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疗效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232.81 KB
- 文档页数:2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疗效观察王晓虹;王青【摘要】目的观察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患者62 例,随机分为兰索拉唑组30例和奥美拉唑组32例进行治疗.结果兰索拉唑组与奥美拉唑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96.88%,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兰索拉唑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奥美拉唑组(3.13%)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注射用兰索拉唑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的有效药物,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期刊名称】《泰山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32)001【总页数】2页(P61-62)【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注射用兰索拉唑【作者】王晓虹;王青【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山东,青岛,266021;泰山医学院附属泰山医院,山东,泰安,271000;青岛市立医院,山东,青岛,266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
胃溃疡好发于中老年人,十二指肠溃疡则以中青年人为主。
男性患消化性溃疡的比例高于女性。
和胃溃疡相比,患十二指肠溃疡的人更多,约为胃溃疡的3倍。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内科急症, 尤其是伴有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 常由于出血量大而危及生命。
目前,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仍是以药物治疗为首选的方法, 其中抑酸治疗为主要的措施。
2008年1 月至2010年11月, 我科应用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30 例, 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0 例均有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 经电子胃镜检查证实为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①注射用兰索拉唑组30例, 男26 例, 女4 例; 年龄18~ 65 岁。
②奥美拉唑组32 例, 男27 例,女5 例; 年龄21~68 岁。
医疗装备 2016 年 12 月第 29 卷第 24 期 Medical Equipment,December. 2016,Vol. 29,No. 24•论著•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患者的疗效赵国华陕西省府谷县人民医院综合内科(陕西府谷719400)〔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患者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就诊的70例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取密封信封不透光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5例。
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试验组给予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
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上腹痛消失时间、止血时间的差异。
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试验组上腹痛消失时间、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止血,促进腹痛症状消退,安全可靠。
〔关键词〕注射用兰索拉唑;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效果〔中图分类号〕R574.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 -2376 (2016) 24 -0029 -01十二指肠溃疡是引发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需及时给予 治疗。
而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胃酸,因此 控制病情的关键在于胃酸的强有效抑制[1]。
本研究对注射用兰 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 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70例十二 指肠溃疡并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密封信封不透光法 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5例。
所有患者经胃镜证实十 二指肠溃疡并出血,治疗前两组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均正常,所有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试验组 男23例,女I2例;年龄21~67岁,平均(43. 3±2.8)岁。
对照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21 ~ 65岁,平均(43.3 ± 2.2)岁。
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疗效目的:探讨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治疗的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患者20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
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治疗。
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疼痛缓解时间、黑便停止时间、大便隐血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值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将兰索拉唑用于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治疗中,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症状体征缓解时间,有效止血,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兰索拉唑,消化性溃疡;治疗效果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溃疡的最常见的并发症,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的发生率高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后壁溃疡和球后溃疡更容易出血。
轻者只表现为黑便,病情严重的患者则会出现呕血以及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1-2]。
常规的药物治疗效果一般,我国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时依旧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
兰索拉唑中的药成分能够养阴生肌,通过抑制患者胃酸的分泌[3-4]。
因此,本文采用随机对照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兰索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择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治疗的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患者20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
对照组100例,年龄(50-83)岁,平均(64.82±5.83)岁;病程(3-16)年,平均(6.91±1.82)年。
男53例,女47例。
观察组56例,年龄(51-80)岁,平均(65.11±6.02)岁;病程(3-18)年,平均(7.01±2.02)年;男55例,女45例。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患者,出血程度为轻度或者中度。
兰索拉唑治疗消化系统溃疡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发表时间:2020-09-22T01:53:59.714Z 来源:《航空军医》2020年7期作者:黄运梅[导读] 相比于奥美拉唑,对消化系统溃疡患者应用兰索拉唑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武汉市江夏区纸坊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武汉 420100)摘要:目的分析对消化系统溃疡患者应用兰索拉唑治疗的不良反应及临床效果。
方法从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消化系统溃疡患者中随机抽取98例患者,经计算机数字抽样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49例)与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比于奥美拉唑,对消化系统溃疡患者应用兰索拉唑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兰索拉唑;消化系统溃疡;临床效果;不良反应消化系统溃疡是临床常见病症,一般发生于人体的胃部、十二指肠等部位,患病后患者主要表现为慢性上腹部疼痛或周期性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发生消化系统溃疡的原因在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或由于遗传、精神等因素。
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会产生损伤因子,并导致损伤因子在机体当中的作用越来越强,从而出现疾病。
如果患者没有对疾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给机体带来较大的损害,出现消化道出血,甚至癌变等,因此针对消化系统溃疡患者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及时治疗[1]。
本文主要分析对消化系统溃疡患者应用兰索拉唑治疗的不良反应及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消化系统溃疡患者中随机抽取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方式为计算机数字抽样法,组间分布为研究组(n=49)与对照组(n=49)。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
韩磊;李波;赵鹏;张晓光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8(16)31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疗效。
方法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选择本院接收的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止血时间比对照组短,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疗效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应推广采纳。
【总页数】2页(P23-24)
【关键词】注射用兰索拉唑;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作者】韩磊;李波;赵鹏;张晓光
【作者单位】武警辽宁总队医院医务处;武警辽宁总队锦州市支队卫生队;武警辽宁总队朝阳市支队卫生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6.62
【相关文献】
1.观察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 [J], 黄朝辉;
2.观察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 [J], 黄朝辉
3.分析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 [J], 陈岩
4.分析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 [J], 陈岩;
5.注射用兰索拉唑与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J], 冯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于我院消化内分泌科收治的十二指肠并发出血的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患者在止血治疗上采用兰索拉唑30㎎静滴,时间大于30分钟,12h/次,疗程5d;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40㎎静滴,时间大于50分钟, 12h/次,疗程5d。
结果:两组患者再治疗效果上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在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兰索拉唑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其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兰索拉唑;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效果【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284-02消化道溃疡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根据文献报道,大约有10%的人患过此病,其中十二指肠溃疡占多数,大概为70%,又有10%-25%的患者合并大出血,据统计患者总死亡率约10%,老年患者占大多数,也有报道指出,再10-15年中,约15%的溃疡患者发生出血;15-25年中,25%-40%的溃疡病人发生出血。
随着发病率的升高,由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导致的病死率也随之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因此,迅速有效的止血在该疾病治疗中极为重要。
为此,于我院消化内分泌科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的患者共58例,并对其进行了研究,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10年5月-2012年6月于我原消化内分泌科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的患者共58例,所有患者经内镜均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
随即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实验组男性17例,平均年龄(41.4±8.3)岁,女性12例,平均年龄(47.2±7.5)岁。
对照组男性15例,平均年龄(40.6±9.3)岁,女性14例,平均年龄(45.5±6.9)岁,经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再性别和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的效果研究洪卫国【摘要】目的:分析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55例十二指肠并出血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患者24例,应用奥美拉唑静脉滴注治疗;研究组患者31例,应用注射用兰索拉唑静脉滴注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9.17%,明显低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96.77%,有统计学差异(χ2=4.135,P<0.05);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67%、6.45%,统计学处理无差异(χ2=1.452,P>0.05);对照组患者腹痛停止时间(23.4±5.2)d、出血停止时间(2.4±0.7)h均明显长于研究组(20.1±4.3)d、(2.1±0.3)h.结论: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疗效高,止痛、止血时间短,不良反应少.【期刊名称】《药品评价》【年(卷),期】2018(015)022【总页数】3页(P53-54,60)【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注射用兰索拉唑【作者】洪卫国【作者单位】江西新干县中医院,江西新干 331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5+.6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发生主要是因溃疡侵蚀血管,导致血管破裂而发生[1]。
为探究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的临床疗效,本研究选取55例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患者分组予以不同方法治疗,现将临床疗效对比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55例十二指肠溃疡并出血患者分组治疗,患者选取时间从2016年1月—2017年4月,按照治疗方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24例,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最小年龄为26岁,最大年龄为78岁,平均年龄(47.5±4.2)岁;病程范围(1~6)年,平均病程(3.6±1.2)年;Forrest分级:Ⅰ级14例,Ⅱ级8例,Ⅲ级2例。
兰索拉唑在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目的:分析兰索拉唑应用于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
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咪替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两组疗效对比有差异(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6.7%,对比无差异(P>0.05)。
结论:采用兰索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应用效果好。
标签:兰索拉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消化道溃疡的发病率较高,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多数患者以十二指肠及胃部病变为特征,随着病情发展,引发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容易引起合并症,确诊后应立即进行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类型较多,包括食管溃疡出血、胃溃疡出血以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等,病情发展迅速,容易导致大出血,属于危急病症,严重危害患者健康,甚至有可能威胁患者生命,应给予重视。
为了提高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最佳治疗方式,提高临床疗效,本文以我院收治的60例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30例患者进行兰索拉唑治疗,并与其他30例进行西咪替丁治疗的患者作对比,探讨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男33例,女27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65岁,平均年龄(34.5±4.3)岁。
按照发病机制可分为:9例急性胃黏膜病变,7例复合性溃疡,16例十二指肠溃疡,28例胃溃疡。
临床症状包括黑便、腹痛、恶心、呕吐等,病情严重者甚至出现呕血症状。
胃镜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糜烂及消化道出血症状,伴随出血性胃炎,确诊为消化道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排除胃切除、妊娠、严重心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障碍等情况。
兰索拉唑针的作用关于《兰索拉唑针的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临床医学上一般用兰索拉唑针医治十二指肠溃疡。
实际上兰索拉唑针归属于典型性的质子泵缓聚剂,一般状况下如果是成年人建议24钟头内开展2次给药,一次为30mg,根据兰索拉唑针可以非常大水平的抑制胃酸代谢,有利于推动病况康复治疗。
那麼除开这种兰索拉唑针还有哪些功效呢?注射用兰索拉唑,适用范围为用以内服治疗法不适合的伴随流血的十二指肠溃疡。
适用范围用以内服治疗法不适合的伴随流血的十二指肠溃疡。
药理学毒理学药用价值:兰索拉唑归属于质子泵缓聚剂。
本药遍布于胃黏膜壁细胞的酸碱性自然环境后,变化为有特异性的类化合物。
这类类化合物与存有于酸转化成位置的H ,K -ATP酶的巯基融合,根据抑止H ,K -ATP酶的特异性而抑止酸代谢。
兰索拉唑抑制胃酸代谢功效呈使用量依赖感,药后24钟头内对基本和刺激性造成的胃液代谢均有抑制效果。
身心健康成年人1次30Mg,一日2次静脉给药,由此可见持续的胃液代谢抑制效果。
有报导在酸碱性标准下,血液凝结与血小板聚集遭受非常大危害。
血液凝结所产生的游离脂肪酸,在酸碱性标准下可被胃蛋白酶融解。
本药根据上升胃内pH值而改进血液凝结与血小板聚集作用,抑止胃蛋白酶的特异性而充分发挥抑止流血的功效。
此外,在酸碱性标准下,胃的损害黏膜的修补遭受抑止,本药根据抑止酸代谢进而胃内pH值升高,推动损害黏膜的修补。
毒理学科学研究:基因遗传毒副作用:Ames实验。
大白鼠肝脏程序流程外DNA 生成实验及其小白鼠微核试验、大白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实验結果均为呈阴性。
身体之外人网织红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結果为呈阳性。
生殖毒副作用:大白鼠和家兔静脉给与兰索拉唑使用量达30Mg/kg/天(按体表面积测算等同于人临床医学强烈推荐使用量的8倍和16倍),未发觉对生育能力和试管胚胎有欠佳影响。
致癌物质科学研究:SD大鼠持续24月内服兰索拉唑5-150Mg/kg/天(按体表面积测算等同于休重为5KG病人的临床医学强烈推荐使用量30Mg/d的1~40倍),数据显示兰索拉唑以使用量依靠方法引起肠胃嗜铬样(ECL)体细胞增生和良好ECL细胞瘤;受试小动物胃上皮细胞出現肠上皮细胞化的发病率提升。
兰索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及安全性的影响鲁健(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辽宁辽阳111000)作者简介:鲁健,男,本科,主治医师。
【摘要】目的探讨兰索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及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40例。
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兰索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比较2组胃肠激素水平及安全性。
结果治疗15d 后,2组生长抑素(SS )、血管活性肠肽(VIP )水平较治疗前提高,胃动素(MTL )、P 物质(SP )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SS 、VIP 水平比对照组高,MTL 、SP 水平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兰索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可改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肠激素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兰索拉唑雷尼替丁胃肠激素水平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721(2021)11-1620-02DOI :10.19435/j.1672-1721.2021.11.076十二指肠溃疡是内科临床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主要由幽门螺旋杆菌(Hp )感染引起。
有研究表明,Hp 感染与胃酸分泌过多具有极为紧密的联系,故临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以抑制胃酸分泌为主[1]。
兰索拉唑是临床应用广泛的质子泵抑制剂,可显著减少胃酸分泌,但单独应用效果欠佳。
雷尼替丁属于H 2受体拮抗剂,具有一定减少胃酸分泌的效果,同时能够促进溃疡愈合,改变Hp 生存环境[2]。
本研究在兰索拉唑基础上加用雷尼替丁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观察对改善患者胃肠激素水平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8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40例。
兰索拉唑的作用与功效兰索拉唑是一种抗酸药物,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导致的胃酸反流和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
其主要作用是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从而缓解症状并促进疾病的愈合。
本文将详细介绍兰索拉唑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兰索拉唑的作用机制1. H+/K+ ATP酶抑制剂:兰索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中质子泵的活性,阻断细胞内氢离子的产生和胃酸的分泌,从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和损伤。
2. 长效作用:兰索拉唑为一种口服药物,其口服后会经过肝脏首次通过作用而被部分代谢,转变为活性代谢产物。
这种代谢产物会与质子泵结合形成不可逆的共价键,从而使质子泵长时间受到抑制,减少了胃酸的分泌。
二、兰索拉唑的临床应用1. 治疗消化性溃疡:兰索拉唑可以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急性溃疡。
它能抑制胃酸分泌,减少对溃疡的刺激,促进溃疡的愈合。
2. PEPTIC溃疡治疗:兰索拉唑广泛应用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它可以与幽门螺杆菌细胞内呈弱酸性环境结合,形成共价键,从而抑制其酶活性,进一步抑制菌株的生长和黏附,达到杀灭菌株的作用。
3. 防治胃食管反流病:兰索拉唑可以通过减少胃酸分泌,降低胃酸对食管黏膜的刺激,缓解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如胸骨后或上腹痛、烧心等,同时也有助于食管溃疡的愈合。
4. ZI定喘息性麻痹:兰索拉唑可用于治疗ZI定喘息性麻痹。
该疾病主要由胃食管反流引起,导致呼吸困难和气管哮喘发作。
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兰索拉唑可以缓解症状,并改善 ZI呼吸函数。
5. 治疗NSAIDS相关性胃病:NSAIDS(非甾体抗炎药)的长期使用会导致胃黏膜炎症和溃疡。
兰索拉唑可以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黏膜的侵蚀和损伤,从而预防和治疗NSAIDS相关性胃病。
三、兰索拉唑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 常见不良反应:兰索拉唑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腹泻、恶心、呕吐、便秘、胃部不适等。
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广州市番禺市桥医院内科广东广州511400)【摘要】目的对运用兰索拉唑三联疗法对患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抽取94例患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7例。
分别采用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三联疗法进行治疗。
结果 b组患者的用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引起的并发症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溃疡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
结论运用兰索拉唑三联疗法对患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兰索拉唑;三联疗法;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国分类号】r574.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4-0045-01 在实际临床中该类患者的人数要明显多于胃溃疡人数, 二者的比例大约为3:1,且患者大多数为男性[1]。
本次研究过程中我们对运用兰索拉唑三联疗法对患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进行研究分析,帮助临床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症状进行更加细致的了解,以便临床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进行更加有效的治疗,使患者的溃疡现象得到迅速扭转。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分组研究方法,在过去一段时间内(2008年8月至2011年8月),抽取来我院就诊的94例患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
划分在a组的研究对象中有44例男性和3例女性;该组研究对象中年龄最大者71岁,年龄最小者22岁,平均年龄44.6岁;其中病程最长者14年,病程最短者2年,平均病程5.3年;划分在b组的研究对象中有43例男性和4例女性;该组研究对象中年龄最大者72岁,年龄最小者24岁,平均年龄46.2岁;其中病程最长者15年,病程最短者1年,平均病程5.8年。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65例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胃镜检查证实为十二指肠出血的患者97例,分为对照组32例和研究组65例,对照组选用奥美拉唑钠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研究组则采用注射兰索拉唑进行治疗。
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显效率为
96.88%,总有效率为100%,研究组的显效率为95.38%,总有效率为98.46%,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止血时间对照组为(30.42±18.13)小时,研究组为(29.68±17.69)小时;止血率对照组为97.33%,研究组为9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兰索拉唑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兰索拉唑十二指肠溃疡止血。
医药科研探讨兰索拉唑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王丹 (乌当区羊昌镇卫生院,贵州贵阳 550021)摘要:目的:探究兰索拉唑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
方法:选取Hp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
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实验组给予兰索拉唑四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复发率、Hp根除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兰索拉唑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效果显著,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提高Hp根除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兰索拉唑;Hp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四联疗法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内科疾病,在发病后会出现上腹部的周期性疼痛、嗳气以及反酸等症状,还会出现反复性,病程较长[1~2]。
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原因与胃蛋白酶消化作用、胃酸分泌过多有重要的关系,发病后可能会并发幽门梗阻大出血、胃穿孔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3]。
本研究旨在探究兰索拉唑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Hp阳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
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37.82±1.52)岁。
实验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37.65±1.33)岁。
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者;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研究;对研究药物无过敏者;无需手术治疗者。
排除标准:妊娠或哺乳期妇女;酒精成瘾者;滥用药物者;近期服用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药物。
本研究所选病例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兰索拉唑口服,30 mg/次,每天1次;克拉霉素口服,0.5 g/次,每天2次;左氧氟沙星口服,0.2 g/次,每天2次。
兰索拉唑胶囊与奥美拉唑胶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研究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胶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00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严格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所有观察对象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0例。
其中治疗组每日口服30mg兰索拉唑,对照组每日口服20mg奥美拉唑。
结果两组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溃疡愈合有效率为为98.1%,治疗第7天时腹痛缓解率为89.2%;对照组组溃疡愈合有效率86.2%,治疗第7天时腹痛缓解率为82.8%,两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兰索拉唑相比奥美拉唑胶囊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方面疗效更加显著,使用安全,可作为临床首选。
【关键词】兰索拉唑奥美拉唑十二指肠溃疡腹痛缓解率近年来,我院采用兰索拉唑胶囊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具有较高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3月~2011年3月我院经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1000例,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治疗组各500例,其中治疗组男性333例,女性167例,平均年龄(39.2±4.1)岁;治疗组男性300例,女性200例,平均年龄(40.2±5.2)岁;排除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测结果异常以及患有严重系统性疾患者;经过调整,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仪器:使用日本PENTAX胃镜2930K;药物生产厂家兰索拉唑胶囊(湖北潜龙药业有限公司)规格:30mg,奥美拉唑胶囊(阿斯利康制药公司)规格:20mg服用方法:参照PPI标准剂量给药,两组均于清晨餐前服药,治疗组每日服用一次兰索拉唑胶囊30mg,对照组每日服用一次奥美拉唑胶囊20mg,以4周为1疗程,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两组于治疗7天时记录腹痛缓解情况,同时于治疗4周后再次使用胃镜检查溃疡愈合情况,治疗结束后复查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观察治疗期间有无不良反应出现。
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疗效评价
发表时间:2016-08-30T11:34:24.31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3期作者:蒋树龙
[导读] 分析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疗效。
浏阳市集里医院湖南浏阳 410300
【摘要】目的:分析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疗效。
方法:从我院2013年-2015年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中选择80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予以兰索拉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和对照组的治疗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止血时间和止血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情况与对照组相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疗效好,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兰索拉唑;奥美拉唑;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十二指肠溃疡是消化科常见疾病,主要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十二指肠粘膜层和基层受损发生溃疡,溃疡以十二指肠球部多发,由十二指肠溃疡引发的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1],对于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本次笔者以我院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为例,分析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2015年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80例,患者入院后均经相关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患者均无凝血障碍及药物过敏史,患者对于本研究均知情,愿意加入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将80例患者使用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43.6±2.5)岁,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5.0±2.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注射用奥美拉唑(长春海悦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21209)40mg溶解后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
观察组患者予以注射用兰索拉唑(江苏奥赛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00910)30mg溶液后加入100ml的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
两组患者的滴注时间均不低于30分钟,每天2次,连续用药7天。
1.3观察指标
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止血时间、止血率及不良反应情况。
1.4疗效判定指标
疗效判定指标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四个等级,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正常,胃镜检查显示溃疡面完全愈合;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大便转为黄色,胃镜检查显示溃疡面基本愈合;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偶有黑便情况出现,胃镜检查显示溃疡面有所缩小;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变,溃疡无缩小。
治疗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不良情况主要有皮疹、白细胞减少、转氨酶轻度升高等情况,不良反应率=不良反应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分析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使用SSPS17.0软件系统,以表示计量数据资料,采用t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若P<0.05,说明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比,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注:两组相比P>0.05。
2.2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和止血率相比较
观察组患者止血36例,止血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止血36例,止血率为36.0%,两组患者的止血率相同,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平均为(28.8±2.6)h,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平均为(30.1±3.0)h。
两组患者的止血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的不良情况相比
观察组患者出现1例皮疹情况,2例转氨酶轻度升高情况,共有3例不良反应情况出现,不良反应率为7.5%,对照组患者有1例皮疹情况,1例白细胞减少情况,共有2例不良反应情况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
不良反应情况相比P>0.05。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在停药后自行缓解。
3.讨论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源自于十二指肠上动脉或胃十二指肠溃疡动脉及其分支,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周期性、规律性的上腹疼痛,呕血和黑便等症状,多数病人有黑便无呕血情况,若出血量比较大,呕血和黑便情况可同时存在。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导致患者出现四肢湿冷、血压下降及休克等情况[2]。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治疗原则是及时止血抗休克、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肠粘膜、促进胃肠动力。
奥美拉唑是一种临床常用的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有效地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且对胃粘膜血流量不影响,对于H2受体结抗剂无效的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均有效[3]。
兰索拉唑为一种新型的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为第二代质子泵抑制剂,广泛应用于消化性溃疡和反流性食道炎等疾病的治疗中,其抑制胃酸作用较
奥美拉唑更强,且药效持久,对胃蛋白酶和幽门螺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当胃酸中的PH较高时,该药能有有效的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资料表明,当胃酸中的PH>6.5时,能够缩短出血时间,促进溃疡的愈合[4],且该药具有较高的脂溶性,能够保护胃黏膜,对于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效果显著。
在笔者本次的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映情况、止血率和止血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疗效好,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凤龙.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1):3153-3154.
[2]申洋.邓家征.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2.30(77):94-95.
[3]庄贵详.评价注射用兰索拉哇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3):571-572.
[4]衣庆玲.观察注射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疗效[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