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权力概述
- 格式:pptx
- 大小:396.84 KB
- 文档页数:40
名词解释行政权力行政权力是指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管理职能、实施行政管理所必须具备的法定资格和权限。
它是一种具有强制力和影响力的行政权力。
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不是简单的一种从属关系,而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公民的自由受到法律的保护,但是公民自由的程度并不是绝对的。
一旦公民行使自己的自由时,侵犯了他人的自由或者公共利益时,这种自由就会成为一种侵权,这种侵权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
因此,任何个人都不应该滥用自己的自由。
这种义务来自于一种公共利益,即社会的公共福利。
为了保护公共福利,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限制个人的自由,即权利的限制。
行政权力可以分为制度性的权力和非制度性的权力。
制度性的权力是一些宪法规定的,比如警察、法院和行政执法机构的权力;非制度性的权力是一些其他方面的规定,比如国会的权力。
由于不同的社会有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经济基础和国际环境,因此行政权力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国家赋予行政权力主要有三种目的,即效率、安全和秩序。
不同的目的决定了不同的行政权力行使方式,其中安全和秩序是行政权力行使的首要目的,其次是效率,最后才是公平。
4.保障权:为了保证权力的正确行使,防止滥用权力,必须有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
这些机制包括权力分解机制、相互制衡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
3.控制权:是权力体系中最重要的权力,它掌握着国家治理过程的方向和节奏,代表着国家权力的根本特征。
控制权意味着立法、司法、行政机关之间权力关系的平衡,是权力正常运转和政治稳定的前提条件。
控制权是行政权力的核心。
5.合理运用权力,首先,要科学认识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避免出现随意性。
其次,要依据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做到知事用权。
最后,要有大局意识,讲究执行艺术,权责统一,审时度势,因情施策,量力而行。
依据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的客观规律,做到知事用权,知事运权,科学用权,审时度势,因情施策。
最后,权责统一,权责统一的含义是指在实现行政权力的目标过程中,既要把职权和职责有机结合起来,又要在法定的范围内尽职尽责。
行政权力的职责与限制行政权力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行政职能的权力,它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利益和推动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行政权力必须受到一定的职责与限制,以确保其公正、透明、高效的运行,保障公民权益与社会稳定。
本文将围绕行政权力的职责与限制展开讨论。
行政权力的职责:1. 维护社会秩序:行政权力必须对违法行为进行打击和惩处,确保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行政权力还应维护公共秩序,确保公共场所的正常秩序和安全。
2. 保障公共利益:行政权力应当根据法律规定,有序推进公共利益事务。
例如,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政策,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等,以保障公众的健康和福祉。
3. 组织和监督公共服务提供:行政权力有责任组织和监督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的提供,使其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
同时,行政权力还需要确保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高服务水平。
4. 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行政权力应当驱使和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发展。
通过制定和执行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人民币户亲、睦邻和谐。
行政权力的限制:1. 法治原则:行政权力应当受到法治的限制,依法行使职权。
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不得滥用职权或超越法定权限。
2. 必要性与合理性:行政权力的行使必须在符合必要性和合理性的前提下进行。
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应当考虑行政行为的必要性,并合理选择和采取措施。
3. 公开透明:行政机关的工作应当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的监督。
行政行为的执行应当公开,政府信息应当及时披露,保障公民知情权和监督权的实施。
4. 审查与监督:行政机关的行为应当接受审查与监督。
审查与监督可以来自于行政机关自身内部以及来自其他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以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5. 人权保障:行政权力不能侵犯公民的基本人权。
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尊重和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益,不得滥用职权损害公民权益。
总结起来,行政权力的职责主要包括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利益、组织和监督公共服务提供,以及维护社会和谐与稳定等。
第三章行政权力第一节行政权力的产生及其来源[名词解释]行政权力: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性权力、附属性权力,也是一种政治权力,它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其他社会组织,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展组织和管理的一种能力或力量。
[简答]行政权力的特征。
〔1〕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非政府组织。
〔2〕行政权力的客体是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的公民及由公民组成的社会组织。
〔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意志。
〔4〕行政权力的重要根底是国家强制力。
[单项选择]国家行政权力的直接目的是行政效率。
[单项选择]现代民主理论认为,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主权在民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
[单项选择]人民是国家行政权力的根本来源。
[多项选择]行政权力的具体来源:〔1〕强制力。
〔2〕诱导力。
〔3〕组织制度。
〔4〕信息。
〔5〕个人因素。
[单项选择]强制力是一切权力的最原始、最直接的来源。
政治组织区别于其他民间组织的最明显之处就是合法地垄断使用强制力,国家强制力是国家权力的重要构成局部,为行政权力的行使提供最后的支持。
第二节行政权力的特性及其价值取向[单项选择]行政权力合法性的根底是公共性。
[多项选择、简答]行政权力的特性。
〔1〕公共性。
〔2〕执行性。
〔3〕有限性。
[简答]行政权力公共性的表现。
行政权力的公共性主要表达在:〔l〕行政权力的主体只能是公共机构,而不是个人或私人组织。
〔2〕行政权力活动的领域是公共事务,不是私人领域。
〔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为社会公共利益效劳,而不是为私人利益效劳。
[简答]行政权力有限性的主要表现。
〔l〕行政权力作用范围是有限的。
〔2〕行政权力行使的方式是有限的。
〔3〕行政权力是受监视和制约的。
[名词解释]行政权力的价值取向:是指行政权力应该到达什么目标以及为谁的利益效劳,它的核心是答复行政权力的目的以及由目的制约的实现目标的手段问题。
[名词解释]行政责任:是指行政管理机关或行政管理者依其职权关系所产生的一种职责和任务。
★YYZYQ.NO.20★行政管理学★NOV.3RD.2008★67第二章行政权力第一节行政权力的内涵一行政权力的涵义(一)产生和发展在西方,关于行政权力的来源的四种说法:亚里士多德的共同体说,托马斯阿奎那的神权说,卢梭的契约说,杜林的暴力说(二)行政权力概念的内涵定义:行政权力是国家政权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即国家行政机关赖以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执行国家意志,履行国家行政职能的一种强制力量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是国家政权的的重要组成部分2.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3.目的和任务是管理国家与社会公共事务,执行国家意志,履行国家行政职能4.是一种强制力量二行政权力的来源,性质,特点和运行原则(一)来源行政权力运行的基本前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主要来源:第一,宪法,法律和法规是行政权力的主要来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普通法律依据宪法制定,不能同宪法相抵触;行政法规是行政机关为了有效地执行国家宪法和法律,履行政府职能而依法制定的各种行政管理规范的总和第二,惯例裁决是自由裁量权的重要形式惯例,习惯法,不成文法运用惯例处理时,应注意:1.不得违背法律2.为原有法律的推论或补充3.惯例为关系人乐于接受4.惯例用于处理行政事务,目的在于提高行政效率,克服法制的固有缺陷第三,授权也是行政权力的重要来源1.法律授权,总理出国,常务副总理依法代理其职务例如2.人为授权:以行政首长名义授权;口头授权派代表出席第四,法理是推量裁决的基本依据法理是法律的来源,法律又是行政权力的来源,所以(二)性质和特点1.行政权力的性质从属于国家政权的性质,是国家政权性质的集中体现a..在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实质都是为其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服务的b.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为人民服务2.我国的行政权力的特点:第一,服务性或人民性,表明行政权力从属于人民第二,派生性或执行性,表明行政权力是由国家权力机关派生的,从属于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任务是执行国家权力机关形成的人民共同意志第三,统一性或垂直性,表明中央行政权力和地方行政权力,行政权力和国家权力的其它组成部分是统一的,不可分割或分立,而是垂直行使的,国务院对地方各级政府实行统一领导。
行政权力的概念
行政权力是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
它是政治权力的一种,与立法权力、司法权力相对应。
为了更好地理解行政权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主体: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他们通过合法的授权,代表国家行使行政管理职权。
2. 来源:行政权力来源于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授权,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3. 性质:行政权力具有强制性、权威性和公共性。
强制性体现在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权威性体现在行政机关的决定对行政相对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公共性体现在行政权力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行使的。
4. 范围:行政权力的范围广泛,涉及国家行政管理的各个领域,如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环保等。
5. 功能:行政权力的主要功能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6. 制约:为了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必须对其进行制约和监督。
制约包括内部制约和外部制约,内部制约主要是通过行政机关内部的制度和程序进行制约,外部制约主要是通过立法、司法、舆论等方面进行监督。
行政权力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进行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对于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公民权利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为了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必须对其进行制约和监督,确保其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了解行政法中的权力与义务行政法是指规范行政机关行使权力与履行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权力与义务是行政法的核心概念,它们相辅相成,构成了行政法的基本框架。
本文将从权力与义务的概念、性质、来源和限制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了解行政法中的权力与义务。
一、权力的概念与性质权力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行使职权的能力和权限。
它是行政机关履行行政职能的基础,也是行政法规范的对象之一。
权力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共性:行政机关行使的权力是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存在的,不以私人意志为转移。
(2)强制性:行政机关行使权力具有强制性,有能力强制执行其决定。
(3)单一性:权力只能由法定的行政机关行使,个人和其他组织不具备行使行政权力的能力。
二、权力的来源权力的来源是指权力形成的依据和方式。
行政权力的来源主要包括宪法授予、法律授权和法规授权。
宪法赋予行政机关独立的行政权力,法律和法规则进一步对其进行具体的授权和限制。
1. 宪法授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权威性。
宪法对行政机关的权力范围和行使方式作出了基本规定,明确了其法律地位和职权划分。
2. 法律授权法律是国家制定的普遍适用的行政法规范,具有高于一般法规的法律地位。
法律对行政机关的权力行使做出了进一步的具体规定,并规定了行使权力的程序和条件。
3. 法规授权法规是行政机关制定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行政法规。
法规可以对具体行政权力和职权范围进行进一步规定和明确,为行政机关行使权力提供了具体依据。
三、权力的限制权力的行使必须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约束,以保证行政机关行使权力的合法性、公正性和合理性。
行政法对权力的限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法定性原则:行政机关只能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行使权力,不能越权或滥用权力。
(2)上下位关系: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必须服从上级机关的指挥和监督,并对下级机关履行行政监督职责。
四、义务的概念与性质义务是指行政机关根据法律规定,为维护公共利益、满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承担的行政行为。
简述行政权力的特征1、公益性。
从行政权力行使的目的来看,行政权力具有公共利益性。
行政权力是一种公权力,它的存在和行使绝不是为了追求行政权力主体自身的利益,而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
2、优益性。
从行政权力行使的保障条件来看,行政权力具有优益性。
由于行政权力的行使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因此国家为行政权力的有效行使设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条件,使得行政机关在行使行政权力时,依法享有一定的行政优先权和受益权。
3、强制性。
从行政权力行使的方式来看,行政权力具有强制性。
国家行政机关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实现,必须要让体现公共利益的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等得到落实,这使得行政权力的行使方式主要表现为强制性地推行政令,强制性成了行政权力有效地执行国家意志的显着特征。
4、单方面性。
从行政权力行使主体的意志来看,行政权力具有单方面性。
行政权力的行使目的是为了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因此,作为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代表的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一般不必征得相对方的同意。
这也就是说,相对方是否应当承担某种社会义务,能否使用或利用某种公共资源,其行为是否侵犯了公共利益,都是由实施行政权力的行政主体的意志所决定的,并不需要征得相对方的认可或同意。
5、不可处分性。
从行政权力行使的自由度来看,行政权力具有不可处分性。
行政权力既是一种权力,表现为一种可以支配或迫使他人服从的力量,同时也是一种职责,表现为行政机关必须履行的义务和必须完成的任务。
因此,行政权力是权力与职责的统一。
6、广泛性。
从行政权力行使的客体来看,行政权力具有范围上的广泛性。
传统的行政权力行使的范围也许只涉及治安、税务、外交、军事等为数有限的事务,但是现代行政权力行使的范围却极为广泛,除上述事项外,可以说还包括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环境保护等,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
第三章行政权力(行政管理的实质是什么?--行政管理过程本质上是行政权力的运用的过程。
)第一节行政权力的产生及其来源一、行政权力的含义1、权力:权力主体对权力客体进行影响和控制的一种力量。
2、权力的分类:(1)从特性看:可分为本原性权力和从属性权力。
(2)以主体及其目的分类:公共权力、私人权力。
(3)以作用领域分类:政治权力、经济权力、文化权力、社会权力等。
3、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从属性权力、政治权力),指行政机关或被授予行政权的组织,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依法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组织和管理的一种能力和力量。
4、行政权力的特征:(1)行政权力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以及被授予行政管理权限的非政府组织。
(2)行政权力的客体是一个国家领土范围内所有的公民及由公民组成的社会组织。
(3)行政权力的目的是实现国家意志。
(4)行政权力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强制力。
二、行政权力的产生与发展1、行政权力产生与发展概况: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组织分工,萌芽于原始社会的管理权。
随着国家的出现,原来的管理权力演变为行政权力:即在执行社会管理职能的同时,也在行使政治统治职能。
在历史进程中,行政权力的自主性呈不断扩大和加强的趋势。
2、传统的行政权力(1)含义:是指与传统农业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行政权力。
(2)特点:其合法性建立在“遗传下来的(‘历来就存在的’)制度和统治权力的神圣的基础之上”,与宗法等血缘关系、宗教迷信等交织在一起。
(3)传统行政权力缺乏法治,表现为:1.缺乏相应的行政体制,行政人员无明确的职权范围;2.上下级间等级制度不合理,权限不明确、不固定;3.没有基于契约自由的任用制度和法制化的晋升、奖惩规则;4.行政人员缺乏专门技术训练,任用不是根据其实际能力;5.薪金不采用固定的货币形式支付。
3、现代行政权力(1)含义:是指与现代工业社会相适应的行政权力。
(2)特点:1.行政权力的自主性增强(与政治权力相对分离,开始与宗教权力、宗法权力、迷信权力相分离);2.不仅同外部权力相分离,而且作用范围日益广泛,内部功能也日趋分化;3.现代行政权力属于法理型权力(建立在合理性的法律和有技术专长的官吏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