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科普网站和栏目评选活动专家点评汇总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7
在最近的一次科普志愿服务活动中,我有幸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了科普志愿服务的重要性以及它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感受和评价。
首先,这次活动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我们团队的目标是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活动地点选在了一个社区中心,我们为居民们准备了一系列有趣的科普讲座和实验。
活动当天,社区中心的气氛非常热烈,人们积极参与,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从活动效果来看,我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讲座和实验的内容生动有趣,吸引了众多居民的关注。
他们积极参与互动,提出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表明他们对科学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
我们的团队成员都感到非常欣慰,因为我们的努力得到了肯定。
在这次活动中,我认为我们的亮点在于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我们精心设计了讲座和实验的内容,并且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居民的接受能力。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团队成员之间密切配合,有效沟通,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此外,我们还积极与社区中心的工作人员合作,共同为活动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当然,在这次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一些居民对我们的科普内容理解不够深入,这可能因为我们讲解的方式或内容过于基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在未来的活动中加强科普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需求。
总的来说,这次科普志愿服务活动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它不仅提高了居民的科学素养,也增强了我们团队成员的信心。
从个人角度来看,这次活动让我意识到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并激发了我继续投身于科普事业的热情。
展望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更多的科普志愿服务活动,将科学知识传播得更广泛,让更多的人受益。
同时,我们也期待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为科普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科普志愿服务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
总之,这次科普志愿服务活动是一次非常有价值的经历。
它不仅提高了我的个人能力,也让我深刻认识到科普工作的重要性。
我为能够参与其中感到自豪,并期待着未来有更多的机会投身于科普事业。
2021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
摘要:
1.2021 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公布
2.评选过程和推荐单位
3.获奖作品介绍
4.社会推荐及荣誉证书
正文:
2021 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于近日公布,该名单旨在表彰和鼓励在国内科普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作品。
评选过程得到了全国各地方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共收到推荐作品数百部。
经过严格的形式审查和专家评审,最终从众多作品中评选出了优秀的科普作品。
这些获奖作品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自然科学、技术创新、环境保护等,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科普知识。
此次评选活动中,一些知名作家和出版社也参与了推荐。
他们的推荐单位包括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中央和国家机关各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办公厅(室),中央军委科技委综合局等。
获得2021 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的荣誉证书,不仅表彰了作者的辛勤付出,也鼓励了更多科普创作者致力于为广大读者创作更多优质的科普作品。
中国科普网站调查研究张振克田海涛魏桂红[摘要] 2005年初,以google搜索引擎为主,共获得233个中文科普网站。
目前,中国科普网站主要有大型综合型、一般综合型、地方型、专题型、相关科普型和基于大型综合网站的科普频道型。
就网站所在地而言,综合性网站主要分布在北京,地方型的科普网站数量以浙江和江苏最多,专业科普网站主要分布在北京和上海两地,相关科普网站和科普频道型网站主要分布在北京。
总体上看,中国科普网站的分布具有以一个中心(北京)和一个沿海带为主,并向内陆衰减的趋势。
中国科普网站涉及科学领域广泛,在国民科学教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科普网站已成为公众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我国科普网站还存在网站内容简单、表达形式欠佳、互动性差等问题,未来中国科普网站的建设,迫切需要合理规划科普网站建设,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传播。
[关键词]科普网站类型分布内容建议Abstrac t: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cience Popularization Websites(SPWs)in China, which was hold in the early 2005, 233 SPWs were collected. There were six types of SPWs. The comprehensive SPWs located mainly in Beijing. The professional SPWs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Beijing and Shanghai. The top two Local SPWs were from Zhejiang and Jiangsu Provinces. The other types of SPWs located mainly in Beijing. The general distribution of most SPWs in China has the character of“one center (Beijing)and one belt(coastal zone)”and“decline along the inland regions”. SPWs in China were related to many dis ciplines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mprovement of public science awareness and knowledge. There were some problems with the SPWs in China,such as simple contents, poor display forms,and lack of two-ways flow of messages. In the future,SPWs in China should be carried out under the rational plan on the national scope and strengthen the popularization of scientific spirits,methods and thinkings.Keywords:scientific popularization website;type;distribution一、引言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离不开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全国科普讲解一等奖
全国科普讲解一等奖,代表了我国科普领域的最高荣誉。
本文将带您了解这个奖项的背景、评选标准以及获奖者风采,感受科普的力量。
一、全国科普讲解一等奖简介
全国科普讲解一等奖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全国科普讲解大赛设立的最高奖项。
该赛事旨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激发广大科普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的热情,选拔出一批优秀的科普讲解人才,推动科普事业的发展。
二、评选标准
1.内容科学准确:讲解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无误导性信息。
2.语言表达清晰:讲解者需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使观众容易理解和接受。
3.形式创新多样:讲解方式要富有创意,结合多媒体、实验等手段,提高观众的兴趣。
4.互动性强:讲解过程中要注重与观众的互动,提高观众的参与度。
5.效果显著:讲解成果在提高观众科学素质、传播科学知识方面具有明显效果。
三、获奖者风采
全国科普讲解一等奖的获奖者来自全国各地,涵盖了科研、教育、企业等多个领域。
他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独特的讲解方式,为公众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的科普盛宴。
1.获奖者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专业知识,能够准确把握讲解内容。
2.获奖者讲解形式多样,如科普剧、实验演示、动画讲解等,充分激发观众兴趣。
3.获奖者注重与观众的互动,引导观众参与讨论,提高科普效果。
4.获奖者讲解内容贴近生活,关注社会热点,使科普更具现实意义。
四、结语
全国科普讲解一等奖代表了我国科普事业的最高荣誉,获奖者们在科普讲解领域的突出贡献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
机械与光电物理学院“物理之光”科普创意文化艺术节活动评分标准一、报告内容分值(100分)1.项目课题简介:内容详细,项目创新,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达力(20分);2.知识原理:逻辑性强,图形与文字相结合,原理清晰明了(15分);3.项目学习(完成)过程完全掌握知识内容,并能很好应用于实践,完成水平较高(10分);4.参考资料(文献):内容准确丰富(10分);5.项目解说词:内容全面具体,能够很好解说项目内容,简洁明了,不累赘(15分);6.解说PPT:PPT整体界面美观,布局合理,层次分明,模版及版式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新意,总体视觉效果好,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用了文本、图片、表格、图表、图形、动画、音频、视频等表现工具(20分);7.展出展板设计:布局设计独到,富有新颖,完美运用各种形式表示主题(10分)。
二、现场答辩分值(100分)(一)解说内容内容紧扣主题,内容健康,积极向上,逻辑性强,推荐理由充分,富有感召力。
(10分)(二)解说方式台风表现,上下场致意、答谢、衣着整洁,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肢体语言恰当。
(10分)激发学习兴趣,启发思维。
适时、适度运用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等,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清晰明确地讲解作品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能够很好地展示作品的性能。
(20分)体态自然,使用普通话,语言清晰,准确、规范、形象、生动、语速、语调适中、逻辑性强。
(10分)(三)回答评委问题综合素质,知识面宽,能够很好地回答所提问题,并将所研究课题或项目有一定的了解,具有正确的教育观,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养,最后由评委根据选手的现场表现做出综合素质的评分。
(50分)注:本次科普创意文化艺术节活动的项目学习(完成)报告内容占70%,现场答辩占30%。
机械与光电物理学院2015年11月2日。
科技奖励项目评审意见范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科技奖励项目评审意见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激励科技工作者开展科研创新工作,许多政府和企业都设立了科技奖励项目。
作为评审专家,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申请材料和评审标准来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确保科技奖励项目的公平、公正和顺利实施。
在评审过程中,我们应该从项目的科技含量、创新性、实用性、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下面是我对某科技奖励项目的评审意见。
评审项目:某公司研发的新型智能手机技术一、项目背景和创新点该项目由某公司研发团队开展,旨在开发一种智能手机技术,能够提高手机的性能、功能和用户体验。
该项目针对当前市场上手机技术的不足之处,围绕智能手机的处理器、摄像头、屏幕、电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创新设计。
项目结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在智能手机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和创新性。
二、项目评价1. 科技含量:项目团队对手机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创新设计,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技术解决方案。
项目的创新点在于通过集成多种前沿技术,提高手机的智能化、多功能性和用户体验。
项目在技术研发、实验验证等方面的工作较为扎实,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
2. 创新性:该项目在智能手机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提出了一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解决了传统手机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
项目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技术整合、功能优化、用户体验等方面。
虽然项目的创新性不算顶尖,但在当前手机技术领域仍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3. 实用性:项目提出的新型智能手机技术,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通过该技术,可以提高手机的性能、功能和用户体验,满足用户对智能手机的不同需求。
项目团队在项目实施和可行性验证中,考虑了市场需求、技术成本、用户反馈等因素,确保了项目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 社会效益:该项目的实施有望促进智能手机技术的发展和推广,提高用户的手机使用体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防震减灾科普作品大点评摘要:一、防震减灾科普作品的重要性1.提高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2.降低地震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影响二、我国防震减灾科普作品现状1.作品数量及种类日益丰富2.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三、优秀防震减灾科普作品的特征1.科学性2.实用性3.普及性4.创新性四、如何提高防震减灾科普作品的质量1.加强创作者的专业素养2.注重实际需求与案例分析3.鼓励跨界合作与创新五、结论1.防震减灾科普作品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2.提高科普作品质量,为民众提供更优质的防震减灾知识正文:防震减灾科普作品大点评防震减灾科普作品在提高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降低地震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影响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防震减灾科普作品现状较为复杂,作品数量及种类日益丰富,但作品质量参差不齐。
为了更好地发挥防震减灾科普作品的作用,有必要对优秀作品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提高整体质量。
首先,防震减灾科普作品应具备科学性。
这意味着作品中的知识内容需要准确无误,遵循科学原理,不能误导受众。
此外,创作者还需及时更新知识体系,以便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减灾技术传播给大众。
其次,实用性是防震减灾科普作品的关键。
作品应关注实际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防灾减灾措施和方法。
这需要创作者深入了解受众需求,关注典型案例,将复杂的科学知识转化为简单易懂的生活常识。
普及性是防震减灾科普作品的基本要求。
作品需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式,降低知识门槛,让更多民众能够轻松掌握防震减灾知识。
此外,还应注重作品的表现形式,如图文并茂、寓教于乐等,以吸引不同年龄层次的受众。
最后,创新性对于防震减灾科普作品至关重要。
在保证作品科学性、实用性和普及性的前提下,创作者应寻求跨界合作,挖掘新的表现手法和传播渠道,为民众提供更丰富、更有趣的防震减灾知识。
总之,防震减灾科普作品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科普课程评价,让青少年喜欢科学
科普课程对于让青少年喜欢科学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科普课程评价的建议:
1. 生动有趣:科普课程应该通俗易懂,充满趣味性,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解释,同时注重互动和现场实验,让学生能够轻松理解科学知识,增加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 丰富多彩:科普课程应该涉及足够多的科学领域,如地球科学、天文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以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技和环境问题,给学生提供更全面的知识面,增强科学的可感知性和实用性。
3. 灵活多样:科普课程的形式可以多样化,不仅可以是传统的课堂讲座,还可以是参观科学博物馆、科技展览,进行实地观察和实践活动,或者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线上学习和交流,让学生在不同场景下都能够体验科学的魅力。
4. 科学教育的观念:科学教育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强调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去理解和解决问题。
总之,通过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科学教育观念等方面的改进和完善,科普课程可以更好地让青少年喜欢科学,激发他们对科学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造力。
科普文艺节目点评稿
文艺节目评分标准(本次比赛采用10分制)
1、主题与内容(满分2分)
(1)主题鲜明、立意新颖、表现形式恰当、活泼。
(2)内容积极向上,能展现开拓创新、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2、表演技巧(满分5分)
(1)演唱:字正腔圆,吐音清晰,节奏恰当,声音优美动人,能处理好歌曲气息。
(2)舞蹈:动作到位,舒展优美,表情丰富,合乎曲情,服饰统一,与表演的题材相协调。
(3)曲艺小品:语言诙谐幽默,通俗易懂,表情生动,动作配合恰到好处,多人配合默契。
(4)课本剧:表演投入,神情并貌,道具逼真,人物语言富有个性,形象饱满生动,具有一定的说理性或教育意。
(5)器乐演奏:演奏技法熟练,对作品有较强的理解力,对作品的诠释得当到位,使人产生共鸣。
(6)诗歌朗诵:普通话标准流畅,能运用丰富的感情恰当的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伴歌或伴舞与诗歌朗诵相协调。
(7)其他:根据本标准为依据做相应评分。
3、舞台风度(满分2分)
(1)精神饱满,朝气蓬勃。
(2)讲文明礼貌,仪表大方得体。
(3)出、退场从容大方,干净利索。
4、综合评价(1分)
(1)节日内容具有一定深度和内涵。
(2)员工反映较好。
正文: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科普工作在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推动社会进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近日,由我国主办的科普大赛圆满落幕,这场以“科学之光,点亮未来”为主题的盛会,吸引了众多科普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
在此,我们对本次大赛进行总结,回顾精彩瞬间,展望未来科普之路。
一、大赛亮点1. 精彩纷呈的科普作品本次大赛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科普作品数百件,涵盖科技、环保、医学、教育等多个领域。
参赛者们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创意,将科学知识传递给大众,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思维的盛宴。
2. 专业评审团队大赛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科普作家、教育工作者等组成评审团队,对参赛作品进行严格评审。
评审团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了大赛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3. 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传播方式本次大赛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实现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传播方式。
通过直播、短视频、图文等多种形式,让科普知识走进千家万户,激发了公众对科学的兴趣。
二、大赛成果1. 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本次大赛为广大公众提供了学习科学知识、了解科学前沿的途径,有助于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培养科学精神。
2. 促进科普事业发展大赛为科普工作者提供了展示才华、交流学习的平台,有助于推动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
3.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参赛作品中的创新思维和创意,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未来展望1. 深化科普体制改革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化科普体制改革,完善科普政策,为科普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 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我们将着力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科普人才队伍,为科普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3. 创新科普传播方式借助新媒体、新技术,创新科普传播方式,让科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总之,本次科普大赛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我国科普事业的蓬勃发展。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努力,让科学之光照亮更多人的未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科普工作总结_科普栏目工作总结科普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和概况科普栏目是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渠道之一。
针对我所工作的科普栏目,《科学天地》,在过去一年里,我们团队共制作了30期节目,并在各大视频平台上线播出。
主要内容涵盖了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科学发展趋势、科学家的故事等方面,旨在提高观众对科学的认识和兴趣。
二、工作成果和亮点1.主题选择多样化:我们栏目以日常生活为切入点,选取跟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问题作为主题,如环境污染、健康养生、新能源等,以此增加观众的关注度和共鸣感。
2.节目形式创新:尝试新闻讲解、实验演示、纪录片等多种形式,将科学知识融入故事情节中,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3.嘉宾邀请广泛性:邀请了众多科学家、学者、领域专家参与节目录制,增加了栏目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4.社交媒体互动:通过社交媒体与观众进行互动,了解观众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节目策划和制作方案,提高了节目的受众度。
三、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1.内容稳定性不强:由于科学研究的进展和热点问题的不断变化,我们的栏目内容常需要及时调整和更新,导致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此后应加强对热点问题的跟踪和预测,合理安排内容更新计划。
2.互动形式单一:虽然通过社交媒体与观众互动,但主要形式仍停留在文字评论和点赞的层面,未能充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进行更多互动形式的尝试,如在线问答、视频互动等,需要加强创新。
3.专家资源储备不足:虽然我们已邀请了一些科学家和专家参与,但由于专家资源有限,导致栏目中的一些专业性问题不能得到更深入的解答,后续应加强专家队伍建设,提高栏目的专业性。
4.播出平台选择受限:由于我所工作的媒体平台较为局限,栏目的播出受众可能受限,此后应积极探索更多的合作与推广渠道,提高栏目的传播力。
四、总结和展望通过一年的科普栏目工作,我们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和经验,并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创新形式和内容,加强与观众的互动,扩大专家资源库,寻找更多的合作机会,提高节目的质量和影响力。
科技部关于公布2020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22.01.28•【文号】国科发才〔2022〕19号•【施行日期】2022.01.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其他规定正文科技部关于公布2020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的通知国科发才〔2022〕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办公厅(室),中央军委科技委综合局,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推动提升全社会科学文化素养,科技部组织开展了2020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推荐活动。
活动得到了各地方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共收到推荐作品434部(册、套)。
经形式审查、专家评审,共评出《环球科学》新知丛书等100部(册、套)优秀科普作品(名单见附件),现将100部作品作为2020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向全社会推荐阅读。
附件:2020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科技部2022年1月28日附件2020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排名不分先后)序号作品名称主要作者(单位)出版社推荐单位1《〈环球科学〉新知丛书》《环球科学》杂志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北京市2《人文草木:16种植物的起源、驯化与崇拜》苏生文、赵爽天津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天津市3《图解宇宙简史》王宇琨、董志道天津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天津市4《中国科技的梦想与荣光》(9册)刘树勇、韦中燊、娄可华、李大光、翁永斌、王洪见、杨燕南、杨凤霞、张端明、周保银、张静、陆继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北省5《奇妙的生物世界系列》(3册)席德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内蒙古自治区6《好玩的数学日记》(6册)柔萱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春风文艺出版社辽宁省7《一年级爱科学》(6册)叶永烈、吴带生等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春风文艺出版社辽宁省8《AR全景看·国之重器》(6册)张杰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辽宁省9《我的恐龙朋友》(4册)清英吉林摄影出版社吉林省10《我们的身体》崔钟雷黑龙江美术出版社黑龙江省11《全景星际立体绘本——太空说》[波兰]托马什?萨莫伊利克、林宇、何春东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黑龙江省12《探索发现百科全书》(4册)陆杨、黄春凯、李维娜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哈尔滨市13《科学家带你读科幻》(8册)刘慈欣、尹传红、吴岩、顾备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市14《带回家的自然博物馆系列》(6册)金杏宝、岑建强、郑旭振、王军馥、米亚王、徐晓璇、龙珩、王书音、李达中国中福会出版社上海市15《科学战“疫”——人类与病毒的故事》夏军、郭志宝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江苏省16《学习网课时如何科学用眼防控近视》吕帆、瞿佳人民卫生出版社浙江省17《世纪幽灵:走近量子纠缠》张天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安徽省18《好好玩·不可思议的科学魔法书》(2册)七色王国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安徽省19《极简天文学》[英]科林·斯图尔特、柏江竹中信出版集团安徽省20《珊瑚礁里的秘密科普丛书》(5册)黄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山东省21《地球不能没有动物》(10册)林育真山东教育出版社山东省22《防震减灾微科普》(第二、三、山东省地震局济南出版社山东省四辑)23《新时代科技特派员赋能乡村振兴答疑系列》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学会、刘霞、张正、王磊、王淑芬、张晓冬、张伟、何平、宫志远、王慧、丁兆军、杨赵河、穆春华、李勇、李从峰、李林光、韩伟、高俊杰、王金良中国农业出版社山东省24《青少年知识产权普及教育丛书》(5册)陈明泉知识产权出版社济南市25《画说(鸡、鸭、猪、牛、驴、兔)快速诊断与防治技术》(6册)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济南市26《中医治未病指导丛书》(7册)郑玉玲、吕翠田、王勇、陈玉龙、邵雷、王永霞、李志安、王祥麒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省27《面对癌症:不恐慌不盲从》XXX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河南省28《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手册》周旺、王强、胡克、张在其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湖北省29《100位科学家的中国梦》(上下)周忠和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湖北省30《湖北省公众应急知识手册》湖北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湖北省31《看不见的微世界》(3册)蒋万知、张云开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湖南省32《5G的世界》(5册)薛泉、车文荃、周善广东科技出版社广东省33《健康中国名医在身边》(6册)张天奉、钱自亮、梁雪芳、任黎萍、朴春丽、许能贵、樊粤光、范小华广东科技出版社广东省34《给孩子讲大数据》涂子沛人民邮电出版社广州市35《神奇天文转转书》李德生广东省地图出版社广州市36《彩图青少版中国科技通史》(6册)江晓原接力出版社广西壮族自治区37《大学科普丛书》(第一辑)潘复生、靳萍、沈家聪、佟书华科学出版社重庆市38《微百科系列》(第二季)[英]布赖恩·克莱格、[英]安德鲁·梅、倪丹烈、李琳等重庆大学出版社重庆市39《华西医院辟谣小分队医学科普读本》(5册)《华西医院辟谣小分队医学科普读本》编委会四川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四川省40《口腔科常见及多发病就医指南系列》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学东人民卫生出版社四川省41《植物星球》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李敏成都地图出版社四川省42《中国天眼(FAST)——和宇宙对话》潘高峰、张博、高原、吕洁浙江教育出版社贵州省43《新编学生预防近视护眼指南》(4册)朱建华、何琳贵州科技出版社贵州省44《孩子的护眼宝典(漫画版)》倪海龙、李丽红、张明静云南教育出版社云南省45《嫦娥探月立体书》王倩、宁远明、马莉、李雷雷、王晓旭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陕西省46《时间的真相》李孝辉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陕西省47《自然影像丛书》(3册)高东生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甘肃省48《绿色矿山系列丛书》(7册)邓久帅、毕银丽、王亮、彭苏萍、姚俊、王琼杰科学出版社、地质出版社教育部49《薄世宁医学通识讲义》薄世宁中信出版集团教育部50《科学家精神丛书》(六册)科学家精神丛书编写组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科技部51《人类心理十万个为什么》(3册)卢家楣、李伟健、樊富珉、金盛华、刘电芝、邹泓、钱铭怡、周宗奎、张向葵、方晓义、桑标、傅宏科学出版社科技部52《中学学科阅读指导丛书》(6册)陆云泉、吴颖惠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科技部53《人体王国保卫战——新叶的神奇之旅》(5册)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科学普及出版社科技部54《给孩子的科幻绘本》(4册)朱慧芳人民邮电出版社工业和信息化部55《科技改变中国》(6册)倪光南人民邮电出版社工业和信息化部56《数学之美(第三版)》吴军人民邮电出版社工业和信息化部57《今天,你更博学了吗》张宇识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国家民委58《消防安全科普系列丛书》(4册)韩海云、肖磊、张志强等中国人事出版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59《不可思议的海洋科普长卷》宋璐璐、王东伟、孙朔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自然资源部60《绿色发展新理念·建设美丽中国丛书》(12册)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人民日报出版社生态环境部61《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系列丛书》(2册)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周燕珉居住建筑设计研究工作室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62《少年儿童防溺水科普丛书》(3册)郑中原、刘源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63《道路安全运输》(3册)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64《奇妙的水库》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水利部65《基因魔法师》蔡晶晶、梅英婷、龙素如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农业农村部66《气候智慧型农业技术画册》王久臣、莫广刚、王全辉、刘荣志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业农村部67《五千年农耕的智慧——中国古代农业科技知识》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业农村部68《“微”故事——微生物的前世今生》虞方伯、王李宝、李洋等中国农业出版社农业农村部69《协和医生说1、2 坚持做好这些事健康生活一辈子》北京协和医院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卫生健康委70《睿眼观糖》郭立新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国家卫生健康委71《健康中国人行动手册》蒋作君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卫生健康委72《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健康教育手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健康教育中心、李长宁、吴敬等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卫生健康委73《漫画统计科普丛书》(3册)国家统计局组织丛书编写组《工资条里的统计》毛盛勇李希如主编《家底的统计——GDP核算》毛盛勇董礼华主编《你我他的统计——人口调查统计》刘爱华张毅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国家统计局74《中国古代重大科技创新》(第一辑)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科学院75《走出思维泥潭——如何激发科学创新中的奇思妙想》[美]罗伯塔·乃斯、赵军等、丁奎岭浙江教育出版社中国科学院76《科幻电影中的科学:科学家奶爸的宇宙手绘》王元卓、陆源科学普及出版社中国科学院77《宇宙全书:国家地理新视觉指南》[西]伊格纳西·里巴斯、蒋云、陈维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科学院78《控癌战,而非抗癌战:〈论持久战〉与癌症防控方略》汤钊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工程院79《科技创新启示录——创新与发明大师轶事》金涌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工程院80《地震来了,我最棒!》王恬恬、李红梅、陈晓燕河北美术出版社中国地震局81《小樱桃一家的气象探秘之旅——气象与山洪地质灾害的那些事》XXX、康雯瑛气象出版社中国气象局82《一本书读懂无人机》中国民航科普基金会中国民航出版社中国民航局83《小贝壳大世界》(5册)青岛贝壳博物馆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国家文物局84《写给老百姓的中医养生书系》(6册)张伯礼、于春泉、王泓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国家药监局85《全国中小学中医药文化知识读本》(4册)王琦、孙光荣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86《诗经如画本草如歌——遇见最美的本草2》楚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国家中医药管理局87《高铁史话》(2册)胡启洲、李香红、曲思源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国家铁路局88《高速铁路职工心理素质训练与提升》叶龙、郭小青、吴思强、郭树东、韩钧、任海云、曾庆龄、郭名、孙大强、高翠香、沈梅、胡晓东、刘淑桢、胡丽丽、张启超、刘锐剑、刘云硕、孙佳思、杨征、单湘媛、朱心田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国家铁路局89《中国高铁科学绘本》(3册)董光磊、程冠之、谭盐宾、薄颖、曹慧思、管治国、王莉莉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国铁集团90《榫卯的魅力》张瑶化学工业出版社中国科协91《活出健康——免疫力就是好医生》王贵强、王立祥、张文宏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科协92《卫星工程(初阶)》郭建宁中国宇航出版社国家航天局93《感知地球——卫星遥感知识问答》罗格中国宇航出版社国家航天局94《为你护航——网络空间安全科普读本》张红旗、张玉臣中国工信出版集团电子工业出版社中央军委科技委95《化学武器与防护百问——写给每个人的化学武器知识》肖凯、孙铭学、徐庆强、孟文琪、师文文科学出版社中央军委科技委96《远离癌症很简单——肿瘤防治专家忠告37条》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抗癌之窗》编辑部、付凤环、张晓丹中国人口出版社全国总工会97《专家教你呵护乳腺健康》王靖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总工会98《中国科学家爸爸思维训练丛书》(3册)张国强、祝磊、熊辉中国妇女出版社全国妇联99《如何让孩子远离校园欺凌》白璐、[荷]桑德琳、杨湃中国妇女出版社全国妇联00《特殊时期特别家教指导》全国妇联家庭儿童工作部、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中国妇女出版社全国妇联(3册)北京儿童医院、中国心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021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摘要:一、引言二、2021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的概述三、具体的优秀科普作品介绍1.《科技改变生活》2.《宇宙探索》3.《生活中的科学》4.《未来科技展望》四、优秀科普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五、结论正文:一、引言2021年,我国科普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这一年里,众多优秀的科普作品脱颖而出,为我国科普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介绍2021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并重点介绍其中的几部作品。
二、2021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的概述在2021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评选活动中,经过专家评审和广大读者的投票,共有50部作品脱颖而出,成为全国优秀科普作品。
这些作品涵盖了各个领域,既有深入浅出的理论知识,也有生动有趣的实验操作,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科普知识资源。
三、具体的优秀科普作品介绍1.《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改变生活》是一部讲述现代科技如何深刻影响和改变人们生活的科普作品。
该书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直观的图片,向读者展示了科技在医疗、教育、交通、通信等领域的应用,让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2.《宇宙探索》《宇宙探索》是一部关于宇宙奥秘的科普作品。
该书从人类的宇宙观开始,讲述了宇宙的起源、演化和未来发展。
书中还介绍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和最新成果,如火星探测、黑洞研究等,让读者对宇宙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3.《生活中的科学》《生活中的科学》是一部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科普作品。
该书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入手,如水的沸腾、食物的烹饪、衣物的晾晒等,用科学原理解释这些现象,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
4.《未来科技展望》《未来科技展望》是一部展望未来科技发展的科普作品。
该书从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领域入手,介绍了这些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让读者对未来的科技生活充满期待。
四、优秀科普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优秀科普作品对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传播科学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普比赛专家推荐意见
科普比赛的专家推荐意见如下:
1、注重科普比赛的宣传和宣传效果,要求参赛者有较强的科
普知识背景和宣传技巧;
2、安排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拓展参赛者的知识面;
3、把握参赛者的科普知识水平,让参赛者有较强的技术支持;
4、结合科普活动的实际情况,建立公平、公正的评审制度;
5、严格把关参赛者的科普知识水平,以及科普活动的实施情况;
6、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把握参赛者的科普知识水平,提高
科普活动的质量;
7、定期组织科普活动,让参赛者更加熟悉科普知识;
8、及时反映社会热点,把握科普活动的时代性;
9、积极开展科普活动,提升参赛者的科普知识水平;
10、注重科普活动的质量,不断改进科普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护理科普作品比赛专家评价护理科普作品比赛是一项旨在鼓励护理学生积极参与科普宣传的活动。
通过此次比赛,不仅可以提升护理学生的科普能力,还能够促进护理知识的传播,进而提高社会公众的健康意识和科学素养。
作为专家评委,我对参赛作品进行了严格的评价和审查。
以下是我对其中几篇优秀作品的评价和点评。
有一篇作品题为《预防心脏病的小妙招》。
这篇作品结构清晰,通过介绍心脏病的危害和常见的预防方法,向读者传递了正确的健康知识。
作者在文中使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了专业术语的过度使用,使得普通读者也能够轻松理解。
同时,作者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小妙招,如饮食调理、定期运动和心理调节等,这些内容对于预防心脏病的读者来说非常有帮助。
然而,文章中有些观点缺乏科学依据,建议作者在下次修订时加强论证和引用可靠的研究结果。
第二篇作品是《婴儿护理的注意事项》。
这篇作品从婴儿护理的基本知识、日常护理技巧和常见问题解答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作者通过举例和图片等方式,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作者还强调了婴儿护理的安全问题,提醒读者注意避免一些常见的意外伤害。
这些内容对于准父母和新手父母来说非常有帮助。
然而,在文章中有些描述不够准确,如关于婴儿喂养的部分,建议作者在下次修订时更加详细地介绍婴儿喂养的注意事项和方法。
最后一篇作品是《护理措施对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
这篇作品通过介绍糖尿病的病因、症状以及并发症等方面,向读者传递了与糖尿病相关的基础知识。
作者还详细介绍了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措施,包括饮食调理、药物治疗和定期检测等。
这些护理措施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在文章中有些地方描述不够具体,建议作者在下次修订时增加一些实用的护理技巧和建议,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糖尿病。
综合来看,参赛作品整体质量较高,作者在科普宣传方面做出了不少努力。
然而,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加强论证和引用可靠的研究结果、增加详细的描述和实用的建议等。
第一届全国优秀科普网站和栏目评选活动专家点评汇总杨再石教材发展研究所一、专家、网民和技术分析三结合本次优秀科普网站和栏目评选活动以专家评价为主导,以科学数据为分析依据,以网民意见为参考,因此评选结果具有科学评价、技术保障和群众基础的特点。
体现了专家与群众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指导思想。
这点是各种评奖工作中最有特色的一次评奖活动。
保障了评奖结果的科学、高效,客观、公正,可靠、准确。
1.技术依据分析①正常服务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技术数据分析,组委会向专家提供了《网站服务监测报告》。
优秀网站最起码要求能为网民进行正常服务,因此正常服务率体现了网站是否正常运转,能否很好地为公众服务的重要考察依据。
分析表明,10个优秀网站中,服务正常率都在90%以上,有两个网站服务正常率在100%。
5个优秀栏目中,4个服务正常率都在90%以上,最差的是“新浪网科学探索频道”服务正常率只有77%。
监测表明,优秀网站和栏目,基本上做到了能正常为公众服务。
②访问量网站每天的访问量从一个侧面表明这个网站受公众喜欢程度的“量”测度。
为此,组委会还提供了《网站日志分析报告》,分析表明,10个网站中有5个网站的日访问量位居前10位,其中“中国科普博览”和“时间”的日访问量达400万人次,“北京科普之窗”日访问量是优秀网站中最少的,为4000人次,也位居前20位。
我们还注意到,网民在某个网站滞留程度,《网站日志分析报告》只提供“日请求页面总数”,实际上体现滞留程度更应该是“每人每天对该网站页面的平均请求数”,据此我们对“日人次均页面请求数”进行了分析。
比如,“中国科普博览”日人次均页面请求数为7.5页/日人次,“科技之光”和“苏州科普之窗”为7.6页/日人次,“中国古生物网”是所有网站中最高,为12.2页/日人次。
表明人们在这些网站更愿意花时间“泡”,看了一页不够,再看一页……平均而言上“中国古生物网”的网民,一连要浏览网页达12页之多。
③ALEXA网站报告组委会还提供了《ALEXA网站报告》,分析表明,全球网站3个月平均排名,有6个优秀网站在中国网站总排名中占据前10位,其中“北京科普之窗”在中国网站总排名中为第一位,在全球总排名中为1196位。
由于组委会是第一次力图用比较客观的数据,为专家提供客观分析参考依据。
我们说只是“参考依据”,原因是大家不熟悉,没有经验,对数据的依赖程度等等都留待进一步提高。
2.网民投票分析网民投票前20位中有6个网站是优秀网站,其中“中国古生物网”位列第一,7175票,“时间”位列第二,4938票。
足见其参考价值。
二、优秀科普网站重在科学内容水平纵览科普网站,形式丰富多彩,内容有多有少,面向层次不同,但是大体上可以分为:门户性科普网站(如“苏州科普之窗”),百科类科普网站(如“中国科普博览”),学科类科普网站(如“中国古生物网”),专题类科普网站(如“时间”)。
这种分类仅仅是参考。
1.注重综合科学水平对于科普网站,首先注重它的综合科学水平。
例如“中国科普博览”就是属于综合科学水平高的一类科普网站。
“中国科普博览”()网站内容丰度高,学科覆盖面广,科学性强,注意互动性,多媒体技术水平出众,各种多媒体手段绝大多数已经采用,比如使用VRML(虚拟现实模型语言)。
专设“互动专区”,包括我爱科学、PANDACAM、地动仪、大熊猫影院、大熊猫擂台、、非典女孩、芝麻街、陶瓷游戏、国际空间站、湖泊成因、网上草原游、地震中逃生、张衡地动仪、版纳影院、动物影院、鸟类音乐会等等。
“虚拟航天”(/gb/beyond/paceflight/ space_virtual/index.html虚拟航天)可以让读者动手进行虚拟组装航天飞机等等。
“版纳影院”有9个影片,生动有趣,吸引人。
只有360度全境摄影未采用。
是目前国内科普网站中上乘之作。
2.注重网站的特色例如“时间”()网站是极具特色的精致网站,网民欢迎程度,从日访问量达400万可以看出。
它短小精悍,但视角独特,在“时间”专题上做足文章,题目有极大吸引力,趣味性高。
设置的栏目也是非常有特色,包括时间科普、时间博物馆、授时中心、时间服务、时间论坛、时频产品等等,几乎每个栏目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科学内容可靠、准确,如“时间基准”,“格林尼治时间”,参考价值大。
“国家授时中心”发布的动态“标准时间”具有国家标准的权威性,科学权威性强,可靠准确性大,以前,我找时间,总觉得没谱,自从上多“时间”网站后,就以它为准。
时间的精确度到千分之一秒。
还具有互动功能小技巧,如“世界时间查询”,“全国日出日没表”等,“全国日出日没表”点击地图上城市点,可以查出日出日没时间。
在“时间”专题上信息量很丰富。
还有表达时间的名钟图片精美。
3.注重特长突出“科技之光”()网站的主要内容紧扣科学技术,立意高,知识介绍有深度,如“科学家担心粒子实验制造出黑洞吞噬地球”。
取材有特点,涉及面广泛,如“100亿光年外遥远星系发现‘生命的种子’”。
就是“时尚科技”收集的文章也紧密结合科技前沿,如“最新研究发现乙醇燃料不绿同样对环境有害”,“机器人可进肚检查肠胃病中科院研制成功”。
它的特长特别突出,拥有三大特色栏目:“科技影视大观”总共有2000部,1500 小时的节目。
下设“影视长廊”(包括10个专题片),“科普专题片”(包括6个专题片,2个系列片),“电视科普栏目”(包括5大栏目),“科幻电影”(包括5页20个片子)等4个子栏目,“科普专题片”中《追寻永乐大钟》(本片荣获1998年法国巴黎第十五届世界科学与传媒大会杂志类科普奖;获1999年葡萄牙科技和医学电视节“银奖”;获1999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电影电视及音像传媒匈牙利国家委员会奖),《当我们站起来之后》(本片荣获加拿大蒙特利尔第八届国际电视节主席特别奖),都是具有自主版权的优秀影视作品。
/yysj/index.htm“诺贝尔光耀百年”是非常有特色的栏目,是国内科技网站中内容最全,最有特点的诺贝尔专栏。
有“诺贝尔奖趣闻”,“盛典影集”,“近年得奖图示”,“国人诺贝尔情结”等9个版块。
特别是“国人诺贝尔情结”视角独特,很受欢迎。
“揭批‘伪科学’”栏目是有勇气维护科学真理的栏目,对社会上敏感的问题敢于碰硬。
“龙卷风”照片水平不低。
还专设“科学数据库”,方便使用。
“科技吉尼斯”极大地引起大众兴趣。
4.注重学科知识深度“中国古生物网”()是一个专门性强的学科科普网,主打恐龙牌。
“恐龙博物馆”中收藏“高棘龙”就有17幅图片,包括化石照片,复原像,野外考察照片等等,文字资料也齐全,学科的知识有深度,可以满足教学、科研需要。
专设“恐龙零距离”,拉近公众认识恐龙的距离。
此外,“儿童恐龙作品”有特色,与儿童距离拉近。
“Newton科学世界”之网站评比栏目连续两年称本博物馆为“国内最大,种类最全的网上虚拟恐龙博物馆。
馆中有数百种恐龙……最佳捷径。
”三、优秀科普栏目强调专题集中,讲述有深度优秀栏目与网站不同,不要求内容广泛,而是要求内容专题集中,在细节上要有局部的完整感,内容的讲述有深度,阅读理解无知识障碍。
技术上尽量要求精雕细刻。
要求公众参与感强。
例如“新浪网科学探索频道”(/discovery/)专栏设置丰富,细致,如“天文航天”栏设“火星”,“太阳风暴”,“土星”,“金星”,“彗星”,“冥王星”,“小行星”,“空间站”,“黑洞”,“哈勃”,“流星雨”,“星云”等等。
例如专栏“哈勃”就属于细节完整,下设有“哈勃拍摄的照片”,“哈勃的一生”,“哈勃的发现”,“其它天文镜”,内容信息量大,内容阐述相当深入,完整精细,图片量大、珍贵漂亮,如“土星极光”,“最大最古老的黑洞”。
图片精美度高,如“火星北极拍摄到水凝结成的冰”。
本栏目还有一个醒目的特点,就是吸引公众参与深度科技讨论。
敢于对热点问题展开辩论,“辩论:东方思维能否拯救中国科技”,还专设“科学探索:唇枪舌战”,以科学的精神让大众倾听不同的意见。
“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有五点原因’”,“吴文俊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的‘把周易和东方思维完全等同起来是荒谬的’”,“何祚庥院士(著名物理学家)的‘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与现代科研成果无关’”,“朱清时院士(中国科技大学校长) 的‘东方科学思想将成为第二次科学革命的灵魂’”,观点针锋相对,气氛热烈,有很有科学民主。
参与的人也多,对杨振宁观点投票的有2002人,对吴文俊观点投票的有1220人,对何祚庥观点投票的有1460人,对朱清时观点投票的有1412人,“专题调查”2671人,总的达8765人次。
四、对面向贴近地区、群众需要的特色网站这次评奖,有一个专项奖授予“新疆科普”(),主要是这个网站立足少数民族地区,突出面向为汉族和少数民族服务,专门设置3个语种的版本,汉语版、哈语版(/hy_new/index.asp)、维语版(/wy/index.asp)是所有网站中最突出的。
“少年苑”(/sky.asp)设有“科学实验和制作”子栏目,页面图案气氛很有科学味,雅致。
“农村科普”专栏设有“农牧咨询”,“实用技术”,“科技扶贫”贴近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立足于科技扶贫和致富。
“社区科普”有贴近城市生活的特点。
五、对科普网站和栏目建设的建议1.提倡自主创作,鼓励原创性“中国科技信息网”科技新闻信息量大,立足较高,涉及的科技面有一定宽度,视野比较宽广。
而且,“中国科技信息”有偿征集稿件,要求是本人所作或拥有其知识产权。
即使是采用人家的文章,也经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加工整理。
特别要尊重知识产权,提倡原创性,反对抄袭风气。
2.技术含量需要提高,空白要填补现在,不少网站和栏目技术含量还比较低,导致影视作品欣赏障碍,互动功能低下。
特别是在360°全景摄影,仿真实验,虚拟现实实验等等还是空白,需要填补。
如虚拟博物馆一类,需要提倡运用虚拟现实模型中的“第一人称视角”,运用“平面移动”和“眼坐标”技术,追求达到像罗浮宫这样的水平。
3.加强反映我国科学技术成果的内容“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的“科技前沿”栏目,“成果展示”专栏内容更新比较迅速,反映我国高校近期最新研究成果,如“人类基因序列破译全部完成证实人与黑猩猩同源”。
另外,反映我国先进科技的资料要加强引用,例如“神舟5号”载人飞行,有不少宇航员训练场面的影视,“航天员特殊技能训练”中“抛物线飞行中失重环境”下的训练可以采用《飞天之路》中我国宇航员的训练电影。
4.科普知识的讲究寓教于乐科普知识讲述尽可能以讲故事方式展开,切忌空洞无物,说教式叙述。
引进趣味优先的理念(edutainment)。
有人将我们的节目称为纪录片,我想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我们通过电视和VCD见识到的探索频道并不是真实的Discovery,我们的电视片也不是纪录片,而是纪实娱乐节目(Factual entertainment),我们的节目完全避免无味的说教,我们追求教育与娱乐并重(Edutai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