
2.低碳排放:地热能发电过程中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环境影响较小。
3.高效利用:地热能发电系统能够高效地利用地热能源,发电效率通常较高。
4.基础载荷:地热能发电系统是一种基础载荷型发电技术,能够提供持续稳定的电力输出。
5.地域适应性:地热能发电技术可根据地热资源的分布特点,在各地区实施灵活。
能源行业中的地热能发电技术地热能发电技术在能源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地球内部的热能可以被利用来产生电力,地热能发电技术正是基于这个原理。
本文将介绍地热能发电技术的原理、应用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地热能发电技术的原理地热能发电技术利用地球内部的热能来产生电力。
地球内部存在着巨大的热能,这是由于地球的核心一直处于高温状态。
地热能发电技术通过钻井将地下热水或蒸汽带至地面,借助地表的发电厂进行电力的转化。
地热能发电技术的核心设备是地热发电厂。
地热发电厂通常由地热井、热交换器、涡轮发电机和冷却系统等组成。
地热井负责将地下的热水或蒸汽带至地面,然后通过热交换器传热给工质;工质蒸汽推动涡轮发电机转动,产生电力;电力通过变压器升压后输入电网。
同时,冷却系统则将用过的工质进行冷却后重新进入地下,形成闭合的循环。
二、地热能发电技术的应用地热能发电技术在能源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地质条件和能源需求,采用各种不同的地热能发电技术。
1. 干蒸汽地热发电技术干蒸汽地热发电技术是最早应用的一种地热能发电技术。
它是指地下蓄积的高温干蒸汽通过井口带到地面,直接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
干蒸汽地热发电技术主要应用于温度较高的地热资源地区,如冰岛、新西兰等。
由于干蒸汽地热发电技术需要地下高温干蒸汽直接带到地面,所以对地下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而且井口存在腐蚀和堵塞的问题。
2. 闪蒸地热发电技术闪蒸地热发电技术是一种热水地热资源利用较高效的发电技术。
该技术利用地下热水带至地面后,在一阶段闪蒸器中将高温热水转化为蒸汽,然后通过涡轮发电机转化为电力。
闪蒸地热发电技术具有资源利用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
3. 二次循环地热发电技术二次循环地热发电技术是一种综合利用地下热水和蒸汽的发电技术。
它通过地热井将地下热水提取到地面,先通过加热器加热,再转化为蒸汽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最后通过冷却器冷却后再注入地下。
二次循环地热发电技术在资源充足的地热区域得到广泛应用。
地热能发电的工作原理地热能发电是利用地球内部的热能来产生电力的一种技术。
这种方式具有环保、可持续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国家和地区。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热能发电的工作原理。
一、地热能的来源地球内部蕴藏着巨大的热能,主要来源于地球形成过程中的放射性衰变以及地球内部的热对流。
这些热能不断向地表传导,形成了地热区域。
二、地热发电系统的组成地热发电系统主要由几个基本组件组成:地热资源、钻井设备、地热液循环系统、蒸汽涡轮机和发电机。
1. 地热资源地热资源是地热能发电的基础。
一般而言,只有地质构造复杂、地热梯度较高的地区才适合开展地热能发电项目。
这些地区通常是火山、地热田或岩浆活动区。
2. 钻井设备钻井设备用于在地下深处钻孔,以获得地热资源。
钻井通常需要达到几千米的深度,以获取足够高温的热水或蒸汽。
3. 地热液循环系统地热液循环系统用于将地下获得的高温热水或蒸汽输送到地面发电站。
该系统由地下注入井、生产井和地表管道组成。
地下注入井用于重新将冷却的地热液回输到地下,以保持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蒸汽涡轮机和发电机地热液循环系统将高温地热液输送到地面发电站后,通过换热器将地热液中的热能转移给工作介质(一般是有机物)。
这样的工作介质沿着管道流过蒸汽涡轮机组,蒸汽涡轮机组使用蒸汽的压力和流速旋转涡轮,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三、地热能发电工作原理地热能发电的工作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采热钻井设备通过钻孔到达地下的热能储存区域,获得高温的地热液。
地热液的温度通常在100℃以上,足够产生高温蒸汽。
2. 热能转移地热液通过地热液循环系统被输送到地面发电站。
在地面发电站,地热液通过换热器和工作介质进行热能转移,使工作介质得到地热能的热量,而地热液则冷却下来。
3. 蒸汽发电热能转移完成后,工作介质中的液体被加热并转化为蒸汽,高压高温的蒸汽被导入到蒸汽涡轮机组中。
蒸汽通过涡轮叶轮旋转,驱动涡轮机组的轴转动。
4. 电能产生蒸汽涡轮机组中的轴转动驱动发电机工作,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地热能发电技术地球内部的无限能源利用之道地热能发电技术——地球内部的无限能源利用之道地热能是指利用地球内部的热能来产生电力的一种可再生能源。
它是一种源源不断、可持续利用的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文将从地热能的特点、利用技术和发展前景等方面,介绍地热能发电技术在地球内部的无限能源利用之道。
一、地热能的特点地热能是地球内部蕴藏的热能,包括岩浆、热液、地热水等热储层中的热能。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 平稳可靠:地热能是源源不断的能源,不受气候、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具有稳定可靠的供能特点。
2. 环境友好:地热能的利用不会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环境污染较小,具有较低的环境风险。
3. 基础广泛:地热资源分布广泛,在全球范围内可利用的地热资源量巨大,满足了人类对能源的需求。
二、地热能的利用技术地热能的利用可以通过地热发电、地热采暖等方式进行。
其中,地热发电是利用地热能最为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1. 干蒸汽地热发电技术: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地热发电技术。
它通过将热水转化为蒸汽,再利用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
这种技术成熟可靠,适用于高温地区的地热资源开发。
2. 二元循环地热发电技术:这种技术利用低温热水驱动有机工质汽轮机,实现对低温地热资源的高效利用。
它能够开发利用温度较低的地热资源,具有较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3. 三元循环地热发电技术:这是一种较新的地热发电技术,相比于二元循环,三元循环技术能更好地利用地热水中的热能,提高能源转化效率。
它是未来地热发电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三、地热能发电技术的发展前景地热能发电技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1. 可持续发展:地热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不会像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一样存在资源枯竭和排放问题。
因此,地热能发电具有较好的可持续性。
2. 节能环保:地热发电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对环境污染较小。
地热能的利用可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地热发电资料整理(2015.11)
1、地热发电原理
地热发电是利用地下热水和蒸汽为动力源的发电技术,其基本原理与火力发电类似,把热能转换成为机械能,再把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却不需要火力发电那样备有庞大的锅炉。
相比较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地热能是唯一不受天气、季节变化影响的可再生能源,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稳定性、连续性和利用率高,可以生产不间断的、可靠的电力,而且发电成本低,设备的占地面积小。
根据最新技术,从天然蒸汽中分离出来的地热能利用率高达97%,损失掉的3%则是缘于涡轮之间的摩擦力,与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低效率相比,地热发电的利用效率达72%。
2、地热发电的技术路线
(1)利用地热蒸汽发电
(2)利用地下热水发电
(3)联合循环发电(蒸汽和热水)
(4)利用地下热岩发电(灌入水产生蒸汽和热水)
3、地热资源分类及用途
4、地热发电的发展状况
截至2012 年初,世界24个国家的地热发电厂确定并网发电能力约11224MW。
美国2012 年地热总装机容量达到3100MW 以上,居世界第一位。
菲律宾总装机容量2000MW,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地热发电生产国,其国家23%的电力来自地热能利用。
截至2011 年,欧洲地热能总装机为1600MW,意大利是欧洲地热市场的领导者,其装机容量占欧洲装机总量的50%以上。
中国地热发电装机容量仅有32MW,排世界16位;中国地热资源的开发大多位于浅层,应用主要集中在供暖、温泉、热水养殖等中低温利用上,中国对地热非电直接开发利用居世界首位。
印尼目前地热发电量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菲律宾,目前装机容量为1300MW。
据悉,印尼拥有全球地热资源总量的40%,约有27510MW 的潜在地热资源,潜力巨大。
但目前仅有5%的地热资源得到开发。
印尼的地热发电站分布在北苏门答腊、爪哇、巴厘和北苏拉威西岛,目前地热发电占印尼总发电能力的比重不到3%。
印尼计划到2025年提升其地热发电能力,作为该国电力提升计划的一部分。
印尼规划表明,凭借大力开发地热和水电等资源,到2025年将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整个能源组合的比重提高至23%以上。
到2022年,将有5000MW新增地热发电在印尼上线,包括目前在建的世界上最大的地热发电站——330MW萨鲁拉电厂。
这些地热项目的顺利完工,将帮助印尼冲击地热发电能力和发电量全球第一。
5、地热发电的投资和成本
(1)投资
地热项目具体的投资与资源特征和现场条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资源的温度、深度、化学特性和渗透性是影响投资和发电成本的主要因素,温度将决定发电系统的转换技术(如选择闪蒸还是选择双循环),以及发电过程的整体效率;现
场的位置及交通、地形、当地气候条件、土地利用类型及所有权都是电厂建设和并网所需考虑的成本因素。
影响地热开发的因素比其他形式的能源利用要多,而且更加复杂。
地热发电系统的组成部分包括地热井、地热流体管道、电厂发电设备和重新回灌系统。
有关资料描述,在美国,平均投资总成本为每千瓦装机容量约4000 美元。
在中国,西藏羊八井电站不计算勘探和打井成本,每千瓦装机的投资在1.2万元左右;龙源电力羊易电站的每千瓦装机容量的全部投资约在2.3—2.4万元之间,折合3700美元/kw,略低于美国的平均投资成本。
根据有关报道,印尼330MW的萨鲁拉地热发电项目,位于苏门答腊岛北部的北塔帕努里,由Sarulla运营公司(9.75%)、PT Medco(27.5%),美国Orma t公司(12.75%)、日本伊藤忠商社(25%)和日本九州电器(25%)合作的财团投资建设。
已于2014年6月开工,预计于2016、2017、2018年分三期建成。
项目总投资11.7亿美元(计算出的每千瓦装机容量的总投资为3545美元,低于美国和中国的单位投资)。
据报道,项目已经筹备了25年,现在由于日资的介入,才使的项目资金得以解决;日本东芝公司将为这座地热电站项目提供3套地热汽轮机和发电机。
台湾的有关资料介绍,菲律宾地热发电的单位总投资(包括勘探、钻井、发电厂、回灌井等)为1—2亿台币/MW,折合3100-6200美元/kw。
据2009年11月的有关新闻报道,菲律宾政府拿出19个地热发电项目招商引资,总装机容量620MW,总投资为25亿美元,计算平均单位投资为4032美元/kw。
而台湾宜兰清水地热电站,装机容量为3MW,总投资为2.3亿台币,单位投资为2400美元/kw。
台湾海洋大学李昭兴教授有关文章预计的在台湾建设地热电站,其单位投资成本为100万美元/MW(不包括前期勘探投资),发电成本为0.06美元/kwh。
综上情况,地热发电单位装机容量的投资差别较大,从2400-6000美元/kw,即240-600万美元/MW,其单位投资远高于水电项目的100-200万美元/MW。
(2)发电成本
地热发电的成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电力生产运行及维护成本和分期偿还的初始投资(折旧摊销费用)。
中国地质大学李克文教授认为,前期高额的勘探、钻井、建设等投资费用的分摊,约占地热发电成本的60%左右。
据美国统计估算,每千瓦小时的地热资源发电量的平均成本约为4.5-7美分(发电完全成本),由地热所生产的电力价格为5~11 美分/(kW·h),为鼓励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国家对地热发电有优惠的税收政策。
但中国西藏羊八井电站,由于运行效率低,电站度电成本在0.7元左右,该电站以每度0.25元的价格给西藏电网供电,其亏损由中国国家发改委给予补贴。
有关资料介绍,羊八井地热储层分为浅层和深层两部分,目前开发利用的是地热田中补给能力有限的浅层资源;深部钻探资料表明,热田深部高温地热水具有不结垢、热焓值高、产量稳定等特点, 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如开发深部高温地热,发电成本较低,约为 0.2—0.3元/kWh, 具有较强的商业竞争力。
龙源羊易地热电站打井深度已达1450米,属干热岩层。
按照之前的可研报告,该井计划稳产10-20年,预计8-10年电站可收回投资。
菲律宾、印尼的地热发电成本资料没有查到,但菲律宾的售电价格为每度11披索,折合0.23美元。
台湾海洋大学李昭兴教授有关文章预计的在台湾建设地热电站,其投资成本为100万美元/MW(不包括勘探投资),发电成本为0.06美元/kwh。
综上,目前地热发电的单位总成本费用高于水电项目(约为0.03美元/kwh)。
6、地热发电的技术难题
在目前困扰地热资源发电的问题中,除了地热资源的不确定性外,还存在以下几个主要技术问题:
一是饱和蒸汽中不免会带有水分,水分会冲击汽轮机,从而造成部件的部分损坏。
二是地热资源中的成分会使汽轮机叶片结垢,清理结垢叶片不得不停机,从而降低地热发电效率。
三是腐蚀问题,地热流体中含有许多化学物质,其中主要的腐蚀介质有溶解氧(O2)、H+、Cl-、H2S、CO2、NH3和SO2-4,再加上流体的温度、流速、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地热流体对各金属表面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
地热电站腐蚀严重的部位多集中于负压系统,其次是汽封片、冷油器、
阀门等。
腐蚀速度最快的是射水泵叶轮、轴套和密封圈。
四是回灌问题,地热水中含有有毒矿物质,地热发电后大量的热排水直接排放,会对环境产生恶劣影响。
回灌不仅可以解决地热废水问题,还可以改善或恢复热储的产热能力,保持热储的流体压力,维持地热田的开采条件。
但回灌技术要求复杂,且成本高。
7、地热发电的风险及收益
由于地热资源的不确定性特征,使得地热发电项目具有高风险项目的特征。
地热项目要承担勘探和打井的前期风险,时常投资数百万美元只是为了验证地热资源是否有开发价值。
据有关资料介绍,前期的勘探、钻井投入大约占到整个地热发电项目投资的60%,钻井成功率将极大地影响整个发电项目的投资成本,目前国际地热钻井的成功率大约在50%-60%。
菲律宾Mak—Ban地热电站,建设初期打了11口钻井,但最终只有2口钻井具有地热持续发电的能力。
而探明的地热资源属于高温资源、中高温资源还是低温资源,以及地热资源深度、蒸汽量的大小和所处地理位置,又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发电技术路线、装机容量和输配电方式,进而会产生差别极大的电力成本,使得每个地热发电项目的投资收益差别很大。
讨论:
1、一般学术论文认为,地热发电项目的单位总投资高于水电项目,而发电
成本会低于水电项目;
2、但从美国、菲律宾、印尼和中国的实际运营数据来看,地热发电项目投
资成本、运营成本都高于水电项目;
3、地热发电项目的投资风险也比水电项目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