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穿刺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3
骨髓穿刺术考核评分标准测试题1.下列不属于骨髓穿刺适应证的是()A 血象异常B 发热原因未明C原因不明的肝、脾、淋巴结肿大D 原因不明的凝血功能障碍 E 原因不明的骨痛2.骨髓培养能帮助确诊的疾病是()A 伤寒B 斑疹伤寒C 霍乱D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 流行性出血热3.临床上首选的骨髓穿刺部位是()A髂前上棘穿刺点 B 髂后上棘穿刺点 C 胸骨穿刺点D 腰椎棘突穿刺点E 胫骨前4.下列不属于骨髓穿刺成功标志的是()A.抽取骨髓液时患者有短暂锐痛 B.骨髓液中可见淡黄色骨髓小粒C.骨髓涂片中杆状细胞核与分叶核粒细胞的比例小于血片中杆状核与分叶核粒细胞的比例D.骨髓涂片可见巨核细胞、浆细胞和网状细胞等骨髓特有的细胞E.穿刺阻力消失,穿刺针固定在骨质内5.骨髓增生程度判断是根据()A.有核细胞、成熟红细胞 B.粒系、红系 C 粒系、成熟红细胞D.有核红细胞、单核细胞E.成熟红细胞、有核红细胞6.女性,65岁。
常规体检发现脾肋下5cm;化验:WBC117×109/L,其中中幼粒细胞5%,晚幼粒细胞12%、杆状核细胞22%、分叶中性粒细胞34%、嗜酸粒细胞8%、嗜碱粒细胞5%、淋巴细胞14%,Hb135g/L,PLT560×109/L,NAP(-).为确定诊断,首选的检查是()A.腹部B超B.腹部CTC.骨髓检查D.肝功能E.免疫球蛋白定量7.The contraindication of bone marrow puncture is()A.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B.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C.aplastic annmiaD.hemophiliaE.lymphoma8.The depth of sterna puncture is less than()A.1cmB.1.2cmC.1.5cmD.2.0cmE.2.5cm9.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dry tap in bone marrow puncture is()A.polycythemia veraB.primary myelofibrosisC.primary thrombocythemiaD.megaloblastic anemiaE.aplastic anemia10. The volume of bone marrow liquid for myelogram isA.0.1-0.2mlB.0.2-0.3mlC.0.3-0.4mlD.0.4-0.5ml E0.5-0.6ml。
骨髓穿刺术评分标准
简介
骨髓穿刺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获取骨髓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或其他诊断目的。
为了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诊断标准的制定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介绍骨髓穿刺术评分标准,以帮助医务人员进行准确的评估和报告。
评分标准
骨髓穿刺位置
- I级:穿刺点准确定位于骨髓腔或骨髓液囊内
- II级:穿刺点略有偏离骨髓腔或骨髓液囊
- III级:穿刺点明显偏离骨髓腔或骨髓液囊
穿刺触感与深度
- I级:穿刺时感到骨膜穿透,针头到达骨髓腔或骨髓液囊
- II级:穿刺时感到骨膜穿透,但针头未完全到达骨髓腔或骨髓液囊
- III级:穿刺时未感到骨膜穿透,针头未到达骨髓腔或骨髓液囊
骨髓液提取
- I级:成功获取到足够的骨髓液样本
- II级:成功获取到少量骨髓液样本
- III级:未能成功获取到骨髓液样本
操作时间
- I级:操作时间小于等于10分钟
- II级:操作时间在10-20分钟之间
- III级:操作时间大于20分钟
总结
以上是骨髓穿刺术评分标准的内容。
该标准可以帮助医务人员
对骨髓穿刺术进行准确的评估和报告。
通过遵循标准化的评分方法,可以确保骨髓穿刺术的安全性和效果。
骨髓穿刺术评分标准考官签名:年月日骨髓穿刺术提问答案参考1.骨髓穿刺的适应症:答:(1)各种类型的急、慢性白血病的确诊。
(2)协助诊断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病。
(3)部分肿瘤的协助诊断,如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转移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4)寄生虫病检查,如疟原虫、黑热病的病原体。
(5)判断血液病疗效。
(6)骨髓液的细菌培养以及骨髓移植抽髓液等。
2.骨髓穿刺的禁忌症:答:血友病者禁作骨髓穿刺,有出血倾向者,慎重操作。
3.骨髓穿刺的注意事项:答:(1)术前应作出凝血时间检查,有出血倾向患者操作时应特别注意,对血友病患者禁止作骨髓穿刺。
(2)注射器与穿刺针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
(3)穿刺针头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以免折断:胸骨穿刺不可用力过猛、过深(胸骨外板厚仅1.35mm,髓腔7.5mm),以防穿透内侧骨板伤及心脏、大血管。
(4)抽吸液量如作为细胞形态学检查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有核细胞增生度判断。
(5)骨髓液取出后应立即涂片,否则会很快发生凝固,致涂片失败。
(6)如穿刺过程中,感到骨质坚硬,穿不进髓腔,提示可能是大理石骨病,应做骨骼X线检查,不可强行操作,以防断针。
4.判断骨髓取材良好的指标是什么?答:(1)抽吸骨髓瞬间,病人有特殊的疼痛感。
(2)抽出的骨髓液含有脂肪小粒。
(3)显微镜下可见骨髓特有的细胞,如巨核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原始及幼稚粒、红细胞。
(4)骨髓细胞分类计数中杆核细胞和分叶核细胞之比大于血片细胞分类中的杆核细胞之比。
5.骨髓穿刺部位有哪些?答:一般选择髂骨前上棘,必要时可选髂骨后上棘、脊椎棘突、胸骨柄、胫骨粗隆、腓骨头等。
6.抽不出骨髓液有哪些可能?答:(1)穿刺部位不佳,未达到髓腔。
(2)针套被皮下组织或骨块阻塞。
(3)某些疾病可能出现“干抽”如骨髓纤维化、骨髓有核细胞过度增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