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成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问题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5
《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软件作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工具,其创新性和技术性日益凸显。
然而,关于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问题,一直是知识产权领域中备受争议的话题。
本文旨在探讨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现状在知识产权领域,专利是对发明创造的一种保护形式。
对于计算机软件而言,其是否具备可专利性,主要取决于其是否满足专利法所规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等要求。
目前,国内外对计算机软件的专利保护逐渐得到认可。
然而,由于计算机软件具有抽象性、易复制性等特点,其可专利性的认定存在一定难度。
在认定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软件的创造性、技术贡献以及实际应用价值等因素。
三、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存在的问题尽管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认可,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 创新标准难以确定:由于计算机软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何界定其创新性成为了一个难题。
此外,对于微小的改进或优化,是否可以视为创新也是一个争议点。
2. 保护范围模糊:计算机软件的保护范围往往难以确定。
一方面,软件的功能和实现方式可能涉及多个技术领域;另一方面,软件的更新和升级也可能导致保护范围的变动。
3. 审查标准不统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利审查机构对计算机软件的审查标准存在差异,导致同一软件在不同地区的可专利性认定结果可能不同。
四、解决策略针对计算机软件可专利性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策略:1. 明确创新标准:应制定明确的创新标准,以区分微小的改进和真正的创新。
同时,可以考虑引入国际通用的创新评价指标,以便更准确地判断软件的创造性。
2. 明确保护范围:在确定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时,应明确其保护范围。
可以通过分析软件的功能、实现方式以及所涉及的技术领域等因素,确定其保护范围。
此外,还应考虑软件的更新和升级对保护范围的影响。
3. 统一审查标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专利审查机构应加强交流与合作,统一审查标准。
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制度问题研究摘要: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计算机软件专利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然后对我国的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制度进行了重点介绍,通过对我国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希望对完善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制度有所帮助。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专利;专利保护制度;知识产权;研究中图分类号:d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19-0000-02计算机软件对人们的影响正越来越大,为了给计算机软件行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必须做好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问题,首先要明确我国计算机软件专利的保护现状和重要性。
1 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制度概述1.1 计算机软件及其相关概念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及其相关文档,计算机程序是为了实现某一特定功能而编写的具有一定信息处理能力的装置执行的代码化指令执行序列,或者可以被自动转化为代码化执行序列的符号化指令序列和符号语句序列。
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源程序和目标程序,源程序与目标程序之间的形式功能和逻辑功能以及内容基本相同,二者可以彼此替换,其结果一致。
计算机的文档资料是利用形式语言和自然语言所编写的文字资料和图表,用来向用户详细介绍程序的主要内容、作用、组成、设计、和功能开发情况,以及测试结果和使用方法,以方便用户使用的一种文本文档。
1.2 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制度的重要性专利法作为一种最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它可以有效保护计算机软件设计思想和功能,也就是说它保护计算机软件处理问题的构成原理、设计方法、算法模型和处理过程等。
由于当前计算机软件的功能性的东西越来越明显,因此,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的保护的内容中,其构想和思路在其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计算机的软件专利保护也就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对计算机软件实施专利保护后,不仅可以有效保护计算机软件产品的设计思想和功能,并可通过授予专利权的模式,来保护计算机软件的设计思想和开发者的利益。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06)高民终字第638号上诉人(原审被告)北京世纪百合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区建材城中路3号楼426室。
法定代表人林海立,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张斌,北京市金信立方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北京道亨兴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区学清路16号学知轩1817室。
法定代表人汪唯,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乔冬生,北京市远东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孙树理,北京市远东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审被告林海立,男,汉族,1978年11月19日出生,北京世纪百合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住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老府镇白音波罗村二组。
委托代理人张斌,北京市金信立方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审被告吴永茂,男,汉族,1972年6月20日出生,北京世纪百合科技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住辽宁省朝阳县台子乡长茂河子村二组。
委托代理人张斌,北京市金信立方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审被告黄欣荣,男,汉族,1977年10月8日出生,北京世纪百合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住北京市石景山区北方工业大学物92-2班。
委托代理人张斌,北京市金信立方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北京世纪百合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世纪百合公司)因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纠纷一案,不服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5)一中民初字第7782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
本院2006年5月8日受理本案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6年6月13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
上诉人世纪百合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林海立及其委托代理人张斌,被上诉人北京道亨兴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道亨兴业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汪唯及其委托代理人乔冬生、孙树理,原审被告林海立及其委托代理人张斌,原审被告吴永茂的委托代理人张斌,原审被告黄欣荣的委托代理人张斌到庭参加了诉讼。
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认定,道亨兴业公司是“台阶基础优化计算及绘图程序V4.0”(简称道亨台阶基础软件)、“铁塔柔性基础优化计算及绘图程序软件V4.0”(简称道亨柔性基础软件)、“SLCAD架空送电线路定位CAD系统V4.0”(简称SLCAD线路软件)、“架空送电线路自动排位系统软件V2.0”(简称SLDWP系统软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人。
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知识产权与专利导航总第810期第16期2023年8月实用新型专利中关于计算机程序客体的审查张慧张茜(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天津300304)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专利法》及《专利审查指南》中关于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客体及计算机程序的申请和审查,结合实务中具体的案例,为实用新型专利中关于计算机程序的审查提供思路。
【方法】通过三个不同案例,来判断不同情况下的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是否属于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客体,进而对目前形势下实用新型专利中关于计算机程序类的审查提出自己的思考。
【结果】对于计算机程序类的实用新型专利的审查,应当站位本领域技术人员来判断某一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具体是对硬件结构的改进,还是对计算机软件程序的改进,以及计算机软件程序是否属于现有技术。
【结论】涉及对计算机软件结构的改进的技术方案,不属于《专利法》规定的实用新型的保护客体。
关键词:实用新型;保护客体;计算机程序中图分类号:G252.7;TP39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3)16-0130-04 DOI:10.19968/ki.hnkj.1003-5168.2023.16.027Examination of the Utility Patents for Computer ProgramsZHANG Hui ZHANG Qian(Patent Examination Cooperation(Tianjin)Center of the Patent Office,CNIPA,Tianjin,300304)Abstract:[Purposes]By analyzing the application and examination of computer programs and the object of Utility Model in the Chinese Patent Law and Guidelines for Patent Examination,in combination with specific cases in practice,this paper provides ideas about the examination of the Utility Patents for Com⁃puter Programs.[Methods]Three cases are used to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technical solutions in differ⁃ent situations are patent objects of Utility Model,the paper proposes their own thinking about the exami⁃nation of Utility Patents for Computer Program Classes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Findings]For the exa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patents related to computer programs,it should be based on those skilled techni⁃cians in the field to determine whether a specific technical solution requesting protection is an improve⁃ment to the hardware structure,or an improvement to the computer software program,and whether the computer software program belongs to existing technology.[Conclusions]The technical solution with re⁃gard to the improvement of software programs does not belong to the obj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n the Chinese Patent Law.Keywords:utility model;patent object;computer programs收稿日期:2023-05-22作者简介:张慧(1989—),女,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实用新型专利审查;张茜(1987—),女,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实用新型专利审查(等同于第一作者)。
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问题研究
张道成
200903020161
摘要:随着计算机软件的不断发展,软件的安全保护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该文试图从计算机软件的特点出发,根据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现状,选择一个适合我国的软件保护模式,将对我国计算机软件保护机制的设立和完善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专利权;专利保护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自计算机产生以来,硬件和软件的发展便相辅相成,计算机硬件系统和大多其它设备一样,可用专利法予以保护,而计算机软件由于其构成的特殊胜,长期以来不受专利法保护。
计算机软件作为计算机系统的重要基础,是计算机系统的灵魂,随着计算机软件的发展,软件也逐渐产业化,部分计算机软件逐渐符合发明创造可专利性的条件,而成为受专利法保护的客体。
对计算机软件实行专利保护虽然是可行的,但由于计算机软件作为个新兴技术以及其无形的特性,使我们对其进行专利保护上至少目前还面临着困难,对软件采用专利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因此,对软件的专利保护加以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计算机软件的特点
1.1 计算机软件的版权性。
从定义上看,计算机程序是一个指令序列或者语句序列,是为了使计算机执行一项任务所需要的一系列逻辑步骤。
这是软件开发人员思想与知识的结合,是一种无形的精神产
品。
而且现实中,复制和抄袭程序的表现已经是侵害程序的主要方式。
据此,计算机程序具有版权性,可以列入版权法的客体范围。
但计算机程序有别于传统的作品形式,从内容上看,计算机程序表现为计算机解决某个问题来完成某项功能而设计的数据处理逻辑步骤;从所使用的语言来看,程序使用的则是人工设计的程序语言。
从表现来看,计算机程序是一种作品;而从功能上看,它是一种使用工具。
也就是说,它具有作品和工具的双重性质。
1.2 计算机软件的功能性。
计算机软件还具有功能性特征,软件创作者开发软件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其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需要,其存在归根结底是一个解决特定问题的具体的计算机处理过程,可以直接用来驱动计算机硬件工作,以获得某种结果和实现一定的功能的工具。
1.3 计算机软件的可专利性。
计算机软件包括组织结构、处理流程、算法模型和技术方法等设计信息,软件权利人会希望自己的软件的创造思想不会其他人擅自使用,这种思想是受专利法保护的。
事实上,计算机软件是一种能产生积极效果、具有实用价值的技术方案。
2 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的建议
2.1 从立法角度谈完善我国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
首先,以利益平衡原则为软件专利立法的基点,对公众利益的保护是立法者与执法者时刻不能忘记的本职。
在保护软件技术的同时,决不能忽视其对社会公众利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软件专利保护制度应当建立在个人、他人和社会利益平衡的公平理念基础上,并促进权利与义务
的平衡,特别注意在专利立法授予软件专利权的同时,将软件专利权本身及其行使都限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第二,将计算机软件作为可给予专利保护的客体明确写入我国现行专利法。
有必要在专利法的再次修改时将计算机软件作为可给予专利保护的客体明确写入专利法中,使软件开发者在选择保护途径时、软件使用者在使用软件时、人民法院在审判涉及软件专利的案件时、行政机关在涉及软件专利的执法过程中都有法可依,有利于软件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2.2 权利人应该主动提高维权意识。
在改善产业发展环境的过程中,作为软件的权利人,应该主动地提高自己的维权意识。
一方面权利人应该主动对自己享有权利的软件进行登记。
“新软件条例”第七条规定:“软件著作权人可以向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认定的软件登记机构办理登记。
软件登记机构发放的登记证明文件是登记事项的初步证明。
”这样能有效地解除对方的顾虑,避免一些版权纠纷。
另一方面权利人在发现自己的软件被盗版时应及时主动地采取一些法律措施,尽量避免盗版软件进入流通环节。
一旦这些盗版软件进入流通环节,往往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2.3 专利权模式在形式上的完善。
我国目前不是软件开发大国,没有必要对计算机软件进行全面的专利保护,但是,计算机软件专利保护是必然趋势,可以尝试通过修订不具法律拘束力的《审查指南》来获得实践反馈,为将来的立法调整提供经验。
其次,补充法律解释,明晰判断软件可专利性的条件。
在司法实践中,我们要区分相关软件
发明是否具有专利性和是否符合授权专利权的条件。
因此,有必要通过补充法律解释来明确软件具有技术性的“技术”范围本身,同时也应明确判断的方法,以便在现有的相关法律中,保护计算机软件的发明专利不受侵害。
2.4 完善计算机软件专利权侵权的救助措施。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三条与第二十四条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和《刑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第二百一十八条也规定: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计算机软件,违法所得数额较大、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或者以营利为目的,销售明知是侵权的计算机软件复制品,违法所得数额巨大的,追究刑事责任。
但总体而言,由于计算机软件侵权不易认定,被侵权人所获赔偿往往较低。
软件作为高科技产品其销量受到产品技术水平、价格、使用效果、市场应用领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实际上往往很难衡量侵权行为给权利人造成的实际损害。
因此,笔者认为,在确定“法定赔偿”时应考虑到侵权人在诉讼期间是否存在不诚实、隐匿或作假行为。
实践中,在诉讼期间侵权人经常转移、藏匿侵权证据甚至不惜作伪证,以逃避或减轻损害赔偿责任。
一旦发现这种情况,法院应适用最高“法定赔偿额”用以惩诫侵权者,切实保护被侵权人的经济利益。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软件一直保持着惊人的发展速度,目前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公认标准,软件产业也成为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之一。
因此,我们应采取各种可行的
模式对我国计算机软件进行保护,同时应大力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切实做好计算机软件的保证工作,为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孙海龙,曹文泽.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
[2] 刘尚志,陈佳鳞.电子商务与计算机软件之专利保护———发展、分析、创新与策略[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3] 蒋志培.解读《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规定的法律责任[N].人民法院报,2002-04-28.
[4] 沈荣华.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保护质疑[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0(12).
[5] 张振亮,盛大锉.关于我国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的若干思考[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