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大学体育与健康
- 格式:pptx
- 大小:62.69 MB
- 文档页数:150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大学校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学生们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问题。
体育与健康教育不仅是一种课程,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健康意识的培养。
在大学期间,学生们需要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和生活压力,而体育与健康教育正是帮助他们释放压力、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还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领导能力等。
此外,通过体育锻炼还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免疫力,预防疾病,减少生病次数,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健康基础。
除了体育锻炼,健康教育也是大学校园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健康教育中,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健康的重要性,学习到维护自己的健康需要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包括饮食、运动、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
通过健康教育,学生们可以形成正确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各种不良的行为和习惯,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关系着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
学校应该加强对体育与健康教育的投入,推动各项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开设更多的体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体质素质,为学生们的未来打下健康基础。
而学生们在大学期间也要重视体育与
健康教育,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健康教育课程,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健康的基础。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一)课程性质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价值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增进身体健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的生活方式。
2.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3.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挖掘运动潜能,提高运动欣赏能力,形成积极的余暇生活方式;学生可以提高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技能。
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意义及相互关系。
2.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3.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技意识。
教学内容:一、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1. 体育的定义、分类及功能2. 健康的定义、标准及影响因素3. 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二、体育锻炼的方法与技巧1. 有氧运动:慢跑、游泳、自行车等2. 无氧运动:举重、短跑、篮球等3. 灵活性训练:瑜伽、普拉提等4. 伸展运动:静态伸展、动态伸展等三、体质健康评估与改善1. 体质健康评估指标:体重、身高、肺活量、握力等2. 体质健康改善方法:合理膳食、科学锻炼、充足睡眠等四、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1.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重要性2. 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益处3. 消除心理压力的体育锻炼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什么是体育?什么是健康?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二、讲授1. 讲解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强调二者的密切关系。
2. 介绍体育锻炼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了解各类运动的特点和适用人群。
3. 讲解体质健康评估指标及改善方法,提高学生对自身健康的关注。
4. 分析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益处,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
三、实践1. 分组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瑜伽等,让学生亲身体验。
2. 学生分享锻炼心得,教师点评。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意义及相互关系的掌握程度。
2. 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与技巧的能力。
3. 学生在体质健康评估与改善方面的实践能力。
4. 学生对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关注程度。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包括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概念、锻炼方法、体质健康评估指标等。
2. 实践器材:如跑步鞋、瑜伽垫等。
教案名称:大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体育与健康的关系,认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体育锻炼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
4. 帮助学生了解健康饮食和作息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内容:1. 体育与健康的关系2. 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技巧3. 健康饮食和作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什么是体育?什么是健康?体育与健康有什么关系?”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体育与健康的关系(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强调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体育与健康的理解,讨论体育锻炼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三、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技巧(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基本的体育锻炼方法,如跑步、游泳、瑜伽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实践,体验体育锻炼的乐趣。
3. 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体育锻炼的技巧,如如何正确跑步、游泳的呼吸方法等。
四、健康饮食和作息(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健康饮食和作息的重要性,强调营养均衡、定时定量饮食、规律作息对身体健康的作用。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饮食和作息习惯,讨论如何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体育与健康的关系、体育锻炼的方法和技巧、健康饮食和作息等内容。
二、体育锻炼实践(20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项或多项体育锻炼项目进行实践,如跑步、游泳、篮球、足球等。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提供体育锻炼的建议。
三、总结与反思(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自己在体育锻炼和健康饮食作息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2021~2022年第二学期期末《大学生体育与健康二》2021至2022年第二学期期末《大学生体育与健康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指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各方面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指人没有疾病。
由此可见,一个人只有身体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状态,并且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算得上真正健康。
然而,在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中,生物体育观曾是多数体育教师传统的教育观念。
它主要以提高学生的生理机能为目标,追求对人体生物学的改造,忽视对学生心理和生活适应能力的培养。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生活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包括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面对社会的需求与发展趋势,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担负着增进学生健康的重任。
未来教育需要培养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良好体力与心理素质的人才。
大学体育和健康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属于大学体育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A. 篮球B. 足球C. 瑜伽D. 烹饪答案:D2. 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哪些积极影响?A. 减轻压力B. 提高注意力C. 改善情绪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以下哪个是正确的热身运动?A. 静态伸展B. 慢跑C. 举重D. 静态伸展和慢跑答案:D4.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成年人每周应进行多少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活动?A. 150分钟B. 300分钟C. 450分钟D. 600分钟答案:A5. 哪种类型的运动对于提高心肺功能最有效?A. 举重B. 瑜伽C. 游泳D. 徒步答案:C6. 以下哪项是运动后正确的拉伸方式?A. 静态拉伸B. 动态拉伸C. 弹震式拉伸D. 静态和动态拉伸答案:A7. 运动中补充能量的最佳饮品是什么?A. 含糖饮料B. 纯净水C. 运动饮料D. 咖啡答案:C8. 哪种运动对于改善大学生的睡眠质量最有帮助?A. 举重B. 篮球C. 游泳D. 瑜伽答案:D9. 运动后多久进行肌肉放松最为合适?A. 立即B. 30分钟C. 1小时D. 2小时答案:A10. 以下哪个不是运动损伤的常见原因?A. 热身不充分B. 过度训练C. 正确的运动技巧D. 不适当的装备答案:C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运动前不需要热身,可以直接开始剧烈运动。
(错误)2. 运动时穿宽松的衣服比紧身的衣服更有利于身体活动。
(错误)3. 运动后立即坐下休息是正确的放松方式。
(错误)4. 运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
(正确)5. 运动后大量饮水是补充流失水分的最佳方式。
(错误)6. 运动损伤后应立即进行冷敷处理。
(正确)7. 运动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
(正确)8. 运动后立即进行热水浴有助于肌肉放松。
(错误)9. 运动时应该避免佩戴首饰,以防意外伤害。
(正确)10. 运动后立即进食有助于身体恢复。
第一部分:普修课程考核办法:第一学期考试方法及评分标准A、技术部分:满分80分1、排球:自传球、自垫球。
(1)考试方法:双手一次性自传球、自垫球,记数,共100分,各50%。
每人二次机会,取最好一次成绩(自传球、自垫球时允许调整但不记个数,自传、自垫球高度不低于50厘米,球落地或用手接住算考试一次,每增一球加2分,减少一球减2分)。
2、跳远(1)考试方法:学生自己丈量步点,在老师的口令下开始助跑起跳,每人3次考试机会,取最好一次成绩。
要求:严格按田径竞赛规则执行。
评分标准对照表(单位:米)注:技术部分得分=(排球的总分+跳远的总分)÷2×80%B、学习态度:满分20分1、课堂表现5分。
课堂学习的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表现进步程度。
2、出勤情况15分。
每缺勤一次扣3次,缺勤6次以上者被取消考试资格,每迟到一次或早退一次扣0.5分。
(三)第二学期考试方法和评分标准A、理论部分:满分20分,以卷面成为学生实际得分。
B、技术部分:满分60分。
1、篮球(全场往返运球上篮)(1)考试方法:每人两次机会,取最高成绩;学生按学号持球于端线,在老师的口令下开始运球上篮,同时老师开表(要求:投篮不中要补进,不能带球跑或两次运球,如出现带球跑或两次运球者扣除5分)。
2、武术(初级长拳)(1)考试方法:完整演练初级长拳四段中的两段(按抽签决定考试段数)。
(2)评分标准:90—100分:动作规范,方法清楚,动作分明,手眼协调配合,熟练完成套路。
80—89分:动作规范,方法清楚,劲力顺达,手眼配事,较熟练完成套路。
70—79分:动作较规范,方法比较清楚,较熟练完成套路。
60—69分:动作无大错误,方法比较清楚,演练时有短暂遗忘,动作不协调,能独立完成套路(遗忘不超过两次或错误动作不能超过两次)。
60分以下:动作不规范,方法不清楚,套路不熟练(不能独立完成)。
注:技术部分得分=(篮球的总分+武术的总分)÷2×60%C、学习态度:满分20分1、课堂表现5分:课堂学习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表现进步程度。
4.《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4.1 课程基本信息(表4-1)表4-1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信息4.2 课程性质与任务4.2.1课程性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关规定,围绕“终身体育”、“健康第一”这一主题,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结合我院体育教学和体育资源的实际情况,编写了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是我院各专业公共必修课程之一,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理论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的目的,是我院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完成我院体育工作任务的主要途径。
4.2.2课程任务《大学生体育与健康》课程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
其任务是:①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生理)②掌握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及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的方法,培养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
(监测方法)③学习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1—2项健身运动的方法,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
(锻炼方法)④发展学生个性,改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心理)⑤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树立群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其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团结协作、遵纪守法以及自控自律的优良品质。
(品德)4.3 课程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育人质量的重要标准。
第一讲体育卫生理论课体育运动与大学生的身体发展教学内容一、大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发展的特点大学时期是人生最宝贵的青年期,最有特色的黄金时期,是一个充满生机,具有朝气逢勃向上趋势的时期。
世界各国对青年期的划分不尽相同,我国通常把青年期分为:青年初期:14—17岁青年中期:18—22岁青年晚期:13—28岁普通高校在校学生年龄相当于青年中期,此阶段身体形态和机能发展的特点表现有如下四个方面:(一) 身体形态发育特点身体形态通常指:体格:指人体的身高、体重、胸围、坐高、肩宽等体型:指人体各部位之间的比例姿势:指人的坐、立、行走的姿势身体形态发育的特点:由于体内激素的变化和作用:肌肉纤维变粗,肌肉的横断面增加,肌肉重量和肌肉力量都明显增加接近成人水平。
特点:1、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而且是不平衡,总的趋势开始快,后期减2、第二性征出现男女青年在外部形态上出现明显差异男性:声带加宽、发育低沉,肩部增宽,胸部呈前后扁平,须毛丛生,骨盆相对窄小,显得壮实。
女性:乳房增大突出,声带变长,嗓音尖细,臂部增大,肢体柔软而丰富。
男女大学生第二性征的出现,表明生理发育的逐渐成熟。
为担负繁重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适应条件困难的环境变化和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在校期间的大学生,身体形态仍处于未完全发育成熟。
因此,如果进行全面身体锻炼,就能使体格、体型、姿势得到金面发展,使体格更加健壮、体形匀称。
(二)身体机能发育的特点身体机能通常指:血压120/80mmhy脉搏70-80次/分肺活量2500-3500m11、心血管系统体现于血压、脉搏的情况心血管系统是人体各系统发育最晚完成的系统,虽然发育较各系统为晚,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作用上已达到或接近成年人的水平。
所以,大学生在参加激烈运动或承担繁重体力种脑力劳动时均可有能力完成。
是否说明接近成人的水平,从下面的数字可以表明心血管系统的形态和机能的发育水乎。
(1) 心脏重量约:300—400克(2) 心脏容积:240—250ml(3) 心率:70-80次/分(4) 血液量占体重:7—8%(5) 每搏输出血液量:60ml由于激素的作用和心脏发育速度增快,血管相对于落后,个别人出现高血压现象,有的收缩压接近150mmHy(一般不超过150mmHy),而且有起伏状况,舒张压保持在正常范围,这种现象称为:青春性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