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
- 格式:docx
- 大小:19.53 KB
- 文档页数:6
岑参写的边塞诗1.《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唐】岑参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2.《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唐】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3.《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军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5.《火山云歌送别》【唐】岑参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6.《首秋轮台》【唐】岑参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
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
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膻。
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
7.《玉门关盖将军歌》【唐】岑参盖将军,真丈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赏析(尤敏、梁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著名诗人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
唐代天宝年间,西北、西南、东北一带边疆,汉民族和其他民族不断发生战争。
边塞战争是唐代现实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许多诗人在自己的创作中都不同程度地接触到这方面题材。
他们描写了边塞奇异雄伟的风光,反映边塞将士艰苦的生活,抒发征人思妇的离愁别恨之情。
这些大量涌现出来的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歌,形成了盛唐时期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即边塞诗派。
岑参是边塞诗派的重要诗人。
天宝十三年(公元七五三年),岑参任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
《白雪歌》是他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归京所作的一首送别诗。
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
“雪”是诗人抒情写景的出发点。
这首诗起句就气势不凡,把塞外风雪的赫赫声威表现出来了:“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形容北风的猛烈、强劲,连顽强的白草都吹折了。
这两句诗突出了西北边疆环境气候的特点:风雪来得早,来得猛烈。
接下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个转折来得突兀,来得意外。
本来一夜大风雪造出来的是个冰雪世界,但诗人却说这不是北风而好像是春风吹了一夜,使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
诗人笔下呈现出来的这个春意盎然的梨花满树的春天景象,是他的想像和主观感受,可是却把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揭示出来了,也为这个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
然后,诗人把笔触转向了军营内:“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这几句诗是实写漫天大雪所造成的气候的酷冷。
大风雪飞进了珠帘里,沾湿了罗幕,就连狐裘、锦衾这样高级的御寒品也挡不住严寒;将军的角弓被冻得失去了控制,都护的铁衣冰凉得难以着身。
狐裘、锦衾、角弓、铁衣,用这些边塞将士身边的用品来衬托气候的寒冷,这就把冷的程度表现得十分逼真,同时也写出了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
以上八句,描写塞外强劲的风雪和由此造成的严寒气候。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诗有哪些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下面精心整理了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诗,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应栏目!岑参是哪个朝代的岑参是唐代的诗人,本是南阳人,后迁到了江陵。
岑参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在世时与他交好的有李白、杜甫、高适等著名的诗人。
岑参的早年生活十分凄苦,但是由于出身书香世家,他又博览众书,9岁时就能写诗了。
岑参之所以说他出身书香世家,是因为岑参的曾祖父、伯祖父、伯父等都曾官至丞相,而岑参的父亲也做过两州的刺史。
由于父亲的早死,岑参家并不富裕,小时候他的哥哥就是他的老师,当时的岑参就表现出异人的聪慧,通读经史。
等到岑参20岁的时候,岑参曾前往长安献书求官,但是没有成功,之后岑参就一直在游览各地,直到岑参30岁了,他才中进士。
岑参早期的作品大多以山水诗和怀才不遇的忧愤,但是从30岁之后,岑参在天宝八年和天宝十三年的两次出塞后,经历6年的塞外生活,岑参的诗的风格也开始转变,大多以塞外生活为主。
回到长安后,曾受杜甫的推荐任职右补阙,后做嘉州刺史,直到770年在成都去世。
岑参的边塞诗有哪些岑参出名的作品大多写于第二次出塞,岑参常常用环境来反衬人物的精神。
他比较著名的边塞诗就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这两首诗是比较经典的作品,里面都描写了塞外风光的奇丽,还有生活环境的恶劣来反衬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岑参雕塑岑参的边塞诗除了上面的两首,还有《碛中作》、《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火山云歌送别》等等,作品都收录在《岑嘉州集》中,岑参虽然和高适都是边塞诗人,二人都是以报国的忠心和不畏艰苦的精神作为诗歌的基本特征,但是岑参大多是描写塞外生活的,对士兵打仗没有像高适那样处于同情,这主要还是两人的出身还有人生经历不一样有关。
岑参的边塞诗代表 岑参唐朝南阳人, 出生于官宦世家, 从曾祖开始家中长辈多以文墨位至宰相。
到了岑参父亲岑植一代, 也坐到了晋州刺史这个位置。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岑参的 边塞诗代表,欢迎大家阅读! 岑参的边塞诗代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
杜甫 在 《渼陂行》 诗中说: “岑参兄弟皆好奇”。
此诗就处处都体现出一个“奇” 字。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 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使者, 勾起了诗人无限的 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欲建功立业而开阔豪迈、乐观放达的胸襟。
旅途的颠沛 流离,思乡的肝肠寸断,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1/7【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赏析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 并且各有特点。
岑参的这首 五绝, 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 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 切。
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 寻味的抒情佳作。
《碛中作》 【唐】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赏析 这首诗与《逢入京使》写作时间相近,约写于唐玄宗天宝八载(749 年)岑 参第一次从军西征时。
“碛中作”, 即在大沙漠中作此诗。
从“辞家见月两回圆” 的诗句 看,岑参离开长安已近两个月了。
诗人回顾两个月的行程,如今宿营在广袤 无垠的大沙漠之中,正巧又遇上十五的月亮,一轮明月照在平沙莽莽的沙漠上, 他想到月圆人未归,看到唐军在沙碛中列营而宿,写下了这首绝句。
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集锦 高适和岑参都是有名的边塞诗人, 二人的作品各有春秋,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 高适和岑参的边塞诗集锦,欢迎参考阅读! 岑参的边塞诗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3、《碛中作 》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4、《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5、《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6、《火山云歌送别 》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关于边塞诗的赏析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边塞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岑参的边塞诗1、作者生平:岑参(715-769)是盛唐边塞诗的的主要创作者,这和他的经历有密切关系。
他向往从军立功,把它当作求取功名的一条主要途径。
从军前,他曾写下这样的诗句:“终日不得意,出门何所之。
从人觅颜色,自叹是男儿。
”(《江上春叹》);“盖将军,真丈夫,行年三十执金吾。
”(《玉门关盖将军歌》);“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自从天宝八年(749)开始,岑参两度出塞,先赴安西任掌书记,后赴北庭任节度判官,经历了长达八年的边塞生活,历练成为一个边塞诗人。
岑参边塞诗的特色及价值在于充满了山川奇气和壮志。
所谓山川奇气,即以边疆自然风光作为诗歌意象,在绝域的荒凉和广漠中挖掘庄严和美丽,并加以热烈歌颂,这是岑参诗歌的独到之处。
所谓爱国壮志,即抒写边防将士保卫边疆的正气。
在艺术上,善于观察,精于描绘是他的特长。
岑参诗常用的表现手段是: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比喻和合理的夸张。
譬如以梨花喻雪,以“一团旋风桃花色”比喻骏马,以刀割面比喻寒风,都是新奇的。
夸张更为常见,譬如“一川碎石大如斗”(《走马川行》);“都护宝刀冻欲断”(《天山雪歌》)都是富有表现力的夸张。
诗体形式上,岑参长于七言古诗,容量大,内容丰富,气势充沛。
2、诗风:奇情壮采杜甫曾说“岑参兄弟皆好奇”。
岑参的边塞诗句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感情热烈,气势雄浑,场景壮阔,色彩瑰丽,想象丰富,句式跳跃,语言奔放。
他的作品写奇景,抒奇情,有奇采。
(1)奇景:边塞奇异壮丽的风光如写火山:“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又如写热海:“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燕砂砾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下文以《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例分析诗人所擅长的奇景刻画。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译文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及译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译文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注释(1)武判官:名不详。
判官,官职名。
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2)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3)胡天:指塞北的天空。
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4)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
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5)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
形容帘子的华美。
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
形容帐幕的华美。
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
“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6)狐裘(qiú):狐皮袍子。
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
锦衾薄(bó):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
形容天气很冷。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公元754年(天宝十三年)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
这首诗抒写塞外送别、客中送客之情,但并不令人感到伤感,充满奇思异想,浪漫的理想和壮逸的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
全诗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名句岑参(cén s hēn) (约715年—770年)唐代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荆州)。
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
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其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相。
与同代的高适齐名并与高适并称“高岑”.他父亲两任州刺史,但却早死,家道衰落。
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
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
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
744年(天宝三载)也就是三十岁时中进士,授兵曹参军。
749年(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751年回长安。
754年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
安史乱后,757年(至德二载)才回朝。
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
他的诗说:“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又说:“侧身佐戎幕,敛任事边陲。
自随定远侯,亦着短后衣。
近来能走马,不弱幽并儿。
”(《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可以看出他两次出塞都是颇有雄心壮志的。
他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766年(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1]编辑本段写作背景天宝十三年,岑参再度出塞,充任西安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
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前言岑参是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边塞诗代表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进行全面、详细、完整和深入的探讨。
一级标题 1:《走马川行·其三》二级标题 1.1:诗歌背景岑参的《走马川行·其三》是他最著名的边塞诗之一。
这首诗描绘了岑参在西北边境执行官员职务时所见所闻的景象。
二级标题 1.2:诗意和主题这首诗以纵横交错的长短句呈现,展现了边塞地区的荒凉和艰苦。
诗歌中融入了对战争的描写、士兵生活的反思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思考,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兴亡的关切。
二级标题 1.3:文学设备和表现手法《走马川行·其三》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和对仗等。
这些手法不仅使诗歌语言优美,更增添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力量。
二级标题 1.4:价值和影响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边塞情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岑参边塞诗代表作之一。
它不仅展示了岑参卓越的才华,还反映了边塞地区的特殊历史背景和岑参对国家命运的思考。
一级标题 2:《登润州司马台》二级标题 2.1:诗歌背景《登润州司马台》是岑参在担任润州司马期间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绘了他在司马台观赏风景时的所见所感。
二级标题 2.2:诗意和主题这首诗展示了岑参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通过描写司马台的山水景色和自然气息,诗歌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暂而无常的主题。
二级标题 2.3:文学设备和表现手法《登润州司马台》运用了夸张和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鲜活生动。
同时,通过使用自然景色和人生感悟的对比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二级标题 2.4:价值和影响这首诗以其富有哲理性和感人之处,成为岑参边塞诗代表作之一。
诗歌中的思考和感悟,在当时对文人士子的情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级标题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二级标题 3.1:诗歌背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在担任河阳太守期间创作的一首诗。
岑参简介资料岑参,唐代边塞诗人,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岑参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岑参简介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
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
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
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现存诗三百六十首。
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有《岑参集》十卷,已佚。
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四卷。
岑参人物生平家世背景岑参于开元三年(715年)生于河南仙州(今河南许昌附近),时父为仙州刺史。
岑参的高祖善方时已由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县)迁居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
他出身于一个官僚贵族的家庭,曾祖父岑文本相太宗,伯祖长倩相高宗,伯父羲相睿宗。
但长倩被杀,五子同赐死,羲亦伏诛,身死家破,岑氏亲族被流徙的数十人。
他的父亲植曾作过仙、晋(今山西临汾)二州刺史,不幸很早就去世。
早年经历岑参幼年家境孤贫,只能从兄受学,岑参天资聪慧,五岁开始读书,九岁就能赋诗写文。
这种聪明早慧与他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岑参的父亲开元八年(720年)转晋州刺史,他随父居晋州。
父死后,仍留居晋州,直至开元十七年(729年)才移居嵩阳(今河南登封县) 。
不久又移居颍阳(今河南登封县西南七十里颍阳镇)。
嵩阳、颍阳为嵩高山东西两峰所在地,东峰太室在嵩阳,西峰少室在颍阳,两室相距七十里,岑参在这两地都结有草堂。
嵩高为五岳之一,奇峰峻岭,古木流泉。
年轻的诗人在这幽静的自然环境中潜心攻读,啸傲山林,不仅在学问上打下了广博的基础,而且也初步形成了他那种沉雄淡远、新奇隽永的诗风。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译文|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
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唐代: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像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嫌单薄。
将军都护手冻得拉不开弓,铁甲冰冷得让人难以穿着。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马蹄印迹。
注释武判官:名不详。
判官,官职名。
唐代节度使等朝廷派出的持节大使,可委任幕僚协助判处公事,称判官,是节度使、观察使一类的僚属。
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胡天:指塞北的天空。
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各民族的通称。
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
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珠帘:用珍珠串成或饰有珍珠的帘子。
形容帘子的华美。
罗幕:用丝织品做成的帐幕。
形容帐幕的华美。
这句说雪花飞进珠帘,沾湿罗幕。
“珠帘”“罗幕”都属于美化的说法。
狐裘(qiú):狐皮袍子。
锦衾(qīn):锦缎做的被子。
锦衾薄(bó):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
形容天气很冷。
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硬弓,一作“雕弓”。
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风见雪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咏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的诗作,全诗句句咏雪,勾出天山奇寒。
作者:岑参北风卷地白草八折,胡天八月即为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短蕊珠帘湿罗幕,狐裘不冷锦衾厚。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稀。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具奏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踪影君,雪飞过领马行处。
【注解】1.武推官,无考。
推官,官职名。
唐代节度使等朝廷出动的持节大使,可以委任幕僚帮助判刑公事,称判2.中军:古时分兵为中、左、右三军,中军为主帅所居。
3."风具奏"一词:红旗因雪而查封,风都吹起一动了。
4.轮台:见前注。
5胡天:这里指西域的天气。
6梨花:春天开放,花作白色,这里比喻雪花积在树枝上,像梨花开了一样。
7珠帘:以珠子穿缀变成的挂帘。
罗幕:丝织帐幕。
这句说道雪花飞入珠帘,浸湿罗幕。
8锦衾(qīn)薄:盖了华美的织锦被子还觉得薄。
形容天气很冷。
9瀚海:小沙漠。
这句说道小沙漠里到处都吴厝庄着很薄的冰。
10阑干:纵横的样子。
11惨淡:较暗并无光。
12胡琴等都是当时西域地区兄弟民族的乐器。
这句说在饮酒时奏起了乐曲。
13辕门:古代帝王巡狩、田猎的止宿处,以车为藩;进出之处,捶打两车,车辕并肩以则表示门,表示辕门。
14冻不翻:旗被风往一个方向吹,给人以冻住之感。
15轮台:唐轮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县,与汉轮台不是同一地方。
16白草:西北的一种牧草,经霜后变白。
17狐裘(qiú):狐皮袍子。
锦衾(qīn):锦缎搞的被子。
18角弓:用兽角装饰的硬弓。
不得控:天太冷而冻得拉不开弓。
都护:镇守边镇的长官此为泛指,与上文的“将军”是互文。
19羌笛:羌族的管乐器。
【韵译】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起八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连基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岑参的边塞诗歌引导语: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边塞诗人岑参的边塞诗歌。
岑参的边塞诗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碛中作》【唐】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玉门关盖将军歌》【唐】岑参盖将军,真丈夫。
行年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
南邻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
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
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酡酥。
紫绂金章左右趋,问着只是苍头奴。
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矑。
清歌一曲世所无,今日喜闻凤将雏。
可怜绝胜秦罗敷,使君五马谩踟蹰。
野草绣窠紫罗襦,红牙缕马对樗蒱。
玉盘纤手撒作卢,众中夸道不曾输。
枥上昂昂皆骏驹,桃花叱拨价最殊。
骑将猎向城南隅,腊日射杀千年狐。
我来塞外按边储,为君取醉酒剩沽。
醉争酒盏相喧呼,忽忆咸阳旧酒徒。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唐】岑参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岑参简介资料岑参,唐代边塞诗人,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岑参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岑参简介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
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
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
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现存诗三百六十首。
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
有《岑参集》十卷,已佚。
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四卷。
岑参人物生平家世背景岑参于开元三年(720xx年)生于河南仙州(今河南许昌附近),时父为仙州刺史。
岑参的高祖善方时已由南阳棘阳(今河南新野县)迁居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
他出身于一个官僚贵族的家庭,曾祖父岑文本相太宗,伯祖长倩相高宗,伯父羲相睿宗。
但长倩被杀,五子同赐死,羲亦伏诛,身死家破,岑氏亲族被流徙的数十人。
他的父亲植曾作过仙、晋(今山西临汾)二州刺史,不幸很早就去世。
早年经历岑参幼年家境孤贫,只能从兄受学,岑参天资聪慧,五岁开始读书,九岁就能赋诗写文。
这种聪明早慧与他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岑参的父亲开元八年(720xx年)转晋州刺史,他随父居晋州。
父死后,仍留居晋州,直至开元十七年(720xx年)才移居嵩阳(今河南登封县) 。
不久又移居颍阳(今河南登封县西南七十里颍阳镇)。
嵩阳、颍阳为嵩高山东西两峰所在地,东峰太室在嵩阳,西峰少室在颍阳,两室相距七十里,岑参在这两地都结有草堂。
嵩高为五岳之一,奇峰峻岭,古木流泉。
年轻的诗人在这幽静的自然环境中潜心攻读,啸傲山林,不仅在学问上打下了广博的基础,而且也初步形成了他那种沉雄淡远、新奇隽永的诗风。
岑参是中国唐朝典型的边塞诗人代表,他留给后世的佳作有很多。
本文的内容是介绍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欢迎大家阅读。
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3、《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4、《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 岑参是中国唐朝典型的边塞诗人代表, 他留给后世的佳作有很多。
本文的内 容是介绍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欢迎大家阅读。
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作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雪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3、《碛中作》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4、《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1/6
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岸旁青草长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
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 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
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
5、《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 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 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 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 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 车师西门伫献捷。
6、《火山云歌送别》 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7、《首秋轮台》 异域阴山外,孤城雪海边。
秋来唯有雁,夏尽不闻蝉。
雨拂毡墙湿,风摇毳幕膻。
轮台万里地,无事历三年。
8、《玉门关盖将军歌 》 盖将军,真丈夫。
行年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
南邻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
2/6
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
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
灯前侍婢泻玉壶,金铛乱点野酡酥。
紫绂金章左右趋,问着只是苍头奴。
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矑。
清歌一曲世所无,今日喜闻凤将雏。
可怜绝胜秦罗敷,使君五马谩踟蹰。
野草绣窠紫罗襦,红牙缕马对樗蒱。
玉盘纤手撒作卢,众中夸道不曾输。
枥上昂昂皆骏驹,桃花叱拨价最殊。
骑将猎向城南隅,腊日射杀千年狐。
我来塞外按边储,为君取醉酒剩沽。
醉争酒盏相喧呼,忽忆咸阳旧酒徒。
3/6
4/6
5/6
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