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细胞凋亡异常与疾病
- 格式:ppt
- 大小:2.64 MB
- 文档页数:15
第九章细胞凋亡与疾病一、选择题:1、细胞凋亡不足参与了以下哪些疾病的发病A.心肌缺血B.肿瘤C.阿尔茨海默病D.缺血-再灌注损伤E.艾滋病2、关于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的过程,细胞坏死则是一个被动的过程B. 细胞凋亡时,DNA片断化,电泳呈“梯”状;细胞坏死时,DNA弥散性降解,电泳呈均一片状C. 细胞凋亡时,胞膜及细胞器相对完整;细胞坏死时,细胞结构全面溶解D. 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的合成,细胞坏死过程中无新蛋白的合成E. 细胞凋亡时局部有炎症反应,细胞坏死时局部无炎症反应(1 )关于细胞凋亡,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死亡B. 细胞凋亡的特征性形态学改变是凋亡小体C. 细胞凋亡时,局部无炎症反应D. 细胞凋亡时,DNA 片断化E. 细胞凋亡是一个不耗能的过程(2 )细胞凋亡的特征性形态学改变是A. 细胞肿胀B. 炎症细胞浸润C. 凋亡小体D. 细胞空泡化E. 细胞固缩(3 )关于凋亡小体,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凋亡小体完全由固缩的核染色质组成B. 凋亡小体完全由胞浆组成C. 凋亡小体形成后只能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D. 电镜下典型的凋亡小体由透亮的空泡核不透亮的浓密的核碎片两部分组成E. 凋亡小体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4 )关于细胞凋亡诱导信号的转导,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胞外的细胞凋亡诱导因素必须转化为细胞凋亡信号并通过同一胞内信号转导途径激活细胞死亡程序B. 不同的凋亡诱导因素可通过同一信号转导系统触发细胞凋亡C. 同一凋亡诱导因素可经过多条信号转导途径触发凋亡D. 同一个信号在不同条件下既可引起凋亡,也可刺激增殖E. 不同种类的细胞有不同的信号转导系统(5 )下列哪种基因的激活能抑制凋亡A. 野生型p53B.Bcl-2C.FasD.ICEE.Bax(6 )下列哪种物质能诱导细胞凋亡A. 抗癌药B.IL-2C. 神经生长因子D.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E.EB 病毒(7 )下列哪种物质能抑制细胞凋亡A.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B.HIVC. 粒酶D. 高温E.TNF答案:1.E 2.C 3.D 4.A 5.B 6.A 7.A二、名词解释:programmed cell death三、问答题:1、试述细胞发生凋亡时形态和生化学方面的改变。
神经元的细胞凋亡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元,负责将信息传递到脑部进行处理。
它们之间的相互连接和通信是我们正常生理活动的关键。
然而,神经元也会发生细胞凋亡,这是一种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
本文将详细探讨神经元细胞凋亡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一、神经元的细胞凋亡神经元的细胞凋亡是神经系统维持稳态的重要机制。
它通常是由于细胞内部的信号控制机制失效,或者是外部环境出现问题所引发的。
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会释放一系列的信号蛋白和细胞器,这些信号物质可以影响周围细胞的生长和功能。
然而,神经元的细胞凋亡也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
例如,某些类型的神经元减少或丧失,可能会导致认知障碍、运动失调或自主神经紊乱等表现。
因此,了解神经元细胞凋亡的机制对于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过程非常重要。
二、神经元细胞凋亡的机制神经元的细胞凋亡可以通过内部和外部途径激活。
在内部途径中,细胞在承受细胞内部应激情况时,会导致一系列信号传导和应答机制的激活。
这些信号和应答机制包括细胞内过氧化氢、氧自由基、线粒体膜泌漏等,这些机制最终导致细胞膜破裂和核糖体崩解。
而在外部途径中,一些细胞外部的激发物质也可能导致神经元细胞凋亡。
比如,在脑部受到突发性缺血等外部因素,会导致神经元损失和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可能通过多种信号通路激活,包括充分利用活性氧、线粒体途径和细胞内凋亡信号通路。
三、神经元细胞凋亡和神经系统疾病神经元的细胞凋亡与很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例如,帕金森病的典型病理学表现是黑质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这种死亡可以改变依赖于多巴胺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神经调控系统。
类似地,老年性痴呆症等疾病也与神经元细胞凋亡有关。
理解神经元细胞凋亡与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关系对于研究和发展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基于理解神经元死亡的许多潜在因素,目前已经可以使用一些生物标志物和神经成像等方法来诊断大多数神经系统疾病和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
疾病的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学疾病是生物体内部发生异常变化的结果,它涉及到多种因素,如遗传、环境、营养和生活方式等。
疾病的发病机制与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重要学科。
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病理生理学的相关内容。
一、疾病的发病机制疾病的发病机制指的是引发疾病的各种原因和因素,主要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大类。
1. 内源性因素内源性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先天性疾病和免疫功能异常等。
遗传因素是指某些疾病由基因突变或遗传变异引起,如遗传性疾病。
先天性疾病是指胚胎期或新生儿期发生的疾病,如唐氏综合症和先天性心脏疾病等。
免疫功能异常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异常导致疾病的发生,如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 外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主要包括感染、外伤、药物和环境等。
感染是指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导致疾病的发生,如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等。
外伤是指机体遭受外界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而导致的疾病,如创伤和骨折等。
药物是指通过药物的作用引发疾病,如药物过敏和药物不良反应等。
环境是指不良的环境因素对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如重金属污染和空气污染等。
二、病理生理学的基本原理病理生理学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学科,主要研究病理变化对机体功能的影响。
以下是病理生理学的基本原理:1. 细胞功能失调疾病会导致机体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异常,进而影响机体的生理功能。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主要包括细胞溶解、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等。
2. 机体代谢紊乱疾病会导致机体代谢调整失衡,引起代谢异常。
这主要包括蛋白质代谢紊乱、糖代谢紊乱和脂代谢紊乱等。
3. 组织器官功能改变疾病会引起机体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改变,导致相应的病理生理现象。
例如,心脏病会引起心脏肌肉变性和心脏功能减退等。
4. 病理反应与炎症疾病引起机体免疫反应异常,导致炎症的发生。
炎症是机体对病原微生物和损伤因素的一种免疫保护反应,但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
三、疾病的分类根据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的不同,疾病可以分为多种不同类型。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和解答题名词解释:1、健康:健康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
24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5、细胞死亡:指细胞作为一个基本单位的永久性功能丧失。
6、细胞凋亡:指在体内外因素诱导下,由基因严格调控而发生的自主性细胞有序死亡。
7、凋亡小体:细胞凋亡时,胞膜皱缩内陷,分割包裹胞浆,内含DNA物质及细胞器,形成泡状小体称为凋亡小体。
8、脱水: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
9、低渗性脱水:低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的病理过程,失钠>失水,11、等渗性脱水:水、钠按正常血浆浓度比例丢失引起的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血钠维持在130-150mmol/L,渗透压浓度280-310mOsm/L。
12、水肿(显隐性):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聚积的病理过程。
显性水肿: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指按压时,留有凹陷。
隐形水肿:全身性水肿时,皮下组织液增多,当水肿液不超过原体重的10%时,手指按压不会出现凹陷征。
致体温升高,尤其是婴幼儿体温调节功能不完善,易出现脱水热。
15、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
16、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17、代谢性酸中毒: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减少而导致的PH下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酸碱失衡。
18、代谢性碱中毒:指血浆中HCO3-原发性增多而导致的PH升高。
19、呼吸性酸中毒:指血浆中PaCO2原发性增高而导致血浆中PH下降。
20、呼吸性碱中毒:指因通气过度,血浆中PaCO2原发性减少而导致血浆中PH升高21、阴离子间隙(AG):实质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阳离子(UC)的差值,即AG=UA-UC=[Na+]-[Cl-]-[HCO3-],正常为12mmol/L。
22、乏氧性缺氧(低张性):主要表现为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外界环境氧气不足,呼吸功能障碍引起血氧含量减少,组织供氧不足。
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原因作用下,自稳调节机制发生紊乱而出现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脑死亡:是指以脑干或脑干以上全脑不可逆转的永久性地功能丧失,使得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停止。
分子病:由于DNA遗传性变异而造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或合成量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基因病:指基因本身病变,缺失或者基因表达调控障碍引起的疾病。
脱水热:低容量性高钠血症时,由于从皮肤蒸发的水分减少,是机体散热收到影响,从而导致体温升高的现象。
高容量性高钠血症:是指血容量和血钠均增高。
主要见于盐摄入过多或盐中毒。
等容量性高钠血症:是指血钠升高,血容量无明显改变,又称原发性高钠血症,常见于下丘脑病变,由于下丘脑受损,其中的渗透压感受器阈值升高,即渗透调定点上移,因而只有在血浆钠浓度明显高于正常时才能剌激ADH的释放,从而在高于正常的水平对细胞外液的渗透压进行调节,于是维持了高钠血症。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是指机体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45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
反常性酸性尿:一般碱性中毒时尿液呈碱性,但低钾性碱中毒时,由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降低,使排钾减少而排氢离子增多,尿液呈酸性,故称反常性酸性尿。
反常性碱性尿:一般酸中毒时尿液呈酸性,但高钾血症时,细胞外液中钾离子移入细胞内,细胞内氢离子移出细胞外,导致代谢性酸中毒,但由于细胞内氢离子降低,使肾脏远曲小管细胞氢离子的排泌减少,尿液呈碱性,故称反常性碱性尿。
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并出现一系列功能、代谢紊乱的病理过程。
低渗性脱水:是指机体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5mmol/L(或mEq/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等渗性脱水:是指机体的水和钠以等渗比例丢失,或失液后经机体调节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血清钠浓度为135~145mmol/L(或mEq/L),血浆渗透压为 280~310 mmol/L。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脑死亡:目前一般均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志。
一旦出现脑死亡,就意味着人的实质性死亡。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小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小于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的减少,也可称为低渗性脱水。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特点是血钠下降,血清钠浓度小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小于280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又称水中毒。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特点是失水多于是钠,血清钠浓度大于150mmol/l,血浆渗透压大于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又称高渗性性脱水。
高容量性高钠血症:(盐中毒)特点是使血容量和血钠均增高。
等渗性脱水:特点是钠水呈比例丢失,血容量减少,但血清钠浓度和血浆渗透压仍在正常范围。
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
积水:水肿发生在体腔内,如心包积水、胸腔积水、腹腔积水、脑积水等。
凹陷水肿:当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指按压时可能有凹陷,又呈显性水肿。
隐性水肿:全身性水肿病人在出现凹陷之前已有组织液的增多,并可达原体重的10%。
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
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5·5mmol/l。
酸碱平衡:机体处理酸碱物质的含量和能力,以维持PH在恒定范围内的过程。
挥发酸:糖、脂肪、蛋白质在其分解代谢中,氧化的最终产物是CO2,CO2与水结合生成碳酸,也是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最多的酸性产物。
碳酸可释放出H+,也可形成气体CO2,从肺排出体外,称为挥发酸。
固定酸:这类酸不能变成气体由肺排出,而只能通过肾由尿排出,又称非挥发酸。
酸碱平衡紊乱:尽管肌体对酸碱负荷有很大的缓冲作能力和调节功能,但许多因素可以引起酸碱负荷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酸碱稳定性破坏,成酸碱平衡紊乱。
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人体在不同疾病状态下的生理变化和病理机制。
了解病理生理学对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都非常有帮助。
本文将详细介绍病理生理学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的定义、分类、生理变化以及病理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一、疾病的定义和分类疾病是指人体在各种不同的原因和事物引起下的异常状态,包括遗传因素、生物化学和生理变化、环境污染等。
根据疾病的发生原因和机制分类,可以分为遗传疾病、感染性疾病、营养代谢异常病、环境病理学和肿瘤疾病等。
a. 遗传疾病遗传疾病是指由遗传物质引起的病变,大多是由基因变异或基因缺失引起。
其中比较常见的有血友病、先天性耳聋、帕金森病等。
b. 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细菌、病毒、寄生虫或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病变,其中包括肺炎、流行性感冒、结核病等。
这些疾病的传播途径包括空气传播、食物水源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等。
c. 营养代谢异常病营养代谢异常病是指由于人体对某些特定营养物质的摄入或吸收异常,引起的病变,其中比较常见的有糖尿病、肥胖病、高血脂症等。
d. 环境病理学环境病理学是指由环境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等引起的疾病。
这些污染物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人体健康的破坏,比如重金属中毒、放射性污染等。
e. 肿瘤疾病肿瘤疾病是指由人体组织异常增生导致的疾病。
其中恶性肿瘤的危害性较大,容易转移和侵蚀周围组织,对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二、疾病的生理变化人体在患病状态下,会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
这些生理变化是身体为了对抗疾病产生的反应,并帮助身体恢复健康。
a. 免疫反应免疫反应是指人体免疫系统对外来侵袭者的防御过程。
在感染性疾病发生时,人体免疫系统会立即开始对抗病原体,通过产生抗体、杀灭病原体等方式,保护身体免受感染病原体的侵害。
b. 组织修复组织修复是指身体对受损组织进行的修复过程。
一些疾病会对身体的各种系统和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此时身体会调动自身的组织修复机制来恢复受损组织的功能,如损伤后的伤口愈合过程。
ep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试题及答案1. 什么是病理生理学?2. 简述炎症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类型。
3. 描述一下什么是细胞凋亡及其生物学意义。
4. 解释“适应”在病理生理学中的含义。
5. 什么是肿瘤?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有哪些?6. 什么是代谢综合征?它包括哪些主要临床表现?7. 简述病理性钙化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8. 什么是免疫病理学?它在疾病发生中扮演什么角色?9. 描述一下什么是器官衰竭及其可能的原因。
10. 解释“应激反应”在病理生理学中的重要性。
答案1.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其对机体功能影响的科学。
2. 炎症是机体对损伤或感染的一种防御反应,主要分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
急性炎症反应迅速,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慢性炎症则持续时间较长,以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为主。
3. 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化的细胞死亡过程,它在维持组织稳态、发育和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肿瘤抑制。
4. 在病理生理学中,“适应”指的是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生理性调整,以保持内环境的稳定。
5. 肿瘤是机体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肿块,其生物学特性包括无限制增殖、侵袭性和转移性。
6.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代谢异常的临床综合征,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
7. 病理性钙化是指在非骨骼组织中异常沉积钙盐的过程,它可能导致组织功能障碍和器官损伤。
8. 免疫病理学研究免疫系统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包括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等。
9. 器官衰竭是指一个或多个器官功能丧失,不能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可能的原因包括感染、缺血、中毒等。
10. 应激反应是机体对压力或损伤的快速反应,通过激活应激途径,如肾上腺素能系统,以维持生命活动和内环境稳定。
结束语通过以上试题及答案,我们对病理生理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病理生理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疾病的科学解释,还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了理论基础。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和专业人士更好地掌握病理生理学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