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考建筑学《房屋建筑学》第三章
- 格式:ppt
- 大小:3.10 MB
- 文档页数:15
《房屋建筑学》每章节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篇民用建筑设计原理1 民用建筑设计①建筑的含义是什么?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什么?答:建筑是指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工创造的空间环境,直接供人使用的建筑叫建筑物,不直接供人使用的建筑叫构筑物。
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有三个,分别为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②什么叫做大量性建筑和大型性建筑?低层、多层、高层建筑按什么界限进行划分?答:大量性建筑是指量大面广,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那些建筑,如学校、住宅、商店、医院等,修建的数量很大,故称之为大量性建筑。
大型性建筑是指规模宏大的建筑,如大型办公楼、大型火车站、大型展览馆等,因规模巨大而修建数量很有限,对所在地区获国家具有代表性,故称之为大型性建筑。
民用建筑按层数分类,1~3层为低层住宅,4~6层为多层住宅,7~9层为中高层住宅,10层及10层以上的为高层住宅(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
③什么叫做构件的耐火等级?建筑的耐火等级如何划分?耐久等级又如何划分?答:耐火等级是指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实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时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建筑按耐火等级分类分为四级,分级确定的依据是组成房屋构建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
按建筑的耐久年限分类同样分为四级,分级的依据是主体机构确定的耐久年限。
④实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的意义何在?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的含义和适用范围是什么?答:实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是为了实现建筑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推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而制定出来的。
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其数值定为100m,符号为M,即1M=100mm。
整个建筑物或其一部分以及建筑组合件的模数化尺寸都应该是基本模数的倍数。
扩大模数是基本模数的整倍数.扩大模数的基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平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6M、12M、15M、30M、60M等6个,其相应的尺寸分别为300mm、600mm、1200mm、1500mm、3000mm、6000mm。
《房屋建筑学》每章节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篇民用建筑设计原理1 民用建筑设计①建筑的含义是什么?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是什么?答:建筑是指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工创造的空间环境,直接供人使用的建筑叫建筑物,不直接供人使用的建筑叫构筑物。
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有三个,分别为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和建筑形象,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②什么叫做大量性建筑和大型性建筑?低层、多层、高层建筑按什么界限进行划分?答:大量性建筑是指量大面广,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那些建筑,如学校、住宅、商店、医院等,修建的数量很大,故称之为大量性建筑。
大型性建筑是指规模宏大的建筑,如大型办公楼、大型火车站、大型展览馆等,因规模巨大而修建数量很有限,对所在地区获国家具有代表性,故称之为大型性建筑。
民用建筑按层数分类,1~3层为低层住宅,4~6层为多层住宅,7~9层为中高层住宅,10层及10层以上的为高层住宅(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
③什么叫做构件的耐火等级?建筑的耐火等级如何划分?耐久等级又如何划分?答:耐火等级是指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实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时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建筑按耐火等级分类分为四级,分级确定的依据是组成房屋构建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
按建筑的耐久年限分类同样分为四级,分级的依据是主体机构确定的耐久年限。
④实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的意义何在?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的含义和适用范围是什么?答:实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是为了实现建筑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推进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而制定出来的。
基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
其数值定为100m,符号为M,即1M=100mm。
整个建筑物或其一部分以及建筑组合件的模数化尺寸都应该是基本模数的倍数。
扩大模数是基本模数的整倍数。
扩大模数的基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平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M、6M、12M、15M、30M、60M等6个,其相应的尺寸分别为300mm、600mm、1200mm、1500mm、3000mm、6000mm。
《房屋建筑学》自学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房屋建筑学是一门研究建筑设计原理和建筑构造方法的综合性课程,是土木建筑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能够掌握房屋建筑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建筑构造的组成、原理和做法,具备初步的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设计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从事建筑设计、施工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一)建筑设计基础1、建筑的构成要素和设计原则理解建筑的功能、技术、形象等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掌握建筑设计的安全性、适用性、经济性、美观性等设计原则。
2、建筑空间组合了解建筑空间的分类和组合方式。
掌握不同功能建筑的空间组合特点和要求。
3、建筑构图原理理解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如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韵律与节奏、对比与微差等。
能够运用构图原理分析和评价建筑作品。
(二)建筑平面设计1、主要使用房间的设计掌握各类主要使用房间(如居住建筑的卧室、客厅,公共建筑的教室、办公室等)的面积、形状、尺寸和门窗布置的要求。
能够根据使用要求进行房间的平面设计。
2、辅助使用房间的设计了解辅助使用房间(如卫生间、厨房、储藏室等)的设计要求。
掌握其面积和设备布置的方法。
3、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熟悉楼梯、电梯、走廊、门厅等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要求和尺度。
能够合理组织交通流线。
(三)建筑剖面设计1、房间的剖面形状和尺寸理解房间剖面形状的选择依据。
掌握房间层高和净高的确定方法。
2、房屋各部分高度的确定了解窗台高度、雨篷高度、阳台高度等的确定原则。
掌握室内外高差的确定方法。
(四)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1、建筑体型设计理解建筑体型的组合方式和特点。
能够根据功能和环境要求进行建筑体型的设计。
2、建筑立面设计掌握建筑立面的构图法则和比例尺度。
了解建筑色彩和材质的运用对立面效果的影响。
(五)建筑构造概论1、建筑构造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明确建筑构造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理解建筑构造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房屋建筑学讲义-李3第一篇民用建筑设计与构造第一章民用建筑设计1.1 民用建筑的产生和发展1.1.1 原始社会的建筑—巢居、穴居建筑;1.1.2 奴隶社会的建筑--古埃及建筑、古希腊、古罗马—石材,我国夏商周的土木建筑,西周以发展到四合院建筑;1.1.3 封建社会的建筑—宫殿、庄园、城堡建筑;1.1.4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建筑—城市、宫殿、府邸、园林、公共建筑、宗教建筑等;1.1.5 西方国家近现代建筑;1.1.6 新中国成立后的建筑;1.1.7 当代建筑的发展。
1 掌握建筑构成三要素:建筑功能、工程技术、建筑形象的辩证关系。
2 防火、耐火。
3 建筑模数。
4 建筑(建筑物、构筑物)1.2建筑的构成要素建筑功能、工程技术、建筑形象1.2.1民用建筑的分类一、建筑分类建筑分类:生产性建筑、非生产性建筑生产性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非生产性建筑(民用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二、民用建筑分类1 按使用功能分:①居住建筑: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公寓、宿舍等。
②公共建筑:如学校、图书馆等,共15类。
2 按规模大小分:①大量性建筑:如住宅、公寓、宿舍等。
②大型性建筑:如体育馆、大型火车站等。
3 按层数分类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的规定:①居住建筑按层数分类低层建筑:1~3层。
多层建筑:3~6层。
7~9层为中高层、10~30层为高层;100m以上为超高层。
②公共建筑24m及以上为高层建筑。
补充1 建筑物的级别①30层以上为特级工程②16~29层超过50m的公共建筑为一级工程③16~29层的住宅建筑为二级工程④7~15层超过的建筑为三级工程⑤7层以下无电梯的住宅为四级工程⑥1~2层或单功能建筑为五级工程补充2建筑师的设计范围:①一级注册建筑师均可设计②二级注册建筑师可设计三级以下的建筑。
《房屋建筑学》课后习题及答案《房屋建筑学》课后习题及答案《房屋建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涉及到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建筑规划等多个方面。
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我们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同时还需要通过实践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本文将针对课后习题进行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一、选择题1、关于建筑结构,下列哪项陈述是正确的? A. 三角形结构稳定性较差,不适合高层建筑 B. 框架结构能适应较大跨度的建筑,但施工难度较大 C. 剪力墙结构适用于高度小于100米的建筑 D. 筒中筒结构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结构较为复杂正确答案是:D. 筒中筒结构在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结构较为复杂。
2、下列哪种建筑材料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 A. 钢筋混凝土 B. 轻质砖 C. 钢化玻璃 D. 铝合金正确答案是:B. 轻质砖。
3、关于建筑规划,下列哪项陈述是错误的? A. 建筑规划需要考虑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 B. 建筑规划需要考虑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C. 建筑规划需要遵循一定的美学原则 D. 建筑规划只需要考虑功能需求即可正确答案是:D. 建筑规划只需要考虑功能需求即可。
二、简答题1、请简述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在施工和使用方面的主要区别。
答案:框架结构主要依靠梁和柱的支撑,其施工相对简单,但在地震等外力作用下,其稳定性相对较差;剪力墙结构主要依靠墙体本身的支撑和抗震,施工难度较大,但在地震等外力作用下,其稳定性较好。
2、请说明建筑保温隔热性能与建筑材料的关系。
答案:建筑保温隔热性能与建筑材料密切相关。
一些轻质材料(如轻质砖、石膏板等)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而一些重质材料(如钢筋混凝土、实心砖等)则较差。
同时,一些新型材料(如纳米材料、真空隔热板等)也在不断研发,其保温隔热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3、请简述建筑美学的基本原则。
答案:建筑美学的基本原则包括统一、均衡、比例、节奏、对比等。
统一是指建筑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均衡是指建筑左右或上下之间的平衡感;比例是指建筑各部分之间的相对大小;节奏是指建筑各部分之间的重复和变化;对比是指建筑各部分之间的差异和对比。
第一章概述第一部分民用建筑构造第一章概述第二章地基与基础第三章墙体第四章楼地面第五章楼梯和电梯第六章窗和门第七章阳台和雨棚第八章屋顶第二部分工业建筑构造第九章工业建筑概述第十章单层厂房的主要结构构件第十一章单层厂房的围护构件第十二章轻钢结构厂房第一章概述知识目标1.熟练掌握民用建筑的组成及各部分名称2.掌握建筑物的分类及等级3.掌握建筑平面及竖向定位的知识4.了解建筑的构成要素和我国的建筑方针5.了解建筑标准化和统一模数制的意义第一节建筑的构成要素和我国的建筑方针一、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二、建筑方针第二节建筑物的分类一、按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分类二、按主要承重结构所用的材料分类三、按建筑物的层数或总高度分类1.住宅建筑1~3层的为低层建筑,4~6层的为多层建筑,7~9 层的为中高层建筑,10层及以上的为高层建筑。
2.公共建筑建筑物总高度在24m以下者为非高层建筑,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高度超过24m 的单层主体建筑)。
3.建筑物总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其是住宅还是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
四、按建筑物的规模和数量分类第三节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规定,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和层数可分为单、多层民用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
高层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和楼层的建筑面积可分为一类和二类。
民用建筑耐火等级应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重要性和火灾扑救难度等确定,可分为一、二、三、四级。
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相应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规范规定。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
2)单、多层重要公共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3)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其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
4)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上人平屋顶,其屋面板的耐火极限分别不应低于1.50h和1.00h。
燃烧性能指组成建筑物的主要构件在明火或高温作用下燃烧与否,以及燃烧的难易。
房屋建筑学讲义-李3第一篇民用建筑设计与构造第一章民用建筑设计1.1 民用建筑的产生和发展1.1.1 原始社会的建筑—巢居、穴居建筑;1.1.2 奴隶社会的建筑--古埃及建筑、古希腊、古罗马—石材,我国夏商周的土木建筑,西周以发展到四合院建筑;1.1.3 封建社会的建筑—宫殿、庄园、城堡建筑;1.1.4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建筑—城市、宫殿、府邸、园林、公共建筑、宗教建筑等;1.1.5 西方国家近现代建筑;1.1.6 新中国成立后的建筑;1.1.7 当代建筑的发展。
1 掌握建筑构成三要素:建筑功能、工程技术、建筑形象的辩证关系。
2 防火、耐火。
3 建筑模数。
4 建筑(建筑物、构筑物)1.2建筑的构成要素建筑功能、工程技术、建筑形象1.2.1民用建筑的分类一、建筑分类建筑分类:生产性建筑、非生产性建筑生产性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非生产性建筑(民用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二、民用建筑分类1 按使用功能分:①居住建筑:居住建筑包括住宅、公寓、宿舍等。
②公共建筑:如学校、图书馆等,共15类。
2 按规模大小分:①大量性建筑:如住宅、公寓、宿舍等。
②大型性建筑:如体育馆、大型火车站等。
3 按层数分类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的规定:①居住建筑按层数分类低层建筑:1~3层。
多层建筑:3~6层。
7~9层为中高层、10~30层为高层;100m以上为超高层。
②公共建筑24m及以上为高层建筑。
补充1 建筑物的级别①30层以上为特级工程②16~29层超过50m的公共建筑为一级工程③16~29层的住宅建筑为二级工程④7~15层超过的建筑为三级工程⑤7层以下无电梯的住宅为四级工程⑥1~2层或单功能建筑为五级工程补充2建筑师的设计范围:①一级注册建筑师均可设计②二级注册建筑师可设计三级以下的建筑。
房屋建筑学学习要点笔记-2-27第一章绪论1.1 建筑的环境(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阳光紫外线不足1%,波长在160μm~400μm之间;可见光包含一半的太阳能量,波长一般在400μm~780μm之间;红外线,波长—般在780μm~1500μm之间(为1m的十亿分之一)。
地球自转轴与其运行轨道(黄道)存在一个23°27′的夹角,形成循环的四季变化,空气随着纬度地带的不同,地球近地层形成了南北对称的七个气压带。
在高气压带和低气压带之间,形成了六个风带植物草地和其他植被能够通过吸收太阳辐射和蒸发降低气温,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
藤本植物能够遮阳并通过蒸发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减少阳光照射墙面引起的热量传播。
等高线地形是指一块场地的表观特征,它影响建筑物的布置方位与形式,同时也影响到建筑物的建造方式与发展规模。
通常以画有等高线的地形图研究地形对建筑物的影响。
等高线是连接相同标高点的假想线,每条等高线的轨迹都显示出其所对应高度的地形资料。
1.2 建筑的组成建筑物由结构体系、围护体系和设备体系组成1.2.1 结构体系结构体系承受竖向荷载和侧向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安全地传至地基,一般将其分为上部结构和地下结构。
上部结构是指基础以上部分的建筑结构,包括墙、柱、梁、屋顶等,地下结构指建筑物的基础结构。
1.2.2 围护体系建筑物的围护体系由屋面、外墙、门、窗等组成,屋面、外墙围护成内部空间,能够遮蔽外界恶劣气候的侵袭,同时也起到隔声的作用,从而保证使用人群的安全性和私密性。
门是连接内外的通道,窗户可以透光、通气和开放视野,内墙将建筑物内部划分为不同的单元。
1.2.3 设备体系依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和使用性质的不同,设备体系的配置情况也不尽相同,通常包括给排水系统、供电系统和供热通风系统。
供电系统为建筑物提供电力供应,供热通风系统为建筑物内的使用人群提供舒适的环境,建筑物的给排水系统如图1.10 所示,根据需要还有防盗报警,灾害探测,自动灭火等智能系统。
第三章墙体一、单项填空题1、墙身水平防潮层应在( A )中连续设置。
A、所有的内外墙体B、外墙C、所有的内墙D、均可解析:水平防潮层的设置位置。
2、钢筋砖过梁的最大跨度为( B )。
A、1.8mB、1.5mC、1.2mD、1.0m解析:钢筋砖过梁的最大跨度为1.5m。
3、沉降缝要求基础( C )。
A、不断开B、可以断开也可以不断开C、必须断开D、按设计要求解析:三种变形缝的基础是否要断开是考点。
4、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 C )。
A、240mm×240mmB、240mm×370mmC、240mm×180mmD、180mm×180mm 解析:构造柱的最小截面尺寸为240mm×180mm。
5、自承重墙是( B )。
A、承重墙B、非承重墙C、隔墙D、均可解析:自承重墙是非承重墙。
6、勒脚是墙身接近室外地面的部分,常用的材料为( B )。
A、混合砂浆B、水泥砂浆C、纸筋灰D、膨胀珍珠岩解析:水泥砂浆是勒脚常用的构造材料。
7、对于有抗震要求的建筑,其墙身水平防潮层不宜采用( C )。
A、防水砂浆B、细石混凝土(配3φ6)C、油毡防潮层D、圈梁解析: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中禁止使用油毡防潮层。
8、当室内地面垫层为碎砖或灰土材料时,其水平防潮层的位置应设在( D )。
A.垫层高度范围内 B.室内地面以下-0.06mm处C. 垫层标高以下D.平齐或高于室内地面面层解析:碎砖、灰土属于透水材料。
9、圈梁遇洞口中断,所设的附加圈梁与原圈梁的搭接长度应满足( C )。
A.≤2h 且≤ 1000mm B. ≤4h 且≤1500mmC. ≥2h 且≥1000mmD. ≥4h 且≥1500mm解析:圈梁的构造要求。
10、下列哪种做法不是墙体的加固做法( D )。
A.当墙体长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在墙体局部位置增设壁柱B.设置圈梁C.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D.在墙体适当位置用砌块砌筑解析:墙体的加固做法有设置壁柱和门垛、圈梁和构造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