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六 典型零件加工中心加工工艺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62
第七章模具典型零件加工工艺分析第一节模具工作零件加工概述模具的工作零件(或成型零件)一般比较复杂,而且有较高的加工精度要求,其加工质量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与模具的使用寿命。
模具工作零件工作型面的形状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类:一是外工作型面,包括型芯与凸模等工作型面;二是内工作型面,如各种凹模的工作型面,按照工作型面的特征又可分为型孔与型腔两种。
一、模具工作零件的加工方法工作零件的加工方法根据加工条件和工艺方法可分为三大类,即通用机床加工、数控机床加工和采用特种工艺加工。
通用机床加工模具零件,主要依靠工人的熟练技术,利用铣床、车床等进行粗加工、半精加工,然后由钳工修正、研磨、抛光。
这种工艺方案,生产效率低、周期长、质量也不易保证。
但设备投资较少,机床通用性强,作为精密加工、电加工之前的粗加工和半精加工又不可少,因此仍被广泛采用。
数控机床加工是指采用数控铣、加工中心等机床对模具零件进行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以及采用高精度的成形磨床、坐标磨床等进行热处理后的精加工,并采用三坐标测量仪进行检测。
这种工艺降低了对熟练工人的依赖程度,生产效率高,特别是对一些复杂成型零件,采用通用机床加工很困难,不易加工出合格的产品,采用数控机床加工显然是很理想的。
但是一次性投资大。
所谓特种工艺,主要是指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挤压、精密铸造、电铸等成形方法。
模具常用加工方法能达到的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和所需的加工余量见表7-1。
表7-1 模具常用加工方法的加工余量、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前道工序的加工结果等具体情况而定。
二、模具工作零件的制造过程模具工作零件的制造过程与一般机械零件的加工过程相类似,可分为毛坯准备、毛坯加工、零件加工、装配与修整等几个过程。
1.毛坯准备主要内容为工作零件毛坯的锻造、铸造、切割、退火或正火等。
2.毛坯加工主要内容为进行毛坯粗加工,切除加工表面上的大部分余量。
工种有锯、刨、铣、粗磨等。
3.零件加工主要内容为进行模具零件的半精加工和精加工,使零件各主要表面达到图样要求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典型零件加工工艺总结一、零件概述本次工艺总结以某机械加工企业的典型零件为例,该零件为传动轴,主要用于传递动力和运动。
零件材料为45号钢,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磨性。
二、加工工艺流程1. 毛坯准备:根据零件图纸,制备毛坯。
本例中,采用直径为Φ50mm的45号钢棒料,长度略大于图纸要求。
2. 粗加工:对毛坯进行粗车和粗铣,初步去除余量,加工出大致的几何形状。
3. 半精加工:进一步精加工,使零件达到半成品状态,为精加工做准备。
4. 精加工:对零件进行精车、精铣和磨削等加工,确保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达到要求。
5. 热处理:对精加工后的零件进行淬火和回火处理,提高其力学性能。
6. 质量检测:对处理后的零件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确保满足图纸要求。
7. 表面处理:根据需要,对零件进行喷漆、镀铬等表面处理,以提高其耐腐蚀性和美观度。
8. 包装入库:将处理后的零件进行包装,并存入成品库。
三、工艺总结1. 优点:a. 采用了合理的加工顺序,保证了加工质量和效率。
b. 使用了先进的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提高了加工精度和自动化程度。
c. 对关键尺寸进行了有效的质量检测和控制,确保了产品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2. 不足之处:a. 在热处理环节中,部分零件出现了裂纹,需要进一步优化热处理工艺参数。
b. 在表面处理环节中,部分零件表面处理效果不佳,需加强表面处理质量控制。
3. 改进措施:a. 对热处理工艺进行优化,调整淬火和回火温度、时间等参数,减少裂纹的产生。
b. 加强表面处理设备维护和质量控制,提高表面处理效果。
c. 在质量检测环节中增加抽检频次,及时发现并处理不合格品,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
四、结论通过对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总结,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机械加工过程中,要注重加工顺序的合理安排、先进设备的选用、关键尺寸的质量检测和控制等方面;同时也要关注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零件的加工质量和效率。
天津工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数控加工中心典型配合件工艺分析及加工程序编制姓名姚大阳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数控技术指导教师随清伟职称副教授2012年4月1日摘要现代制造业飞速发展,以数控机床为技术代表的新型制造技术已几乎覆盖了普通机床,编程已由手工编程发展到计算机编程,它是制造业进一步向智能化方面的过度,它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保证了加工质量。
本课题主要是加工中心典型件的编程和加工,可以对我们之前学过的知识有一定的运用和掌握。
本文主要从工艺规程的指定设计方面出发。
具体内容有:确定生产类型,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订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确定各工序切削用量及工序尺寸;工艺过程卡片、工序卡片。
关键词:工艺规程;数控加工;编程;公差配合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二章数控编程的基础知识 (4)2.1数控编程的具体步骤与要求 (4)2.1.1分析零件图 (4)2.1.2工艺处理 (4)2.1.3数值计算 (4)2.1.4编写加工程序单 (4)2.1.5制作控制介质 (4)2.1.6程序校验与首件试切 (5)第三章数控加工工艺 (6)3.1数控的基本概念 (6)3.3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工艺过程概念 (8)3.4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工艺过程的主要内容 (9)3.4.1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则 (11)3.4.2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 (11)3.4.3制定工艺规程的步骤 (11)3.5数控加工工艺的特点 (14)第四章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及数控加工工艺方案的制定 (16)4.1 零件图纸的分析 (16)4.2 加工工序的划分及确定 (18)第五章设备的选择 (19)5.1 机床的选择 (19)5.2 刀具的选择 (19)第六章切削用量的确定 (20)6.1 确定背吃刀量 (20)6.2 确定主轴转速 (20)6.3 确定切削进给速度 (20)第七章工艺文件制定及走刀路线制定 (22)7.1 工序卡片制定 (22)第八章程序代码 (25)8.1各工序程序的代码制定 (25)8.2 UG内容简介 (35)参考文献 (39)致谢...... (40)第一章前言数控机床最早是从美国开始研制的。
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摘要数控加工技术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生产能力,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
数控技术是一种对机械运动和动作过程进行自动控制的新兴技术。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发展,数控技术迅速普及并广泛应用于需要运动和动作控制的各个领域。
数控机床是数控技术在制造业应用的直接表现,它依靠数控系统控制数控机床的坐标运动和辅助动作过程。
在工作中,数控系统按照预定工作程序对机床主轴、坐标轴的运动和位置以及加工过程中的各个辅助动作进行协调控制,使其成为高效、自动化的加工工具。
本次设计是进行一个直径是80MM长120MM的圆柱台阶轴进行设计,这个轴上有圆弧、工艺退刀槽、螺纹退刀槽、螺纹及球面构成,材料为45#钢。
轴,支承转动零件并与之一起回转以传递运动、扭矩或弯矩的机械零件。
一般为金属圆杆状,各段可以有不同的直径。
机器中作回转运动的零件就装在轴上。
本文所设计的轴,既承受弯矩有承受扭矩。
在设计过程中我通过Autocad辅助设计软件绘制出零件二维图,运用所学知识作出加工工艺分析,制定加工路线并编制出数控加工程序,然后用用数控仿真软件加工出零件实体。
关键词:数控加工台阶轴 Autocad辅助设计数控仿真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数控加工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1)1.2数控加工技术的特点 (1)1.3数控加工的内容 (1)1.4数控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2)第二章数控加工工艺的特点和内容 (5)2.1 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特点 (5)2. 2 数控加工工艺的主要内容 (6)第三章零件图的分析 (7)3.1 零件图的绘制 (7)3.2尺寸的分析 (7)3.3图样工艺分析 (8)第四章数控加工工艺路线的设计 (9)4.1毛坯材料的选择 (9)4.2选择机床 (9)4.3定位基准的选择 (10)4.4工艺路线的拟定 (10)4.5刀具的选择和切削参数 (13)4.5.1车削用量的选择原则 (13)4.5.2刀具的选择 (14)4.6夹具的选择与类型 (15)4.6.1 夹具的选择 (15)4.6.2夹具的类型 (16)4.6.3零件的安装 (16)第五章零件的加工工序及编程 (18)5.1数控加工工序 (18)5.2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 (18)总结 (21)参考文献 (22)致谢 (23)附图一 (24)附图二 (25)附图三 (26)第一章绪论1.1 数控加工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制造业起着重要的作用,数控加工技术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化生产能力,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
典型套类零件的加工和工艺分析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典型套类零件的加工和工艺分析,是我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和查阅相关著作下独立进行分析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2010年4月14日【摘要】数控机床给机械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加工柔性好,加工精度高,生产率高,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有利于生产管理的现代化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
数控加工则是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图样和工艺要求,编制出以数码表示的程序,输入到机床的数控装置或控制计算机中,以控制工件和刀具的相对运动使之加工出合格零件的方法。
在数控机床加工之前,要对机床的运动过程,零件的工艺过程,刀具的选择,切削用量和走刀路线等都编入程序。
【关键词】: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程序编制引言 (1)一、零件图工艺分析 (2)二、选择设备 (2)三、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 (2)(一)外轮廓加工 (2)(二)内孔加工 (3)四、典型套类零件的数控车削加工工艺 (3)(一)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的重要性 (3)(二)选择切削用量 (3)(三)工艺线路的设定 (3)五、刀具的选择 (4)(一)刀具的选择原则 (4)(二)加工零件的刀具卡片 (4)六、对刀步骤 (5)(一)外圆刀对刀 (5)(二)内孔车刀(对刀时必须打好孔) (5)(三)内螺纹刀 (6)(四)切断刀 (6)七、程序编制 (6)总结 (10)参考文献 (11)谢辞 (12)从20世纪中叶数控技术出现以来,数控机床给机械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数控加工具有如下特点:加工柔性好,加工精度高,生产率高,减轻操作者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有利于生产管理的现代化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
数控机床是一种高度机电一体化的产品,适用于加工多品种小批量零件、结构较复杂、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需要频繁改型的零件、价格昂贵不允许报废的关键零件、要求精密复制的零件、需要缩短生产周期的急需零件以及要求100%检验的零件。
一、支承套的加工工艺如图所示为升降台铣床的支承套,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有多个孔要加工,若在普通机床上加工,则需多次安装才能完成,且效率低,在加工中心上加工,只需一次安装即可完成,现将其工艺介绍如下:支承套简图1.分析图样并选择加工内容支承套的材料为45钢,毛坯选棒料。
支承套φ35 H7孔对φ100f9外圆、φ60mm 孔底平面对φ35H7孔、2×φ15H7孔对端面C及端面C对内φ100f9外圆均有位置精+0.5mm尺寸两端面、度要求。
为便于在加工中心上定位和夹紧,将φ100f9外圆、800780其余加工表面(2×φ15H7-0.5mm尺寸上平面均安排在前面工序中由普通机床完成。
孔、φ35H7孔、φ60mm孔、2×φ11mm孔、2×φ17mm孔、2×M8-6H螺孔)确定在加工中心上一次安装完成。
2.选择加工中心因加工表面位于支承套互相垂直的两个表面(左侧面及上平面)上,需要两工位加工才能完成,故选择卧式加工中心。
加工工步有钻孔、扩孔、镗孔、锪孔、铰孔及攻螺纹等,所需刀具不超过20把。
国产XH754型卧式加工中心可满足上述要求。
该机床工作台尺寸为400mm×400mm,x轴行程为500 mm,z轴行程为400 mm,y轴行程为400mm,主轴中心线至工作台距离为100~500 mm,主轴端面至工作台中心线距离为150~550 mm,主轴锥孔为ISO40,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分别为0.02mm和0.01mm,工作台分度精度和重复分度精度分别为7″和4″。
3.工艺设计1)选择加工方法所有孔都是在实体上加工,为防钻编,均先用中心钻钻引正孔,然法再钻孔。
为保证φ35H7及2×φ15H7孔的精度,根据其尺寸,选择铰削作其最终加工方法。
对φ60 mm的孔,根据孔径精度,孔深尺寸和孔底平面要求,用铣削方法同时完成孔壁和孔底平面的加工。
各加工表面选择的加工方案如下:φ35H7孔:钻中心孔→ 钻孔→ 粗镗→ 半精镗→ 铰孔;φ15H7孔:钻中心孔→ 钻孔→ 扩孔→ 铰孔;φ60mm孔:粗铣→ 精铣;φ11mm孔:钻中心孔→ 钻孔;φ17mm孔:锪孔(在φ11mm底孔上);M6-6H螺孔:钻中心孔→ 钻底孔→ 孔端倒角→ 攻螺纹。
三、典型零件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实例(一数控车削加工典型零件工艺分析实例1.编写如图所示零件的加工工艺。
(1零件图分析如图所示零件,由圆弧面、外圆锥面、球面构成。
其中Φ50外圆柱面直径处不加工,而Φ40外圆柱面直径处加工精度较高。
零件材料:45钢毛坯尺寸:Φ50×110(2零件的装夹及夹具的选择件伸出三爪卡盘外75mm以外圆定位并夹紧。
(3坐标原点建立工件坐标系。
精加工分开来考虑。
加工工艺顺序为:车削右端面→复合型车削固定循环粗、精加工右端需要加工的所有轮廓(粗车Φ44、Φ40.5、Φ34.5、Φ28.5、Φ22.5、Φ16.5外圆柱面→粗车圆弧面R14.25→精车外圆柱面Φ40.5→粗车外圆锥面→粗车外圆弧面R4.75→精车圆弧面R14→精车外圆锥面→精车外圆柱面Φ40→精车外圆弧面R5。
(4选择刀具选择1号刀具为90°硬质合金机夹偏刀,用于粗、精车削加工。
(5切削用量选择粗车主轴转速n=630r/min,精车主轴转速V=110m/min,进给速度粗车为f=0.2mm/r,精车为f=0.07mm/r。
2.编写如图1-26所示的轴承套的加工工艺(1零件图分析零件表面由内圆锥面,顺圆弧,逆圆弧和外螺纹等组成。
有多个直径尺寸与轴向尺寸有较高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如果加工质量要求较高的表面不多可列出。
零件材料:45号钢毛坯尺寸:φ80×112(2零件的装夹及夹具的选择内孔加工时,以外圆定位,用三爪自动定心卡盘夹紧,需掉头装夹;加工外轮廓时,以圆锥心轴定位,用三爪卡盘夹持心轴左端,右端利用中心孔顶紧。
(3加工方案及加工顺序的确定以零件右端面中心作为坐标原点建立工件坐标系。
根据零件尺寸精度及技术要求,确定先内后外,先粗后精的原则。
加工工艺顺序为:车端面→钻φ5中心孔→钻φ26内孔→粗、精镗一端内孔→掉头装夹后粗、精镗另一端内孔→粗车外轮廓→精车外轮廓→车螺纹(项目较多可用表格列出。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学生姓名学号系部专业数控应用技术班级指导教师顾问教师二〇一二年十月摘要数控技术及数控铣床在当今机械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效益,显示了其在国家基础工业现代化中的战略性作用,并已成为传统机械制造工业提升改造和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标志。
在零件的数控加工过程中,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分析和工艺设计至关重要。
本毕业设计选取典型的铣削零件,针对其数控加工工艺展开分析,制定加工方案,选择加工设备、夹具、刀具、量具、确定切削用量、安排加工顺序、制定走刀路线等。
依据分析的结果,对该零件进行了数控加工工艺设计,并编制了零件的数控加工工序卡片。
最后,采用手工编程与自动编程相结合编制了该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在编程过程中,还要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工件的装夹、对刀、换刀、刀具补偿等)做相应处理。
关键词:数控铣床加工工艺数控编程加工工序目录摘要--------------------------------------------------------------1 第一章绪论--------------------------------31.1 数控加工技术简介-----------------------31.2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4第二章数控加工工艺的概述-----------------52.1数控加工工艺的特点2.2数控加工工艺分析的主要内容2.2.1数控加工工艺内容的选择2.2.2数控加工工艺路线的设计2.2.3数控加工工序的设计2.2.4确定走刀路线和安排工步顺序2.2.5定位基准与夹紧方案的确定2.2.6夹具的选择2.2.7刀具的选择2.2.8确定加工用量第三章典型圆盘零件的加工与工艺的分析3.1 本零件图的图纸分析3.2 零件加工工艺分析3.3数控铣削切削用量的选择3.3.1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3.3.2切削用量的选择方法3.4夹具选择与装夹方案的确定3.4.1加工设备的选用3.4.2刀具的选用3.5数控铣削加工顺序的确定3.5.1加工顺序安排原则3.5.2工序顺序的安排3.5.3工序与工步的划分3.6零件刀具卡片和工艺卡片制定3.7该零件自动编程加工设计第四章加工程序单第五章总结与展望致谢第一章绪论1.1 数控加工技术简介数控加工技术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它的广泛应用使普通机械被数控机械所代替,使全球制造业发生了根本变化。
1 引言在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的日趋成熟及市场经济需求向个性化与多样化发展的今天,未来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总趋势必然向着精密化、柔性化、智能化、清洁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数控技术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制造业实现这些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
因而数控技术水平的高低和数控设备拥有量已经成为体现国家综合国力水平、衡量国家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领域已慢慢的扩大到一些与国计民生密不可分的重要行业,如IT、汽车、轻工、医疗等。
效率和质量是企业永恒的追求,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本文根据数控机床的特点,以立式加工中心为例,针对具体的零件,进行了工艺方案的分析,夹具方案的确定,刀具和切削用量的选择,确定加工顺序和加工路线,数控加工程序编制。
通过整个工艺的过程的制定,充分体现了数控设备在保证加工精度,加工效率,简化工序等方面的优势。
2 图纸分析读懂零件图纸是进行机械加工的第一步,拿到图纸后首先应明确图纸使用的是哪种投影方法,即通常所说的视角。
正规的图纸在右下角的标题栏里都会对其使用哪种视角给予标注。
第一视角和第三视角表示方法如图2-1所示。
GB 和ISO 标准一般采用第一视角画法,目前使用第一视角的国家有中国、德国、法国等,使用第三视角有美国、英国、日本等。
明确图纸的视角后,进一步读懂图纸可大致按如下步骤:(1)看标题栏。
标题栏是一张图纸的信息集中地,从标题栏可以了解到零件的材料,质量,毛坯的获得方法,公差要求等信息。
另外图纸的图号和版次在标题栏也有标注,这些信息方便零件各道工序在车间里的管理和流转,必须给予重视。
(2)分析各视图关系,想象零件三维模型。
先从整体出发,大概在脑海中描绘出零件的轮廓,再到局部一点一点分析想象零件的样子。
一般来说,这方面的能力会随着读图经验的累积而增强。
(3)读尺寸,分析尺寸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