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罗拉的兴衰史
- 格式:pptx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25
摩托罗拉手机—搜狗百科自九十年代开始.摩托罗拉(motolola),这个美国品牌逐渐进入我们中国人的眼球.越来越多的人们用上了它摩托罗拉在1990年之后,开始大举进入中国内陆市场,60后.70后.80后耳熟能详的摩托罗拉品牌旗下的手机机型代表V998. 以新颖的翻盖设计,打破了由爱立信.西门子所留下来的传统直板造型,可以说是经典之作随后,摩托罗拉进入了黄金时期,不仅在美洲大陆一往直前..在全世界也是通讯设备制造商的领导者,在当时其火爆程度远远胜过现在的诺基亚! 直到2003年.摩托罗拉统治了移动通讯业十年之久..到二十一世纪初期,摩托罗拉开始走下坡路...在2003年,其手机龙头大哥的地位被诺基亚抢走,还没有等摩托罗拉回过头来.索尼公司(sony)收购了爱立信(ericsson)的全球手机业务,并改名------索尼爱立信(sonyericsson)其生产的产品在亚洲.欧洲等疯狂抢夺摩托罗拉的业务.吞噬着这个昔日巨人的午餐...到06年中期...韩国三星集团旗下品牌.三星(samsung)手机,以anycall为代表的系列的手机.全球出货数超过摩托罗拉,从此,摩托罗拉正式跌出移动通讯设备制造商的三甲!昔日的............摩托帝国.............从此开始暗淡三:产品特点摩托罗拉手机历来都是以质量好,安全系数高文闻名的,多受到商务人士的亲耐!其实我们随随便便就能举出几个鲜明的例子出来.摩托罗拉V系列的V3/V8 摩托罗拉L系列的L7 摩托罗拉A系列的A1200等等等等一系列的街机!在质量上的过硬保证使摩托罗拉赢得了相当大的盛誉,也是区别于其他普通品牌的一个保证,不过在对于现在越来越热衷的年轻人来说,似乎摩托罗拉已经'OUT'了? 在目前推出的一些列机型,都不是很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倒是收到很多商务人士的热爱!比如XT701等等!摩托罗拉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后,现在的主攻方向已经是高端商务手机了.现在摩托罗拉出品的手机大部分为高端的商务手机,像ME系列 XT 系列都是一些高端的商务手机.很少出像E系列,U系列的低端手机了!。
摩托罗拉1928年,保罗·加尔文和兄弟约瑟夫·加尔文在芝加哥创立了摩托罗拉公司的前身加尔文制造公司。
1947年,公司更名为摩托罗拉。
加尔文家族第三代——克里斯托夫·加尔文2003年离开董事会,公司脱离家族式管理。
1956年,保罗·加尔文之子罗伯特·加尔文任公司总裁。
上周,谷歌125亿元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的消息,震惊整个IT界。
有着83年历史的美国国宝级企业摩托罗拉被年仅13岁的谷歌收编。
“震撼!震惊!不可思议!”向来以沉稳理性著称的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在报道中一开始连用三个惊叹词,以表达对这桩交易的吃惊。
曾几何时,摩托罗拉就是无线通信的代名词。
车载收音机、全晶体管彩色电视机、微处理器、对讲机、寻呼机、大哥大(蜂窝电话)等都曾是它的杰作。
翻看摩托罗拉的历史,从1928年创立,光荣和梦想一路伴随摩托罗拉通信,其在技术上开创了IT和通信行业无数个第一。
在其80多年的历史中,摩托罗拉屡屡出现失误,又能奇迹般的复活甚至复兴。
谷歌会不会成为摩托罗拉的救世主?摩托罗拉是否能够再次复兴?这个被称为通信业界“没落贵族”的公司,第一次把命运交到了别人手里。
“随时随地传信息”中国人通过寻呼机认识了摩托罗拉公司,中国市场把摩托罗拉推上了行业之巅,其一度占据寻呼机市场份额80%。
“我们也是看到媒体报道才知道这个消息的,之间公司内部一点风声都没有。
”一位摩托罗拉的工程师透露,“两年前,业绩不好的时候,公司内部都在传要出售给谷歌。
后来业绩复苏了大家都认为已经走出了低谷,没想到这么仓促就卖了,真是很意外。
”“看来摩托罗拉已经没有信心靠自己的能力走出目前的困境了。
”当得知摩托被收购的消息后,电信业专家飞象网CEO项立刚脱口而出这句话。
这个曾经美国历史上的十大企业,在走过了80多年的岁月后,在耄耋之年已疲态尽显。
如果说iphone代表了一种时尚,那摩托罗拉则代表了一个时代。
摩托罗拉生产第一代模拟手机时,木材加工厂起家的诺基亚尚未涉足无线通信。
精心整理摩托罗拉:告别V3品牌时代新上任的摩托罗拉总公司副总裁兼移动终端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任伟光一点都不避讳谈及摩托罗拉的问题,这家手机顶级俱乐部的厂商正面临加速陨落的危险。
一直以来全球手机保持着三足鼎立的格局,诺基亚、摩托罗拉和三星分列前三。
但V3,败也V32004,手罗拉辉煌的好机会。
在这样的思路下,詹德和当时移动事业部总裁罗恩·加里克斯决定调整产品价格策略,以牺牲利润的方式来换取更多的市场占有率。
因此摩托罗拉手机价格一降再降。
这一方面拖累了公司的利润,另一方面也改变了摩托罗拉高端的形象。
产品上市的18个月内,价格降幅达60%以上。
也使摩托罗拉产品的利润率只有11.2%,而竞争对手诺基亚为16.8%。
然而摩托罗拉却没有太长的产品线来填补降价后的空间,这就意味着,当5000元的V3开始卖2000元,摩托罗拉缺乏新的5000元主力产品来维持利润。
产品定位在提供多媒体融合功能的高端手机方面都比摩托罗拉做得更好。
另外,摩托罗拉内部产品规划战略上的不统一,还使得上游的元器件采购成本一直不能降低。
摩托罗拉每一个型号都有一个全新的平台,平台之间大多不通用,这就带来生产、采购上的成本上升。
中国拯救行动“我们现在不会那么笨了。
”任伟光表示,在看清V3推出后期的一系列操作失误后,摩托罗拉有改正的力量。
自今年年初开始,摩托罗拉在中国和印度市场的销量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下滑。
整。
推出TD/GSMV3之后,摩托罗拉产生了“平台化”的概念。
过去摩托罗拉各型号之间的平台是不通用的,所以很可能我们某一个型号第一年的采购量比较小,生产线和很多零配件不能共用;现在摩托罗拉希望更多零部件是一个平台的,采购的成本会大幅度下降。
为了能更好地促进销售,任伟光称,摩托罗拉也要在渠道上进行调整。
今后,摩托罗拉将取消压货,公司销售人员会到经销商那里收订单,按照消费者的需求去生产。
而且,在渠道方面将扩充到五大渠道模式。
包括保持两大全国代理;直供60多家如苏宁在内的大卖场渠道以及加强运营商定制。
手机发展简史1973年4月3日,摩托罗拉前高管Martin Cooper打通了史上第一个移动电话。
Martin Cooper用的这部电话重约1.13公斤,总共可以通话十分钟,它是世界上第一款商用手机——摩托罗拉DynaTAC 8000x的原型。
今天,距离第一次手机通话45年后,人们几乎人手一部手机。
回顾手机发展的过程,无论从造型还是功能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手机的发展也是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手机的发展史模拟手机时代第一代移动通信,简称1G,摩托罗拉的天下。
模拟移动电话系统的质量完全可以与固定电话相媲美,通话双方能够清晰地听出对方的声音。
但模拟移动通信与数字通信相比保密性能较差,极易被并机盗打,只能实现话音业务,无法提供丰富多彩的增值业务;网络覆盖范围小且漫游功能差。
GSM手机时代第二代移动通信,简称2G。
GSM数字网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和抗干扰性,音质清晰,通话稳定,并具备容量大、频率资源利用率高、接口开放、功能强大等优点。
GSM时代后,各大手机生产商看好了这一新的商机,争相拓展这一市场上的份额,摩托罗拉不肯舍弃已有的地盘抱死了模拟网络,以至于没能及时调整市场战略,其霸主地位迅速下滑。
与此同时,诺基亚、爱立信等厂商后来居上,成三国鼎立之势。
2007年开启智能手机新时代2007年,手机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基本成型,各个生产商基本确定了自己的风格。
在iPhone带来革命性冲激之前,大家在各自的市场驰骋。
同时大家又互相兼容并收,一个品牌的成功经验立刻被复制到另外一个品牌,你超薄我也超薄,你智能我也智能,你拍照我也拍照。
苹果在Mp3市场取得巨大成功后,把手伸向了手机市场。
600MHz的arm11处理器,3.5存真彩电容屏幕,比市面竞争对手先进5年的操作系统iPhone,带来的体验是革命性的,它的出现颠覆了整个手机市场,手机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你方唱罢我登场,智能手机发展到今天,手机市场已经发生了天翻复地的变化,以前以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爱立信、索爱、RIM(黑莓)、多普达、飞利浦、夏普、松下、索尼、三星、LG等为主流品牌,现在华为、苹果、OPPO、vivo、小米等一统天下。
摩托罗拉,可能许多90后、00后已经不知道这个名字代表的是什么,但在许多50后~80后的人心目中,摩托罗拉可能是他们购买的第一台手机的品牌。
随着被Google 的出让和联想的收购,摩托罗拉移动设备部门进行了第二次易主。
从七八十年代称霸一方的王者到现在的落难书生,摩托罗拉究竟在这变革的潮水中造就了多少的经典?让我们一起翻一翻历史。
世界上第一台手机是诞生于1984年的摩托罗拉“DynaTAC8000X”。
当时的它拥有庞大的身躯却只能通话30分钟,但对于移动电话历史来说却是伟大的一步。
经过多年的演变,到了90年代末的摩托罗拉手机进入中国市场,第一款机型是“3200”,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大哥大”。
“大哥大”是基于模拟网络的移动电话,而我们最熟知的莫过于在港产片中那些“大佬”们经常那在手中的手机了(发哥华仔都是带着它闯荡江湖的,因为它既是通话工具也是防身工具),这也是“大哥大”这个称呼的来历。
当年在中国想拥有一台“大哥大”并不容易,需要缴纳过万元软妹币的设备费,通话费用还是按元每分钟计算。
不得不说,只有土豪才能真正拥有的高大上设备。
1996年,摩托罗拉推出了“StarTAC”折叠翻盖手机,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折叠翻盖手机。
它把体积尽量地缩减,有效地分配零部件的位置,让天线置于机身内部(打电话的时候需要拉出来哦)以减少天线体积,这样的手机更加容易携带。
移动通讯革命也从此拉开帷幕。
当怎样才能把手机造得更小、更长的通话时间成为各大移动通信设备生产商最困扰的难题后,摩托罗拉给竞争对手上了人生中宝贵的一课:V998!在1999年上市时所有人都为之而疯狂,80克的重量,超长的待机时间和通话时间(相对于当时而言)使V998在上市之初就被疯狂炒卖到上万元,甚至很多广东地区的朋友都走去香港买此款手机(当时港币兑人民币汇率是1:1.12)。
不得不说摩托罗拉在当时的确走在了手机设备生产的最前端。
NOKIA当时还是个小毛孩呢!更别问我三星在哪里!V998往后的几年间被摩托罗拉不断炒冷饭地推出了彩屏、和弦、上网等功能的型号,可见其生命力和影响力是多么的深远。
一、市场定位及其重要性市场定位也称作“营销定位”,是企业通过对顾客利益追求的分析,认清自己,对比竞争对手,充分发掘产品中既为消费者看重、又能和竞争对手相区别的独到之处,以此来确立企业及产品的独特形象,并把它推向市场,渗透到消费者的意识之中,构成对消费者巨大而持久的吸引力,为企业发展奠定引领市场需求的基础,自70年代市场定位思想一经提出,立刻得到了西方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市场定位时代也随之到来。
现今,国内外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市场定位战略日益成为企业营销体系中的支柱,从市场环境的现况与趋势来看,可以认为,企业无定位就无发展前途而言,市场定位在市场营销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由于买方市场的形成,商品供过于求,产品大量过剩,商品之多几乎是全方位的,不仅总体上总量、种类繁多,而且就某一种商品而言也有着数不清的品牌,例如手机市场,国产和国外的手机品牌多的数不过来,消费者几乎无从选择下手,再加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产品层出不穷,对老产品的替代范围也不断扩大.不言而喻,现今市场上的商品琳琅满目,令人不不暇接,同一产品的竞争者也太多,干扰太大,如果企业不能给产品一个明确的市场定位,让顾客完全了解你的产品特色和从中的收益,企业的销售活动就成了在市场上碰运气,即便消费者购买了某上架的产品也多半是出自柔然,但消费者的偶然的选择不可能带来企业必然的发展。
因此,企业只有通过定位并向市场传播定位,以独有的定位凸显特色,触动顾客的心灵,在顾客心目中烙上难以忘却的记忆,才能促使顾客在产品购买时把本企业或本品牌作为上乘的选择.其次,随着市场同类商品的增多,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诸如大幅降价、改进性能、附送服务等之类的竞争不断向极限挑战,时有产品爆出“跳楼价”。
每一个企业都在挖空心思,并紧紧盯着其他企业的动向,有市场优势的想保住优势,没有优势的想争取优势,这种残酷竞争的结果难免导致两败俱伤甚至多败俱伤。
而定位的基本哲学是:竞争并不是大家“你死我活",而是我们各有不同。
摩托罗拉走向衰落的案件分析摩托罗拉这几年在市场中的表现上并不怎么好,摩托罗拉到底是如何走向衰落的呢?下面由店铺为了解开摩托罗拉走向衰落的原因,欢迎阅读。
摩托罗拉走向衰落的案件分析1摩托罗拉这几年在市场中的表现上并不怎么好。
现在甚至闹到分拆公司的地步了。
比如说摩托罗拉在2001年时,员工总数还有14.7万人,到了2003年年底就已经裁到只剩8.8万人了,也就是说砍掉了将近6万个工作岗位。
可是他的经营依然不见起色。
摩托罗拉由原来的卓越公司变成现在很平庸的企业,到底发生了什么呢?在《再造卓越》这本书中吉姆-柯林斯认为:摩托罗拉的没落就是从衰落第一阶段—狂妄自大开始的。
公司因为狂妄自大,因傲慢导致决策失误,不计后果地贸然进入不能做到最好的领域;以牺牲卓越绩效为代价追求增长;而且在面临前后不一致或者对己不利的决策信息时,依然作出激进、草率的决定;会否认企业因为外部威胁或内部瓦解而陷入危局的可能性。
笔者并不完全同意吉姆-柯林斯先生的观点,虽然他是大家,不过笔者从另外的角度来认识摩托罗拉的现在可能更容易理解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摩托罗拉到底是如何走向衰落的呢?笔者认为应该看一看企业中一些隐藏的东西,这些甚至是直接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性要素,即摩托罗拉的基因是什么的问题。
笔者认为决定一家企业基因的应该是这家企业的文化,这只看不见的手直接决定着企业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摩托罗拉的企业文化是什么呢?我们必须看看它的创始人与继承人是如何塑造企业文化的吧!摩托罗拉的创始人保尔·高尔文以及他的继承人鲍伯·高尔文为企业打造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呢?摩托罗拉走向衰落的案件分析2在1930年的大危机中,大多数公司都在虚报财务指标与产品利润,保尔·高尔文却对他的财务人员说“告诉公众真相”。
为什么这样的不拘一格呢?因为保尔·高尔文从来不把利润放在公司最重要的位置上,保罗·高尔文当年痴迷于如何通过挖掘创造力潜能来实现持续创新,也就是说保尔·高尔文创立公司的目的是出于比赚钱更崇高的目标。
摩托罗拉衰败分析摩托罗拉是20 世纪信息产业领域的领导者,拥有众多全球第一的技术发明,尤其是在移动通信领域,摩托罗拉领导了移动通信的第一波浪潮,是模拟移动通信时代的绝对霸主。
但是现在的摩托罗拉已经遗失移动市场王座证逐渐走向没落。
是什么原因致使摩托罗拉衰败?以下是我在搜集整理资料后的几点分析。
一是内在因素。
这就不得不提到摩托罗拉的企业文化。
摩托罗拉的企业文化是工程师文化。
工程师文化的严谨务实,讲技术,求创新,在创业和发展初期,工程师文化的积极面是拉动摩托罗拉快速奔跑的马车。
随着摩托罗拉功成名就,机构变得臃肿庞大,消极面就开始显露出来,成为摩托罗拉负重前行的羁绊。
工程师文化过于注重细节而导致过分拘泥于细节,过分重视技术而忽略市场运作,过于讲究程序而导致手续复杂,效率低下等原因,成为摩托罗拉的“致命内伤”。
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新品推出速度缓慢,产品缺乏连贯性。
二是战略上的失误。
首先是技术战略上的失误,“铱星”计划的美丽的泡沫,在GSM与CDMA两种数字标准争夺市场的阶段,押宝CDMA,摩托罗拉失去了和诺基亚在数字通信时代竞争的最佳时机。
其次是市场战略上的失误,产品研发路线与市场客观情况相脱节,不重视市场定位、市场偏好等“非技术竞争因素”,长期倚重技术实力和技术优势使摩托罗拉没有将市场定位放到公司发展的战略性高度新产品开发时未能以市场偏好为导向,新产品的研发速度未能紧跟市场需求变动速度。
正式这些忽视市场的表现导致摩托罗拉在手机业务逐渐步入衰落。
三是错误的营销方式。
其一是忽视用户体验,重销售轻服务。
像摩托罗拉最近推出的Defy产品,由于系统升级带来了很多问题。
像H T C、苹果无论是在系统升级、售后服务都会有照应,但摩托罗拉在推出一款产品后,更关注下一部手机的开发。
卖一件产品不是一次性的交易行为,而是应当以一生的客户去服务。
其二是价格“跳水”也给消费者带来极差的体验。
比如其中V3系列产品价格一降再降,用户会产生持币待购的想法并逐渐对其产品信心不够,致使用户对摩托罗拉品牌忠诚度下降。
从摩托罗拉兴衰及其企业大学发展探讨企业大学建设之道(企业大学孵化专家权威标杆管理专家杨天河老师)摩托罗拉大学是世界著名的企业大学,曾是企业大学中的佼佼者、内外综合型企业大学的典范,其中国区曾于2006年获得亚太人力资源协会颁发的杰出企业大学奖。
然而,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大学,其表现出色的中国区居然2012年解散,一时引起非议,甚至引起人们对企业大学甚至培训工作的怀疑。
企业大学的发展与母体息息相关,为此,本文从摩托罗拉兴衰及企业大学发展两个维度进行解析(如下图),进而探讨企业大学建设之道。
一、摩托罗拉兴衰探析摩托罗拉的历史,可以概括为天才团队的奋斗史和不长记性的骄兵史。
1928年至1956年,Paul Galvin创立了摩托罗拉并将其扩展到全美,其子Bob Galvin接手后将摩托罗拉扩展到全球,并凭借1984年推出的全球第一部移动电话,瞬间引爆移动行业,大获成功。
但重大成功带来的巨额奖励导致移动系统员工疯狂炫富,并错过引领手机行业从模拟信号转向数字信号的最佳时机,最终在1997年被诺基亚全面超越。
此后,在CDMA与GPRS之争中,摩托罗拉又错误的选择CDMA,没能把握住GPRS井喷带来的机会。
2004年摩托罗拉推出RAZR V3手机并大获成功。
但摩托罗拉又一次沉浸在成功的狂欢中,未能继续开发出革命性的经典产品。
离谱的是,摩托罗拉中国区各竞争对手都纷纷销售3G手机的时候,摩托罗拉居然还是销售2G手机。
更致命的是,为赶超诺基亚和保持市场份额,中国市场RAZR V3手机疯狂降价,从6000多元一直降到1000多元,不仅严重损害产品形象也打击了摩托罗拉旗下其它手机的销量。
最终摩托罗拉在2007年被三星超越,退居第三名。
知耻而后勇的摩托罗拉在2009年末推出一系列新手机,并发布了基于安卓系统的Milestone手机,甚至在销量榜中力压iphone3S。
但摩托罗拉又一次陷入大胜必骄的陷阱,未能再次推出革命性的产品,最终在2011年被google收购并于2014年再次被转卖至联想。
昔日巨头Motorola的陨落:成也文化,败也文化正如好多人都有一部诺基亚,好多人也曾有过一部摩托罗拉。
当我们玩着iPhone 的时候,这些昔日巨头都逐渐陨落。
近日,Chicago Magazine 的编辑Ted C. Fishman 撰文回顾了Motorola 的兴衰故事,认为它因企业文化名噪一时,也因此走向衰败。
在一个温暖的四月天,一群商界人士、政客和记者聚集到Merchandise Mart 的18 层,一同参观摩托罗拉移动的新办公室(Motorola Mobility)。
2011 年1 月,这个昔日风生水起的手机厂商从岌岌可危的摩托罗拉通讯公司(即如今的Motorola Solutions)分拆出来,又在7 个月后被科技巨头Google 收购。
此时,一位穿着黑色衬衣,硅谷范儿打扮的灰白发男子走上台前。
他就是Rick Osterloh,摩托罗拉移动的总裁兼COO,也是公司拆分后的第四位掌门人。
随后,在Rick 的带领下,访客们参观了一块14 英亩的地,也看到了摩托罗拉悠久历史的图像和产品,包括全球首个汽车收音机,首部手机,首部将月球录音带回地球的设备等。
Rick 对摩托罗拉移动和芝加哥的未来充满信心,称公司的增长速度是任何公司都无法比拟的。
“今年一季度,摩托罗拉移动出货量已经达到650 万部,较去年同期增长了61%。
”可是有些话他没有说。
650 万部设备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的份额仅仅占到2% 。
此外,2014 年第一季度,Moto 的亏损额已经达到 1.98 亿美元;被Google 收购后,累计亏损更是达到10 亿美元—裁员 1.7 万只能是杯水车薪。
随后,Rick 把话筒交给芝加哥市长Rahm Emanuel,他曾帮助说服Google 将Moto Mobility 从Libertyville 的郊区迁回市区。
Emanuel 笃定Moto Mobility 会像一个经济动力引擎,为城市带来2000 个工作岗位。
摩托罗拉公司案例3摩托罗拉(中国)公司:本⼟化及发展“以中国为家”“以中国为家”,是摩托罗拉(中国)公司的⼝号。
马来西亚籍华⼈赖炳荣5年前从Intel公司加⼊摩托罗拉时提出的这句⼝号,到现在也算不上⼴为⼈知,其知名度甚⾄⽐不上微软(中国)公司的⼥⽼板吴⼠宏去年上任时喊出的“将微软(中国)公司办成中国微软公司”。
就在吴⼠宏黯然败⾛,不可⼀世的“微软”在中国异乎寻常地遭到民族主义式的⼝诛笔伐时,北京⼀家“上⾏逶式信息公司”的“360度调查系统”最近发布了⼤众⼼⽬中“⽬前发展最快的⼗⼤中国企业”,“摩托罗拉”赫然名列其中,位居第六,更⽼资格的“上海⼤众”位居第九;在“在未来发展最快的⼗⼤企业”中,“摩托罗拉”被“清华同⽅”推⾄第七,其余的“海尔”、“联想”、“中国电信”等全部是彻头彻尾的“民族企业”。
对于这个结论,“360度调查系统”的解释是:⼤众对“中国企业”的理解有分歧,⼀部分⼈把在天津在⽣产基地的“摩托罗拉”看作中国公司,另⼀部分⼈则认为它是美国公司⽽将其排除在外。
“但这次调查也传达了这样⼀个信息:毫⽆疑问,‘摩托罗拉’是在中国最具亲和⼒、因此也最为成功的外资公司。
”该调查公司的负责⼈说。
很遗憾,“最有⼈望的摩托罗拉”没有注意到这个奇妙的调查结果,他们有更多值得沾沾⾃喜的消息。
从1987年前董事长罗伯特·⾼尔⽂到中国开设第⼀个办事处⾄今,“摩托罗拉”在中国⼏乎获得了它作为⼀个跨国公司可能得到的⼀切荣誉和认可,“摩托罗拉”成了它的两种重要产品――寻呼机和⼿机的代名词,它的中国公司下属⼀个天津独资⽣产基地和四川乐⼭、杭州、上海等7家合资企业、摩托罗拉(中国)公司成为摩托罗拉在海外最成功的企业。
“摩托罗拉在中国有它特殊的利益和义务。
”把办公地点设在天津⼚房楼上的摩托罗拉副总裁、个⼈通讯产品部亚洲区总监郑伟良(E.L.Tay)说。
这家以美国为宗主国的公司属于最积极推动美国与中国发展贸易关系的跨国资本利益集团,在华盛顿专门设⽴了⼯作办公室,从事与美国政界、国会议员的接触联系。
手机编年史:诺基亚时代下的沧桑巨变2011-01-05 13:59 | 4902次阅读 | 来源:天极网手机频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很早的时候,咱中国的古人就告诫我们,要学好历史。
学好历史,并不是要我们对历史知识的本身有多了解,而是告诉我们,这些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即将到来的趋势,从而在其中总结出历史发展的规律。
纵观世界手机发展的历史,从1947年贝尔实验室科学家首先提出手机的概念到1973年摩托罗拉的第一部传统意义的便携式电话再到如今的iPhone 4,谷歌Nexus S,诺基亚N8,其实也只有短短40年不到的历史。
至于手机在中国的历史,那就更短了,1987年第一台来到中国的手机就是当时非常流行的“大哥大”,也就是摩托罗拉3200。
而在这40年的时间中,手机从一种简单昂贵的通讯工具发展为一个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多媒体娱乐设备;从单纯的打接电话发展到音乐拍照游戏视频互联网样样不少;智能手机从无到有,从千篇一律的塞班到苹果的IOS,微软的Windows Phone 7,以及目前炙手可热的谷歌Android。
我们亲眼见证了摩托罗拉的没落,诺基亚叱咤风云的时代,我们同样也看到了苹果iPhone发布之日专卖店外那长长的队伍以及装载谷歌Android的摩托罗拉里程碑的全球热卖。
没有敢说下一个时代谁将摘得领袖的桂冠,但是,我敢说,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至少到目前为止,在世界手机的座位上,诺基亚仍然占有特等席,因为,这个时代,是诺基亚的时代。
也许你会说,诺基亚的全球市场份额正在急剧下降,诺基亚的股价大幅下挫,谷歌的苹果正在一路高歌猛进,市场份额稳步上升。
没有错,这些都是目前手机领域里面切切实实正在发生的事。
但是你知道吗,诺基亚仍然占有全球37%的手机市场份额,诺基亚手机的出货量仍然保持世界第一的水准,全世界每三部手机中就会有一部是诺基亚品牌的。
而且诺基亚作为全球手机领域的领先者,自身也拥有非常雄厚的研发实力。
摩托罗拉衰败分析第一篇:摩托罗拉衰败分析摩托罗拉衰败分析摩托罗拉是20 世纪信息产业领域的领导者,拥有众多全球第一的技术发明,尤其是在移动通信领域,摩托罗拉领导了移动通信的第一波浪潮,是模拟移动通信时代的绝对霸主。
但是现在的摩托罗拉已经遗失移动市场王座证逐渐走向没落。
是什么原因致使摩托罗拉衰败?以下是我在搜集整理资料后的几点分析。
一是内在因素。
这就不得不提到摩托罗拉的企业文化。
摩托罗拉的企业文化是工程师文化。
工程师文化的严谨务实,讲技术,求创新,在创业和发展初期,工程师文化的积极面是拉动摩托罗拉快速奔跑的马车。
随着摩托罗拉功成名就,机构变得臃肿庞大,消极面就开始显露出来,成为摩托罗拉负重前行的羁绊。
工程师文化过于注重细节而导致过分拘泥于细节,过分重视技术而忽略市场运作,过于讲究程序而导致手续复杂,效率低下等原因,成为摩托罗拉的“致命内伤”。
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新品推出速度缓慢,产品缺乏连贯性。
二是战略上的失误。
首先是技术战略上的失误,“铱星”计划的美丽的泡沫,在GSM与CDMA两种数字标准争夺市场的阶段,押宝CDMA,摩托罗拉失去了和诺基亚在数字通信时代竞争的最佳时机。
其次是市场战略上的失误,产品研发路线与市场客观情况相脱节,不重视市场定位、市场偏好等“非技术竞争因素”,长期倚重技术实力和技术优势使摩托罗拉没有将市场定位放到公司发展的战略性高度新产品开发时未能以市场偏好为导向,新产品的研发速度未能紧跟市场需求变动速度。
正式这些忽视市场的表现导致摩托罗拉在手机业务逐渐步入衰落。
三是错误的营销方式。
其一是忽视用户体验,重销售轻服务。
像摩托罗拉最近推出的Defy产品,由于系统升级带来了很多问题。
像H T C、苹果无论是在系统升级、售后服务都会有照应,但摩托罗拉在推出一款产品后,更关注下一部手机的开发。
卖一件产品不是一次性的交易行为,而是应当以一生的客户去服务。
其二是价格“跳水”也给消费者带来极差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