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化学选修3同步作业:3.1晶体的常识含教学反思设计教材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97.02 KB
- 文档页数:3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教学目标:1、了解晶体的有关常识,知道什么是晶体,什么是晶胞。
2、从微观角度认识晶体的排列方式,会简单计算晶胞的化学式。
3、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价值,认同“物质结构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观点,认识在分子等层次研究物质的意义。
教学重点:晶体、晶胞概念。
教学难点:计算晶胞的化学式。
教学过程:[导课]走进化学实验室,你能见到许多固体,如蜡状的白磷(P4)、黄色的硫黄、紫黑色的碘(I2)和高锰酸钾(KMnO4)、蓝色的硫酸铜(CuSO4·5H20)、白色的碳酸钙等。
放眼世界,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矿物也都是固体。
你一定还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更多的固体,如金属、玻璃、陶瓷、砖瓦、水泥、塑料、橡胶、木材……你是否知道固体有晶体和非晶体之分?绝大多数常见的固体是晶体,只有如玻璃之类的物质属于非晶体(又称玻璃体)。
晶体与非晶体有什么本质的差异呢?今天我们开始学习…。
[板书]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一节晶体的常识[投影]常见的晶体(或展示实物):[思考]晶体规则的几何外型与组成晶体的微粒在空间的存在什么关系?[自范性微观结构晶体有(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型)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的有序排列非晶体没有(不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型)原子排列相对无序[发生的过程。
不过,“自发”过程的实现,仍需要一定的条件。
例如,水能白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但不打开拦截水流的闸门,水库里的水就不能下泻。
晶体呈现自范性的条件之一是晶体生长的速率适当。
熔融态物质冷却凝固,有时得到晶体,但凝固速率过快,常常只得到看不到多面体外形的粉末或没有规则外形的块状物。
[板书]1、晶体的自范性即晶体能白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投影][讲述]最有趣的例子是天然的水晶球。
水晶球是岩浆里熔融态的Si02侵入地壳内的空洞冷却形成的。
剖开水晶球,常见它的外层是看不到晶体外形的玛瑙,内层才是呈现晶体外形的水晶。
其实,玛瑙和水晶都是二氧化硅晶体,不同的是,玛瑙是熔融态Si02快速冷却形成的,而水晶则是热液缓慢冷却形成的。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1.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本质差异,知道晶体的特征和性质。
2.了解获得晶体的途径。
3.知道晶胞的概念,学会晶胞中微粒数的计算方法(均摊法),能根据晶胞的结构确定晶体的化学式。
(重难点)[基础·初探]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2.(1)熔融态物质凝固。
(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3)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3.晶体的特点(1)自范性:①定义:晶体能自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②形成条件:晶体生长的速率适当。
③本质原因:晶体中粒子在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
(2)各向异性:许多物理性质常常会表现出各向异性。
(3)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4)外形和内部质点排列的高度有序性。
[探究·升华][思考探究]如图是某固体的微观结构示意图问题思考:(1)区分晶体与非晶体的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什么?试根据示意图判断固体Ⅰ、Ⅱ的类型。
【提示】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根据结构图可知,Ⅰ中微粒呈周期性有序排列,为晶体;Ⅱ中微粒排列不规则为非晶体。
(2)将固体Ⅰ、Ⅱ分别加热至熔化,各有什么现象发生?该现象能说明晶体、非晶体的哪种性质?【提示】加热晶体Ⅰ,温度达到熔点时晶体Ⅰ开始熔化,在全部熔化以前,继续加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完全熔化后,温度才开始升高,所以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加热非晶体Ⅱ时,温度升高到某一程度后非晶体Ⅱ开始软化,流动性增强,最后变为液体。
从软化到完全熔化,中间经过较大的温度范围,所以非晶体无固定的熔点。
[认知升华]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题组1晶体与非晶体1.下列物质中前者为晶体,后者为非晶体的是( )A.白磷、蓝矾B.陶瓷、塑料D.食盐、蔗糖C.碘、橡胶【解析】A中白磷和蓝矾都是晶体;B中二者均为非晶体;C中碘为晶体,橡胶为非晶体;D中二者均为晶体。
【答案】C2.下列有关晶体和非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均为晶体B.晶体具有自范性,非晶体没有自范性C.晶体研碎后即变为非晶体D.将玻璃加工成规则的固体即变成晶体【解析】晶体的规则几何外形是自发形成的,有些固体尽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但由于不是自发形成的,所以不属于晶体,因此,A、D项错误。
”四川省德阳五中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一节—晶体的常识—第一课时新人教版选修3
"
课题晶体的常识(第一
课时)
课型新知识课
授课人授课班级
教材分析
学生分析本节内容是安排在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以及结构决定性质的内容之后来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结合前两章已学过的有关物质结构知识,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认识物质的结构及结构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观察、分析、对比、讨论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获得晶体的几种途径
(2)理解晶体的特点和性质及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区别
【过程与方法】
(1)收集生活素材,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晶体与非晶体进行分类。
三、晶体形成途径
凝固
凝华
结晶
四、晶体与非晶体本质差异
五、晶体的特点
附表:自范性微观结构
晶体有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
非晶体没有原子排列相对无序。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选修3预习案:3.1.1晶体常识含教学反
思设计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晶体的类型;掌握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了解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
记住晶体的基本性质。
掌握制取晶体的三种途径;知道判断晶体与非晶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利用模型、图片、结合电脑投影,充分利用教学的直观性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作为本书的结尾章,与前两章一起构成“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基本内容。
在整个物质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预习任务】[通过阅读课本P60—P62页,完成下列任务]
1.晶体与非晶体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3)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考:P62学与问。
【组内检查】
1、从结构特点,性质特征比较晶体与非晶体。
2、晶体与非晶体的判别方法有哪些?
3、获得晶体有哪三种途径?
【自主检测】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晶体的是()
A.橡胶B.明矾C.食盐D.水晶
2.下列关于晶体与非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晶体中可能含有结晶水
B.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C.晶体有自范性但排列无序,非晶体无自范性而且排列有序
D.区别晶体与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3.完成课本P64习题1和2。
.。
第三章晶体构造与性质第一节晶体知识第一课时教课内容剖析:本节内容是安排在原子构造、分子构造以及构造决定性质的内容之以后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必定的理论基础。
本节内容主假如经过介绍各种各种的固体为出发点来过渡到本堂课的主题——晶体和非晶体。
而晶体和非晶体的学习是以各自的自范性和微观构造比较为切入点,从而得出获得晶体的一般门路以及晶体的常有性质和划分晶体的方法。
教课目的设定:1、经过实验研究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差别。
2、学会剖析、理解、概括和总结的逻辑思想方法,提升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识差别晶体与非晶体的方法,认识化学的适用价值,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课重难点:1、晶体与非晶体的差别2、晶体的特色教课方法建议:研究法教课过程设计:[新课引入 ]:前面我们议论过原子构造、分子构造,对于化学键的形成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知道构成千万种物质的质点能够是离子、原子或分子。
又依据物质在不一样温度和压强下,物质主要分为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下边我们察看一些固态物质的图片。
[投影 ]:1、蜡状白磷;2、黄色的硫磺;3、紫黑色的碘;4、高锰酸钾[叙述 ]:像上边这一类固体,有着自己有序的摆列,我们把它们称为晶体;而像玻璃这一类固体,自己原子摆列凌乱无章,称它为非晶体,今日我们的课题就是一同来研究晶体与非晶体的相关知识。
[板书 ]:一、晶体与非晶体[板书 ]: 1、晶体与非晶体的实质差别[发问 ]:在初中化学中,大家已学过晶体与非晶体,你知道它们之间有没有差别?[回答 ]:学生: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无固定熔点。
[解说 ]:晶体有固定熔点,而非晶体无固定熔点,这不过晶体与非晶体的表观现象,那么他们在实质上有哪些差别呢?[投影 ] 晶体与非晶体的实质差别自范性微观构造晶体有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有序摆列非晶体没有原子摆列相对无序[板书 ]:自范性:晶体能自觉性地体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解说 ]:所谓自范性即“自觉”进行,但这里得注意,“自觉”过程的实现仍需必定的条件。
第一节晶体的知识记一记探一探一、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必定是固体,固体必定是晶体吗?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必定是晶体吗?晶体与非晶体在微观上最实质的差异是什么?[提示 ]晶体必定是固体,但固体不必定是晶体,如玻璃、橡胶等不属于晶体。
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不必定是晶体,只有自觉表现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才属于晶体。
最实质的差别是晶体的微粒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有序摆列,而非晶体的构造微粒是无序摆列。
2.划分晶体和非晶体最科学的方法是什么?什么是晶体的各向异性?获得晶体一般有哪些门路?[提示 ]划分晶体和非晶体最科学的方法是X -射线衍射实验;晶体的各向异性是指晶体的强度、导电性、导热性、光学性质等在不一样的方向上不一样。
二、晶胞1.晶胞是怎样形成晶体的?晶胞中微粒种类以及微粒间的比率关系与晶体中微粒种类以及微粒间的比率关系是何关系?[提示 ]晶体是晶胞经过无隙并置而成的。
晶胞中微粒种类以及微粒间的比率关系与晶体中微粒种类以及微粒间的比率关系是相同的。
2.平行六面体晶胞中不一样地点的粒子数怎样经过均派法进行计算?[提示 ]判一判判断正误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
(1)晶体有自范性但其微粒摆列无序。
(×)(2)晶体拥有各向同性,非晶体也拥有各向异性。
(× )(3)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 )(4)熔融态物质迅速冷却即可获得晶体。
(× )(5)粉末状的固体也有可能是晶体。
(√ )(6)晶胞是晶体的最小的构造重复单元。
(√ )(7)不一样的晶体中晶胞的大小和形状都相同。
(× )(8)晶胞中的任何一个粒子都完好属于该晶胞。
(×)(9)已知晶胞的构成便可推知晶体的构成。
(√ )(10)由晶胞构成的晶体,其化学式表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数目。
(× )练一练1.我们熟习的食盐、金属、刨冰、钻石、水晶等都是晶体;而相同透明的玻璃倒是非晶体。
以下对于晶体和非晶体的实质区其他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A.是不是拥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B.是不是拥有固定构成的物质C.是不是拥有固定熔点D.内部构成微粒能否在空间呈有规则的重复摆列分析:有规则几何外形或雅观对称的固体不必定都是晶体,如玻璃;拥有固定构成的物质也不必定是晶体,如某些无定形体也拥有固定的构成。
人教版化学选修3:——《晶体的常识》章节突破一、晶胞(1)晶胞是晶体中最小的结构重复单元。
(2)晶胞一定是一个平行六面体,其三条边的长度不一定相等,也不一定互相垂直。
晶胞的形状和大小由具体晶体的结构所决定,晶胞不能是八面体或六方柱体等其他形状。
(3)整个晶体就是晶胞按其周期性在三维空间重复排列而成的。
这种排列必须是晶胞的并置堆砌。
所谓并置堆砌是指平行六面体之间没有任何空隙,同时,相邻的八个平行六面体均能共顶点相连接。
注意:①晶胞必须为平行六面体。
②晶胞是晶体结构的基本重复单位。
它不一定是最小重复单位。
③同一晶体所划出来的同类晶胞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
二、用均摊法解析晶体的计算(1)晶体:通过结晶得到的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其外形的规则是由其内在的粒子有序排列所决定的。
(2)晶胞:从晶体中“截取”出来具有代表性的最小部分。
(3)均摊法:是指每个图形平均拥有的粒子数目。
如某个粒子为n个图形(晶胞)所共有,则该粒子有1n属于一个图形(晶胞)。
①长方体形(正方体)晶胞中不同位置的粒子对晶胞的贡献。
a.处于顶点的离子,同时为8个晶胞共有,每个离子对晶胞的贡献为18。
b .处于棱上的离子,同时为4个晶胞共有,每个离子对晶胞的贡献为14。
c .处于面上的离子,同时为2个晶胞共有,每个离子对晶胞的贡献为12。
d .处于体内的离子,则完全属于该晶胞,对晶胞的贡献为1。
②非长方体形(正方体)晶胞中粒子对晶胞的贡献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石墨晶胞每一层内碳原子排成六边形,其顶点(1个碳原子)对六边形的贡献为1/3。
题型1 晶体的特征【例1】 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凡有规则外形的固体一定是晶体B .晶胞是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C .晶体内部的粒子按一定规律做周期性重复排列D .晶体尽量采取紧密堆积方式,以使其变得比较稳定【解析】 晶体的特征之一是有自范性,即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形。
切划整齐、规格相同的玻璃、石蜡、橡皮等都可以说具有规则的外形,但在它们的内部,原子无序排列,它们也没有固定的熔点,不是晶体,故A 错误。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学年度高中化学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一节晶体的常识课时作业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目标导航] 1.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本质差异,知道晶体的特征和性质。
2.了解获得晶体的途径。
3.知道晶胞的概念,学会晶胞中微粒数的计算方法(均摊法),能根据晶胞的结构确定晶体的化学式。
一、晶体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自范性微观结构晶体有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非晶体无原子排列相对无序2.获得晶体的三条途径(1)熔融物质凝固。
(2)气态物质冷却不经液态直接凝固(凝华)。
(3)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3.晶体的特点(1)自范性:①定义:晶体能自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②形成条件:晶体生长的速率适当。
③本质原因:晶体中粒子在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
(2)各向异性:某些物理性质常常会表现出各向异性。
(3)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4)外形和内部质点排列的高度有序性。
4.区分晶体和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对固体进行X射线衍射实验。
【议一议】1.某同学在网站上找到一张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这张图说明玻璃是不是晶体,为什么?答案不是。
从玻璃的结构示意图来看,玻璃中粒子质点排列无序,没有晶体的自范性。
二、晶胞1.概念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2.结构习惯采用的晶胞都是平行六面体,晶体是由无数晶胞“无隙并置”而成。
(1)“无隙”:相邻晶胞之间没有任何间隙。
(2)“并置”:所有晶胞都是平行排列的,取向相同。
(3)所有晶胞的形状及其内部的原子种类、个数及几何排列是完全相同的。
3.晶胞中原子个数的计算(以铜晶胞为例)(1)晶胞的顶角原子是8个晶胞共用的,晶胞棱上的原子是4个晶胞共用的,晶胞面上的原子是2个晶胞共用的。
(2)金属铜的一个晶胞的均摊到的原子数为8×+6×=4。
【议一议】2.晶体与晶胞有什么关系?答案(1)晶胞是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第一节晶体常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2、掌握晶体的基本性质3、掌握晶体与晶胞的关系、会通过晶胞确定晶体的化学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生活常识、感情经验从宏观特征逐步过渡到微观特征,认真把握内部有序造就了外部有序2、学会判断晶体的化学式以及计算晶胞中所含的微粒数目的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探究晶体结构的兴趣,强化结构决定性质的辨证思维教学重难点:1、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2、通过晶胞确定晶体的化学式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前面我们讨论了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又知道原子、分子或离子之间可以通过化学键相互结合成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
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物质主要分为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
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物质都是固体。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一些固态物质的图片,看看它们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投影]:1、紫水晶、猫眼石、祖母绿、钻石2、胆矾、冰糖、明矾、雪花3、石蜡、泡沫塑料、玛瑙板书]一、晶体和非晶体1、定义:2、分类:思考] 为什么晶体呈现规则的几何外形,而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你认为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投影] 观察图片,思考:构成晶体与非晶体的微粒在空间的排列有何不同?板书]:3、特点和性质①②③板书]:4、晶体自范性的条件投影]:同样是熔融态的二氧化硅,快速的冷却得到玛瑙,而缓慢冷却得到水晶过程。
设问]:得到晶体的途径,除了冷却的方法,还有没有其它途径呢?你能列举哪些?投影图片]:1、从熔融态结晶出来的硫晶体;2、凝华得到的碘晶体;3、从硫酸铜饱和溶液中析出的硫酸铜晶体。
板书]:5、晶体形成的条件:①②③学与问]: 1、某同学在网站上找到一张玻璃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这张图说明玻璃是不是晶体?为什么?2、根据晶体的物理性质的各向异性的特点,人们很容易识别用玻璃仿造的假宝石。
你能列举一些可能有效的方法鉴别假宝石吗?板书]: 6、鉴别晶体和非晶体小结:晶体与非晶体的差异固体外观微观结构自范性各向异性熔点晶体非晶体本质区别过渡]:为了描述晶体在微观空间里原子的排列,无须画出千千万万个原子,只需在晶体微观空间里取出一个基本单元即可。
第三章 晶体结构与性质(097)§3.1 晶体的常识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72分)1.下列关于晶体与非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晶体一定比非晶体的熔点高B .晶体有自范性但排列无序C .非晶体无自范性而且排列无序D .固体SiO 2一定是晶体2.区别晶体与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 )A .熔沸点B .硬度C .颜色D .x-射线衍射实验3.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65K 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缩小B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C .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D .玻璃态水是离子晶体4.下列过程不可能得到晶体的是( )A .将液态的玻璃冷却所得到的固体B .气态H 2O 冷却为液态,然后再冷却成的固态C .熔融的KNO 3冷却后所得的固体D .对NaCl 饱和溶液降温,所得到的固体5.晶体具有各向异性。
如蓝宝石(Al 2O 3·SiO 2)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不同;又如石墨在与层垂直的方向上的导电率与层平行的方向上的导电率1∕104。
晶体的各向异性主要表现在:( ) ①硬度 ②导热性 ③导电性 ④光学性质A .①③B .②④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6.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粉末状的固体肯定不是晶体B .晶胞是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C .晶体内部的粒子按一定规律作周期性有序排列D .晶体尽量采取紧密堆积方式,以使其变得比较稳定 7.钛酸钡的热稳定性好,介电常数高,在小型变压器、话筒和扩音器中都有应用。
钛酸钡晶体的结构示意图为右图,它的化学式是( )A .BaTi 8O 12B .BaTi 4O 6C . BaTi 2O 4D .BaTiO 38.纳米材料的表面粒子数占粒子总数的比例很大,这是它有许多特殊性质的原因。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选修3同步作业:3晶体结构与性质复习(二)含教学反思设计教材分析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1.共价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都是粒子之间的不同作用力,下列物质同时含有上述两种作用力的组合是( )①Na 2O 2 ②SiO 2 ③石墨 ④金刚石 ⑤食盐 ⑥白磷A .①②④B .①③⑥C .②④⑥D .③④⑤ 2.下列图象是NaCl 、CsCl 、ZnS 等离子晶体结构图或是从其中分割出来的部分结构图.试判断属于NaCl 的晶体结构的图象为( )A .B .C .D .3.KO 2的晶体结构和NaCl 相似,可以看作是Na +的位置用K +代替,Cl -的位置用O 2-代替,下列对KO 2的晶体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 )A .和K +距离相同且最近的O 2-共有6个B .和K +距离相同且最近的K +共有12个C .和K +距离相同且最近的O 2—构成的多面体是正八面体D .和K +距离相同且最近的O 2—构成的多面体是正六面体4.石墨能与熔融金属钾作用,形成石墨间隙化合物,K 原子填充在石墨各层面料原子中。
比较常见的石墨间隙化合物是青铜色的化合物,其化学式可写作C x K ,其平面图形见右图,则x 值为( )A .8B .12C .24D .605.下列的晶体中,化学键种类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A .SO 2与SiO 2B .CO 2与H 2OC .NaCl 与HClD .CCl 4与KCl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晶体的一个晶胞中所含的原子数:钾型=镁型<铜型B .在卤族元素(F 、Cl 、Br 、I )的氢化物中,HCl 的沸点最低C .CaH 2、Na 2O 2晶体的阴、阳离子个数比分别为2:1、1:1D .晶体熔点:金刚石>食盐>冰>干冰7.1mol 气态钠离子和1mol 气态氯离子结合生成1mol 氯化钠晶体释放出的热能为氯化钠晶体的晶格能。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安排在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以及结构决定性质的内容之后来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介绍各种各样的固体为出发点来过渡到本堂课的主题——晶体和非晶体。
而晶体和非晶体的学习是以各自的自范性和微观结构比较为切入点,进而得出得到晶体的一般途径以及晶体的常见性质和区分晶体的方法。
[学习目标]1.晶体的自范性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晶体呈自范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到晶体一般有三条途径:(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自范性微观结构晶体非晶体4. 晶体的熔点较__________,而非晶体的熔点_______________,区分晶体与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晶胞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是晶胞。
[方法导引]晶胞中粒子数的计算方法:晶体结构类习题最常见的题型就是已知晶胞的结构而求晶体的化学式。
解答这类习题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由晶胞构成的晶体,其化学式不一定是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多少个原子,而是表示每个晶胞中平均含有各类原子的个数,即各类原子的最简个数比。
解答这类习题,通常采用分摊法。
在一个晶胞结构中出现的多个原子,这些原子并不是只为这个晶胞所独立占有,而是为多个晶胞所共有,那么,在一个晶胞结构中出现的每个原子,这个晶体能分摊到多少比例呢。
这就是分摊法。
分摊法的根本目的就是算出一个晶胞单独占有的各类原子的个数。
精品文档2019-2020年高中化学选修3预习案:3.2.1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含教学反思设计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分子晶体的概念和结构特点;掌握分子晶体的性质与范德华力和氢键的关系;记住典型的分子晶体及其物理通性;用均摊法确定分子晶体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利用模型、图片、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掌握二氧化碳晶体的结构,培养辩证地认识物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预习任务】[阅读课本P65—P67]1.分子晶体的概念:。
构成分子晶体的微粒:。
在分子晶体中,分子内的原子间以结合,而相邻分子靠______________相互吸引。
分子晶体所包含的物质类型有:2.根据构成分子晶体的微粒与所存在的作用力,推测分子晶体有什么物理特性(熔点、沸点、溶解性、硬度、是否为电解质等)。
物理特性:3.阅读课本P66并分析图3-11冰和液态水结构,思考:(1)冰中一个水分子与个水分子形成氢键,形成最小的环有个水分子。
(2)含1mol水分子的冰中含mol的氢键?(3)为何干冰的熔沸点比冰低,密度却比冰大?。
(4)冰熔化克服哪些作用力,是否破坏共价键?。
4.阅读课本P66并分析图3-12干冰及其晶胞,思考:(1)与一个CO2分子距离最近且相等的CO2分子共有个?(2)一个干冰晶胞中平均有个CO2分子?(3)干冰晶体中,CO2分子的排列方向有种?【组内检查】1、分子晶体的概念有构成微粒、分子晶体的物理特性。
2、冰和干冰晶胞结构特点(预习任务中3和4的内容)【自主检测】1.下列物质在固态时不是分子晶体的有()A.干冰B.冰醋酸C.氯化钠D.碘2.下列对干冰性质的推断,其中正确的是()①干冰是离子晶体②CO2分子间存在范德华力③具有很高的熔点和沸点④具有很大的硬度A.仅有①B.仅有②C.仅有②③D.仅有①③④3.完成课本习题4、7。
.可编辑修改。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对应学生用书P33一、选择题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别是()A.有无各向异性B.有无一定的几何外形C.有无固定熔点D.构成固体的粒子在三维空间里是否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答案 D解析晶体具有各向异性和固定的熔点,这是由于构成晶体的粒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的有序排列。
本质上,晶体的自范性(能自发呈现多面体外形)是晶体中粒子在微观空间里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的宏观表象。
2.下列途径不能得到晶体的是()A.熔融态物质快速冷却B.熔融态物质凝固C.气态物质凝华D.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答案 A解析得到晶体的三个途径是:(1)溶质从溶液中析出;(2)气态物质凝华;(3)熔融态物质凝固。
晶体表现自范性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即晶体生长的速率要适当,因此熔融态物质快速冷却时不能得到晶体。
3.下列关于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晶体有自范性B.晶体内部质点的排列高度有序C.晶体的某些物理性质常会表现出各向异性D.粉末状固体一定不是晶体答案 D解析根据晶体的特点,内部质点的排列高度有序,晶体有自范性和各向异性,故A、B、C三项正确,当晶体晶粒小时,也为粉末状。
4.下列关于晶体各向异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晶体具有各向异性的原因是构成晶体的粒子在微观空间里各个方向上呈现周期性的有序排列B.晶体的对称性是晶体内粒子按一定规律做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必然结果,晶体的对称性与各向异性是矛盾的C.晶体的各向异性是指晶体在不同方向上的强度、导热性、光学性质等物理性质不同D.蓝宝石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不同,体现了晶体的各向异性答案 B解析晶体内粒子在微观空间里排列的高度有序性决定了晶体具有对称性和各向异性,晶体的对称性与各向异性是不矛盾的。
5.不能用晶体结构解释的是()A.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B.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C.晶体的导电性能比非晶体好D.晶体的各向异性答案 C解析并不是所有的晶体均导电,而非晶体也有导电的。
高考化学第三章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第一节晶体的常识【教学目标】1、了解晶体的初步知识,知道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学会识别晶体与非晶体的结构示意图。
2、知道晶胞的概念,了解晶胞与晶体的关系,学会通过分析晶胞得出晶体的组成。
3、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进一步认识“物质结构觉得物质性质”的客观规律。
【教学重点】晶体、晶胞的概念。
【教学难点】计算晶胞的化学式。
【教学过程】[导入]走进化学实验室,你能见到许多固体,如蜡状的白磷(P4)、黄色的硫黄、紫黑色的碘(I2)和高锰酸钾(KMnO4)、蓝色的硫酸铜(CuSO4·5H20)、白色的碳酸钙等。
放眼世界,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矿物也都是固体。
你一定还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更多的固体,如金属、玻璃、陶瓷、砖瓦、水泥、塑料、橡胶、木材……你是否知道固体有晶体和非晶体之分?绝大多数常见的固体是晶体,只有如玻璃之类的物质属于非晶体(又称玻璃体)。
晶体与非晶体有什么本质的差异呢?今天我们开始学习…。
[板书] 第三章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第一节晶体的常识[投影]常见的晶体(或展示实物):[思考]晶体规则的几何外型与组成晶体的微粒在空间的存在什么关系?[投影]表3-1晶体与非晶体的本质差异[讲解]即自动发生的过程。
不过,“自发”过程的实现,仍需要一定的条件。
例如,水能白发地从高处流向低处,但不打开拦截水流的闸门,水库里的水就不能下泻。
晶体呈现自范性的条件之一是晶体生长的速率适当。
熔融态物质冷却凝固,有时得到晶体,但凝固速率过快,常常只得到看不到多面体外形的粉末或没有规则外形的块状物。
[板书]1、晶体的自范性即晶体能白发地呈现多面体外形的性质。
[投影]图3-1天然水晶球里的玛瑙和水晶。
[讲述]最有趣的例子是天然的水晶球。
水晶球是岩浆里熔融态的Si02侵入地壳内的空洞冷却形成的。
剖开水晶球,常见它的外层是看不到晶体外形的玛瑙,内层才是呈现晶体外形的水晶。
其实,玛瑙和水晶都是二氧化硅晶体,不同的是,玛瑙是熔融态Si02快速冷却形成的,而水晶则是热液缓慢冷却形成的。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选修3同步作业:3.1晶体的常
识含教学反思设计教材分析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72分)
1.下列关于晶体与非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晶体一定比非晶体的熔点高
B .晶体有自范性但排列无序
C .非晶体无自范性而且排列无序
D .固体SiO 2一定是晶体
2.区别晶体与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 )
A .熔沸点
B .硬度
C .颜色
D .x-射线衍射实验
3.水的状态除了气、液和固态外,还有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65K 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无固定形状,不存在晶体结构,且密度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有关玻璃态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缩小
B .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 .玻璃态是水的一种特殊状态
D .玻璃态水是离子晶体
4.下列过程不可能得到晶体的是( )
A .将液态的玻璃冷却所得到的固体
B .气态H 2O 冷却为液态,然后再冷却成的固态
C .熔融的KNO 3冷却后所得的固体
D .对NaCl 饱和溶液降温,所得到的固体
5.晶体具有各向异性。
如蓝宝石(Al 2O 3·SiO 2)在不同方向上的硬度不同;又如石墨在与层垂直的方向上的导电率与层平行的方向上的导电率1∕104。
晶体的各向异性主要表现在:( ) ①硬度 ②导热性 ③导电性 ④光学性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6.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粉末状的固体肯定不是晶体
B .晶胞是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C .晶体内部的粒子按一定规律作周期性有序排列
D .晶体尽量采取紧密堆积方式,以使其变得比较稳定 7.钛酸钡的热稳定性好,介电常数高,在小型变压器、话筒和扩
音器中都有应用。
钛酸钡晶体的结构示意图为右图,它的化学式是( )
A .BaTi 8O 12
B .BaTi 4O 6
C . BaTi 2O 4
D .BaTiO 3
8.纳米材料的表面粒子数占粒子总数的比例很大,这是
它有许多特殊性质的原因。
假设某硼镁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
(六个硼原子位于棱柱内),则这种纳米颗粒的表面粒子数占总粒子数的百分比为( )
A .22%
B .70%
C .66.7%
D .33.3%
9.将一块缺角的胆矾悬置于饱和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温度不变)发现缺角的胆矾晶体变完整了,若溶剂不挥发,则这段时间内晶体和溶液的质量变化分别是( )
A .晶体质量减少,溶液质量增加
B .晶体质量增加,溶液质量减少
C .晶体和溶液质量都没有变
D .无法确定
10.2001年报道硼和镁形成的化合物刷新了金属化合物超导的
最高纪录。
右图示意的是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镁原子间形成正
六棱柱,且棱柱的上下底面还各有一个镁原子;6个硼原子位于棱柱侧面上。
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MgB B.Mg3B2C.Mg2B D.Mg2B3
11.最近发现一种由钛(Ti)原子和碳原子构成的气态团簇分子,分
子模型如图所示,其中圆圈表示钛原子,黑点表示碳原子,则它的化
学式为()
A.TiC B.Ti13C14C.Ti4C7 D.Ti14C13
12.测知氯化钠晶体中相邻的Na+与Cl-的距离为a cm,该晶体的密度为d g/cm3,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表示为()
A.0.585/(4a3d) B.58.5/(8a3d) C.58.5/(2a3d) D.117/(a3d)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3.(12分)在晶体中具有代表性的最小重复结构单元称为晶胞。
一般说来,晶胞的形状都是。
由于整块晶体可以看做是由很多的晶胞通过而形成的,因此晶体内部质点的排列。
晶体的许多物理性质(如强度、导热性、光学性质等)常会表现出。
而非晶体由于(填“存在”或“不存在”)最小结构单元,在x射线衍射图谱中的特点是。
14.(8分)现有甲、乙、丙、
丁四种晶体部分空间结构如
图所示,可推知:甲晶体中A
与B的离子个数比为_______
乙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
丙晶体的化学式为丁晶体的化学式为。
15.(8分)(1)已知晶体硼的基本结构单元是由硼原子组成的正二
十面体(如图),其中有20个等边三角形的面和一定数目的顶点,每
个顶点上各有一个硼原子。
通过观察图形及推算此基本结构单元①键
角_______;②含有的硼原子数_______个;③B—B键_________条。
(2)把晶体硼的几何图形作一定的规范切削:把每个顶点均匀割掉,
可得出化学上与某物质相似的几何外形,新得到的规则几何图形中有
________个正六边形,有___________个正五边形。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常识
§3.1 晶体的常识
一.选择题
1~5 CDCAD 6~10 ADBCA 11-12 DC
二.非选择题.
13.平行六面体,无隙并置,高度有序,各向异性,不存在,看不到分立的斑点或明锐的谱线;
14.1:1;DC2;EF;XY2Z
15.(1)①600②12③30(2)2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