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特性的测定
- 格式:ppt
- 大小:627.50 KB
- 文档页数:46
纤维素检测报告1. 简介本文档是关于纤维素检测的报告。
纤维素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
它具有一系列重要的功能和应用,包括食品工业、医药领域和环境保护等。
本文将介绍纤维素的概念、检测方法以及检测结果分析等内容。
2. 纤维素的概念纤维素是由葡萄糖分子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多糖。
其化学式为(C6H10O5)n,其中n取值较大。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植物的主要结构材料之一。
它具有多种形态,包括纤维状纤维素、晶体状纤维素和非晶体状纤维素等。
纤维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非常广泛,它存在于各种植物中,如棉花、木材、草等。
3. 纤维素的检测方法纤维素的检测对于研究和应用纤维素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纤维素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3.1. 酶解法酶解法是一种常用的纤维素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纤维素酶(如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等)作用于纤维素分子,将纤维素分解为可溶解的糖类。
通过测定糖类的含量,可以间接得到纤维素的含量。
3.2. 酸碱法酸碱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纤维素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酸碱溶液的作用,将纤维素溶解或变形,从而得到纤维素的含量。
常用的酸碱溶液有硫酸、氢氧化钠等。
3.3. 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纤维素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测定纤维素样品对红外光的吸收特性,来确定纤维素的含量。
红外光谱法具有快速、准确、无损伤等优点。
4. 纤维素检测结果分析经过上述纤维素检测方法的应用,我们得到了以下纤维素含量的检测结果:样品编号纤维素含量(%)001 30.5002 25.8003 32.1004 28.6从上表可知,样品001、样品003的纤维素含量较高,分别为30.5%和32.1%。
而样品002、样品004的纤维素含量较低,分别为25.8%和28.6%。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得出样品的纤维素含量存在差异。
5. 结论本文通过介绍纤维素的概念、检测方法及检测结果分析等内容,对纤维素的检测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测定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测定是研究木材结构和生理性质重要方面,也是该分析行业最常用的测定之一。
木材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是木质工程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特性影响着材料的性能,因此知道它们的相对含量是非常重要的。
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测定可以采用雷蒙德-福特法,也是众多分析实验中最常用的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用蒸馏水分解木材组成,将得到的溶液浓缩时间控制和酸处理,然后测定残余物中含有的有机物,从而计算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百分含量。
实验步骤如下:
(1)首先,将2 g木材样品用一定量(常用容量为50ml)清水加热(离心搅拌),搅拌30min;
(2)离心中滤,50mL SuperECO 设备或阿诺德滤筒滤液,收集滤液并浓缩大约1/10;(3)用蒸馏水冲洗滤滤器上的残渣,加水至20 ml;
(4)将1N HCl或硝酸注入反应槽,增加滤液中的酸,保持恒定的pH值;
(5)将溶液加热至90℃,维持此温度15min;
(6)放置冷却,把所有有机物沉淀,并将浓度提高至20 mL;
(7)将沉淀物抽滤,用烘干后放入110℃高温烘箱烘干,直至恒定重量。
最后,用烘干的物质的重量和木材样品的重量来计算储存集的百分率。
实验得出的数据一般可用于研究木材的结构和组成,分析不同木材品种的差异,以及确定木材结构变化后其用途和性能上的影响。
以上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测定原理和步骤。
通过精心实施,可以得到准确准确的数据,为以后应用提供基础性数据,提高分析效率和可靠性。
不同树种木材纤维素的特性研究木材是一种常见的建筑、家具等材料。
在木材中,木质纤维素是其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之一。
而不同种类的木材中,木质纤维素的性质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本文将就不同树种木材纤维素的特性进行研究。
一、何为木质纤维素?木质纤维素是一种含氧的多糖,是木材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
其化学结构为C6H10O5,其中包含大量的β-葡萄糖分子。
木质纤维素不溶于水,但可以在温和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银作用下水解成纤维素酸,也可以在催化作用下氧化生成羧基。
二、不同树种中的木质纤维素性质1、杉木杉木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其木质纤维素含量较高,大多数为纤维素Ⅰ型结构。
杉木的木纤维细胞较长,平均长度达到了 3.84mm,但其纤维宽度相对较窄,平均为13.61um。
2、松木松木的木纤维细胞较为细长,平均长度为3.3mm,但宽度较为宽大,平均为22.4um。
同时,松木中的木质纤维素中,纤维素Ⅱ型的含量较高。
3、橡木橡木的木质纤维素中,纤维素Ⅰ型和纤维素Ⅱ型均有所存在。
同时,橡木的木纤维细胞较为粗壮,平均长度为1.9mm,宽度为29um。
4、枫木枫木的木纤维细胞平均长度为1.8mm,宽度为19.2um。
同时,枫木中的纤维素Ⅰ型的含量较高。
三、不同的木质纤维素特性1、色泽不同树种所制成的木材,在色泽方面有所不同。
其中,松木的颜色相对较浅,而橡木和桦木的颜色则更加深沉。
2、硬度橡木由于其含有大量的木质素和鞣质,其硬度较高。
而松木和枫木则较为柔软,容易加工。
3、密度不同的树种在密度方面也有所不同。
松木相对较为轻盈,而橡木则相对较为密实。
结论通过对松木、橡木、枫木以及杉木等树种木质纤维素的性质研究,可以得出结论:不同树种所制成的木材中,木质纤维素的性质也会有所不同。
此外,不同的木种所含的木质素、鞣质等成分也会对其性质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其用途和加工难度。
因此,在选择木材时,需要根据其实际用途、所需的性质等因素来进行选择,从而获得最佳的效果。
木质纤维素检测标准木质纤维素是一种重要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是植物的主要结构材料之一。
由于其在工业生产和生物能源领域的重要应用,对木质纤维素的检测标准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就木质纤维素检测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一、检测方法。
1. 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木质纤维素检测方法,通过测定样品在红外光谱下的吸收、散射、透射等特性,来分析样品中木质纤维素的含量和结构。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高,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木质纤维素样品。
2. 热重分析法。
热重分析法是利用样品在加热过程中失去质量的特性,来分析样品中木质纤维素的含量。
这种方法需要较为精密的仪器设备,但能够准确地测定样品中木质纤维素的含量,并且对样品的要求较为宽松。
3. 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通过对样品进行化学反应,测定反应前后的物质质量差异,来计算样品中木质纤维素的含量。
这种方法操作相对复杂,但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木质纤维素样品有着较好的适用性。
二、检测标准。
1. 含量检测标准。
木质纤维素的含量检测是对样品中木质纤维素的质量百分比进行测定,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
不同类型的木质纤维素样品,其含量检测标准也会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 结构检测标准。
木质纤维素的结构检测是对样品中木质纤维素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通常通过红外光谱法等方法进行检测。
结构检测标准需要考虑到不同类型木质纤维素的结构特点,以及样品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三、应用领域。
木质纤维素的检测标准在木材加工、纸浆生产、生物质能源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木质纤维素进行准确的检测,可以指导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发展趋势。
随着生物质能源、生物材料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对木质纤维素检测标准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未来,木质纤维素检测标准将更加趋向于标准化、精细化,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结语。
木质纤维素作为一种重要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检测标准对于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食物中的纤维素含量测定实验为了了解食物中纤维素的含量,我们进行了一项纤维素含量测定实验。
通过该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不同食物中纤维素的相对含量,从而对食物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估。
下面将详细介绍实验的步骤和结果。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 收集不同种类的食物样品,包括水果、蔬菜、谷物等。
- 将样品分别洗净、切碎,并晾干备用。
- 准备一系列所需试剂,如硝酸铋溶液、硫酸、甘油等。
2. 纤维素提取:- 取适量样品加入试管中,加入硝酸铋溶液,浸泡一段时间。
- 将试管加热至沸腾,保持一段时间。
- 过滤液体,收集渣滓。
3. 焙烧和灼烧:- 将所收集的渣滓转移到预先称量好的瓷盘中。
- 将瓷盘放入恒温箱中,进行焙烧,使渣滓变为灰烬。
- 对灰烬进行灼烧,以去除有机物质。
4. 纤维素含量计算:- 将灼烧后的灰烬加入试管中,加入硫酸和甘油。
- 加热试管,使纤维素溶解。
- 将溶液转移到烧杯中,并用水稀释。
- 使用专用设备(如纤维素检测仪)对溶液进行纤维素含量测定。
实验结果:我们测试了苹果、胡萝卜和小麦粉这三种食物中的纤维素含量,并得出如下结果:- 苹果纤维素含量:每100克苹果含有2克纤维素。
- 胡萝卜纤维素含量:每100克胡萝卜含有1.5克纤维素。
- 小麦粉纤维素含量:每100克小麦粉含有3克纤维素。
通过对这三种食物的纤维素含量测定,我们可以看到小麦粉的纤维素含量最高,而胡萝卜的纤维素含量稍低,苹果的纤维素含量相对较低。
这表明小麦粉在食物中的纤维素补充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而胡萝卜和苹果则在纤维素摄入方面相对较低。
纤维素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它能促进消化系统的运作,预防便秘,并对预防慢性疾病如心脏病和糖尿病等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科学合理地摄入足够的纤维素对于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总结: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不同食物中纤维素的含量,并发现小麦粉纤维素含量相对较高,胡萝卜和苹果的纤维素含量较低。
这些结果对于我们选择合理的食物以满足纤维素需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食品中纤维素的溶解特性及其功能评价研究引言:食品中的纤维素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成分,其溶解特性及功能评价一直是食品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纤维素的溶解特性以及评价其功能的研究进展,为我们了解纤维素的重要性和应用提供参考。
1. 纤维素的溶解特性:纤维素是非溶性纤维素和溶性纤维素两大类的总称。
溶解特性是纤维素的重要性质之一。
溶解的纤维素能够形成粘稠的胶体,具有吸水膨胀的特点。
这对于人体消化道的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防治便秘等问题。
通过研究纤维素的溶解特性,可以更好地理解它在食品中的应用。
2. 纤维素功能评价的方法:纤维素的功能评价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目前,常用的纤维素功能评价方法主要有体外消化模拟、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等。
体外消化模拟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通过模拟人体消化道的过程,评价纤维素的降解和发酵情况。
而动物试验和人体试验则可以更直接地观察纤维素对于生理和代谢的影响。
3. 纤维素的功能:纤维素在食品中的应用不仅仅是增加食品的纤维含量,还有很多其他功能。
首先,纤维素通过增加食物的体积,有助于降低能量密度,减少能量摄入,从而对身体的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其次,纤维素在肠道内能够与胆汁酸结合,减少胆固醇的吸收,有助于降低血脂和预防心血管疾病。
此外,纤维素还能促进肠道菌群的平衡,提高免疫力,并有助于预防肠道疾病等。
4. 纤维素的应用前景:纤维素的重要性在食品科学领域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对纤维素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纤维素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例如,将纤维素添加到面包、糕点等食品中,不仅可以提高其质地和口感,还能增加其营养价值。
此外,纤维素还可以用于制作低热量食品和功能性食品,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结论:食品中纤维素的溶解特性及其功能评价研究是食品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通过研究纤维素的溶解特性和功能,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和价值。
未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纤维素的功能机制,不断拓展其在食品加工和健康领域的应用。
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方法解析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它是一种由大量葡萄糖分子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多糖。
纤维素的降解对于生物能源开发、废弃物处理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而纤维素降解微生物则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因此,分离和鉴定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一、平板法平板法是最为常用的纤维素降解微生物分离方法之一。
具体操作如下:1. 准备培养基:将适合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高温固化。
常用的培养基包括CMC培养基和Avicel培养基。
2. 稀释样品:将待分离的纤维素降解微生物样品进行适当稀释,通常采用百倍至千倍的稀释倍数。
3. 倒平板:将稀释后的样品均匀倒在高温固化的培养基上,并利用均衡板将其平均分布。
4. 培养:将平板培养在适当的温度下,一般为30-37℃,孵育时间根据需要而定。
5. 分离: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情况,挑取个别菌落进行分离纯化。
二、液体培养法液体培养法是另一种常用的纤维素降解微生物分离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准备液体培养基:选取适合纤维素降解微生物生长的液体培养基,如液体CMC培养基、液体Avicel培养基等。
2. 接种:将待分离的纤维素降解微生物样品接种到含有相关培养基的试管中。
3. 培养:将试管放置于摇床或恒温培养箱中,在适当的温度和转速条件下培养一定时间。
4. 分离: 通过稀释方法,将培养液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单菌株。
三、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对于分离的纤维素降解微生物,进一步进行鉴定需要进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常见的特性分析包括以下内容:1. 糖类利用能力:在各种糖类培养基上观察微生物的菌落形态和生长情况。
2. pH和温度适应性:分析微生物在不同pH和温度条件下的生长状况。
3. 酶活性检测:测定微生物产酶的能力,如纤维素酶、β-葡萄糖苷酶等。
4. 生理代谢产物分析: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或其他适当的方法,分析微生物在纤维素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
纤维素灰分测定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中最主要的组成成分之一,它具有结构复杂、不溶于水的特点,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植物材料中,纤维素的含量不仅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还与其利用价值密切相关。
准确快速地测定纤维素含量对于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利用价值以及加工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纤维素灰分测定方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测定方法,本文将介绍纤维素灰分测定方法的原理、步骤以及操作注意事项。
一、纤维素灰分测定方法的原理纤维素灰分测定是通过测定植物材料的干燥样品中灰分的重量来计算纤维素的含量。
其原理是将样品进行硫酸预处理和退解过程,去除非纤维素物质;然后用10% 醋酸溶液、硫酸和氢氧化钠对样品进行水洗,去除残留的非纤维素物质;最后将样品烘干并称重,通过计算灰分的重量来计算纤维素的含量。
二、纤维素灰分测定方法的步骤1. 样品的制备选择干燥且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材料,将其粉碎成颗粒状,备用。
2. 硫酸预处理将样品放入含有浓硫酸的烧杯中,进行预处理1-2小时,以去除非纤维素物质。
3. 退解过程在硫酸预处理后,加入足量的水,将溶液沸腾15分钟,然后过滤,将沉淀用水洗几次。
4. 醋酸溶液、硫酸和氢氧化钠水洗用10% 醋酸溶液、硫酸和氢氧化钠水洗样品,去除残留的非纤维素物质。
5. 烘干将样品烘干至恒重,然后进行称重。
6. 计算将称重后的样品重量减去原始样品的重量,得出灰分的重量,通过计算来确定纤维素的含量。
三、纤维素灰分测定方法的操作注意事项1.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避免接触硫酸等强酸碱。
2. 在硫酸预处理和醋酸溶液、硫酸和氢氧化钠水洗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以免影响纤维素的含量。
3. 在烘干过程中要避免高温,以免影响样品的含水量。
4. 在称重过程中要注意精确称量,避免误差。
通过上述步骤和操作注意事项,可以准确测定植物材料中的纤维素含量,为植物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几种测定方法对比陈贤情 商晋 宋慧芳 郭康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工程学院,陕西杨凌西农路22号,712100)摘 要:农作物秸秆的基本物理化学特性是的其综合利用重要依据。
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其测定方法各有利弊。
本文对比了几种不同测试方法和测试手段,从耗时、操作难易程度和数据可靠性等方面对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测定方法进行综合比较,给出了各测试方法的优缺点,并对几种改进方法作了介绍。
其中,Van Soest方法比较简单实用,一般实验室都能进行,但结果准确性低并且过滤困难;王玉万法可以同时进行多个试样的分析,但测定纤维素含量偏高,半纤维素含量偏低;高效液相色谱法数据可靠,重复性好,但仪器贵,测试成本较高。
关键词: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0 引 言中国秸秆资源丰富,但是大部分被当作肥料直接还田或者被当作燃料烧掉,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较深层次的秸秆加工技术应运而生,如秸秆生物质气化技术、颗粒炭化技术、秸秆纤维的生物转化等。
农作物秸秆的基本物理化学特性是的其综合利用重要依据,秸秆的基本组织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其含量的多少为其综合利用提供重要依据。
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测定方法有多种。
Van Soest于1967年提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测定程序,得到研究学者的普遍应用; 1987年王玉万等提出了木质纤维素固体基质发酵物中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定量测定分析程序;Van Soest于1991年对其方法进行了改进;李华针对Van Soest法进行了进一步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国际可再生能源实验室发布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测定结果比较可靠。
本文对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几种测定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为测定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提供方法参考,为不同检测目的的学者提供选择依据。
1 方法原理1.1 Van Soest法Van Soest法在国内又称范式法,它是将样品经中性洗涤剂煮沸处理,不溶解的残渣为中性洗涤纤维,主要为细胞壁成分,其中包括半纤维素、纤维素、酸不溶木质素和硅酸盐。
纤维素的测定方法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之一,测定纤维素的含量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1. 纤维素含量测定:将待测物质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如热酸提取、去蛋白、去糖等,然后用浓硫酸处理,使纤维素转化为糖,并测定糖的含量,从而计算出纤维素的含量。
这种方法适用于纤维素含量较高的样品。
2. 降解纤维素法:将待测样品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处理,如酸、碱、酶等降解纤维素,并测定降解产物的含量。
比如,用酸处理纤维素产生葡萄糖,然后用葡萄糖分析仪测定葡萄糖的含量,并根据反应的产物计算纤维素的含量。
3. 红外光谱法:利用红外光谱仪测定待测样品中纤维素的特征吸收峰,然后根据峰强度计算纤维素的含量。
这种方法快速、简便,但需要专用的仪器设备。
4. 显微镜观察法:将待测样品制成薄片,然后用显微镜观察样品中的纤维素纤维,根据观察结果估计纤维素的含量。
这种方法对于纤维素纤维含量较高的样品较为适用。
以上是常见的纤维素测定方法,具体选择哪种方法应根据样品特性、仪器设备以及实验目的等综合考虑。
纤维素灰分测定方法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种有机化合物,它在植物细胞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灰分是指样品经高温燃烧后剩余的无机物质,它是衡量纤维素纯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纤维素灰分的测定方法。
一、样品准备
1.取一定量的纤维素样品,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2.将烘干后的样品研磨成粉末,过筛(一般选用100目筛)。
3.准确称取过筛后的纤维素粉末约1g,放入已编号的瓷坩埚中。
二、灰分测定
1.预热:将装有样品的瓷坩埚放入马弗炉中,逐渐升温至500℃,保持1小时,使样品中的有机物质充分燃烧。
2.燃烧:将温度升至700-800℃,继续加热2-3小时,直至样品完全燃烧。
3.冷却:关闭马弗炉,让样品在炉内自然冷却至室温。
4.称重:将燃烧后的瓷坩埚连同灰分称重,计算灰分含量。
三、结果计算
1.灰分含量(%)=(燃烧后瓷坩埚重量- 空瓷坩埚重量)/ 样品重量× 100%
2.重复测定3次,取平均值,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四、注意事项
1.瓷坩埚在使用前需进行预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
2.在燃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温度,避免样品燃烧不完全或过度燃烧。
3.实验过程中应避免样品受到污染,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实验室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防止有害气体对实验人员的危害。
纤维素含量测定方法纤维素可是个很重要的东西呀!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呢。
那怎么测定纤维素含量呢?嘿,这可得好好讲讲。
咱就说,你想想看,纤维素就像是植物的筋骨一样,支撑着它们呢。
要测它的含量,就好像要弄清楚一个大力士到底有多大的力气。
先来说说一种常见的方法吧,叫重量法。
这就好比是称体重,把样品里其他的杂质啊什么的都去掉,剩下的就是纤维素啦。
就好像把大力士身上多余的装饰去掉,看看他纯粹的力量有多少。
你说这是不是很形象呀?然后把得到的纤维素称一称重量,不就知道有多少了嘛。
还有一种方法呢,叫比色法。
这就像是给纤维素穿上了一件特别的衣服,让它在特定的光线下会发出特别的颜色。
然后根据这个颜色的深浅,就能知道纤维素的多少啦。
就好像看一个人穿的衣服颜色有多鲜艳,就能大概猜到他有多显眼一样。
再有就是酶解法啦。
这就像是找了一群专门对付纤维素的小助手,让它们去把纤维素给分解掉。
然后再看看剩下多少,不就能算出原来有多少纤维素了嘛。
是不是很有趣呀?哎呀,测定纤维素含量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呢,就跟解一道很难的数学题似的。
但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方法,就像有了一把钥匙,能打开纤维素含量这个神秘的大门啦。
你想想,如果我们不知道纤维素的含量,那很多事情都不好办呢。
比如做食品的时候,不知道里面有多少纤维素,怎么能保证它的口感和营养呢?又或者在研究植物的时候,不知道纤维素的含量,怎么能了解植物的特性呢?所以呀,学会测定纤维素含量可是很重要的哦!可不要小瞧了它。
它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小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和探索呢。
不管是重量法、比色法还是酶解法,它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用处。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就像我们出门要根据天气选择合适的衣服一样。
总之呢,纤维素含量测定方法可是很有讲究的,我们要认真对待,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呀!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哟!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纤维素酶酶学特性测试二----最适温度的选择一、实验基本流程①:PH缓冲液的配制、CMC-Na溶液的配制、酶液的稀释;②:不同温度的水浴反应30min;③:沸水浴10min;④:540nm处测吸光度;⑤:绘制温度-酶活力曲线,求出纤维素酶最适温度;二、实验原理温度对酶的影响具有双重作用。
一方面,温度加速酶促反应的速度;另一方面酶是蛋白质,温度升高会引起酶蛋白的变性。
因此,在较低温度范围内,酶促反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超过一定温度后,反应速度下降。
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称为酶反应的最适温度。
如果保持其它条件恒定,而在一系列变化的温度下测定酶活力,以温度为横坐标,OD540为纵坐标,可得到一条温度-酶活力曲线,从中可求得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三、实验材料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色皿(2个)、电子天平、PH计、恒温水浴锅(8台)、洗瓶(1个)、25ml纳氏比色管(9支)、试管架(1个)、1ml移液管(1根)、10ml移液管(1根)、玻璃棒(1根)、1000ml烧杯(1个)、500ml烧杯(2个)、1000ml容量瓶(1个)、电炉(1台)、洗耳球(1个)、石棉网、标签(若干)、滤纸(若干)、擦镜纸(若干);试剂:柠檬酸、柠檬酸三钠、CMC-Na、2mol/l盐酸或氢氧化钠、DNS试剂;四、实验步骤①柠檬酸钠缓冲液:0.05mol/l,pH4.5称取一水柠檬酸4.83g,溶于750ml水中,在搅拌的情况下加入柠檬酸三钠7.94g,用水定容至1000ml,调节溶液的PH到4.5左右;② CMC-Na溶液称取2gCMC-Na,精确至1mg,缓缓加入相应的缓冲液约200ml,并加热到80~90 ℃,边加热边搅拌,直到全部溶解.冷却后用相应的缓冲液稀释到300ml,用2mol/l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PH到4.5左右.定容到300ml;③待测酶液的稀释(1000倍)称取固体酶样1g,精确到0.1mg,用水溶解,准确稀释定容至1000ml;④恒温水浴锅温度;编号 1 2 3 4 5 6 7 8温度30℃35℃40℃45℃50℃55℃60℃70℃⑤操作程序a、先将底物预热5min,酶液预热2min (先将底物与酶液分成8份,分别于不同温度的水浴锅中预热);b、取9支25ml比色管(1支空白,8支样品,分别于不同温度的水浴锅中预热,并贴上相应的标签);c、分别向9支管中准确加入CMC-Na溶液2.00ml(水浴操作);d、分别准确加入稀释好的待测酶液0.5ml于8支样品管中(空白管先不加),充分混匀后,盖塞(水浴操作);e、准确计时,反应30min后取出;f 、迅速,准确地向各管中加入DNS 试剂3.0ml,空白管中准确加入待测酶液0.5ml,摇匀.将9支管同时放入沸水浴中,准确计时,加热10min,取出,迅速冷却至室温,用水定容至25ml ;g 、以空白管调仪器零点,在540nm 下,分别测定8支样品管中样液的吸光度;h 、以反应PH 为横坐标,OD 540为纵坐标,绘制温度-酶活力曲线,求出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五、实验数据处理:酶活稀释 PH 温度(℃) 吸光度(A ) 还原糖(mg ) 酶活(u/g ) 数据1 数据2 平均值 1000 4.50 30 0.130 0.130 0.130 0.2818 1127.29 35 0.160 0.162 0.161 0.3249 1299.61 40 0.314 0.315 0.315 0.5382 2152.86 45 0.298 0.300 0.299 0.5167 2066.70 50 0.476 0.478 0.477 0.7640 3056.14 55 0.444 0.444 0.444 0.7182 2872.71 60 0.329 0.330 0.330 0.5591 2236.24700.4450.4440.4450.71892875.49温度-酶活力曲线0.000.100.200.300.400.500.603040506070温度吸光度(A )六、实验讨论1、可能由于酶液在预热处理时时间控制的不够好(时间短),由于烧杯有一定的厚度,对温度的传递较慢,导致2min 后烧杯内的温度还没有达到预定温度;2、此次底物的PH 为4.5,PH 的改变相应的导致最适温度的变化;备注:柠檬酸:(2-羟基丙烷-1,2,3-三羧酸) 化学式:C6H8O7;分子量:192.14;柠檬酸三钠:(2-羟基丙烷-1,2,3-三羧酸钠) 分子式:C6H5Na3O7·2H2O 分子量:294.10;。
1 引用标准无2 方法提要试样中的HPM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能在加热的情况下,在醋酸及盐酸的介质中与二苯胺反应生成蓝色的络合物,利用这一特性,采用分光光度法,采用在635nm处的吸光值用外标法定量。
3 试剂和溶液3.1 溶剂:超纯水;3.2 显色剂:二苯胺,醋酸,浓盐酸;3.3 标准品:含量为98%的HPMC4 仪器4.1 紫外分光光度仪:DR6000;4.2 检测波长:635nmnm4.3 比色皿:10mm;4.4 天平:分度值为0.1mg;4.5 容量瓶:25ml、500ml;4.6超纯水发生器4.7 水浴装置5 显色试剂和PVA标准溶液的制备5.1 二苯胺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二苯胺2.5g(精确到0.0001g)于250ml的烧杯中,依次加入100ml的醋酸和60ml的浓盐酸,用玻璃棒搅拌均匀后封口,此溶液可保存3天。
5.2 HPMC标准溶液的配制准备400ml的纯水加热至沸腾备用。
准确称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标准品0.1g(精确到0.0001g),保持溶液温度为100℃搅拌边搅拌边慢慢加入标准品。
带加入完毕后好,保持温度为100℃搅拌1h,待HPMC完全溶解后,冷却至室温后,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至500ml,继续搅拌1h,得到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的标准储备液。
分别取该标准储备溶液0、1、2、4、8ml于10ml容量瓶中定容至刻度,分别移取5ml此标准溶液于5个25ml的比色皿中,加入上述配制好的二苯胺溶液10ml,配制成PVA的浓度为0、20、40、80、160mg/l的标准工作溶液。
在100℃的水浴锅中使其显色60分钟待测。
7 样品溶液的制备7.1原料样品制备移取水样2ml于25ml的容量瓶中,用纯水稀释至刻度,充分搅拌均匀后,移取5ml于25ml的比色皿中,加入二苯胺溶液10ml,然后在100℃的水浴锅中使其显色60分钟待测。
8 测定与计算8.1测定在635nm处,待仪器稳定后,用1cm的比色皿,以浓度为0的标准液为试剂空白,分别测定标准液和样品的吸光值(扣除空白后)A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