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圆的面积2
- 格式:doc
- 大小:107.50 KB
- 文档页数:3
《圆的面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主要涉及平面几何中的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并能够熟练运用公式进行圆的面积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验证等数学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 圆的面积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圆的面积公式推导图示。
2. 学具:圆规、直尺、量角器、剪刀、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圆的面积计算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 新课讲解:讲解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公式。
4. 案例分析: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5. 巩固练习:布置适量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2. 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及步骤。
3. 典型例题解析。
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圆的面积。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涉及圆的面积计算。
3. 拓展题:探讨圆与其他平面图形面积的关系。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The correct answer to the word crisis is danger and opportunity, but most people only see danger, and few see opportunities, so not many people have successfully made big money.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圆的面积》五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内容:苏教国标版五年级下册103-105页及练一练和练习十九1-3题。
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圆的基本特征和圆的周长公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通过3个例题教学,采用两种不同的的策略,推导出圆的面积,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合理性。
教学时,一要重点引导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圆面积及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的过程中,发现圆的面积和以它的半径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之间的近似关系;二要把握两个关键环节:一是圆可以转化成过去所学过的什么图形;二是转化成的这个图形与原来的圆有什么联系。
最后通过应用实践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圆,会求圆的周长,在学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已经学会了用割、补、移等方式,把未知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问题。
因此教学本课时,可以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2、对后继学习的作用圆面积的计算是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等内容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
(2)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公式。
(3)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3、情感与态度: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圆的面积是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且对圆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从认识圆入手,到圆的周长和面积,与直线图形的学习顺序是一致的。
但是,学习圆是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无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
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化曲为直”、“化圆为方”,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感受极限思想。
在本单元中,本节内容安排在“认识圆,圆的周长”之后,这样可以让学生借鉴在学习圆周长时的经验来研究圆的面积;有利于让学生感悟学习平面图形的规律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针对五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
采用启发式,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甘共苦”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
通过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视频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在借助长方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同时,使学生体会到观察,归纳,联想,转化等数学学习方法,在师生互动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灵活的计算,已知圆的半径、直径,求圆的面积。
2、在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通过猜测、观察、对比、发现、尝试等数学方法,探索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迁移、分析、合作和创新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圆的面积的奥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难点:在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中,学生对圆的无限平均分割,“弧长”无限的接近“线段”的理解以及将圆转化为长方形时,长方形的长是圆的周长的一半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课件播放北京奥运会闭幕式视频片段师:你知道这个视频播放的是什么内容吗?——2008年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的奥林匹克会旗交接仪式。
五年级数学北师大版圆的面积(二)公开课综合评价摘要:一、公开课背景二、课程内容1.圆的面积计算方法2.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三、教学方法及效果1.割拼法教学2.学生参与度与互动性四、师生反馈及建议正文:一、公开课背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视野,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公开课于近日举行了一场关于“圆的面积(二)”的专题讲座。
此次讲座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计算方法,以及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课程内容1.圆的面积计算方法课程开始,老师首先介绍了圆的面积计算方法。
老师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明白如何将一个圆形物体分割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通过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2.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接下来,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割拼法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首先将一个圆形纸片分成8 等份,然后剪切、拼接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让学生观察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半径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圆面积= πr。
三、教学方法及效果1.割拼法教学在本次课程中,老师采用了割拼法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这种方法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公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参与度与互动性在课程进行过程中,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安排了小组讨论环节。
学生们在讨论中互相启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理解能力,还锻炼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四、师生反馈及建议此次公开课得到了师生们的高度评价。
学生们表示,通过这次课程,他们对圆的面积计算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老师们也认为,割拼法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针对本次公开课,老师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可以适当增加课堂练习环节,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可以尝试引入更多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五年级第六单元《圆》第2课时口算卡含答案课前小练:圆的面积公式:()一、想一想,算一算(知识运用)1、求出下列各圆的面积:(1)r=0.4厘米(2)r=0.5分米(3)r=8米(3)d=0.5厘米(4)d=10分米(5)d=8米(6)d=0.1厘米(7)d=9分米(8)r=10米2、求出下列各圆的面积:二、想一想,算一算(知识拓展)1、草地上拴着一头牛,拴牛的绳子长4米,这头牛可以吃到多少平方米的草?2、一个周长是94.2米的圆形养花池,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有一个运动场(如下图),两头是半圆形,中间是长方形,这个运动场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4、一个圆形茶几桌面的直径1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参考答案课前小练:圆的面积公式:( S=πr 2) 一、想一想,算一算(知识运用)1、求出下列各圆的面积:(1)r=0.4厘米 (2)r=0.5分米 (3)r=8米S=0.5024cm 2 S=0.785dm 2 S=200.96m 2(3)d=0.5厘米 (4)d=10分米 (5)d=8米S=0.19625cm 2 S=78.5dm 2 S=50.24m 2(6)d=0.1厘米 (7)d=9分米 (8)r=10米S=0.00785cm 2 S=63.585dm 2 S=78.5m 22、求出下列各圆的面积:S=113.04cm 2 S=0.5024m 2二、想一想,算一算(知识拓展)1、草地上拴着一头牛,拴牛的绳子长4米,这头牛可以吃到多少平方米的草?S=3.14×4×4=18.84(平方米)2、一个周长是94.2米的圆形养花池,它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R=c ÷2π=94.2÷6.28=15(米) S=3.14×15×15=706.5(平方米)3、有一个运动场(如下图),两头是半圆形,中间是长方形,这个运动场的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C=πd=3.14×70=219.8(米) 219.8+90×2=399.8(米)4、一个圆形茶几桌面的直径1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S=3.14×(1÷2)2=3.14×0.5×0.5=0.785(平方米)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课时圆的面积(2)1.小丽用绕线的方法量出她的茶杯的圆形杯盖的周长是25.12厘米。
这个杯盖放在桌上占了多少平方厘米的面积?2.一根长62.8米的绳子正好绕一棵树的树干20圈。
这棵树绕绳处树干的横截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3.爷爷利用一面墙,用12.56米的篱笆围了一个半圆形羊圈。
这个羊圈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4.图中每个圆的直径都是4厘米,且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分别位于三个圆的圆心。
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参考答案:1.50.24平方厘米2.0.785平方米3.12.56÷3.14=4(米)42×3.14÷2=25.12(平方米)4.4÷2=2(厘米)22×π÷2=2π(平方厘米)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季的气候变化无常。
在春季天气回暖过程中,常因冷空气的侵入,使气温明显降低,对作物造成危害,这种“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气称为倒春寒。
倒春寒是南方早稻播种育秧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是造成早稻烂种烂秧的主要原因。
“倒春寒”发生时,可使正处于返青或拔节生长阶段的冬小麦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可使已经播种尚未出土的棉花、水稻等农作物出现烂种,已经出土的幼苗大量被冻死。
春季天气转暖以后,人们身体的抗寒能力和抗病能力出现下降,会经受不住“倒春寒”时突然袭来的冷空气的刺激。
与此同时,天气变暖会使细菌迅速滋生。
如不注意预防,“倒春寒”对人体的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尤其是抵抗能力较低的老人和儿童,更容易受冻感冒。
在“倒春寒”袭击时,怎样保健呢?一,注意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根据天气变化防寒保暖,适时、适度增减衣物。
要适当“春捂”,不要因为气温暂时升高就马上脱掉冬装。
早晚气温较低,要注意保暖。
在阳光充足的中午,便可适当减少衣物。
二,要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参加体育锻炼,呼吸新鲜空气,以改善心肺功能,使身体更好地进行调节,适应春季多变的气候。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面积教案【优秀2篇】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篇一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 前面我们学习了圆、圆的周长。
如果圆的半径用r表示,周长怎样表示?(2pi;r)周长的一半怎样表示?(pi;r)2. 课件:出示一块圆形的桌布。
如果要给这块桌布的边缝上花边,是求什么?(圆形桌布的周长)3.件:出示一块圆形的镜框。
如果要镜框配一块玻璃,至少需要多大?是求什么?(圆的面积)谁能指出这个圆的面积?谁能概括一下什么是圆的面积?请同学们用手摸出学具圆的面积。
提问:如果圆的半径是2分米,你能猜猜这块玻璃到底有多大?(同学们纷纷地猜测,有的学生可能说这个圆面小于所在的正方形面积)这块圆形玻璃有多大,就是要求圆形的面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怎样计算圆的面积。
(板书课题:圆的面积)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 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1)以前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学生回答,师用课件演示。
)(2)通过回忆这三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你发现了什么?(发现这三种平面图形都是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
)(3)能不能把圆转化为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呢?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圆可能转化为什么平面图形来计算呢?2. 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1)拿出已准备好的学具,说说你把圆剪拼成了什么图形?(2)学生小组讨论。
看拼成的长方形与圆有什么联系?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课件演示:请看大屏幕,把圆分成16等份,拼成了近似平行四边形,再分成32等份,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再分成64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你发现什么?(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4)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小组讨论一下。
生边答师边演示课件。
生答:因为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
数学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开发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五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我们着重学习的是圆形的面积与周长计算。
今日,我将向您分享我对这一课程的学习体验及感悟。
一、圆的面积圆的面积公式是S=πr²,其中π≈3.14,而r则是圆的半径。
我们在做题时可以使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
在学习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掌握好圆周率π的概念,比如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测得周长和直径之比约为3.14,这是一个很方便记忆的方法。
在练习中,我也发现计算圆面积时一定要注意单位的问题。
通常圆的面积单位是平方厘米,但有时也会出现其他的单位,如平方米或平方毫米。
我们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正确使用单位。
在实际解决问题中,思维顺畅、逻辑清晰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圆的周长圆的周长公式是C=2πr,其中π≈3.14,而r则是圆的半径。
我们同样可以使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
在学习过程中,我觉得要牢记这个公式,对于求解圆形问题非常重要。
在有些情况下,题目不会给出半径或直径的具体值,这时我们就需要通过给定的条件自行推导出答案。
在学习完基础的公式后,老师会让我们做一些关于圆面积和周长的问题练习,如求圆的直径、半径、周长等。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需要灵活运用在课堂学习中掌握的知识点,解决相应的问题。
在练习中,我们通过计算和实际操作慢慢掌握了圆周率和周长的计算方法,收获了很多。
总结:在五年级上册数学教育中,圆形的面积与周长计算是重中之重的内容。
我们需要认真理解圆周率π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圆形的面积与周长计算公式,从而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认真解决圆形问题。
而在解决问题时,也需要注重逻辑思维和思考方式的发展,提高思维技巧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
通过学习圆形的面积与周长计算,我也意识到,数学并不是让我们为了考试而去背记公式,而是一门让我们提高思维能力的学科,更是一门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面积》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五年级数学下册《圆的面积》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圆的面积》教学设计篇一一、内容简介及设计理念本节课是在学生充分认识了圆的各部分的特征和掌握了园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对圆面积的研究,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为以后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打下基础。
本课的教学要求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等能力。
本节课设计了三次探究活动,第一次探究活动,通过折一折和剪拼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得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第二次探究活动,围绕着“怎样使折出的图形更像三角形”、“使剪拼后的图形更像平行四边形”这些问题开展操作、想象活动,充分体验了“极限思想”。
第三次探究活动,学生借助数字、字母、符号等,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教学目标:1.经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圆的面积。
3.在探究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感受极限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四、教学准备:圆形纸片、剪刀、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二、探究新知。
1、第一次探究,明确思路,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2、第二次探究,明确方法,体验“极限思想”3、第三次探究,深化思维,推导公式。
4、解决问题5、小结三、知识应用(出示一个圆)大家看,这是什么图形?师:你已经掌握圆的哪些知识?师:关于圆你还想探讨什么?(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师:谁能摸一摸这个圆片的面积。
师:那这个圆的面积怎么求呢?(学生沉默),请你在大脑中搜索一下,以前我们研究一个图形的面积时,用到过哪些好的方法?师:那圆能不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请大家利用手中的圆纸片,先想一想,再动手试一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小学数学《圆的面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章《圆的认识》中的第三节“圆的面积”。
详细内容包括:圆的面积概念,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以及通过实例理解圆面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的面积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重点:圆的面积概念,圆面积公式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模型、剪刀、直尺、圆规。
学具:练习本、铅笔、圆规、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圆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圆的特点。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圆的面积是多少吗?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2. 探索圆的面积公式(1)引导学生将圆模型剪开,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2)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长是圆的周长的一半,宽是圆的半径。
(3)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3.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计算半径为5cm的圆的面积。
(2)引导学生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1)完成教材第57页第1、2、3题。
(2)互相检查,讨论答案。
5. 小结六、板书设计1. 圆的面积概念2. 圆的面积公式:S=πr²3. 例题及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半径为4cm的圆的面积。
(2)一个圆的周长是31.4cm,求这个圆的面积。
2. 答案(1)S=πr²=3.14×4²=50.24(cm²)(2)r=C÷2π=31.4÷2×3.14≈5(cm)S=πr²=3.14×5²=78.5(cm²)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是否掌握了圆的面积公式,能否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圆的面积”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⑴让学生经历探索圆面积公式的过程,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⑵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流程:
一、初探新知
⑴分步出示例7。
⑵数出正方形的面积和1/4圆的面积。
正方形的面积:4×4=16平方厘米。
1/4圆的面积:学生先独立数,交流答案,有12,12.5,13三种;确定:边上的两个非常接近一格,就看作一格,学生再次数方格,答案是12.5平方厘米。
全班又一次数方格,再次验证12.5平方厘米的准确性。
⑶计算圆的面积。
12.5×4=50平方厘米。
⑷研究圆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的关系。
教师谈话:既然圆是由正方形的边长画出,那么就要研究圆面积和正方形面积的关系。
讨论: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几倍?
⑸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⑹交流提升。
交流表格中填写的内容;
思考: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圆的面积等于半径乘半径乘3.1倍;圆的面积是半径乘半径的3.1倍。
转换再次理解:半径乘半径就是正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就是半径乘半径。
二、再探新知。
⑴引发探究兴趣。
教师谈话:圆的面积等于半径乘半径乘3.1倍,这里的3.1倍是近似数,现在又有同学猜想这个倍数可能就是π。
那么,需要思考其他计算圆面积的方法。
⑵回顾。
黑板上出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回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重点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推理方法是“剪”,三角形面积的推理是“拼”。
⑶尝试。
“拼”:两个完全相同的圆试拼,行不通;
剪:出现二种情况,一是随意剪,二是平均分成8份或更多。
随意剪,马上剪,马上否定;平均分成8份或更多的,让学生剪。
先平均分成二份,告诉学生研究数学从简单的开始,边剪边拼边研究才是研究数学的正确方法,拼——拼不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再平均分成4份,再拼形成共识——象平行四边形;最后平均分成8份,一生演示到一半,学生已经清楚地感受到——更象平行四边形了。
⑷媒体演示。
媒体第一次演示:平均分成4份,拼成的图形有点像平行四边形;平均分成8份,拼成的图形像平行四边形;平均分成16份,拼成的图形更像平行四边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且像长方形了。
媒体第二次演示:重点观察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联系。
⑸推导公式。
生: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
师:怎么表示?生:c÷2。
师:还可以怎么表示?生1:
πd÷2。
生2:2πr÷2。
生3:2πr÷2=πr。
比较选择:s=c÷2×r; s=πd÷2×r; s=πr×r.
学生们都选择了s=πr×r,教师引导学生说明选择的理由,并板书:s=πr2 三、应用新知。
⑴出示例9。
尝试解答,答题格式辅导。
⑵作业,练一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