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2
- 格式:ppt
- 大小:106.00 KB
- 文档页数:2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免疫亲和层析净化—荧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条件和详细分析步骤。
本标准适用于玉米、花生及其制品(花生酱、花生仁、花生米)、大米、小麦、植物油脂、酱油、食醋等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样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限: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免疫亲和层析净化—荧光光度法为1mg/kg;免疫亲和层析净化—荧光光度法测定酱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检出限为2.5mg/kg。
2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2.1 方法提要试样经过甲醇-水提取,提取液经过滤、稀释后,滤液经过含有黄曲霉毒素特异抗体的免疫亲和层析净化,此抗体对黄曲霉毒素B1、B2、G1、G2具有专一性,黄曲霉毒素交联在层析介质中的抗体上。
用水或吐温/PBS将免疫亲和柱上杂质除去,以甲醇通过免疫亲和层析柱洗脱,洗脱液通过带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柱后碘溶液衍生测定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2.2 试剂和溶液除非另有规定,仅使用分析纯试剂、重蒸馏水。
2.2.1甲醇(CH3OH):色谱纯2.2.2甲醇-水(7+3):取70mL甲醇加30mL水2.2.3 甲醇-水(8+2):取80mL甲醇加20mL水2.2.4甲醇-水(45+55):取45mL甲醇加55mL水2.2.5 苯:色谱纯2.2.6乙腈:色谱纯2.2.7苯-乙腈(98+2):取2mL乙腈加98mL苯2.2.8氯化钠(NaCl)2.2.9磷酸氢二钠(Na2HPO4)2.2.10磷酸二氢钾(KH2PO4)GB/T 18979-20032.2.11氯化钾(KCl)2.2.12 PBS缓冲溶液:称取8.0g氯化钠,1.2g磷酸氢二钠,0.2g磷酸二氢钾,0.2g氯化钾,用990mL纯水溶解,然后用浓盐酸调节pH值至7.0,最后用纯水稀释至1000mL。
2.2.13 吐温-20/PBS溶液(0.1%):取1mL吐温-20,加入PBS缓冲溶液并定容至1000mL。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概述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属真菌产生的毒素,它主要存在于一些谷物和豆类等食品中。
长期摄入过量的黄曲霉毒素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包括肝脏损伤、免疫抑制、致癌和致突变等。
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检测至关重要。
黄曲霉毒素检测的方法通常可以分为生物学法、生化法和物理化学法等多种类型,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本文将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的常见方法进行概述,以期加深对这些方法的认识和理解。
一、生物学法1.担体法担体法是一种常见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含有特定受体蛋白的担体来结合毒素,然后通过测定结合后的复合物来检测毒素的含量。
担体法可以分为放射性担体法、酶标记担体法和免疫检测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和操作简便等优点,但也存在着高成本和对设备、试剂和技术人员的要求高等缺点。
2.胚胎法胚胎法是一种利用胚胎生物对黄曲霉毒素进行毒性测定的方法,其原理是将黄曲霉毒素溶液与受精鸡卵一起触发孵化,然后观察胚胎的死亡率和畸形率等指标来评价毒素的毒性。
胚胎法具有检测方法简便、成本低廉和结果可靠等优点,但也存在着操作繁琐、耗时长和对实验条件的要求严格等缺点。
二、生化法1.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利用液相色谱仪对食品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其原理是首先将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提取出来,然后通过液相色谱技术对其进行分离和检测。
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和分辨率好等优点,但也存在着设备昂贵、操作复杂和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等缺点。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样品的特性、检测要求和实验条件等因素。
希望本文的概述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食品生产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促进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朧的进步和完善。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免疫亲和层析净化—荧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条件和详细分析步骤。
本标准适用于玉米、花生及其制品(花生酱、花生仁、花生米)、大米、小麦、植物油脂、酱油、食醋等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样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限: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免疫亲和层析净化—荧光光度法为1mg/kg;免疫亲和层析净化—荧光光度法测定酱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检出限为2.5mg/kg。
2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2.1 方法提要试样经过甲醇-水提取,提取液经过滤、稀释后,滤液经过含有黄曲霉毒素特异抗体的免疫亲和层析净化,此抗体对黄曲霉毒素B1、B2、G1、G2具有专一性,黄曲霉毒素交联在层析介质中的抗体上。
用水或吐温/PBS将免疫亲和柱上杂质除去,以甲醇通过免疫亲和层析柱洗脱,洗脱液通过带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柱后碘溶液衍生测定黄曲霉毒素的含量。
2.2 试剂和溶液除非另有规定,仅使用分析纯试剂、重蒸馏水。
2.2.1甲醇(CH3OH):色谱纯2.2.2甲醇-水(7+3):取70mL甲醇加30mL水2.2.3 甲醇-水(8+2):取80mL甲醇加20mL水2.2.4甲醇-水(45+55):取45mL甲醇加55mL水2.2.5 苯:色谱纯2.2.6乙腈:色谱纯2.2.7苯-乙腈(98+2):取2mL乙腈加98mL苯2.2.8氯化钠(NaCl)2.2.9磷酸氢二钠(Na2HPO4)2.2.10磷酸二氢钾(KH2PO4)GB/T 18979-20032.2.11氯化钾(KCl)2.2.12 PBS缓冲溶液:称取8.0g氯化钠,1.2g磷酸氢二钠,0.2g磷酸二氢钾,0.2g氯化钾,用990mL纯水溶解,然后用浓盐酸调节pH值至7.0,最后用纯水稀释至1000mL。
2.2.13 吐温-20/PBS溶液(0.1%):取1mL吐温-20,加入PBS缓冲溶液并定容至1000mL。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概述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有潜在致癌危险的真菌代谢产物,存在于各种食品中,如谷类、坚果、干果、酒精饮料等,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
因此,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的研究与应用非常重要。
现如今,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此法以无色或微黄色的液体色谱柱作为固定相,溶剂为流动相,实现对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检测。
其优点是具有高分离效率、快速、简单等特点,也适用于其他真菌毒素检测。
但其高昂的设备成本和较长的分析时间是不可忽视的缺点。
通过气相色谱的分离机理,将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分离出来,然后使用质谱法或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分析。
其优点是分离效果较好,分析结果比较可靠,但其检测灵敏度较低,同时样品的前处理和准备工作比较繁琐。
3.荧光光谱法(FLU)该方法利用黄曲霉毒素的红外光谱图能与荧光特性产生关联的特点,通过对样品进行荧光光谱分析实现对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检测。
其优点是对多种毒素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度,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但标准化程度较差。
4.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此法利用双抗体夹心ELISA,将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与反应所需的抗体结合,产生免疫复合物,最后以光学密度为依据,通过比较样品与标准品反应的差异,从而确定检测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
该方法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并且易于进行批量检测,但会受到一些干扰因素的影响,如样品中的杂质等等。
5.涂片显微镜法该方法适用于对饲料等繁杂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检测。
检测方法是把样品制成涂片,然后使用显微镜下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判断样品中是否出现了黄曲霉菌丝,从而判断样品是否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其优点是操作简单,要求不高,适用范围广泛,但准确度和检测灵敏度相对较低。
总之,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各有优劣,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取决于样品类型、检测目的、检测精度和检测成本等方面的考虑。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已经有不少基于快速光谱和生物芯片等技术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新方法应运而生,对黄曲霉毒素检测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一、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二、黄曲霉毒素的临床特征三、黄曲霉毒素中毒的急救措施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1、生物鉴定法可检测黄曲霉素
其特点是待检样品不需很纯,主要用于定性,共有10种:抑菌试验;对微生物遗传因子影响试验;细菌发光试验;荧光反应;组织培养检测法;鸡胚试验;鸭胚试验;鳟鱼试验;植物试验;饲喂实验动物试验。
生物鉴定法是利用AFT能影响微生物、水生动物、家禽等生物体的细胞代谢,来鉴定AFT的存在。
其方法专一性差,灵敏度低,一般只作为化学分析法的佐证。
2、化学分析法可检测黄曲霉素
最常用的为薄层层析法(TLC),适用于粮食及其制品、调味品等AFB1的检测,主要是半定量。
利用AFB1具有荧光性的特点,提取和浓缩样品中的AFB1,用单向或双向展开法在薄层上分离后,在365nm紫外光照射下产生蓝紫色荧光,根据在薄层上显示荧光的最低检出量定量,其灵敏度为5μg/kg。
由于薄层层析法测定AFB1不是很专一,因此样品中其他荧光物质的干扰造成测定误差。
3、仪器分析法可检测黄曲霉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20世纪7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以液体为流行相的新型色谱技术。
是分离分析各种AFT的好方法,如配以荧光检测器,则该法具有灵敏度高、分离能力强、特异性好、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等优点。
在国外己广泛地用于食品中AFT的测定。
但由于食物样品成分复杂,在进行液相色谱分离分析前,需对样品作彻底有效的净化处理。
常用的净化方法是柱色谱法,该法操作繁琐,且需使用大量有机溶剂。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概述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和Aspergillus parasiticus)和黄曲霉菌(Penicillium verrucosum)产生的毒素。
这些毒素经常出现在各种食品(包括玉米、花生、大米、小麦、各种豆类、香料等)中,并已被证明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必须对黄曲霉毒素进行检测。
这篇文章将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
1. 便携式分析仪便携式分析仪是测试食品中黄曲霉毒素非常便捷的一种方法,例如五羰基二氧化钒分析仪(VICAM),可以快速检测大麦、燕麦、小麦、小米和高粱等谷物中的黄曲霉毒素。
这种测量方法对于食品加工厂、农民和小商贩等需要迅速测试黄曲霉毒素的人来说非常有用。
2.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是一种广泛用于黄曲霉毒素检测的方法。
这是一种分析化学方法,它可以通过将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分离出来,然后使用UV或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
HPLC法可以检测多种黄曲霉毒素,包括黄曲霉素和掌状芽孢菌毒素等,同时它也是准确、可重复的方法。
不过这种方法需要专业技能的人员,并且设备价格比较昂贵。
3. 气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是一种常用的现代技术。
与HPLC相比,它可以检测更广泛的黄曲霉毒素,包括黄曲霉酮和芜湖霉素等。
GC-MS法有高效的分辨能力,可以清晰地分析样品中不同的毒素种类、含量和结构等信息。
但是与HPLC相比,GC-MS需要更加昂贵的仪器和更高的技术要求。
4.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和免疫色谱法。
这些方法基于特定的抗体和抗原的反应,可以检测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
这些方法具有快速、高通量和灵敏度高等优点,同时在大规模食品安全检测中也有很高的可靠性。
但是,这些方法的不足之处是需要求样品的抽提质和反应基质的影响。
综上所述,不同的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对于食品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来说,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概述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菌产生的,能够污染谷物、豆类、坚果等多种食品。
黄曲霉毒素不仅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还会对食品质量和安全造成影响。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十分重要。
针对不同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的特点和要求,科学家们开发出了多种检测方法,以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
一、化学分析法化学分析法是目前最为常用的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之一,它包括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等多种技术手段。
这些方法通过分离和检测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食品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
HPLC和GC是较为常用的方法,它们能够对黄曲霉毒素进行有效的分离和检测,具有灵敏度高、结果稳定可靠的特点。
而LC-MS/MS技术结合了液相色谱和质谱的优势,不仅能够对黄曲霉毒素进行高效分离,还能够确定其结构和含量,因此在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免疫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法是另一种常用的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它主要利用抗体与黄曲霉毒素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进行检测。
免疫层析法(I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等特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准确地进行黄曲霉毒素的定量检测。
免疫学检测法还可以进行高通量检测,适用于大批量食品样品的检测,因此在食品安全监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生物学检测法是近年来新兴的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它利用生物传感器和生物标记等技术手段来进行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生物成分对特定物质进行特异性识别的检测技术,其具有灵敏度高、结果快速等优点,因此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
生物标记技术则是通过对黄曲霉毒素分子进行标记来进行检测,其具有对食品样品中黄曲霉毒素进行直接、快速的检测的特点。
由于生物学检测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因此在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黄曲霉毒素是引起动物和人类食物中毒的常见真菌毒素之一。
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需要对食品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检测。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鉴定和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方法。
该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通过不同的分离柱,将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与其他组分分离开来,并根据其唯一的吸收特性进行检测和定量测定。
2. 气相色谱法(GC):GC是一种基于样品中物质的挥发性的分离和检测方法,可以用于测定黄曲霉毒素B1和黄曲霉毒素B2。
该方法需要将样品进行预处理,如萃取、净化等,然后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和检测。
3. 免疫测定法:免疫测定法是一种基于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进行黄曲霉毒素检测的方法。
常见的免疫测定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免疫测定法(RIA)。
这些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可以实现对大量样品的高通量检测。
4.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可靠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
质谱法主要包括质量光谱(MS)和质谱联用技术(LC-MS/MS)。
这些方法通过样品中黄曲霉毒素的特征峰进行检测和定量,并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优势。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选用合适的方法应根据样品特性、设备条件、经济性和检
测需求来决定。
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建议将不同的检测方法结合使用,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概述1. 引言1.1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概述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毒素,常常存在于谷物、豆类、坚果等食品中。
它是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必须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检测。
目前,常见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准确度的检测方法,适用于各类食品样品。
通过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多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检测,以确保食品安全。
加强食品安全意识,持续改进检测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2. 正文2.1 黄曲霉毒素的概念黄曲霉毒素是由霉菌产生的一种有毒物质,在食品中存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黄曲霉毒素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和黄曲霉毒素G2四种类型。
这些毒素在食品加工、贮藏和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常见于玉米、小麦、大米、杂粮、豆类、坚果等食品中。
黄曲霉毒素不仅在食品中出现,也会在饲料和环境中存在,对动物和人类健康都有潜在危害。
黄曲霉毒素的摄入可能导致急性中毒或长期积累,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
急性中毒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发热、头痛等,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长期摄入则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肝肾损伤、癌症等严重后果。
及时检测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对保障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非常重要。
为了有效检测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科研人员开发了多种检测方法,其中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等。
通过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为食品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2.2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菌产生的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黄曲霉毒素对肝脏的损害是最为明显的,会导致肝细胞受损、肝功能异常甚至肝硬化等严重疾病。
黄曲霉毒素还会对免疫系统造成损害,降低机体的抵抗力,使人更容易感染疾病。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本标准参考GB/T 5009.23-2006《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制定,适用于三河汇福生科技有限公司化验室测定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1 原理试样经乙腈-水提取,提取液过滤后,经装有反相离子交换吸附剂的多功能净化柱,去除脂肪、蛋白质、色素及碳水化合物等干扰物质。
净化液中的黄曲霉毒素以三氟乙酸衍生,用带有荧光检测器的液相色谱系统分析,外标法定量。
2 试剂和材料2.1 黄曲霉毒素B1、B2、G1、G2标准品,纯度>99%。
2.2 乙腈,色谱纯、分析纯。
2.3 三氟乙酸,分析纯。
2.4 正己烷,分析纯。
2.5 水,电导率(25℃)≤0.01mS/m。
2.6 乙腈-水(84+16)提取液:量取乙腈(分析纯)840mL,加水160mL,混匀。
2.7 水-乙腈(85+15)溶液:量取乙腈(色谱纯)150mL,加三蒸水850mL,混匀。
2.8 标准储备液:分别准确称取黄曲霉毒素B1、B2、G1、G2 0.2000g、0.0500g、0.2000g、0.0500g(精确至0.001g),置10mL容量瓶中,加乙腈(分析纯)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密封后避光-30℃保存,两年有效。
2.9 标准工作液:准确移取标准储备液1.00μL,至10mL容量瓶中,加乙腈(分析纯)稀释至刻度。
此溶液密封后避光4℃保存,三个月有效。
2.10 标准系列溶液:准确移取标准工作液适量,至10mL容量瓶中,加乙腈(分析纯)稀释至刻度(含黄曲霉毒素B1、G1的浓度为0.00μg/L、0.5000μg/L、1.000μg/L、2.000μg/L、5.000μg/L、10.00μg/L、25.00μg/L、50.00μg/L、100.0μg/L;黄曲霉毒素B2、G2的浓度为0.00μg/L、0.1250μg/L、0.2500μg/L、0.5000μg/L、1.250μg/L、2.500μg/L、6.250μg/L、12.50μg/L、25.00μg/L的系列标准溶液),注意避光。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LC-MS/MS法):该方法是目前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方法之一,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等优点。
该方法使用同位素稀释液对样品进行稀释,然后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分离和检测。
2. 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HPLC-FLD法):该方法是一种传统的测定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等优点。
该方法使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然后通过柱前衍生法进行检测。
3.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法):该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高等优点。
该方法使用气相色谱进行分离,然后通过质谱法进行检测。
4.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该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经济的测定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单等优点。
该方法使用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方法,具体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国标【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2.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2.1 薄层分析法2.2 酶联免疫法2.3 液相色谱法2.4 生物鉴定法2.5 试剂盒法正文(篇1)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质,长期接触可使人的抵抗力下降,急性中毒可引起恶心、呕吐,发烧、黄疸等肝炎症状,长期接触可引起致癌、致畸。
致癌的话主要导致消化道肿瘤,比如食道癌、胆管癌。
因此,对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薄层分析法:此方法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是国内外用的最多的一种测量方法。
2.酶联免疫法:这是近年来研发出了一种新颖的测量方法。
3.液相色谱法:可准确分离黄曲霉素的各种毒素,检测准确度高。
4.生物鉴定法:其特点是待检样品不需很纯,主要用于定性,共有 10 种。
5.试剂盒法:现在检测粮食,饲料里面霉菌毒素主要就是试剂盒(ELISA) 法。
目录(篇2)1.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2.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2.1 薄层分析法2.2 酶联免疫法2.3 液相色谱法2.4 生物鉴定法2.5 试剂盒法正文(篇2)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质,长期接触可以使人的抵抗力下降,急性中毒可引起恶心、呕吐,发烧、黄疸等肝炎症状,长期接触可引起致癌、致畸。
致癌的话主要导致消化道肿瘤,比如食道癌、胆管癌。
因此,对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薄层分析法:此方法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是国内外用的最多的一种测量方法。
2.酶联免疫法:这是近年来研发出了一种新颖的测量方法。
3.液相色谱法:可准确分离黄曲霉素的各种毒素,检测准确度高。
4.生物鉴定法:其特点是待检样品不需很纯,主要用于定性,共有 10 种。
5.试剂盒法:这是目前检测粮食,饲料里面霉菌毒素主要采用的方法。
目录(篇3)1.黄曲霉毒素的危害性2.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2.1 薄层分析法2.2 酶联免疫法2.3 液相色谱法2.4 生物鉴定法2.5 试剂盒法3.检测黄曲霉毒素的重要性正文(篇3)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质,长期接触可以使人的抵抗力下降,急性中毒可引起恶心、呕吐,发烧、黄疸等肝炎症状,长期接触可引起致癌、致畸。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㊁黄曲霉毒素B2㊁黄曲霉毒素G1㊁黄曲霉毒素G2(以下简称A F TB1㊁A F TB2㊁A F T G1和A F T G2)的测定方法㊂本标准第一法为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适用于谷物及其制品㊁豆类及其制品㊁坚果及籽类㊁油脂及其制品㊁调味品㊁婴幼儿配方食品和婴幼儿辅助食品中A F TB1㊁A F TB2㊁A F TG1和A F TG2的测定㊂本标准第二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适用于谷物及其制品㊁豆类及其制品㊁坚果及籽类㊁油脂及其制品㊁调味品㊁婴幼儿配方食品和婴幼儿辅助食品中A F T B1㊁A F T B2㊁A F T G1和A F T G2的测定㊂本标准第三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适用于谷物及其制品㊁豆类及其制品㊁坚果及籽类㊁油脂及其制品㊁调味品㊁婴幼儿配方食品和婴幼儿辅助食品中A F T B1㊁A F T B2㊁A F T G1和A F T G2的测定㊂本标准第四法为酶联免疫吸附筛查法,适用于谷物及其制品㊁豆类及其制品㊁坚果及籽类㊁油脂及其制品㊁调味品㊁婴幼儿配方食品和婴幼儿辅助食品中A F TB1的测定㊂本标准第五法为薄层色谱法,适用于谷物及其制品㊁豆类及其制品㊁坚果及籽类㊁油脂及其制品㊁调味品中A F TB1的测定㊂第一法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2原理试样中的黄曲霉毒素B1㊁黄曲霉毒素B2㊁黄曲霉毒素G1㊁黄曲霉毒素G2,用乙腈-水溶液或甲醇-水溶液提取,提取液用含1%T r i t o nX-100(或吐温-2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稀释后(必要时经黄曲霉毒素固相净化柱初步净化),通过免疫亲和柱净化和富集,净化液浓缩㊁定容和过滤后经液相色谱分离,串联质谱检测,同位素内标法定量㊂3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 B/T6682规定的一级水㊂3.1试剂3.1.1乙腈(C H3C N):色谱纯㊂3.1.2甲醇(C H3O H):色谱纯㊂3.1.3乙酸铵(C H3C O O N H4):色谱纯㊂3.1.4氯化钠(N a C l)㊂3.1.5磷酸氢二钠(N a2H P O4)㊂3.1.6磷酸二氢钾(K H2P O4)㊂3.1.7氯化钾(K C l)㊂3.1.8盐酸(H C l)㊂3.1.9 T r i t o nX-100[C14H22O(C2H4O)n](或吐温-20,C58H114O26)㊂3.2试剂配制3.2.1乙酸铵溶液(5mm o l/L):称取0.39g乙酸铵,用水溶解后稀释至1000m L,混匀㊂3.2.2乙腈-水溶液(84+16):取840m L乙腈加入160m L水,混匀㊂3.2.3甲醇-水溶液(70+30):取700m L甲醇加入300m L水,混匀㊂3.2.4乙腈-水溶液(50+50):取50m L乙腈加入50m L水,混匀㊂3.2.5乙腈-甲醇溶液(50+50):取50m L乙腈加入50m L甲醇,混匀㊂3.2.610%盐酸溶液:取1m L盐酸,用纯水稀释至10m L,混匀㊂3.2.7磷酸盐缓冲溶液(以下简称P B S):称取8.00g氯化钠㊁1.20g磷酸氢二钠(或2.92g十二水磷酸氢二钠)㊁0.20g磷酸二氢钾㊁0.20g氯化钾,用900m L水溶解,用盐酸调节p H至7.4ʃ0.1,加水稀释至1000m L㊂3.2.81%T r i t o nX-100(或吐温-20)的P B S:取10m LT r i t o nX-100(或吐温-20),用P B S稀释至1000m L㊂3.3标准品3.3.1 A F TB1标准品(C17H12O6,C A S:1162-65-8):纯度ȡ98%,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物质㊂3.3.2 A F TB2标准品(C17H14O6,C A S:7220-81-7):纯度ȡ98%,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物质㊂3.3.3 A F T G1标准品(C17H12O7,C A S:1165-39-5):纯度ȡ98%,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物质㊂3.3.4 A F T G2标准品(C17H14O7,C A S:7241-98-7):纯度ȡ98%,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物质㊂3.3.5同位素内标13C17-A F TB1(C17H12O6,C A S:157449-45-0):纯度ȡ98%,浓度为0.5μg/m L㊂3.3.6同位素内标13C17-A F TB2(C17H14O6,C A S:157470-98-8):纯度ȡ98%,浓度为0.5μg/m L㊂3.3.7同位素内标13C17-A F T G1(C17H12O7,C A S:157444-07-9):纯度ȡ98%,浓度为0.5μg/m L㊂3.3.8同位素内标13C17-A F T G2(C17H14O7,C A S:157462-49-7):纯度ȡ98%,浓度为0.5μg/m L㊂注:标准物质可以使用满足溯源要求的商品化标准溶液㊂3.4标准溶液配制3.4.1标准储备溶液(10μg/m L):分别称取A F TB1㊁A F TB2㊁A F TG1和A F TG21m g(精确至0.01m g),用乙腈溶解并定容至100m L㊂此溶液浓度约为10μg/m L㊂溶液转移至试剂瓶中后,在-20ħ下避光保存,备用㊂临用前进行浓度校准(校准方法参见附录A)㊂3.4.2混合标准工作液(100n g/m L):准确移取混合标准储备溶液(1.0μg/m L)1.00m L至100m L容量瓶中,乙腈定容㊂此溶液密封后避光-20ħ下保存,三个月有效㊂3.4.3混合同位素内标工作液(100n g/m L):准确移取0.5μg/m L13C17-A F TB1㊁13C17-A F TB2㊁13C17-A F T G1和13C17-A F T G2各2.00m L,用乙腈定容至10m L㊂在-20ħ下避光保存,备用㊂3.4.4标准系列工作溶液:准确移取混合标准工作液(100n g/m L)10μL㊁50μL㊁100μL㊁200μL㊁500μL㊁800μL㊁1000μL至10m L容量瓶中,加入200μL100n g/m L的同位素内标工作液,用初始流动相定容至刻度,配制浓度点为0.1n g/m L㊁0.5n g/m L㊁1.0n g/m L㊁2.0n g/m L㊁5.0n g/m L㊁8.0n g/m L㊁10.0n g/m L的系列标准溶液㊂4仪器和设备4.1匀浆机㊂4.2高速粉碎机㊂4.3组织捣碎机㊂4.4超声波/涡旋振荡器或摇床㊂4.5天平:感量0.01g和0.00001g㊂4.6涡旋混合器㊂4.7高速均质器:转速6500r/m i n~24000r/m i n㊂4.8离心机:转速ȡ6000r/m i n㊂4.9玻璃纤维滤纸:快速㊁高载量㊁液体中颗粒保留1.6μm㊂4.10固相萃取装置(带真空泵)㊂4.11氮吹仪㊂4.12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带电喷雾离子源㊂4.13液相色谱柱㊂4.14免疫亲和柱:A F TB1柱容量ȡ200n g,A F TB1柱回收率ȡ80%,A F TG2的交叉反应率ȡ80%(验证方法参见附录B)㊂注:对于不同批次的亲和柱在使用前需进行质量验证㊂4.15黄曲霉毒素专用型固相萃取净化柱或功能相当的固相萃取柱(以下简称净化柱):对复杂基质样品测定时使用㊂4.16微孔滤头:带0.22μm微孔滤膜(所选用滤膜应采用标准溶液检验确认无吸附现象,方可使用)㊂4.17筛网:1mm~2mm试验筛孔径㊂4.18p H计㊂5分析步骤使用不同厂商的免疫亲和柱,在样品上样㊁淋洗和洗脱的操作方面可能会略有不同,应该按照供应商所提供的操作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㊂警示:整个分析操作过程应在指定区域内进行㊂该区域应避光(直射阳光)㊁具备相对独立的操作台和废弃物存放装置㊂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操作者应按照接触剧毒物的要求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㊂5.1样品制备5.1.1液体样品(植物油㊁酱油㊁醋等)采样量需大于1L,对于袋装㊁瓶装等包装样品需至少采集3个包装(同一批次或号),将所有液体样品在一个容器中用匀浆机混匀后,其中任意的100g(m L)样品进行检测㊂5.1.2固体样品(谷物及其制品㊁坚果及籽类㊁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等)采样量需大于1k g,用高速粉碎机将其粉碎,过筛,使其粒径小于2mm孔径试验筛,混合均匀后缩分至100g,储存于样品瓶中,密封保存,供检测用㊂5.1.3半流体(腐乳㊁豆豉等)采样量需大于1k g(L),对于袋装㊁瓶装等包装样品需至少采集3个包装(同一批次或号),用组织捣碎机捣碎混匀后,储存于样品瓶中,密封保存,供检测用㊂5.2样品提取5.2.1液体样品5.2.1.1植物油脂称取5g试样(精确至0.01g)于50m L离心管中,加入100μL同位素内标工作液(3.4.3)振荡混合后静置30m i n㊂加入20m L乙腈-水溶液(84+16)或甲醇-水溶液(70+30),涡旋混匀,置于超声波/涡旋振荡器或摇床中振荡20m i n(或用均质器均质3m i n),在6000r/m i n下离心10m i n,取上清液备用㊂5.2.1.2酱油㊁醋称取5g试样(精确至0.01g)于50m L离心管中,加入125μL同位素内标工作液振荡混合后静置30m i n㊂用乙腈或甲醇定容至25m L(精确至0.1m L),涡旋混匀,置于超声波/涡旋振荡器或摇床中振荡20m i n(或用均质器均质3m i n),在6000r/m i n下离心10m i n(或均质后玻璃纤维滤纸过滤),取上清液备用㊂5.2.2固体样品5.2.2.1一般固体样品称取5g试样(精确至0.01g)于50m L离心管中,加入100μL同位素内标工作液振荡混合后静置30m i n㊂加入20.0m L乙腈-水溶液(84+16)或甲醇-水溶液(70+30),涡旋混匀,置于超声波/涡旋振荡器或摇床中振荡20m i n(或用均质器均质3m i n),在6000r/m i n下离心10m i n(或均质后玻璃纤维滤纸过滤),取上清液备用㊂5.2.2.2婴幼儿配方食品和婴幼儿辅助食品称取5g试样(精确至0.01g)于50m L离心管中,加入100μL同位素内标工作液振荡混合后静置30m i n㊂加入20.0m L乙腈-水溶液(50+50)或甲醇-水溶液(70+30),涡旋混匀,置于超声波/涡旋振荡器或摇床中振荡20m i n(或用均质器均质3m i n),在6000r/m i n下离心10m i n(或均质后玻璃纤维滤纸过滤),取上清液备用㊂5.2.3半流体样品称取5g试样(精确至0.01g)于50m L离心管中,加入100μL同位素内标工作液振荡混合后静置30m i n㊂加入20.0m L乙腈-水溶液(84+16)或甲醇-水溶液(70+30),置于超声波/涡旋振荡器或摇床中振荡20m i n(或用均质器均质3m i n),在6000r/m i n下离心10m i n(或均质后玻璃纤维滤纸过滤),取上清液备用㊂5.3样品净化5.3.1免疫亲和柱净化5.3.1.1上样液的准备准确移取4m L上清液,加入46m L1%T r i t i o nX-100(或吐温-20)的P B S(使用甲醇-水溶液提取时可减半加入),混匀㊂5.3.1.2免疫亲和柱的准备将低温下保存的免疫亲和柱恢复至室温㊂5.3.1.3试样的净化待免疫亲和柱内原有液体流尽后,将上述样液移至50m L注射器筒中,调节下滴速度,控制样液以1m L/m i n~3m L/m i n的速度稳定下滴㊂待样液滴完后,往注射器筒内加入2ˑ10m L水,以稳定流速淋洗免疫亲和柱㊂待水滴完后,用真空泵抽干亲和柱㊂脱离真空系统,在亲和柱下部放置10m L刻度试管,取下50m L的注射器筒,加入2ˑ1m L甲醇洗脱亲和柱,控制1m L/m i n~3m L/m i n的速度下滴,再用真空泵抽干亲和柱,收集全部洗脱液至试管中㊂在50ħ下用氮气缓缓地将洗脱液吹至近干,加入1.0m L初始流动相,涡旋30s溶解残留物,0.22μm滤膜过滤,收集滤液于进样瓶中以备进样㊂5.3.2黄曲霉毒素固相净化柱和免疫亲和柱同时使用(对花椒㊁胡椒和辣椒等复杂基质)5.3.2.1净化柱净化移取适量上清液,按净化柱操作说明进行净化,收集全部净化液㊂5.3.2.2免疫亲和柱净化用刻度移液管准确吸取上述净化液4m L,加入46m L1%T r i t i o n X-100(或吐温-20)的P B S[使用甲醇-水溶液提取时,加入23m L1%T r i t i o n X-100(或吐温-20)的P B S],混匀㊂按5.3.1.2和5.3.1.3处理㊂注:全自动(在线)或半自动(离线)的固相萃取仪器可优化操作参数后使用㊂5.4液相色谱参考条件液相色谱参考条件列出如下:a)流动相:A相:5mm o l/L乙酸铵溶液;B相:乙腈-甲醇溶液(50+50);b)梯度洗脱:32%B(0m i n~0.5m i n),45%B(3m i n~4m i n),100%B(4.2m i n~4.8m i n),32%B(5.0m i n~7.0m i n);c)色谱柱:C18柱(柱长100mm,柱内径2.1mm;填料粒径1.7μm),或相当者;d)流速:0.3m L/m i n;e)柱温:40ħ;f)进样体积:10μL㊂5.5质谱参考条件质谱参考条件列出如下:a)检测方式:多离子反应监测(MR M);b)离子源控制条件:参见表1;c)离子选择参数:参见表2;d)子离子扫描图:参见图C.1~图C.8;e)液相色谱-质谱图:见图C.9㊂表1离子源控制条件电离方式E S I+毛细管电压/k V3.5锥孔电压/V30射频透镜1电压/V14.9射频透镜2电压/V15.1表1(续)离子源温度/ħ150锥孔反吹气流量/(L/h)50脱溶剂气温度/ħ500脱溶剂气流量/(L/h)800电子倍增电压/V650表2离子选择参数表化合物名称母离子(m/z)定量离子(m/z)碰撞能量e V定性离子(m/z)碰撞能量e V离子化方式A F TB13132852224138E S I+13C17-A F TB13302552330135E S I+A F TB23152872525928E S I+13C17-A F TB23323032527328E S I+A F T G13292432528325E S I+13C17-A F T G13462572529925E S I+A F T G23312453028527E S I+13C17-A F T G23482593030127E S I+5.6定性测定试样中目标化合物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与相应标准色谱峰的保留时间相比较,变化范围应在ʃ2.5%之内㊂每种化合物的质谱定性离子必须出现,至少应包括一个母离子和两个子离子,而且同一检测批次,对同一化合物,样品中目标化合物的两个子离子的相对丰度比与浓度相当的标准溶液相比,其允许偏差不超过表3规定的范围㊂表3定性时相对离子丰度的最大允许偏差相对离子丰度/%>5020~5010~20ɤ10允许相对偏差/%ʃ20ʃ25ʃ30ʃ505.7标准曲线的制作在5.4㊁5.5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分析条件下,将标准系列溶液由低到高浓度进样检测,以A F TB1㊁A F TB2㊁A F TG1和A F TG2色谱峰与各对应内标色谱峰的峰面积比值-浓度作图,得到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其线性相关系数应大于0.99㊂5.8试样溶液的测定取5.3处理得到的待测溶液进样,内标法计算待测液中目标物质的质量浓度,按第6章计算样品中待测物的含量㊂待测样液中的响应值应在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内,超过线性范围则应适当减少取样量重新测定㊂5.9空白试验不称取试样,按5.2和5.3的步骤做空白实验㊂应确认不含有干扰待测组分的物质㊂6分析结果的表述试样中A F TB1㊁A F TB2㊁A F T G1和A F T G2的残留量按式(1)计算:X=ρˑV1ˑV3ˑ1000V2ˑmˑ1000 (1)式中:X 试样中A F TB1㊁A F TB2㊁A F T G1或A F T G2的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千克(μg/k g);ρ 进样溶液中A F TB1㊁A F TB2㊁A F T G1或A F T G2按照内标法在标准曲线中对应的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 g/m L);V1 试样提取液体积(植物油脂㊁固体㊁半固体按加入的提取液体积;酱油㊁醋按定容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 L);V3 样品经净化洗脱后的最终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 L);1000 换算系数;V2 用于净化分取的样品体积,单位为毫升(m L);m 试样的称样量,单位为克(g)㊂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㊂7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0%㊂8其他当称取样品5g时,A F TB1的检出限为:0.03μg/k g,A F TB2的检出限为0.03μg/k g,A F TG1的检出限为0.03μg/k g,A F T G2的检出限为0.03μg/k g;A F TB1的定量限为0.1μg/k g,A F TB2的定量限为0.1μg/k g,A F T G1的定量限为0.1μg/k g,A F T G2的定量限为0.1μg/k g㊂第二法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9原理试样中的黄曲霉毒素B1㊁黄曲霉毒素B2㊁黄曲霉毒素G1㊁黄曲霉毒素G2,用乙腈-水溶液或甲醇-水溶液的混合溶液提取,提取液经黄曲霉毒素固相净化柱净化去除脂肪㊁蛋白质㊁色素及碳水化合物等干扰物质,净化液用三氟乙酸柱前衍生,液相色谱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㊂10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 B/T6682规定的一级水㊂10.1试剂10.1.1甲醇(C H3O H):色谱纯㊂10.1.2乙腈(C H3C N):色谱纯㊂10.1.3正己烷(C6H14):色谱纯㊂10.1.4三氟乙酸(C F3C O O H)㊂10.2试剂配制10.2.1乙腈-水溶液(84+16):取840m L乙腈加入160m L水㊂10.2.2甲醇-水溶液(70+30):取700m L甲醇加入300m L水㊂10.2.3乙腈-水溶液(50+50):取500m L乙腈加入500m L水㊂10.2.4乙腈-甲醇溶液(50+50):取500m L乙腈加入500m L甲醇㊂10.3标准品10.3.1 A F TB1标准品(C17H12O6,C A S号:1162-65-8):纯度ȡ98%,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物质㊂10.3.2 A F TB2标准品(C17H14O6,C A S号:7220-81-7):纯度ȡ98%,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物质㊂10.3.3 A F T G1标准品(C17H12O7,C A S号:1165-39-5):纯度ȡ98%,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物质㊂10.3.4 A F T G2标准品(C17H14O7,C A S号:7241-98-7):纯度ȡ98%,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物质㊂注:标准物质可以使用满足溯源要求的商品化标准溶液㊂10.4标准溶液配制10.4.1标准储备溶液(10μg/m L):分别称取A F T B1㊁A F T B2㊁A F T G1和A F T G21m g(精确至0.01m g),用乙腈溶解并定容至100m L㊂此溶液浓度约为10μg/m L㊂溶液转移至试剂瓶中后,在-20ħ下避光保存,备用㊂临用前进行浓度校准(校准方法参见附录A)㊂10.4.2混合标准工作液(A F TB1和A F T G1:100n g/m L,A F TB2和A F T G2:30n g/m L):准确移取A F TB1和A F T G1标准储备溶液各1m L,A F TB2和A F T G2标准储备溶液各300μL至100m L容量瓶中,乙腈定容㊂密封后避光-20ħ下保存,三个月内有效㊂10.4.3标准系列工作溶液:分别准确移取混合标准工作液10μL㊁50μL㊁200μL㊁500μL㊁1000μL㊁2000μL㊁4000μL至10m L容量瓶中,用初始流动相定容至刻度(含A F T B1和A F T G1浓度为0.1n g/m L㊁0.5n g/m L㊁2.0n g/m L㊁5.0n g/m L㊁10.0n g/m L㊁20.0n g/m L㊁40.0n g/m L,A F T B2和A F T G2浓度为0.03n g/m L㊁0.15n g/m L㊁0.6n g/m L㊁1.5n g/m L㊁3.0n g/m L㊁6.0n g/m L㊁12n g/m L 的系列标准溶液)㊂11仪器和设备11.1匀浆机㊂11.2高速粉碎机㊂11.3组织捣碎机㊂11.4超声波/涡旋振荡器或摇床㊂11.5天平:感量0.01g和0.00001g㊂11.6涡旋混合器㊂11.7高速均质器:转速6500r/m i n~24000r/m i n㊂11.8离心机:转速ȡ6000r/m i n㊂11.9玻璃纤维滤纸:快速㊁高载量㊁液体中颗粒保留1.6μm㊂11.10氮吹仪㊂11.11液相色谱仪:配荧光检测器㊂11.12色谱分离柱㊂11.13黄曲霉毒素专用型固相萃取净化柱(以下简称净化柱),或相当者㊂11.14一次性微孔滤头:带0.22μm微孔滤膜(所选用滤膜应采用标准溶液检验确认无吸附现象,方可使用)㊂11.15筛网:1mm~2mm试验筛孔径㊂11.16恒温箱㊂11.17p H计㊂12分析步骤12.1样品制备12.1.1液体样品(植物油㊁酱油㊁醋等)采样量需大于1L,对于袋装㊁瓶装等包装样品需至少采集3个包装(同一批次或号),将所有液体样品在一个容器中用匀浆机混匀后,其中任意的100g(m L)样品进行检测㊂12.1.2固体样品(谷物及其制品㊁坚果及籽类㊁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等)采样量需大于1k g,用高速粉碎机将其粉碎,过筛,使其粒径小于2mm孔径试验筛,混合均匀后缩分至100g,储存于样品瓶中,密封保存,供检测用㊂12.1.3半流体(腐乳㊁豆豉等)采样量需大于1k g(L),对于袋装㊁瓶装等包装样品需至少采集3个包装(同一批次或号),用组织捣碎机捣碎混匀后,储存于样品瓶中,密封保存,供检测用㊂12.2样品提取12.2.1液体样品12.2.1.1植物油脂称取5g试样(精确至0.01g)于50m L离心管中,加入20m L乙腈-水溶液(84+16)或甲醇-水溶液(70+30),涡旋混匀,置于超声波/涡旋振荡器或摇床中振荡20m i n(或用均质器均质3m i n),在6000r/m i n下离心10m i n,取上清液备用㊂12.2.1.2酱油㊁醋称取5g试样(精确至0.01g)于50m L离心管中,用乙腈或甲醇定容至25m L(精确至0.1m L),涡旋混匀,置于超声波/涡旋振荡器或摇床中振荡20m i n(或用均质器均质3m i n),在6000r/m i n下离心10m i n(或均质后玻璃纤维滤纸过滤),取上清液备用㊂12.2.2固体样品12.2.2.1一般固体样品称取5g试样(精确至0.01g)于50m L离心管中,加入20.0m L乙腈-水溶液(84+16)或甲醇-水溶液(70+30),涡旋混匀,置于超声波/涡旋振荡器或摇床中振荡20m i n(或用均质器均质3m i n),在6000r/m i n下离心10m i n(或均质后玻璃纤维滤纸过滤),取上清液备用㊂12.2.2.2婴幼儿配方食品和婴幼儿辅助食品称取5g试样(精确至0.01g)于50m L离心管中,加入20.0m L乙腈-水溶液(50+50)或甲醇-水溶液(70+30),涡旋混匀,置于超声波/涡旋振荡器或摇床中振荡20m i n(或用均质器均质3m i n),在6000r/m i n下离心10m i n(或均质后玻璃纤维滤纸过滤),取上清液备用㊂12.2.3半流体样品称取5g试样(精确至0.01g)于50m L离心管中,加入20.0m L乙腈-水溶液(84+16)或甲醇-水溶液(70+30),置于超声波/涡旋振荡器或摇床中振荡20m i n(或用均质器均质3m i n),在6000r/m i n下离心10m i n(或均质后玻璃纤维滤纸过滤),取上清液备用㊂12.3样品黄曲霉毒素固相净化柱净化移取适量上清液,按净化柱操作说明进行净化,收集全部净化液㊂12.4衍生用移液管准确吸取4.0m L净化液于10m L离心管后在50ħ下用氮气缓缓地吹至近干,分别加入200μL正己烷和100μL三氟乙酸,涡旋30s,在40ħʃ1ħ的恒温箱中衍生15m i n,衍生结束后,在50ħ下用氮气缓缓地将衍生液吹至近干,用初始流动相定容至1.0m L,涡旋30s溶解残留物,过0.22μm滤膜,收集滤液于进样瓶中以备进样㊂12.5色谱参考条件色谱参考条件列出如下:a)流动相:A相:水,B相:乙腈-甲醇溶液(50+50);b)梯度洗脱:24%B(0m i n~6m i n),35%B(8.0m i n~10.0m i n),100%B(10.2m i n~11.2m i n),24%B(11.5m i n~13.0m i n);c)色谱柱:C18柱(柱长150mm或250mm,柱内径4.6mm,填料粒径5.0μm),或相当者;d)流速:1.0m L/m i n;e)柱温:40ħ;f)进样体积:50μL;g)检测波长:激发波长360n m;发射波长440n m;h)液相色谱图:参见图D.1㊂12.6样品测定12.6.1标准曲线的制作系列标准工作溶液由低到高浓度依次进样检测,以峰面积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得到标准曲线回归方程㊂12.6.2试样溶液的测定待测样液中待测化合物的响应值应在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内,浓度超过线性范围的样品则应稀释后重新进样分析㊂12.6.3空白试验不称取试样,按12.2㊁12.3和12.4的步骤做空白实验㊂应确认不含有干扰待测组分的物质㊂13分析结果的表述试样中A F TB1㊁A F TB2㊁A F T G1和A F T G2的残留量按式(2)计算:X=ρˑV1ˑV3ˑ1000V2ˑmˑ1000 (2)式中:X 试样中A F TB1㊁A F TB2㊁A F T G1或A F T G2的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千克(μg/k g);ρ 进样溶液中A F TB1㊁A F TB2㊁A F T G1或A F T G2按照外标法在标准曲线中对应的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 g/m L);V1 试样提取液体积(植物油脂㊁固体㊁半固体按加入的提取液体积;酱油㊁醋按定容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 L);V3 净化液的最终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 L);1000 换算系数;V2 净化柱净化后的取样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 L);m 试样的称样量,单位为克(g)㊂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㊂14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0%㊂15其他当称取样品5g时,柱前衍生法的A F TB1的检出限为0.03μg/k g,A F TB2的检出限为0.03μg/k g, A F TG1的检出限为0.03μg/k g,A F TG2的检出限为0.03μg/k g;柱前衍生法的A F TB1的定量限为0.1μg/ k g,A F TB2的定量限为0.1μg/k g,A F TG1的定量限为0.1μg/k g,A F TG2的定量限为0.1μg/k g㊂第三法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导语:下述方法的仪器检测部分,包括碘或溴试剂衍生㊁光化学衍生㊁电化学衍生等柱后衍生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即可㊂16原理试样中的黄曲霉毒素B1㊁黄曲霉毒素B2㊁黄曲霉毒素G1㊁黄曲霉毒素G2,用乙腈-水溶液或甲醇-水溶液的混合溶液提取,提取液经免疫亲和柱净化和富集,净化液浓缩㊁定容和过滤后经液相色谱分离,柱后衍生(碘或溴试剂衍生㊁光化学衍生㊁电化学衍生等),经荧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㊂17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 B/T6682规定的一级水㊂17.1试剂17.1.1甲醇(C H3O H):色谱纯㊂17.1.2乙腈(C H3C N):色谱纯㊂17.1.3氯化钠(N a C l)㊂17.1.4磷酸氢二钠(N a2H P O4)㊂17.1.5磷酸二氢钾(K H2P O4)㊂17.1.6氯化钾(K C l)㊂17.1.7盐酸(H C l)㊂17.1.8 T r i t o nX-100[C14H22O(C2H4O)n](或吐温-20,C58H114O26)㊂17.1.9碘衍生使用试剂:碘(I2)㊂17.1.10溴衍生使用试剂:三溴化吡啶(C5H6B r3N2)㊂17.1.11电化学衍生使用试剂:溴化钾(K B r)㊁浓硝酸(HN O3)㊂17.2试剂配制17.2.1乙腈-水溶液(84+16):取840m L乙腈加入160m L水㊂17.2.2甲醇-水溶液(70+30):取700m L甲醇加入300m L水㊂17.2.3乙腈-水溶液(50+50):取500m L乙腈加入500m L水㊂17.2.4乙腈-水溶液(10+90):取100m L乙腈加入900m L水㊂17.2.5乙腈-甲醇溶液(50+50):取500m L乙腈加入500m L甲醇㊂17.2.6磷酸盐缓冲溶液(以下简称P B S):称取8.00g氯化钠㊁1.20g磷酸氢二钠(或2.92g十二水磷酸氢二钠)㊁0.20g磷酸二氢钾㊁0.20g氯化钾,用900m L水溶解,用盐酸调节p H至7.4,用水定容至1000m L㊂17.2.71%T r i t o nX-100(或吐温-20)的P B S:取10m LT r i t o nX-100,用P B S定容至1000m L㊂17.2.80.05%碘溶液:称取0.1g碘,用20m L甲醇溶解,加水定容至200m L,用0.45μm的滤膜过滤,现配现用(仅碘柱后衍生法使用)㊂17.2.95m g/L三溴化吡啶水溶液:称取5m g三溴化吡啶溶于1L水中,用0.45μm的滤膜过滤,现配现用(仅溴柱后衍生法使用)㊂17.3标准品17.3.1 A F TB1标准品(C17H12O6,C A S号:1162-65-8):纯度ȡ98%,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物质㊂17.3.2 A F TB2标准品(C17H14O6,C A S号:7220-81-7):纯度ȡ98%,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物质㊂17.3.3 A F T G1标准品(C17H12O7,C A S号:1165-39-5):纯度ȡ98%,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物质㊂17.3.4 A F T G2标准品C17H14O7,C A S号:7241-98-7):纯度ȡ98%,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标准物质㊂注:标准物质可以使用满足溯源要求的商品化标准溶液㊂17.4标准溶液配制17.4.1标准储备溶液(10μg/m L):分别称取A F T B1㊁A F T B2㊁A F T G1和A F T G21m g(精确至0.01m g),用乙腈溶解并定容至100m L㊂此溶液浓度约为10μg/m L㊂溶液转移至试剂瓶中后,在-20ħ下避光保存,备用㊂临用前进行浓度校准(校准方法参见附录A)㊂17.4.2混合标准工作液(A F TB1和A F T G1:100n g/m L,A F TB2和A F T G2:30n g/m L):准确移取A F TB1和A F T G1标准储备溶液各1m L,A F TB2和A F T G2标准储备溶液各300μL至100m L容量瓶中,乙腈定容㊂密封后避光-20ħ下保存,三个月内有效㊂17.4.3标准系列工作溶液:分别准确移取混合标准工作液10μL㊁50μL㊁200μL㊁500μL㊁1000μL㊁2000μL㊁4000μL至10m L容量瓶中,用初始流动相定容至刻度(含A F T B1和A F T G1浓度为0.1n g/m L㊁0.5n g/m L㊁2.0n g/m L㊁5.0n g/m L㊁10.0n g/m L㊁20.0n g/m L㊁40.0n g/m L,A F T B2和A F T G2浓度为0.03n g/m L㊁0.15n g/m L㊁0.6n g/m L㊁1.5n g/m L㊁3.0n g/m L㊁6.0n g/m L㊁12n g/m L 的系列标准溶液)㊂18仪器和设备18.1匀浆机㊂18.2高速粉碎机㊂18.3组织捣碎机㊂18.4超声波/涡旋振荡器或摇床㊂18.5天平:感量0.01g和0.00001g㊂18.6涡旋混合器㊂18.7高速均质器:转速6500r/m i n~24000r/m i n㊂18.8离心机:转速ȡ6000r/m i n㊂18.9玻璃纤维滤纸:快速㊁高载量㊁液体中颗粒保留1.6μm㊂18.10固相萃取装置(带真空泵)㊂18.11氮吹仪㊂18.12液相色谱仪:配荧光检测器(带一般体积流动池或者大体积流通池)㊂注:当带大体积流通池时不需要再使用任何型号或任何方式的柱后衍生器㊂18.13液相色谱柱㊂18.14光化学柱后衍生器(适用于光化学柱后衍生法)㊂18.15溶剂柱后衍生装置(适用于碘或溴试剂衍生法)㊂18.16电化学柱后衍生器(适用于电化学柱后衍生法)㊂18.17免疫亲和柱:A F TB1柱容量ȡ200n g,A F TB1柱回收率ȡ80%,A F T G2的交叉反应率ȡ80% (验证方法参见附录B)㊂注:对于每个批次的亲和柱使用前需质量验证㊂18.18黄曲霉毒素固相净化柱或功能相当的固相萃取柱(以下简称净化柱):对复杂基质样品测定时使用㊂18.19一次性微孔滤头:带0.22μm微孔滤膜(所选用滤膜应采用标准溶液检验确认无吸附现象,方可使用)㊂18.20筛网:1mm~2mm试验筛孔径㊂19分析步骤使用不同厂商的免疫亲和柱,在样品的上样㊁淋洗和洗脱的操作方面可能略有不同,应该按照供应商所提供的操作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㊂警示:整个分析操作过程应在指定区域内进行㊂该区域应避光(直射阳光)㊁具备相对独立的操作台和废弃物存放装置㊂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操作者应按照接触剧毒物的要求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㊂19.1样品制备同12.1㊂19.2样品提取同12.2㊂19.3样品净化19.3.1免疫亲和柱净化19.3.1.1上样液的准备准确移取4m L上述上清液,加入46m L1%T r i t o nX-100(或吐温-20)的P B S(使用甲醇-水溶液提取时可减半加入),混匀㊂19.3.1.2免疫亲和柱的准备将低温下保存的免疫亲和柱恢复至室温㊂19.3.1.3试样的净化免疫亲和柱内的液体放弃后,将上述样液移至50m L注射器筒中,调节下滴速度,控制样液以1m L/m i n~3m L/m i n的速度稳定下滴㊂待样液滴完后,往注射器筒内加入2ˑ10m L水,以稳定流速淋洗免疫亲和柱㊂待水滴完后,用真空泵抽干亲和柱㊂脱离真空系统,在亲和柱下部放置10m L刻度试管,取下50m L的注射器筒,2ˑ1m L甲醇洗脱亲和柱,控制1m L/m i n~3m L/m i n的速度下滴,再用真空泵抽干亲和柱,收集全部洗脱液至试管中㊂在50ħ下用氮气缓缓地将洗脱液吹至近干,用初始流动相定容至1.0m L,涡旋30s溶解残留物,0.22μm滤膜过滤,收集滤液于进样瓶中以备进样㊂19.3.2黄曲霉毒素固相净化柱和免疫亲和柱同时使用(对花椒㊁胡椒和辣椒等复杂基质)19.3.2.1净化柱净化移取适量上清液,按净化柱操作说明进行净化,收集全部净化液㊂19.3.2.2免疫亲和柱净化用刻度移液管准确吸取上部净化液4m L,加入46m L1%T r i t o nX-100(或吐温-20)的P B S(使用甲醇-水溶液提取时可减半加入),混匀㊂按19.4.1.3处理㊂注:全自动(在线)或半自动(离线)的固相萃取仪器可优化操作参数后使用㊂19.4液相色谱参考条件19.4.1无衍生器法(大流通池直接检测)液相色谱参考条件列出如下:a)流动相:A相,水;B相,乙腈-甲醇(50+50);b)等梯度洗脱条件:A,65%;B,35%;。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现状及发展方向1 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的分析检测方法目前检测黄曲霉毒素的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 (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酶联免疫为基础的免疫分析、免疫亲和分析法如微孔板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usA)以及生物传感器法等。
1.1薄层色谱法(TLC)TLC法是传统的检测AFB 最常用方法,是应用最早、最广的分离、分析技术,曾是我国测定食品及饲料中AFB.的国家标准方法之一,其原理是:样品经提取、浓缩、薄层分离后,在365 Bin波长的紫外光照射下,黄曲霉毒素B】、B2产生紫色荧光,G 、G2产生绿色荧光,然后根据其在薄层板上显示的荧光的最低检出量来定量。
其优点是:所用的试剂、设备简单,费用低廉,容易掌握,适用大量样品的分离、筛选,一般的实验室均可开展,属于定性和半定量的功能。
为了提高薄层层析法的精度,还建立薄层扫描等其他的方法来确定黄曲霉毒素,它是薄层层析法的仪器化,样品的处理和层析条件与薄层层析法相同,只是在标准品的设定和结果判定上有所不同。
如卢艳杰等介绍了一种简单、微型、低功率的光度检测器用于定量薄层板上的AFT,该装置简单、便宜可代替薄层扫描仪等其他测定AFT含量的设备,最低检测限可达1 rig,符合欧洲对AFT规定的限量。
卢艳杰等介绍了过压薄层色谱法(OPLC)结合光度计,成功地对多种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B2、G】和G2 进行测定,同时该方法还适用于样品的提纯和分离,一次可对十个样品进行分析,做到快速、有效、低耗地定量食品中AFT[引。
该法的局限性与不足之处在于薄层色谱法检测AFT的操作步骤多,样品前处理烦琐,并且提取和净化效果不够理想,提取液中杂质较多,因而在展开时影响斑点的荧光度,导致灵敏度下降。
灵敏度低、重现差、操作烦琐、时间长且安全性差等缺点,已越来越不适用现代分析的要求。
1.2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高效、快速、准确性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检测限低、定量准确的特点,可同时分离多种黄曲霉毒素,操作简便,适于大批量样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