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方法
- 格式:pdf
- 大小:293.86 KB
- 文档页数:2
探析道路桥梁的路基施工技术及其运用摘要:在新时期的交通运输领域,路桥作为重要工程,其所呈现的运输功能和价值十分显著。
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深入发展,关于路桥工程的项目规格日渐扩大,对于路基的施工技术要求日渐严格。
在这样的背景下,施工单位需要在明确掌握路桥工程路基施工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明确技术要点,采用更有效的手段进行管理。
这样能保证最终所呈现的路基结构更稳定,获得的路桥工程项目质量更突出。
关键词:道路桥梁;路基施工;技术引言公路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公路应用寿命,对能否带动区域间经济发展尤为关键。
因此,各个地区政府均需加大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尤其是观看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实质上,在实际的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施工过程中,受天气因素影响,使得公路施工变得十分困难。
其中,公路路基施工更是直接关系到整体工程质量,要强化质量控制,就需要对影响公路工程路基路面施工的因素加以研究,并且总结施工现状和技术应用要点,提高质量问题控制的力度,保证公路工程路基路面项目能按照预定计划顺利进行。
1加强公路桥梁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意义路基路面是公路桥梁工程建设的重点,因此加强道路路基路面工程质量控制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采取有效措施,严格制订和落实公路桥梁路基路面施工方案,加强施工质量控制,可以提高基层压实度和路面平整度,保证路基承载力,增强路面稳定性,防止沉降、裂缝等质量问题,进而降低后期维护成本,延长公路桥梁使用寿命。
2道路桥梁的路基施工技术及其运用2.1路基填筑厚度实际工程设计体系建设方面,路基工程应得到整体性防护,只有这样,才能规避路基边坡塌陷事故。
因此,在路基防护阶段,往往会引入植物防护策略,并控制好路基填筑厚度。
在降雨量较多的区域,立体网络植物防护模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提升路基工程自身防护效果的同时,还能降低路基塌陷问题出现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针对路基分层填筑操作,在压实后的厚度数值往往不会超过40cm。
工作人员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基础密度数值进行计算,确定不同施工阶段的填筑材料用量,维护填筑和铺设操作的合理性。
浅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措施摘要:本文从公路路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入手,论述了在路基施工中从路基填料的质量控制要求以及压实机械的合理配备的现场处理方法,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措施公路路基施工,一般分为4个阶段:施工准备、施工、交工验收、竣工验收。
4个过程:填筑(开挖)、平整、碾压、检验。
这4个过程可再细化为8个工艺流程:施工准备、基地处理、分层填筑、摊铺整平、洒水或晾晒、碾压成型、质量检验、路基整形。
1 一般路基填料的技术要求选择路堤填料质量,是保证其施工质量的基础。
一些材料不适宜作为路堤填料,没有压实性能;一些材料适宜路堤的填料,具有可压实性能。
因此,在路堤施工中,必须选择适宜的填料,才能为保证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为了保证路堤压实质量,首先,根据公路地质调查和钻探资料,在沿线进行详细调查,选取适宜的取土场地,从其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土样,按《公路土工试验规程》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并确定土的性质,然后,根据检测的土的技术指标,以对填料做出适宜性的判断。
1.1 不适宜直接用于路堤填料(1)沼泽土、淤泥、泥炭、冻土、生活垃圾、建筑垃圾;(2)含有树根和易腐朽物质的土;(3)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4)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土。
1.2 不能直接作为路堤的填料以下土壤不能直接用作路堤填料,但经过改造符合技术要求后,可以用作路堤填料:(1)盐渍土、膨胀土及含水率超过规定的土盐渍土、膨胀土及含水率超过规定的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按设计要求经过技术改不良地基公路施工技术性,再经过试验检验合格后,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使用。
(2)工业废渣及建筑垃圾利用工业废渣及建筑垃圾填筑路堤,应先进行试验,并将试验报告及其施工方案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使用。
(3)路堤填料中其石块最大粒径应<层厚的2/3,路床顶面以下500mm厚度不得直接采用石块填筑,必须使用时,采取特殊的施工技术。
2009年6月第10卷 第2期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une 2009Vol .10 No .2 浅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刘荗婵(唐山远大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河北唐山063600)摘 要:路基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着路面静荷载及交通动荷载。
由于受自然环境影响因素较多,施工难度较大,并且施工工期较长,如何做好路基施工是保证公路质量的重要基础。
本文分析公路路基施工的主要技术及工序,针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探讨。
以期在路基施工中能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运用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手段,从而提高工程质量。
关键词: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一、公路路基施工的主要技术及关键工序(一)路堤填筑前原地面处理(1)填筑路堤时应首先进行原地面处理。
当路堤填筑高度不小于1.0m 时,应注意将路基范围内的树根、草丛等杂物全部挖除。
若基底的表层土系腐殖土,则须用挖掘机或人工将基表层土清除换填。
厚度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不小于30cm 为宜,并予以分层压实。
路堤通过耕地时,路堤筑填施工前必须预先填平压实。
如其中有机质含量和其他杂质较多时,碾压时因弹性过大,不易压实,应换填土处理。
(2)坡面基底处理。
当坡面较小(横坡小于1∶5)时,只需清除坡面上的表层,其处理方法同上。
但坡度较大(横坡大于1∶5)时,需修成台阶形式,以防止路堤的滑移。
台阶的尺寸,依土质、地形和施工方法而不同,每层台阶高度不宜大于30cm,一般底宽不宜小于1m 而且台阶顶面应做成向堤内倾斜3~5度的坡度,并分层夯实。
当所有台阶填完之后,可按一般填土进行。
(二)填土路基当原地面标高低于设计路基标高时,需要填筑土方(即填方路基)。
(1)路堤填料一般应采用砂砾及塑性指数和含水量符合规范的土,不得使用淤泥、沼泽土、冻土、有机土、含草皮土、生活垃圾及含腐殖质的土。
(2)排除原地面积水。
清除树根、杂草、淤泥等。
应妥善处理坟坑、井穴,并分层填实至原基面高。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方法探究摘要:本文从路基的填土压实、排水、防护等方面入手,对当前广泛使用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方法公路路基是路面的基础,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路基承受由路面传来的交通荷载,是路面的支承结构物,它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一条优质公路,路基质量是关键,路基质量应从路基施工开始控制。
一、开挖施工措施在进行施工前,一般先进行砍树挖根清草皮,即把基底表面处理干净,完成后要先进行碾压夯实。
土质台阶的开挖必须要达到层次清,土层稳,开挖后一定要挖到旧基础。
如有松动处要深入开挖。
进行帮宽前,技术人员需要充分准备,联合施工管理人员拟定填方层次及进度,而回填材料一定最好是接近原路土质。
大中修工程和改建工程中,都要进行旧路处理,找出翻浆和弹软。
处理翻浆一般要准备充足,开挖后马上回填,避免遭雨。
而小块翻浆,要开挖成方形或长方形,这样的形状最利于土质间的应力分配。
处理弹软则一定要找到病灶,确定是由于点(翻浆)还是面(土质情况)造成的,对于已弹软的路段,开挖后的土,原则上予弃掉。
如当地土源贫瘠,需进行晾晒除掉粘土块和杂质后方可二次使用。
二、路基下处理在路基施工中,经常会遇到下处理的设计要求,一般多为掺灰处理。
进行下处理时应当小段开挖后小段回填,避免遭雨。
当开挖到设计高程后,观察基底有无翻浆和弹软现象。
当出现此种情况应果断处理,并及时提出变更得到监理人员验证。
掺灰前要把生石灰泛熟,量不宜过大避免长久不用过性失效。
而掺灰量不一定死守设计比例,当土质较好时应适量减少,当含水量较大时应适量增加。
完成后的路段应及时进行下一层的施工,以免造成成品损坏。
因此,在进行下处理时最该重视的是“快”和“透”。
施工环节要紧凑快速,处理病灶要透彻无隐患。
三、路基填土与压实公路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很大程度取决于路基填料的性质及其压实的程度。
从现有条件出发,改进填土要求和压实条件是保证路基质量最有效和经济的方法。
浅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方法
发表时间:2009-08-12T08:36:53.233Z 来源:《赤子》2009年第10期供稿作者:王艳(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重庆401121)
[导读] 就谈谈在路基施工中常常会遇到的几个问题。
摘要:从省际间的高速公路到乡村间的通乡工程,从国家全资到地方配套,从外资货款到现在的BOT形式,从根本上解决了资金筹措问题,避免了公路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由于大量项目的迅速上马,而从事路桥建设的专业人员及施工队伍的贫乏,以致于造成在施工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任何基础设施的建设都要从基础开始。
因此,路基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体工程的质量。
下面,就谈谈在路基施工中常常会遇到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公路建设;路基施工;质量
公路建设一般可分为新建、改建和修建几种形式,而路面结构一般又可分为黑色路面(即沥青混凝土)和白色路面(混凝土)两种,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让我们从新建工程开始谈起。
新建工程一般是新开辟新设计的工程,其中最主要的核心问题是基底处理。
由于新建工程的基础作用在原有旧基础上,没有任何可依性,而路基的情况又是多种多样,因此情况非常复杂。
首先,我们要进行实地复测,根据设计图纸进行现场勘测,特别要重视填方和挖土段,如遇填方段,计算填方厚度,如果是当年工程,一般其沉降量基本能达到设计需要。
如需大量回填,沉降量增大时则应提出处理意见给设计代表,而施工中必须严守规范规定,进行分层碾压。
当遇有恶劣施工环境,例如工程机械无法进行作业时,则要进行人工分层夯实,并在施工结束后及时检测密实度及压实度。
当遇有挖方段时,应在达到设计高程后下挖20公分左右,检测有无基底塌陷和管涌现象。
如发现,则应用大块石及时处理,并提出设计变更。
在新建工程中如遇有湿地,沼泽等路段,必须谨慎施工。
一般处理方法是:开挖此段,用挖掘机或推土机清除淤泥和杂土,当达到可施工的面积进对基坑四周进行清理,达到类似于泥浆护壁的效果,以防止水的渗入和土质塌落。
之后马上回填中砂并进行分层压实,如有必要应在坑底铺筑一层碎石层。
如果压实度满足不了设计要求,则有必要进行水沉砂法施工。
在基底全部处理后,再进行路基工程,是新建道路的重中之重。
改建及大中修工程。
改建工程一般是在原有路的基础上进行拓宽及提高行车等级的工程。
而大中修工程一般是在不提高公路等级的前提下而对旧路进行改造,修补。
改建工程开始伊始,必须复测旧路高程,确定有无撤填方路段,并对帮宽段进行详细勘测。
一般问题常出在帮宽路段,大多数帮宽处路段紧挨边沟和排水沟及马道,基底情况复杂。
旧路基因多年使用,沉降基本已经平稳或停止,而新帮宽处易造成沉降不均,直接影响到上部结构。
所以,开挖土阶台阶尤其重要。
在进行施工前,一般先进行砍树挖根清草皮,即把基底表面处理干净,完成后要先进行碾压夯实。
土质台阶的开挖必须要达到层次清,土层稳,开挖后一定要挖到旧基础。
如有松动处要深入开挖。
进行帮宽前,技术人员需要充分准备,联合施工管理人员拟定填方层次及进度,而回填材料一定最好是接近原路土质。
大中修工程和改建工程中,都要进行旧路处理,找出翻浆和弹软。
处理翻浆一般要准备充足,开挖后马上回填,避免遭雨。
而小块翻浆,要开挖成方形或长方形,这样的形状最利于土质间的应力分配。
处理弹软则一定要找到病灶,确定是由于点(翻浆)还是面(土质情况)造成的,对于已弹软的路段,开挖后的土,原则上予弃掉。
如当地土源贫瘠,需进行晾晒除掉粘土块和杂质后方可二次使用。
曾经有过这样一种情况,在进行改建段施工时,为节省开支和弃物利用。
我们把旧路取直后的弃路段上的土,用于新路上的建设。
取土前,经取样发现原有路基土可分两种:一为优良的可施工用土,二为修复翻浆用的回填碎石土。
经研究决定,此两种土均可利用。
此后这样的土被全部用于路基施工中的一层或两层中,施工结束后的检测也全部合格。
当第二年开春后进行路面施工前,进行弯沉检测时发现,用了该土的1.5公里路段全部发生弹软,经过仔细研究发现,取土的旧路段是多翻浆地段,其土质因基底的变化其含水量较大,当我们把它用于新建路基时。
其土质无法与其它土层充分结合,形成一个活动夹层。
而在春天的翻浆期间,其土层又大量裹水造成了路基弹软。
因此,路基施工中最重要的一个关键字是“水”。
水的含量多少,直接可以改变土源的优劣,造成施工质量的差异。
路基下处理。
在路基施工中,经常会遇到下处理的设计要求,一般多为掺灰处理。
进行下处理时应当小段开挖后小段回填,避免遭雨。
当开挖到设计高程后,观察基底有无翻浆和弹软现象。
当出现此种情况应果断处理,并及时提出变更得到监理人员验证。
掺灰前要把生石灰泛熟,量不宜过大避免长久不用过性失效。
而掺灰量不一定死守设计比例,当土质较好时应适量减少,当含水量较大时应适量增加。
完成后的路段应及时进行下一层的施工,以免造成成品损坏。
因此,在进行下处理时最该重视的是“快”和“透”。
施工环节要紧凑快速,处理病灶要透彻无隐患。
路基的施工。
路基施工的技术含量低但工程量大,对天气情况要求较高。
因此应该遵守“机群作业,小段成型”的原则,切不可拉大施工战线,分散施工人员和设备。
做到施工一段成型一段。
集中机械进行施工,工程量不宜过大,以当日完成最佳,这样,需要一个严密的施工安排和具有成熟的施工经验的管理。
雨季施工,当雨季进行路基施工时,是每一个施工人员头疼的事情,因为路基施工在东北的最佳施工期是秋后冻期前,首先,要确定土场的位置。
当开始集土时,应把土集放在地势较高处,并尽量形成大堆,具有相当高度。
白灰不宜一次进场过多,最好采用白灰池进行消解,消解后的白灰集成大堆存放。
拌白灰土时要一次完成一遍,如遇下雨应用未拌的土予以覆盖,并及时使用,当路基施工时遭到雨害时,必须充分晾晒后方可施工,基坑不可有水,基底不可潮湿。
在施工前挖好排水沟,做好排水措施的准备。
被雨淋过的成型路基,严禁通车和施工,施工便道的修筑,应在施工前完成。
因此,在雨季进行路基施工时,关键是在于“准备”,做好各种预防措施。
路桥建设投资大,要求高,我们每一个修路人都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为把公路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林峰.公路路基施工问题探讨[J].四川建材,2007,6.
[2]李萍.浅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要点[J].青海交通科技,2007,5.
[3]林河恩,吴跃东.罗宁高速公路软基处理及沉降观测分析[J].公路交通技术,2003(4).
[4]王士清,韩力群.用于公路路面状况自动检测的图像处理技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8).
[5]郭温生.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的分析[J].科技咨询导报,2007(11).
[6]马凤花,马生奎.浅谈公路路基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中的几个方面[J].科技咨询导报,2007(9).
[7]娄伟,陈芬娟.高等级公路粉砂土掺灰路基施工控制[J].科技经济市场,2006(2).
[8]孙如海.公路路基过湿土施工应采取的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4).
[9]陆启萍,王艳威,徐沁.过湿土在公路路基施工中应用探讨[J].科技资讯,2007(6).
[10]蒋俊山,张金彦.路基施工的探讨[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12).
[11]万晓东,薛东峰,张雪强.高速公路路基高度影响因素及降低对策[J].山西建筑,2007(1).
[12]刘玲,范智杰.路基工程质量通病的问题及防治[J].重庆建筑,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