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人教七上语文课件汉字的造字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5
2024年2016秋人教七上语文课件汉字六书六种造字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关于汉字“六书”的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这六种造字法的概念、特点及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汉字“六书”的概念,掌握六种造字法的区别与联系。
2. 学会运用“六书”造字法分析汉字,提高汉字认读和书写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形声、转注、假借三种造字法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重点:象形、指事、会意三种造字法的掌握及实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汉字字典、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象形字,如“日、月、山、水”等,引导学生思考汉字的起源,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a. 讲解“六书”的概念及分类。
b. 分别介绍六种造字法的特点及应用实例。
c.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六种造字法的辨析方法。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六种造字法的识别和应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提醒学生课后复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汉字“六书”造字法2. 内容:a.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b. 各造字法特点及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用六种造字法各举一个例子,并解释其含义。
b. 选择一个汉字,分析其属于哪一种造字法,并说明理由。
答案:a. 象形:人(表示一个人的侧面形象)指事:上、下(用一横表示界限,上下两点表示位置)会意:明(“日”和“月”组成,表示光明)形声:花(“艹”表示植物,与“化”组合表示花朵)假借:又(借用“又”表示“手”的意思)b. 例如:“木”字属于象形字,因为它像一个树木的形状。
2. 课后思考:结合本节课所学,探讨汉字“六书”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对象形、指事、会意三种造字法的掌握较为扎实,但形声、转注、假借三种造字法还需加强练习。
汉子的造字方法
汉字的造字方法主要有六种:
1. 象形造字法:通过对物象外形的直接描绘来构成字。
例如,古代的“日”字就是太阳的形象;“山”字则是山的形象。
2. 指事造字法:通过对事物的指称或指示来构成字。
例如,“上”字表示向上的方向,“下”字表示向下的方向。
3. 形声造字法:通过将一个与发音无关的部分(形旁)与一个与发音有关的部分(声旁)组合而成。
形旁往往暗示字的意思,而声旁表示字的发音。
例如,“江”字的形旁是水,而声旁是將,表示水流向將去的地方。
4. 假借造字法:即借用一个已有字的形状,但是发音与原字不同,用来表示新的意义。
例如,“气”字最初是指空气,后来也借来表示“脸色”,并且发音也变化为“qi”。
5. 转注造字法:通过改造一个已有字的部分或全形,使之演变成新的字形和意义。
例如,古代的“面”字最初是个人的面部轮廓图案,后来演变成表示一张带有面具的脸,并且衍生出“表面”、“面对”等意义。
6. 声旁转注造字法:通过改造一个已有字的声旁部分,使之演变成新的字形和
意义。
例如,“布”字最初是表示用来铺盖的织物,后来加入了“巾”声旁,演变成表示通过布巾进行事物覆盖的意思。
汉字六种造字方法
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仓颉造字法。
1. 象形:根据事物的形状或特征来描绘字形,使字形看上去与实际物体类似。
例如,“山”字的形状像山石,“水”字的形状像水流。
2. 指事:用具体的手势或指向事物的方式来表示字义。
例如,“上”字用手指向上方,“下”字用手指向下方。
3. 会意:将两个或多个独立的象形或指事字合并在一起,通过组合表示新的含义。
例如,“众”字由“人”和“口”组成,表示人多的意思。
4. 形声:将一个字的字形部分表示意义,另一个部分表示音值。
字形部分通常与字义相关,音值部分通常与发音相关。
例如,“买”字,右边的“”部分表示义,左边的“”部分表示音。
5. 转注:用一个与原字有关联的新字作为草书中的代用字。
例如,“阜(山)”字的手写草书形式是“山”形,而现代常用的字形则用“阝山土”。
6. 仓颉造字法:这是一个古代闻名的汉字创制方法,以仓颉为创字者。
根据传说,仓颉观察天地万物,将观察所得的形象创造为汉字。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创造
最初的汉字。
汉字的造字方法有哪些
汉字的造字方法可以分为四大类: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
一、象形:指的是通过模仿自然界事物的形状来造字。
这种造字方法最直观,也是最早的方法之一。
例如,汉字中的「太」字就是通过描绘太阳而来,形状类似于太阳的光辉,表示事物的大。
二、指事:指的是通过抽象的符号或手势来表示事物。
这种方法减少了形状上的模仿,而是更侧重于象征性。
例如,汉字中的「上」字就是通过手指向上的姿势来表示的,表示位置在上方的意思。
三、会意:指的是通过组合两个或多个象形或指事的形状来形成新的字义。
这种方法通过联想和组合的方式来创造新的含义。
例如,汉字中的「书」字就是由「厶」和「冖」两个部分组成的,「厶」表示私人的意思,「冖」表示居住的意思,结合起来表示私人居住的场所,即书。
四、形声:指的是通过一个部分表示字义,而另一个部分表示字音。
这种方法在汉字中应用最广泛。
例如,汉字中的「叶」字就是由一个表示意义的「木」部分和一个表示音的「协」部分组成的。
「木」表示树木,「协」表示读音,据此可以推断出「叶」字读音。
总结起来,汉字的造字方法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
这些方法有些是通过
形状模仿自然界的事物,有些是通过抽象的符号或手势表示,有些是通过联想和组合形成新的含义,还有一些是通过一个部分表示字义,另一个部分表示字音。
这些方法的运用使得汉字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样的表达方式,成为了中文独特的文字系统。
汉字造字六种方法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象形文字为主体的现代文字系统。
而汉字的生成过程中,有许多有趣而又复杂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汉字造字的六种方法,分别是象形法、指事法、会意法、形声法、转注法和假借法。
一、象形法象形法是造字的最早方法。
它通过模仿事物的形状、特点或动作来表示事物的含义。
例如,“日”字就是太阳升起时的形状,而“山”字则是山峰的形象。
这种方法简单直观,易于理解,是汉字形成的起点。
二、指事法指事法是通过用手指或其他手势来表示事物的含义。
这种方法常用于表示动作、方向、数量等抽象概念。
例如,“上”字就是手指向上的动作,表示向上的方向。
指事法相对象形法来说更加抽象,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和符号化的过程。
三、会意法会意法是通过组合象形字来表示新的概念。
它是将两个或多个象形字结合在一起,形成新的含义。
例如,“众”字由人和口组成,表示众多的意思。
会意法在汉字的演变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富了汉字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四、形声法形声法是一种通过结合形状和声音来表示事物的方法。
它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表示事物的形状,声旁表示事物的发音。
例如,“听”字由耳旁和王旁组成,耳旁表示耳朵的形状,王旁表示发音。
形声法是汉字造字的一种创造性方法,使汉字的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五、转注法转注法是一种通过改变已有字的部分或全部来表示新的概念。
它是在已有字的基础上做出一些调整,使其含义发生变化。
例如,“心”字在古代是指心脏的形状,后来转注为表示心理活动的含义。
转注法是一种灵活的造字方法,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变化。
六、假借法假借法是一种通过借用已有字的读音来表示新的概念。
它是在已有字的基础上借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表示新的含义。
例如,“鱼”字的读音与“余”字相近,于是“鱼”字就被假借用来表示“余”的意思。
假借法是一种巧妙的造字方法,能够利用已有字的资源来创造新的含义。
通过以上六种方法,汉字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特而又精美的文字系统。
汉字的造字方法寄语:可以孤单,但不许孤独。
可以寂寞,但不许空虚。
可以消沉,但不许堕落。
可以失望,但不许放弃。
加油,相信自己可以做的更好!一、汉字特点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围绕字形所形成的字形、字义、字音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
汉字是表意系统的文字,字义从字形上直接显示出来,只有把握了字的造字法,才有可能对字义作较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只有真正弄清了汉字的造字法,才说得上深入了解了汉字的基本特点。
二、造字方法东汉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里总结了前人造字经验,提出了“六书”的说法。
所谓“六书”就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
这六种造字法是古人在研究汉字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出来的,是先有实践然后才有理论的,而不是先立下了六种造字法,然后才按照这些方法造字。
根据一般的解释,“六书”当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确实是汉字的四种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只是汉字的两种用字的方法。
(一)、象形象形就是描摹事物形状的一种造字法。
用这种造字法造出的字,叫象形字。
这里所说的象形,是就古汉字来说的。
现代汉字已完全失去了象形特点。
象形这种造字方法最古老。
例如:(日):像太阳的轮廓。
(月):像一弯新月。
(目):像眼睛的形状。
(山):像峰峦层叠的山。
(木):像有树根、树枝的树木(草):像一株株草。
(竹):像竹叶下垂。
象形字同图画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本质的区别。
象形字只是记录语言的一种形象符号,不同于图画,不可能也不需要画得很细致,它只需要把某一种事物的特征表现出来就行了。
象形字都是独体字,常常是构成其他非象形字的基础。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法。
这种造字法的局限性很大,复杂的事物难以象形,抽象的概念又无形可象,而客观事物纷繁,要一律造出象形字,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数以万计的汉字中,象形字共只有300多个。
(二)、指事指事一般是指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或用纯符号组合来创造新字的方法。
用指事方法造的字就是指事字。
2016秋人教七上语文课件汉字六书六种造字法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五单元——汉字的奥妙。
具体内容为汉字六书六种造字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我们将依据教材第十二章“汉字的演变”中的第三节“汉字六书”进行详细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汉字六书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六书知识分析、理解汉字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汉字六书中的形声、转注和假借三种造字法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象形、指事、会意三种造字法的学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图片,引发学生对汉字起源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讲解汉字六书的概念、特点,结合PPT展示相关例字。
3. 实践情景引入: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六书造字法的汉字。
4. 例题讲解:分析“日、月、山、水”等字的象形特点;“上、下、一、二”等字的指事特点;“人、从、众、木”等字的会意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明、解、休、森”等字的造字法。
7. 互动: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提问,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2. 例字:日、月、山、水、上、下、一、二、人、从、众、木、明、解、休、森七、作业设计(1)火(2)口(3)心(4)手(5)风(6)雨2. 答案:(1)火:象形,像火焰的形状。
(2)口:指事,表示口的形状。
(3)心:会意,由“忄”(肉)和“土”组成,表示心脏的位置。
(4)手:象形,像手的形状。
(5)风:形声,由“风”和“凡”组成,凡为声旁。
(6)雨:象形,像雨滴的形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汉字六书的掌握程度如何?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如何改进?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收集更多六书造字法的汉字,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提高语文素养。
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
指事属于“独体造字法”。
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像中的东西。
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
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
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形旁和声旁。
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
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
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汉字的造字方法寄语:可以孤单,但不许孤独。
可以寂寞,但不许空虚。
可以消沉,但不许堕落。
可以失望,但不许放弃。
加油,相信自己可以做的更好!一、汉字特点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围绕字形所形成的字形、字义、字音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
汉字是表意系统的文字,字义从字形上直接显示出来,只有把握了字的造字法,才有可能对字义作较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只有真正弄清了汉字的造字法,才说得上深入了解了汉字的基本特点。
二、造字方法东汉许慎在他的《说文解字》里总结了前人造字经验,提出了“六书”的说法。
所谓“六书”就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
这六种造字法是古人在研究汉字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出来的,是先有实践然后才有理论的,而不是先立下了六种造字法,然后才按照这些方法造字。
根据一般的解释,“六书”当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确实是汉字的四种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只是汉字的两种用字的方法。
(一)、象形象形就是描摹事物形状的一种造字法。
用这种造字法造出的字,叫象形字。
这里所说的象形,是就古汉字来说的。
现代汉字已完全失去了象形特点。
象形这种造字方法最古老。
例如:(日):像太阳的轮廓。
(月):像一弯新月。
(目):像眼睛的形状。
(山):像峰峦层叠的山。
(木):像有树根、树枝的树木(草):像一株株草。
(竹):像竹叶下垂。
象形字同图画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本质的区别。
象形字只是记录语言的一种形象符号,不同于图画,不可能也不需要画得很细致,它只需要把某一种事物的特征表现出来就行了。
象形字都是独体字,常常是构成其他非象形字的基础。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法。
这种造字法的局限性很大,复杂的事物难以象形,抽象的概念又无形可象,而客观事物纷繁,要一律造出象形字,是根本不可能的。
在数以万计的汉字中,象形字共只有300多个。
(二)、指事指事一般是指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或用纯符号组合来创造新字的方法。
用指事方法造的字就是指事字。
指事字有以下两种情况:1、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简单的符号,用来指示所要说明的事物。
例如:(本):在木下面加一短横,指出这儿是树根。
(寸):在手腕上加一短横,表示手下一寸的地方。
(亦):“亦”是“腋”的本字,“”像正面的人形,加两点指示两腋的所在。
(甘):在口字中加一短横,表示口中含着甜美的东西。
这类指事字都是指示事物的具体部位的,是在象形字上附加指示符号来表示词义的。
这类指事字是指事字的主体,在所有指事字中占绝大多数。
2、用纯粹的符号来指明或象征某种事物、某种意义。
例如:“上”和“下”都是以一条长横线表示位置的界限,线上加一短横表示“上”,线下加一短横表示“下其他如表示抽象的数目的“一”“二”“三”等字都属于纯粹符号性质的指事字。
指事字虽然可以表示某些概念,但是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因为只有极少数的意义才能用指事的方法表示出来,而且绝大部分指事字的基础是造字有许多局限的象形字,所以,虽然用指事方法造了一些新字,却因为基础薄弱,数目很少。
汉字中用指事方法造出的字最少,在《说文》中指事字共只有125个。
指事字同象形字一样,一般都是单一的形体,不能再分为两个字,所以也是独体字。
(三)、会意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组合起来另造新字、以表示一个意义的方法。
用会意方法造的字,就是会意字。
会意字是合体字。
会意字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偏旁组合起来的,也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偏旁组合起来的。
前一类叫同体会意字,后一类叫异体会意字。
1、同体会意这是用相同的偏旁组合成新字。
例如:从:两人前后相随,表示跟从。
比:两人后向并立,表示比较。
北:本即“背”字。
两人相背而立,表示方向相反。
众:三人重叠,表示众多。
林:双木重叠,表示树林。
森:三木重叠,表示树木很多。
炎:二火相重,表示烈火旺盛。
友:两手相助,引申为朋友。
晶:三日重叠,表示光亮。
2、异体会意这是用不同的偏旁组合成新字。
例如:休:人靠着树,表示休息。
采:上爪下木,表示手在树上采摘东西。
匠:木匠,“匚”是装工具之器,“斤”是斧子。
炙:把肉放在火上烤,引申为烤熟的肉食。
益:本即“溢”字。
上面从水,表示水漫出器皿。
牧:手持木棍赶牛,表示放牧。
看:手搭在眼上,表示观看。
见:人抬头睁目,表示看见。
烦:“页”是人头形,从“火”,表示发热头痛。
解:用刀把牛角砍向一方,表示分解。
初:从刀从衣,本义是用刀裁衣为制衣之初,后泛指行动的开始。
这类会意字较多,又如人言为“信”,小土为“尘”,日月为“明”,大力为“夯”,少力为“劣”,不正为“歪”,不好为“孬”,不用为“甭”,山石为“岩”,合手为“拿”,两手中分为“掰”等等。
语言中有许多抽象的词无法用象形、指事方法造出字来表示,会意造字法正好弥补了它们的不足。
会意法造出的新字,是用已有的象形字或指事字作构成材料的,提高象形字和指事字的使用率,充分发挥旧有文字的作用。
会意字的结构方式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的组合,其组合方式灵活多样。
例如“看”字,“初”字,“晶”字。
组合形式的多种多样,使会意字的数目比起象形字、指事字要多得多。
在《说文解字》里,会意字有1167多个。
会意造字法比象形、指事造字法前进了一步,我们今天简化汉字,有时也还在使用会意方法,例如“笔”“体”“泪”“阳”“阴”等等。
但会意字也有严重缺点:会意字的表意是造字人主观规定的,缺少客观标准。
比如“休”字,表示人在树旁休息的意思。
更主要的是,会意同象形、指事一样,还是只能纯粹地表意,造字的局限性仍然很大。
因此,现行汉字中象形、指事、会意这三类字加起来只占10%左右。
为了记录汉语的需要,后来又产生了一种半意半音的造字方法,大大发展了汉字,这就是形声。
(四)、形声形声是一种半意半音的造字法。
表示意义的部分叫“形旁”或“意符”,其作用是指出字的意义类属;表示声音的部分叫“声旁”或“声符”,其作用是标明字的读音。
利用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字就是形声字。
例如:“柑”便是一个形声字,“木”是形旁,表示“柑”字字义所属的类别;“甘”是声旁,表示“柑”字读“甘”的音。
形声字同会意字一样,都是合体字。
但形声和会意的组合方式大不一样,组合部分的作用也不相同。
会意字里每一个偏旁都是表意成分,它是会合两个意思来形成一个新的意思;形声字里一般只有一个偏旁是表意成分,另一个偏旁是表音成分。
会意字里表意成分的意义同该字字义关系直接,是新字字义的有机组成部分;形声字里只是形旁跟字的意义有一定的联系,起提示新字字义范围和类属的作用,而声旁与字义无关。
形声字中形旁和声旁的组合方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23456。
就各个具体的字来说,形旁和声旁的位置是固定的。
例如“口”和“今”两个偏旁,左右组合成为“吟”,上下组合成为“含”。
随着汉字的演变,有些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已经产生了变异,必须仔细识别。
“修,荆,颖”的形旁各是什么?“旗”的声旁是什么?“星”的形旁?“恬”的声旁?形声字中有“省形”和“省声”的现象。
“省形”就是省略形旁的笔画,例如“星”的形旁“日”是“晶”的省略。
“省声”就是省略声旁的笔画,例如“恬”的声旁“舌”是“甜”的省略。
形声造字法,利用原来的象形字、指事字或会意字,采取上述多种结构方式,可以创造大量的形声字。
同一形旁,加上不同的声旁,或同一声旁,加上不同的形旁,都可以构成许多新字。
这种很高的能产性,解决了象形、指事、会意造字法难于解决的需要创造无数图形符号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汉字记录汉语的功能。
《说文解字》里的形声字有近7700个,占82%强,而现行汉字中,形声字已占90%以上。
形声字大量增加,成为汉字发展的主流。
形声造字法照顾了语言的音和义两个要素,所造的字半表意半表音,能帮助了解这类字的义类和字音。
形声造字法是一种比象形、指事、会意三种纯粹表意的造字法更优越的造字方法。
形声字是表意汉字向着表音方向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进步因素。
但是,形声字也有严重的缺陷和较大的局限性。
一方面,不少形旁由于字义的演变使其表意作用逐渐减弱了。
例如“骗”字以“马”作形旁,“独”字以“犬”作形旁等。
另一方面,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等原因,声旁的有效表音率也逐渐降低。
如“河”“海”二字,“河”与声旁“可”,读音不很相谐;“海”与声旁“每”,读音也不相同。
以上所说的是汉字的四种造字方法。
可以看出,不论哪一种结构方式,都带有表意成分,这也进一步证明汉字是表意文字。
五、关于“转注”和“假借”所谓“转注”,根据一般的说法,是指部首相同、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上有共同点可以互相注释的一组字。
如《说文解字》里“老”字的解释是“考也”,“考”字的解释是“老也”,以“考”注“老”,以“老”注“考”,于是“老”和“考”就成了意义相同、形体相近而声音有了转变的一组字,所以叫“转注”。
要注意的是转注不单是互相注释,还必须“建类一首,同意相受”(“类”指“形”,就是事物的类别,“一首”就是指同一部首;“同意相受”就是几个字是同一个意思),就是说,转注字必须部首相同,不然就不是转注字。
思考:转注是一种造字法吗?所谓“假借”,就是一种同音代替的方法,即借用同音字表示意思,借用的字就叫假借字。
许慎对假借的解释是:“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就是说语言中某些词有音无字,借用已有的同音字来表示。
在古代,“来”,”求”的本义是什么?例如“来”的本义是小麦,借作来往的“来”;“求”(即“裘”字)的本义是皮衣,借作请求的“求”。
“令””长”有几个意思?是怎么演变而来的?县令,发号施令“令”的本义是“发号施令”的令,“县令”的“令”是本无其字,因为“县令”是发号令的人,就借发号令的“令”作“县令”的“令”,“县令”的“令”就是假借字。
长远,县长“长”的本义是“久远”的意思,“县长”的“长”也本无其字,“长远”和“长老”的意思有关(“长老”是年纪大的人,活得长久),而“长老”和“县长”在受人尊敬方面有相同之点,所以就借“长远”的“长”当作“县长”的“长”。
这两个假借字的例子都同意义有一定的关系,其实假借字绝大多数是不管意义的。
“其,北”如“其”是“簸箕”的“箕”的本字,借作代词“其”;“北”字像两人相背,是“背”的本字,借作南北的“北”。
久借不归的字:莫有些字的本义被借用的侵占,久借而不归,就失去了本义,表示本义就只好再造新字。
如会意字“莫”,被长期借用作表示否定的词,它原来表示“日落傍晚”的意思就只好在“莫”字下边加个“日”,成为形声字“暮”了。
思考:假借是一种造字法吗?假借的方法扩大了汉字使用的范围,使汉语中没有汉字代表的词或语素,只须找个同音字替代一下,而不必另造新字。
当然,同音替代也是有一定限度的,毫无限制地借用,就会造成文字使用上的混乱。
但是,假借这种方法是借用已有的字来代替要造的字,没有增加新字,因此不是造字之法,而是一种用字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