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潜意识与自我防御机制
- 格式:pptx
- 大小:3.36 MB
- 文档页数:67
心理学知识之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最早于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他认为态度作为一种自卫机制,能让人在受到贬抑时用来保护自己。
在教师招聘类考试中主要以客观题形式备考。
通过概念理解以及举例的方式来进行知识考查。
下面是有关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解释以及例子,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
(一)否认:作用:通过好像它不存在的方式来处理引起焦虑的刺激。
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防御机制,具有儿童的心理的特点。
举例:拒绝医生所下的患癌通知。
(二)移置(转移):作用:将冲动指向威胁较小的目标,通常是把对强者的情绪、欲望转移到弱者身上。
举例:以猛烈的关门来替代攻击某人;踢猫效应;找替罪羊。
(三)理智化:作用:通过关注事物的理智层面来回避不能接受的情感部分。
举例:将注意力放在葬礼的细节而不是悲伤上。
(四)投射:作用:把自己不能接受的冲动归为别人。
举例:在工作中犯了错误,不是承认它而是认为同事无能。
(甩锅)(五)文饰(合理化):作用:给行为一个貌似有理但不正确的解释,这个解释并非行为的真正原因。
举例:辩称每晚喝酒有助于降低血压。
(六)反向:作用:因为真实信念会引起焦虑而持相反信念。
举例:持种族偏见的人走极端,公然信奉该种族。
(物极必反)。
(七)退行:作用:受到威胁时,退回到早期的发展阶段。
举例:没有得到期望的结果就乱发脾气。
(八)压抑:作用:将不想要的想法排除在意识之外。
举例:忘记创伤性事件的某些方面。
(九)升华:作用:将不被接受的冲动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举例:通过成为拳击手来表达攻击倾向;通过成为国家监听人员来满足自身的窥私癖。
(十)压制:作用:将不想出现的想法推进至潜意识。
举例:主动尝试忘掉引起焦虑的事件。
(十一)抵消:作用:尝试撤销不能接受的行为或者想法。
举例:侮辱别人后又过分赞美他。
例题:小明去买东西,人家多找了10元钱,他一直在犹豫是否要还回去,又想如果是别人也许不会还。
这属于自我防御机制中的( )A.压抑B.转换C.投射D.文饰【答案】C。
自我防御机制讲解
自我防御机制,也称自卫机制,是指人类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心理创伤而自动产生的一种防御性机制。
它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可以避免精神创伤,保持人的心理健康。
下面是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
1. 抵抗:主动地排斥与潜在打击相关的体验和情感。
2. 否认:不承认或拒绝意识到某事的发生。
3. 精神分裂:把自己分成两个互相矛盾的人格,从而消除内部冲突。
4. 潜意识投射:把自己的欲望、感情及敌意等投射到别人身上。
5. 反移情:转移思想或情感所指向的对象从一个人转向另一个人。
6. 回避:无意识地逃避令人焦虑或紧张的情况。
7. 合理化:为了支持或保护自己的决定、行为或想法,通过解释或理由来减轻负担。
8. 退缩:依赖回到儿童时期的某些行为或思想方式。
9. 延迟满足:推迟满足欲望,以谋求更大的长期满足。
10. 压抑:通过完全忽略、屏蔽或遗忘情绪或需求来避免内部
冲突。
以上就是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的讲解。
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第一节弗洛伊德人性观P86一级从整体看,能量是有限的,如果以某种方式移放了能量,那么以另一种方式释放的能量就会相对减少。
如果释放能量的某一途径受阻,它就寻找阻力最小的另一条途径释放,因此,如果自我必须耗费大量的能量控制本我,那么它 几乎没有剩余的能量有效地执行其机能,虽然,人类的行为多种多样,但所有的行为都可以简化到共同的能量形式, 并且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按照快乐原则行事的,即寻求紧张的减弱或者能量的释放,人类行为的最终目的是达到一 种无紧张状态。
各种本能归根结底可以分为两类,生本能和死本能。
生的本能是指一切与保存生命有关的本能与其有关的心理能量 统称为力比多,包括性欲,饥饿和口渴。
驱使人去追求快乐。
死的本能驱使人回到有生命之前的无机物状态,其衍 生出最重要的本能是攻击,即指向外部对象而不是自身的一种自我毁灭需要。
人类的科学活动,文学艺术乃至全部文化的产物,都是本能(特别是性和攻击)能量的表现,是由于性和攻击本能不能直接表现的一种结果,本能能量的释放与社会限制的冲突的另一种结果则导致人的痛苦和精神病,在弗洛伊德看来,文明进步的代价是人类的痛苦,快乐的丧失和罪恶感的增多,甚至值得放弃文明而返回到原始状态。
第二节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一级](一)人是一个能 量系统 (二)人的能量来 (三)人性是恶的第三节人格动力p93 一级(一)本能(二)焦虑和自我防御机制(1)本能的性质及特点(2)能量投注与反投注(1)焦虑(2)自我防御机制如何增强挫折承受力?915华南15一、正确地对待挫折1.认知是影响挫折产生和挫折承受力的重要因黑2、正确地认识挫折首先应该认识到挫折的两重性。
3、学会对客观事物、挫折情境的正确认识。
二、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三、恰当地运用心理自我防御机制。
1、心理防御机制的定义2.自我防御机制的啼弗洛伊德认为,本能的性质有三层基本含义:⑴本能是精神结构中固有的动力能量,而不是一种暂时的冲击;[2]这种力不断来自生物体内部,源于肉体组织,表现为一种"肉体欲求";[3]这种肉体欲求是作用于心灵时所表现的力。
简述威廉詹姆士对自我的分析威廉·詹姆士是一位英国心理学家,他对自我的分析是在他的著作《我的理论》中提出的。
在这本书中,詹姆士提出了一种自我分析理论,即自我是由人格的三个部分组成的:意识、潜意识和超意识。
意识是人们目前正在意识到的内容,这些内容包括正在进行的思考、感受和行为。
潜意识则是人们不能直接意识到的内容,它包含着人们的欲望、情感和冲突。
超意识则是人们的精神力量和智慧的来源,它包含着人们的价值观和信念。
詹姆士认为,自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们通过自我分析来认识自己,并且通过自我分析来解决内心的冲突和问题。
他的自我分析理论对于理解人格和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在心理治疗和自我帮助领域中也广泛应用。
詹姆士的自我分析理论还提出了许多其他重要的概念。
例如,詹姆士认为人们在生命早期经历的某些事件会在潜意识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这些事件被称为突出经历。
这些突出经历可能是积极的,如在家庭中获得充分的关爱和支持,也可能是消极的,如遭受虐待或忽视。
詹姆士认为,这些突出经历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形成了观念和信念,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会对人们的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
詹姆士还提出了一个概念,即人们的意识会被“冲突”和“矛盾”的内容所霸占,导致人们的思维和行为受到阻碍。
这种冲突和矛盾可能来自人们的潜意识中的欲望和情感,也可能来自社会文化中存在的矛盾和矛盾。
詹姆士认为,通过自我分析,人们可以解决这种冲突和矛盾,并且能够达到自我实现和自我成长的目的。
詹姆士的自我分析理论还提出了其他一些重要的概念,包括“自我防御机制”和“自我原型”。
自我防御机制是指人们在意识和潜意识之间进行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旨在保护自己免受内心不舒服的情绪和经历的影响。
这些防御机制包括忽视、抑制、否认和投射等。
詹姆士认为,自我防御机制是人们自然而然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人们应对压力和冲突,但是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会导致心理问题。
自我原型是指人们对自己的理想化的想象,它包含着人们的价值观、目标和梦想。
弗洛伊德十种自我防御机制弗洛伊德提出了许多自我防御机制的理论,这些机制是人们在面对不同压力和焦虑时普遍使用的心理防御方式。
以下是弗洛伊德十种自我防御机制的详细解读。
1. 否认(denial):这是最原始的自我防御机制之一,个体拒绝接受现实的存在。
当人们面对令他们感到不安或无法接受的事实时,他们可能否认或忽视这个事实,以避免焦虑和痛苦。
2. 重复(repression):这是另一种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个体将令他们不舒服或不适宜的记忆或想法压抑到潜意识中。
这种机制能暂时减轻焦虑和压力,但也可能导致压抑的情绪和冲突在心理上蓄积了很长时间。
3. 投射(projection):这是一种将自己的不愉快情绪或不适感转嫁给他人的机制。
个体将自己内在的无意识欲望、冲突或恐惧感项目到别人身上,以减轻自己的焦虑和不适。
投射也可能导致人际关系问题和冲突。
4.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个体用合理的解释或借口来掩盖自己的真实动机或行为,以减轻内疚感或羞耻感。
这种机制可以保护个体自尊心,但也可能导致自欺欺人或对现实负责的逃避。
5. 反向(reaction formation):这是一种将令人不安的欲望或冲突转化为相反的行为或情感的机制。
当个体无法接受自己的真实欲望或情感时,他们会采取与之相反的态度、情感或行为来掩饰真实的冲突感。
6. 退隐(withdrawal):这是一种通过逃避现实或退缩来应对压力和焦虑的机制。
个体可能转向幻想、沉迷于幼稚或消极的行为,以逃避现实的困境和冲突。
9. 固着(fixation):这种机制发生在个体在一些发展阶段上停滞不前,无法顺利转移到下一个阶段的情况下。
固定在一些特定的发展阶段上可能是为了满足内心的需求或回避冲突,但也可能导致成长和健康发展上的问题。
10. 离散(displacement):这是一种将情绪或冲突从一个对象或目标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目标上的机制。
个体可能因为一些原因无法面对真正的问题或情感,而将这些情感转移到其他无辜的对象上。
常见的22种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是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压力、焦虑、恐惧或其他不适情绪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现象,是人们在不自觉或半自觉状态下采取的一种心理防御方式。
根据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的理论,下面是22种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1.移情:将情感转移到其他对象上,避免直面尴尬或令人不愉快的情绪。
2.否认:拒绝接受现实,将不愉快的事实排除在意识之外。
3.退化:回到幼稚或原始的心理状态,以逃避痛苦的现实。
4.投射:将自己的不满或负面情绪归咎于他人或外部环境。
5.反向投射:将自己内心的欲望或情感归咎于他人,以避免面对自己的真实感受。
6.合理化:寻找合理的解释或理由来解释自己的行为或感受,以减轻内心的不安。
7.实质化: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式,以便更容易处理和理解。
8.精神分裂:将不同的心理需求或情感分隔开来,以避免内心的矛盾感。
9.补偿:通过强调自己在其他方面的优点来弥补自己在一些方面的不足。
10.幻想:逃避现实的不愉快感受,通过创造美好的幻想来满足自己的内心需求。
11.抑制:将不愉快的冲动或欲望压抑在潜意识中,以避免行为的后果。
12.推进:将冲突或问题转移到下一个阶段或领域,以避免解决当前的困难。
13.转化:将不愉快的情感或冲突转化为有益的行为或创造力的表现。
14.迎合:通过迎合他人的需求和期望来获得认可和宠爱,以减轻自己的内心不安。
15.拒绝:拒绝接受或承认不愉快的事实或情绪的存在。
16.隔绝感知:将外界信息或内心的冲突隔离,以便更容易应对和处理。
17.表象:将真实的自我隐藏起来,展现一个虚假的形象来迎合他人的期望。
18.外化:将内心的痛苦或冲突转化为身体上的疾病或症状,以求得安慰和关注。
19.抵抗:拒绝接受外界的影响或改变,以保持内心的稳定和自我价值。
20.分裂:将自己的心理需求和冲突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部分,以避免内心的困扰。
21.投靠:依赖他人的支持和安慰来减轻自己的内心不安和孤独感。
22.逆反:以反面的方式来回应他人的期望和要求,以表达自己的独立和自主。
心理防御机制一.防御机制有以下几个特征:(1).防御机制是潜意识中形成并发挥作用的,尽管有时也会有意地使用,但真正的防御机制是潜意识的。
(2).防御机制的目的是通过自我美化而保护自尊心。
(3).防御机制带有自我欺骗、逃避现实的性质。
(4).防御机制本身不是病理的,它在一定范围内是维持心理健康所必需的。
但超出了一定的范围便会引起心理病态。
(5).防御机制可以单独表现,也可以重迭地表现。
二.心理防御机制种类:(1)转移。
又称为置换,是因为某事物引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上去,就转向发泄到另外的对象上去,即找“替罪羊”。
例如,有的学生看到中国足球队输给其他队时,满肚子的委曲、恼火情绪不能向足球队发泄,就拿酒瓶出气,狠狠地砸一通。
(2).升华。
把不为社会、超我接受的受压抑的欲望、冲动转化为有建设性的活动能量。
例如,体育竞赛、辩论赛、演讲赛能把学生的进攻性转化为奋力拼搏的精神。
(3)压抑。
指一些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不被意识接受,超我所不允许的冲动和欲望,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之中,使人自己不能意识到其存在。
这是最基本的心理防御机制。
例如,有的学生在考试前常会生病(如感冒发烧),这种病的原因并不来自外部,而是来自潜意识中逃避考试的欲望,因为生病可以请假缺考,又可免受批评,还可博取他人的同情。
而这种动机学生并不意识到。
(4)退行。
又称退化。
当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早期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式应付当前的情景。
例如,有的学生考试或竞赛失败后,便卧床不起,不思茶饭。
这时,其潜意识便退回到了婴幼儿时期,因为那时对自己的行为结果不用负任何责任。
学生败北卧床是一种婴幼儿行为,目的是逃避现实,解除痛苦。
(5)反向形成把潜意识中不能被接受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意识之中的相反行为。
例如,有的学生对某位异性同学有好感,但却在他或她面前表现得若无其事非常冷漠。
(6)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
指用一种通过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其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辨护,以使其可接受。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类心理的重要理论,其中之一就是自我防御机制。
这一理论认为,人们在面对压力、焦虑和冲突时会运用各种心理机制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和心理平衡。
这些自我防御机制能够帮助人们面对挑战和困难,但有时也会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下面我将通过几个例子来解释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
1. 拒绝拒绝是一种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人因为工作压力很大,导致焦虑和烦躁。
他可能会选择拒绝面对这种情况的现实,推迟处理问题,或者淡化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减轻自己的精神压力。
这种方式可以暂时缓解焦虑,但往往会导致问题的积累和最终更大的压力。
2. 投射投射是指个体将自己的不安和冲突归因于外部环境或他人身上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
一个人自己经历了失败或挫折,但他可能会将这种负面情绪投射到他人身上,认为是别人的过错或不公平的对待导致了自己的困境。
通过这种方式,个体可以减轻自己的内心焦虑和痛苦,但也可能因为误解他人而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
3. 退行退行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压力和冲突时回到了某个较为幼稚的心理阶段,采取了类似儿童时期的行为方式来缓解负面情绪。
举个例子,一个成年人在遇到挫折时可能会表现出情绪化、撒娇或者依赖他人,来寻求安慰和关爱。
这种方式可以在短期内减轻压力,但也会导致个体在成人关系和工作中产生问题。
总结回顾: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理论对我们理解人类心理特别是心理困境下的行为有重要启发意义。
通过学习和分析这些自我防御机制的例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个体在应对压力和冲突时的行为模式,并在职业心理学、辅导沟通等领域中提供更准确的帮助和指导。
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这些自我防御机制的局限性,不能长期依赖它们来解决内心的问题,需要通过更健康的方式来应对和处理心理压力。
个人观点和理解:个人认为,弗洛伊德的自我防御机制理论对于心理学和人类行为学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自我防御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在面对压力和焦虑时的行为,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潜意识的自我保护机制如何解读内心的防御机制潜意识的自我保护机制是指潜藏于人的内心深处,帮助我们面对压力、挫折和创伤的一种自我防御方式。
通过解读内心的防御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并且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坚韧和理智。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潜意识的自我保护机制,并提供解读内心防御机制的方法。
一、潜意识的自我保护机制1. 抑制机制抑制机制是潜意识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它通过将令人不悦的想法、情绪和冲动压抑到潜意识中,以阻止其对意识层面产生负面影响。
这种机制的主要作用是维持个体心理的平衡和稳定。
2. 替代机制潜意识的替代机制指的是将不可接受或难以处理的情绪或冲突转移到其他对象或行为上,以减轻心理压力。
比如,一个人在工作上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后,可能会将情绪转移到与同事的互动中,从而转移对不愉快事件的注意力,减轻心理负担。
3. 投射机制投射机制是潜意识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通过将自己的负面情绪、欲望或冲突归咎于他人,来减轻自身的内心不适。
这种机制常常出现在人际关系中,使个体更容易将责任转移给他人,而不是面对自己的问题。
4. 转化机制转化机制是将不可接受或难以处理的冲突或情绪转化为一种可以接受的形式或行为表现。
比如,一个人可能将自己的焦虑和压力转化为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以此来应对内心的冲突和不安。
二、解读内心的防御机制1. 自省和观察解读内心的防御机制首先需要通过自省和观察来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可以通过日记写作、冥想等方式,定期反思和观察自己的情绪、行为和思维模式,寻找其中的防御机制。
2. 寻求心理咨询对于一些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如压抑、投射等,我们可能很难自我解读。
此时,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是非常有益的。
心理咨询师能够帮助我们分析和解读内心的防御机制,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指导。
3. 自我反思和意识调整通过自我反思和意识调整,我们可以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防御机制,并尝试对其进行修正和调整。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使用了某种不健康的防御机制时,可以主动寻求替代方式,以更好地应对内心的冲突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