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日本学案1 最新
- 格式:doc
- 大小:96.01 KB
- 文档页数:4
七年级地理导学案
制作:班级:姓名:
课题:第1课日本(一)
学习目标:
预习指导:
自学:
位置组成: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一个岛国,西邻日本海,东临太平洋,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琉球群岛等组成。
海岸线曲折多良港:著名海港:本州岛的神户、横滨。
海岸线曲折多良港有利于进口原料,有利于出口产品,有利于海洋捕捞,有利于海洋运输业的发展,有利于造船业的发展。
资源:森林资源丰富,“森林国”。
河流短小,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北海道渔场渔业资源丰富,日本年捕鱼量居世界前列。
地形:日本是一个多山,多火山、多地震的岛国:最高峰富士山是著名活火山。
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的海洋性明显,太平洋沿岸夏秋季多台风。
讨论:
展示:
检测:
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技能?请说一说。
2.本节课你还有哪些疑问?请说一说。
初中地理日本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 掌握日本多地震与火山的原因。
3. 学会常用的防震措施。
4. 认识日本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并尝试运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其他国家。
教学重点:1. 日本的自然环境。
2. 防震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读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掌握学习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
2. 日本地图、板块构造学说资料。
3. 防震知识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导入:播放关于日本的图片,如富士山、樱花、穿着和服的日本女人、丰田汽车的标志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个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位于我国东方,是我们的邻邦——日本。
你对日本了解多少呢?二、新课教学1. 学习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1.1 阅读地图,回答问题:(1)日本濒临的海洋有哪些?(2)日本属于哪一大洲?在该洲的什么部位?(3)日本的纬度范围是多少?1.2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总结: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北部,亚洲东部。
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
2. 学习日本多地震与火山的原因。
2.1 学生阅读资料,了解板块构造学说。
2.2 教师讲解: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因此多地震与火山。
3. 学习常用的防震措施。
3.1 学生阅读防震知识资料。
3.2 教师讲解:如何正确应对地震,如保持冷静、迅速撤离、采取保护措施等。
4. 学习认识一个国家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
4.1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日本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
4.2 教师讲解:如何通过阅读地图、资料,总结一个国家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
三、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点评,强调防震意识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绘制日本地图,标注重要地理特征。
2. 撰写一篇关于日本自然环境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资料、地图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及防震知识。
第一课日本(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耍的组成部分,了解日本的岛国,多优良港湾、多火山地震等地形特点。
2.知道日本的首都一一东京,知道日本发达的经济特点:以加工贸易型为主的经济结构, 以及发展特点:进行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与销售基地,知道日本工业区沿海分布的特点。
3.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能力目标1.能利用地图分析口本的地形特点。
2.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能结合日本的国情及相关资料,分析其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及向外发展生产与销售基地的特点。
德育目标1.培养学生防灾、避险意识。
2.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中国文化对tl本文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点。
2.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型经济特点。
※教学难点日本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填图活动法、讨论归纳法、多媒体直观教学等相互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各种图片文字资料、地图挂图。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国土面积有多大?(960万平方公里)排名世界第几位?(第三位)中国是一个国土辽阔的国家,国界漫长而又曲折,有许多国家与中国接壤或隔海相望。
你知道的邻国有哪些呢?(学生答略)播放录像:日本人穿着和服活动的有关内容。
提问:同学们!谁能告诉大家,图中的服装是哪个国家的特色?(日本。
因为他们穿的是和服,和服是日本人的传统服装)日本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一些自然情况。
[讲授新课]一、海岸线曲折的岛国引导读图:课件展示“世界行政图”并闪现日本部分,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以下问题,明确日本的相对位置°1•海陆位置日本濒临的海洋有哪些?(东临太平洋,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同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相望。
口本是处于太平洋西部的一个国家)板书:海陆位置一一太平洋西北部2.大洲位置日木属于哪一大洲?(亚洲)在该洲的什么部位?(亚洲东部)属于世界十三大区屮的哪一区?(东亚)板书:大洲位置一一亚洲东部3.纬度位置观察日本的纬度范围,判断日本大部分在什么温度带?(北温带)引导分析:课件展示图9.1“日本的地形”,让学生讨论:日本的领土组成有何特点?领土主体部分在哪儿?(学生回答:日本是个群岛国,主体部分主要为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四大岛,其中本州岛最大)教师小结:日本是一个典型的群岛国家,国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大岛和4000个小岛组成,通称日本列岛。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掌握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 让学生了解日本的河流、湖泊及水资源利用情况。
4. 使学生认识日本的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主要经济部门,了解其经济发展特点。
5. 培养学生对日本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经济特点。
2. 难点:日本的地形对经济的影响,以及日本的河流、湖泊及水资源利用情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地图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等。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日本的经济特点,掌握其经济发展状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了解日本的地理特点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日本的面积、人口、地形、气候等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日本的地形对经济的影响,如山地、丘陵对农业、工业的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日本的河流、湖泊及水资源利用情况,总结其特点。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学生记忆。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绘制日本地形分布图,标注主要山脉、河流、湖泊。
2. 请学生总结日本的气候特点,并分析其对经济的影响。
3. 请学生搜集日本经济发展的相关资料,下节课分享。
4. 请学生思考:为什么日本的河流、湖泊较少,水资源利用却很充分?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教学拓展:1. 邀请日语老师进行日本文化介绍,让学生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传统节日等。
2. 组织学生观看日本地理相关的纪录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开展日本地理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反思:1. 课后认真总结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掌握程度如何。
2. 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课题第八章 走进国家 第一节 日本学时2知识与技能 1.结合地图认识日本的自然地理特点。
2.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培养识图、析图的能力及在地图上搜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搜集日本地形图中的信息,尝试与英国比较,初步学会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的方法,并能积极的表达与交流。
三维目标态度情感价值观培养热爱生活和自然的情感,树立防震减灾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日本多火山地震2.日本四大岛和主要城市的位置。
教学难点填注日本的自然地理事物名称。
学情分析本节是世界地理分区国家部分的开始,具有国家地理开篇启迪的作用。
针对第六章、第七章的学习过程,学生已经掌握学习地理的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初步分析某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基本特征了。
本次教学再次采用大量地图、示意图、景观图等直观材料,使理性的知识感性化,更利于学生理解。
第1学时知识与技能 1.能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
2.能根据地图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简单分析日本多山、多地震的主要原因。
3.能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说明日本的气候特点和成因。
过程与方法本节教材是国家地理部分的第一节,学好这节对后面的国家的学习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教材中设计了较多的活动题,或因图起、或因表生、或计算而得答案、或探讨而有结论,在学习的过程中能获取知识的乐趣。
三维目标态度情感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学会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并学会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环境如何对人类产生影响。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理思维习惯。
学时重点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和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学时难点日本的气候热点和成因。
导入新课5分钟第一环节:活动导入利用课件,播放日本名曲《樱花》,给学生创设良好的视听环境,引入新课。
1、感受日本文化,分别介绍自己对日本的了解(国花、最高峰、民族、服装、工业产品与中国的渊源等)。
2、学生积极读图,上讲台指出日本所临海域:日本海、太平洋。
初中地理教案教案日本【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掌握日本的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
3. 理解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4. 认识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区。
5. 提高学生运用地图和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日本的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
3.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4. 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区。
【教学难点】1. 日本的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
2. 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3. 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提问:同学们对日本了解多少?请大家谈谈自己对日本的认识。
二、新课教学1. 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1.1 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
1.2 讲解日本的地形特点: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沿海有狭小的平原。
1.3 介绍日本的气候特点: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1.4 讲解日本的资源特点:矿产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强。
2. 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2.1 介绍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跃。
2.2 讲解火山和地震对日本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3. 经济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区3.1 介绍日本的经济特点:加工贸易为主,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3.2 讲解日本的主要工业区和重要城市。
三、课堂练习1. 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请学生总结日本的地形、气候和资源特点。
3. 请学生解释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4. 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主要工业区和重要城市。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经济发展特点和主要工业区。
2. 强调日本作为一个岛国,其地理环境对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绘制日本地形分布图。
日本地理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掌握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特点。
3. 了解日本的经济、工业、农业和渔业的发展情况。
4.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地理知识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1. 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特点。
3. 日本的经济、工业、农业和渔业的发展情况。
教学难点:1. 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特点。
教学准备:1. 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日本地图,让学生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日本地理知识,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二、新课教学(20分钟)1. 地形:介绍日本的地形特点,如富士山、大阪湾等,并展示相关图片。
2. 气候:讲解日本的气候特点,如四季分明、樱花季等,并展示相关图片。
3. 资源:介绍日本的资源情况,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等,并展示相关图片。
4. 经济:讲解日本的经济特点,如经济发达、出口导向型经济等,并展示相关图片。
5. 工业:介绍日本的工业分布情况,如东京、大阪等,并展示相关图片。
6. 农业:讲解日本的农业特点,如水稻种植、畜牧业等,并展示相关图片。
7. 渔业:介绍日本的渔业特点,如海洋渔业、淡水渔业等,并展示相关图片。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日本地理练习题。
2. 学生互相批改,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四、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回顾和巩固。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感悟。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绘制日本地图,标注出地理位置、地形、城市等关键信息。
2.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日本经济的短文,介绍其发展情况和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让学生了解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特点,以及经济、工业、农业和渔业的发展情况。
地理湘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日本一》导学案1、在地图上标注日本的位置、领土组成及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2、通过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
3、联系日本的自然条件特点,理解日本因为岛国多港湾而发展经济的优势。
4、能够使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气候的特点。
一、阅读课本P62—63,结合图片资料完成: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名称⑴海洋:A 太平洋 B 东海 C 日本海 D 朝鲜海峡 E 津轻海峡 F 瀬戸内海⑵邻国:1 韩国 2 朝鲜 3 中国 4 俄罗斯⑶首都:G 东京 H 富士山⑷四大岛屿:①北海道②本州③四国④九州二、阅读课本P64--66内容并结合图完成:⑴日本的地形以山地为主,日本的最高峰是富士山,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⑵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日本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
三、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填出下图上主要的工业城市:1. 东京2. 横滨3. 名古屋4. 大阪5. 神户6. 北九州7. 长崎(2)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在沿岸和沿海的狭长地带,原因是岛国多港湾,交通便利。
四、回答以下问题:日本经济发展条件:不利条件:①国土贫瘠②国土狭小2、贸易对象:主要贸易对象是亚洲国家和美国。
3、工业:⑴工业部门:制造业、电力、石油化学、钢铁、纺织业、造船业等⑵工业分布:工业主要集中在关东、关西和中部地区。
⑶工业区:关东地区、关西地区、中部地区、九州地区和北海道地区。
[课后延伸]思考:1、日本多火山地震,请说一下原因及防震减灾的措施。
原因:日本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所以多火山地震。
2、联系日本地形特点,分析日本农业的特点。
《日本》 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日本是个让我们难以表达思想的国家,她与中国一衣代水的邻邦关系,她与中国曾有过的那段美好时段,但骨子底处总难挥去对那段罪恶历史的不快。
我欣赏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经济迅猛发展,嫉妒日本人自觉高效的工作态度,震撼与日本教育的思维方式。
由于这些情结,在教授《日本》这一节课时,立足国情,转变教学模式,我如此构思这节课:日本是在学习了大洲、地区后,学习国家地理的开始,必须教会学生怎样分析概括一个国家的一般方法。
从教材内容来看,日本是由 东亚岛国 、 多山的地形 、 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 、 高度发达的经济 、 东西方融合的文化 、 人口与主要城市 组成,这几个标题内容是有着内在的联系。
日本的位置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日本的国情,导致其走加工贸易型经济的发展道路,经济的对外开放,形成了东西方兼容的方化。
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成为这节教材的主线,也是本节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指导思想。
【教学目标】1、分析日本的位置,了解日本面临的海洋;记住日本国土构成及地形。
2、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特点及主要内容;了解其气候与地理位置关系。
【教学重难点】领土组成,濒临的海洋。
就日本位置、地形、气候的特征及对该国自然灾害、资源 的影响。
【课时计划】两课时。
第一课时讲日本自然地理;第二课时讲经济地理。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指导学生从位置、地形等自然要素入手,用比较法、综合法等方法,概括日本的突出特征。
【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近阶段,我们国家和四邻关系有点紧张,特别是值得警惕是,有个邻居竟然在我国台湾岛附近的岛 屿钓鱼岛上打起来主意,利用政府购买岛屿来实现国有化,它是谁?【课件展示】钓鱼岛、樱花、富士山【活动一】引导学生在(课本图8-1)地图上找到日本的海陆位置和国土组成,知道日本的首都。
【课件展示】一衣代水的邻邦:日本的视频*备注:学习一个国家的地理知识,主要抓住自然状况和经济状况两个方面。
日本: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学习目标1.了解日本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特点。
2.从资源、地理位置和科学技术、劳动力等方面分析日本加工贸易型经济形成的原因。
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观念。
3.知道日本工业沿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自主学习1.日本地域资源,是个资源小国。
2.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对资源需求越来越多,国内供应不足,于是从国外进口大量的进口和。
3.日本依靠和充足的资源,对进口原料进行加工,制成大量出口,形成了以为主的经济。
4.近年来,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和东南亚地区。
合作探究1.读课本P19图7.11和图7.12,分析日本工业发展中对外的依赖情况?对日本经济有什么负面影响?2.读课本P20图7.14,分析日本两大工业带主要分布在哪里,并说出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
课堂检测1.日本需要进口的是()A.原料和燃料B.汽车C.电子工业产品D.纺织品2.日本的经济特点是()A.进口型B.进口—加工—出口型C.自给自足型D.代人加工型3.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A.日本海沿岸B.黄海沿岸C.濑户内海沿岸D.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4.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是()A.矿产资源丰富B.接近对外贸易海港C.劳动力丰富D.工业用水方便5.日本同中国的贸易中,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是()A.木材和电子产品B.钢材和轻纺产品C.家电产品和服装D.汽车和照相机6.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A.南亚、东南亚B.中国、俄罗斯C.西欧、美国D.东亚、西亚7.日本发展加工贸易型经济利用了岛国有优良港湾的优势和()A.丰富的劳动力B.低廉的矿产C.丰富的资源D.充足的劳动力和较高的科学技术8.日本工业发展的主要劣势是()A.劳动力资源贫乏B.地域狭小,资源贫乏C.岛国海岸线曲折D.火山地震频繁发生9.读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分布图,回答问题。
(1)日本两大工业带分布在沿岸和沿岸。
第一节日本学习目标1.学生在地图上准确指出日本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领土组成,并归纳日本的海岸线特点。
2.学生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类型及特点。
3.学生根据地图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4.学生能根据地图了解日本的经济发展特点、工业分布特征和工业发展变化。
5.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构成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6.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评价某区域的自然环境,培养自学能力。
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来分析地理特征和用图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读图分析1.日本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领土组成。
2.日本的地形。
读教材P14图7.2“日本的地形”图,据图回答:日本的地形以和为主。
平原狭窄,多分布在,其中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3.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4.日本的经济。
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的来源日本主要工业产品的输出日本从国外大量进口,依靠和资源的优势,对其进行加工,大量出口。
5.日本的文化。
二、合作探究1.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日本经济发展有什么好处?2.我们中国也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吗?我们从日本的防震减灾中学到了什么?3.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工业加快海外投资的原因是什么?4.日本工业区为什么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品味成功1.有关日本疆域的说法,错误的是( )A.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B.与其他国家有漫长的陆上国界C.日本位置对造船业、海上运输十分有利D.日本位于亚洲东部2.日本的传统民居,多是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造的,原因是( )A.日本资源贫乏,这样做节约材料B.日本房屋更新快,这样便于拆迁C.可以减轻对地面的压力,避免引发地震D.以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3.小明去日本旅游回来,下面是他对日本之行的描述,哪一句是假的?( )A.享受美味的生鱼片B.游富士山,泡温泉C.到热带雨林探险D.观赏樱花读日本工业分布略图,完成第4~6题。
4.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 )A.太平洋沿岸B.日本海沿岸C.濑户内海沿岸D.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5.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B.地势低,多平原,耕地面积广C.文化具有东西方兼容的特点D.多火山、地震,属温带海洋性气候6.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是( )A.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B.海岸线平直,海运发达C.人口众多,国内市场广阔D.进口原料,出口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7.不属于日本投资建厂的对象的是( )A.美国B.东亚C.东南亚D.非洲参考答案一、读图分析1.东部西北部岛本州30 45 北温海岸线曲折2.山地丘陵沿海地区关东3.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富士山4.燃料、原料科学技术劳动力工业制成品太平洋沿岸濑户内海沿岸5.大和东西方文化兼容二、合作探究1.对发展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十分有利。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日本的基本情况。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工业、农业、文化、教育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日本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亚洲的相关知识,对亚洲的地理位置、国家分布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日本的具体情况,如地形、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新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工业、农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日本这个国家的认识,了解日本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尊重、客观、全面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工业、农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日本的地形、气候特点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日本为例,分析其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节日本》2.课件:日本地图、地形图、气候图等相关图片和视频3.学生活动材料:小组讨论记录表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日本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日本这个国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工业、农业、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日本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第一节《日本》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自然环境。
2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3掌握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及其原因。
【重点难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的组成;2)联系日本的自然条件特点,了解日本的经济及工业分布状况。
【课前预习案】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1、在图中描绘出日本的海陆位置2、日本位于_____东部,________西北部,领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大岛及附近的一些岛屿组成,首都是______3、在右图中标出下列地理事物:富士山、关东平原、濑户内海、津轻海峡、朝鲜海峡和日本海。
日本的地形4、日本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广布,沿海_______狭小,__________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日本位于__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上。
5、日本的最高峰是___________,是著名的_______(填死火山或活火山)。
日本的工业与文化6.日本大量进口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
7.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在日本民族构成中,______民族占绝对优势。
是___________兼容的典型。
三:【合作探究案】1、.运用板块构造学说,分析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2、日本的经济特点是什么?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分别是什么?3.在课本18页图中找出日本的主要工业城市: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
看看主要有哪几个工业区?分布有什么特点?4.日本的工业发展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加速扩大海外投资?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哪些国家和地区?5.理解日本的文化特点,思考它受什么的影响?四.【课堂小结】五.【知识达标】选择题1、日本群岛和朝鲜半岛之间的海峡是()A、台湾海峡B、日本海峡C、朝鲜海峡D、白令海峡2、日本人最喜爱的花是()A、牡丹B、菊花C、梅花D、樱花3、下列国家中,属于日本海上邻国的是()A、美国B、澳大利亚C、蒙古D、中国4、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群岛国家,其中面积最大的岛屿是()A、北海道B、本州C、九州D、四国5、日本是一个岛国,该国的主要地形是…()A、山地、丘陵B、高原、盆地C、平原、丘陵D、高原、平原6、日本平均每年火山、地震发生次数达1500多次,比吃饭的次数还多,这是因为()A.日本多山地B.日本是岛国C.日本国土狭长D.日本位于板块交界处7、日本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的首都是()A.大阪B.神户C.东京D.名古屋8.关于日本工业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量出口初级产品B.大量出口工业原料C.对外依赖性强D.可以独立发展工业9.日本发展经济最需要从国外引进或进口的是……()A.发达的科技B.高素质的劳动力C.高效率的管理D.煤、铁、石油10.日本地域狭小,自然资源贫乏,但日本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是() A.石油B.煤炭C.铁矿石D.水能11.日本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国家。
第一节日本
序号:授课人:授课班级:授课时间:
(4)领土组成: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四大岛屿和附近的诸多小岛组成。
小组讨论,分析回答:
地狭人稠
日本海岸线漫长曲折,多优良港湾,尤以太平洋沿岸良港毗连,为发展来料加工和对外贸易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
三、地形
1.自主探究
认真读课本P54 图,完成下列题目:
(1)在图中画出关东平原、富士山
(2)说出日本的地形特点(从地形种类、何种地形为主等方面分析)
读图画图,思考交流: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且多分布在沿海。
(3)补充强调:最大平原为关东平原,最高山为富士山,海拔3776 米。
四、气候
1.合作探究
读课本P55 文本内容,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题目:
(1)读图说出日本的气候类型和分布。
(2)对比同纬度的西安和日本东京的气候资料图,分析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具有海洋性。
2.及时点拨:
日本是岛国,四面临海,气候的海洋性显著。
3.思考
(1)樱花由日本的南端向北次第开放的原因?
(2)根据日本气候、地形特点,分析日本的农业特点。
(3)富士山山顶终年积雪,试分析成因?
五、多火山地震。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学案教学内容:本节是《日本》的第二时,在第一时咱们了解过日本的自然环境和自然地理现象,本节咱们要紧学习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和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能运用地图说出日本工业带的散布特点并能分析其散布缘故,能说出日本与其他国家在经济、贸易等方面的联系。
②能力目标:通过读图,了解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多港湾的地形特点,依照这些特点进展经济;③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日本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经济进展模式,对其经济进展的方向和趋势有所明白得并能学以致用。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爱好,培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①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日本的国情,并分析其经济进展特点;②日本的要紧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学情分析:经太长时刻的培育,学生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爱好。
在第一时学习的进程中,学生学情高涨,教师要连成一气,引导学生把握好日本的经济进展规律,以后为我国的经济进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设计思路:教学中强调图表、数据的运用,设计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试探问题,调动每一名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踊跃性。
教学进程:一、知识回忆:学生观看幻灯片并回答以下问题:、日本濒临的要紧海、洋:二、日本的四大岛屿:3、日本的主腹地形:4、日本的邻国:二、构建导入:、让学生说出以下图案是哪些汽车的标志?——日产、本田、马自达、丰田、铃木、三菱二、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日本产品?三、感受新知:(一)、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21——22明确以下问题):、日本什么缘故把目光对准海外市场?二、读图79——12说出日本的要紧工业原料及要紧产品的输出地3、最近几年来日本的要紧海外投资对象学生展现:上一、日本什么缘故把目光对准海外市场?由于a、日本地域狭小(市场小)——出口产品b、资源贫乏————入口原料、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充沛的劳动力资源因此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上二、读图79——12日本的要紧工业原料及要紧产品的输出地得出:日本要紧的工业原料靠入口,石油--中东;铁矿石--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等;煤—中国、澳大利亚等……。
七年级下册地理《日本》学案【知识目标】掌握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
掌握日本地形特点特点。
了解日本国土面积和人口。
知道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能力目标】通过地图教学,强化学生地图的阅读能力、地图学习运用能力。
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形式多样的组织形式,打破课堂沉默现象。
初步学会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生活技能,懂得在自然灾害前面如何自救、避险等知识。
培养学生探索地理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学习习惯。
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在轻松而没有胁迫感的课堂环境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增强自信。
【教学重点】日本的领土组成及地理位置。
日本地形特征。
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避免课堂上的学生沉默现象。
【教学难点】运用板块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教具准备】《日本地形图》、《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
【教学方法】利用图表、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法、讲述法、讨论教学法等。
【创设教学情境导入新课】在我国的东部有一个一衣带水、隔海相望的群岛国家—日本。
日本有“日出之国”、“樱花之国”、“火山地震之邦”的称呼,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或许你比较熟悉,或许你相当陌生。
你到底又知道日本多少呢?对学生的讨论发言,教师进行简单的评说。
出示《日本轮廓简图》,让学生在《日本轮廓简图》上填上四大岛屿名称。
日本北部四个小岛色丹岛、择捉岛、国后岛、齿舞诸岛也是日本固有领土,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被当时的苏联占领,至今仍被俄罗斯占有。
学生活动:根据XX年统计资料,算一算中国和日本的人口密度。
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概括日本的面积和人口情况。
国家面积人口人口密度日本37.81.27336中国96012.95131通过计算对比,我们知道日本面积狭小,但人口众多,是一个地狭人稠的群岛国家。
学生讨论:观察日本轮廓,看看海岸线有什么特点?对日本经济的发展有什么有利条件?教师归纳讨论结果:日本海岸线漫长,沿岸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海上运输便利,对外贸易发达。
第一节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海、太平洋。
2.读图说出日本的主要组成岛屿: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
知道日本的首都:东京。
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学习重点日本的自然环境。
学习难点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自主学习1.日本是位于洋西北部的国,由、、、等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组成。
2.日本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这对日本的、、海上运输和十分有利。
3.日本首都,位于平原。
4.日本著名的山峰是有名的旅游胜地,它其实是座。
5.日本是个多、的国家。
合作探究日本火山、地震知识探讨:1.读课本P16图7.7,想一想: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2.火山是灾害,但也可以为人类所用,你知道它们如何造福人类吗?3.说说你知道的防震常识。
4.日本地震频发,但人员伤亡、经济损失都不严重,其防震方面有哪些是我国可以借鉴的?课堂检测1.日本首都所在的岛屿是()A.北海道B.本州C.四国D.九州2.按亚洲的地理分区,日本和中国都属于()A.东亚地区B.东南亚地区C.南亚地区D.中亚地区3.日本多火山、地震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B.领土主要由岛屿组成C.境内山岭众多,平原狭小D.人口众多,工业发达,经济活动频繁4.日本的四大岛屿按自北向南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B.北海道、九州、四国、本州C.北海道、四国、本州、九州、D.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5.作为日本的象征,被日本人奉为神山的是()A.白头山B.雪峰山C.关东山D.富士山6.日本群岛和朝鲜半岛之间的海峡是()A.台湾海峡B.马六甲海峡C.朝鲜海峡D.白令海峡7.日本人最爱的花是()A.牡丹B.菊花C.梅花D.樱花8.读图,回答问题:(1)填注日本主要四大岛屿。
B ;C ;D ;E 。
(2)与日本隔海相望的国家F G 。
(3)填注日本所临海洋1 2 。
(4)日本首都:A课堂检测参考答案1.B2.A3.A4.D5.D6.C7.D8.(1)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2)朝鲜韩国(3)日本海太平洋(4)东京。
《日本》
学习目标:
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组成部分。
2.了解日本岛国多优良港湾、多火山、多地震等特点。
3.掌握日本的主要城市和日本的地形特点。
学习过程:
【预习】
一、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1、读“世界行政图”明确日本的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2、读图7.2“日本的地形”,说出日本领土范围主要包括哪些?
3、读图7.2写出日本地形的基本特征?
4、日本以什么气候为主?该气候有什么特点呢?
5、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反馈】
(一)填空题:
1、日本面积最大的岛屿和位置最北的岛屿分别是和。
2、日本的地形以________为主,最高峰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是。
3、位于北海道和本州之间的海峡是海峡。
4、日本的首都是________,它与海港城市________距离最近。
5、日本地形的主要特点是。
6、日本北部属于气候,南部属于气候,日本的气候具有性特征。
7.日本的民居,多用________的建筑材料建成,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8.日本位于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交界处,由于两大板块碰撞,所以日本多火山、地震。
(二)选择题(下列各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下列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国土面积比较小,人口稠B.森林覆盖率小,每年大量进口木材C.水能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D.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低
2.日本群岛和朝鲜半岛之间的海峡是()
A.台湾海峡 B.日本海峡 C.朝鲜海峡 D.白令海峡4.日本最著名的旅游胜地()
A.琉球群岛 B.富士山 C.濑户内海 D.金刚山
5.日本人最喜爱的花是
()
A.牡丹 B.菊花 C.梅花 D.樱花
6.日本太平洋沿岸夏秋季节常见的天气现象是()
A.台风 B.梅雨 C.寒潮 D.伏旱
7.日本群岛附近的大渔场是()
A.北海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纽芬兰渔场D.舟山渔场
(三)读图回答问题:
(1)濒临的海洋:
○1○2
(2)邻国:
○3④
⑤
(3)岛屿:⑥⑦
⑧⑨
(4)首都:A ,位于平原。
(5)最高峰:B ,是著名的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