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节目分析《艺术人生》节目分析-李海涛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2
艺术人生节目的不足和建议
:
艺术人生是一档致力于提供大众宝贵的艺术体验的节目,它受到了众多观众的欢迎。
然而,艺术人生节目也存在不足之处,让我们要好好反思。
首先,时间安排不当。
节目的时间安排常常无法精确到分秒,一般都在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之间,使得观众很难根据时间来确定自己可以参加节目。
其次,缺乏宣传渠道。
虽然艺术人生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但它们的使用并不广泛,很少有人知道其所有的活动信息,因此艺术人生节目的宣传力度不够大。
此外,内容单一。
艺术人生节目以口述和探究的方式对艺术家、作品和背景进行介绍,效果不俗,但其模式及内容往往单一,缺少多模式互动,观众很难有更好的艺术体验和深入理解把握艺术精神。
建议:为了完善艺术人生节目,要加强宣传力度,让更多人可以参与到节目中来。
同时也要更加精准地控制时间安排,保证节目可以按时进行。
另外,还可以尝试更多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参与型的互动节目让观众接触到艺术,而不仅仅是耐心听讲解,让大家可以更好地接触到艺术。
总之,艺术人生是一档宝贵的节目,它不仅可以让观众进行身临其境的艺术体验,也可以教育和唤醒观众对艺术的深度理解。
如果能够根据以上建议改进节目,它将会更加引人注目,更好地满足大众对艺术的需求。
析《艺术人生》节目形态作者:张明志来源:《艺海》2009年第07期《艺术人生》归属于哪种节目类型,似乎很难界定。
她是“戏剧类”吗?从演播室设计可以看出《艺术人生》具有一些舞台剧的特点,确切地说有点像小剧场。
舞美设计慕峰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舞美系,在设计理念上追求“静”的观剧氛围:深蓝色的丝绒庄重肃穆,因为本身有重量感,所以垂挂起来很像舞台的边幕。
“中戏黑匣子”是一个诞生戏剧明星的地方,令许多毕业生终生难忘,我也是如此。
那是一个通体都被涂成黑色的小剧场,置身其中,你能很快地进入情境,静静地看戏、投入地演戏,观众能心无旁骛地近距离感受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情感跌宕;演员能直面观众,投入角色,不受环境的干扰。
而这样一种观演关系,放在灯光闪烁、纷繁花哨的布景里恐怕很难建立。
为了调和蓝色丝绒的肃穆和典雅,设计师大胆地把舞台主色调设计成红色,火爆、开放、夺目,如此单纯的大红大蓝的对比,让人在沉静中躁动着热情,在热情中始终伴随着理智。
恰恰很多时候,主持人和嘉宾都在以这样一种恰似红蓝色调的激情与理智中讲述着自己的心路历程。
舞美设计和整个现场如此契合,真是难得。
满眼看多了越来越浮躁艳俗的演播室,《艺术人生》舞美设计的优雅和凝重能让人建立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贴近感。
之所以归属于“戏剧类”,一定少不了故事和人物这两大要素。
《艺术人生》侧重“人生”多于“艺术”,节目中很难听到关于艺术创作和艺术观念的探讨,而大多是在讲述明星背后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最吸引观众的也莫过于此。
那些走下“神坛”的明星们褪去了华彩的外衣,还原成普通人,他们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或是隐私呢?故事元素构成节目主体,悬念吊足了观众胃口,一个真实、鲜明、充满个性的人物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有人说,戏剧作品要想做到好看的捷径就是制造悬念,这一点,影视远比戏剧做得好,《艺术人生》做到了。
悬念、故事、人物、剧场、观众等戏剧元素在《艺术人生》中都能找到。
我觉得《艺术人生》就是“一个人的戏剧演出”,主持人只是观众之一,是一个演员用叙述的方式,或者说垂直表演的方式说出台词,给我们讲述了他扮演的人生角色中的一个个充满悬念、精彩动人的故事。
《艺术人生》《艺术人生》栏目介绍节目宗旨: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周五之夜,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
节目理念:以“正直品质、极端制作”作为核心理念,以人文关怀的精神,关注中国文化艺术界的重大事件,以强大的制作班底制作完美节目。
一、节目受众定位与风格特征《艺术人生》以访谈艺术家人生经历为主。
中央电视台曾做了一份收视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观众是喜欢《艺术人生》里讲述的人生故事,他们从故事中寻找到感动和抒发生活感慨;也有一部分观众是喜欢朱军,觉得朱军在访谈中跟嘉宾之间的互动特别好;还有一部分观众是冲着访谈嘉宾而收看节目的……其实,一档节目要形成自己固定的观众群,就必须要以内容取胜。
尤其是访谈类节目,不管访谈嘉宾是谁,只要故事能够打动人,观众能从中感悟到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节目就肯定会获得成功。
《艺术人生》选择的嘉宾大都是知识分子型的明星,因为“用文化引导娱乐”是它的目标。
为此,栏目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力求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首先,在选题上,《艺术人生》推崇知性的大众明星,而不是小众的艺术。
节目到现在已经邀请的明星主要来自影视界、音乐界、曲艺界等各种大众艺术。
明星知名度越高就越吸引观众,听明星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更是吸引很多普通观众的制胜法宝。
在《艺术人生》节目中,观众最感兴趣的访谈嘉宾往往是那些有着知识分子背景的明星,如罗大佑、陈凯歌等,在他们的身上,观众看到了传统和现代对接的烙印。
其次,在节目内容的取舍上,以内容对社会的向善影响作为标准。
《艺术人生》弘扬的是明星们“真善美”一面,中心话题基本上围绕着个人如何面对命运的挑战,如何协调个人和家庭、个人和时代的关系。
栏目在《温暖2002》和《温暖2003》的元旦特别节目中,盘点了一年之中演艺界最突出的人,不是以知名度排名,而是以彰显人性的光辉为序。
例如,2003年的个人主题《英雄》、家庭主题《和你在一起》、时代主题《激情燃烧的岁月》三个段落,分别邀请谈理想主义的陈凯歌、谈不惧伤痛的张柏芝、谈丧亲之痛的赵季平;节目中还邀请张越作为嘉宾主持,在老年人《今生无悔》、中年人《顺流逆流》、年轻人《长大成人》三集中,黄宗英和观众谢幕告别、曾志伟追忆好友梅艳芳、谢霆锋真诚告白……这些内容的设置,让观众深深体味到2003年的温暖和感动,体现了《艺术人生》用情感温暖人心的主题。
品味《艺术人生》摘要:谈话节目在1995年到2003年一直很火,在当时是一个很新的节目形态,观众对此类节目充满好奇。
在2004年之后,观众渐渐对此类节目熟悉,而长期以来此类节目渐渐形态老化,信息量不足,观众对此失去新鲜感。
节目兴起初期,人们对访谈节目充满未知与新鲜,也对充满神秘的艺术家和明星充满好奇。
访谈类节目通过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对话,渐渐深入,使观众了解到更多关于明星和艺术家在生活中荧幕后的一些不为大众所熟知的事,或许是他们的心路历程,或许是他们的奋斗经历,更或许是一些有趣的事,这无形中拉近了观众和明星之间的距离,是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明星显得更为真实。
通过不段创新和改革研究出新的访谈内容和形式,通过更深层次的了解观众的口味和需求,是在节目日益增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所必须的。
一、《艺术人生》节目解析“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
”这是央视三套的品牌节目——《艺术人生》的节目宗旨。
自2000年开播以来,就深受观众的喜爱,年年都稳居央视综艺频道的前三名,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节目,也成为中央电视台的名牌节目。
它以“正直品质、极端制作”作为核心,以人文关怀的精神,关注中国文化艺术界的重大事件,以强大的制作班底制作出完美的节目。
因而它的每一期都会给人很多启示。
二、从《艺术人生》看电视谈话节目内容的深入开掘现在有些谈话节目喜欢用感性代替理性,用感官的刺激取代情感的升华,而忽略了对文化底蕴的深入挖掘,必然会使文艺节目不再保有生命力,促使人们不再追求高尚情感。
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节目质量,才能制作出精品,一部精品要拥有文化的灵魂,要有生活的气息。
我们只有不断强调对文艺节目的深入挖掘,才能使之健康的发展,对于电视节目的来说,“深入开掘”不但要在内容上进行深入研究,更要在形式上有整体的美感。
《艺术人生》在深入开掘方面称得上是一个典范,《艺术人生》给我们一种和谐,平静,礼乐相济,人情融融的美。
《艺术人生》《艺术人生》栏目介绍节目宗旨: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周五之夜,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
节目理念:以“正直品质、极端制作”作为核心理念,以人文关怀的精神,关注中国文化艺术界的重大事件,以强大的制作班底制作完美节目。
一、节目受众定位与风格特征《艺术人生》以访谈艺术家人生经历为主。
中央电视台曾做了一份收视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观众是喜欢《艺术人生》里讲述的人生故事,他们从故事中寻找到感动和抒发生活感慨;也有一部分观众是喜欢朱军,觉得朱军在访谈中跟嘉宾之间的互动特别好;还有一部分观众是冲着访谈嘉宾而收看节目的……其实,一档节目要形成自己固定的观众群,就必须要以内容取胜。
尤其是访谈类节目,不管访谈嘉宾是谁,只要故事能够打动人,观众能从中感悟到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节目就肯定会获得成功。
《艺术人生》选择的嘉宾大都是知识分子型的明星,因为“用文化引导娱乐”是它的目标。
为此,栏目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力求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首先,在选题上,《艺术人生》推崇知性的大众明星,而不是小众的艺术。
节目到现在已经邀请的明星主要来自影视界、音乐界、曲艺界等各种大众艺术。
明星知名度越高就越吸引观众,听明星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更是吸引很多普通观众的制胜法宝。
在《艺术人生》节目中,观众最感兴趣的访谈嘉宾往往是那些有着知识分子背景的明星,如罗大佑、陈凯歌等,在他们的身上,观众看到了传统和现代对接的烙印。
其次,在节目内容的取舍上,以内容对社会的向善影响作为标准。
《艺术人生》弘扬的是明星们“真善美”一面,中心话题基本上围绕着个人如何面对命运的挑战,如何协调个人和家庭、个人和时代的关系。
栏目在《温暖2002》和《温暖2003》的元旦特别节目中,盘点了一年之中演艺界最突出的人,不是以知名度排名,而是以彰显人性的光辉为序。
例如,2003年的个人主题《英雄》、家庭主题《和你在一起》、时代主题《激情燃烧的岁月》三个段落,分别邀请谈理想主义的陈凯歌、谈不惧伤痛的张柏芝、谈丧亲之痛的赵季平;节目中还邀请张越作为嘉宾主持,在老年人《今生无悔》、中年人《顺流逆流》、年轻人《长大成人》三集中,黄宗英和观众谢幕告别、曾志伟追忆好友梅艳芳、谢霆锋真诚告白……这些内容的设置,让观众深深体味到2003年的温暖和感动,体现了《艺术人生》用情感温暖人心的主题。
对《艺术人生》的电视栏目分析品读《艺术人生》,仿佛一杯尘封多年的红酒。
性烈而不辣,弥久味浓。
在全民娱乐化的时代,《艺术人生》呈现的更多的,是在这个大洪流中独树一帜的美。
何为美?美是艺术,美也是人生!当下,娱乐节目泛滥。
但毫不留情的说,并不是这些泛滥的娱乐节目都可以站稳脚步。
对于青少年,我相信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对他们的吸引力足够大,因为有偶像主持班子,每期的节目会有当下流行的时尚偶像,先把这些电视栏目本身的吸引力除外,单纯的明星参加便可让大批的少男少女深陷其中,所以说这样的吸引力不足为奇。
另外,近两年崛起的相亲栏目、跳水栏目、梦想秀节目以及各大电视台争相举办的歌唱选秀类节目等等也多多少少吸引着大量的有各自不同需求的观众。
为什么我举了这么多的例子,可以说是收视率靠前的电视栏目的例子。
是因为同是拥有经久不衰的秘诀的栏目——《艺术人生》和谐宁静、礼乐相济、由表及里、发人深省。
每看完一期,作为观众的我或许流的眼泪比笑的多,但是哭也好笑也好,留在心里更多的是感悟。
我们知道,《艺术人生》从2000年开播到现在已经有13个年头了。
这十三年里一直是由我国著名主持人朱军担任,我个人对朱军的感觉是很好的。
作为一个媒体人物,尤其是主持人,能带给观众最真诚的感觉不容易,而且这种真诚是从他的内心散发出来的,而且我也愿意相信生活中的朱军也是这样一个带给人心安的人。
有人在网络上开玩笑说:朱军的“不叫你流泪不罢休”的手法让人受不了。
不过,与其说不流泪不罢休,不如理解为一种,这是真正的敞开心扉,真情流露。
所以,这也就是我想阐述的第一个问题:每一滴眼泪都有艺术家们的艰辛和不容易。
2012年末,栏目改版,邀请了何炅、谢娜和孟非三位地方台著名主持人来担任嘉宾,为节目注入新气象。
三位搞笑但不乏理智的主持人的加入,也代表着《艺术人生》的不断超越,勇于创新。
如何在大洪流中不忘本色却又屹立不倒,这不失为一个良策。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电视栏目《艺术人生》分析电视栏目《艺术人生》分析《艺术人生》是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的一档谈话类节目。
作为一档高品味的谈话节目,从创办至今,它凭借温馨、温情以及对人生命运的关注,在观众中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虽然全国各大电视台的谈话类节目层出不穷,但是《艺术人生》-直在‘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使广大的电视观众获益良多,成为中国电视界的一个经典个案。
我认为,《艺术人生》的成功不外乎下面几个因素:第一,明星嘉宾的选择。
在访谈类节目中,嘉宾的选择十分重要。
嘉宾的定位决定了一档栏目的特色。
《艺术人生》所邀请的嘉宾都是文艺界的知名人士,这是吸引观众眼球的首要因素。
明星效应是收视率的重要保障。
观众通过《艺术人生》,可以看到舞台上光芒四射的明星成长过程中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
另外,这些明星嘉宾都是经历丰富、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
他们丰富的生活阅历、坎坷的人生经历、独特的人生感悟都会给观众有价值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观众的认知欲。
所以,收看《艺术人生》的观众都可以从明星嘉宾那里了解到一定的历史知识,从嘉宾的生活经历中受到一定的启发。
第二,独特的主持风格。
主持人是谈话类节目的灵魂和核心。
主持人控制着节目的整个节奏,谈话节目的风格与成败取决于主持人的水平与魅力。
《艺术人生》的成功离不开朱军扎实的主持功底和儒雅、温和、机智而不失幽默的主持风格。
在与嘉宾交谈时,朱军真诚平实、善倾听,极具亲和力。
这种独特的风格容易营造出平等的交流平台。
嘉宾在这种真诚的氛围中,感觉到这个栏目不以发掘明星的隐私为乐趣,而是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和他们聊人生、聊感悟,意识到这是一个沐浴在人文关怀之中的心灵港湾,从而消除原来的紧张和拘谨,主动敞开自已的心扉。
在对嘉宾进行提问时,朱军的提问随意自然而且恰到好处,他对嘉宾的谈话总是满怀兴趣地倾听,进行深入的.思考,并能根据现场气氛灵活机动地把话题引向深入,控制谈话走向。
第三,讲究的表现形式。
《艺术人生》的结构也很有特色,每一期节目都能根据不同嘉宾的个性特点、不同的话题,用不同的方式来组织谈话内容,逐幕构建故事,使故事的叙述总是处于上升和前进状态,最后在高潮中结束。
品味《艺术人生》艺术人生》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电视节目名称,该节目的宗旨是: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
主持人是朱军,每期节目全长50分钟。
作为一档谈话节目,《艺术人生》的成功之道并不仅因为拥有优秀主持人和嘉宾的感人故事,还在于它善于调动其它艺术手段,如运用戏剧元素———分幕、布局、道具等,深入挖掘艺术家身上的闪光点和矛盾冲突,使整个节目层次分明,高潮迭起现在是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娱乐化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词语。
娱乐节目层出不穷,为争取高收视率,往往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
通过做秀“制造”快乐。
这样一定会影响谈话类节目的整体水平。
《艺术人生》作为谈话类节目的典型,以“文化引导娱乐”为栏目的终极目标,重视节目含金量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对《艺术人生》的解读,来探讨电视谈话节目如何从情感的深入理解,集体记忆的挖掘,对人生意义的探寻方面实现其内容方面的深入开掘。
通过感悟人生,浅谈艺术,制作出有深度、有底蕴又不失娱乐化的电视谈话节目精品。
一、电视谈话节目的内涵电视谈话节目是指:由主持人邀集有关人士及受众,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轻松和谐,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展开讨论的群言式言论节目。
随着谈话类节目的不断发展,电视谈话的话题也不断丰富,除了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各类以人物为核心的谈话节目也不断推出。
二、从《艺术人生》看电视谈话节目内容的深入开掘现在有些谈话节目喜欢用感性代替理性,用感官的刺激取代情感的升华,而忽略了对文化底蕴的深入挖掘,必然会使文艺节目不再保有生命力,促使人们不再追求高尚情感。
我们只有不断提高节目质量,才能制作出精品,一部精品要拥有文化的灵魂,要有生活的气息。
我们只有不断强调对文艺节目的深入挖掘,才能使之健康的发展,对于电视节目的来说,“深入开掘”不但要在内容上进行深入研究,更要在形式上有整体的美感。
《艺术人生》在深入开掘方面称得上是一个典范,《艺术人生》给我们一种和谐,平静,礼乐相济,人情融融的美。
电视栏目评析——艺术人生电视栏目评析——艺术人生《艺术人生》于2000年12月12日开播,当时的中国电视正出现一股娱乐、游戏的综艺化潮流。
从上世纪90年代始,平民化的综艺节目取代了仪式化的文艺晚会,许多本土化的海外娱乐节目大受欢迎。
创办初期的《艺术人生》从形态上看像是一个有着亲和力的中型歌友会,虽然是“明星类访谈节目”的模式,但与纯粹的娱乐、游戏节目不同,节目一开始就强调了观众的情感参与,几乎三分之一的时间属于观众向嘉宾倾诉或提问。
2002年,《艺术人生》的宣传词由2001年的“讲述明星的心路历程”改为“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这一宣传口号的变化,体现出创作人员制作节目思路的变化,也就是明确了“人生”比“明星”更加重要。
此时,栏目创办时就提出的“真善美”取向,更明确成为节目内容取舍的标准。
这一年栏目还提出“正直品质,极端制作”的制作标准,具体来讲就是在节目中融合先进的文化理念与前卫的制作手段。
此时策划环节在节目制作中得到强调,使栏目形态环节化,也形成了一些常规性手段使用,这样《艺术人生》成为了电视综艺类节目整合各种节目理念的代表性名牌栏目。
进入2003年,已经初步拥有品牌的《艺术人生》进入品牌提升期。
从节目内容上来看,《艺术人生》提出新的口号――“记录时代人物”。
这期间的《艺术人生》在节目中采用了多种新的制作手段,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规律,增加了“新闻热点”、“集体记忆”和“主题策划”的选题概念,对“温暖”系列等特别节目的重视也强化了栏目品牌。
到2004年,栏目已进入品牌成熟期。
对于央视名牌栏目而言,确定栏目定位既是根据市场和观众要求不断调整自身的过程,同时也要符合党和国家对宣传的要求,这也是一个符合国家大台身份的栏目使命感的体现。
从2005年7月起,《艺术人生》的栏目定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大众性更侧重于导向性。
栏目成为“国家在文艺节目中的一个窗口”。
在选题上更侧重于“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是“为艺术家摇旗呐喊的一个阵地”。
《艺术人生》节目分析节目概况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是我最喜欢的一档针对国内外演艺明星的人物访谈类栏目, 它以其独特的视角、真诚的情感交流、淋漓尽致的细节描写、跌宕起伏的叙事结构,将自身与一些媚俗的明星娱乐性节目区分开来,因此自2000年底开办以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收视率。
《艺术人生》栏目以其“安静、大气、典雅”的风格赢得了广大电视观众的青睐。
它全新的传播理念,平民化的独特视角,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跌宕起伏的环节设计,在每周五晚上使您与嘉宾一起分享人生的精彩时刻。
节目主持人朱军,曾经成功主持过《东西南北中》、《中国音乐电视》,开创和见证了节目的辉煌,但是观众只记住了节目而没有记住朱军。
在没有自我发挥的空间中,朱军还在一个鲜为人知的栏目《音乐直播厅》里沉默了三年,这三年朱军学会了思考,磨炼了自己。
一次灵感的碰撞使朱军走进了《艺术人生》,朱军说自己这时才真正拥有了自己的言语权,找到自己情感释放的空间,“感受着人与人情感碰撞中带来的快感”。
策划和主持《艺术人生》的经历使朱军深刻感受到主持人不能游离在节目之外,必须介入,而且必须深入地介入。
《艺术人生》的成功来源于一个优秀制作团队的集体智慧,但主持人朱军在节目中所体现的作用,在节目中与艺术家们的情感碰撞,无疑是《艺术人生》最大的看点,也是《艺术人生》打动观众的魅力所在。
用心去倾听,用情感去打动,朱军正是在这种与节目的充分融入中,实现了《艺术人生》的升华,也实现了自己主持艺术的升华。
他的主持风格就是“用真情者支持”。
节目特点1.聚集国内外演艺明星2.谈话与表演实况再现3.观众与嘉宾倾情交流4.运用全新电视传播理念塑造周末名牌栏目5.创造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收视新热点节目宗旨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周五之夜,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
节目理念以“正直品质、极端制作”作为核心理念,以人文关怀的精神,关注中国文化艺术界的重大事件,以强大的制作班底制作完美节目。
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艺术人生》的节目特色解析【摘要】《艺术人生》是国内第一批谈话类栏目,它带有浓厚的纪实性质。
节目不仅能够清晰地途述人物经历,还能突出其个性品格与人格魅力,以至深深地感染观众。
【关键词】艺术人生节目定位形式与结构主持风格节目内容【正文】《艺术人生》是央视2000年底推出的,一个以托举演艺界名流为己任的栏目.迄今也不过做了六十几期节目.但却得到了众多观众的好评。
《艺术人生》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艺术人生》成功要素,简单地说,就是在真实化、人性化、平民化。
一、节目定位《艺术人生》栏目使用了这样的宣传口号: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探讨人生真谛,感悟艺术精神。
目的是让明星平民化,讲述自己辛酸苦辣的故事,面对面地与观众进行交流。
由此生发出节目对嘉宾的选择标准以及整个创作集体对待嘉宾的态度。
在《艺术人生之倾听李文华》中,嘉宾姜昆说,20年后,有一天自己在革命博物馆给大家表演,结束后有一位女同志走过来对他说:“所有人都围着你鼓掌,但是我却很讨厌你。
当年在西安,李文华那么德高望重的艺术家都要给百姓演出,你却不答应,当时我就发誓一辈子不理你。
如今20年过去了,我不想再记仇了,主动跟你打个招呼吧。
”姜昆说当时自己特别懊悔,立刻找到李文华说“我后悔了”,“李大爷慈祥地看着我还是微笑,他说:‘行,孩子你终于长大了,知道观众的位置有多高了。
’”姜昆表示,李文华虽然“走”了,但是老人对相声艺术的奉献精神永远刻在自己的心中,他也要为“相声”二字奋斗终生。
可以看出《艺术人生》追求的是让人们在感动中体会到更多积极向上的一种生活态度,用以激励自己去勇敢、智慧地面对人生。
二、节目形式与结构1、运用道具参与结构,营造逼真的现场气氛。
《艺术人生》运用戏剧创作的手法,增加了节目的精彩程度。
比如《刘欢专辑》中就体现出这一点①。
随着灯光亮起来,主持人和刘欢走上台。
台上的布置是一张旧的桌子,两张有靠背的木制凳子,两只带把的白瓷缸,一只竹编暖水瓶。
艺术人生节目分析简介《艺术人生》是一档以艺术为中心的电视节目,由资深艺术家和文化评论家主持,旨在探讨和展示各种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
该节目通过专访艺术家、观看演出和展览等方式,为观众呈现了丰富多样的艺术作品和创作过程,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艺术的力量和魅力。
内容分析《艺术人生》的核心内容是介绍和分析不同艺术形式的创作和表达方式。
该节目涵盖了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戏剧等多个艺术领域,每期节目都聚焦一个具体的主题或艺术家,通过深入的探讨和访谈,为观众呈现了艺术的魅力与表达方式。
节目的开场一般由主持人做简短的介绍,然后会播放一段相关艺术作品的视频片段,引发观众的兴趣和好奇心。
接着,主持人会带领观众进入演播室或艺术家的创作工作室,与艺术家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和交流。
在访谈环节中,主持人通常会询问艺术家的创作灵感、理念和创作过程。
艺术家会详细介绍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的背后故事和艺术表达的意义。
观众通过这些访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艺术家的思想和艺术作品所传递的信息。
除了访谈,节目还会展示演出或展览的精彩片段。
观众可以通过观看这些音乐会、舞蹈表演或艺术展览的视频,感受到艺术的美妙和艺术家的才华。
这些激动人心的片段往往会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提高观众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节目特点1.多样性:《艺术人生》节目涵盖了多种艺术形式,如音乐、舞蹈、绘画等,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艺术体验。
2.深度访谈:主持人与艺术家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深入探讨艺术家的创作灵感、理念和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让观众更加了解艺术的内涵。
3.精彩片段:通过展示演出或展览的精彩片段,观众可以欣赏到高水平的艺术表演和创作成果,增加了观众对艺术的鉴赏能力。
4.情感共鸣:节目中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故事往往能够触动观众的情感,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影响和意义《艺术人生》作为一档以艺术为主题的电视节目,对推广艺术教育、提高观众的艺术素养有着积极的影响和重要的意义。
《艺术人生》与《鲁豫有约》编导构思分析将《艺术人生》与《鲁豫有约》放在一起观摩,感觉十分有意思。
其实两者在形式和内容上相当接近,首先形式上都是一对一的访谈类栏目,主持人一个是朱军一个是陈鲁豫,两人都是访谈类节目的高手;在内容上对嘉宾的采访都是围绕对方的家庭与事业以及个人感受为主。
但是这两档节目让观者感觉差异明显,当然这与主持人的风格气质有关,不过最重要的是编导的构思不同。
首先,一个节目最初的策划一定是从宏观的、全局的、战略性的方向来思考和定位的。
《艺》以央视为播放平台,有丰富的资源和充足的条件,所以节目既要做到“正”也要讲求“精”。
《艺》的节目理念就是“以…正直品质、极端制作‟作为核心理念,以人文关怀的精神,关注中国文化艺术界的重大事件,以强大的制作班底制作完美节目。
”《鲁》则不同,为香港凤凰卫视的电视谈话性节目,于1998年在凤凰卫视开播,而后才进入中国大陆电视,在各个地方电视台播出。
所以《鲁》的轻松自由与开放的原则与它创始之初的环境有很大关系。
而陈鲁豫被誉为中国的奥普拉·温弗瑞,节目的理念是“寻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生命的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谈话记录。
”从节目的定位我们就能看出两者显著的区别,《艺》强调的是重大与完美,力求把节目的分量做足,是一种外化的扩张。
而《鲁》则是偏向历史与纪录,以体验和心理为切入点,是一种内敛的反思。
其次,谈话类节目的构思不仅要从形式结构上编排出效果和特色,而且内容上也要考虑其感染力的因素。
初看节目形式,会给人一种印象,《艺》制作精良,层次分明,《鲁》形式粗糙,镜头单调。
从效果上来看,《艺》录制的400米演播厅宽敞整洁,既能多角度展示谈话场景,又能与观众进行现场互动,而且通过摆放在桌上的瓶花为象征,把节目划分为“野花”、“玫瑰花”、“茉莉花”三个层次,片头还利用演播厅的大屏幕播放了相关视频片段制造现场气氛。
这一系列的机关和场景的设置都体现了编导的用心,在充分利用央视资源的基础上,弥补了谈话类节目普遍的单调和笼统等形式的缺陷,通过变化丰富和具有张力的镜头内容,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以达到更好的收视效果。
《艺术人生》节目分析
李海涛电视综艺节目《艺术人生》作为一档采访类节目在观众中影响强烈,它满足了观众的娱乐需求,适应了广大电视观众对艺术家,艺术作品的背后好奇,也向观众讲述了电视背后的故事。
《艺术人生》的节目宗旨是用艺术点亮生命,用情感温暖人心。
以其情感化得手法感染观众,以其跌宕的故事结构吸引观众,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启迪观众。
本期《艺术人生——《西游记》剧组再聚首》,聚集了众多的《西游记》演员、主创人员和导演,以其新颖的手法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本期《艺术人生》节目用真实的情感、难忘的历史将电视观众带到了那个部位人知的历史背景。
节目选取了经典的故事片段、同时以剧中四个主要人物为主线将整个剧的创作背景的难忘经历展现给了观众。
同时节目的最大亮点在于集聚了阔别多年的剧中同事共论当年往事。
好多演员真实的情感流露和泪水再一次唤起了我们对于电视剧的回忆和热爱!
本期电视节目《艺术人生》是为了更好的满足电视观众的好奇心里,用极具感染力的背景音乐传达出节目的艺术效果。
电视节目的受众定位在普通的多层次的年龄观众中,有普及娱乐和引领潮流的作用,将观众所想与所愿在节目中予以展现,可以说更好的满足观众的心里。
《艺术人生》的节目主持人朱军以其大气典雅庄重的形象展现在观众中,以一个提问者向艺术家询问艺术背后的故事,用一种亲民化的语言和形象在观众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可以说一个成功的电视节
目离不开优秀的主持人,主持人的节目驾驭能力直接影响到节目的结构和节目的收视率。
朱军就是以一种朋友的身份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电视节目的优秀离不开精湛的艺术技巧。
在视觉语言中,多景别的交错展现,多角度运动的镜头手法无一不体现出节目的巨大魅力。
在节目中演员感动的泪水中特写镜头的使用更好的体现出了演员内心情感,传达了人物对于艺术的热爱。
在展现观众的时候全景别的展现更好的交代了人物场景和现场让观众更好的走进现场营造现场气氛。
节目的感染力还体现在声音语言的魅力。
音乐的情感沟通更进一步的拉近了观众与剧情的距离,更进一步的唤起了演员对于《西游记》的记忆情怀,可以说音乐的恰当出现渲染了当时现场的气氛,引起了艺术家和观众的情感共鸣!节目制作细腻感人这是试听艺术的最好展现!
电视节目《艺术人生》令观众感到和记忆真的堪称经典,在这期节目中我们了解了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使我们更加的热爱电视剧《西游记》更加的对艺术工作者敬仰,感谢他们的辛勤付出为我们带来的经典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