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131治疗甲亢
- 格式:ppt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33
碘131治疗甲亢治疗方法刘宝山5097129009碘131治疗甲亢有以下过程:1、病人的准备(1)停止服用影响甲状腺摄取131I的药物和忌食含碘食物。
(2)、查血、尿常、甲功,甲状腺自身抗体、吸碘率、半减期、甲状腺扫描,肝、肾功,心电图,胸片,必要时查甲状腺B超。
(3)、心率过快和精神紧张者,可给予β受体阻滞剂或镇静剂。
(4)、病情较重的患者,可先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病情减轻后进行131I治疗。
2、131I治疗剂量的确定(1)、固定剂量法:一般推荐治疗GD给予5~10Mci。
这一方法疗效高,但缺点是甲低发生率偏高。
(临床应用较少)(2)、计算剂量法:(常用方法)为用量等于:计划量(Rad/g)×甲状腺重量最大吸碘率×Teff(半减期)3、剂量的修正由于很多因素都可以影响131I治疗甲亢的效果,所以在理论剂量计算出后还要根据甲状腺的质地,有无结节,有无服用内科抗甲亢药物等因素加减剂量。
4、给药方法:为保证药物的吸收,应空腹口服131I,服药后2小时方可进食。
5、重复治疗:治疗后3~6个月后确定未痊愈的病人可二次治疗。
6、治疗后注意事项:(1)服碘后为达到充分吸收目的,应于两小时后进食;(2)嘱咐病人注意休息,防止感染、劳累和精神刺激,避免病情加重;(3)服碘后一个月内不用含碘的食物或药物;(4)病情较重患者服碘后2~3天可给予抗甲状腺药物、β受体阻断剂减缓症状;(5)不要挤压甲状腺;(6)服碘后一周内避免与婴儿密切接触;(7)女患者半年内不可怀孕,男患者半年内采取避孕措施;(8)告知患者治疗反应和随访事项。
7、随访患者服碘治疗后,一般2~3个月随访复查一次,如病情需要则可于碘治疗后每月随访一次,包括症状、体征、血清甲状腺激素、TSH、TGAb、TRAb、血常规等。
《131I治疗格雷夫斯甲亢指南(2021版)》主要内容(全文)格雷夫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H)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疾病,其发病率在经历上升后,近年逐渐趋于稳定。
131I、抗甲状腺药物(ATD)和手术均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一线治疗方法。
3种方法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可根据患者的病情、意愿、可利用的医疗条件进行个体化选择。
131I疗效确切、临床结局可预期、安全、方便。
131I治疗的目标是使患者达到非甲亢状态,即恢复正常甲状腺功能;或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后补充甲状腺激素以达到并维持正常甲状腺功能,二者之一均为达到治疗目标。
一、GH的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问题1:甲亢的定义及分类甲亢指甲状腺腺体不适当地持续合成和分泌过多甲状腺激素而引起的内分泌疾病。
甲状腺毒症是指任何原因导致血液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多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甲亢型和非甲亢型。
后者甲状腺腺体功能并无亢进,多是由于摄入过量外源性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炎性反应破坏甲状腺滤泡、使甲状腺激素进入血液增多所致。
按照发病部位和病因,甲亢可分为原发性甲亢和中枢性甲亢。
在甲亢分类中,以GH最为多见,约占所有甲亢的80%。
问题2:GH的发病机制GH是一种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发生于遗传易感的人群(特别是女性),吸烟、高碘饮食、应激、感染及妊娠等可促进发病,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参与了发病过程。
问题3:GH的患病率和发病率甲亢患病率受调查人群的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影响而存在差异。
二、GH的诊断和治疗概述问题4:GH的诊断标准依据以下特征可初步诊断GH:(1)心悸、多汗及易激动等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引发的高代谢症状和体征;(2)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少数病例可无甲状腺肿大);(3)TSH水平降低,FT4水平升高;(4)血清TRAb阳性。
存在以下特征则有助于辅助GH的诊断:(1)浸润性突眼;(2)胫前黏液性水肿;(3)131I摄碘率(RAIU)增高或甲状腺核素显像提示甲状腺摄取功能增强。
碘 131 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进展摘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体内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是内分泌科常见疾病之一。
针对此病,目前主要有三种疗法普遍采用,包括抗甲状腺药物(antithyroid drugs,ATD)、放射碘和手术疗法。
本篇文章结合当前临床病例分析研究,阐述了放射性核素碘 131 治疗甲亢的进展。
主要包括碘 131治疗甲亢的机制、优势和不足及碘 131 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碘131;治疗;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属于自身免疫病[1],由于循环中游离的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出现易激动、烦躁、心悸怕热、多汗、食欲亢进、乏力和手颤等一系列临床表现[2]。
较为严重者还可能发生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并发症甚至甲状腺危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抗甲状腺药物(ATD)作为甲亢治疗的经典手段经常达不到预期效果,且治愈后停药一段时间后容易复发[3]。
手术治疗涉及到术前准备和并发症,因此,放射碘131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正逐渐成为临床治疗的主力。
1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因复杂,除甲状腺本身的器质性改变如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es disease)、结节性毒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自主高功能腺瘤(Plummer disease)等,还与患者心理压力大,睡眠时间短息息相关[2,4]。
相关研究表明,该病与甲状腺激素大量合成、储存和释放到血液循环有关,出现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代谢功能亢进等病理生理改变。
主要表现为心率加快、多汗、消瘦、易饥饿进而多食等高代谢症状[5]。
体格检查可发现眼球突出、甲状腺弥漫性对称性肿大,质实坚硬、触及震颤,听诊血管杂音等体征,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甲状腺毒性心脏病[6]、甲亢危象,肿大的甲状腺压迫气管神经导致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甚至窒息,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目前临床上药物治疗甲亢疗程长,副作用大,导致病人依从性低,治疗效果不理想。
131I治疗甲亢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的临床应用1.131I治疗甲亢性心脏病: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可造成心排血量增加、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肌增厚等改变,持续时间较久着可导致甲亢性心脏病,导致高排出量性心力衰竭,常随甲亢控制,心力衰竭得以恢复。
严重甲亢心的患者,应先给予对症治疗改善心功能,待心功能基本恢复时才可采用131I治疗。
对于甲亢心的治疗,专家共识提倡增大131I的剂量,强调一次性有效治疗,尽快使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以减少其对心脏的毒性作用。
2.131I治疗甲亢并发周期性瘫痪:甲亢所致高代谢状态可致离子通道功能异常,致细胞内高钾,低钾血症,细胞内外钾离子浓度差增加,静息电位负值增大,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和传导性下降,出现肌无力症状,即甲亢性周期性瘫痪,常见于亚洲、青壮年男性,临床大约有3%-6%的甲亢患者并发此症。
131I治疗甲亢的完全缓解率较高,因此为避免甲亢复发而造成周期性瘫痪的发作,可适当增加131I剂量以提高疗效。
3.131I治疗甲亢并发血液系统异常: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出现白细胞减少症或粒细胞缺乏症时,131I治疗往往会成为唯一的治疗手段,131I治疗的全身辐射量很低,这种剂量等级不会进一步加重血液系统的异常。
4.131I治疗甲亢并发血液系统异常的注意事项:131I治疗白细胞减少的患者不设定白细胞水平的下限,但白细胞水平低于2.0×109/L或血小板低于50×109/L时需要血液科配合治疗。
5.131I治疗甲亢并发肝功能异常:131I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较抗甲状腺药物小得多,临床上经常见到由于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导致肝功能受损而不能再继续服药治疗的患者,在经131I治疗后临床痊愈的情况。
6.131I治疗甲亢合并严重肝功能异常者:当甲亢患者合并严重肝功能异常或明显黄疸时,在131I治疗的同时应给予保肝和治疗黄疸的药物,配合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在临床上也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131I治疗甲亢知情同意书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门诊号住院号联系方式临床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治疗方法有抗甲状腺药物治疗、131I、手术治疗3种,结合目前的病情综合分析可以选用131I治疗。
该方法安全有效,但因其具有放射性的相关特点、患者个体差异及某些不可预料的因素,在治疗过程中或者治疗后可能发生并发症或者不良后果。
为保护您的知情权,现告知如下,请您在同意治疗之前仔细阅读以下事项,并根据自愿作出选择。
一、治疗后可能发生的情况:1.一次缓解率约为50%-80%。
但有明显个体差异,少数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可能需多次治疗。
2.服药后2-3周内症状可能加重,个别患者可能发生甲亢危象,一旦出现高热、心动过速、呕吐、腹泻甚至休克、昏迷等危重情况时,应立即就近诊治。
3.部分患者可能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甲减分为暂时性和永久性,后者需要长期(或终身)服用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
4.突眼程度与甲亢病情轻重无关,可出现在治疗前和治疗后。
少数病人即使经治疗控制甲亢后仍可发生突眼或突眼加重,建议131I治疗期间戒烟,出现突眼加重及时就诊。
5.少数患者由于病程长、甲亢控制不好或反复发作,可能存在隐性心脏损害,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无法预料和防范的严重突发事件,如心肌梗死、猝死等,建议131I治疗期间患者及家属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出现不适时尽快就诊。
6.其它无法预料或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
二、治疗注意事项:1.口服131I前后至少禁食2小时,服药后应适量饮水。
2.按医嘱服用药物,忌食含碘实物和辛辣食物至少1个月,不要挤压甲状腺,注意休息,避免受凉、发热、劳累及精神刺激等诱发因素。
3.育龄期女性患者治疗前必须确认未怀孕及哺乳;治疗后2周内避免与婴幼儿亲密接触;育龄期患者治疗后半年内注意避孕。
4.治疗后应遵医嘱定期门诊复查。
医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时以上内容由医院提供,医师已详细告知上述内容,我已经阅读并理解,对医师告知的各种风险和注意事项完全知情。
131I治疗甲亢、高功能腺瘤操作流程
1:认真仔细的检查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化验、B超、ECT等结果确诊为甲亢或高功能腺瘤。
熟悉掌握治疗的适应症、相对适应症及禁忌症。
2:治疗前准备:忌食高碘食物;经内科治疗期间的患者,必须停服抗甲状腺药物(他巴唑、丙基硫氧嘧啶等)和甲状腺激素制剂(甲状腺片、左旋甲状腺片、优甲乐等)半个月或以上。
3;治疗前与病人及其家属详细介绍131I治疗甲亢、高功能腺瘤的治疗原理,治疗效果,及其副作用、后遗症等。
经患者或家属(法定监护人)在协议书上签字后方可进行下一程序。
4:服131I必须空腹,服药至少2小时后方可进食。
(感冒发热、呕吐、腹泻不易服药)
5:按疾病的类型,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化验结果、B超、ECT检查、摄碘率结果,合理计算出131I治疗服用量,制定最优治疗计划,原则上不能超出最高上限。
治疗计划可分一次性照射或分次照射法,建议使用分次照射方法,在治疗后根据化验结果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根据计算出131I治疗服用量,必须由2位医务人员在场共同核定给予量(操作按照放射性药物分装程序及要求,用量必须经活度仪精确测量),然后看病人口服完毕,把经131I污染用具放入制定垃圾箱内。
7:治疗完毕后,给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治疗后注意事项、甲亢危象的危害、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原则等,并发放同位素131I治疗甲亢通知及注意事项表一张。
8:明确告知患者复诊化验的时间,留患者联系方式,以便电话联系。
131I治疗手术后复发性甲亢75例疗效评价摘要:目的:探讨利用131i治疗手术后复发性甲亢临床疗效,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75例手术后复发性甲亢患者病例,按个体化差异给予131i剂量进行口服治疗,在治疗后3、6、和12个月进行复诊,观察其临床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经131治疗后,治愈60例,好转9例,甲低1例,无效5例。
其中无效5例中经二次治疗后3例痊愈,1例好转,1例无效。
总有效率好转者9例中有7例经二次治疗后痊愈,1例好转、1例甲低。
总有效率90.67%。
所有患者中有19例经治疗2周后出现头晕、恶心、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26例甲亢症状加重,经对症治疗均缓解未见甲亢危象发生。
结论:131i治疗手术后复发性甲亢临床疗效较好,且经济安全治疗时间短,治疗并发症少,是治疗手术后复发性甲亢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131i 甲亢治疗术后复发【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187-02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引起的内分泌疾病[1],临床以代谢率增高机神经兴奋性增高为主要表现,主要症状表现为多食、多汗、消瘦、怕热、心悸、激动及甲状腺肿大,弥漫性甲状腺肿大伴有不同程度突眼症[2]。
病理上甲状腺呈弥漫性、结节性或混合性肿大,同时有多种脏器和组织病变及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作用对全身所发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
临床部分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但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复发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采取再次手术则治疗难度增大,且并发症增多。
笔者利用131i治疗手术后复发性甲亢患者疗效较好,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75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手术后复发性甲亢患者病例。
其中男24例,女51例。
年龄26~61岁,平均年龄36.4岁,自手术至复发时间9个月~7年,平均26个月,所有患者甲状腺功能检测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值。
131I和ATD治疗131I治疗未愈甲亢患者的效果比较目的:寻找甲亢131I治疗后未愈者再次治疗的有效方法。
方法:将甲亢经131I治疗未愈但甲状腺大小恢复正常的病例分为131I重复治疗组和改予ATD治疗组,均规范治疗,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复发率及永久性甲减的发生率。
结果:两组在治愈率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ATD治疗组的复发率高于131I重复治疗组,但永久性甲减的发生率显著低于131I重复治疗组。
结论:对于经131I治疗后甲状腺大小已恢复正常而甲亢未愈的患者采取ATD治疗为佳。
标签:甲亢;131I治疗;ATD治疗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graves disease,GD)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131I治疗和手术治疗,目前131I已被认为是治疗成人GD伴甲状腺肿大Ⅱ度以上的首选方法[1]。
不过有些甲状腺肿大的甲亢患者,经131I治疗后甲状腺大小恢复正常,但仍有甲亢未中毒症状,对这部分患者是再次采用131I治疗还是改予ATD治疗尚有争议。
为了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效果,我们比较了甲亢131I治疗后甲状腺大小恢复正常者但仍有中毒症状者再次予131I治疗和改予ATD治疗的效果。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2003年3~4月来甲亢专科门诊就诊的136例GD甲亢患者,其中,男31例,女105例。
年龄21~63岁,平均37.5岁。
均为初发,甲状腺弥漫性肿大Ⅱ度以上,经131I治疗,半年后复查,甲亢未愈但甲状腺大小恢复正常。
甲亢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FT3、FT4高于正常值,TSH 低于正常值,甲状腺摄131I率升高,甲状腺的重量依据彩超、甲状腺核素131I 扫描及扪诊确定。
1.2治疗方法136例患者分为两组。
第一组68例为再次131I治疗组:131I治疗剂量按每克甲状腺实际摄取131I活度(2.96~4.44 MBq)乘以甲状腺重量(g)再除以甲状腺第24小时摄131I率。
131 I治疗甲亢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研究
甲亢是一种由于甲状腺过度活跃而导致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亢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其中包括131 I治疗。
131 I治疗是通过给予放射性碘(I-131)来治疗甲亢的一种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通过放射性碘的辐射作用来破坏甲状腺组织,达到减少甲状腺功能的目的。
甲状旁腺功能与甲状腺功能紧密相关,因为它们共同参与钙和磷的代谢调节。
甲状旁
腺位于甲状腺周围,其功能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控。
131 I治疗对甲状旁腺功能可能产生
影响。
研究表明,131 I治疗可能对甲状旁腺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项研究观察了131 I
治疗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变化。
结果显示,131 I治疗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较治疗前
显著升高。
这可能是由于甲状旁腺对甲状腺功能减弱的反应,试图通过增加甲状旁腺激素
分泌来维持钙和磷的平衡。
研究还发现,131 I治疗后甲状旁腺的结构和功能可能发生变化。
一项研究使用超声
检测评估了131 I治疗后甲状旁腺的形态学变化。
结果显示,甲状旁腺的大小和形态可能
发生改变,这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减退有关。
对于131 I治疗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具体影响仍存在争议。
一些研究认为,131 I治疗对甲状旁腺功能没有明显影响,而另一些研究则认为存在一定的影响。
这可能与个体差异、
治疗剂量和治疗方式等因素有关。
131 I治疗可能对甲状旁腺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进一步的研究仍然需要进行,以更
全面地了解甲亢治疗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以提供更有效的治疗策略和临床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