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doc
- 格式:doc
- 大小:766.00 KB
- 文档页数:7
目录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4)12.1复习笔记 (4)12.2课后习题详解 (9)12.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3)第13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19)13.1复习笔记 (19)13.2课后习题详解 (24)13.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29)第14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35)14.1复习笔记 (35)14.2课后习题详解 (42)14.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49)第15章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 (56)15.1复习笔记 (56)15.2课后习题详解 (65)15.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70)第16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78)16.1复习笔记 (78)16.2课后习题详解 (85)16.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91)第17章宏观经济政策 (103)17.1复习笔记 (103)17.2课后习题详解 (110)17.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17)第18章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27)18.1复习笔记 (127)18.2课后习题详解 (133)18.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37)第19章经济增长 (144)19.1复习笔记 (144)19.2课后习题详解 (150)19.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56)第20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 (167)20.1复习笔记 (167)20.2课后习题详解 (172)20.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181)第21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187)21.1复习笔记 (187)21.2课后习题详解 (191)2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200)第22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207)第12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2.1复习笔记一、宏观经济学的特点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测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最重要指标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即通货膨胀率。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目录第1篇导言第1章宏观经济学科学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2篇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第3章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货币系统:它是什么?如何起作用?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通货膨胀:起因、影响和社会成本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6章开放的经济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7章失业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3篇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第8章经济增长Ⅰ:资本积累与人口增长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9章经济增长Ⅱ:技术、经验和政策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第4篇经济周期理论:短期中的经济第10章经济波动导论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第11章总需求Ⅰ:建立IS-LM模型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第12章总需求Ⅱ:应用IS-LM模型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重访开放经济:蒙代尔-弗莱明模型与汇率制度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第14章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第5篇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专题第15章一个经济波动的动态模型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第16章关于稳定化政策的不同观点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第17章政府债务和预算赤字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第18章金融系统:机会与危险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第19章消费和投资的微观基础19.1 复习笔记19.2 课后习题详解附录指定曼昆《宏观经济学》教材为考研参考书目的院校列表内容简介本书是曼昆《宏观经济学》(第10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总分:102.5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名词解释(总题数:18,分数:18.00)1.生命周期假说(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久收入假说(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随机游走(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托宾的q理论(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现金流量(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跨期消费预算约束(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企业固定投资(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资本存量(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永久性收入(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李嘉图等价(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存货投资(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资本存量调整的可变加速模型(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广义货币(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鲍莫尔—托宾的平方根公式(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有效市场假说(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加速模型(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货币需求函数(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鲍莫尔—托宾模型(分数: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简答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9.生命周期和持久收入假说是如何解决有关消费行为看来似乎有矛盾的证据的?(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用费雪的消费模型分析第二期收入的增加。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第二十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1.假设甲、乙两个消费者按照费雪的跨期消费模型来进行消费决策。
甲在两期各收入1000元,乙在第一期的收入为0,第二期收入为2100元,储蓄或者借贷的利率均为r。
(1)如果两人在每一期都消费1000元,利率为多少?(2)如果利率上升,甲在两期的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利率上升后,他的消费状况是变好还是变坏?(3)如果利率上升,乙在两期的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利率上升后,他的消费状况是变好还是变坏?解答:(1)甲在两期各收入1000元,在每一期都消费1000元,每期消费等于每期收入。
乙在第一期借了1000元用于消费,而在第二期用1100元的收入偿还第一期1100元的贷款本息,剩余1000元用于第二期消费。
可以用乙的实际选择预算约束来解出利率1000+1000(1+r)=2100r=10%(2)利率上升导致甲现期消费减少,未来消费增加。
这是由于替代效应:利率上升使他现期消费的成本高于未来消费,即利率升高使现期消费的机会成本增加。
如图20—1所示,在利率没有上升时,甲的预算约束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于A点,他第一期和第二期的消费都是1000元。
利率上升后,消费者均衡点变动到B点,甲第一期的消费将低于1000元,第二期的消费将高于1000元。
图20—1在新的利率下,通过无差异曲线可知,甲的境况变好了,即甲的无差异曲线从U1上移至U2。
(3)利率上升后,乙现期消费减少了,而未来消费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他同时面临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由于现在的消费更贵了,他决定减少消费。
同样由于他的收入都在第二期,因此他借钱的利率越高,收入就越低。
如果第一期消费为正常物品,就会使他更加坚定地减少消费。
他的新消费选择在B点,如图20—2所示。
在较高的利率下乙的境况变坏了,因为他的消费在B点,此点所达到的效用低于利率上升前的消费选择点A。
图20—22.(教材中)本章第一节在对费雪模型的分析中,讨论了消费者在第一期进行储蓄的情况下,利率变动对消费决策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一、问题的提出宏观经济学如何保证宏观经济模型中的总体行为变量同众多家庭和企业的基本行为相吻合呢?换言之,如何为宏观经济理论寻找微观基础?二、微观基础的基本含义所谓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是指对于构成宏观经济模型基础的单个经济行为人(家庭和厂商)的行为规律的理论分析,或者说,是指宏观经济模型中对于单个经济行为人行为规律的明显的或隐含的假设。
具体地说,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一般具有以下三个基本含义:1. 宏观经济理论应该具有微观个体的行为基础,即微观个体行为应当具有一定的行为规则,包括预期行为、优化行为、决策行为和风险行为等。
一般经常假设微观个体极大化生命期间的效用现值,厂商极大化生产过程中的利润,政府极大化一定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函数;对待不确定性,经常假设一些经济个体可能是风险中性、风险偏好或者是风险厌恶的,不同的风险态度,对应着不确定性下经济个体的不同行为方式;经济个体的预期形式可以是前瞻性的(对将来各个时期经济行为结果的预期,决定当期经济行为),也可以是后顾性的(对过去各个时期已经发生的经济行为结果的总结,决定当期经济行为);预期形式可以是理性预期,也可以是适应性预期等。
在进行微观层次分析时,有时无法限定个体行为的具体理性标准,但仍要求个体行为满足一定的规则。
只有微观层次上个体行为具有规则性和协同性,才可能避免在宏观层次上出现随机化的相机选择。
2. 宏观经济理论应该具有合理的微观结构基础,它由描述个体行为、市场结构和信息结构等重要理论假设组成。
例如经常使用的一般均衡分析模式、完全竞争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等,它们是宏观经济理论的发展基础和参照标准。
这种微观基础直接成为判断市场是否具有瓦尔拉斯特征、货币变量是否中性等宏观结论的关键。
3. 宏观经济分析模式和方法应该同微观经济行为个体的表述方式密切相关,即不仅要求微观个体行为之间具有一定的协同性和相似性,而且宏观分析模式应该保证累积以后,微观个体和宏观总体之间依然相互联系。
第31卷第10期财经研究Vol131No110 2005年10月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Oct12005宏观经济学微观基础问题的不同视角与本质3汪浩瀚(宁波大学商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摘 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的各个分支学科都越来越重视寻找宏观经济理论的微观基础。
主流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理论必须建立在与新古典模型的根本特征相一致的微观经济基础之上;非主流经济学对传统意义上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基础之争持有很大的怀疑;后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真正需要的是微观经济学的宏观经济基础;演化经济理论主张微观基础解释的是社会变迁。
文章在对当今微观基础问题争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内在形成机理和变化趋势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微观基础;新古典经济理论;个体主义;演化 中图分类号:F0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29952(2005)10Ο0086Ο09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宏观经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所要研究的是产出、失业、通货膨胀等经济活动。
宏观经济学力图解决的是:在一定的微观基础上,在不确定性状况下,通过对不完全市场进行一般均衡的动态研究,阐释和理解经济中产出、就业和价格的运动。
主流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理论必须建立在合理的微观基础上,对此一般的理解是宏观经济学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之上,宏观经济分析必须有与新古典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根本特征。
几乎所有当今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分支理论都坚信宏观经济理论必须基于适宜的微观基础之上,而且一般都是在新古典经济学分析范式中的微观基础含义下解释宏观行为特征。
当代宏观经济分析力图将瓦尔拉斯均衡微观基础注入宏观经济学,并依据行为的最大化原理及经济的基本因素解释宏观变量。
然而,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也意识到主流宏观经济学的瓦尔拉斯微观基础体系是不充分的,即便在一般均衡理论的分析框架内,微观基础①也存在着一些基本问题,并不是所有的个人或市场都能够被有效地、连贯地描述。
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范文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微观经济学来说,它的研究对象是宏观经济活动过程,考虑总收入、总体就业水平等宏观经济发展情况。
宏观经济学包括三大要件,即宏观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宏观经济理论又包括经济周期理论、通货膨胀理论、货币理论、消费函数理论等;宏观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政策的目标、工具、机制,还包括经济政策的实施和效应。
宏观经济计量模型则是用于理论验证、政策效应检验等。
现代宏观经济学直接服务于国家经济管理。
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控制理论被广为接受,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传统的宏观经济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微观基础的缺乏。
二、微观基础的基本含义三、宏观经济学中微观基础问题的若干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宏观经济分析微观基础所涉及的“代表性个体”、“预期机制”、“计量验证”等分析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2.理性预期分析模式的问题。
理性预期分析在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建立起了桥梁。
新古典学派认为宏观经济理论应该建立在个体行为最优化的的基础上,经济主体根据对宏观经济的判断选择最合理的行为。
理性预期假说把经济人看成是对市场拥有清晰合理把握理性人,认为他们知道市场状态的真实情况,可以在明确的信息和目标条件下做出最优决策。
该理论还认为,理性经济人的行为对宏观经济具有重要影响新凯恩斯学派也吸收了理性预期假说。
后来,卢卡斯在理性预期假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货币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性波动的重要原因是理性经济人没有预测到货币量变化。
但是,实践经验所得到的数据多数都不支持这种理论。
研究表明就业和产出的变化不是随机发生的,而是具有很大的惯性。
后来经过学者的努力又形成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该理论对理性预期理论进行了一些修正。
理性预期分析模型的问题也是非常明显的,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几乎是不存在的,个人只往往能在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后才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调整,而作出前瞻性的预期是非常困难的。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第⼆⼗章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消费、投资、货币需求)⼀.名词解释资本的边际产量决定了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
实际利率、折旧率,以及资本的相对价格决定了资本的成本。
根据新古典模型,如果租赁价格⾼于资本的成本,企业就投资;如果租赁价格低于资本的成本,企业就负投资。
企业出于各种动机持有产品的存货:平稳⽣产、避免脱销、提⾼经营效率以及⼯作过程中的产品储备。
存货的加速模型假设,企业持有的存货量与企业的产出⽔平是成正⽐的,存货投资的数量取决于产出增长的快慢,存货投资与产出的变动称正⽐aY N = N 为存货量,Y 为产量,a 存货占产量的⽐例 Y a N I ?=?= 存货投资是存货的变动量⼆.公式1.跨期消费ryy r c c y c y r c y s r c c y s ++=+++-+=++=-=11))(1()1(212121122211 1c 第⼀期消费 1y 第⼀期收⼊ s 储蓄 2c 第⼆期消费 2y 第⼆期收⼊ r 利率2.消费者跨期消费最优决策条件边际替代率)1(r MRS +-=3.⽣命周期消费理论cYL aWR C += WR 实际财富,a 财富的消费倾向,YL ⼯作收⼊;c ⼯作收⼊的边际消费倾向4.永久收⼊的消费理论1)1(—Y Y Y P θθ-+= P Y 永久收⼊;θ权数;1—、Y Y 当前收⼊和过去收⼊5.资本实际租赁价格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a a L AK Q -=1Q 产量;A 衡量级数⽔平的参数;a 衡量资本在产出中所占份额的参数;K 资本;L 劳动投⼊量 ()aK K L aA MP -=1/ ()aK L aA P R -=1//6.租赁企业单位资本的成本=)(δπ+-eK i P K P 单位资本价格 i 名义利率 eπ预期通货膨胀率δ折旧率i -e π=r 单位资本的成本=)(δ+r P K 利息成本;价格波动成本;资本折旧成本7.货币需求函数),(r Y PL M d = d M 货币需求 P 价格⽔平 Y 实际收⼊ r 利率),,(/W r r L P M e b s d π,= s r 预期股票收益 b r 预期债券收益 e π预期通货膨胀率 W 实际财富8.消费者持有货币量2/1)2/()2/(r YF N Y ==平均货币持有量 F ;每次去银⾏的成本三.经济模型1.跨期消费的预算约束+-+=++=-=21122211))(1()1(y c y r c y s r c c y sryy r c c ++=++112121 A 点消费者每期消费正好等于每期收⼊B 点消费者第⼀期不消费,储蓄,第⼆期消费C 点消费者计划第⼆期不消费,第⼆期的收⼊贷到第⼀期预算线斜率为r+11_AB 段储蓄;AC 段消费2.跨期消费的⽆差异曲线①⽆差异曲线表⽰使消费者获得同样满⾜的第⼀期与第⼆期消费的组合②偏好的⾮饱和性;离远点越远,代表更好的效⽤⽔平3.消费者的跨期消费决策最优决策点E ;⽆差异曲线的斜率是边际替代率MRS ;预算线斜率r+11—MRS =r+-114.收⼊增加对消费决策的影响收⼊的现值=ry y ++121 ⽆论是第⼀期还是第⼆期收⼊增加,消费者都把它分摊到两个时期的消费上,消费平⽂化消费取决于现期收⼊与未来收⼊的现值5.真实利率变动对消费决策的影响①利率上升,预算约束线顺时针旋转,最优消费组变化,增加⼆期消费,减少⼀期消费②利率上升,收⼊效应:收⼊增加,向更好的⽆差异曲线移动,把增加的收⼊分摊到两期消费中③利率上升,替代效应:两期消费的相对价格变动造成两期消费量的变动。
目 录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第13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第14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第15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AD-AS模型第16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第17章 宏观经济政策第18章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第19章 经济增长第20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第21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第22章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第12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答:(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联系和区别参见本章“复习笔记”相关内容。
(2)总体经济行为并不是个体经济行为的简单加总,所以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举例来说,对于单个厂商来说,降低工资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可以增加生产并增雇工人。
但是,如果每个厂商都降低工资则工人们的消费支出会下降并使总需求下降,从而会导致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就业下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答:核算国内生产总值时必须区分产品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
其中,最终产品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所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加以区别。
例如,不能根据产品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
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
其实不然。
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那么这包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这包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此时面粉则是最终产品。
同样,如果面包是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面包在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时,它还属中间产品。
第二十章 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消费、投资、货币需求)一. 名词解释资本的边际产量决定了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
实际利率、折旧率,以及资本的相对价格决定了资本的成本。
根据新古典模型,如果租赁价格高于资本的成本,企业就投资;如果租赁价格低于资本的成本,企业就负投资。
企业出于各种动机持有产品的存货:平稳生产、避免脱销、提高经营效率以及工作过程中的产品储备。
存货的加速模型假设,企业持有的存货量与企业的产出水平是成正比的,存货投资的数量取决于产出增长的快慢,存货投资与产出的变动称正比aY N = N 为存货量,Y 为产量,a 存货占产量的比例 Y a N I ∆=∆= 存货投资是存货的变动量二.公式1.跨期消费ryy r c c y c y r c y s r c c y s ++=++⇒+-+=⇒⎭⎬⎫++=-=11))(1()1(212121122211 1c 第一期消费 1y 第一期收入 s 储蓄 2c 第二期消费 2y 第二期收入 r 利率2.消费者跨期消费最优决策条件 边际替代率)1(r MRS +-=3.生命周期消费理论cYL aWR C += WR 实际财富,a 财富的消费倾向,YL 工作收入;c 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4.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1)1(—Y Y Y P θθ-+= P Y 永久收入;θ权数;1—、Y Y 当前收入和过去收入5.资本实际租赁价格等于资本的边际产量a a L AK Q -=1Q 产量;A 衡量级数水平的参数;a 衡量资本在产出中所占份额的参数;K 资本;L 劳动投入量 ()aK K L aA MP -=1/ ()aK L aA P R -=1//6.租赁企业单位资本的成本=)(δπ+-eK i P K P 单位资本价格 i 名义利率 eπ预期通货膨胀率 δ折旧率i -e π=r 单位资本的成本=)(δ+r P K 利息成本;价格波动成本;资本折旧成本7.货币需求函数),(r Y PL M d = d M 货币需求 P 价格水平 Y 实际收入 r 利率),,(/W r r L P M e b s d π,= s r 预期股票收益 b r 预期债券收益 e π预期通货膨胀率 W 实际财富8.消费者持有货币量2/1)2/()2/(r YF N Y ==平均货币持有量 F ;每次去银行的成本三.经济模型1.跨期消费的预算约束⇒+-+=⇒⎭⎬⎫++=-=21122211))(1()1(y c y r c y s r c c y sryy r c c ++=++112121 A 点消费者每期消费正好等于每期收入B 点消费者第一期不消费,储蓄,第二期消费C 点消费者计划第二期不消费,第二期的收入贷到第一期预算线斜率为r+11_AB 段储蓄;AC 段消费2.跨期消费的无差异曲线①无差异曲线表示使消费者获得同样满足的第一期与第二期消费的组合②偏好的非饱和性;离远点越远,代表更好的效用水平3.消费者的跨期消费决策最优决策点E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是边际替代率MRS ;预算线斜率r+11—MRS =r+-114.收入增加对消费决策的影响收入的现值=ry y ++121 无论是第一期还是第二期收入增加,消费者都把它分摊到两个时期的消费上,消费平文化消费取决于现期收入与未来收入的现值5.真实利率变动对消费决策的影响①利率上升,预算约束线顺时针旋转,最优消费组变化,增加二期消费,减少一期消费②利率上升,收入效应:收入增加,向更好的无差异曲线移动,把增加的收入分摊到两期消费中③利率上升,替代效应:两期消费的相对价格变动造成两期消费量的变动。
利率上升,第二期消费相对于第一期消费变得便宜 ④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都增加第二期消费;替代效应可能增加第一期可能增加第二期6.借贷约束下的跨期消费决策借贷约束;流动性约束;第一期消费小于第一期收入11y c ≤当第一期消费小于当期收入,借贷约束没有约束力不影响消费;当第一期消费大于当期收入,借贷约束的存在,使消费者能实现最好选择使完全消费掉第一期收入,即E 点 7.相对收入消费理论对短期消费函数的解释①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②增加消费容易,减少消费很难③长期消费函数截距为0;短期消费函数由正截距;棘轮效应8.最优资本存量的决定(生产企业)①资本租赁价格=资本边际收益②企业根据资本的边际收益和资本的边际成本决定资本的使用量 ③资本的边际收益等于资本的边际产品乘以产品价格④资本的边际成本可以认为是资本的租赁成本,即租赁价格⑤最优的资本存量0K9.资本租赁价格的决定(生产企业)①资本的市场需求即所有企业对资本的需求,是企业资本边际收益曲线的加总②任何一个时点上,市场的资本存量时固定的,即资本供给曲线是垂直的③企业按租金R 租赁资本并以价格P 出售其产品,因此你每单位资本的实际租赁价格为PR ④因为资本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乘以边际产量,所以资本实际租赁价格等于边际产量 ⑤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aaLAK Q -=1a K K L aA MP -=1)/(;知道影响实际租赁价格的因素9.资本存量调整时间①最优的资本量,资本的租赁价格等于资本边际收益②现实中,实际资本存量与最优资本存量不符,迅速调整投资的成本较高,会逐步调整实际的资本存量③现在的投资决定未来的资本供给,现在最优的投资水平取决于未来的最优资本存量 ④设上期结束时资本存量为1-K;*K 最优资本存量,两者的雀后1*--K K ;λ为调整速度;现期结束时资本存量为()1*1---+=K K K K λ;必须实现净投资()1*--KK λ;第一期调整份额为λ;第二期λ+()λλ-1;第三期λ+()λλ-1+()λλ2-1;类推10.住房资本存量 11.新住房投资流量①购买住房目的:自住、收租、获取价值增加产生的利润②P P H /相对价格(住房价格相对于平均价格水平);任何一个时点,住房供给固定③影响住房需求因素:财富,拥有住房的真实净收益;财富越多,住房的需求曲线上移;净收益包括隐形收益、住房住房获得的租金,房产增值;收益增加,需求曲线上移;其他资产的真实收益,替代效应 ④H I 为住房投资流量,供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⑤在短期,新住房投资于现有住房存量相比微不足道,新住房投资对房价影响甚微,住房存量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住房价格;长期,新住房投资使得供给曲线右移⑥长期均衡时,投资等于折旧,净投资为0,如考虑人口增长或财富固定比率增长,均衡状态投资率要弥补折旧率和住房存量增长率;新住房的建成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住房价格的变动与新住房供给有一定的时滞性,对预期住房剪成的价格作出反应12.消费者一年的货币持有量①平均货币持有量N Y 2/ Y 一年计划支出 N 去银行的次数②图1,去银行1次,平均货币持有量为2/Y ;图2,去银行2次,平均持有量为4/Y ;图3去银行N 次,平均持有量为N Y 2/③去一趟银行的成本为F ,总成本为FN ;因为平均持有量为N Y 2/,因此放弃的利息为N rY 2/;因此总成本为FN N rY C +=)2/(;对N 进行求导,F rY N 2/*=;因此最优平均货币持有量因为N Y 2/=rYF213.消费者持有货币的成本(鲍莫尔—托宾模型)强调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作用模型推广:Y 收入r 代表货币资产与非货币资产的收益差额 F 把非货币资产转换成货币资产的成本 N 资产转换次数212⎪⎭⎫ ⎝⎛=r YF M d四.简单题序号 题目回答要点1鲍莫尔—托宾的货币需求理论以及与货币需求函数之间的关系1.又称现金存贷的需求管模型,考虑一个代表性家庭货币续期决策2.详见第20章经济模型图13,2.货币需求函数表示经济总体货币需求的函数关系式,货币需求与利率相关,而鲍莫尔—托宾的货币需求理论证实了货币需求与利率负相关2为什么说如果消费者遵循永久收入假说且能够进行理性预期,消费的变动就是不可预测的假定消费者想要稳定其一生的消费,现期消费取决于现期对一生收入的预期;消化的变化反应终生收入的意外变化,意外是无法预测的,因此消费的变动也无法预测3画图分析消费者收入变动对消费者决策的影响费雪跨期消费模型;预算线向外移动;仅适用于消费商品为正常商品;消费增加分摊到两个消费上,为消费平稳化;由于消费在各个时期都可以储蓄或者借贷因此收入时间与现期消费多少无关,消费取决现期收入与未来收入的现值,区别于凯恩斯的现期消费模型;费雪认为消费是以消费者预期在其一生中所得到的资源为基础的4试说明下列两种情况下,借贷约束是增加还是减少了才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程度:(1)政府宣布暂时减税(2)政府宣布未来减税 财政政策影响力取决于消费的影响; (1)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大于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面对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的潜力大于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2)有借贷约束无法增加现期消费,因此面临借贷约束的消费者,财政政策影响总需求的潜力小于没有借贷约束的消费者 5根据新古典投资模型,分析在什么条件下企业增加自己的固定资本存量是有利的资本的边际产量大于资本的成本6解释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与交易理论之前的区别于联系(1)资产组合理论强调货币作为价值储蓄手段作用,货币提供了不同于其他资产的风险与收益的组合,提供了安全的收益,而股票与债券的价格会上升或下降。
货币需求取决于持有各种货币所提供的风险与收益,和总财富(2)交易理论强调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作用,货币是被支配的资产,持有货币为了进行购买★假设甲、乙两个消费者按照费雪的跨期消费模型进行消费决策。
甲在两期各收入1000元,乙在第一期收入为0元,第二期的收入为2100元,储蓄或者借贷的利率为r①如果两人在每一期都消费1000元,则利率是多少?1000(1+r )+1000=2100②如果利率上升,甲在两期的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利率上升后,它的消费状况是变好还是变坏?由于甲第一期没有借贷,利率上升后,消费状况不变③如果利率上上,乙在两期的消费会发生什么变化?利率上升后,它的消费状况是变好还是变坏;第一期消费达不到1000元,消费状况变换★用新古典投资投资模型解释下列每一种情况对资本租赁价格、资本成本以及企业净投资的影响 ①政府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提高实际利率;资本成本上升,租赁物价下降,投资下降 ②一次自然灾害摧毁了部分固定资产,资本存量减少;租金物价上升,投资上升③大量国外劳动力涌入增加了国内的劳动力供给;资本租赁物价升高,资本成本上升,投资上升★假定住房存量供给函数S S =100,需求函数P Y D 5.0-=,住房流量供给函数,P S F 2=,式中,P 为住房价格,Y 为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