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林竹林评估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905.00 KB
- 文档页数:47
林业经济效益评估与提升林业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性产业之一,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社会福利增进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评估和提升林业经济效益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评估方法和提升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林业经济效益评估方法1. 经济评价指标经济评价指标是评估林业经济效益的基本依据,常用的指标包括林业总产值、林木增长量、木材产量、林产品销售收入以及投资回报率等。
这些指标将直接反映出林业资源的利用效果和经济效益。
2. 环境效益评估林业的发展不仅应关注经济效益,还应注重环境效益的评估。
环境效益评估可以通过分析林木对空气净化、水源涵养、土壤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的影响来进行。
这样的评估可以帮助决策者全面了解林业对环境的贡献,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3. 社会效益评估社会效益评估主要关注林业对社会的影响,如就业机会创造、农村贫困人口减少、生活质量提升等。
通过考察这些指标,可以客观评估林业对社会的贡献程度,以及其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林业经济效益提升措施1. 科技支持科技是提升林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驱动力。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推动林业技术的创新应用,提高木材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并探索新型经济效益高的林业产品。
2. 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的关键。
鼓励木材加工业向高附加值的产品发展,例如木材制品加工、家具制造等,提高林木的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
3. 基础设施建设优质的基础设施是提升林业经济效益的保障。
加强农村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林业生产加工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4. 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林业发展的基础,也是提升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
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推动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功能。
结语:林业经济效益评估与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科学准确的评估指标和方法,了解林业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
同时,通过加强科技支持、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我国林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林木生产力水平评估一、引言林木生产力是指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内由森林所产生的木材、枝条、叶片等可用于经济和生态目的的生物量。
评估林木生产力水平对于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制定有效的森林管理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林木生产力进行评估,并探讨评估的方法与应用。
二、林木生产力评估方法1. 样方调查法样方调查法是林业科学家常用的一种评估林木生产力的方法。
通过在不同区域、不同林分设置样方,并进行样方内的树木调查和测量,可以根据调查数据来评估该地区森林的生产力水平。
样方调查法的优点在于直观、客观,并且能够反映不同森林类型的生产力差异。
2. 生态位模型生态位模型是一种基于生态位理论的评估方法。
该模型通过分析不同树种的生态位特征,结合环境因素和土壤条件,来评估该地区森林的生产力水平。
生态位模型的优点在于能够考虑到不同树种间的竞争关系和适应性,对于选择合适的经济树种和森林管理具有指导作用。
3.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基于卫星和航空影像的评估方法。
通过获取森林的遥感图像,并利用遥感指标和影像解译技术,可以评估森林的生产力水平。
遥感技术的优点在于能够提供大范围的森林生产力评估结果,并且对于森林变化的监测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林木生产力评估的应用1. 森林资源管理林木生产力评估可以为森林资源的合理管理提供依据。
通过评估不同区域的生产力水平,可以科学制定森林管理政策,合理规划林木的伐期和疏伐强度,并改进种植结构,提高森林经济效益。
2. 森林生态系统保护评估林木生产力也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评估森林的生产力水平,可以识别出生长状况不良、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区域,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和改善森林生态系统。
3. 林木品种选择林木生产力评估可以为经济树种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评估不同树种的生产力水平,可以确定最适宜的经济树种,提高经济效益,并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
四、结论林木生产力评估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评估⽅法及评估说明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和原林业部1996年12⽉颁布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试⾏)》规定,不同龄组分别采⽤不同的评估⽅法进⾏评估。
本案例中,幼龄林采⽤重置成本法,中龄林、近熟林采⽤收获现值法,成熟林、过熟林采⽤市场价倒算法。
(⼀)林地价格及林地使⽤权价格的计算由⽴地类型与⽴地等级及地⼒指数的关系,确定被评估⼩班各⽴地类型的⽴地等级。
本次评估根据该场提供的⾃然经济条件,包括⼟壤、⽔分、海拔、坡度等因⼦,将该场作为⼀个评估单位进⾏计算,取其均值(主伐期单位⾯积蓄积取200⽴⽅⽶/公顷)。
⽤收益现值法计算林地价格与林地使⽤权价格:单位⾯积林地价格=主伐期单位⾯积蓄积×商品材出材率×(商品材价格-育林基⾦及维简费-调查费-采运费-销售费)÷?眼(1+投资收益率)主伐期]=200×0.85×(630-25-6-115-5)÷(1+4%) 40=16961(元/公顷)。
林地使⽤权价格=该⽴地等级的单位⾯积林地×投资收益率=16961×0.04=678.44(元/公顷。
年),(⼆)林⽊价格的计算1.幼龄林林⽊基准价格的计算。
对于幼龄林林⽊基准价格采⽤重置成本法,重置成本法是按现时⼯价及⽣产⽔平,重新营造⼀块与被评估林⽊资产相类似的林分所需的成本费⽤,作为被评估林⽊资产评估价值的⽅法。
其计算公式为:第1年林⽊重置价格=(造林成本+幼林抚育成本+管护成本+林地使⽤权价格)×(1+利润率)。
以后各年林⽊重置价格=上⼀年林⽊重置价格+(该年幼林抚育成本或抚育间伐成本+管护成本+林地使⽤权价格)×(1+利润率)。
经上述计算,得出该场的林⽊基准价格为:2.中龄林和近熟林林⽊基准价格的计算。
中龄林和近熟林林⽊基准价格采⽤收获现值法。
收获现值法是利⽤收获表预测被评估林⽊资产在主伐时纯收益的折现值,扣除评估后到主伐期间所⽀出的营林⽣产成本折现值的差额,作为林⽊资产评估价值的⽅法。
林权抵押及林权评估方法新闻来源:无发布时间:2011-12-2 浏览次数:158----------------------------------------------------------------------------------------------林权抵押及林权评估方法河南求实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王岍近年来,林权作为一种特殊的评估对象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而作为评估对象进行抵押贷款的业务有增多的趋势,本人在去年也亲身经历了一次林业权(茶园)的抵押评估,对林权评估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现从林权的定义、相关立法及评估规范对林权评估进行论述。
一、林权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三条规定:“森林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
国家所有的和集体所有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个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登记造册,发放证书,确认所有权或者使用权。
国务院可以授权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对国务院确定的国家所有的重点林区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造册,发放证书,并通知有关地方人民政府。
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二条规定:“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林木,包括树木和竹子。
林地,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以及竹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的宜林地。
”从《森林法》第三条第二款的规定中可以看出林权的权利主体包括国家、集体和个人,涵盖了整个所有制类型。
该条第三款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林权的第一顺位权利客体包含了森林、林木、林地三种,二是林权的第二顺位权利客体包括所有权和使用权两种。
明确了主体、客体之后,将《森林法》第三条的二、三款结合起来看又可以对林权的内容得出以下结论:1.国家、集体可以对森林、林木和林地享有所有权,而所有权中包含了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权能;2.个人可以对林木享有所有权、对林地享有使用权。
森林经济林生态效益评估与管理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提高,森林经济林的生态效益评估与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森林经济林的生态效益评估方法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
一、森林经济林生态效益评估方法森林经济林的生态效益评估是一项复杂而综合的工作,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估方法:1. 生物多样性评估:通过调查和研究森林经济林内的物种多样性,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来评估其生态效益。
生物多样性评估可以通过样方调查、群落结构分析和DNA测序等方法来进行。
2. 碳吸存能力评估:森林经济林具有较高的生物量,可以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
通过测量和计算森林经济林的生物量和碳含量,可以评估其碳吸存能力,并为碳交易提供数据支持。
3. 水源涵养能力评估:森林经济林的植被能够抵御暴雨的冲击,减少径流和土壤侵蚀的风险,从而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
通过监测森林经济林的降雨量和水源流量,可以评估其水源涵养能力。
4. 土壤保持能力评估:森林经济林的根系和落叶能够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通过监测土壤侵蚀情况、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保持功能等指标,可以评估其土壤保持能力。
二、森林经济林生态效益管理有效的生态效益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森林经济林的潜力,以下是一些管理方法:1. 合理规划:在森林经济林的规划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经济、生态和社会因素,确保合理的布局和植被结构,最大程度地提高生态效益。
2. 种植多样化:通过种植多种树种和植物物种,可以提高森林经济林的生物多样性,增加其生态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3. 水土保持措施:采取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如植被覆盖、防治盗伐和防火等,可以减少森林经济林的生态风险,保护土壤和水源。
4. 持续经营与复合经济:通过合理的经营方式和多样化的经济产业,使森林经济林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比如可以发展林下养殖、观光旅游等产业,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保持生态平衡。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基本方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工作,作为专业资产评估,在资产评估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的基础上,依据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目的和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的特点,发展和衍生出了一些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技术方法,以适应不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需要。
主要评估技术方法如下:一、市场法是指利用市场上同样或类似资产的近期交易价格,经过直接比较或类比分析以估测资产价值的各种评估技术方法的总称。
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具体包括市场价倒算法、现行市价法等。
㈠、市场价倒算法用于林木资产评估,是用被评估林木采伐后所得木材的市场销售总收入,扣除木材经营所消耗的成本(含有关税费)及应得的利润后,剩余的部分作为林木资产评估价值。
其计算公式为:En=W-C-FEn—林木资产评估值W—销售总收入C—木材经营成本(包括采运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及有关税费)F—木材经营合理利润此方法为市场法的一个衍生评估方法,它是假设被评估的林木资产,于评估基准日一次性全部采伐销售为前提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由于被评估林木的实际情况、国家林业经营管理政策等因素对评估价值的影响。
㈡、现行市价法现行市价法既可用于林木资产的评估,也可用于林地使用权的评估,现分别介绍如下:1、林木现行市价法此方法是以相同或类似林木资产的现行市价作为比较基础,估算被评估林木资产评估价值的方法。
其计算公式为:En=K·Kb·G·MEn—林木资产评估值K—林分质量调整系数Kb—物价指数调整系数G—参照物单位蓄积的交易价格(元/立方米)M—被评估林木资产的蓄积量该方法的应用前提是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所在地区有一个相对成熟、完善的市场,且可以获得与被评估森林资源资产具有可比性的类似森林资源资产的市场交易价格,使用中应注意我国林业市场区域性强,市场发育不充分,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值造成的影响。
2、林地现行市价法此方法是以具有相同或类似条件林地的现行市价作为比较基础,估算林地评估值的方法。
竹山林权评估标准
竹山林权证上列明了二个使用权,一个是林地的使用权,一个是林木资产的使用权。
从财务核算的角度来讲,林木资产属于有形资产,林木使用权应入消耗性生物资产,而林地的使用权应为无形资产。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林业部关于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以森林资源资产作抵押或进行拍卖的应依法进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林业部关于发布《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规范》的通知中对林权的评估进行了规范和约束。
森林资源资产的实物量是价值量评估的基础,评估机构在森林资源资产价值量评定估算前,必须对委托单位提交的有效森林资源资产清单上所列示资产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认真的核查,要求账面、图面、实地三者一致。
森林资源资产数量、质量的核查,必须由具有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经验的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进行。
森林资源资产的核查项目,主要包括权属、林地或森林类型的数量、质量和空间位置等内容。
具体项目是指林地包括所有权、使用权、地类、面积、立地质量等级、地利等级等和林木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竹林、防护林、特种用途林、未成林造林地上的幼林等。
竹山林权评估的基本方法可以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及成本法,林木资产评估方法与林地资产评估的方法根据评估对象的不同略有区别。
竹山林权评估是为特定的目的服务的,同样的森林资源资产因评估的目的不同,所采用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就可能不同,所得的结果也就不同。
在某种意义上,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结论只能是一种判断性意见,通常是建立在外部环境按技术上的可能性、经济上的合理性而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它会随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这构成了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特殊性质。
林权评估方法林权评估是指对林权进行定量评价,以确定其在市场上的价值和价格。
它可以帮助林地所有者和投资者了解林权的潜在收益和投资回报,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林权评估方法。
首先是按照土地评估法进行林权评估。
该方法主要通过评估林地的产出能力、地理位置、土地周边环境等因素来确定林权的价值。
产出能力的评估可以通过测定林地的生物量、伐出材料的数量和质量等来进行。
地理位置和环境的评估可以考虑林地的交通便利性、气候条件、水资源状况等因素。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可以得出林权的市场价值。
其次是按照收益法进行林权评估。
该方法主要将林权看作一种产权,通过评估林地的经济运营收益来确定其价值。
评估的关键是确定林地的经济收益和成本。
经济收益可以包括林木伐出、果实收获、矿产资源的开采等。
成本包括土地的购买成本、建设和管理费用等。
通过计算收益与成本之差,可以确定林权的投资回报率和内部收益率,从而评估林权的价值。
另外还有按照市场比较法进行林权评估。
该方法主要通过观察市场上类似的林地交易来确定林权的市场价值。
可以参考的市场数据有林地的成交价格、交易数量、土地使用方式等。
通过比较不同林地的交易数据,可以确定林权的市场价格水平,并据此进行评估。
最后是按照专家咨询法进行林权评估。
该方法主要依赖于专家的经验、知识和意见来确定林权的价值。
专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实践经验,综合考虑林地的产出能力、地理位置、环境等因素,给出相应的估值。
这种方法对于那些没有足够数据支持的情况下,可以提供较为可靠的评估结果。
总的来说,林权评估是一个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复杂过程。
不同的评估方法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
通过科学的评估,可以帮助林地所有者和投资者更好地管理和利用林地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林业的评估标准及策略林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不仅能够保护大自然,还能提供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用木材。
但是,由于环境变化和人类的破坏,许多林区正在不断减少,这对整个生态系统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为了保护林区,需要制定一些科学的评估标准和策略。
一、林业的评估标准1、生态评估标准在林业中,生态评估标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涉及到林区的环境、植物和动物等方面。
生态评估标准通常包括林区的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生物多样性等情况,这些标准是监督林业发展的主要依据。
2、经济评估标准经济评估标准是评估林业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对林业经济的评估,可以了解到这一区域的木材价格、木材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等因素。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林业工作者更好地规划和管理林区。
3、社会评估标准社会评估标准是针对林区服务群体的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涉及到人们生活的舒适性和健康问题,如绿地覆盖率、雾霾控制等。
社会评估标准还可以帮助林业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当地群众的需求和诉求,从而更好地管理林区。
4、文化评估标准文化评估标准是对林区文化资源的评估标准。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文化遗产、历史遗迹、自然景区等方面的评估。
文化评估标准不仅是林业工作的一部分,还是保护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二、林业的策略1、加强监管加强对林业的监管,是保护林区的重要手段之一。
政府需要制定更加规范的法律制度,完善林区的管理机制,并对林业工作者进行考核和监督,确保他们的行为合法、规范、安全。
2、采用可持续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是现代林业发展的主要手段。
可持续发展模式强调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一种能保护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效益和改善社会福利的方法。
运用可持续发展模式,不仅能保护林业资源,也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科技创新科技和林业的结合是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科技的进步可以为林业提供更好的工具和方法,例如:人工智能技术、遥感监测技术等。
通过科技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林业效率,为林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推动力。
林木资源评估方法林木资源资产也称立木资源资产。
立木是指站立在林地上尚末被伐倒的树木(包括死的和活的),即活立木和枯立木的总称。
林木资源资产评估中除活立木和枯立木外,经常还包括风倒木或新近砍倒尚末加工成原木或其他林产品的林木在内。
笫一节用材林林木资源资产评估用材林根据其内部结构的不同与经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同龄林与异龄林两大类,其林木资产也分为同龄林林木资产与异龄林的林木资产。
一、同龄林林木资源资产评估同龄林是指林分中林木的年龄相对一致的森林。
(一)同龄林林木资源资产特点:1.林分的年龄比较一致,通常不相差一个龄级.2.同龄林的生长有一个明显的起点和终点。
3.同龄林在正常经营的状态下,林木株数按直径分布呈正态分布。
4.同龄林树种结构较为简单,多为单层林,由单一树种或2~3种树种组成。
5.同龄林经营措施较为简单。
6.同龄林的更新多采用人工更新,其更换树种容易,能够引进外来优良树种或优良遗传品质的种源,大幅提高林木的产量,形成速生丰产林。
7.同龄林采伐采用皆伐作业或渐伐作业方式。
8.同龄林要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在经营单位中必须按面积分配不同年龄的林分,以实现从幼龄林到成熟林的龄级分布。
9.同龄林的经营中造林成本较高,造林成本是经营中数量最大、占用资金时间最长的投入,造林成功后的投入主要是管护费用,它们的支出较为均匀。
(二)同龄林林木资产评估方法及参数的选定选用的具体方法主要有:现行市价法(市场价倒算法、市场成交价比较法)、收获现值法、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序列需工数法和历史成本法)。
1.成、过熟林林木资产评估——现行市价法(1)市场成交价比较法(2)市场价倒算法* 该法在实际操作时,要确定的关键参数是木材市场价、林木出材率和木材生产经营利润。
① 木材的市场价格(timber market value)。
② 林木材种出材率。
③ 木材生产经营利润。
2.幼龄林(含未成林造林地)林木资产评估——成本法(1)市场成交价比较法(2)重置成本法:* 在实际操作中,评估的关键是确定林分质量调整系数和功能性贬值调整系数:林分质量调整系数通常由株数调整系数、树高调整系数和蓄积调整系数综合构成。
林地评估的主要方法和原理
林地评估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可以包括以下几种:
1. 调查法:通过实地调查和样方调查,对林地的环境条件、树种组成、林木生长状况等进行详细记录和测量,从而评估林地的质量和价值。
2. 遥感法: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林地的图像信息,通过对图像的解译和分析,提取出林地类型、树种组成、林木覆盖度等参数,从而评估林地的状况和潜力。
3. 模型法:基于林地的生态、经济、社会等指标,建立一套评估模型,利用具体数据对模型进行参数化,并通过模型的计算和分析,评估林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和潜在价值。
4. 经济法:从经济角度出发,通过估算林地的产出价值、贡献价值和流转价格等指标,评估林地的经济价值和投资回报率。
5. 生态系统评估法:从生态功能、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等方面出发,评估林地的生态质量和生态可持续性,包括对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生态效益的估计。
这些方法和原理可以互相结合使用,综合评估林地的多个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以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合理利用。
经济林分档定级标准经济林分档定级标准是根据经济林发展的需求,根据经济林的特点和重要性,对经济林进行分类和评估的一种标准。
通过对经济林的分档定级,可以对经济林进行管理、划分资源以及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进而促进经济林的健康发展。
经济林分档定级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林木生长条件:考虑到林木生长对土壤、气候和水源的要求不同,可以根据林木所需的土壤类型、年降水量、年平均温度等因素来评估林木生长条件。
林木生长条件好的经济林可被分为高档经济林,生长条件较差的经济林则被分为低档经济林。
2. 产出效益:根据经济林所能提供的经济效益来评估其分档定级。
包括经济林的产量、产值、木材质量等因素,经济效益高的经济林可以被定为高档经济林,效益较低的经济林则被定为低档经济林。
3. 经济林的功能:经济林不仅提供木材等经济资源,还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气候调节和美化环境等多种功能。
根据经济林的功能特点和对环境的贡献程度,可以将其分为生态经济林、功能经济林等不同档次。
4. 经济林的管理情况:经济林的管理是保证经济林健康生长和高效利用的关键因素。
合理的管理可以提高经济林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根据经济林的管理情况,如管理水平、管理经验等因素,可以对经济林进行分档定级。
需要注意的是,经济林分档定级标准应该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而不仅仅依靠一个单一的指标。
因为经济林的特点和需求是复杂多样的,仅通过一个指标无法全面准确地衡量经济林的品质和价值。
总的来说,经济林分档定级标准的制定应该以科学、客观、公正的原则为基础,充分考虑经济林的生长条件、产出效益、功能特点和管理情况等因素,以达到对经济林进行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的目的。
通过对经济林进行分档定级,可以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有利于经济林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利用。
经济林资源资产、竹林资源资产评估(二)经济林资源资产评估1.产前期的经济林资源资产评估(1)特点产前期是经济林的幼龄阶段,林木以营养生长为主,只有投入,没有收益。
(2)重置成本法(与公式5-7原理一样)—第n年的经济林资源资产评估值;EnK—经济林林木质量调整系数;—第i年以现时工价及生产经营水平为标准的生产成本(各年度投入的工资、物质消耗 Ci和地租等);新造经济林的成本投入主要有劈山清杂、开带挖穴、施肥定植、防病治虫、修枝定形、除草、管理费用分摊及林地地租等费用。
n—经济林年龄;P—投资收益率。
=1 当拟评估林分株数≥造林标准株数或参照林分株数时,株数调整系数K1当拟评估林分株数<造林标准株数或参照林分株数时【教材例5-6】某林场拟转让5公顷5年生锥栗林,该锥栗林为嫁接苗造林,每公顷株数450株,平均树高3.3米,冠幅3.0米,试对其价值进行评估。
据调查,有关经济技术指标如下:(1)锥栗林营林生产成本:造林费用12 000元/公顷;1~3年每年抚育、施肥3 600元/公顷;第4年起每年抚育、施肥、修剪3 000元/公顷。
(2)投资收益率:8%。
(3)林地年地租:600元/公顷。
(4)当地同年龄参照林分株数450株/公顷,平均树高3.5米,平均冠幅3.1米。
【要求】该锥栗林为5年生幼林,选用重置成本法评估其资产价值。
『正确答案』林分质量调整系数:经济林林分质量调整系数K=K1·K2-1·K2-2=1×0.94×0.97=0.91每公顷锥栗林的评估值:拟评估锥栗林的评估值:E=5×39 034.45=195 172.25(元)本评估值已包含评估基准日之前的林地使用费。
受让方在以后经营中应按年向林地所有者或原林地使用权所有者交纳地租,交纳林地使用费的方式也可由双方协商另行约定。
(3)市场成交价比较法(与用材林林木资源资产评估相同)使用条件:经济林交易市场公开、活跃、发育完善。
林木资源评估方法林木资源资产也称立木资源资产。
立木是指站立在林地上尚末被伐倒的树木(包括死的和活的),即活立木和枯立木的总称。
林木资源资产评估中除活立木和枯立木外,经常还包括风倒木或新近砍倒尚末加工成原木或其他林产品的林木在内。
笫一节用材林林木资源资产评估用材林根据其内部结构的不同与经营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同龄林与异龄林两大类, 其林木资产也分为同龄林林木资产与异龄林的林木资产。
一、同龄林林木资源资产评估同龄林是指林分中林木的年龄相对一致的森林。
(一)同龄林林木资源资产特点:1.林分的年龄比较一致,通常不相差一个龄级.2.同龄林的生长有一个明显的起点和终点。
3.同龄林在正常经营的状态下,林木株数按直径分布呈正态分布。
4. 同龄林树种结构较为简单,多为单层林,由单一树种或2〜3种树种组成。
5.同龄林经营措施较为简单。
6. 同龄林的更新多采用人工更新,其更换树种容易,能够引进外来优良树种或优良遗传品质的种源,大幅提高林木的产量,形成速生丰产林。
7. 同龄林采伐采用皆伐作业或渐伐作业方式。
8. 同龄林要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在经营单位中必须按面积分配不同年龄的林分,以实现从幼龄林到成熟林的龄级分布。
9. 同龄林的经营中造林成本较高,造林成本是经营中数量最大、占用资金时间最长的投入,造林成功后的投入主要是管护费用,它们的支出较为均匀。
(二)同龄林林木资产评估方法及参数的选定选用的具体方法主要有:现行市价法(市场价倒算法、市场成交价比较法)、收获现值法、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序列需工数法和历史成本法)。
1.成、过熟林林木资产评估——现行市价法(1)市场成交价比较法(2 )市场价倒算法* 该法在实际操作时,要确定的关键参数是木材市场价、林木出材率和木材生产经营利润。
①木材的市场价格(timber market value)。
②林木材种出材率。
③木材生产经营利润。
2.幼龄林(含未成林造林地)林木资产评估——成本法(1)市场成交价比较法(2)重置成本法:* 在实际操作中,评估的关键是确定林分质量调整系数和功能性贬值调整系数:林分质量调整系数通常由株数调整系数、树高调整系数和蓄积调整系数综合构成。
经济林分档定级标准
经济林的分档定级标准通常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需求和管理目标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经济林分档定级标准:
1. 树种选择:经济林的树种选择是一个重要因素。
通常对于木材和竹材的经济林,常见树种如松树、柏树、柳树、杨树、毛竹等被认为是优良的经济树种。
2. 生长年限:经济林的年限用于评估其价值和生产力。
常见的经济林分为几个不同的年限等级,如短期经济林(生长年限较短,一般在3到5年范围内)、中期经济林(生长年限在5到10年范围内)和长期经济林(生长年限较长,一般在10年以上)。
3. 生长速度:根据经济林的生长速度,可以将其分为快速生长经济林和慢速生长经济林。
快速生长经济林通常生长快速,可在较短时间内提供丰富的木材或竹材资源,而慢速生长经济林通常生长缓慢,但其木材质量相对较好。
4. 木材或竹材质量:经济林的木材或竹材质量是衡量其价值的重要因素。
根据木材或竹材的质量特征,经济林可以分为高品质经济林、中品质经济林和低品质经济林。
5. 管理和保护:经济林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会影响其产量和质量。
经济林的管理规范、防治病虫害的措施、土壤保护和水源保护等因素都会考虑在内,从而确定经济林的分档定级。
需要注意的是,经济林的分档定级标准并非统一存在,会根据实际情况和管理需求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