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边塞诗的奇pdf
- 格式:pdf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2
岑参诗作之奇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边塞诗雄健奔放,表现了一种阳刚豪健的风骨美和奇特壮丽的异域美。
我国古代杰出的边塞诗人当首推岑参。
作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人物,岑参边塞诗虽只约占其作品的五分之一(其诗共四百多首),但他却是盛唐诗人中创作边塞诗最多、成就最突出的诗人(其他盛唐诗人的边塞诗至多也就二十多首,少的仅几首)。
其诗作雄奇健美,尤其是描绘边地风光的独特艺术风貌的作品,其中的“奇特”之气更是少有其匹。
一、立意奇岑参边塞诗写战争往往不写艰难苦难,而特写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
他的不少诗句以慷慨之笔热情歌颂了大唐将士英勇无畏的报国精神。
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的“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行军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就极力赞颂了唐军将士不畏酷寒狂风而毅然夜行出兵抗敌的壮举,令人不禁对这些英勇爱国将士肃然起敬。
再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的“上将拥旌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写进攻鼓点如怒吼的江涛,使战士们信心高涨满溢,豪情喷薄而出,军声震动峭拔阴山,从而沟通了视觉与听觉,既反映了客观战斗场面,又浸润激荡着诗人主观想象的豪情。
军威立意颇为奇特。
另外,岑参边塞诗写离别往往不写离别之泪,而是以天山、火山、热海为背景,以白雪、胡笳为衬托寄寓离情。
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诗作开始的火山一句景物描写颇具鲜明的地域特征,表现了作者超强的时空想象力。
尽管送别李副使之地在武威,然而诗人却能联想到彼时李副使到任安西都护府军营住的火焰山。
岑参也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送别佳句,诗人在歌咏雪地自然风光中融合进强烈的主观感受。
诗人置酒军门两情依依送别,天降大雪寄情留人之意,诗人不忍与武判官分手却又不得不雪中深情目送其离去。
诗人与友人感情至深的此情此景极其动人。
二、言事奇艺术家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可使欣赏者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再创造。
关于边塞诗的赏析岑参的边塞诗1、作者生平:岑参715-769是盛唐边塞诗的的主要创作者,这和他的经历有密切关系。
他向往从军立功,把它当作求取功名的一条主要途径。
从军前,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终日不得意,出门何所之。
从人觅颜色,自叹是男儿。
”《江上春叹》;“盖将军,真丈夫,行年三十执金吾。
”《玉门关盖将军歌》;“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自从天宝八年749开始,岑参两度出塞,先赴安西任掌书记,后赴北庭任节度判官,经历了长达八年的边塞生活,历练成为一个边塞诗人。
岑参边塞诗的特色及价值在于充满了山川奇气和爱国壮志。
所谓山川奇气,即以边疆自然风光作为诗歌意象,在绝域的荒凉和广漠中挖掘庄严和美丽,并加以热烈歌颂,这是岑参诗歌的独到之处。
所谓爱国壮志,即抒写边防将士保卫边疆的正气。
在艺术上,善于观察,精于描绘是他的特长。
岑参诗常用的表现手段是: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比喻和合理的夸张。
譬如以梨花喻雪,以“一团旋风桃花色”比喻骏马,以刀割面比喻寒风,都是新奇的。
夸张更为常见,譬如“一川碎石大如斗”《走马川行》;“都护宝刀冻欲断”《天山雪歌》都是富有表现力的夸张。
诗体形式上,岑参长于七言古诗,容量大,内容丰富,气势充沛。
2、诗风:奇情壮采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
岑参的边塞诗句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感情热烈,气势雄浑,场景壮阔,色彩瑰丽,想象丰富,句式跳跃,语言奔放。
他的作品写奇景,抒奇情,有奇采。
1奇景:边塞奇异壮丽的风光如写火山:“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又如写热海:“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燕砂砾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下文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例分析诗人所擅长的奇景刻画。
白雪点明写诗的背景。
歌,点明诗歌的体裁是乐府。
送武判官归京是写作的事由。
诗是咏雪送人之作。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的边塞诗第一篇:岑参的边塞诗岑参的边塞诗岑参(715--770)的诗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绚丽、热情澎湃。
与高适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绘了边塞奇丽多姿的生活。
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是岑参边塞诗的基调。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他的三篇代表作。
最后一篇尤为突出,他竟用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北国八月飞雪之美,使荒蛮雪封之地顿时春意盎然。
天气的寒冷,依依的离情别意,悠悠的思乡愁绪,在诗人的笔下都着染了奇丽豪迈、浪漫乐观的奇情异彩。
除此之外,岑参还有不少描写边塞奇景风俗的诗作,如《火山云歌送别》、《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首秋轮台》、《玉门关盖将军歌》等,这些作品更增添了岑参边塞诗浪漫多姿的艺术丰采《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
中有鲤鱼长且肥。
这些景象本身已具有奇异的色彩,而岑参又驰骋想象,给以夸张,更显得奇丽壮伟,震人心魄。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岑参这首古体诗是诗人在北庭,为京官崔侍御还京送行时所作。
全诗十六句,以夸张的手法写热海无与伦比的奇热。
读罢全诗,令人如临其境,仿佛感受到蒸腾的热气。
开头两句,概括出热海的特点。
“西头热海水如煮”虽是夸张,但比喻贴切,用滚烫开水作比,使人很容易想象热海的水热的程度。
热海其热无比,所以第三句说“海上众鸟不敢飞”,但这并不足为奇,奇的是“中有鲤鱼长且肥”,在滚烫的热海水中,居然有鲤鱼存活,而且长得又长又肥,这就很使人诧异了。
以上是“侧闻阴山胡儿语”,所用语言通俗形象,如同口语。
接下去写今日亲眼所见。
由所闻转入所见,过渡自然,衔接紧凑。
所见情景,诗人抓住与海水密切关联的几种具体物象;岸旁青草、空中白雪、沙石虏云和浪波汉月。
岸边的草木非但没有被热水灼伤而萎枯,反而青青常绿;但空中的白雪,却在很远的地方遇到热气旋就化为乌有。
岑参边塞诗“奇”<摘要>以边塞诗为题材的诗在唐代极为流行,盛唐时更加壮观。
连绵的边塞战争及各民族之间的频繁交往,是孕育盛唐边塞诗歌的沃土。
尤其从开元中期至“安史之乱”爆发的近三十年中,边境几乎是烽烟迭起,战事连连。
火热的军旅生活,恢宏的战斗场面,都吸引了许多诗人的倾注力,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创作欲望。
他们在体验大漠穷秋、孤城落日的边塞生活中,了解了戍卒的心理和边塞异样的风土人情,以引发创作的兴致。
于是,以反映边塞战争、边塞生活、边塞风光为主题的“边塞诗歌”就产生了。
其中岑参就是当时杰出的边塞诗人之一。
<关键词> 岑参、边塞诗、奇一、岑参边塞诗的特点唐殷璠也认为:岑参边塞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因此,悲壮奇丽是岑参边塞诗歌的风格特色。
岑参的诗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绚丽、热情澎湃,他更多地描绘了边塞奇丽多姿的生活;宋严羽认为:“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
”①。
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是岑参边塞诗的基调。
对岑参边塞诗的艺术评价,历来不外“奇”、“壮”二字。
即如陈铁民、侯忠义在《岑参集校注》前言中所概括:“岑诗发展变化的趋向是由‘奇'转向‘奇壮',并在第二次出塞时,最终完全形成‘奇壮'的独特风格。
”②(一)奇景奇景即是描写对象的奇,岑参的边塞诗之所以能够在盛唐占有一席之地是因为其诗具有“异域色彩”。
岑参笔下所描绘的边塞,让“异域色彩”显得格外浓厚。
他的大部分边塞诗篇,描写的基本都是大漠、草原、雪海、火山。
比如描写火山:“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
”(《经火山》)描写荒原:“黄沙西际海,白草北连天。
”(《过酒泉忆杜陵别业》)描写边城欲雨:“片云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武威春幕闻宇文判官使还已到晋昌》)这些景,奇而不怪,异而不俗,是在现实景色的感受中提炼描绘出的具有高度审美理想的奇丽风光。
直到现在其实的风格都对描绘边疆风景的诗歌产生着巨大影响。
这些影响多表现在前面所述“异域色彩”的追求上。
岑参边塞诗得内容岑参就是唐代最著名得边塞诗人之一,六年得边塞生活,丰富了她边塞诗得创作题材;浪漫得诗风,使她得边塞诗达到了与众不同得艺术效果。
由于对塞外风光有着亲身得体验与观察,她写下了一首首展示边塞独特风光得诗篇,天山雪、沙漠风、火焰山等在她得笔下呈现出异样得风采;她把景物描写与军营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用环境得险恶衬托边塞将士得英勇无畏,歌颂了她们得爱国主义精神;她还写了许多思乡之作,表达了她对故乡与亲人浓浓得相思之情。
奇异壮丽得边塞风景岑参边塞诗得特色及价值之一,在于诗人善于以广漠边塞得山水风物作为歌咏得意,构设奇异壮丽得意境,来挖掘庄严与美丽,并加以热烈歌颂,这就是岑参诗歌得独到之处。
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例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全诗句句咏雪,开篇奇突:“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未及白雪而先传风声,由风而见雪,因铺垫而富有气势。
八月秋高,而胡地已就是满天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用南国得春风与梨花来喻雪,把朔风严寒转化为绚丽烂漫、花团锦簇得景象来传感大雪纷飞得意境,清新诱人,可谓妙笔生花,读之无不叫绝,不愧为千古佳句。
“忽如”显出雪来得急猛紧。
由于诗人对祖国山河有着深沉得爱,才能精巧构思、浪漫想象。
这明丽清秀得语言所描绘得美好意境,体现了诗人豪迈乐观与积极向上得精神,也给荒凉绝域中人们平添了多少温馨得希望!接着四句以奇寒中将士得感受写雪得威力。
“散入珠帘湿罗幕,虎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诗人对奇寒津津乐道,也就是诗人“好奇”得表现。
紧接着铺叙送别得场景,帐外“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岑参边塞诗“奇”<摘要>以边塞诗为题材的诗在唐代极为流行,盛唐时更加壮观。
连绵的边塞战争及各民族之间的频繁交往,是孕育盛唐边塞诗歌的沃土。
尤其从开元中期至“安史之乱”爆发的近三十年中,边境几乎是烽烟迭起,战事连连。
火热的军旅生活,恢宏的战斗场面,都吸引了许多诗人的倾注力,激起了他们强烈的创作欲望。
他们在体验大漠穷秋、孤城落日的边塞生活中,了解了戍卒的心理和边塞异样的风土人情,以引发创作的兴致。
于是,以反映边塞战争、边塞生活、边塞风光为主题的“边塞诗歌”就产生了。
其中岑参就是当时杰出的边塞诗人之一。
<关键词> 岑参、边塞诗、奇一、岑参边塞诗的特点唐殷璠也认为:岑参边塞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因此,悲壮奇丽是岑参边塞诗歌的风格特色。
岑参的诗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绚丽、热情澎湃,他更多地描绘了边塞奇丽多姿的生活;宋严羽认为:“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
”①。
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是岑参边塞诗的基调。
对岑参边塞诗的艺术评价,历来不外“奇”、“壮”二字。
即如陈铁民、侯忠义在《岑参集校注》前言中所概括:“岑诗发展变化的趋向是由‘奇'转向‘奇壮',并在第二次出塞时,最终完全形成‘奇壮'的独特风格。
”②(一)奇景奇景即是描写对象的奇,岑参的边塞诗之所以能够在盛唐占有一席之地是因为其诗具有“异域色彩”。
岑参笔下所描绘的边塞,让“异域色彩”显得格外浓厚。
他的大部分边塞诗篇,描写的基本都是大漠、草原、雪海、火山。
比如描写火山:“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
”(《经火山》)描写荒原:“黄沙西际海,白草北连天。
”(《过酒泉忆杜陵别业》)描写边城欲雨:“片云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武威春幕闻宇文判官使还已到晋昌》)这些景,奇而不怪,异而不俗,是在现实景色的感受中提炼描绘出的具有高度审美理想的奇丽风光。
直到现在其实的风格都对描绘边疆风景的诗歌产生着巨大影响。
这些影响多表现在前面所述“异域色彩”的追求上。
岑参诗歌“奇丽”的具体表现岑参诗歌“奇丽”的具体表现引导语:悲壮奇丽是唐代诗人岑参边塞诗歌的风格特色。
那么关于岑参诗歌中的“奇丽”,是怎么体现的?奇丽对岑参边塞诗的风格评价,历代都离不开“奇丽”二字。
游国恩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称岑参的边塞诗富有浪漫主义特色,充满奇情异彩的艺术魅力。
书中还引用杜甫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的诗句,说明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文物。
诗人方东树认为岑参边塞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奇峭,起飒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六句奇才、奇气、奇情逸发,令人心神一快。
唐人殷番也称岑参边塞诗是“诗语体峻,意亦造奇”。
奇丽的艺术的风格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传统,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等瑰丽奇伟,骋翔天地。
屈原的奇,在岑参的边塞诗中,更是得到普遍的体现。
岑参诗歌“奇丽”的具体表现(一)、岑参边塞诗的写实之“奇丽”岑参边塞诗当中既有“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薯五能反语”,“浑灸犁中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的生活之奇;也有“秋雪春仍下,朝风夜不休”的物候之奇;还有“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山雪崔嵬”的边地自然风光之奇,所有这些,岑参给我们展现了一副边关神奇雄浑的巨幅画卷,令我们耳目一新,浮想联翩,但它又是边关生活的真实再现,与屈原的上天入地,驰骋天地的想象不同,岑参所言,都是现实生活的事物,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
又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银山碛口风似箭,……飒飒胡沙迸人面。
(《银山碛西馆》);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北风夜卷赤亭口,……轮台路上马蹄滑。
(《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九月天山风似刀,城南猎马缩寒毛。
论岑参诗歌的“奇”摘要作为中国边塞诗的重要组成部分,岑参的边塞诗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关于岑参诗歌的研究,其边塞诗的主要特点历代研究者皆概括为“奇”,而学术界对岑参之“奇”,只局限于诗歌风格上的“雄奇瑰丽”,泛泛而谈,深入不多。
但其实岑参之“奇”在其诗歌题材、体裁、结构、创作等诸方面皆有体现,且不局限于边塞诗,在其现存的四百多首诗歌中,边塞诗仅有77首,不到总量的五分之一,而他一生足迹遍布东西南北,所至留下大量山水诗,本文试在探讨岑参边塞诗之“奇”的同时关照其山水诗所展现的此种创作之创新。
关键词岑参边塞诗山水诗奇Discuss the feature of 'Qi' in Cen Shen's poems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frontier fortress poetry,Cen Shen's frontier fortress poems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and hot spot of academic research.Regarding the study of Cen Shen's poems,the main feature of his frontier fortress poems has been summarized as 'Qi' by scholars in all dynasties.But in academia,the 'Qi' in Cen Shen's poems is only limited to the feature of 'magnificent' in the style of poetry.In fact, Cen Shen's 'Qi' is reflected in the theme,genre,structure,creation and many other aspects.In addition,Not only in his frontier fortress poems,Cen Shen's landscape poems are fully shows this kind of creative innovation.Based on a close reading of Cen Shen's poems,this article begin from the two categories of Cen's frontier fortress poems and landscape poems,and then discusses the peculiarity of Cen Shen's poems from different aspects.Key words Cen Shen The frontier fortress poetry The landscape poetry The feature of 'Qi'目录引言 (1)一、雄奇瑰丽的边塞诗 (1)(一)题材景物之奇丽 (1)(二)表现手法之奇特 (2)(三)艺术体式之奇巧 (3)二、清奇明净的山水诗 (5)(一)题材内容之清奇 (5)(二)表现手法之新奇 (6)(三)篇章句法之精奇 (8)结语 (8)参考文献 (9)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岑参边塞诗的“奇”作者:孔庆东来源:《语文建设》2010年第09期虽然有关边塞诗的定义、渊源及思想评价等问题,目前众说纷纭,但对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当之无愧的杰出代表这一点,似乎无可争议。
对岑参边塞诗的艺术评价,历来不外“奇”“壮”二字,例如陈铁民、侯忠义在《岑参集校注》前言中所概括的:“岑诗发展变化的趋向是由‘奇’转向‘奇壮’,并在第二次出塞时,最终完全形成‘奇壮’的独特风格。
”可见,一个“奇”字,是贯穿岑诗的灵魂。
要把这个灵魂全部剖掘出来,委实是一项浩大的工程。
本文只从欣赏层次略谈一下岑参边塞诗的“奇”。
首先是奇景,即客观描写对象的奇。
边塞诗之所以能够使人心胸波动、耳目一新,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它具有“异域色彩”。
而在岑参笔下,这种“异域色彩”显得格外浓厚。
展开他的边塞诗篇,满目摇映的都是大漠、草原、雪海、火山,与内地的曲径虹桥、柳岸残月相比,顿时四射出奇异瑰丽的光芒。
他写火山:“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
”(《经火山》)他写荒原:“黄沙西际海,白草北连天。
”(《过酒泉忆杜陵别业》)他写太初之静:“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
”(《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他写不易察觉的自然之动:“雨拂氊墙湿,风摇毳幕擅。
”(《首秋轮台》)岑参笔下的奇景,不限于自然景物。
写入、写事,一鞭一马,都能不落俗套,给人造设一个新的审美视角。
他写美人歌舞:“回裾转袖若飞雪”“白草胡沙寒飒飒”(《田使君男人如莲花舞北旋歌》) 他写将士出征:“四边伐鼓雪海涌”“战场白骨缠草根”。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写战马夜行:“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写边城欲雨:“片云过城头,黄鹂上戍楼。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所有的景物都与边塞的生活气息融为一体。
一个个边塞的小意境,组成了浑然浩荡的边塞大意境。
这大小意境中的各种奇景,奠定了岑参边塞诗艺术价值的基础。
这些景,奇而不怪,异而不俗,是在现实景色的感受中提炼出的具有高度审美理想的奇丽风光。
边塞派诗人岑参的边塞诗(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边塞派诗人岑参的边塞诗边塞派诗人岑参的边塞诗岑参(715年~769年),祖籍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后迁荆州江陵(今湖北省江陵)。
岑参的较为集中于边塞题材,西域的奇丽风光,少数民族的奇风异俗,本文就来分享一篇岑参边塞诗的特点,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说明岑参边塞诗的特点:盛唐自李白、杜甫之外,岑参以其边塞诗在诗坛占有一席之地。
岑参两次出塞达六年,深刻的牛活体验和亲身阅历使他写出了许多斑斓光辉的边塞诗。
气势雄伟、想象丰富、奇情壮采、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主要风格。
归结其诗风的形成原因,首先归结于盛唐开明的政治环境,其次是盛唐蓬勃向上、积极进取的的文化气象,再是岑参两次出塞丰富独特的经历以及他个人对外部环境独特的关注与理解四方面。
在边塞诗诗风特点上,岑参的边塞诗又可具体概括为“壮”“奇”两大代表特色。
“壮”如:壮烈的志向,主要表现在诗人建功报国的壮烈志向与宏伟抱负。
壮伟的形象,表现在诗人笔下的众多雄壮、威武的边庭健儿形象。
以及深邃旷远的壮阔意境,奋发向上,乐观执着,坚定不移的豪壮格调等。
“奇”如:题材奇异,道人之所未见,叙人之所未闻,描写西域独特的景观,民俗,音乐舞蹈等。
构思奇巧,立意构思新奇,出人意表,意象独造,充满奇思妙想。
表现手法奇特,如想象奇异,修辞于法奇特,细节神奇等。
语言奇异,如炼字奇,将口语运用到诗中,造语奇警等。
另外还有诗体新颖,调、韵奇特的特点,岑参的边塞诗作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他的诗在《岑嘉州诗集》中三百六十首,其中约五分之一是在河陇、安西、北庭时所,这些诗歌题材广泛,以他独特的创作和审美给边塞诗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容,既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又有强的传播意义,并且对于以中原文化为丰的唐文化中沉淀的民族心态也有很重要的影响。
首先表现在岑参的边塞诗为人们提供了一条体验不熟悉的边疆事物、异域情调的途径,客观上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和相瓦理解。
其次岑参边塞诗中豪迈慷慨,奔放昂扬,乐观积极的阳刚之气,对于盛唐文化审美情趣向壮美的转化具有直接的影响。
论岑参诗歌创造奇象奇境的艺术陶文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陆平(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内容提要】本文指出,“实中求奇”和“想象出奇”是岑参创作边塞诗和山水诗的两种表现方法。
他最擅长运用夸张、拟人与比喻。
他的诗歌构思新巧,善写奇幻的梦魂。
造语奇峻,起句尤奇丽警拔。
多用因果句和名词语句,并与杜甫同时创造颜色字置于第一字的奇句,更奇妙的句式是使抽象词与具象词直接联结。
他炼字以意胜,常把名词与形容词用作动词,其动词诗眼平字见奇,常字见险,使诗句的意象活灵活现。
【关键词】岑参诗歌奇象奇境艺术盛唐诗人岑参在其边塞诗和山水诗中,创造了以“奇”为鲜明特征,兼有奇丽、奇逸、奇崛、奇峭、奇幻、奇壮等风格的意象与意境,具有独特而丰富的审美价值。
自唐代殷璠评岑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1以来,历代的诗论家评岑参诗,都用了这个“奇”字,如“清新奇逸”2、“磊落奇峻”3、“奇姿杰出”4、“奇气益出”5、“奇逸而峭”6等。
各种中国文学史和岑参研究论著在前人评论的基础上,对岑诗的奇意奇象、奇体奇语加以阐释,有些论著还分析了岑诗形成奇壮风格的主客观原因。
笔者认为,对岑参怎样创造奇象奇境的艺术,仍有较广阔的探讨空间,并期望此文能对这方面的研究有所拓展。
一“实中求奇”,是岑参作诗的艺术追求,也是一种主要的创作方法。
杜甫说:“岑参兄弟皆好奇。
”(《渼陂行》)岑参确有爱好新奇事物的天性。
他早期的山水行旅诗,就有奇丽、奇巧的特色。
后来,自天宝八载(749)冬迄至德二载(757)春,岑参曾两度出塞。
首次出塞时,因对边塞的荒凉与艰苦生活不习惯,诗多写乡愁与个人失意的苦闷。
第二次出塞,由于诗人已经历过边塞生活的磨炼,又得到主帅封常清的赏识,因此情绪比较开朗乐观。
边防将士的英雄气概激发出诗人为国安边的壮志,祖国边疆的奇异风光更使他奇情逸发,诗兴泉涌。
他怀着浓郁的兴味注意观察边塞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由于对它们不同于内地的奇特之处感受格外敏锐,往往在创作中如实刻画,便自然显出意象奇、意境奇的艺术特色。
关于唐代诗人岑参的边塞诗边塞诗人是指古代以边疆地区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写作的诗人。
边塞诗人多以诗歌描写遍地的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反映塞上战争和军旅生活。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唐代诗人岑参的边塞诗,欢迎大家阅读!《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唐】岑参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唐】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火山云歌送别》【唐】岑参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岑参的边塞诗歌作品[Word文档] 岑参的边塞诗歌作品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学术论文期刊文献年终总结年终报告工作总结个人总结述职报告实习报告单位总结演讲稿岑参的边塞诗歌作品岑参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的边塞诗,那么,岑参的边塞诗有哪些?岑参的边塞诗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3、《碛中作》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4、《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5、《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