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姚县实验中学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导学纲要(王顺昌)
- 格式:doc
- 大小:232.0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专题复习课导学案二、植物细胞与植物细胞临古装片制造1.进程:擦滴——2.植物细胞要滴生理盐水以维持细胞形状3.盖盖玻片要倾斜4.1.显微镜的目镜为〝5X 〞,物镜为〝40X 〞,所观察的物体被缩小的倍数是 〔 〕A 、5倍B 、40倍C 、45倍D 、200倍1、在显微镜下,某一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
要将其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向〔 〕A 右上方B 左上方C 右下方D 左下方3、当显微镜的视野较暗,影响观察时,应〔 〕A 增加光圈B 换高倍镜C 选凹倍镜反光D 调理粗准焦螺旋4、在载玻片写一个小小的〝p 〞字,在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是〔 〕A .p B.d C.b D.q5、当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10时,在视野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
假定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那么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几个?〔 〕A.2个B.4个C.8个D.16个6、假定同一显微镜运用不同缩小倍数延续观察同一植物细胞标本4次,最暗的那个视野中的细胞数目〔〕A最多B最少C一样多 D 不能确定7、用显微镜对光的顺序是〔〕①选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④转动反光镜调理出一个白亮的视野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②─①D.③─②─①─④8.小明同窗在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装片时,污点均不动,你以为污点最能够位于以下哪一结构上A.反光镜B.目镜C.物镜D.装片9.观察装片时,假定使视野内细胞变大,看得更明晰,正确的调理是A.换高倍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B.换低倍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C.换高倍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D.换低倍物镜、转动细准焦螺旋10.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区分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血细胞涂片。
当成像明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以下图所示。
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学会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养成认真规范操作的习惯,爱护显微镜。
学习重点: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使用显微镜的使用技巧。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练 (观察教材36--40页)光学部分:1、显微镜的构造 机械部分:调节部分:2、阅读教材,总结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
⑴如何取放显微镜?⑵如何对光?总结三转:①转动 ,使 镜对准通光孔。
三转: ②转动 ,选择一个较大光圈。
③转动 ,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⑶如何调节观察到物像?(动作记忆)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动手探索: ⑴分别转动粗、细准焦螺旋,操作中发现有什么不同?⑵物镜分高倍镜和低倍镜, 可转换镜头。
⑶转动遮光器,发现了什么?⑷转动反光镜,看看有什么不同?2、练习使用显微镜(规范、独立操作,并能通过调节看到物像)使用显微镜观察写有“上”的标本。
思考:“上”的物像是 ;标本与物像的移动方向 。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3、、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 。
4、讨论: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5、思考:在显微镜下能看清写在不透明纸上的“上”字吗?(第二课时)三、达标测试1、使用显微镜对光的程序是( )①选遮光器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②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④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④→②→①D、③→②→①→④2、小明在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看到了一个小黑点,移动载玻片和物镜,小黑点不动,由此可判断小黑点可能在( )A. 目镜上B. 物镜上C. 载玻片上D. 反光镜上3、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X、物镜为10X时,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
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X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4、小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地向同学描述,并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但别人却看不清物像。
大姚县实验中学七年级2014-2015学年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教师:王顺昌科目:生物班级: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学生刚步入初中,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
所以,有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应付学习,对学习生物学这科不够重视,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认真完成,没有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
但也有能较快适应新学习环境,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劲头十足的学生。
因此学生差异较大而且明显。
大部分学生对学习生物学很感兴趣,对老师布置的课外实验能按时完成,积极配合老师上好每一节课。
二、根据教学大纲、考纲、教材和学生实际,本学期的教学要求和目的(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措施和方法1、本学期应该注重班级学生成绩的平衡发展,特别关注生物学困生的学习发展。
对生物学困难生,要真正了解他们对生物学习的态度,分析学习不好的原因,个别找来谈心,上课随时关注他们的反应,看他们是否参与到学习中,是否对生物有兴趣,鼓励他们多回答问题,对于他们的变化做好记录。
课外走进他们的生活,带领他们去了解一些实际性的生物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运用生动的语言,加强情感教育,精心诱导、强化教学。
3、继续深入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和转变教育观念,在继承传统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力争使自已的课堂教学有所创新和提高。
4、继续探究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资料和模式。
科目:编写人:审核人:姓名:年级班组长:练习使用显微镜(共一课时)【核心素养目标】: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关注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学目标】: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认同显微镜的重要作用,爱护显微镜。
关注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学重点】: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课程类型】: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其他【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课前导入:教师展示显微镜—开启微观世界大门的视频,并提出问题:用显微镜为什么能观察到细胞?它具有哪些结构呢?二.展(见教学目标):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认同显微镜的重要作用,爱护显微镜。
关注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探(合作探究):(一)、想一想:自然界有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生物,大多数生物都有相同的结构——细胞,我们要了解细胞,首先要借助什么样的工具呢?(二)、学一学:(课前预习内容)1.写出组成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引发学生思考。
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思考并讨论。
认真阅读课本,完成填空。
(2.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镜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距边缘7厘米,略偏左。
安装好。
(2)对光调光:转动,使对准通光孔。
用一个对准通光孔。
一只眼眼向目镜内看。
转动,使反射光线经过、、、到达目镜,以通过目镜看到为宜。
(3)调焦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用压片夹压住,移动玻片标本,将标本要移至通光孔的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从看着物镜,防止物镜镜头与玻片接触。
)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再略微转动,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广西永福县实验中学七年级生物上册《练习使用显微镜》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过程与方法: 观察分析,分组实验,讨论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三、教法与学法启发学生,引导,帮助学生分组,让学生对照课本彩图,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并思考每一部分的作用;阅读课后的显微镜发展史。
四、教具媒体组合应用准备显微镜,并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挂历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投影仪;课前每班培训两名“小老师”,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
五、教学过程㈠走进新单元指导学生看书中35页图,提问、朗读,引出主题。
让学生明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
㈡导入新课要了解细胞,必须借助显微镜。
㈢讲授新课1. 取镜和安放指导学生看书37页:取镜和安放。
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引导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发明、发展过程。
提问:我们现在用的是什么显微镜?小结: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
2. 显微镜的构造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
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进行鼓励,引出显微镜的使用。
3.显微镜的使用⑴对光:①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强调:用低倍物镜(10X或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左眼看,右眼睁。
③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
强调: 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
学生有迫切动手观察的欲望。
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纲要
课题: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
课型:新授课
设计教师:王顺昌审核:生物备课组
【课标要求】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显微镜和教师演示,说出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通过具体操作显微镜,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通过学习和练习显微镜的操作,说出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
【学习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习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课前预习纲要】
预习课本第36-40页,完成下列问题。
1、显微镜的结构是怎样的?
2、怎样使用显微镜?有哪些注意事项?
3、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4、在图中括号内填写显微镜各部分结构的名称。
5、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和清洁收镜。
6、从目镜中看到的物象是。
一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
【课堂学习探究纲要】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自然界有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生物,大多数生物都有相同的结构-细胞,我们要了解细胞,首先要借助什么样的工具来观察?(1分钟)
二、明确学习目标(1分钟)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显微镜和教师演示,说出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通过具体操作显微镜,会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通过学习和练习显微镜的操作,说出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
【学习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学习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三、自主探究合作释疑
【检查预习】个别提问(3分钟)
1、显微镜的结构是怎样的?
2、怎样使用显微镜?有哪些注意事项?
3、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自主学习一】:阅读课本阅读课本36页的想一想,议一议推测:(4分钟)
1、观察的材料应该放在哪里?
2、哪些部件可以将观察材料放大?
同桌同学议议,然后进行交流,教师给予点拨。
【自主学习二】:对照教材和实物认识并填写显微镜的结构名称(5分钟):
【合作交流与探索】
【探究一】:练习使用显微镜(要求:能规范、独立操作,并通过调节看到物像。
)
【交流展示】
1、讨论: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为什么在下降镜筒时眼睛要注视物镜?
2、用显微镜观察写有“上”的标本,思考:①“上”的物像是;标本与物像的移动方向。
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3、思考:在显微镜下能看清写在不透明纸上的“上”字吗?
【探究二】:阅读教材p37——39,3分钟后完成下列问题:
(1)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有哪些?
(2)如果将玻片标本向左移动,观察到的图像应该向什么方向移动?
在显微镜下面观察到的图像是正像还是倒像呢?
(3)长度为1cm的线段,放在显微镜下面观察,看到的图像的长度是多长?如何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交流展示,教师进行点拨。
四、当堂测评,展示自我(7分钟)
C层题:
1.使用普通光学显微镜时,转动下列哪个结构,能较大范围地升降镜筒()
A 转换器
B 遮光器
C 粗准焦螺旋
D 细准焦螺旋
2.李刚两眼视力正常,惯用左手写字,他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应()。
A 闭左眼,用右眼观察
B 闭右眼,用左眼观察
C 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
D 两眼睁开,用右眼观察
3小明用“16×”的目镜和“10×”的物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他看到的细胞被放大()。
A 16倍
B 26倍
C 160倍
D 10倍
B层题:
4.在进行显微镜的对光时,为了看到明亮的视野,应该使下列哪组部件成一条直线()。
A 物镜、目镜、转换器、反光镜
B 目镜、镜筒、物镜、反光镜
C 物镜、目镜、镜筒、载物台
D 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
5.下面是三台显微镜(编号A、B、C)分别观察同一装片的洋葱表皮细胞。
请完成下列问题:
台号目镜物镜
A 5× 8×
B 10× 10×
C 15× 40×
(1)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是()号。
(2)观察到的个体细胞面积最大的显微镜是()号。
(3)目镜最长的是()号显微镜。
A层题:
6、填图:显微镜各个部分的结构
7、在室内光线比较暗的情况下,用光圈,镜。
五、反思小结、整理提高(3分钟)
1.光学显微镜只能观察薄而透明的物体。
2.物像是倒像,而且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3.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4.放大倍数为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5.放大倍数越大,细胞越大,视野中个体数越少;
放大倍数越小,细胞越小,视野中个体数越多。
【课后巩固拓展纲要】
通过复习本节知识,学生独立完成,个别交流,集体订正
C层题:
1.小明在显微镜的视野中看到一个“上”字,请问透明纸上写的字是()
A.下
B.上
C.
D.
2.在显微镜下观察,若要看清视野左方的物体,请问玻片应向哪个方向移动()
A.左方
B.右方
C.上方
D.下方
3.观察玻片标本时,若视野的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
A.目镜
B.物镜
C.光圈
D.反光镜
4.使用显微镜时,当载物台不清洁时,应用()擦净。
A.纱布
B.用手
C.用擦镜纸
D.不用擦而用嘴吹净
B层题:
5.安放显微镜时,常放在实验台距边缘7cm左右略偏左,偏左的原因是()
A.左侧安全
B.因为要用左眼观察目镜
C.左侧光充足
D.左侧不与其他人接触
6.当你发现显微镜镜头不清洁时,除去污物的正确方法是()
A.用纱布擦
B.用手擦
C.用纸巾擦
D.用擦镜纸擦
7.使用显微镜时,取镜时我们常用右手握住镜臂,这样做的目的是()
A.多数人习惯用右手
B.右手干净
C.右手较小
D.用右手握是规定
8.载物台上遮光器的作用是()
A.调节光线的强弱
B.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C.遮住光线不使其反射到镜筒内
D.使光线均匀地进入视野内
9.在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
A.放大的正立的像
B.放大倒立的像
C.缩小的正立的像
D.缩小倒立的像
10.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时候,被观察材料必须是()
A.薄而透明的
B.新的
C.干燥的
D.完整的
11.使用显微镜时,错误的操作是()
A.对光是要看到白亮的视野
B.安放时镜座距实验台边缘约5cm
C.观察使用左眼看着目镜,右眼睁开,便于画图
D.当光线较暗时,用反光镜的凹面来对光
A层题:
12.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由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视野亮度和细胞数目的变化()
A.变亮增多
B.变暗减少
C.变亮减少
D.变暗增多
13.显微镜的正确方法是()
A.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
B.左右任一只手握住镜臂
C.右手握镜筒,左手托镜座
D.双手托住镜座
14.当显微镜的目镜为5、物镜为10时,在视野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16个细胞。
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15.用显微镜对光的程序是()
①选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