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确定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兼容模式]
- 格式:pdf
- 大小:637.30 KB
- 文档页数:33
确定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确定型决策确定型决策亦称标准决策或结构化决策。
是指决策过程的结果完全由决策者所采取的行动决定的一类问题,它可采用最优化、动态规划等方法解决。
确定型决策应具备的条件为能在确切了解的情况下作出的决策。
它具备以下四个条件:(1)存在着决策人希望达到的一个明确目标。
(2)只存在一个确定的自然状态。
(3)存在着可供选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
(4)不同的行动方案在确定状态下的损失或利益值可以计算出来。
例如:某企业可向三家银行借贷,但利率不同,分别为8%、7.5%、和8.5%。
企业需决定向哪家银行借款。
很明显,向利率最底的银行借款为最佳方案。
这就是确定型决策。
此外,象企业中确定状态下的库存管理,生产日程计划或设备计划的决策都属于确定型决策。
非确定型决策在实际决策中,有些客观条件不由决策者控制,这类问题称为非确定型决策。
例:一家人要做出周末去公园游玩还是呆在家里看电视的决策,但对此决策有重要影响的客观条件——天气,却是不受决策者控制的,这就是一个非确定型决策。
风险型决策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必须冒一定风险。
在未来的决定因素,可能出现的结果不能作出充分肯定的情况下,根据各种可能结果的客观概率作出的决策。
决策者对此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风险型问题具有决策者期望达到的明确标准,存在两个以上的可供选择方案和决策者无法控制的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并且在不同自然状态下不同方案的损益值可以计算出来,对于未来发生何种自然状态,决策者虽然不能作出确定回答,但能大致估计出其发生的概率值。
对这类决策问题,常用损益矩阵分析法和决策树法求解。
先验概率:根据过去经验或主观判断而形成的对各自然状态的风险程度的测算值。
自然状态:指各种可行方案可能遇到的客观情况和状态。
损益矩阵:一般有三部分组成:可行方案、自然状态及其发生的概率、各种行动方案的可能结果。
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的比较分析叶伟内容摘要:决策按照状态空间分类,可分为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和风险型决策三类。
本文就这三种决策的基本概念、使用原则、适用范围和优缺点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合的比较分析。
关键词: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state space, the decision-making may be divided into decision making under certainty , decision making under uncertainty and decision making under risk. 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ir basic concept, their use principle, their applicable scope and their good and bad points and so on.Keywords:Decision-making under certainty Decision-making under uncertainty Decision-making under risk1.引言决策是理性人普遍从事的一种活动,也是极为重要的制胜手段。
它的核心是,对未来活动的多个目标及用途做出合理的选择,以寻求最满意的行动方案。
决策具有以下特点:①面对新问题和新任务做出科学决定,属于创造性的管理活动;②必须对实际行为有直接的指导作用;③具有多因素、多目标、不要确定性与方案的多样性,以及决策影响的时效性和一次性。
现代决策理论的主要特点在于,以概率和数理统计为基础,以统计判定理论和高等数学为工具,广泛地收集和处理信号,考虑人的心理和外在环境、市场等应变因素,知道人们把各类工程技术因素与经济效益统一起来做定量分析,并以电子计算机为辅助手段,研究决策的性质和规律、模型与方法,以寻求整体的最优解或满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