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 格式:pptx
- 大小:92.06 KB
- 文档页数:6
本年利润的会计分录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本年利润的会计分录四步做:
一、先结转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二、结转成本、费用和税金: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支出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
三、结转投资收益:
一、净收益的:
借:投资收益
贷:本年利润
二、净损失的
借:本年利润
贷:投资收益
四、年度结转利润分配:将本年的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的结出的本年一、实现的净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二、如果是亏损: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所有的收入和费用需要转入本年利润,如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所得税,转入本年利润后需要把本年利润转入利润分配科目,如果是手工帐,登完帐后各科目的本月发生额就有了,可以出利润表了,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看各科目的期末余额就可以了出资产负债表了,如果是用财务软件,那就更简单了,结完帐,报表自动就生成了,每年的1-12月每月都要做前3步。
12月结完本年利润后,再做第四步.请各位高手帮个忙。
本年利润的会计分录四步做:
一、先结转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
借:其他业务收入
借: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二、结转成本、费用和税金: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贷: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其他业务支出
贷:营业费用
贷:管理费用
贷:财务费用
贷:营业外支出
贷:所得税
三、结转投资收益:
净收益的:
借:投资收益
贷:本年利润
净损失的:
借:本年利润
贷:投资收益
四、年度结转利润分配:
将本年的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的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如果是亏损: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本年利润。
新准则下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的会计分录一)营业利润(或亏损)的结转1、期末将所有的收入科目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借: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贷:本年利润2、期末将所有的支出科目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3、期末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科目的净收益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本年利润4、期末将"投资收益"科目的净损失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本年利润贷:投资收益(二)利润分配1、企业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借:盈余公积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2、提取盈余公积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3、应分配给股东的库现金股利或利润借:利润分配-应付普通股股利贷:应付股利4、外商投资企业利用利润归还投资借:利润分配-利润归还投资贷:盈余公积-利润归还投资5、外商投资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借:利润分配-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贷:应付职工薪酬6、经批准分派股票股利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贷:股本(股票面值)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实际发放的股票股利金额与股票面值总额的差额)7、根据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调整批准年度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年初数调整增加的利润分配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盈余公积调整减少的利润分配借:盈余公积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9、按规定用税前利润归还各种借款借:利润分配-归还借款的利润贷: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10、按规定留给企业的单项留利借:利润分配-单项留用的利润贷: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三)结转全年利润(或亏损)1、年度终了,企业将全年实现的净利润,自"本年利润"科目转入"利润分配"科目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如为净亏损,作相反的会计分录。
年末结转本年利润的会计分录
一、如果本年利润为贷方余额,则说明本年盈利了,应对其进行分配,作如下分录:
1、先将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
(1)如果年初利润分配在借方,说明以前年度亏损,用本年度结转的利润弥补,弥补后余额仍在借方的说明还有亏损留待以后年度弥补。
(2)结转本年利润后利润分配余额在贷方的,作如下分录:按利润总额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盈余公积
根据公司情况自主决定是否计提任意盈余公积金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盈余公积
向股东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应付股利
可以合并以下作如下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二、如果本年利润账户为借方余额,表明本年度经营结果为亏损,则将期余额直接结转至利润分配账户,留待以后年度弥补.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年末结转本年利润的会计分录
一、如果本年利润为贷方余额,则说明本年盈利了,应对其进行分配,作如下分录:
1、先将余额转入未分配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
(1)如果年初利润分配在借方,说明以前年度亏损,用本年度结转的利润弥补,弥补后余额仍在借方的说明还有亏损留待以后年度弥补。
(2)结转本年利润后利润分配余额在贷方的,作如下分录:按利润总额的10%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盈余公积
根据公司情况自主决定是否计提任意盈余公积金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盈余公积
向股东分配利润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应付股利
可以合并以下作如下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二、如果本年利润账户为借方余额,表明本年度经营结果为亏损,则将期余额直接结转至利润分配账户,留待以后年度弥补。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利润会计分录会计的利润会计分录
一、本年利润的会计分录四步做:
1、先结转收入: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2、结转成本、费用和税金: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成本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
所得税费用
3、结转投资收益
借:投资收益
贷:本年利润
4、年度结转利润分配:
将本年的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的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如果是亏损: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二、利润分配的顺序
利润分配的顺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规的规定,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一般应按照下列内容、顺序和金额进行分配:
1、计算可供分配的利润:将本年净利润(或亏损)与年初未分配利润(或亏损)合并,计算出可供分配的利润。
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润为负数(即亏损),则不能进行后续分配;如果可供分配利润为正数(即本年累计盈利),则进行后续分配。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在不存在年初累计亏损的前提下,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税后净利润的10%提取。
法定盈余公积金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
再提取。
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金用于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或转增资本金。
但转增资本金后留存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
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任意盈余公积金计提标准由股东大会确定,如确因需要,经股东大会同意后,也可用于分配。
利润分配的税务如何正确处理
⼀、利润分配的会计分录:
1.将本年利润转⼊利润分配的会计分录: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税后利润的10%以上)、公益⾦(税后利润的5%以上)和任意盈余公积(根据公司规章规定的⽐例计算)的会计分录: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提取公益⾦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公益⾦
——任意盈余公积
3.分配股利(根据董事会决议)的会计分录:
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贷:应付股利——按股东明细
4.⽀付股利的会计分录:
借:应付股利——按股东明细
贷:银⾏存款(或现⾦)
⼆、利润分配的税务处理
1.分配股利的会计分录的凭证附件,必须要有股东⼤会分配⽅案,董事会决议等资料的复印件。
2.⽀付股利的时候,应该根据不同的股东进⾏相应的税务处理:
(1)⾃然⼈股东,需要代扣代缴20%的个⼈所得税。
(2)居民企业,不需要代扣税款。
(3)⾮居民企业,需要代扣代缴10%的企业所得税。
税务处理的建议:财务报表告诉我们,有了利润,但不⼀定能够分配。
例如,应收账款和存货⼤、银⾏存款不⾜,都会导致企业出现有利润但不能⽀付的情况。
所以,个⼈认为,当企业有了实⼒⽀付股利的时候,才去计提和⽀付股利。
如果计提了,却长期不⽀付,会惹上不必要的⿇烦。
本年利润结转利润分配会计分录余额全部转往利润分配如余额在贷方,则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如余额在借方(亏损),则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本年利润本年利润是指企业某个会计年度净利润(或净亏损),它是由企业利润组成内容计算确定的,是企业从公历年1月份至12月份逐步累计而形成的一个动态指标。
本年利润是一个汇总类账户。
其贷方登记企业当期所实现的各项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等;借方登记企业当期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与支出,包括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投资收益(净损失)、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
本年利润的会计处理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
二、企业期(月)末结转利润时,应将各损益类科目的金额转入本科目,结平各损益类科目。
结转后本科目的贷方余额为当期实现的净利润;借方余额为当期发生的净亏损。
三、年度终了,应将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科目,借记本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如为净亏损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本年利润账户的余额表示年度内累计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该账户平时不结转,年终一次性地转至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账户,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如为亏损则作相反分录。
年终利润分配各明细账只有未分配利润有余额,需将其他明细账转平,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贷:利润分配— 提取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至此,所有结转分录可以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为了使“本年利润”科目能准确、及时地提供当期利润额又不增加编制分录的工作量,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本年利润”账页采用多栏式。
把“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等项科目,由一级科目转变为“本年利润”下的二级科目使用,减少了结转时的工作量。
但“收入”、“成本”下设的产品明细账仍需按数量和金额登记。
公司利润分配的正确顺序是怎么样的公司向股东分派股利,应按⼀定的顺序进⾏。
那么你知道公司利润分配的正确顺序是怎么样的吗?下⾯由店铺⼩编来为你解答,希望能加深你的印象,对你有所帮助。
按照我国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利润分配应按下列顺序进⾏:第⼀步,计算可供分配的利润。
将本年净利润(或亏损)与年初未分配利润(或亏损)合并,计算出可供分配的利润。
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润为负数(即亏损),则不能进⾏后续分配;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润为正数(即本年累计盈利),则进⾏后续分配。
第⼆步,计提法定公积⾦。
按抵减年初累计亏损后的本年净利润计提法定公积⾦。
提取公积⾦的基数,不是可供分配的利润,也不⼀定是本年的税后利润。
只有不存在年初累计亏损时,才能按本年税后利润计算应提取数。
这种“补亏”是按账⾯数字进⾏的,与所得税法的亏损后转⽆关,关键在于不能⽤资本发放股利,也不能在没有累计盈余的情况下提取公积⾦。
第三步,计提任意公积⾦。
第四步,向股东(投资者)⽀付股利(分配利润)。
公司股东⼤会或董事会违反上述利润分配顺序,在抵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公益⾦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必须将违反规定发放的利润退还公司。
利润分配会计分录:1、将本年利润转⼊利润分配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所得税的缴纳,⽐例25%借:所得税贷:应交税⾦——所得税3、提取法定公积(税后利润的10%以上)、公益⾦(税后利润的5%以上)和任意公积(根据公司规章规定的⽐例计算)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公积⾦——提取公益⾦——提取任意公积——公益⾦——任意公积⾦如有优先股。
应在‘任意公积⾦’前分配股利4、分配股利(根据董事会决议)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贷:应付股利5、结转利润分配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公积——提取公益⾦——提取任意公积——应付股利6、以公积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借:公积贷:利润分配——公积转⼊利润分配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企业章程、投资者协议等,对企业当年可供分配的利润所进⾏的分配。
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会计分录,
怎样计算?
提取盈余公积分录: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
结转利润分配分录: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企业将“本年利润”科目最终余额转入“利润分配”科目中去(本年利润最终余额是指,企业最终采用账结法得到的“本年利润”,无论盈利还是亏损,计算纳税所得后的净利润)。
“本年利润”科目中,所有发生的费用、支出、成本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所有的收入、收益都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
经过税的“本年利润”科目,期末结为零,这样经过税后的“本年利润”全部转到“利润分配”科目中去,等待分配,转入“利润分配的”借方的也自然是费用(亏损)了,如果转入“利润分配”科目的贷方就是收入(盈利)。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区别:
1、“本年利润”:是所有者权益类科目。
在会计核算中,将发生的各项费用和收益全部计入各有关收益、费用账户。
期末,将各收益类账户的贷方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借记各收益账户,贷记“本年利润”账户;同时将各成本、费用和支出类账户的借方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借记“本年利润”账户,贷记各成本、费用和支出类账户。
转账后,“本年利润”账户如为贷方余额,反映本年度自年初开始累计发生的净利润。
反之,如为借方余额,反映本年度自年初开始累计发生的净亏损。
年度终了,将“本年利润”账户的全部累计发生额转入“利润分配”账户:若为贷方余额(净利润),则借记“本年利润”账户,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若为借方余额(净亏损),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贷记“本年利润”账户。
年度结账后,“本年利润”账户无余额。
2、利润分配,是指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对当年实现的利润所进行的分配,或对当年发生的亏损所进行的弥补。
年末,该账户若为借方余额,表示历年累计未弥补的亏损,若为贷方余额,表示历年未分配的利润。
3、未分配利润是利润分配的二级科目。
4、他们三者在帐务和报表上怎么体现
未分配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本年利润-利润分配=利润分配表中的期末未分配利润
本年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 =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利润 =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营业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一、准则要求在我们国家的会计制度中,利润的结转是采取"账结法"进行的。
将损益类科目净发生额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中,损益类科目月末不留余额。
然后再把"本年利润"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本年利润”科目不留余额。
分录如下:①结转收入借:损益类收入贷:本年利润②结转成本、费用借:本年利润贷:损益类成本、费用③结转未分配利润(当年利润为正数时)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当年利润为负数时)借: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贷:本年利润如果需要提取盈余公积,同样也需要结转到未分配利润科目。
“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科目不留余额。
分录如下:①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②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会计期末结帐采用"帐结"的方法。
所以,本年利润的结转在每月结转或年底结转都可以。
但是,对未分配利润的结转最好在年底一次结转。
因为,"利润分配一未分配利润"是按净利润结转的,即:利润总额-所得税。
而所得税一般是季度预缴,年终汇算清缴,所得税的变动影响着未分配利润的变动。
所以,在年底所得税清算后结转未分配利润,既减少工作量,也符合会计制度在年终结转利润分配的要求。
表结法:用表结法来核算结转本年利润,即1-11月份间,各损益类科目的余额,在帐务处理上暂不结转至"本年利润",而是在损益表中按收入、支出结出净利润,然后将净利润在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行中列示。
到12月份年终结算时,再将各损益类科目的余额转至"本年利润",结转后各损益类科目的余额为0。
在SAP系统,利润的结转是采取"表结法"进行的。
1.月末不用做损益科目结转到本年利润科目的分录,通过报表配置,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可以直接取到损益表的科目。
The greatest joy in life is that everyone says you can’t do it, but you have done it!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有什么区别导读:1、定义不同;本年利润是用来核算当年的利润的,期末将损益科目全部结转至本年利润,借贷相抵后,借方余额代表本年的亏损,贷方余额代表本年盈利。
2、意义不同;3、算法不同。
?一、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有什么区别1、定义不同;本年利润是用来核算当年的利润的,期末将损益科目全部结转至本年利润,借贷相抵后,借方余额代表本年的亏损,贷方余额代表本年盈利。
最后,将本年利润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科目。
利润分配科目是企业的累积利润,借方余额是企业累计亏损,贷方余额是企业累计剩余收益。
首先简单区分,就是“本年利润”是一个总的核算科目,期末在该科目上核算出本年度企业的盈亏情况,贷方余额为净利润,借方余额为净亏损。
核算后,要把“本年利润”的余额结转到“利润分配”的“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中。
2、意义不同;本年利润属于所有者权益类二级科目。
企业日常核算中,已将发生的各项费用和收益全部计入各有关收益、费用账户。
在此基础上,期末就可以将全部收益与全部费用进行对比确定当期实现的利润(或亏损)。
利润分配属于所有者权益类二级科目。
是指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对当年实现的利润所进行的分配,或对当年发生的亏损所进行的弥补。
因此,设置“利润分配”账户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企业当年可供分配的利润(或应弥补的亏损)和历年分配(或弥亏后的结存余额)后的结存余额。
3、算法不同;本年利润,期末,企业将各收益类账户的贷方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借记各收益账户,贷记“本年利润”账户;同时将各成本、费用和支出类账户的借方余额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借记“本年利润”账户,贷记各成本、费用和支出类账户。
当进行利润分配或年终亏损转入(年终将“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余额转入),或调增上年度亏损,或调减上年利润时,借记“利润分配”账户。
“本年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盈余公积”之间的关系一、“本年利润”会计科目,也叫会计账户,这里“账户”的概念,跟我们平时接触到的银行账户性质是一样的,都是具有存储的功能。
可以往里面放东西,也可以从里面拿东西出来。
“本年利润”也是一个会计账户,它的作用就是,统计或者汇总每个月的利润。
比如1月份,公司收入是100万,成本是70万,费用是20万,那么算下来利润是10万,这10万就计入到“本年利润”科目中。
(不考虑税费)相关会计分录如下:借:收入 100贷:成本 70贷:费用 20贷:本年利润 10(如果是亏损,就计入借方)做完这笔分录后,当月的收入、成本、费用账户都已经结转到了“本年利润”账户里面了。
也就是说,收入账户、成本账户和费用账户等损益类账户都已经清零了,没有任何残留。
然后下个月,又开始产生新的收入、成本、费用,然后月末再做一次结转,再清零。
如此每个月的利润都这样做结转,到了年底,一年过去了,所有的利润都结转到了“本年利润”账户中了。
年底的时候,或者第二年年初的时候,再做一笔结转,把“本年利润”账户里的金额结转到“利润分配”账户里面。
这样“本年利润”账户就清零了。
所有的钱都放在了“利润分配”账户里面了。
假设一年下来,每个月赚10万利润,共赚了120万利润会计分录:借:本年利润 120贷:利润分配 120为什么做这样的结转,看起来转来转去挺麻烦的,其实就是为了更清晰一点,就好像企业,在银行开了很多个账户,不同的账户有不同的功能,比如买银行理财,专门开一个理财账户,给员工发社保,开一个社保账户。
就是这个道理。
不必太纠结这个。
二、“利润分配”“利润分配”账户,用来统计或汇总一个会计年度的利润。
注意跟“本年利润”账户的区别,“本年利润”账户是用来统计每个月的,而“利润分配”是来统计一个年度的。
简单用数学公式表示一下就是:;“利润分配”账户金额=12个月的“本年利润”账户金额之和。
“利润分配”,从这个账户的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这个账户里面的钱,企业可以用来做分配,或者说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