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百年历程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936.50 KB
- 文档页数:23
柯达百年沉浮的启示(一)事件概述1975年发明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的伊士曼柯达公司,自2011年起就多次传出破产消息。
2011年,柯达股价跌幅超80%。
2004年至今,柯达仅有2007年一年实现全年盈利,公司市值也从1997年2月的310亿美元降至2011年9月的21亿美元,十余年蒸发99%。
2012年1月3日,因平均收盘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位于1美元以下,纽交所已向柯达发出退市警告。
2012年1月19日早间柯达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此前该公司筹集新资金进行业务转型的努力宣告失败。
2013年5月,伊士曼-柯达公司正式提交退出破产保护的计划,如果计划获批,该公司无担保债权人可获得重组后公司总值22亿美元的股份。
当地时间2013年8月20日,美国联邦破产法院批准美国柯达公司脱离破产保护、重组为一家小型数码影像公司的计划。
柯达计划9月3日退出破产保护。
(二)迟暮之年的柯达伊斯曼·柯达公司与债主达成7.93亿美元的贷款协议,此协议可能帮助曾领导全球胶卷业的柯达摆脱破产保护,而柯达需以至少5亿美元的价格卖出1100项数码专利权作为贷款条件。
柯达是在曼哈顿的一家破产法院提交破产保护申请的,称已从花旗集团(Citigroup)获得9.5亿美元融资,公司的经营活动将继续维持下去。
柯达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此次业务重组旨在增强公司在海内外的流动性,将非战略性知识产权货币化,公正地解决遗留债务问题,并使公司能够着重经营最有价值的业务。
柯达公司周三(2012年1月18日)起诉三星电子,称后者包括Galaxy Tab在内的平板电脑产品侵犯该公司专利。
柯达当前正在为可能的破产申请做准备,这是该公司本月以来发起的一系列诉讼中的最新一起。
柯达1月初对苹果公司、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提起了专利侵权诉讼,指控它们的手机、平板电脑产品上的图像传输功能侵犯了柯达的专利。
之后,柯达又对竞争对手富士胶片提起诉讼,指控后者的数码相机侵犯其图像记录和处理方面的专利。
一个百年老店的最终败落案例分析答案1、柯达成立于1881年,破产于2012年,是一个真正的百年老店。
柯达品牌在创立百年后轰然坍塌的背后是一个影像帝国盛极而衰的悲怆故事。
一个苦心经营、品牌卓越的百年老店在一场空前强大的技术创新胶卷向数码转型的巨大挑战面前未能持续站稳自己的脚跟,稳固已有的经营业绩,而是一退再退,最终丧失了自己在影像领域的全部阵地。
分析其原因,市场营销环境诸因素的变化和影响,加上柯达自身的经营管理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最终令柯达完全败落。
2、柯达的灭亡与营销活动未能适应宏、微观环境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直接影响企业内部的生产和经营,新技术的应用还会改变零售商业业态结构和消费者购物习惯,可以为企业创造一个明星产品,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也可以迫使企业某种曾获得较大成功的传统产品退出市场。
在摄影技术从胶卷走向数码的背景下,消费者的需求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柯达就是数码技术的开创者,但在随后的市场竞争中,由于柯达缺乏对市场的前瞻性分析,过于倚重传统影像业务带来的利润能力,未能持续推进数码技术更新和影像业务的数字化进程,缺乏长远战略考虑。
(2)面对社会日益进步,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提升的消费群体,柯达已远远不能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新型消费需求,这样的机会被富士等新锐日本数码企业为代表的竞争对手抓住并攻击,失去了巨大的市场份额。
(3)虽然柯达后来改变营销策略,聘请新的CEO开发低价数码相机,甚至与惠普技术合作,提出与其核心业务不是联系很紧密的喷墨打印机新业务,但由于其资金已大量投入传统的胶片工厂生产线和冲印店设备,制约了其对新业务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最终无法挽救其江河日下的局面。
“没有顾客就没有市场”,柯达也就慢慢失去了其原来影像帝国的份额和利润,最终以破产而告终。
【达破产之谜的思考】**大学MBA2012-9-15v1.0 可编辑可修改问题1:柯达所在行业及相关行业的过去、现在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影像行业过去:传统摄像方式和胶卷冲印(胶片机)现在:数码成像为主(数码相机)未来:数码影像天下问题2:柯达破产原因(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战略定位有误(未大力发展数字业务,将重点放在传统相机/胶卷上)战略转型失败(2003及2007年两次转型,均因传统胶片市场的巨额投资成了包袱,第二次又遇金融危机)外部因素:时代变化(市场变化)。
从胶片时代转向数码时代,数码成像技术得到普遍推广,而手机与数码相机的合一,更是现代技术的一个绝妙结合,故而价格昂贵、使用不便的传统摄像方式和胶卷冲印逐渐遭到淘汰。
外部市场竞争激烈。
富士、索尼、惠普、佳能、爱普生等国际大公司在数码相机、可拍照手机、数字冲印、数字打印机等各个细分市场均对柯达构成致命威胁。
内部因素:①盲目自信。
柯达公司在摄影行业中长期居于霸主地位,因此高层们极度自信,认为他们在感光工业上的龙头老大地位不可能被任何对手撼动,公司陷入了长期麻木的状态。
一度提出战略转型的建议,却因股东的强烈反对而无果而终。
缺乏创新。
专利技术不能转化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实现真正市场化。
管理失误。
柯达公司与其他大公司一样面临着尾大不掉、多层管理、效率低下、人事冗杂等诸多问题,如频繁更换CEO导致公司整体战略不稳定,决策层缺乏长远战略性规划,缺少市场敏锐感、作风保守等等。
④负担沉重。
柯达公司经营百年,曾经为它工作过的人遍布全球,因而有大量退休人员要供养,而且群体越来越大。
这些人中很多人曾是柯达的有功之臣,可是当公司收入下降的时候,流动资金的匮乏日益严重,而巨额的养老金支出无疑是拖垮柯达的另一只手。
问题3:柯达案例启示破产带来的启示纵观柯达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柯达在80%的时间里一直是领先者,直到最近的20多年才被甩到了后面。
柯达到底能给其他公司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呢首先,时代的车轮不会等待任何人,如果不大踏步地跟上时代的脚步,就注定会被无情地抛在后面。
柯达案例分析伊士曼柯达公司破产案例分析报告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老师:时间:报告目录1.引言2.公司背景介绍3.公司发展历史4.公司海外业务5.柯达危机分析6.案例评价和启示7.结束语柯达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案例分析报告1.引言10年前,靠一盒盒胶卷,柯达全球营业额一度高达128亿美元,员工总数约7万人,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1966年,柯达公司的海外销售额达到21.5亿美元,在《财富》杂志中排名第34位,纯利居第10位;1975年,柯达垄断了美国90%的胶卷市场以及85%的相机市场份额。
时光流转,10年后的今天,这家百年老店提出破产保护申请,股票或许将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黯然退市,昔日的王者风范如同风吹雨打去,号召力不再,正所谓“城头变幻大王旗”。
变革潮流汹涌时,柯达没有做出积极有效的转变迎合市场,最终的没落令人感概之时,却也只能被评成“咎由自取”技术的发展犹如一艘高速航行的巨轮,跟不上潮流的落伍者终究被一一抛弃。
只是当我们抬起头凝视百年老字号柯达黯然离去的背影时,就像凝望着一张发黄的老照片,难免有些怅然若失。
本文从公司背景,发展历史,公司业务和破产保护等方面剖析,并得到本案例分析的启示。
2.公司背景介绍伊士曼柯达公司Eastman Kodak Company,简称柯达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影像产品及相关服务的生产和供应商,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是一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上市公司,业务遍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员工约8万人。
多年来,伊士曼柯达公司在影像拍摄、分享、输出和显示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一百多年来帮助无数的人们留住美好回忆、交流重要信息以及享受娱乐时光。
但是随着数码技术的崛起,柯达公司于2012年1月19日申请破产保护。
“黄色巨人”柯达“伊斯曼干版公司”。
作为胶卷、胶片和第一部给非专业人士使用的相机的研发者,例如布朗尼和Instamatic,该公司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胶片供应商之一,包括业余和专业市场。
柯达破产剖析目录事例概括一.简介1.公司介绍2.发展历史3.销售领域4.柯达现状二.宏观环境剖析1.经济环境2.技术环境3.社会文化环境4.政治法律环境三.微观环境剖析1.行业背景2.竞争者情况剖析3.公司内部剖析四.柯达 swot 剖析7团队成员:迟雅璐7杨舒涵郝梦笔田赛33344556781. 公司内部优势 (Strengths) 20209年 5 月 18 日2. 公司内部劣势 ( Weaknesses) 93. 公司外面环境时机 ( Opportunities) 104. 公司外面环境威迫( Threats )11五.柯达给我们的启迪和教训10事例概括北京时间 1 月 19 日午间信息,柯达周四宣告,柯达及其美国子公司已经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
柯达表示,此举在于增强其在美国和国外的财产流动性,将非战略知识产权商业化,妥当解决遗留的欠债问题,并使公司专注于最有价值的业务。
剖析:一.简介1.公司介绍伊士曼柯达公司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始创于1880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
柯达是“信息影像”行业的主要参加者之一,这个行业的市场价值达3850亿美元,包含设备 ( 如数码相机和掌上电脑) 、基础设备 ( 如在线网络和影像冲印系统) 以及服务和媒介( 如接见、剖析和打印影像的软件、胶卷和相纸) 。
柯达利用先进的技术、广阔的市场覆盖面和一系列的行业合作伙伴关系来为客户供给不停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以知足他们对影像中所蕴含的丰富信息的需求。
2.发展历史1880 年,乔治·伊斯曼在美国纽约州的罗切斯特成立了伊斯曼干版制造公司,利用自己研制的乳剂配方制作照相机用干版胶片。
1888 年,伊斯曼公司正式推出了柯达盒式相机,和那句有名的口号:“你只要按动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来做。
”1891 年,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借助乔治·伊斯曼开发的软胶卷,发了然首款电影摄像机。
柯达公司借此时机进入了电影胶片领域,并向来保持垄断地位到现在。
柯达落幕131岁高龄的柯达,终究未能留住自己的辉煌一刻。
在1月19日,其向法院递交自愿破产业务重组申请。
柯达董事长兼CEO彭安东(Antonio M. Perez)将此次的申请,定位为柯达在转型上迈出的“极具意义的一步”。
在数码影像技术的冲击下,传统胶卷的辉煌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从柯达的财务数据上得到最为直观的体现:自1997年后除2007年一年外,再无盈利记录。
所以,在更多人眼中,柯达这“极具意义的一步”显得凝重无奈,在胶片业务上分外执着的柯达,曾参与到数码技术变革的每个细节,但是其固执和在数码时代的迟钝,最终导致了其百年沉浮后的陨落。
或许,柯达在1975年开发出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之时,未曾想过将在其后的数码浪潮中损落。
彼时,柯达的胶片业务正笑傲全球,并牢牢占据美国90%的胶卷市场以及85%的相机市场份额。
1880年,乔治·伊斯曼在美国纽约州的罗切斯特成立伊斯曼干版制造公司,利用自己研制剂配方制作胶片;八年后正式推出柯达盒式相机,和那句著名的口号:“你只需按动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来做。
”接下来,X射线的发现,无数世界级照片,诸多新闻热点......柯达提供的光影世界与人们的记忆瞬间紧密相连。
哈佛商学院2005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截止1975年,柯达垄断美国90%的胶卷市场以及85%相机市场份额。
在最鼎盛的时期,柯达在全球的雇员超过14.5亿人,俨然彼时的“苹果”,未曾预料到未来数码时代带来的“创造性破坏力”。
事实上,如今风雨飘摇的柯达,曾参与了数码相机崛起的每一个细节,在其拥有的超过10000项专利中,有1100项的数字图像专利组合,远超其他任何一个同行。
1975年,柯达发明了数码相机,并将其用于航天领域;1991年推出专业级数码相机,像素数达到130万;1995年发布首款傻瓜型相机供非专业摄影者使用;1998年开始生产民用数码相机,却只是把它作为热身运动,缺乏长远而明晰的战略。
柯达破产分析目录案例概述3 一.简介1.公司介绍3 2.发展历史3 3.销售领域4 4.柯达现状4 二.宏观环境分析1.经济环境5 2.技术环境5 3.社会文化环境6 4.政治法律环境 7三.微观环境分析1.行业背景7 2.竞争者状况分析 73.企业内部分析8 四.柯达swot 分析1.企业内部优势(Strengths) 9 团队成员:迟雅璐 杨舒涵 郝梦笔 田赛 2022年4月25日2.企业内部劣势(Weaknesses) 93. 企业外部环境机会(Opportunities) 104.企业外部环境威胁(Threats) 11 五.柯达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训 10案例概述北京时间1月19日午间消息,柯达周四宣布,柯达及其美国子公司已经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
柯达表示,此举在于加强其在美国和海外的资产流动性,将非战略知识产权商业化,妥善解决遗留的负债问题,并使公司专注于最有价值的业务。
分析:一.简介1.公司介绍伊士曼柯达公司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始创于1880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
柯达是“信息影像”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这个行业的市场价值达3850亿美元,包括设备(如数码相机和掌上电脑)、基础设施(如在线网络和影像冲印系统)以及服务和媒介(如访问、分析和打印影像的软件、胶卷和相纸)。
柯达利用先进的技术、广阔的市场覆盖面和一系列的行业合作伙伴关系来为客户提供不断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他们对影像中所蕴含的丰富信息的需求。
2.发展历史◆1880年,乔治·伊斯曼在美国纽约州的罗切斯特成立了伊斯曼干版制造公司,利用自己研制的乳剂配方制作照相机用干版胶片。
◆1888年,伊斯曼公司正式推出了柯达盒式相机,和那句著名的口号:“你只需按动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来做。
”◆1891年,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借助乔治·伊斯曼开发的软胶卷,发明了首款电影摄影机。
柯达公司借此机会进入了电影胶片领域,并一直保持垄断地位至今。
柯达百年沉浮的启示(-)事件概述1975年发明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的伊士曼柯达公司,自2011年起就多次传出破产消息。
2011年,柯达股价跌幅超80%o2004年至今,柯达仅有2007年一年实现全年盈利,公司市值也从1997年2月的310亿美元降至2011年9月的21亿美元,十余年蒸发99%。
2012年1月3日,因平均收盘价连续30个交易日位于1美元以下,纽交所已向柯达发出退市警告。
2012年1月19日早间柯达提交了破产保护申请,此前该公司筹集新资金进行业务转型的努力宣告失败。
2013年5月,伊士曼-柯达公司正式提交退出破产保护的计划,如果计划获批,该公司无担保债权人可获得重组后公司总值22亿美元的股份。
当地时间2013年8月20日,美国联邦破产法院批准美国柯达公司脱离破产保护、重组为一家小型数码影像公司的计戈人柯达计划9月3日退出破产保护。
(-)迟暮之年的柯达伊斯曼•柯达公司与债主达成7.93亿美元的贷款协议,此协议可能帮助曾领导全球胶卷业的柯达摆脱破产保护,而柯达需以至少5亿美元的价格卖出Iloo项数码专利权作为贷款条件。
柯达是在曼哈顿的一家破产法院提交破产保护申请的,称已从花旗集团(CitigroUP)获得9.5亿美元融资,公司的经营活动将继续维持下去。
柯达在一份新闻稿中表示,此次业务重组旨在增强公司在海内外的流动性,将非战略性知识产权货币化,公正地解决遗留债务问题,并使公司能够着重经营最有价值的业务。
柯达公司周三(2012年1月18日)起诉三星电子,称后者包括GaIaXyTab在内的平板电脑产品侵犯该公司专利。
柯达当前正在为可能的破产申请做准备,这是该公司本月以来发起的一系列诉讼中的最新一起。
柯达1月初对苹果公司、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提起了专利侵权诉讼,指控它们的手机、平板电脑产品上的图像传输功能侵犯了柯达的专利。
之后,柯达又对竞争对手富士胶片提起诉讼,指控后者的数码相机侵犯其图像记录和处理方面的专利。
案例分析百年柯达死于战略学院:管理学院专业:09市场营销班级:03 班小组成员:朱成文2009500190张星晨2009500189阮宣榕2009500177陈骏飞2099500178指导老师:**内容提要对于曾经的行业巨头,因对技术创新和消费体验的忽视、甚至出于对市场需求的傲慢,而被市场最终遗弃,柯达并非是先例。
对于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而言,企业的优胜劣汰亦遵循着均衡法则,随时有新生企业横空出世,随时有老牌企业黯然出局。
很不幸,这一次悲剧落在拥有131年历史的柯达头上1月3日,柯达公司宣布,该公司收到纽交所警告,如未来6个月内股价无法上涨,则有可能摘牌退市。
对于2005年以来仅有一年盈利、2011年股价跌幅高达80%的柯达而言,没落已是在所难免。
柯达的没落,不仅是其技术创新的滞后,更是其对消费体验忽视的必然。
直到2003年,柯达才宣布全面进军数码产业,并于其后陆续出售医疗影像业务、以及相关专利权。
但是,当时佳能、富士等日本品牌已占据“数码影像”的龙头地位,就连韩国三星、甚至中国华旗等企业亦已初具规模。
此时,庞然大物的柯达已经丧失占领“数码影像”的先机。
对于曾经的行业巨头,因对技术创新和消费体验的忽视、甚至出于对市场需求的傲慢,而被市场最终遗弃,当然,在强调技术创新、专注消费体验的时代.在这个变化日新月异的时代,唯有“创新”是不变的真理。
这种创新,不但基于技术和管理层面,更基于商业模式、乃至消费体验层面。
而对于老牌企业而言,要么在固执和傲慢中死中,要么在持续创新中重新焕发生机。
虽然,世间没有绝对的基业常青,企业的生死存亡充满了诸多的不确定因素。
同样,创新和变化虽不能完全确保企业永立潮头,但却是企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当然,对于历史并不悠久的中国企业巨头而言,短期内依赖市场和成本的优势,尚能拥有相对舒适的生存空间。
但是,在竞争更加充分的未来,在要素资源成本持续上升的趋势下,任何固步自封不思创新均难以赢得未来,而傲慢和忽视消费体验更将令其难以持久.目录第一章:现状分析 (4)第二章:问题综述 (6)2.1.投资方向单一,船大难掉头 (6)2.2.决策层迷恋既有优势 (6)2.3.短视的战略联盟 (6)2.4.太成功后迷失自我,忽略了危机 (7)2.5.有一种破坏叫创新,创新是双刃剑 (7)2.6.淡漠了市场需求趋势变化,导致产品更新缓慢 (7)第三章:可供选择的改进方案 (8)第四章:建议 (9)第五章:战略实施 (10)第六章:启示 (11)第一章现状简介“你只要按下快门,其他的交给我们。
【达破产之谜的思考】**大学MBA2012-9-15v1.0 可编辑可修改问题1:柯达所在行业及相关行业的过去、现在发展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影像行业过去:传统摄像方式和胶卷冲印(胶片机)现在:数码成像为主(数码相机)未来:数码影像天下问题2:柯达破产原因(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战略定位有误(未大力发展数字业务,将重点放在传统相机/胶卷上)战略转型失败(2003及2007年两次转型,均因传统胶片市场的巨额投资成了包袱,第二次又遇金融危机)外部因素:时代变化(市场变化)。
从胶片时代转向数码时代,数码成像技术得到普遍推广,而手机与数码相机的合一,更是现代技术的一个绝妙结合,故而价格昂贵、使用不便的传统摄像方式和胶卷冲印逐渐遭到淘汰。
外部市场竞争激烈。
富士、索尼、惠普、佳能、爱普生等国际大公司在数码相机、可拍照手机、数字冲印、数字打印机等各个细分市场均对柯达构成致命威胁。
内部因素:①盲目自信。
柯达公司在摄影行业中长期居于霸主地位,因此高层们极度自信,认为他们在感光工业上的龙头老大地位不可能被任何对手撼动,公司陷入了长期麻木的状态。
一度提出战略转型的建议,却因股东的强烈反对而无果而终。
缺乏创新。
专利技术不能转化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实现真正市场化。
管理失误。
柯达公司与其他大公司一样面临着尾大不掉、多层管理、效率低下、人事冗杂等诸多问题,如频繁更换CEO导致公司整体战略不稳定,决策层缺乏长远战略性规划,缺少市场敏锐感、作风保守等等。
④负担沉重。
柯达公司经营百年,曾经为它工作过的人遍布全球,因而有大量退休人员要供养,而且群体越来越大。
这些人中很多人曾是柯达的有功之臣,可是当公司收入下降的时候,流动资金的匮乏日益严重,而巨额的养老金支出无疑是拖垮柯达的另一只手。
问题3:柯达案例启示破产带来的启示纵观柯达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柯达在80%的时间里一直是领先者,直到最近的20多年才被甩到了后面。
柯达到底能给其他公司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呢首先,时代的车轮不会等待任何人,如果不大踏步地跟上时代的脚步,就注定会被无情地抛在后面。
柯达广告策划案例分析“留下精彩瞬间”、“串起美好回忆”为柯达树立起百年不衰的品牌。
只看这广告语,已能感动很多人了。
“串起美好回忆”从1886年创办至今,柯达已历经百年沧桑。
百年风雨兼程,柯达始终占据着世界感光业的霸主地位。
1886年,乔治·伊斯曼研制出第一架自动照相机,并给它取名为“柯达”,柯达公司从此诞生。
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
1964年,立即自动相机上市,当年销掉750万架,创下了照相机销售的世界最高记录。
1966年,海外销售额达21.5亿美元,在《财富》杂志中排名第32位,纯利居第10位,当时位于感光界第2的爱克发销量仅及它的1/6。
1996年,柯达在世界名牌顾问公司的全球十大品牌排行榜中位居第四,仅次于麦当劳、迪斯尼和可口可乐。
如今,柯达产品占美国市场的60%,占世界市场的42%。
是感光界当之无愧的霸主。
柯达广告案例1、“人人都会用”1886年研制出第一架手持式照相机,才使照相机进入家庭。
柯达的第一个广告,介绍了这种照相机,并承诺:“你压下按钮,其余由我负责!”最早的相机,庞大得要用一匹马才驮得动,就别提“人人都会用”了。
在“人人都会用”方面,柯达更是不遗余力。
此后,柯达在“人人都会用”,为消费者提供方便上多有建树。
2、“柯达串起每一刻”1967 年柯达的一则广告获了奖。
广告内容是:一对60多岁的夫妇在整理阁楼是发现了一些旧时的照片,有的是20来岁,正值青春年少;有的是结婚、度蜜月、生第一个孩子是的照片,还有的是参加儿子毕业典礼的照片。
结尾时,是这位女人,确切地说已是一位老奶奶,正在用立即自动相机为刚出生的孙子拍照。
柯达正是通过宣传这一幕幕难忘的时刻来打动消费者的心弦。
“这就是柯达一刻,别让它溜走”、“柯达串起每一刻”,在一幕幕动人的画面中,这些广告语深深刻进了消费者的脑海,使消费者自然而然把享受快乐时光与“柯达”这一名字联系在了一起。
项目主体:柯达中国项目执行:柯达中国获奖情况:第六届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高科技公关类银奖项目背景有这样一家影像公司,早在1879年,她的创始人发明了世界上一款乳剂涂布机,用感光干板取代了湿版,揭开现代感光业的历史新篇章。
正是这家公司,在其百年发展史中,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科技创造力,拥有数以百万计的影像专利技术,并将其转化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生产力,不断向市场推出具有化时代意义的产品,引领着整个行业的发展:1888年她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民用相机,掀起业界研发同类产品热潮;1889年她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卷民用胶卷,改变了人类影像世界的发展;1900年她推出售价仅1美元的相机和15美分的胶卷。
第一次使得摄影成为普通大众能够承受的爱好,成功地使摄影普及化;1942年她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卷彩色胶卷,将人类影像生活变得多姿多彩;1976年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部数码相机,引领影像行业进入数码时代;1994年她推出世界上第一部民用数码相机,将数码摄影在全世界普及;1997年她推出享誉全球,实现明暗动静拍摄的Max胶卷;1999年她推出世界上第一款全彩的OLED显示屏,成为历史性的突破;2001年她推出“易享”EasyShare数码相机操作系统,开创了影像传输的业内先河2003年她推出世界上第一款采用OLED显示屏的数码相机和多功能底座打印底座她的名字叫柯达,柯达还有无数的“第一” 无法一一列举, 柯达百年科技发展的里程碑就是世界影像历史发展的里程碑。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我们一直以中华儿女取得的各项成绩而自豪,华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为世界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在柯达,我们也有许多同样出色的华裔科学家,正是他们发明了许多可以载入影像科技发展史册的技术和产品,才使得柯达拥有无数个“世界第一”,一百多年来不断引领着影像科技的发展,无论是胶片还是数码影像;也正是这些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杰出科学家,推动了世界影像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使柯达成为一家多元化的影像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