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监测方案标准版
- 格式:doc
- 大小:64.50 KB
- 文档页数:9
群塔吊安全监测方案目标本方案旨在确保群塔吊的安全使用,并提供有效的安全监测措施。
现状分析群塔吊在建筑施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其高度和复杂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测方案,需要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安全监测方案为了确保群塔吊的安全使用,建议采取以下监测方案:1. 安装监测设备:在群塔吊的关键部位安装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用于实时监测吊车的倾斜、振动和负荷变化等情况。
2. 数据采集与分析:通过监测设备采集的数据,建立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用于实时记录吊车的运行状态,并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潜在的安全风险。
3. 预警机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预警各类安全风险,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4. 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对群塔吊安全使用的意识,确保能够正确操作和维护吊车设备。
实施计划为了顺利实施群塔吊安全监测方案,建议按照以下计划进行:1. 调研和选型:根据具体需求,调研市场上的群塔吊监测设备,并选择适合的设备供应商。
2. 设备安装和调试:与设备供应商合作,按照安装要求将监测设备安装在合适位置,并进行调试和测试,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3. 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搭建:建立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包括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功能,确保能够实现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4. 培训和意识提升: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群塔吊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和维护能力,增强他们对安全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5. 启动监测和预警机制:根据安装完毕的监测设备和数据采集系统,启动监测和预警机制,确保各类安全风险能够及时被发现和采取措施处理。
结论通过建立群塔吊安全监测方案,可以有效提升吊车设备的安全性能,及时发现和预警潜在的安全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实施计划中的各项步骤将确保方案的顺利推进和有效运行。
塔吊监测⽅案标准版⽬录1、⼯程概况 (1)2、监测⽬的 (2)3、监测项⽬ (2)4、⽅案编制依据 (3)5、监测布点 (3)6、监测⽅法及观测精度 (3)7、监测频度 (6)8、监控报警 (6)9、数据记录、处理及监测成果 (6)塔吊基础沉降、位移、垂直度监测⽅案⼆级,地基基础安全等级⼆级。
本⼯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吴淞⾼程)5.000m。
本⼯程各单体结构形式采⽤桩+承台梁,车库结构形式采⽤桩筏,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级,桩基设计等级甲级。
2、监测⽬的1)为塔吊基础周围环境进⾏及时、有效的保护提供依据。
2)验证塔吊基础结构设计,及时反馈信息,指导基坑开挖和⽀护结构的施⼯。
3)将监测结果反馈设计,为其它区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3、监测项⽬1)塔吊⽔平沉降和垂直、位移监测;2)对施⼯场地内塔吊进⾏巡视检查。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塔吊基础边有⽆塌陷、裂缝及滑移。
②开挖后暴露的格构柱进⾏横梁加固。
③塔吊基坑开挖有⽆超深开挖。
④塔吊基坑周围地⾯堆载是否有超载情况。
.⑤塔吊基坑周边地表有⽆裂缝出现。
据制依4、编;GB50007-2002)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程施⼯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2 );)《建筑基坑⽀护技术规程》(JGJ 120-993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4));《建筑基坑⼯程监测技术规范》(DBJ14-024-20045))塔吊设计施⼯图。
6 )塔吊使⽤说明书。
7、测点布置5)基准点:基准点应设在基坑开挖变形影响范围以外,通视条件良好并便1外的50m对于本⼯程,塔吊沉降观测基准点,在距基坑边缘于保存的稳定位置。
建筑物上设置三个⽔准观测基准点。
)观测点:基坑塔吊的⽔平沉降和垂直位移观测点沿塔吊周边布置,考虑2势必会影响监测的质量,在定⼈定仪器的要求下,到本基坑较深,观测周期较长,⽔平沉降观测点观测时间为每周上报两次,同时也增⼤了监测费⽤。
1、工程概况 (1)2、监测目的 (2)3、监测项目 (2)4、方案编制依据 (3)5、监测布点 (3)6监测方法及观测精度 (3)7、监测频度 (6)8、监控报警 (6)9、数据记录、处理及监测成果 (6)塔吊基础沉降、位移、垂直度监测方案1、工程概述本工程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地基基础安全等级二级。
本工程土 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吴淞高程)5.000m。
本工程各单体结构形式采用桩+承台梁,车库结构形式采用桩筏,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二级,桩基设计等级甲级。
本工程塔吊碰撞共有5个单体工程,详见下表:2、监测目的1)为塔吊基础周围环境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提供依据。
2)验证塔吊基础结构设计,及时反馈信息,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3)将监测结果反馈设计,为其它区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3、监测项目1)塔吊水平沉降和垂直、位移监测;2)对施工场地内塔吊进行巡视检查。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塔吊基础边有无塌陷、裂缝及滑移。
②开挖后暴露的格构柱进行横梁加固。
③塔吊基坑开挖有无超深开挖。
④塔吊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是否有超载情况。
⑤塔吊基坑周边地表有无裂缝出现4、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DBJ14-024-2004);6)塔吊设计施工图。
7)塔吊使用说明书。
5、测点布置1)基准点:基准点应设在基坑开挖变形影响范围以外,通视条件良好并便于保存的稳定位置。
对于本工程,塔吊沉降观测基准点,在距基坑边缘50m外的建筑物上设置三个水准观测基准点。
2)观测点:基坑塔吊的水平沉降和垂直位移观测点沿塔吊周边布置,考虑到本基坑较深,观测周期较长,在定人定仪器的要求下,势必会影响监测的质量,同时也增大了监测费用。
塔吊安全监控系统实施方案一、背景塔吊是在工程建设中常见的起重设备之一,具有重载、高空作业等特点,其运行安全直接关系到施工现场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为了提升塔吊的安全性能和监控能力,以及避免塔吊事故的发生,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塔吊安全监控系统。
二、目标1.实时监控:通过监控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塔吊的运行状态,包括吊臂高度、回转角度、载重等参数,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报警提示:当监控系统检测到塔吊存在危险操作或超过安全限制时,能够及时发出报警提示,提醒操作人员采取相应措施。
3.数据记录:监控系统能够记录塔吊的运行数据,包括运行时长、起重量等信息,方便后续的统计分析和工程管理。
4.远程控制:监控系统能够通过远程控制功能,实现对塔吊的远程操作和监控,减少人员的现场作业。
三、方案1.硬件设备(1)监控摄像头:安装在塔吊前臂、吊钩等关键位置,实时拍摄塔吊的运行状态。
(2)传感器:安装在吊臂、回转机构上,检测各种参数,如高度、角度、载重等。
(3)报警装置:根据传感器检测到的异常情况,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醒操作人员。
(4)数据记录仪:记录塔吊的运行数据,包括时间、位置、载重等参数,以供后续分析。
2.软件系统(1)监控平台:搭建一个集中管理的监控平台,可以多通道同时监控多台塔吊的运行状态。
(2)异常检测算法:通过对传感器数据的分析,开发一套异常检测算法,用于判断塔吊是否存在危险操作。
(3)报警管理系统:当监控系统检测到异常情况时,触发报警管理系统,进行声光报警,并通过手机短信、邮件等方式通知相关人员。
(4)数据分析模块:对塔吊的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挖掘潜在的隐患和风险,为工程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3.实施步骤(1)需求分析:与施工方沟通,明确塔吊监控系统的功能要求和技术要求。
(2)设备选型: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监控摄像头、传感器等硬件设备。
(3)系统搭建:搭建监控平台和数据库,开发软件系统的各个模块,并进行相应的测试调试。
塔吊监控系统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塔吊在建筑工地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由于塔吊工作环境复杂、高度较高、操作难度大等特点,塔吊事故频发,给工地施工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因此,为了提高塔吊的安全性和监控效率,我们有必要实施一套完善的塔吊监控系统。
二、系统组成。
1. 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安装摄像头对塔吊进行全方位监控,实时监测塔吊的工作状态和周围环境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2. 数据采集系统,利用传感器等设备对塔吊的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包括载重、高度、倾斜角度等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塔吊的异常运行状态。
3. 远程监控系统,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塔吊的远程监控,监管人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电脑对塔吊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
三、系统实施方案。
1. 设备选型,根据工地实际情况和监控需求,选择适合的摄像头、传感器和监控设备,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系统布局,根据塔吊的结构特点和工地布局,合理布置摄像头和传感器,确保监控范围全面覆盖,并且避免盲区。
3. 数据传输,选择可靠的网络传输方式,确保监控数据的及时传输和安全存储,保障监控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4. 远程监控平台建设,搭建远程监控平台,实现对塔吊的远程实时监控和数据管理,为监管人员提供便利的监控手段。
5. 系统联调测试,在系统实施前进行设备联调和系统测试,确保各个设备之间的协调运行和系统的稳定性。
6. 培训和使用,对监管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系统使用培训,提高他们对监控系统的使用效率和操作技能。
四、系统效果评估。
1. 安全性提升,通过监控系统的实施,可以及时发现塔吊的异常情况,避免事故的发生,提高工地施工的安全性。
2. 管理效率提高,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现对多台塔吊的集中管理,提高监管人员的管理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3. 数据分析应用,通过对塔吊运行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塔吊的运行规律和潜在问题,为工地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塔式起重机安装质量检测细则范本一、引言本文档为塔式起重机安装质量检测细则范本,旨在规范塔式起重机的安装过程,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
本细则适用于塔式起重机安装前、中、后的各个阶段的质量检测。
二、塔式起重机安装前质量检测1. 塔式起重机施工图设计合理性检测1.1 检查塔式起重机施工图设计文件是否完整并符合相关标准和法规的要求。
1.2 检查施工图纸上的尺寸、位置、规格等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1.3 检查起重机的荷载能力计算是否准确,并与实际使用要求相匹配。
2. 塔式起重机基础施工质量检测2.1 检查起重机基础的施工质量,包括基础混凝土的强度、垂直度、水平度等指标的合格性。
2.2 检查基础固定螺栓的材质、数量、尺寸和固定牢固性是否符合要求。
3. 塔式起重机主要构件的质量检测3.1 检查主梁、斗梁、附梁等主要构件的焊接质量,包括焊缝的强度、焊接工艺的符合性等。
3.2 检查主要构件表面的涂装质量,包括涂装厚度、附着力等指标的符合性。
3.3 检查电气设备的质量,包括电气接线的可靠性、电气设备的配套性等。
三、塔式起重机安装中质量检测1. 塔式起重机安装过程的监督检测1.1 检查塔式起重机的各个构件在安装过程中的固定方式,包括焊接、螺栓固定等。
1.2 检查起重机的吊臂、风叶和反重力装置等关键部位的安装质量,确保其稳固可靠。
2. 塔式起重机安装质量的监控检测2.1 检查起重机在安装过程中的垂直度、水平度等指标的合格性。
2.2 检查起重机的高度、悬臂长度等参数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
四、塔式起重机安装后质量检测1. 塔式起重机整体安装质量检测1.1 检查起重机整体的安装质量,包括其垂直度、水平度、定位精度等指标的合格性。
1.2 检查起重机工作平台的安装质量,包括操作台的位置、高度调节等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2. 塔式起重机运行测试和调试2.1 进行塔式起重机的运行测试,检查起重机的正常工作状态和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2.2 进行塔式起重机的负载测试,确保其荷载能力符合设计要求。
工地塔吊检测方案1. 引言工地塔吊是在建筑工地中常见的起重设备,用于搬运和安装重物。
由于塔吊运行在高空,负载重量大,长时间使用容易出现故障,因此对塔吊进行定期检测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工地塔吊检测方案,包括检测内容、检测方法和检测频率。
2. 检测内容工地塔吊的检测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2.1 结构检测结构检测主要包括对塔吊的各个部件进行外观检查和强度测试,以确保塔吊的结构完整和稳定性良好。
具体的检测项目包括: - 塔身是否有变形、裂缝等损坏;- 这基础是否有松动、移位等情况; - 各个连接部件是否存在松动、断裂等问题; - 非承重部位是否存在磨损、生锈等情况。
2.2 机电系统检测机电系统检测主要包括对塔吊的电气系统和机械传动系统进行检查,以确保塔吊的运行正常。
具体的检测项目包括: - 控制系统是否正常工作,控制按钮是否灵活; - 电气元器件是否存在短路、漏电等问题; - 机械传动系统的齿轮、链条等部件是否存在磨损、断裂等情况; - 液压系统的油位、油温是否正常。
2.3 安全装置检测安全装置检测主要包括对塔吊的各个安全装置进行测试,以确保塔吊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具体的检测项目包括: - 上、下行限位开关是否正常; - 超载保护装置是否灵敏; - 风速监测装置是否工作正常; - 紧急停机装置是否有效。
3. 检测方法工地塔吊的检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3.1 目视检查目视检查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塔吊的外观和运行状态来判断是否存在问题。
检查人员需仔细观察塔吊的各个部件,如塔身、支腿、机械传动部件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进行修复。
3.2 测试仪器检测使用专业测试仪器进行检测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
例如,可以使用强度测试仪对塔身进行测试,使用电器测试仪对电气系统进行测试,使用液压测试仪对液压系统进行测试。
检测人员需熟悉各种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并按照相关的测试标准进行测试。
塔吊监测方案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塔吊作为一种高度安全性的起重设备,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中。
然而,由于塔吊操作复杂,设备使用寿命短等因素,塔吊事故时有发生。
对于塔吊的安全监测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塔吊监测方案,以确保塔吊的安全使用。
1. 监测设备的选择在选择监测设备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精度- 稳定性- 费用- 安装难易度目前市场上的监测设备主要包括位移传感器、倾角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
位移传感器的精度较高,但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倾角传感器的测量结果较为稳定,但需要专业技能进行安装;风速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风速,较为便利。
根据具体监测需求和预算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设备组合。
2. 监测点的设置在进行塔吊监测时,需要确定监测点的设置位置。
一般来说,需要选择塔吊主要负荷的受力部位作为监测点。
对于塔身,可以设置多个监测点以实现全方位监测。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监测点的可达性和安装条件等因素。
3. 数据采集与处理在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采集频率:应根据具体监测要求设置,一般建议每5~10分钟采集一次。
- 数据质量:监测数据应当满足一定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要求,避免受外部干扰影响。
- 数据传输:监测数据的传输方式需要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稳定性,可以选择有线或者无线方式进行传输。
- 数据处理:监测数据需进行预处理和后处理,以便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4. 报警预警与应急响应对于塔吊监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的报警预警和应急响应显得尤为重要。
在进行监测数据分析时,需要设置预警阈值,一旦监测数据超过预警阈值,需要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尤其是在出现安全隐患时,需要立即采取安全措施,确保塔吊的安全。
综上所述,塔吊监测方案的制定需要从监测设备、监测点设置、数据处理以及报警预警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以确保塔吊的安全使用,为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塔吊安全监控系统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塔吊在施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然而,塔吊作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等问题,给施工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塔吊安全监控系统,对于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系统组成。
1. 监控摄像头,安装在塔吊关键部位,实时监测塔吊的工作状态和周围环境,如风力、周围人员等。
2. 数据采集设备,负责采集塔吊的工作数据,如高度、重量、倾斜角度等。
3. 控制中心,负责接收监控摄像头和数据采集设备传输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4. 告警系统,一旦监测到塔吊工作异常或发生危险情况,立即发出警报,提醒相关人员及时处理。
5. 数据存储设备,负责存储监控摄像头和数据采集设备采集的信息,以备查阅和分析。
三、实施步骤。
1. 确定监控范围,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监控摄像头的安装位置和监控范围。
2. 安装设备,按照设计方案,对监控摄像头、数据采集设备等进行安装和调试。
3. 联网接入,将监控系统与控制中心进行联网接入,确保监控信息能够实时传输。
4. 测试运行,对安装的监控系统进行测试运行,确保各项功能正常。
5. 培训使用,对相关人员进行系统使用培训,包括监控系统的操作、数据分析等。
四、系统优势。
1. 实时监控,能够实时监测塔吊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数据分析,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塔吊存在的隐患,提前进行预防和处理。
3. 告警功能,一旦发现危险情况,能够及时发出警报,提醒相关人员及时处理,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4. 数据存储,能够对监控信息进行长期存储,为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提供重要依据。
五、总结。
塔吊安全监控系统的实施,对于提升施工现场的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时监控、数据分析和告警功能,能够有效预防塔吊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
因此,在施工中应重视塔吊安全监控系统的建设,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
目录1、工程概况 (1)2、监测目的 (2)3、监测项目 (2)4、方案编制依据 (3)5、监测布点 (3)6、监测方法及观测精度 (3)7、监测频度 (6)8、监控报警 (6)9、数据记录、处理及监测成果 (6)塔吊基础沉降、位移、垂直度监测方案1、工程概述本工程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地基基础安全等级二级。
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吴淞高程)5.000m。
本工程各单体结构形式采用桩+承台梁,车库结构形式采用桩筏,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二级,桩基设计等级甲级。
本工程塔吊碰撞共有5个单体工程,详见下表:2、监测目的1)为塔吊基础周围环境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提供依据。
2)验证塔吊基础结构设计,及时反馈信息,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3)将监测结果反馈设计,为其它区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3、监测项目1)塔吊水平沉降和垂直、位移监测;2)对施工场地内塔吊进行巡视检查。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塔吊基础边有无塌陷、裂缝及滑移。
②开挖后暴露的格构柱进行横梁加固。
③塔吊基坑开挖有无超深开挖。
④塔吊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是否有超载情况。
⑤塔吊基坑周边地表有无裂缝出现。
4、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DBJ14-024-2004);6)塔吊设计施工图。
7)塔吊使用说明书。
5、测点布置1)基准点:基准点应设在基坑开挖变形影响范围以外,通视条件良好并便于保存的稳定位置。
对于本工程,塔吊沉降观测基准点,在距基坑边缘50m外的建筑物上设置三个水准观测基准点。
2)观测点:基坑塔吊的水平沉降和垂直位移观测点沿塔吊周边布置,考虑到本基坑较深,观测周期较长,在定人定仪器的要求下,势必会影响监测的质量,同时也增大了监测费用。
目录1、工程概况 (1)2、监测目的 (2)3、监测项目 (2)4、方案编制依据 (3)5、监测布点 (3)6、监测方法及观测精度 (3)7、监测频度 (6)8、监控报警 (6)9、数据记录、处理及监测成果 (6)塔吊基础沉降、位移、垂直度监测方案1、工程概述本工程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地基基础安全等级二级。
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吴淞高程)5.000m。
本工程各单体结构形式采用桩+承台梁,车库结构形式采用桩筏,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二级,桩基设计等级甲级。
本工程塔吊碰撞共有5个单体工程,详见下表:2、监测目的1)为塔吊基础周围环境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提供依据。
2)验证塔吊基础结构设计,及时反馈信息,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3)将监测结果反馈设计,为其它区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3、监测项目1)塔吊水平沉降和垂直、位移监测;2)对施工场地内塔吊进行巡视检查。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塔吊基础边有无塌陷、裂缝及滑移。
②开挖后暴露的格构柱进行横梁加固。
③塔吊基坑开挖有无超深开挖。
④塔吊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是否有超载情况。
⑤塔吊基坑周边地表有无裂缝出现。
4、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DBJ14-024-2004);6)塔吊设计施工图。
7)塔吊使用说明书。
5、测点布置1)基准点:基准点应设在基坑开挖变形影响范围以外,通视条件良好并便于保存的稳定位置。
对于本工程,塔吊沉降观测基准点,在距基坑边缘50m外的建筑物上设置三个水准观测基准点。
2)观测点:基坑塔吊的水平沉降和垂直位移观测点沿塔吊周边布置,考虑到本基坑较深,观测周期较长,在定人定仪器的要求下,势必会影响监测的质量,同时也增大了监测费用。
一、方案背景为确保施工现场塔吊设备的安全运行,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特制定本专项检查方案。
二、检查目的1.全面掌握施工现场塔吊设备的运行状况;2.及时发现并消除塔吊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3.提高塔吊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4.确保施工现场塔吊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三、检查范围1.塔吊设备本体;2.塔吊设备的基础和附着;3.塔吊设备的电气系统;4.塔吊设备的液压系统;5.塔吊设备的操作控制系统;6.塔吊设备的吊索具和安全防护装置。
四、检查内容1.塔吊设备本体:(1)检查塔吊的结构件是否有裂纹、变形、腐蚀等现象;(2)检查塔吊的吊钩、滑轮、钢丝绳等吊索具是否完好;(3)检查塔吊的平衡臂、回转臂、起重臂等部件是否牢固;(4)检查塔吊的电气、液压系统是否正常。
2.塔吊设备的基础和附着:(1)检查塔吊基础是否牢固,是否存在沉降、倾斜等现象;(2)检查塔吊附着是否牢固,附着连接件是否完好;(3)检查塔吊基础与附着之间的连接是否可靠。
3.塔吊设备的电气系统:(1)检查电气线路是否完好,是否存在裸露、短路等现象;(2)检查电气设备是否完好,是否存在损坏、漏电等现象;(3)检查电气控制系统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故障。
4.塔吊设备的液压系统:(1)检查液压系统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泄漏、油温过高等现象;(2)检查液压元件是否完好,是否存在磨损、损坏等现象;(3)检查液压控制系统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故障。
5.塔吊设备的操作控制系统:(1)检查操作控制系统是否正常,是否存在故障;(2)检查操作控制面板是否完好,是否存在损坏、缺失等现象;(3)检查操作手柄、按钮等操作部件是否灵活、可靠。
6.塔吊设备的吊索具和安全防护装置:(1)检查吊索具是否完好,是否存在磨损、损坏等现象;(2)检查安全防护装置是否齐全,是否存在损坏、缺失等现象;(3)检查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可靠,是否能够有效防止事故发生。
五、检查方法1.目视检查:对塔吊设备本体、基础、附着、电气系统、液压系统、操作控制系统、吊索具和安全防护装置进行全面目视检查;2.功能检查:对塔吊设备的各项功能进行操作检查,确保设备运行正常;3.仪器检测:使用专业仪器对塔吊设备的电气、液压系统进行检测,确保系统性能良好;4.记录分析:对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分析,为后续整改提供依据。
塔吊监测方案标准版本文旨在介绍塔吊基础沉降、位移、垂直度监测方案,以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和稳定性。
3、监测项目本监测项目包括塔吊基础的沉降、位移和垂直度监测。
4、方案编制依据本方案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
6、监测方法及观测精度为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项目采用精密测量仪器进行监测,包括全站仪、水准仪等。
观测精度达到毫米级别。
8、监控报警本项目设置了实时监控系统,一旦监测数据出现异常,系统会自动报警,及时采取措施保障工程安全。
9、数据记录、处理及监测成果监测数据将实时记录并上传至云平台进行处理和分析,监测成果将及时向相关方面汇报。
同时,本项目将建立数据档案,以备后续参考和使用。
改写后的文章:本文介绍了塔吊基础沉降、位移、垂直度监测方案,以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和稳定性。
监测项目包括塔吊基础的沉降、位移和垂直度监测。
方案编制依据包括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等。
监测数据采用精密测量仪器进行监测,观测精度达到毫米级别。
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及时报警,保障工程安全。
监测数据将实时记录并上传至云平台进行处理和分析,监测成果将及时向相关方面汇报。
同时,本项目将建立数据档案,以备后续参考和使用。
本文介绍了塔吊基础监测的相关内容,包括监测项目、编制依据、测点布置、监测方法及观测精度等。
监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基础周围环境的保护依据、验证基础结构设计、反馈信息并为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监测项目包括塔吊水平沉降和垂直、位移监测,以及巡视检查。
巡视检查主要包括检查塔吊基础边是否有塌陷、裂缝及滑移、开挖后暴露的格构柱是否需要横梁加固、塔吊基坑开挖是否存在超深开挖、塔吊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是否超载、以及塔吊基坑周边地表是否出现裂缝。
编制依据包括《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塔吊设计施工图和塔吊使用说明书。
目录1、工程概况 (1)2、监测目的 (2)3、监测项目 (2)4、方案编制依据 (3)5、监测布点 (3)6、监测方法及观测精度 (3)7、监测频度 (6)8、监控报警 (6)9、数据记录、处理及监测成果 (6)塔吊基础沉降、位移、垂直度监测方案1、工程概述本工程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地基基础安全等级二级。
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吴淞高程)5.000m。
本工程各单体结构形式采用桩+承台梁,车库结构形式采用桩筏,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二级,桩基设计等级甲级。
本工程塔吊碰撞共有5个单体工程,详见下表:2、监测目的1)为塔吊基础周围环境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提供依据。
2)验证塔吊基础结构设计,及时反馈信息,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3)将监测结果反馈设计,为其它区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3、监测项目1)塔吊水平沉降和垂直、位移监测;2)对施工场地内塔吊进行巡视检查。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塔吊基础边有无塌陷、裂缝及滑移。
②开挖后暴露的格构柱进行横梁加固。
③塔吊基坑开挖有无超深开挖。
④塔吊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是否有超载情况。
⑤塔吊基坑周边地表有无裂缝出现。
4、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DBJ14-024-2004);6)塔吊设计施工图。
7)塔吊使用说明书。
5、测点布置1)基准点:基准点应设在基坑开挖变形影响范围以外,通视条件良好并便于保存的稳定位置。
对于本工程,塔吊沉降观测基准点,在距基坑边缘50m外的建筑物上设置三个水准观测基准点。
2)观测点:基坑塔吊的水平沉降和垂直位移观测点沿塔吊周边布置,考虑到本基坑较深,观测周期较长,在定人定仪器的要求下,势必会影响监测的质量,同时也增大了监测费用。
塔吊监测方案标准版(1)塔吊基础沉降、位移、垂直度监测方案2、监测目的本监测方案的目的是为了实时监测塔吊基础的沉降、位移和垂直度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工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3、监测项目本监测方案主要监测塔吊基础的沉降、位移和垂直度变化情况。
4、方案编制依据本监测方案的编制依据主要包括相关工程设计文件、监测规范和标准、监测设备技术参数和工程实际情况等。
5、监测布点监测布点主要包括塔吊基础的主要承载点和周边参考点,以及监测设备的安装位置。
6、监测方法及观测精度本监测方案采用高精度的自动化监测设备,通过实时监测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实现对塔吊基础沉降、位移和垂直度变化情况的监测。
监测精度达到±0.5mm。
7、监测频度监测频度为每天一次,每次监测时间为30分钟,每周进行一次数据分析和处理。
8、监控报警监测设备设置了实时报警功能,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设阈值时,系统将自动发出报警信号,通知相关人员及时处理。
9、数据记录、处理及监测成果监测数据将实时记录并存档,每周进行一次数据分析和处理,生成监测报告,监测成果将及时向相关人员汇报。
本文介绍了一项基坑塔吊监测工程,旨在保护塔吊基础周围环境,验证基础结构设计,及时反馈信息,为其它区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监测项目包括塔吊水平沉降和垂直位移监测,以及对施工场地内塔吊进行巡视检查。
监测依据包括多项规范和设计施工图,测点布置在基准点和观测点,监测方法采用水准仪和全站仪进行观测,精度要求高。
通过本项监测工程,可以为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提供指导和保障。
1)监测项目名称、编号、位置、监测时间和监测人员;2)观测数据、处理结果和监测成果;3)异常情况的说明和处理措施;4)监测报告的编制和提交时间。
地下水位变化的观测可以通过水位观测井和水位计进行。
水位计标尺最小读数不应大于10毫米。
在同一项目的每次观测中,应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方法,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并固定观测人员。
一、背景为确保施工现场塔吊的安全使用,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质量,根据《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塔吊安全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塔吊专项检查方案。
二、检查目的1. 检查塔吊设备是否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2. 检查塔吊安装、拆卸、操作及维护保养是否符合规定;3. 检查施工现场塔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4. 评估塔吊安全性能,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生产。
三、检查范围1. 塔吊设备:包括塔吊本体、塔吊基础、塔吊吊钩、钢丝绳、卷筒、制动器、安全装置等;2. 塔吊安装、拆卸、操作及维护保养;3. 施工现场塔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四、检查时间1. 新塔吊投入使用前进行首次检查;2. 塔吊使用过程中,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检查;3. 在恶劣天气、设备大修、长时间停用等情况下,应进行专项检查。
五、检查内容1. 塔吊设备检查:(1)塔吊本体:检查是否有裂缝、变形、腐蚀等情况;(2)塔吊基础:检查基础是否牢固,是否有沉降、开裂等情况;(3)塔吊吊钩:检查吊钩是否有磨损、变形、裂纹等情况;(4)钢丝绳:检查钢丝绳是否有磨损、断丝、腐蚀等情况;(5)卷筒:检查卷筒是否有磨损、变形、裂纹等情况;(6)制动器:检查制动器是否灵敏、可靠;(7)安全装置:检查安全装置是否齐全、有效。
2. 塔吊安装、拆卸、操作及维护保养检查:(1)安装:检查塔吊安装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基础是否平整、牢固;(2)拆卸:检查塔吊拆卸过程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拆卸后的塔吊部件是否完好;(3)操作:检查操作人员是否持证上岗,操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4)维护保养:检查维护保养记录是否完整,维护保养是否到位。
3. 施工现场塔吊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检查:(1)施工现场是否设置警示标志;(2)作业人员是否佩戴安全防护用品;(3)是否存在超载、超高、超长作业;(4)是否存在违规操作、违章指挥等情况。
六、检查方法1. 视觉检查:观察塔吊设备、基础、吊钩、钢丝绳、卷筒、制动器、安全装置等是否存在异常情况;2. 测量检查:使用测量工具对塔吊基础、吊钩、钢丝绳、卷筒等尺寸进行测量;3. 功能检查:对塔吊的安全装置、制动器等进行功能测试;4. 文档检查:查阅塔吊安装、拆卸、操作、维护保养等相关记录。
目录
1、工程概况 (1)
2、监测目的 (2)
3、监测项目 (2)
4、方案编制依据 (3)
5、监测布点 (3)
6、监测方法及观测精度 (3)
7、监测频度 (6)
8、监控报警 (6)
9、数据记录、处理及监测成果 (6)
塔吊基础沉降、位移、垂直度监测方案
1、工程概述
本工程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地基基础安全等级二级。
本工程±相当于绝对标高(吴淞高程)。
本工程各单体结构形式采用桩+承台梁,车库结构形式采用桩筏,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二级,桩基设计等级甲级。
本工程塔吊碰撞共有5个单体工程,详见下表:
2、监测目的
1)为塔吊基础周围环境进行及时、有效的保护提供依据。
2)验证塔吊基础结构设计,及时反馈信息,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
3)将监测结果反馈设计,为其它区的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3、监测项目
1)塔吊水平沉降和垂直、位移监测;
2)对施工场地内塔吊进行巡视检查。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塔吊基础边有无塌陷、裂缝及滑移。
②开挖后暴露的格构柱进行横梁加固。
③塔吊基坑开挖有无超深开挖。
④塔吊基坑周围地面堆载是否有超载情况。
⑤塔吊基坑周边地表有无裂缝出现。
4、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99);
4)《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
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DBJ);
6)塔吊设计施工图。
7)塔吊使用说明书。
5、测点布置
1)基准点:基准点应设在基坑开挖变形影响范围以外,通视条件良好并便于保存的稳定位置。
对于本工程,塔吊沉降观测基准点,在距基坑边缘50m外的建筑物上设置三个水准观测基准点。
2)观测点:基坑塔吊的水平沉降和垂直位移观测点沿塔吊周边布置,考虑到本基坑较深,观测周期较长,在定人定仪器的要求下,势必会影响监测的质量,同时也增大了监测费用。
综合考虑,观测时间为每周上报两次,水平沉降观测点同时作为垂直唯一的观测点。
观测点采用塔吊塔身边设置垂直观测点。
在保留办公室的两角设置水平沉降观测点。
观测点布置示意图见图1。
6、监测方法及观测精度
1)监测方法及精度要求:
①初始值:塔吊监测工作的准备工作应在基坑开挖前完成。
应在至少连续三次测得的数值基本一致后,才能将其确定为该项目的初始值。
②塔吊垂直位移及沉降观测: 观测仪器采用苏一光DSZ2水准仪+FS1测微器及铟瓦水准标尺。
采用二级水准测量进行观测,其精度指标为:
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
附合闭合差≤±n( n为测站点)。
③塔吊水平位移:采用拓扑康GTS-332N全站仪建立垂直系统,通过直接观
测点位垂直值来确定水平位移。
观测点坐标中误差不大于±。
④地下水位变化:通过水位观测井用水位计观测。
水位计标尺最小读数不大于10mm。
2)观测要求:同一项目每次观测时,宜符合下列要求:
①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②使用同一监测仪器和设备;
③固定观测人员。
插图一塔吊垂直度观测示意图
插图二塔吊沉降观测示意图
2)悬空基础塔吊位移监测
用全站仪在悬空塔吊基础承台上(桩上部位置)布置四个定位点,作为位移观测点。
插图三塔吊位移观测示意图
7、监测频度
1)塔吊水平沉降监测:基坑开挖前3步深度在5m以内,可每2d观测一次,基坑开挖至5m以下及基坑开挖完成后一周内,每天观测一次。
基坑开挖至基底后一周后无明显位移时,可适当延长观测周期,每5~10d观测一次。
2)塔吊垂直位移及建筑物沉降观测:在基坑降水时和在基坑土开挖过程中应每天观测一次。
混凝土底板浇完10d以后,可每2~3d观测一次,直至地下室顶板完工和水位恢复。
此后可每周观测一次。
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一步加强监测,缩短监测时间间隔,加密观测次数,并及时向施工、监理和设计人员报告监测结果:
①监测项目的监测值达到报警标准;
②监测项目的监测值变化量较大或速率加快;
③基坑及周围环境中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线出现泄漏;
④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加大;
⑤临近的建筑物或地面突然出现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开裂。
4)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连续监测。
8、监控报警
基坑及支护结构监控报警值以累计变化量和变化速率两个值控制,累计变化量的报警指标不应超过设计限制。
本塔吊水平沉降报警值设为25mm,水平位移速率报警值设为连续三日大于2mm/d。
周围建筑物报警值以累计变形量、变形速率、差异变形量并结合裂缝观测确定。
本工程塔吊,倾斜报警值设为2/1000,倾斜速率报警值设为连续三日大于5mm/d。
当出现上述情况时,应立即报警:
9、数据记录、处理及监测成果
1)外业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直接记录于观测记录表中。
记录表中任何原始记录不得擦去或涂改,原始记录不得转抄。
2)观测结果超过限差时,应进行重测。
3)对各周期的观测数据及时处理,选取与实际变形情况接近或一致的参考
系进行平差计算和精度评定。
4)对变形的分析应将变形大小和变形速率结合起来,考察其发展的趋势,并做出预报。
5)提交当日报表及监测报告。
报表中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标题应标明监测内容、测试日期与时间、报告编号等。
测试数据和成果应提供测点编号、初始值、本次测试值、较上次测试的增量值、变化速率等。
对监测值的发展及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和评述,当接近报警值时应及时通报现场经理、施工人员,提请有关部门关注。
监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①工程概况;
②监测项目;
③各测点布置图;
④采用仪器和监测方法;
⑤监测数据处理方法;
⑥监测期间的工况;
⑦监测成果的过程曲线及发展变化情况评述;
⑧监测结果及评价。
新建松江区中山街道国际生态商务区11号地块
商办用房项目
塔
吊
基
础
监
测
方
案
福建省艾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17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