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的常识(优质课)
- 格式:ppt
- 大小:5.80 MB
- 文档页数:37
晶体的常识(全套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晶体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晶体研究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晶体的定义:晶体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形成的固体物质。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晶体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晶体具有规则的形状。
2. 讲解晶体定义和特点:通过PPT或板书,详细讲解晶体的定义和特点。
3. 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晶体,并分析其特点。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晶体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思考能力。
第二章:晶体的结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
2. 培养学生对晶体结构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立方晶系、六方晶系、四方晶系、正交晶系和单斜晶系。
2. 晶体结构的表示方法:晶胞、晶格和空间群。
教学活动:1. 讲解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通过PPT或板书,讲解各种晶体结构的特点和实例。
2. 展示晶体结构的图片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晶体结构的形状和结构特点。
3. 练习:让学生分析给出的晶体结构图,判断其属于哪种基本类型。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的理解和记忆。
2.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操作情况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晶体的生长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晶体生长的原理和过程。
2. 培养学生对晶体生长的理解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晶体生长的原理:溶液蒸发、熔体冷却、离子注入等。
2. 晶体生长过程:成核、生长和成熟阶段。
教学活动:1. 讲解晶体生长的原理:通过PPT或板书,讲解晶体生长的原理和过程。
2. 演示晶体生长实验:进行晶体生长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晶体生长的过程。
3. 讨论:让学生分析晶体生长的速度和形状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晶体生长的原理和过程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第四章:晶体的性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晶体的一些基本性质。
第三章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第一节晶体的常识【教学目标】1、了解晶体的初步知识,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学会识别晶体与非晶体的结构示意图。
2、知道晶胞的概念,了解晶胞与晶体的关系,学会通过分析晶胞得出晶体的组成。
3、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进一步认识“物质结构觉得物质性质”的客观规律。
【教学重点】晶体、晶胞的概念。
【教学难点】计算晶胞的化学式。
【教学过程】[导入]走进化学实验室,你能见到许多固体,如蜡状的白磷(P4)、黄色的硫黄、紫黑色的碘(I2)和高锰酸钾(KMO4)、蓝色的硫酸铜(CSO4·5H20)、白色的碳酸钙等。
放眼世界,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矿物也都是固体。
你一定还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更多的固体,如金属、玻璃、陶瓷、砖瓦、水泥、塑料、橡胶、木材……你是否知道固体有晶体和非晶体之分?绝大多数常见的固体是晶体,只有如玻璃之类的物质属于非晶体(又称玻璃体)。
晶体与非晶体有什么本质的差异呢?今天我们开始学习…。
[板书] 第三章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第一节晶体的常识[投影]常见的晶体(或展示实物):[思考]晶体规则的几何外型与组成晶体的微粒在空间的存在什么关系?[投影]表3-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讲解自发过程,即自动发生的过程。
不过,“自发”过程的实现,仍需要一定的条件。
例如,水能白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但不打开拦截水流的闸门,水库里的水就不能下泻。
晶体呈现自范性的条件之一是晶体生长的速率适当。
熔融态物质冷却凝固,有时得到晶体,但凝固速率过快,常常只得到看不到多面体外形的粉末或没有规则外形的块状物。
[板书]1、晶体的自范性即晶体能白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投影]图3-1天然水晶球里的玛瑙和水晶。
[讲述]最有趣的例子是天然的水晶球。
水晶球是岩浆里熔融态的S02侵入地壳内的空洞冷却形成的。
剖开水晶球,常见它的外层是看不到晶体外形的玛瑙,内层才是呈现晶体外形的水晶。
其实,玛瑙和水晶都是二氧化硅晶体,不同的是,玛瑙是熔融态S02快速冷却形成的,而水晶则是热液缓慢冷却形成的。
《晶体的常识》教案最全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晶体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激发学生对晶体研究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晶体的定义与分类晶体的基本特性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晶体的概念和特性。
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观察,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晶体的形态和结构。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的情况。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第二章:晶体的结构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和特点。
培养学生分析晶体结构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晶体结构的基本类型: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六方最密堆积、简单立方等。
晶体结构的描述方法:空间点阵、球棍模型等。
2.3 教学方法通过模型展示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晶体结构的特点。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合作分析不同晶体结构的异同。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的情况。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第三章:晶体的性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晶体的一些基本物理性质。
培养学生运用晶体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晶体的一些基本物理性质:熔点、硬度、导热性、导电性等。
晶体性质与晶体结构的关系。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晶体性质的表现。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晶体性质的应用。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实验和观察的情况。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第四章:晶体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晶体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对晶体应用的兴趣和认识。
4.2 教学内容晶体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金属、半导体、绝缘体等。
晶体在光学和电子学中的应用:液晶、光电器件等。
4.3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晶体的应用实例。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探讨晶体应用的原理和优势。
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的情况。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晶体常识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晶体的常识(全套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晶体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晶体研究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晶体的定义:晶体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成的空间点阵结构。
2. 晶体的特点:晶体具有有序排列、周期性重复、自范性、各向异性等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晶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晶体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讲解晶体定义和特点:通过PPT或板书,详细讲解晶体的定义和特点。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晶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晶体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晶体的类型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晶体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晶体类型研究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原子晶体:由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的晶体,如金刚石、硅晶体。
2. 分子晶体:由分子通过分子间力相互吸引形成的晶体,如冰、干冰。
3. 离子晶体:由正负离子通过电荷相互吸引形成的晶体,如食盐、硫酸铜。
4. 金属晶体:由金属原子通过金属键相互连接形成的晶体,如铜、铁。
教学活动:1. 讲解晶体类型:通过PPT或板书,详细讲解不同类型的晶体及其特点。
2. 实物展示:展示不同类型的晶体样品,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增加直观感受。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晶体类型的应用,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教学评估: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
2.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不同晶体类型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晶体的结构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2. 培养学生对晶体结构研究的兴趣。
教学内容:1. 晶体的结构类型:包括简单立方、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六方最密堆积等结构。
2. 晶体的空间点阵:晶体中离子的排列方式,如ABC、ABAB、ABCABC等。
3. 晶体的晶胞:晶体结构的基本重复单元,可以是立方体、六角形等。
晶体的常识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2、掌握晶体的基本性质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常识、情感经验从宏观特征逐步过渡到微观特征,认真把握内部有序造就了外部有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晶体内部微观结构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务实严谨的学习作风和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内部有序造就了外部有序”的事实,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学重点】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教学难点】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晶体的物理性质【教学过程】【引言】走进化学实验室,我们能见到很多的固体。
例如黄色的硫磺、紫黑色的碘、蓝色的硫酸铜、白色的碳酸钙等。
放眼世界,自然界中有绝大多数的物质是固体。
生活中常见的更多也是固体,例如金属、玻璃、陶瓷、砖瓦、木材等等。
固体有晶体和非晶体之分。
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以下这些美丽的晶体。
【ppt投影】图片展示图一:亚洲之星,天然蓝宝石,产于缅甸,是世界著名珍宝图二:柯伊诺尔,又名光明之山,是世界最古老名钻。
曾用来制作王后伊丽莎白的王冠。
象征着财富和权利,也引发了无数次血腥屠杀和争斗。
许多一度拥有它的君王,最终厄运当头。
图三:希望之星,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海洋之星”是以现实中“希望之星”为原型的。
它重45.52克拉,具有极其罕见的深蓝色。
它给拥有的它的主人也带来了厄运。
图四:最大的绿色钻石金绿石猫眼图五:英王权杖英帝国王冠图六:祖母绿猫眼石紫水晶黄水晶图七:自然界美丽的雪花【提问】刚才我们欣赏了那么多美丽的晶体,现在请同学们判断一下,以下哪些是晶体?判断依据是什么?【生】1、4、6。
因为它们都有规则的几何外形【师】回答得很正确。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什么是晶体?什么是非晶体?晶体有什么特点和性质,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本质区别。
【投影+板书】第一节晶体的常识一、晶体和非晶体1、定义晶体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例如NaCl、I2、金刚石等。
非晶体是无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例如:松香、蜡烛、玻璃等2、分类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混合晶体【过渡】这几种类型的晶体是根据什么划分的,以及这几种晶体的晶体结构我们在后面章节再来重点学习,今天我们先简单的了解一下。
第三章晶体的结构和性质第一节晶体的常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晶胞的概念。
2、了解几种常见的晶胞类型。
3、掌握晶体与晶胞的关系,会通过晶胞确定晶体人化学式过程与方法利用模型将化学知识具体化,掌握用“均摊法”——数学方法来解决化学知识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均摊法”的学习与应用,使学生加强学科间联系教学重点晶胞的概念、结构;均摊法的应用教学难点晶胞与晶体的关系教学过程【引入】学生展示从溶液中得到晶体的实验成果。
【师】从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晶体的结构。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晶体的最基本结构——晶胞。
【板书】四、晶胞1、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最基本单元。
且都是平行六面体。
【师】从名称上来看,晶胞就和生物体内的细胞一样。
生物体是由无数个细胞构成的;同样,晶体也是由许许多多个晶胞所构成。
就象书上所提到的那样有如蜂室与蜂巢的关系;又如有些书上所提到的砖与墙的关系。
这两者都说明了晶胞与晶体之间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其实严格地讲,这两种说法都不守全正确。
那晶胞与晶体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板书】2、晶体与晶胞的关系晶体是由数量巨大的晶胞无隙并置堆砌......而成。
无隙并置的条件:⑴相邻晶胞之间没有任何空隙;⑵晶胞都是平行排列,取向相同(相邻晶胞能共顶点相连接)【过渡】高中阶段,晶胞大都是平行六面体,而平行六面体中最典型的就是立方体。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种与立方体有关的晶胞。
【板书】3、立方晶胞⑴简单立方⑵体心立方⑶面心立方【师】对三种立方进行简单介绍。
“并置堆砌”既是说各个晶胞要共顶点相连接,也就是说:一个粒子,最多可供8个晶胞所共有。
这样的话,在晶胞中实际所占的粒子数就要打折,那该如何计算呢?下面,我们来学习有关晶胞的计算方法【板书】4、计算晶体化学式或晶胞中粒子数的一般方法——均摊法(多媒体展示)【师】在立方晶胞中,粒子可能出现在到下这几个位置:顶点棱面内部从上图来看,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各个位置的粒子在一个晶胞中所占的比例。
晶体的常识(全套教案)教案章节: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晶体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晶体的基本性质。
3. 理解晶体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晶体的定义和特点2. 晶体的基本性质3. 晶体的应用领域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晶体的图片,初步了解晶体的外观特点。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晶体的性质,如硬度、透明度、结晶形状等。
3.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介绍晶体在科技、医疗、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
作业与评估:1. 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晶体应用领域的研究报告。
2. 组织学生进行晶体展示,评估他们对晶体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晶体的类型教学目标:1. 掌握不同类型晶体的结构特点。
2. 了解晶体类型的分类方法。
3. 熟悉常见晶体的类型和应用。
教学内容:1. 晶体类型的分类方法2. 不同类型晶体的结构特点3. 常见晶体的类型和应用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了解晶体类型的分类方法。
2.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类型晶体的结构特点。
3.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介绍常见晶体的类型和应用。
作业与评估:1. 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晶体类型的研究报告。
2. 组织学生进行晶体类型展示,评估他们对晶体类型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晶体的生长与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晶体生长与形成的过程。
2. 掌握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
3. 熟悉影响晶体生长的因素。
教学内容:1. 晶体生长与形成的过程2. 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3. 影响晶体生长的因素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晶体生长过程的图片,了解晶体生长与形成的过程。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探究晶体生长的基本原理。
3.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介绍影响晶体生长的因素。
作业与评估:1. 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晶体生长与形成的实验报告。
2. 组织学生进行晶体生长与形成的展示,评估他们对晶体生长与形成知识的掌握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