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古代作家作品专刊资料分析研究
- 格式:docx
- 大小:8.87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多选名解)名词解释1采诗说:2献诗说:3《诗大序》:4《诗小序》:5“三家诗”:6“四家诗“:7今文《诗经》学派:8古文《诗经》学派:9专传、合传、附传与类传。
10《史记》“三家注”。
11《史记会注考证》12沉郁顿挫:13苏门四学士:14苏门六君子:15乌台诗案:16洛蜀党争:17稼轩体:18辛派词人:19〈红〉学:20新旧〈红〉学:21评点派:22索隐派:23脂评:1采诗说:是<<诗经>>成书的重要过程之一,其文献主要见于《礼记。
王制》、《汉书。
食货志》《汉书。
艺文志》《左传。
襄公十四年》引《夏书》佚文,《孟子。
离娄篇》也有隐约的记载,次说后世虽有许多相左的意见,但可基本确立,因为在那个时代,没有任何个人有能力从事这一工作,只有通过权利机构,才能完成大面积的所及工作,然后加以筛选、加工、润色,并推广出去2献诗说:“献诗说”使《诗经》成书的重要过程之一,它值周代的公卿、刘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其文献主要见于《国语。
周语》《国语。
晋语》《左传。
襄公十四年》3《诗大序》:《诗经。
关雎》篇前面的一大段文字应为《大序》,但《大序》又与《关雎》篇的小序夹杂在一起。
即从“《关雎》,后妃之德也”开始,至“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为《关雎》小序的前一部分“是以《关雎》乐的淑女”至结束,为《关雎》小序的后一部分,两部分合在一起,即《关雎》篇的小序,中间的一大段,即“诗者,志之·1·所以之,。
正始之道,王化之基”,为《诗大序》4《诗小序》:《诗经》中每篇前面类似解题的文字为《小序》5“三家诗”:汉初,讲习《诗》者主要有鲁、齐、韩三家。
“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韩婴)”。
《鲁诗》《齐诗》以国得名,《韩诗》以人得名,合称“三家诗”。
“三家诗“以《鲁诗》出现最早,以《齐诗》于当时影响最大、消亡最早,以《韩诗》目前传世文献最多。
精品文档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00422秦汉公元前221 年公元前206 年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基本国策-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政治上受道教影响,汉初-黄老之学清净无为文学一片空白,今只能看到几篇散文,一些石铭文西汉文学成就表现在-散文,辞赋。
政论文最为突出秦代散文大低是歌颂帝王公德,秉受《诗经》的“雅”“颂”风格。
西汉辞赋主要继承战国时期楚辞的余绪而发展起来的骚体赋汉赋:汉武帝时开始繁盛大赋,再汉初还未形成骚体赋:流行于汉高祖-汉武帝初,是楚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和变种汉初骚体赋的优秀作品;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赋》楚歌:汉初的韵文作品-楚声短歌。
“楚声”是楚地民歌,其作者多为楚人。
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是楚声短歌的代表。
赋: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主要特点“不歌而诵”;着重铺叙和描写而少抒情成分,于行文时往往韵散间出,具有半诗半文的性质。
赋的结构多采用虚拟的人物的设为问答的形式。
大赋发轫于枚乘的《七法》,至武帝时,已产生了司马相如,东方朔,王褒等一批赋家。
魏晋以后把汉乐府保存的民歌称之为乐府,即乐府民歌的简称。
西汉后期和东汉初期的文学,词赋和散文是两种重要文体。
东汉前期,散文创造也较繁荣。
内容上有较重的经学气和神学气,形式上成堆砌,排偶,模拟,繁缛,取向于类型化。
汉代文人诗歌不太发达汉代最早的文人创作的五言诗-班固的《咏史》贾谊-《过秦论》稀罕,政论文司马相如,汉代最重要的一位大赋作家代表作-《子虚府》《上林赋》确立“劝百讽一”的赋颂传统,为以后的汉赋大家所相沿不改。
刘向-西汉后期的著名散文作家,其重要作品:《新序》《说苑》《列女传》,书中还保存了许多历史故事和传说。
袁康的《越绝书》,赵晔的《吴越春秋》都是记述春秋末年吴越争霸史实的著名的杂史散文扬雄的代表作品-《甘泉赋》和《羽猎赋》班固-《两都赋》包括《西都赋》《东都赋》《论衡》从“疾虚妄”“求实诚”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批判了当时的天道神权迷信思想,并提出了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文学见解,对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诗经》《诗经》记录了殷商末年到春秋中叶六百余年间的社会生活《小雅▪南山》的作者是家父段玉裁研究《诗经》的专著是《诗经小学》,是第一部自觉运用文字音韵学理论对《诗经》文字进行系统研究代表汉学《诗经》研究最高成就的是孔颖达的《毛诗正义》《诗经》研究的第二次高潮出现在宋代20世纪前期开始以马列主义观点研究《诗经》的学者是郭沫若,并首作《诗经》今译两汉《诗经》研究集大成者东汉末年郑玄根据音乐标准《诗经》分为风、雅、颂四家诗中毛诗流传至今《庄子》开《庄子》研究先河的学者是淮南王刘安鲁迅“汪洋辟阖,仪态万芳,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评价《庄子》今存《庄子》共33篇,其中内篇为7篇郭庆藩的《庄子》注本为《<庄子>集释》东汉时期班固将52篇《庄子》区分为“内篇”“外篇”之后,再区分为“杂篇”的是西晋司马彪《史记》《史记》中“表”不含季表《<史记>索隐》的作者是司马贞用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互相参证研究《史记》的方法是王国维所开创钱钟书《管锥篇》首开《史记》比较研究的先河《史记》七十列传第一篇是《伯夷列传》陶渊明对陶渊明及其创作开展全面研究始于宋代陶渊明抒写对美人相思爱慕之情的作品是《闲情赋》陶渊明最早的作品子集是梁萧统所编《陶渊明集》陶渊明集最早的刊本是北宋宋庠十卷本《陶靖节先生年谱》宋代吴仁杰李白《李诗通》的著作者是胡震享“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出自李白的《南岭别儿童入京》最早提出李白先世为汉人者是郭沫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出自李白的《送蔡山行》李白擅长的诗体乐府歌行和绝句杜甫杜甫,困食长安时期作品包括《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陷贼与为官时期作品包括“三吏”“三别”《北征》;漂泊西南时期作品包括《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登岳阳楼》等大量名作。
仇兆鳌《杜诗详注》,特点是资料丰富《读杜心解》浦起龙千家注杜出现在宋代杜甫自称杜陵布衣《杜甫评传》陈贻焮苏轼苏轼最擅长的诗体是七古最早的苏轼词全集注是《注东坡词》,作者傅干“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辛弃疾拉开了辛词批评研究帷幕的是范开,系辛弃疾门人《辛弃疾传》邓广铭,迄今为止对辛弃疾的生平经历作过清晰、准确描述,是辛弃疾研究用功最深、成就最高的学者;在辛弃疾的整理、编年、注释方面著有《稼轩词编年笺注》吴熊《唐宋词通论》将“稼轩体”释为“摧刚为柔,心危词苦......”吴则虞的《辛弃疾选集》为近年来研究辛弃疾的重要著作之一关汉卿关汉卿杂剧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社会剧(公案剧):《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绯衣梦》等;第二类是爱情风月剧:《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谢天香》《金线池》《调风月》《玉镜台》等;第三类是历史剧:《单刀会》《西蜀梦》《哭存孝》《陈母教子》《关汉卿全集校注》的作者是王学奇关汉卿《救风尘》中人物赵盼儿、宋引章《石头记》抄本共有12种中国小说首次采用离魂情节表现爱情的作品《幽明录》,人物庞阿全面反映南明历史的小说《樵史通俗演义》写实性的讽刺小说作品《儒林外史》炫耀才学的作品《燕山外史》《阅微草堂笔记》纪昀(纪晓岚),是一部志怪体笔记小说集冯梦龙“三言”指的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飞龙全传》主要人物赵匡胤《英烈传》主要人物朱元璋清代武侠小说有两类,一类是写实型,另一类是幻想型根据各种《录鬼簿》记载,王实甫创作杂剧总数为14种《搜神记》作者干宝宋元小说体制结构一般有四个部分,即题目、入话、正话和篇尾《儿女英雄传》清代文康讽刺文学发展到最高水平的时代是明清《镜花缘》清代李汝珍,塑造人物唐敖,属于讽喻式的讽刺小说《金瓶梅》以三个女性的名字而得名,她们分别是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四大名著《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西游记》,明代吴承恩《红楼梦》,清代曹雪芹,后40回为清代高鹗20世纪30年代率先对《西游记》作者是吴承恩说提出质疑的是俞平伯在《西游记》续书中,最有特色、成就最高的是《西游记补》《<红楼梦>考证》作者胡适《红楼梦》脂本系统庚辰本、甲戊本、己卯本。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第一章《诗经》研究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殷商末年至春秋中叶六百余年的社会生活,先秦时称为《诗》、《诗三百》、《诗三百篇》。
《诗经》是儒家学者把它尊为经典之后的称呼。
梁启超说“现存先秦古籍……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在《周礼-春官》中有记载,诗序认为是从思想意义的角度划分的,朱熹认为是依据作者不同而划分的;较为接近事实的是音乐说:风诗是乡土之音,雅诗为朝廷之音,颂诗为宗庙之音(章太炎认为雅是一种类似鼓的乐器,郭沫若提出诗之周南、召南、大小雅当以乐器为名)。
3、《毛诗》认为“二南”为西周初年的作品,应有西周末至东周时的作品。
王风是东周后的作品,郑风全部是春秋时的作品,魏风中讽刺统治者的诗作别具一格,秦风崇尚气力、武功,其创作时间应在东周至春秋时:周颂都是西周时代的祭祀之作,鲁颂均为春秋时的作品,古文经学派认为商颂应作于商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商颂是春秋时宋国的作品4、献诗说记载于《国语·周语》、《国语·晋语》、《左传》,采诗说见于《礼记》、《汉书·食货志》、《汉书·艺文志》;孔子第一个将《诗经》选作教学内容的教师,又是第一位研究《诗经》的大师,他提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宋人大胆质疑诗序的是欧阳修,集大成者是朱熹。
5、“三家诗“:汉初讲诗者主要有鲁、齐、韩三家,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韩婴),《鲁诗》、《齐诗》以国得名,《韩诗》以人得名,合称”三家诗“;用汉隶书写,与较晚的毛诗学派区别,称为今文诗经学派:三家诗以《鲁诗》出现最早,以《齐诗》在当时影响最大但消亡最早,以《韩诗》传世文献为最多(《齐诗》亡于三国纷争时,《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北宋)毛诗学派:毛诗因其传授人的姓氏得名,秦汉鲁人毛享传诗于赵人毛苌,毛苌广为传校:至西汉末经今古文之争,有别于三家诗,归于古文经学派:东汉时古文经学派抬头,毛诗立于官学,与齐、鲁、韩并称为四家诗。
“七实三虚”:是指三国演义七分符合历史事实,三分虚构讲史: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吸收民间传说,讲述历代兴废争战之事,篇幅较长,分节叙述。
自传说:以胡适为代表。
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
公案小说:以清官断案折狱为主,歌颂刚正不阿、清正廉洁、执法如山、为民伸冤的清官的小说,源头可追溯到史记,宋元时期出现大量公案小说,到了民国以后,逐渐消亡。
俗讲:指的是在唐代盛行的一种当时寺院僧侣向民众进行佛教宣传的活动。
俗讲刚开始时只是单纯演说经文和佛经故事,后来逐渐演变,也讲唱一些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
话本:产生于宋代,这是当时社会生活的艺术反映,也是文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
它是在唐宋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说话”表演技艺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说话就是讲故事的意思,话本就是说话艺人讲唱故事时所依据的底本。
入话:就是在正文之前,先写几首与正文相关的诗歌或引入几个小故事,把它作为开篇,以引入正话,具有肃静听众,启发听众和聚集听众的作用。
神魔小说:明清时代在摩道释“三教同源”的思想影响下所产生的,以神魔怪异为题材的白话章回小说。
唐传奇:是指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唐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被称为“特绝之作”的传奇小说,开始出现在文坛上,并以其优美的艺术形式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与唐诗同被誉为“一代之奇”。
才子佳人小说:是人情小说的一个分支,从题材上说,是写才子佳人的恋爱故事;从形式上看,一是相当一部份作品书名模仿《金瓶梅》,用主人公的名字命名作品,如玉娇梨,二是一般在十六回至二十回之间,约十万字左右。
程高本:活字排印的红楼梦,120回脂评本:红楼梦早期的抄本带有“脂砚斋”的批语,题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种脂评本仅八十回。
家庭小说:通过程伟元,高鹗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小说,通过家庭揭露社会黑暗。
人情小说:以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为题材,反映现实生活的小说。
狭邪小说:清咸丰年间逐渐盛行以妓女、优伶故事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代表作陈森的品花宝鉴,魏秀仁的花月痕说话与说话人:唐宋以来民间的一种表演艺术,说话就是讲故事的意思,说话人则是从事这一表演活动的艺人。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多选名解).txt没有不疼的伤口,只有流着血却微笑的人有时候给别人最简单的建议却是自己最难做到的。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多选名解)名词解释1采诗说:2献诗说:3《诗大序》:4《诗小序》:5“三家诗”:6“四家诗“:7今文《诗经》学派:8古文《诗经》学派:9专传、合传、附传与类传。
10《史记》“三家注”。
11《史记会注考证》12沉郁顿挫:13苏门四学士:14苏门六君子:15乌台诗案:16洛蜀党争:17稼轩体:18辛派词人:19〈红〉学:20新旧〈红〉学:21评点派:22索隐派:23脂评:1采诗说:是<<诗经>>成书的重要过程之一,其文献主要见于《礼记。
王制》、《汉书。
食货志》《汉书。
艺文志》《左传。
襄公十四年》引《夏书》佚文,《孟子。
离娄篇》也有隐约的记载,次说后世虽有许多相左的意见,但可基本确立,因为在那个时代,没有任何个人有能力从事这一工作,只有通过权利机构,才能完成大面积的所及工作,然后加以筛选、加工、润色,并推广出去2献诗说:“献诗说”使《诗经》成书的重要过程之一,它值周代的公卿、刘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其文献主要见于《国语。
周语》《国语。
晋语》《左传。
襄公十四年》3《诗大序》:《诗经。
关雎》篇前面的一大段文字应为《大序》,但《大序》又与《关雎》篇的小序夹杂在一起。
即从“《关雎》,后妃之德也”开始,至“风以动之,教以化之”为《关雎》小序的前一部分“是以《关雎》乐的淑女”至结束,为《关雎》小序的后一部分,两部分合在一起,即《关雎》篇的小序,中间的一大段,即“诗者,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