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一章《生物和细胞》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班级: 姓名: 学号: 评价:一、学习目标: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二、重点难点:重点: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三、导学流程:【自学质疑】(15分钟):1、取镜和安放:取镜要用一手__________,一手__________,放在自己实验台的偏___的位置,然后安装好__________。
2、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倍镜对准_________。
转动遮光器,使一个较大的________也对准__________。
用__ __眼朝_______里注视,____眼睁开,然后用手调节_________,直到看到明亮的视野为止。
3、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面朝上放在__________上,用__________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_________的中心。
4、时针方向转动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接近标本为止。
5、时针方向转动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再略微转动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二次备课2、在对光时为了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光圈和反光镜选择是否有要求(光线很强时,光线不足时两种情况进行分析)?对好光后,不能再移动显微镜,为什么?3、玻片上、下、左、右移动时,视野中的物像如何移动?想一想:玻片移动方向和物像移动方向相同的还是相反的关系?四、课堂小测:1、显微镜的目镜为“5X”,物镜为“40X”,所观察的物体被放大的倍数是()A、5倍B、40倍C、45倍D、200倍2、在显微镜下,某一细胞位于视野的右上方。
要将其移到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向()A右上方B左上方C右下方D左下方3、当显微镜的视野较暗,影响观察时,应()A缩小光圈B换高倍镜C选凹倍镜反光D调节粗准焦螺旋4、在载玻片写一个小小的“p”字,在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是()A.pB.dC.bD.q5、使用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①对光,直到整个视野呈白色②调节粗、细准焦螺旋,以便看清物像③放置玻片标本,并用压片夹压住④取镜安装⑤收镜并放回原处A ④①③②⑤B ⑤③①②④C ④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学习环节二】:讨论领悟(6分钟)1.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标本为,为什么在镜筒下降时眼睛要注视物镜?6、遮光器上光圈的作用是( )A、调节焦距B、调节光亮度C、调节光线角度D、调节图像清晰度7、如果物像偏左,你应将标本向移,才能使物像居中。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一课时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习目标1、熟记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2、能够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阐明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练习绘制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简图。
要点梳理1、显微镜最主要的结构是:(包括和);二者倍数的乘积就是物象的。
镜头的长度与倍数的关系是物镜:长短;目镜:长短。
在观察物象时,所要观察的材料必须放在通光孔的;先用观察再用观察(填低倍镜或高倍镜);镜筒下降看,镜筒上升看(填目镜或物镜)。
左眼看,右眼。
b在显微镜下物象是,由此说明了显微镜下的物象是;物象的放大倍数如何计算?;可以根据环境中光线的强弱进行调整视野的亮度,环境中光线强时用面镜,光圈;环境中光线弱时用面镜,光圈。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
显微镜在实验台的放置方法是;对光时要用镜,镜头离载物台要保持厘米左右;眼注视目镜内,眼睁开,便于;观察装片时,一要注意“先低后高”即:先用倍镜,后用倍镜;二要注意“先下后上”,即:镜筒先,然后再。
三要注意“先粗后细”,即:镜筒的的大幅度的上升和下降要用准焦螺旋,物象清晰与否要调准焦螺旋。
3、显微镜所要观察的材料必须是的,太厚的物体不容易观察;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类,即:(从生物体上的玻片制成);(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而成);(从生物体上少量材料制成)。
学法指导例1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在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少和视野最亮的镜头组合是()①目镜15×物镜10×②目镜10×物镜10×③目镜15×物镜25×④目镜10×物镜25×A、①②B、④①C、③②D、③④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放大倍数小时,视野亮,看到的视野范围大,细胞数目多;反之,放大倍数大时,视野暗,看到的视野范围小,细胞数目少。
答案:C例2 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央出现一污点,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均不动,则污点可能在()A、反光镜上B、装片上C、目镜上D、物镜上解析: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不动,说明污点不在装片和目镜上;反光镜上即使有污点,也不会出现在显微镜的视野中央,因此可判断污点是在物镜上。
《练习使用显微镜》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显微镜的基本使用方法,理解显微镜在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能够独立完成显微镜下的观察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准确使用显微镜进行生物样品的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二、作业内容1. 显微镜的基本构造与使用方法学生需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包括目镜、物镜、载物台等部分,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步骤,包括调光、调焦等。
通过自学和课堂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有全面理解。
2. 显微镜操作实践学生需在教师指导下亲自操作显微镜,包括调整光源、放置载玻片、调节焦距等步骤。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显微镜使用方法的理解。
3. 观察生物样品并记录学生需选择适当的生物样品(如植物细胞、动物组织等),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观察时应注意样品的放置、调节焦距、记录细节等步骤。
三、作业要求1. 操作规范学生在操作显微镜时需遵循规范步骤,注意安全,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坏或个人受伤。
2. 观察记录学生需认真记录观察结果,包括细胞的形态、结构、颜色等细节。
记录应详细、准确、清晰。
3. 独立思考与团队合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应独立思考,主动解决问题。
同时,也要与同学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观察任务。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主要包括学生操作显微镜的规范性、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清晰度等方面。
教师将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给出相应的成绩和反馈。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同时,教师还将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
2. 学生自我反思学生需在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3. 同伴互助反馈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心得体会,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共同提高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通过以上所述的作业内容设计,能够使学生从基础理论到实际操作全面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提高其观察和记录能力。
湘波中学 七 年级 生物 科导学案课题: 细胞构成生物体(1) 课型 预习、展示、反馈 备课日期: 20120924 班级: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学习目标:1、 练习使用显微镜以及处理观察时所遇到的问题;2、 了解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并学会制作临时装片,掌握植物细胞各部分的功能。
学习时间:二课时第一节 练习使用显微镜(预习P36——P40,回答下列问题)一、认识显微镜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n 、 二、使用显微镜1、取镜和安放取镜时,应一只手握住 ,另一只手托住 。
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边缘大约 厘米处,安装好 和 。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 用较大的 对准 ,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 、 、 到达目镜。
以通过目镜看到 为宜。
3、观察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 放在 上,用 压住,玻片标本要正对 的中心。
转动 ,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 为止。
眼睛看目镜,同时 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再略微调节 ,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
三、学以致用1、从目镜内看到的物象是 ,一台显微镜的 与 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象就 ,但观察到的视野范围就 。
2、练习题(1)在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装片和擦目镜镜头,污点都没被移去,那么污点肯定是在( )A .目镜上B .在装片上C .在反光镜上D .在物镜上 (2)用显微镜观察时,显微镜在实验台上的位置一般应该是: ( )A .正中央B .略偏右C .略偏左D .以上三种都可以(3)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
第二次在视野中看到的物象与第一次看到的物象相比 ( )A .是原来的一半,细胞个数增多B .是原来的2倍,细胞个数增多C .是原来的一半,细胞个数减少D .是原来的2倍,细胞个数减少(4)显微镜目镜上刻有“15x ”字样,表示__ ___。
2013年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生物上册导学案
目录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P1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P2
第一节生物圈P3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P4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P6
第四节生态系统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8
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P11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P13 第二节观察植物细胞P16 第三节观察动物细胞P18
第二章细胞的生活
第一节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P21 第二节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P23 第三节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P24 第一、二章检测题P26
第三章细胞怎样产生物体
第一节动物体的结构层次P30 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P31 第四章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P36 第三、四章同步测试P38
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厥类P42
第二节种子植物P44
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P45
第二节植株的生长P48
第三节开花和结果P50
第一、二章测试P52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P55 第二节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P57 第三节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P59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第一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P62 第二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P64
第五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P67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P70
第三、四、五、六章测试题P73。
课题名称: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一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第一节练习使用显微镜课时:1【教学目标】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物像。
3.认同显微镜的重要作用,爱护显微镜。
关注科学与技术相互促进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2.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教学方法】课前预习法、练习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辅资料(一本全练)等。
【教学过程】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学法指导:阅读课文P36—40页。
重点内容:显微镜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作用。
二、先学: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督促。
完成《一本全练》课前自主预习部分,组内交流答案。
(10分钟)三、后教:合作探究,突破重点和难点。
(15分钟)核对课前预习答案,对错题重点讲解。
课件配套讲解重难点知识。
如:显微镜的构造;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操作步骤;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判断污点的位置。
四、巩固记忆。
(10分钟)1.显微镜的结构2.显微镜的使用①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
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物像的移动方向相反。
②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③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
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3.目镜长的放大倍数低,物镜长的放大倍数高。
显微镜放大倍数越高,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且变暗。
五、当堂训练,及时反馈。
(5分钟)独立完成随堂学练部分习题。
六、【教学后记】。
第一单元生物和细胞第二章认识细胞第一节学习使用显微镜教学过程1.单目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单目显微镜目镜物镜教师总结:目镜、物镜所标字样表示它们的放大倍数。
2.双目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讲解】(展示)这是一台双目显微镜,我们来认识一下它的结构:讲解①-⑨结构的名称及功能。
展示显微镜的图片,请同学们进行巩固。
实验探究:练习使用单目显微镜阅读教材P18~19的内容,完成以下思考:1、使用显微镜的一般步骤是怎样的?2、使用显微镜时,每一步是如何操作的?3、对光完成的标志是什么?4、使用显微镜时,在下降镜筒时,为什么眼睛要注视物镜?5、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有何特点?3.实验探究: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习了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我们来看一下它的使用过程: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①取镜和安放;②对光;③低倍镜观察;④高倍镜观察;⑤复原。
一、单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玻片上;物镜换,污点移,则污点在物镜上;目镜换,污点移,则污点在目镜上。
如图:2.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小。
3.一台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
板书设计第一节学习使用显微镜一、单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对光调光调焦观察二、双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对光调光调焦观察三、数码液晶显微镜的操作提示教学反思正确使用显微镜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在课堂上容易急于尝试使用显微镜,导致教师难以教会学生一步一步正确使用显微镜。
因此我先对几位组长进行训练,先让部分学生熟悉显微镜的操作步骤,然后再分组实验时,采取“兵教兵”的方法,与此同时,教师能在课堂上有更多时间及时发现学生操作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
本节课在整个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比较重要,知识点较多、考点较多,因为时间的关系很多知识点没有展开去讲,所以学生初学完后容易一知半解。
《练习使用显微镜》学案【学习目标】(1-3个)1. 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 使用现为景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 认同显微镜的重要作用,爱护显微镜。
关注科学与技术先互促进的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正确使用显微镜。
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新知探究】探究任务一:显微镜的构造自主探究:观察教材P37的图2-1显微镜结构图,写出下图中各部分结构的名称,尝试描述图中各部分结构的作用。
合作交流:1. 如何区分物镜和目镜?怎样辨别它们的放大倍数?2. 如何用反光镜和遮光器来调节视野明暗程度?探究任务二:练习使用显微镜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37-39实验内容,练习使用显微镜,回答下列问题:1.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一、_________ ,二、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_ 。
2. 取放显微镜时,应用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住镜座,放在实验台距边缘大约_____________________ 厘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3. 对光时,先转动 _________________ ,使低倍物镜对准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_________ 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一只眼注视目镜,最后转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光线射入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4. 观察时,转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2时眼睛一定要侧面看着 __________________ ,以免碰坏物镜或损坏玻片标本。
一只眼向目镜内看, 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 微转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