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14课《专题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教学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1.88 MB
- 文档页数:13
第14课“专题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专题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是粤教科技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4课。
本课基于上一节学生认识铁和铁锈的不同后,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加深学生对铁生锈现象及其本质的理解,学会对不利的物质变化进行有效控制。
通过专题探究的形式,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与思维。
本课为专题探究课型。
通过设计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活动,设置科学探究的环节,引领学生就“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路与方法,锻炼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思考,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
二、学情分析在上一节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对铁生锈的现象有了基本的认识,知道铁和铁锈是不同的物质,但铁为什么会生锈?铁生锈和什么因素有关?这是学生对铁生锈的原理的进一步追问。
本节课,通过专题探究形式,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引导学生认识铁生锈的原理,促进学生对铁生锈的物质变化本质有更深刻的认知;从原理上,理解并学会防锈方法,对不利的物质变化进行有效的控制。
三、教学目标1.能通过探究实验,发现铁生锈的条件。
2.认识生活中防锈技术的应用。
3.在教师引导下,能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并进行合理的假设,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4.能对实验现象进行持续观察,能坚持不懈地完成观察与记录。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了解铁生锈的条件。
教学难点:防锈是根据铁生锈的原理,对不利的物质变化进行有效的控制。
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铁钉、试管、凉开水、油、试管塞、试管架、干燥剂、镊子、多媒体教学仪器、实物投影、教学PPT课件等。
学具准备:铁钉、试管、凉开水、油、试管塞、试管架、干燥剂、镊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等。
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境:琪琪惊讶地发现厨房盛有水的铁锅生锈了。
仔细观察后,发现铁锅和水面接触的地方生锈的现象特别明显。
问题:盛有水的铁锅里,在水面和铁锅接触的地方生了锈,其他地方并没有生锈,这是为什么呢?交流:铁生锈需要什么条件?任务:思考铁锅和水面接触的位置比其他位置更容易生锈的原因。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专题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4节《专题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主要围绕铁生锈的条件展开探究。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铁生锈的原因和条件,并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铁生锈的原因和条件,掌握铁生锈的实验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和总结归纳。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铁生锈的条件,进行相关实验探究。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总结归纳。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对实验探究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铁生锈的原因和条件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和不清楚。
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实物展示铁生锈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可以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见过铁生锈的物品?你们知道铁为什么会生锈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第二环节:导入探究活动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铁会生锈?生锈的条件是什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和想法。
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每个小组讨论并提出关于铁生锈的条件的猜想。
第三环节:实验探究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并提出关于铁生锈的条件的猜想。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假设。
2. 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可以提供以下实验材料:铁钉、水、盐水、干燥的铁钉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步骤和条件。
例如,一个小组可以设计如下实验:实验材料:两根铁钉、两个容器、水、盐水实验步骤:a. 将一根铁钉放入第一个容器中,注入适量的水;b. 将另一根铁钉放入第二个容器中,注入适量的盐水;c.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两根铁钉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情况。
专题探究:铁生锈的原因-粤教粤科2001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应该能够:1.理解铁生锈的原因;2.探究铁生锈的实验过程;3.分析铁生锈对环境的影响;4.总结如何预防铁生锈。
教学过程第一课:铁生锈的原因课前准备老师准备铁钉、水、苏打粉,白酒或油。
导入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个铁钉,询问学生铁是什么做的?有什么特点?问学生有没有注意到铁上经常会有一层锈?学习重点1.介绍铁的属性:铁坚硬、重量轻、廉价、易于加工、耐高温、易生锈等。
2.分析铁生锈的原因:铁在空气中与水和氧气相互作用,形成铁(III)氧化物——铁锈。
实践探究1.实验一:将铁钉放入水中,观察一天后发现铁钉表面开始生锈。
2.实验二:在水中加入苏打粉,再将铁钉放入水中,观察一天后发现铁钉表面生锈变慢。
3.实验三:先将铁钉油或白酒中浸泡,取出后用布擦拭干净,然后再放入水中,观察一天后发现铁钉表面生锈变慢。
小结学生通过实验等方式了解了铁生锈的原因。
第二课:铁生锈对环境的影响导入老师将黑色的铁钉、红色的铁钉和一张白纸放在桌上,让学生观察并比较两个铁钉的不同,然后问学生:铁钉生锈会产生哪些影响?学习重点1.铁生锈会使其表面变得粗糙、龟裂,缩短使用寿命。
2.铁生锈会使杀菌消毒剂等化学品失效。
3.铁生锈会对自然环境造成污染。
实践探究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探究铁生锈后对环境的影响。
小结学生通过探究铁生锈后对环境的影响,了解铁锈对环境的危害。
第三课:预防铁生锈导入老师向学生问道:我们已经知道了铁为什么会生锈,但是,我们有没有措施可以让它不生锈呢?学习重点1.了解预防铁锈的方法:选择耐蚀性强且不容易生锈的材料、切断铁与空气的接触、防潮、防酸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这些方法来预防铁生锈。
实践探究学生在班级内探究铁生锈的预防方法,并在实践中探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小结学生通过探究铁生锈的预防方法,了解铁生锈的可预防性。
总结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了解了铁生锈的原因,探究了铁生锈对环境的影响,进一步认识到铁生锈的危害。
14专题探究:铁生锈的条件为什么铁锅与水面接触的地方会生锈呢?环节1 提出问题专题探究活动是就某一专题进行深入的科学探究过程,一般包含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得出结论、拓展应用。
教科书将专题探究活动的每一步具体化,教师可有依据地指导学生开展专题探究的实践活动。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铁生锈是一种生活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铁锈是不同于铁的物质。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描述更多铁生锈现象的实例。
学生能发现的例子越多,则越有利于学生对推测铁生锈的原因产生兴趣,更好地提出探究的问题:铁为什么会生锈?铁生锈和什么因素有关?列,如假设铁生锈与水有关,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假设铁生锈与水、空气都有关。
环节3 制订计划教科书中提供了一份学生的实验设计方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考教科书中的方案,进行自主设计。
在“制订计划”中,不但要确定自己的假设,还需要考虑如何控制实验条件,更科学地探究造成铁生锈的条件。
空气中是含有一定量的水分,水也能溶解一定量的空气,均会影响本探究活动的准确度。
因此,在实验条件为无水有空气和有水无空气中,相互剔除干扰因素显得尤为重要。
干燥剂可吸收水分,在密闭的1号试管中,加入少许干燥剂,可以减少水分对其的影响;将水烧开,也可尽量减少中的空气含量;在2号试管中加入少许油,其目的是借用油隔绝空气进入水中,减少空气的影响。
假设:铁生锈与水和空气有关。
工具与材料: 铁钉、试管、凉开水、油、试管塞。
实验设计:实验条件: 水(×) 水(√) 水(√)空气(√) 空气(×) 空气(√)我 的 设 计设计:妍妍 铁钉干燥空气1号凉开水铁钉3号2号油铁钉凉开水2号试管里的油有什么作用?会影响实验的效果。
环节4 搜集证据学生需要每天观察铁钉的变化现象,并持续观察一段时间。
因此,教师可鼓励学生采用实验记录表或实验日记的形式来进行科学记录。
在课堂上,教师应帮助学生确定观察的要点,如铁钉外形的变化、液体是否有变化等。
铁生锈了完整演示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化学》教材第五章第一节“金属的腐蚀与防护”,详细内容主要包括铁生锈的原理、影响铁生锈的因素以及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掌握防止金属腐蚀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铁生锈的原理,掌握影响铁生锈的因素,学会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铁生锈的原理及影响铁生锈的因素。
教学重点: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铁钉、试管、导线、电流表、电压表、电池、硫酸铜溶液、植物油、砂纸、镊子等。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尺子、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铁钉在潮湿空气中生锈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铁钉会生锈。
2. 例题讲解:(1)铁生锈的原理: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铁锈。
(2)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湿度、温度、氧气浓度等。
(3)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涂油、刷漆、镀锌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防止铁生锈的方法,并说明其原理。
4. 实验教学:(1)铁钉在潮湿空气中生锈实验。
(2)铁钉在干燥空气中不生锈实验。
(3)铁钉在涂油、刷漆、镀锌等条件下不生锈实验。
六、板书设计1. 铁生锈的原理:铁与氧气、水共同作用→ 铁锈2. 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湿度、温度、氧气浓度等3. 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涂油、刷漆、镀锌等七、作业设计(1)为什么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2)为什么镀锌的铁制品不容易生锈?2. 答案:(1)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因为潮湿的环境中有充足的水分和氧气,铁与水、氧气共同作用铁锈。
(2)镀锌的铁制品不容易生锈,因为镀锌层可以隔绝铁与外界的氧气和水,防止铁生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铁生锈的原理、影响铁生锈的因素以及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14. 题探究:铁生锈的条件说课黑龙江省同江市第一小学刘正学尊敬的各位评委:我是来自同江市第一小学的科学教师。
我将要说课的内容是铁生锈的条件。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专题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是粤教科技2021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四课。
本课为专题探究课。
通过设计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活动,设置科学探究的环节,引领学生就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路与方法,锻炼学生对周围事物的思考,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
二、说学情:本节课,通过专题探究形式,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引导学生认识铁生锈的原理,促进学生对铁生锈的物质变化本质有更深刻的认知;从原理上,理解并学会防锈方法,对不利的物质变化进行有效的控制。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遵循课标精神,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能通过探究实验,发现铁生锈的条件。
科学能力目标:认识生活中防锈技术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对实验现象进行持续观察,能坚持不懈地完成观察与记录。
四、说教学重难点:综合以上的分析和理解,我确立教学重难点如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了解铁生锈的条件。
教学难点是防锈是根据铁生锈的原理,对不利的物质变化进行有效的控制。
五、说教学准备: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利用了以下材料辅助教学:铁钉、试管、凉开水、油、试管塞、试管架、干燥剂、镊子等。
六、说教法:基于上述教材分析,我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启发式”教学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将从以下几点展开教学:观察法、讲述法、实验法。
七、说教学过程:据学生原有的教学经验和认知规律,我把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以下两个环节:(一)设置情境、启发兴趣:媒体出示:琪琪惊讶地发现厨房盛有水的铁锅生锈了。
仔细观察后,发现铁锅和水面接触的地方生锈的现象特别明显。
问题探究:盛有水的铁锅里,在水面和铁锅接触的地方生了锈,其他地方并没有生锈,这是为什么呢?(二)活动探究1.提出问题媒体出示:铁生锈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