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块糖果》给我的启示
- 格式:pdf
- 大小:264.12 KB
- 文档页数:1
四块糖果读后感
故事里陶行知先生看到那个男生用泥块砸同学,要是一般人,可能上来就发火批评了。
可他不,他先给了那孩子一块糖,说因为这孩子按时到了,守时可是个好品质。
我当时就想,这孩子肯定懵了,砸人还能得糖?接着先生又给一块糖,说这孩子听到制止就停手了,尊重师长呢。
这操作真绝,就像在和孩子玩一个有趣的“找优点”游戏。
然后再给一块糖,因为先生问他为啥砸人,孩子说是为了教训那些欺负女生的人,这说明孩子有正义感。
这时候我都有点佩服这孩子了,也更佩服陶行知先生,他能从孩子看似错误的行为里挖出这么多闪光点。
最后先生又给了一块糖,还提醒孩子以后砸人的方式不对,可以用更好的办法。
你看,到这儿那孩子心里肯定满是愧疚,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我就想啊,要是我的老师或者家长也这么教育我,那我得多开心又多听话啊。
我平常要是犯了错,家里人可能就直接批评了,我心里还会有点不服气呢。
可是陶行知先生这样,先肯定再引导,就像给孩子铺了一条很舒服的路,让孩子自己心甘情愿地朝着正确的方向走。
这四块糖果,甜的可不仅仅是孩子的嘴,更是孩子的心,让孩子从错误里看到自己的优点,也看到改进的方向。
我觉得这种教育方法就像魔法一样,充满了智慧和爱,以后我要是遇到别人犯错,也要学习这种先找优点再指出错误的办法,说不定能让这个世界少一些争吵,多一些理解呢。
四块糖果的故事读后感《四块糖果的故事》读后感。
《四块糖果的故事》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它讲述了四个孩子在贫困的家庭环境中,通过分享和友爱,度过了艰难的日子。
这个故事让我深受触动,让我明白了友情和互助的重要性。
故事的主人公是四个孤儿,他们分别是克里斯蒂娜、米歇尔、莱昂和安娜。
他们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小镇上,家里经济拮据,生活非常艰难。
然而,尽管家境困难,他们却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相互扶持,共同渡过了许多困难。
在故事中,四个孩子有一次收到了一块糖果,他们决定把这块糖果分成四份,每人一份。
这个小小的举动虽然看似微不足道,却展现了他们之间的友爱和互助精神。
在他们共同面对困难的时候,他们始终相互支持,不离不弃,共同度过了许多艰难的时刻。
他们的友情和互助精神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明白了友情和互助的重要性。
通过这个故事,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友情和互助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而这时,有一个朋友的支持和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正如故事中的四个孩子一样,他们相互扶持,共同渡过了许多困难,这种友爱和互助的精神也应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此外,故事中的四个孩子也让我明白了生活中的快乐并不一定与物质享受有关。
尽管他们的家庭条件非常艰难,但是他们却能够从一块简单的糖果中找到快乐,这种纯真的快乐也让我深受触动。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会从简单的事物中找到快乐,而不是过分追求物质享受。
总的来说,《四块糖果的故事》是一部非常感人的小说,它让我深受触动,也让我明白了友情和互助的重要性。
通过这个故事,我学会了珍惜友情,学会了从简单的事物中找到快乐。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够像故事中的四个孩子一样,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互扶持,共同度过生活中的艰难时刻。
四块糖果的读后感《四块糖果的读后感》篇一读了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我就像被一道闪电击中了一样,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个故事简单来说就是陶行知先生看到一个男生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他制止后并没有立刻批评,而是先给了这个学生一块糖,说按时到是守时的表现;接着又给一块,因为男生听到批评停止了打人;再给一块,因为男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一块,是因为男生表示要改正错误。
哇塞,这操作简直太“666”了,我当时就想,陶行知先生是不是有什么神奇的魔法呀?我觉得我自己在生活中就像那个犯错的学生,只不过没有这么幸运能遇到像陶行知先生这么有智慧的人。
有一次,我在课堂上偷偷看漫画书,被老师发现了。
老师当时就很生气,把我的书没收了,还狠狠地批评了我一顿。
我当时心里可不服气了呢,觉得不就是看个漫画书嘛,又没影响别人。
可是现在想想,如果我的老师当时像陶行知先生一样,先肯定我上课没有捣乱之类的优点,然后再指出我的错误,也许我就不会那么逆反了。
我可能会觉得老师好懂我呀,而不是像当时那样觉得老师就是专门和我作对的“大魔王”。
陶行知先生这四块糖果,就像是四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教育这个大宝藏的大门。
这让我不禁想问,我们现在的教育是不是太缺少这种智慧了呢?很多时候老师和家长都是只看到我们的错误,就像拿着放大镜一样,只盯着那个黑点,却忽略了我们身上其他的闪光点。
这样一来,我们就像被泼了冷水的小火苗,一下子就熄灭了斗志。
这个故事也让我想到了我们的人际交往。
我们在和朋友相处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呢?朋友要是犯错了,我们不要一上来就指责,也许像陶行知先生这样,先给个“糖果”,肯定一下对方的优点,再慢慢引导他认识错误,这样友谊的小船就不会说翻就翻啦。
四块糖果,虽然只是普普通通的糖果,但在这个故事里却有着千钧之力,它就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改变了我们对教育和人际交往的看法。
我在想,如果我以后有机会成为一名老师或者家长,我一定要把这四块“糖果”的智慧传承下去。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教育意义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教育意义
陶行知的故事“四颗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教育意义。
首先,这个故事展示了人们应该认真地对待生活,尊重他人,认可他人的努力和付出,以及珍惜社会资源。
在故事中,老师通过给学生一颗糖来表达自己的心意,但是,学生没有知足,而是要求多一颗糖,这使得老师感受到了学生的无礼,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人应该有一颗知足的心,尊重他人的努力和付出,而不是沉溺于金钱或物质的享乐之中。
其次,这个故事还教育我们要有智慧,不要乱花钱,而要把钱花在刀刃上。
老师在四颗糖中,他花了很多钱,而学生却不明白他的用意,因此,我们应该懂得如何合理地消费,不要乱花钱,把资源用在刀刃上,以便获得更好的投资回报。
最后,这个故事还教育我们要有自愿和责任感,及时表现出自愿帮助他人的行为。
老师给学生四颗糖,学生把它们看做仅仅是一颗糖,而没有意识到老师所付出的努力和付出,因此,我们要有责任感,去主动表现出自愿帮助他人的行为,并且去学会感恩,感谢他人为我们的付出。
总之,陶行知的故事“四颗糖”,给我们教会了很多有价值的教育意义,它既警示我们要知足,尊重他人,又警醒我们要有智慧,合理地消费,而且,还要有责任感,表现出自愿帮助他人的行为,最后,
还要学会感恩,懂得感谢他人的付出。
陶行知四块糖读后感范文陶行知四块糖读后感范文【篇一:《陶行知的“四块糖”》读后感作文】读了《陶行知的“四块糖”》首先我知道了陶行知是个在中国的教育界有首很大的杰出、家喻户晓的人。
这个故事具体讲的是陶行知在育才小学当校长时发生的一件事:有一次,陶校长看到一位男生用泥土咂另一位男生,陶校长当场制止了男生,并让他下课去校长室。
下课了,男生立刻来到校长室,而陶校长却迟到了。
接着,陶校长分四个理由与原因依次发给了男生四块糖,理由1:能遵守时间,按时来到校长室。
理由2:很尊敬陶校长。
理由3:男孩有“正义感”。
理由4:男孩能承认错误。
接着,陶校长把他送出了校长室。
陶校长真不愧为著名教育家,从“四块糖”使男生认识到错误,使男生以后遇到事情的时候,想想对不对得起陶校长的那“四块糖”啊!日常生活中,老师也是这样,我们做错事,不但不批评我们,而且想一些办法告诉我们事情的严重性,使得我们以后不会再去做那些事。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是啊,陶校长正是用他的名言与他的“四块糖”去“教人求真”,教人去“学做真人”。
【篇二:读陶行知《四块糖》有感】陶行知不愧为著名教育家,他的“发糖教育法”,也成为中外教育史上的经典范例。
一个男孩在校园里拿砖头砸人,无论其有什么理由,也属严重的违纪行为。
但陶行知却“发糖”以奖励,而且不是一块,是四块。
而仔细读过这个故事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其中两点奥秘。
第一、充分看到男孩的犯错理由。
男孩拿砖头砸人,是因为被砸的那个男孩欺女生。
这样看,砸人完全是为了主持正义,只不过行为过当而已。
理解对方,支持对方,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分析问题,才能够说服对方。
第二、充分看到男孩的悔改之意。
既然人家及时住手、及时到办公室、及时承认了错误,还有什么理由抓住不放?任何一个人犯了错误之后,都会有一个后悔期。
这是他们最痛苦的时候,也是最需要别人理解、同情和安慰的时候。
如果批评过当,甚至讽刺挖苦,伤其自尊,就很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四块糖果”的启示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小学校长时,有一天发现一个学生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
他当即制止了这个学生,并让他放学到校长办公室。
放学后,陶先生来到办公室,见这个同学已等在门口。
陶先生立即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
当这个同学怀疑地接过糖果时,陶先生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在他手里,说:“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接着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塞进该同学的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同学,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做斗争的勇气!”这个同学哭了:“您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我的同学……”陶先生满意地笑了。
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
“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
我的糖果给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
”这是教育的艺术,这是尊重的价值,也是陶先生人格魅力的生动显现。
读了这个故事,回顾自己多年来的教育教学,顿觉有太多的愧疚和遗憾。
从陶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中我们可受到三点启示:一、为师者,要爱之博大,情之真诚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形势和新任务对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要想成为新世纪的优秀教师,除了学识渊博和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方法之外,还要有博大的爱、真挚的情。
陶先生反弹琵琶却奏出了奇效,这不正体现了陶先生对学生博大的爱和真挚的情吗?然而,日常生活中,面对学生不守纪律、吵闹、打架甚至滋生出许多难以收拾的麻烦事情,而学习成绩却一塌糊涂时,我们广大的为师者又有多少人能够具有像陶先生这样反弹琵琶的平和心态呢?此时,很多人会一脸冰霜,怒火冲天,然后出台惩罚措施。
这就有可能会“种下甜瓜,收获恶果”。
反之,我们如果能像陶先生那样用一份真诚的情怀来对待犯错的学生,尊重孩子的无知,也许结果会出乎意料。
真挚的情感来自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对于教育这样一个触及人灵魂深处的事业来说,它更似阳光雨露,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的热爱的心灵中。
四块糖果读后感
故事里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没有上来就吹胡子瞪眼,大声呵斥。
要是换了一般人,可能早就火冒三丈,把那孩子拎起来好好教训一顿了。
可陶行知先生不这样,他先给了王友一块糖,说因为王友按时来到他的办公室,这是守时的奖励。
这一下就把王友给弄懵了,我想王友心里肯定在想:“我砸了人,咋还能得到糖呢?”
接着,陶行知又给了他一块糖,说因为他在陶行知让他住手的时候就停了下来,这是尊重师长的表现。
这时候的王友估计更迷糊了,心里可能在嘀咕:“今天这是怎么了?砸人还有糖吃,还越吃越多?”
然后,陶行知先生又拿出一块糖,说他看到王友砸的是那些欺负女生的同学,这说明他有正义感。
哇塞,到这我都要忍不住为陶行知先生拍手叫绝了,这就像给王友来了个三连击,不过不是那种批评的打击,而是让他内心受到触动的正面冲击。
陶行知拿出第四块糖,说王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是知错能改的好品质。
这时候的王友彻底被征服了,他哭着说自己错了,不该砸同学。
你看,陶行知先生就这么轻松地用四块糖果,让王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让他从内心深处想要改正。
这故事对我可太有启发了。
在生活里,我们总是容易看到别人的错误就直接开骂,就像个炮仗一点就着。
可这样往往没什么好效果,人家嘴上可能不说,心里肯定不服气。
要是我们也能像陶行知先生这样,先找到别人哪怕一点点的闪光点,再去指出错误,那效果肯定不一样。
这就好比要让马跑,先得给它吃点好料,让它心甘情愿地听你的话。
教育这事儿啊,真不是靠吼和骂就能行的,得多点智慧,就像陶行知先生那样,用四块糖果就能搞定一个犯错误的孩子,这才是真正的厉害!。
陶行知的四块糖的故事的感悟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四块糖的故事深深地触动了我。
这个故事讲述了陶行知在一次考试中发现一位学生偷看并分享试卷答案给其他同学的情景。
陶行知并没有去处罚或指责这位学生,而是给了他四块糖,并对他说:“我给你的四块糖,你要分给班上每个同学一块。
但是,你觉得你做对了,可以多留一块给自己。
”这个故事传达了陶行知对于教育和品德的独特理解。
这个故事让我深思。
首先,陶行知在面对这个学生的错误时选择了宽容和理解。
而不是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他通过给予他糖果的方式表达了宽容之情,并给予他一个机会去反思和弥补自己的错误。
这种宽容的教育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更能激发他们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品德。
其次,陶行知注重培养学生的共享精神和团队意识。
他要求这位学生把糖果分给班上的每个同学,强调了团队合作和共同利益的重要性。
这种思想引导使得学生在相处中更加关注集体、关爱他人,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利益。
通过这种方式,陶行知在教育学生品德和社会责任感方面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最后,陶行知通过这个故事传达了尊重学生的观点和表达能力的态度。
他给学生自主选择是否留下糖果的权利,鼓励他们体现自己的主见和判断力。
陶行知相信每个学生都应该被尊重并被视为一个有思想和能力的个体。
这种尊重的态度,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和积极性,促进了他们全面发展。
总的来说,陶行知的四块糖的故事给予了我深刻的感悟。
他的宽容、培养共享精神和尊重学生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
我们应该深思并融入这些思想,以培养更加有责任感、有品德、有创造力的新一代。
四块糖果的故事读后感《四块糖果的故事》是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讲述了四个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下,通过糖果的故事,体验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在这个故事中,作者通过四块糖果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真谛,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深受触动。
故事的第一块糖果是关于一个生活在贫困山区的女孩子。
她的家境贫困,但她却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她得到了一块糖果,这块糖果成为了她生活中的一点甜蜜。
尽管生活艰辛,她却始终坚信着美好的未来,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最终走出了贫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个故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的不易,也让我明白了只要我们有梦想,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迎接美好的未来。
第二块糖果的故事是关于一个富家子弟。
他生活在金钱的世界里,但却感到内心的孤独和空虚。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遇到了一个贫困孩子,他看到了孩子眼中的纯真和快乐,也看到了自己内心的渴望。
他决定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用自己的温暖去温暖他人的心。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金钱并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真正的幸福是来自内心的满足和善良。
第三块糖果的故事是关于一个失去信心的人。
他曾经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在一次失败之后,他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陷入了绝望。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遇到了一个乐观开朗的孩子,孩子用自己的笑声和阳光,温暖了他的心。
他明白了生活中总会有风雨,但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一定能够迎接彩虹。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面对困难时,我们要坚持信念,勇敢面对,相信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最后一块糖果的故事是关于一个孤独的老人。
他生活在孤独中,没有家人,也没有朋友。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遇到了一个热情的孩子,孩子用自己的关爱和陪伴,温暖了他的心。
他明白了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亲情和友情,只有拥有了这些,才能真正感受到生活的幸福。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在生活中,我们要珍惜身边的人,用心去关爱,用爱去温暖。
通过这四个故事,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也明白了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的启发文章一:给孩子的启发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陶行知爷爷的故事。
陶行知爷爷是个很厉害很有智慧的人。
有一次,他碰到一个犯了错的同学,可他没有马上批评,而是给了这个同学四块糖。
第一块糖,是因为这个同学按时到了陶行知爷爷面前,这叫守时,是个好习惯。
第二块糖呢,是因为爷爷了解到这个同学是为了制止欺负人的行为才犯的错,这是有正义感。
第三块糖,是因为这个同学能听进去爷爷的话,及时认识到错误,这是知错能改。
一块糖,是因为同学能保证不再犯错,这是有决心。
小朋友们,从这个故事里,我们能学到好多东西呢。
比如,我们要守时,答应别人的事要做到;要勇敢地帮助别人,做有正义感的孩子;要是不小心做错了事,要勇敢承认,然后改正,还要保证不再犯。
就像我们在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如果不小心碰到了别人,要说对不起,然后下次注意,这样大家还是好朋友,对不对?文章二:给家长的启发各位家长朋友们,咱们一起来聊聊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
这故事看似简单,其实藏着大道理。
咱们想想,陶行知先生面对犯错的孩子,没有打骂,而是用四块糖来引导。
这告诉咱们,教育孩子不能急,要有耐心,得先去了解孩子犯错背后的原因。
也许孩子犯错是出于好心,就像故事里那个为制止欺负人的行为而犯错的孩子。
咱们得学会发现孩子的优点,就像陶行知先生看到孩子守时、有正义感、知错能改、有决心这些优点一样。
比如说,孩子考试没考好,咱别上来就骂。
先问问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或者最近学习上有啥困难。
要是孩子已经很努力了,咱就得夸夸他的努力,鼓励他下次继续加油。
再比如,孩子帮忙做家务不小心打碎了碗,咱不能只看到碗碎了,得看到孩子想帮忙的那份心,给他点个赞。
咱们做家长的,得用爱和理解,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文章三:给老师的启发老师们,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吧。
这个故事对咱们的教育工作可有不少启发。
它提醒咱们,别一看到学生犯错就火冒三丈。
咱得像陶行知先生那样,先冷静下来,听听孩子怎么说。
四颗糖的故事给我的启示“四颗糖”的故事带给我的思考张振宇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的故事,我们教育工作者可能都耳熟能详,面对犯错的孩子,陶行知不是板着脸严厉训斥,而是在学生的不合理的行为中找到合理性,用四颗糖肯定了男生的四个优点,强烈地震撼了孩子的心灵,使学生真正受到了教育,自觉纠正错误。
在陶行知的这种炉火纯青的批评教育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朴素但很难得的教育思想——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也许每一种不合理行为背后都有其合理的一面,我们不能因为不合理而抹杀了其中合理的因素,承认其中的合理成分,在教育者来说,就是一种理解,就是一种尊重,这是我们打开孩子心结的最关键的入手处。
生活中,我们往往少了这分冷静,也就失去了走近孩子最好的契机,我们的思想工作往往就隔靴搔痒,起不到真正的教育功效。
有道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如何去爱学生呢?第一是理解学生。
我们只有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去体会学生所处的特定视角和境遇,才能还原学生的特定心理,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有的放矢,切中要害,试想如果陶行知不分青红皂白的一通批评,结果可能让孩子关闭心门,更不谈自我反省了。
第二是尊重学生。
尊重的方式多种多样,激励里又尊重,关爱里又尊重,宽容里有尊重,批评里又尊重,惩戒里有尊重……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就是批评式的尊重。
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很多老师以语言毒辣为追求目标,似乎语言不毒辣就如同用药剂量不够,达不到实际疗效,用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不足以触动他(她)的灵魂”。
殊不知,这恰如饮鸩止渴,孩子们的“抗药性”会越来越强,心灵也会渐渐麻木,这违背了我们教育的初衷。
理解和尊重学生是教师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心理前提。
因为只有理解和尊重学生,学生才能体会到爱意和真诚,领悟到真理和真知,感受到教育和成长。
四颗糖果的故事教育启示
故事中的四颗糖果代表着四种不同的教育启示:
1. 知识是甜蜜的:每颗糖果都是一种知识,无论是数学、语言、音乐还是艺术,每一种知识都可以给孩子们带来乐趣和满足感。
2. 多元发展:四种不同的糖果代表了不同的学科和技能,这提示我们要让孩子们全面发展,不仅要注重学术成绩,还要培养他们的艺术、体育、社交等方面的能力。
3. 平等教育:在故事中,每个孩子都得到了一颗糖果,这体现了教育应该是平等的,每个孩子都有权利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
4. 团队合作:孩子们通过分享自己的糖果,互相交换,展示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这提醒我们要教导孩子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取得成就。
陶行知四块糖果读后感陶行知四块糖果读后感放学后,王友已经等在校长室准备挨训了,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异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陶行知四块糖果读后感,欢迎参考!陶行知四块糖果读后感早在半个多世纪之前,陶行知先生就把民主与宽容的思想渗透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让它们发挥奇妙的作用。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
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
”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
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宽容的智慧:陶行知先生的四颗糖的故事体现了宽容的魅力,闪耀着教育者的智慧。
宽容是一种美好的教育情感,教育需要宽容,更需要给宽容一个生存的空间,让宽容“复活”。
俗语说:过犹不及,有时候制约太多、束缚太紧,反而不利于发展。
陶行知四块糖果读后感陶行知先生在担任一所小学的校长时,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班上的同学,当即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放学后,王友已经等在校长室准备挨训了,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异地接过糖果,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王友更惊异了,眼睛睁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说道:“陶……陶校长,你……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说:“你能正确的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我的糖没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怀揣着糖果离开校长室的王友,此刻的心情不难想象。
评析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是一则关于教育方式的寓言故事,讲述了一
个父亲用不同的方式来教育自己的儿子,以及孩子选择学习的态度。
1. 故事梗概
一个父亲给儿子买了四颗糖,一颗硬糖、一颗软糖、一颗液体糖和一
颗粉状糖。
他让儿子用四种不同的方式去学习。
第一天,他让儿子吃
硬糖,告诉他“学习就像吃硬糖一样,必须努力咀嚼才能消化。
” 第二天,他又让儿子吃软糖,告诉他“学习就像吃软糖一样,只需要轻轻咀
嚼就能吞下去了。
” 第三天,他让儿子喝液体糖,告诉他“学习就像喝
液体糖一样,直接把知识灌输到脑海里。
” 第四天,他又让儿子用勺子
吃粉状糖,告诉他“学习就像吃粉状糖一样,需要细心的品尝和理解。
”
2. 故事启示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不同的学习方式适合不同的情况。
学习需要根据情况变换不同的
学习方式,不能以一种方式定论。
(2)学习需要方法和技巧。
学习不仅需要靠努力,还要靠方法和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3)学习需要耐心和细心。
学习是一项需要耐心的工作,需要我们耐心品味和理解知识。
(4)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不同。
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有不同的特点,每个人都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 结束语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学习中需要借鉴不同的学习方式以做出更好的效果。
学习是一个不断提升自己的过程,当我们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在人生路上越走越远。
陶行知“四块糖果”故事的启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任育才学校校长时,有一天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遂当即制止了王友,并责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等候。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见王友已经等在门口,便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就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进王友手里:“我调查过了,你砸同学,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
这说明你有正义感。
”王友哭了,说:“你打我两下吧,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我的同学呀……”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你已经认错了,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
我的糖奖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包含着很高的教育艺术,它带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启示是深远和巨大的。
不可否认,在当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我们仍有许多教师对待犯错误的学生,不是狂风暴雨、疾言厉色地训斥,就是一味贬低挖苦学生,结果使学生产生了较强的逆反心理,既导致了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也降低了教师的威信。
陶行知“四块糖果”的故事告诉我们,批评学生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良知,启发学生的觉悟,让学生从心灵深处产生改正缺点和错误的愿望。
这需要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在赏识学生的基础上批评学生,教育学生。
具体而言,一是要求教师在批评学生时,要肯定学生平时的优点,不能因为一次犯错就把学生看成一无是处;二是要善于寻找学生出错中的积极因素,对那些因为“好心办错事”的错误,应该肯定其正确的出发点和目的,恰当地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第三,对学生勇于认识错误的做法要适时加以肯定,让学生感受到虽然自己犯了错误,但老师仍然信任自己,尊重自己。
教师的批评教育只有得到学生的认同,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面对一个学生,教师是戴着放大镜去看优点,还是戴着显微镜去找缺点,学生的命运迥然不同。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
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故事被许多人传颂,其中一则关于
四块糖的故事尤为经典。
这个故事发生在上世纪初的一个冬天,陶行知在一所小学里做校长。
有一天,他发现一个学生口袋里有四块糖,于是他问这个学生,“你打算怎么分配这四块糖呢?”学生回答说,“我要吃掉两块,剩下的两块送给妈妈和爸爸。
”陶行知听后微笑着说,“那你可以再多要一块糖吗?”学生非常高兴地接过了这块多出来的糖。
这个故事虽然简短,但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首先,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分享。
陶行知看到学生只有四块糖,但他并没有责备学生自私,而是给予了学生更多的糖,鼓励他更多地去关心家人。
这种分享的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重要,只有懂得分享,才能让生活更加美好。
其次,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善待他人。
陶行知并没有让学生把糖都留给自己,而是鼓励他多要一块糖,这种善待他人的态度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善待身边的人,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让世界充满温暖。
最后,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要心怀感恩。
学生把糖分给父母,这是对父母的感
恩之心。
而陶行知则是在鼓励学生更多地感恩,让他懂得父母的辛苦和付出。
感恩是一种美德,它能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在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教育家的智慧和慈爱,更看到了一
种教育理念和人生态度。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更是一种教育的力量,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分享、善待他人、心怀感恩,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愿我们都能像陶行知一样,用爱和智慧去教育和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
《四块糖果》给我的启示
发表时间:2010-09-09T10:02:31.793Z 来源:《现代教育教研》2010年第7期供稿作者:刘登萍
[导读] 我想这位学生一辈子都忘不了陶先生跟他的谈话……。
刘登萍(永福县第二中学广西永福541800)
【摘要】陶行知与《四块糖果》一文让我感触很深:对“顽皮”的学生,陶先生没有一句训斥的话,而是用四块糖果把问题解决得很完美。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顽皮”的学生,我们不妨向陶行知先生学习,用“四块糖果” ——宽容、热爱、尊重、赏识学生来有效地搞好教育工作。
【关键词】宽容;热爱;尊重;赏识
《Four sugar cubes fruit 》give my apocalypse
Liu Deng-ping
【Abstract】The pottery line know with 《four sugar cubes fruit 》a text let my emotional stirrings very deep:If the rightness"very naughty" student, pottery Sir don't have a Xun to scold, but work°out a problem with four sugar cubes fruits very perfect.Be an educator, we usually run into some"very naughty" student in the work, we might as well to pottery line know a Sir study, use "four sugar cubes fruits"s-tolerate, passion, respect, appreciate a student availably make good education work.
【Key words】Tolerate;Passion;Respec;Appreciate
最近我拜读了陶行知与《四块糖果》一文,掩卷沉思,深有感触。
原文是这样的:
育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陶行知当即喝止了他,并令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去。
无疑,陶行知是要好好教育这个“顽皮”的学生。
那么他是如何教育的呢?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
可一见面,陶行知却掏出一块糖果送给王友,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
”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
随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说:“这第二块糖果也是奖给你的,因为当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立即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敬我,我应该奖你。
”王友更惊疑了,他眼睛睁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塞到王友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批评不良行为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王友感动极了,他流着泪后悔地喊道:“陶…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自己的同学啊…”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给王友,说:“为你正确地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只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果了。
我的糖果没有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吧!”说完,就走出了校长室。
对这么“顽皮”的学生,陶先生没有一句训斥的话,而是用四块糖果把问题解决得很完美。
我想这位学生一辈子都忘不了陶先生跟他的谈话……。
陶先生这种处理“顽皮”学生的巧妙方法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一些“顽皮”的学生,大多数老师在处理学生的问题上方法过于简单、粗暴,也许有的学生迫于你的高压手段表面上服从了你,但他的内心未必服你,即所谓的口服心不服。
这样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往往把师生之间的矛盾激化。
在此,我们不妨向陶先生学习,用“四块糖果” ——宽容、热爱、尊重、赏识学生来有效地搞好教育工作。
首先,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
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
有人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
由此可见,宽容与接纳学生是多么的重要。
其次,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是尊重学生的前提。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孩子”。
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爱首先体现在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
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学生才会把老师当成可以信赖的人,也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友好的桥梁,从而达到心理相融,情感相通,乐于相互交往,易于相互沟通的境界。
实践证明,只有让爱心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学生才能敬其人、听其言、信其道。
再次,学会赏识学生。
赏识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通过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就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特别是对那些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的“顽皮”学生更要努力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顽皮”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觉醒,这远比声色俱厉的指责、批评、抱怨要好得多。
总之,教育是一门深而活的艺术。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但无论是什么问题,只要我们恰如其分地利用好“四块糖果”的工作方法 —— 宽容、热爱、尊重、赏识学生,我们一定能够在教育工作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