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高考全国卷中文言文中涉及的《宋史》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5
2020高考全国Ⅰ卷文言文《苏轼传》翻译及注释苏轼字(字又称表字,古代男子在20岁举行加冠礼取字,女子在15岁举行及笄之礼时取字。
古人认为,名卑字尊。
成年自己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教)以书,闻(听到)古今成败,辄(就)能语(说)其要(关键、要领。
)。
嘉佑二年(年号。
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
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废除年号纪年,改用民国纪年。
年号是帝王登基时的名号,庙号与谥号均是其死后的名号。
),试礼部(古代六部之一,主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考试和接待四方宾客等事,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教育部。
长官为礼部尚书。
),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内阁预拟,然后呈请皇帝选定。
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
)中乙科,后以书见(拜见。
)修,修语(告诉)梅圣俞曰:“吾当避(避让、退让)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去世),赠(指对死者追封爵位)光禄丞。
既除丧(又为“除服”,守孝期满,除去丧服),还朝,以判官告院。
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评论)其不便。
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期间),每因(按照)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安宁)。
徙(改任)知密州。
司农行(实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判罪。
《苏武传》:“会论虞常”。
)。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犯……罪。
),若(假如)自朝廷,谁敢不从(服从)?今出于司农,是(这)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姑且)徐(慢慢地。
)之。
”未几(不久),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
三年权(暂时代理)知(主持,掌管)礼部贡举,会(恰逢)大雪苦寒,士坐(坐在)庭中,噤(因冷而哆嗦)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名词用作动词,发挥技能),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2016·新课标全国卷Ⅰ文言文《宋史·曾公亮传》注释、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考取)进士甲科..(唐朝的科举,最初并没有甲、乙科的区别,从高祖李渊到唐明皇前期,所有进士都称为“乙科”。
唐明皇为彰显文德,下了道昭旨说:“近世没有甲科,从朕开始,就要打开甲科大门,让最优秀的人才成为天下人的表率。
”终唐一代,“甲科”成为进士科中前三名的代称。
宋朝发生了很大变化,前期的进士考试,甲科、乙科还都是指进士而言,且甲科一定是优于乙科的。
直到北宋后期,甲、乙科还都是进士分档的概念,即甲科为一档,乙科为二档,甚至出现了第三档。
到了南宋,明确规定进士考试共分五甲。
如理宗宝祐四年,文天祥榜共录取了六百零一人,其中一甲二十一人,二甲四十人,其余为三甲、四甲、五甲。
南宋的“二甲”和“乙科”是等同的概念,所以说南宋以后已经没有官方的“乙科”,只是民间还把二档进士叫做“乙科”而已。
到了明、清,又出现甲、乙科之称,就比较容易区别了;凡经过殿试的正规进士都叫甲科,未经殿试的举人都叫乙科),知.(掌管,管理。
如果后面有官职,翻译为担任……)会稽县。
民田.(种田,耕种)镜湖旁,每患.(担心,忧虑)湖溢。
公亮立.(设立,设置)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利益,好处)。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考中进士甲科,任会稽知县。
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每每担心镜湖泛滥。
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
以.(凭借)端明殿学士知.(担任)郑州,为政..(治理政事)有能声/(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悉.(全部)窜他境/至夜户.(门)不闭/尝有使客..(发布文书)诘.(ji ..(使者)亡.(丢失)囊(口袋)中物/移书é,追问,追查,查究)盗/公亮报./(回复)吾境不藏盗/殆.(dài,表推测,相当于“大概”、“几乎”。
《宋史》原文及翻译第一篇:《宋史》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喻樗,字子才,其先南昌人。
少慕伊洛之学,中建炎三年进士第,为人质直好议论。
赵鼎去枢筦①,居常山,樗往谒,因讽之曰:“公之事上,当使启沃②多而施行少。
启沃之际,当使诚意多而语言少。
”鼎奇之,引为上客。
鼎都督川陕、荆襄,辟樗为属。
绍兴初,高宗亲征,樗见鼎曰:“六龙临江,兵气百倍,然公自度此举,果出万全乎?或姑试一掷也?”鼎曰:“中国累年退避不振,敌情益骄,义不可更屈,故赞上行耳。
若事之济否,则非鼎所知也。
”樗曰:“然则当思归路,毋以贼遗君父忧。
”鼎曰:“策安出?”樗曰:“张德远有重望,居闽。
今莫若使其为江、淮、荆、浙、福建等路宣抚使,俾以诸道兵赴阙,命下之日,府库军旅钱谷皆得专之。
宣抚来路,即朝廷归路也。
”鼎曰:“诺。
”于是入奏曰:“今沿江经画大计略定,非得大臣相应援不可。
如张浚人才,陛下终弃之乎?”帝曰:“朕用之。
”遂起浚知枢密院事。
浚至,执鼎手曰:“此行举措皆合人心。
”鼎笑曰:“子才之功也。
”樗于是往来鼎、浚间,多所裨益。
顷之,以鼎荐,授秘书省正字兼史馆校勘。
初,金既退师,鼎、浚相得欢甚。
人知其将并相,樗独言:“二人宜且同在枢府他日赵退则张继之立事任人,未甚相远则气脉长若同处相位万有一不合或当去位则必更张是贤者自相背戾矣。
”后稍如其言。
又尝曰:“推车者遇艰险则相诟病,及车之止也,则欣然如初;士之于国家亦若是而已。
”先是,樗与张九成皆言和议非便。
秦桧既主和,言者希旨,劾樗与九成谤讪。
樗出知舒州怀宁县,通判衡州,已而致仕。
桧死,复起为大宗正丞,转工部员外郎、出知蕲州。
孝宗即位,用为提举浙东常平,以治绩闻。
淳熙七年,卒。
(选自《宋史喻樗传》)【注释】①枢筦:指中央政务。
②启沃:竭诚开导、辅佐君王。
译文:喻樗,字子才,他的祖辈是南昌人。
他从小就仰慕二程理学,建炎三年,进士及第,他为人正直,好发议论。
赵鼎离开枢密院后,居住在常山,喻樗前往拜谒,于是婉言劝他说:“您侍奉皇上,应该多竭诚开导但要使皇帝少加以实行。
《宋史·何灌传》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
武选登第,为河东从事。
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
”为府州、火山军巡检。
辽人常越境而汲(打水),灌亲(亲自)申(申明/重复--申之以孝悌之义/通“伸”)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我。
灌迎(向着)高射之,发辄(总是/就)中,或(有的)著(通“着”/显露/(程度)显著/写作)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因为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或退却)敛去(退缩逃去)。
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从前过去)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
”萧矍然(惊惶急视的样子)起拜。
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贯穿)甲,至洞(贯穿/透彻)胸出背,叠贯(贯穿)后骑,羌惧而引却(退却)。
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
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
以治城彰(显扬)功,转引进使。
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买进粮食)之。
”奏上,报可。
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闲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
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
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
”从之。
甫(开始起初/广大)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
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再发则否。
客曰:“太尉不能耶?”曰:“非也,以礼让客耳。
”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迁步军都虞候。
金师南下,悉出禁旅(军队/野生的/旅客/寄居/旅食:⒈庶人为官,尚未取得正禄但可官府吃饭⒉寄食;旅居)付梁方平守黎阳。
靖康元年正月二日,次滑州,方平南奔,灌亦望风迎溃(远望敌人踪影就已吓得溃散)。
黄河南岸无一人御敌,金师遂直叩京城。
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边远的地方/角落)。
背城拒战凡(总计)三日,被创,没于阵,年六十二。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宋史·狄青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回答问题:狄青,汾州西河人,善骑射。
宝元初,诏择卫士从边,以青为延州指使①。
时偏将屡为贼败,士卒多畏怯,青行常为先锋。
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
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
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尹洙为经略判官,青以指使见,与谈兵,善之,荐于韩琦、范仲淹曰:“此良将材也。
”二人一见奇之,待遇甚厚。
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
”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
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②犹存。
帝尝敕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
”以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擢枢密副使。
皇祐中,广源州蛮反,岭外骚动。
青上表请行。
青戒诸将毋妄与贼斗,听吾所为。
广西陈曙乘青未至,辄以步卒八千犯贼,溃于昆仑关。
青曰:“令之不齐,兵所以败。
”晨会诸将堂上,揖曙起,按以败亡状,驱出军门斩之。
已而顿甲,令军中休十日。
觇者还,以为军未即进。
青明日乃整军骑,一昼夜绝昆仑关。
贼既失险,悉出逆战。
青执白旗麾骑兵,纵左右翼,出贼不意,大败之,追奔五十里。
还至京师,帝嘉其功。
青为人慎密寡言,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
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
尤喜推功与将佐。
始,与孙沔破贼,谋一出青,贼既平,悉以诿沔,退若不用意者。
沔始叹其勇,既而服其为人,自以为不如也。
熙宁元年,神宗考次近世将帅,以青起行伍而名动夷夏,深沈有智略,能以畏慎保全终始,慨然思之。
《宋史·狄青传》【注】①指使:当时戍边军队职务。
②面涅:脸部瘢痕。
狄青出身寒微,因代兄受过而被刺字充军。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尝战安远,被.创甚被:遭受B. 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益:更加。
C. 揖曙起,按.以败亡状按:按照。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嘉佑二年,试礼部。
主司欧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
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
既除丧,还朝,以判官告院。
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
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
徙知密州。
司农行新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
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
”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
”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元祐元年,轼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
轼恐不见容,请外,知杭州。
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
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
建中靖国元年,卒于常州。
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B.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C.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D. 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章指后者。
宋史文言文原文和翻译原文:罗点字春伯,抚州崇仁人。
六岁能文。
登淳熙二年进士第,授定江节度推官。
累迁校书郎兼国史院编修官。
岁旱,诏求言,点上封事,谓:“今时奸谀日甚,议论凡陋。
此风不革,陛下虽欲大有为于天下,未见其可也。
独不知陛下之求言,果欲用之否乎?如欲用之则愿以所上封事反覆详熟当者审而后行疑者咨而后决如此则治象日著而乱萌自消矣。
”淳熙十三年,出为浙西提举,简属吏之贤者入幕,悉咨以民间利病,政声赫然。
时昆山与华亭之间,有淀山湖调诸河入水者,淤田为天眷所占,道塞,点即奏请浚之,水亦随加,广溉田万余顷。
高宗崩,皇太子参决庶务,点迁起居舍人,被命使金告登宝位。
会金有国丧,迫点易金带,点曰:“登位吉事也,必以吉服从事。
有死而已,带不可易。
”又诘点不当称“宝位”,点曰:“圣人大宝曰位,不加‘宝’字,何以别至尊?”金人终不能夺。
皇子嘉王年及弱冠,点言:“此正亲师友、进德业之时,宜择端良忠直之士参侍。
”又言:“今道涂之言,皆谓陛下每旦视朝,勉强听断,意不在事。
宫中燕游之乐,奢侈之费,已腾于众口。
强敌对境,此声岂可出哉!”宁宗嗣位,以皇孙封英国公,点兼教授,入讲至晡时不辍,左右请少憩,点曰:“国公务学不休,奈何止之?”又摭古事劝戒,为《鉴古录》以进。
已而得疾卒,年四十五。
赠太保,谥文恭。
点天性孝友,无矫激崖异之行,而端介有守,义利之辨皎如。
或谓天下事非才不办,点曰:“当先论其心,心苟不正,才虽过人,亦何取哉!”宰相赵汝愚尝泣谓宁宗曰:“黄裳、罗点相继沦谢,二臣不幸,天下之不幸也。
”(节选改编自《宋史罗点传》)译文:罗点字春伯,抚州崇仁人。
6岁就会写文章。
淳熙二年(1175)考取进士,被任命为定江军节度推官。
后来多次升官至校书郎兼国史院编修。
有一年大旱,皇帝下诏广求对策。
罗点密奏皇帝说:“现在奸邪、阿谀奉承之风一天比一天严重,议论都很浅薄。
这种风气不革除,陛下即使想在天下大有作为,也不见得可行。
惟独不知陛下寻求进言,果真想采用吗?如果想采用,那么希望您把上述之事反复熟谙清楚,妥当的想清楚再颁行,有疑问的先咨询而后决定。
2021年高考新课标I卷古文?宋史•孙傅传?注释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古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4~7题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土第〔登:上,升.第:科举测试及格的等次.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测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为礼部〔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历代相沿.长官为礼部尚书.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治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测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员外郎〔红楼梦?里,贾政原本是工部员外郎,好比现在的建设部下属厅局的副局长.后来,局里一把手〔即工部郎中〕出缺,贾政开始主持工作.〕.时蔡翛〔xi a o,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为〔做,担任〕尚书〔尚书省分六部,其最高长官为尚书令〔〕,副长官为侍郎〔从二品〕,其下六部尚书为,六部副长官仍称侍郎〔从三品〕,以下分司〔曹〕,正副长官分别为对他,向从五品、从六品〔即当今司局级〕〕傅为〔省略之, 他〕言天下事,劝其亟〔j i,急迫,赶紧,马上〕有所更C g e ng,改变,改换建立的功业〕〕,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升迁〕至中书〔即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之名.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舍人〔中书舍人在中书省掌制诰.制诰:承命草拟诏令〕.宣和〔是宋徽宗的第六个年号,也是宋徽宗的最后一个年号〕末,高丽〔是朝鲜半岛古代王朝之一〕入贡〔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使者所过〔经过的地方〕,调夫〔调遣服劳役的人〕治〔准备〕舟,骚然〔s a or a n,骚动的样子,扰乱,使地方不安宁〕烦费〔麻烦与浪费〕.傅言:“索〔索取〕民力以妨〔阻碍〕农功〔即农事〕而于〔对〕中国〔最早指天下的“中央〞——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带,中国以外称为“四夷〞,特指宋朝〕〕无丝毫之益.〞宰相谓〔认为〕其所论〔论断,观点〕同苏轼〔与相同〕,奏〔上奏章〕贬〔省略“之〞,孙傅〕蕲〔q i, 香草,一说药草〕州安置.给事中〔j i sh i zh O ng,官名,以在殿中执事得名.秦汉为加官,晋以后为正官.加此号得给事宫禁中,常侍皇帝左右,备参谋应对,每日上朝谒见〕许翰以为傅论议〔即议论,观点〕虽偶〔偶然〕与轼合,意亦亡〔通“无〞,没有〕他,以〔根据〕职〔责任〕论〔评价,评定〕事而责〔处分〕之过〔过分,过度〕矣,翰亦罢〔被罢免〕去〔离开〕.靖康元年,召〔征召〕为〔担任〕给事中,进〔进职〕兵部尚书. 上章乞〔请求〕复〔恢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使得到实惠,使受惠/恩/好处〕民,熙、丰〔宋神宗的年号.年号“熙宁〞用了10年,年号“元丰〞用了8年〕法惠国,崇、观〔宋徽宗的年号.年号“崇宁〞用了5年,年号“大观〞用了4年〕法惠奸〔奸臣〕.〞时谓名言.十一月,拜〔授予〕尚书〔官僚机构.南朝宋得名,前身为“尚书台〞.由汉代皇帝的秘书机关尚书开展而来.是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令机构,为中央政府最高权力机构之一〕右丞〔官名.右丞相的就是在皇帝右手站立的丞相,也称主相;左丞相的就是在皇帝左手站立的丞相,也称副相〕,俄〔不久〕改〔改任〕同知枢密院〔宋初,枢密院有同知枢密院事,简称同知院,为知院的副职.同知负责分掌地方盐、粮、捕盗、江防、海疆、河工、水利以及清理军籍、抚绥民夷等事务〕.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冒着箭石去巡视〕.读丘潘〔X 立n〕?感事诗?,有“郭京、杨适、刘无忌〞之语,于市人中访得无忌〔指刘无忌〕,龙卫兵中得京〔指郭京〕.好事者言京能施六甲法……金兵分四翼噪〔呐喊着〕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y i, 到去,旧时特指到尊长那里去〕金〔指北方的金国〕帅营,以〔任命〕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兼任〕少傅〔,,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太子少傅、太子少保〞简称“三师〞、“三少〞, 原是天子或太子左右最亲近的人.“师〞是传授其知识的,“傅〞是监督其行动的,“保〞是照管其身体的,即分别是负责君主智育、德育、体育的人.“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正一品.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从一品〕.帝兼旬〔二十天.兼:加倍,把两份并在一起;旬:十天〕不返,傅屡〔屡次〕贻〔y i,本义为赠送,这里可通俗地译为“寄〞,送信〕书请之.及废立檄〔x3古代官府用以征召或声讨的文书〕至,傅大恸〔t b ng,极悲哀,大哭〕日:“吾唯〔只〕知吾君可帝〔动词,称帝〕中国〔省略“于〞,在中原地区〕尔〔句末语气词,“……罢了〞〕,苟〔假设〕立〔拥立称帝〕异姓,吾当死之〔为此而死.死:为动用法,“为…… 而死〞〕."金人来索太上〔其意为“至高无上〞,古代社会将皇帝也称为太上,故而皇帝之父也叫做太上皇.因宋钦宗就留在金国,故这里的“太上〞是指“太上皇〞〕、帝后〔皇后〕、诸王、妃主〔妃子、公主〕,傅留太子不遣〔qi d n,派,送,打发,放行〕.密谋匿〔n i,隐藏,躲藏〕之〔省略“于",到〕民间,别〔另外〕求状〔外貌〕类〔像,类似〕〔太子者并〕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十几个〕死囚,持首〔头颅〕送之,绐〔d d i,本义为“破旧的丝〞.古同“诒〞,欺骗;欺诈〕金人曰:"宦者欲窃〔私下,暗中;偷偷地〕太子出,都人〔京都百姓〕争斗杀之,误伤太子.〔于是〕〔太子〕帅〔同“率〞,率领〕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作乱的人, 造反的人〕以献.苟不已〔不停止,通俗地译为“不行,不依〞〕, 那么以〔用〕死〔指死去的太子.太子没有死,欺骗金人而已〕继〔接着,紧跟着〕之.〞越〔经过,过了〕五日,无肯承〔承当〕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宾语前置,即“不索吾〞,没有点名要我〕,吾当与之〔他〕俱〔一起〕行〔出发〕,求见二酋〔qii i,〔长官,敌帅〕,首领〕面〔当面〕责之,庶〔希望〕或〔sh O hu b,或许,也许〕万一可〔月能够〕济〔〔对事情有益〕,成功〕.〞遂〔于是〕从〔跟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为什么,何必〕预〔参与〕? "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判断句〕当死从〔誓死追随〕.〞是〔这天〕夕,宿门下〔省略“于〞, 在城门下〕;明日〔第二天〕,金人召之去.明年〔第二年〕二月,死于〔在〕朔廷〔北廷,即金国.朔:shu b,北方.因金国在北宋北方,故称之为朔廷〕.绍兴〔宋高宗的年号〕中,赠〔追赠〕开府仪同三司〔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高级官位,隋唐至元文散官的最高官阶,从一品.开:开垦,设置.府:府邸,府第.仪:仪式.开府仪同三司的意思是设置的府邸和进出仪式都跟三司一样.三司即三公一一司空,司马,司徒,因均冠“司〞字,故又称“三司〞〕谥〔赠谥号〕〔谥号.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日忠定.〔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五十三•列传第一百十二•孙傅传?〕4 .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答案】A 【考点】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水平.【解析】这个断句题,关键是根据对意思的理解进行断句,另外也可以借助年号、虚词、句式等.句首的“宣和〞应为年号.“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表达的意思是“高丽人入朝进贡,使者所经过的地方,调发百姓,安排车夫舟船〞,据此可排除“高丽入贡使者〞的选项C、D.“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那么是“宰相说他的观点与苏轼相同,就上奏皇帝贬他去蕲州安置〞的意思,排除选项B.5.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测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土.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答案】D【考点】此题考查把握古代文化知识的水平.【解析】太子又称皇储、储君或皇太子,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皇位的继承人,不能指其他儿子.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那么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B.孙传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答案】C【考点】此题考查对古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水平.【解析】孙傅欺骗金人,说是宦官想把太子秘密送出,京城的人赶来争斗杀了他们,误伤了太子.误伤太子的是京城人,不是二宦者,该项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译文:【答案】〔5分〕我只知道我的君主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考点】此题考查对古文的译和现代汉语的表达的水平.【解析】译出大意给2分;“帝〞、“苟〞、“死〞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译文:【答案】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考点】此题考查对古文的译和现代汉语的表达的水平.【解析】译出大意给2分;“不吾索〞“面责〞“庶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参考译文】孙傅,字伯野,是海州人,考中了进士.担任礼部员外郎一职. 当时蔡脩是尚书,孙傅对他谈论天下的事情,劝他赶紧做些改革,不然的话肯定坏事.蔡翛没有听从.升到中书舍人.宣和末年,高丽人入朝进贡,使者所经过的地方,调发百姓,安排车夫舟船,引起许多麻烦及浪费.孙傅说:“索求民力阻碍农时,对我们国家没有丝毫的好处.〞宰相说他的观点与苏轼相同,就上奏皇帝贬他去蕲州安置. 给事中许翰认为孙傅的言论只是偶然与苏轼相同,也没有其他恶意, 对这种依责任论事的处置太过分了.许翰也被撤职离开京城.靖康元年,朝廷征召孙傅担任给事中,晋升为兵部尚书.他上奏章请求恢复祖宗的法令制度,钦宗询问理由,他说:“祖宗的制度对人民有利, 熙、丰年间的制度对国家有利,崇、观年间的制度对奸臣有利.〞当时的人认为他说的是至理名言.靖康十一月,被任命为尚书右丞,不久又改任为同知枢密院.金人包围了都城,孙傅冒着箭石日夜亲自去巡视.〔读丘潘?感事诗?,其中有“郭京、杨适、刘无忌〞一句话, 是说在市民人中寻找到了刘无忌,在龙卫兵中寻找到了郭京.喜欢多事的人说郭京能施六甲法……〕金兵分四路呐喊着冲向前,宋兵败退, 掉到了护龙河中,尸首都把护龙河填满了,城门急速关闭.当天,金人就登上了城墙.靖康二年正月,钦宗到金国大帅的营帐去求和,让孙傅辅佐太子留守都城,依然兼任少傅.皇帝二十天后还没有返回. 孙傅屡次写信请求金国送还皇帝.等到废立的文书到来,孙傅非常悲痛地说:“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金人来索求太上皇、皇后、诸位王爷、嫔子公主.孙傅留下了太子不遣送.秘密地谋划着把太子藏到民间,另外找了一个貌似太子的人和貌似宦官的人杀了,并杀了十几个死囚, 带着他们的首级送给了金人,骗金人说:“宦官想把太子偷偷放走, 京城的人赶来争斗杀了他们,误伤了太子.我于是率兵去平定,杀了这些作乱的人来献上.如果这样还不行的话,那就把死的太子送来.〞过了五天,没有肯承当这件事情的人.孙傅说:“我是太子的老师, 应当和太子一同生死.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于是跟从太子一起前往.金国守门的人说:“我们只想要太子,你这作为留守的来参与什么?〞孙傅说:“我是宋朝的大臣,并且还是太子的老师,应当誓死相随.〞当天晚上,留宿在城门下;第二天,被金人召去.第二年二月,死在北方朝廷.绍兴年间,追赠他为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定.【测试版】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 •••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脩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I—f-f-f-f-f-f-f-f-f-4 FKf M FKf M FKf M FKf M FKf M FKf M FKf M FKf M FKf M FKf M 〞fArW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 • • •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困都城,傅日夜亲当失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 •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日:“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那么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 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迸.〞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日:“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 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五十三•列传第一百十二•孙傅传?〕4.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量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5.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测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脩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那么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B.孙传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译文:(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译文:。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古文翻译一、2019年1.2019年全国一卷:(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⑴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⑵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译:⑴于是说贾谊坏话道:“洛阳之人,年轻学浅,一味想独揽权力,使事情变得复杂混乱。
”⑵贾生屡次上奏,说诸侯封地有的接连数郡,不合古代制度,可以逐渐削减其封地。
短:说人的坏说;擅权:独揽大权;纷乱:扰乱,搅乱。
或:有的;制:制度,规章;稍:逐渐。
2.2019年全国二卷(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⑴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⑵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译:⑴圣人如果可以使国家强盛,不必效法陈规;如果可以使百姓获利,不必遵守旧制。
⑵法令在民间实行一年,秦人到国都诉说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
强国:使国家强盛;故:旧的事物,这里指陈规;利民:使百姓获利。
民,民间;之:往,到;初令:新法。
3.2019年全国三卷(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⑴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⑵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译:⑴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
”吴起才自知比不上田文。
⑵等到悼王死去,王室大臣暴乱而攻击吴起,吴起退逃到悼王尸旁并伏在尸体上。
此乃…也:这就是…啊;所以:…的原因;弗如:比不上,不如。
攻:攻击;走之:逃到,“走”意为逃跑,“之”意为到;伏之:伏在悼王的尸体上,“之”代指悼王尸体。
二、2018年1.2018年全国一卷(节选自《晋书·鲁芝传》)⑴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⑵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译:⑴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武官兵作为先锋。
⑵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
十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有选自宋史高考语文阅读难度大,不仅涉及阅读量大,而且种类繁多,包括一般科普文章、新闻报道、文学(散文、小说、传记)、古诗、文言文、片段阅读等。
读书难,文言文难。
其他类别的选文大多是现代的,与现在的普通话基本持平,阅读的语言难度较低;文言文不一样。
除了内容本身,单是语言就让很多考生头疼。
文言文是高考的必考题,所占分值19分,占总分的12,67%。
题型设置从2015年开始,课标全国卷的文言文题型基本稳定,三个选择题分别是断句题、文化常识题、内容概括分析题,一个主观题,包含两个句子翻译。
总的来说,文言文的考试不难,但是学生的分数很低,主要是看不懂文言文,也就是语文过不去。
如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或者更功利一点,如何提高文言文阅读应试能力。
虽然各种参考书中已经总结了很多应试技巧,但笔者认为,所有的应试技巧都是建立在阅读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的。
理解文言文,或者说所有文章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多阅读,积累文言文词汇和语法。
关于读书,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文献,我们应该读什么?我觉得阅读的内容不外乎两类,一类是课本,一类是精选论文。
01高考文言文选文出自哪里?笔者统计了2011-2020年课标全国卷高考文言文的选文,如下图: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高考必背64篇初中文言文背诵篇目16篇如图所示,近十年课标全国卷高考文言文选文共23篇,其中,《北史》1篇、《宋书》1篇,《后汉书》2篇,《晋书》2篇,《旧唐书》2篇,《史记》3篇,《明史》4篇,《宋史》8篇。
都出自《二十四史》,且都是人物传记。
从选文的篇目来看,命题专家似乎更喜欢《宋史》。
23篇选文中,竟有8篇出自《宋史》。
《宋史·袁枢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翻译文言语句是考查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高考语文全国卷都把主观性翻译题的分值提高到了10分,在整个文言文阅读中的比重增大了,理解:文言文翻译的钥匙。
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就要做好翻译训练,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使自己的翻译在准确明白、没有语病的基础上;既能体现原文语言特色,又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并力争使自己的翻译做到文笔优美生动,富有表现力。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宋史·袁枢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袁枢,字机仲,建之建安人。
幼力学,尝以《修身为弓赋》试国子监,周必大、刘珙皆期以远器。
试礼部,词赋第一人,教授兴化军。
为礼部试官。
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
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日治道尽在是矣他日,上问袁枢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日:“可与寺监簿。
”于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对,即因史书以言日:“臣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
”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
上日:“朕不至与此曹图事帷幄中。
”枢谢日:“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
”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
章悼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日:“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
”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日:“无愧古良史。
”迁大理少卿。
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其事以闻,人为危之。
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
诏权工部侍郎。
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
光宗受禅,叙复元官。
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
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
楚故城楚观在焉,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虞。
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
开禧元年,卒,年七十五。
创作《易传解义》及《辩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
李觉,字仲明,本京兆长安人。
太平兴国五年举九经,起家将作监丞、通判建州,秩满,州人借留,有诏褒之,就迁左赞善大夫、知泗州,转秘书丞。
太宗以孔颖达《五经正义》诏孔维与觉等校定。
王师征燕、蓟,命觉部京东诸州刍粮赴幽州。
维荐觉有学,迁《礼记》博士,赐绯鱼。
雍熙三年,与右补阙李若拙同使交州,黎桓谓曰:“此土山川之险,中朝人乍历之,岂不倦乎?”觉曰:“国家提封万里,列郡四百,地有平易,亦有险固,此一方何足云哉!”桓默然色沮。
使还,久之,迁国子博士。
端拱元年春,初令学官讲说,觉首预焉。
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
觉曰:“陛下六龙在御,臣何敢辄升高坐。
”上因降辇,令有司张帟幕,设别坐,诏觉讲《周易》之《泰卦》,从臣皆列坐。
觉因述天地感通、君臣相应之旨,上甚悦,特赐帛百匹。
俄献时务策,上颇嘉奖。
是冬,以本官直史馆。
右正言王禹偁上言:“觉但能通经,不当辄居史职。
”觉仿韩愈《毛颖传》作《竹颖传》以献,太宗嘉之,故寝禹偁之奏。
淳化初,上以经书板本有田敏辄删去者数字,命觉与孔维详定。
二年,详校《春秋正义》成,改水部员外郎、判国子监。
四年,迁司门员外郎,被病。
假满,诏不绝奉,卒。
觉累上书言时务,述养马、漕运、屯田三事,太宗嘉其详备,令送史馆。
觉性强毅而聪敏,尝与秘阁校理吴淑等同考试开封府秋赋举人,语及算雉兔首足法,觉曰:“此颇繁,吾能易之。
”及成,果精简。
淑意其宿制,即试以别法,皆能立就,坐中皆叹伏。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B.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C.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D.太宗幸国子监/谒文宣王/毕升辇将出西门/顾见讲坐/左右言觉方聚徒讲书/上即召觉/令对御讲/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秩满:谓官吏任期届满。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2020年全国一卷1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
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
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
轼曰:“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
”翻译:又减价出售常平米,制成许多稠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分街道治病,救活的人很多。
关键词:减粜,减价出售;常平米,常平仓的米;分坊,到各街道;活者,救活的人。
坊:①城市中住宅区②店铺、工厂、作坊③牌坊2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
翻译:他的文章博大深沉光辉灿烂,称雄百代,自从有文章以来,也属少有。
关键词:浑涵,博大深沉;雄视,称雄(压倒);鲜,①少、②鲜艳、明亮、明艳粜tiào卖粮食饘zhān稠(粥)节选自《宋史·王安中传》2020年全国二卷3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僭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
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京。
”翻译:同时上奏蔡京欺君犯上,祸国殃民等事。
皇上惊恐,采纳了进言。
关键词:僭上:越分冒用尊者的仪制或宫室、器物等。
蠹:蛀蚀,危害。
悚然:害怕的样子4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
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翻译:药师蛮横暴戾,对府中事务独断独行。
王安中无力控制,只是违心顺从他,所以药师更加骄横。
关键词:跋扈:专横暴戾。
第,只管。
曲意:委曲己意而奉承别人第:①副词,但,只管②次第、次序③按照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④科举考试的等级专:①单独占有②独断专行蠹dù蛀蚀器物的虫子黼fǔ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2020年全国三卷5永和末,多疾疫。
高考全国卷3文言文《宋史·范纯礼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纯礼字彝叟,以(因为)父仲淹荫(yìn,恩荫。
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知(主管,担任)陵台令兼永安县。
永昭陵(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的寝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zhuānpì,砖,砖瓦)及工徒(工匠役徒)于一路(沿途),独(唯独,只有)永安不受令。
使者以(把,后面省略了“永安不受令”这件事)白(禀告。
《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你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陵使(古代四时巡察省视皇陵的陵官)韩琦(qí),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
”他日,众质(质问,责问)之,纯礼曰:“陵寝(帝王及后妃的坟墓及墓地的宫殿建筑。
其名号一般是根据皇帝生前的功过和世系而命名。
开国皇帝之陵一般称为“长陵”,其后诸帝则应依其事迹和世系来命名,诸如康陵、定陵、显节陵等。
也有以所在地命名的,如霸陵、首阳陵等。
为皇帝建陵后,还要设置守陵奉祀之官以及禁卫和陵户)皆在邑境,岁时(一年四时)缮治(修缮整治)无虚日(没有闲着的时候),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哪如,何如。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如)置(搁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琦是(认为对)其对(对答,回答)。
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官署名。
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职掌稽核簿籍。
后世沿之。
至唐代,为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宋代为刑部三司之一。
金元废。
明清时用为刑部司官的通称)员外郎出(离开京城到地方为官。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永和初年,张衡离开朝廷出任河间国相)知遂州。
沪南有边事,调度(征调赋税)苛棘(严苛急切。
棘:通“亟”。
急切,急迫。
《诗·小雅·采薇》:“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宋史原文及翻译《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下面是关于宋史原文及翻译的内容,欢迎阅读!原文:周淙,字彦甚广,湖州长兴人。
父需,以进士起家,官至左中遣大夫。
淙幼警敏,力学,政和间以父任为郎,历官至通判建康府。
绍兴三十年,金渝盟,边事阳光城,帅守难其挑选,士夫亦惮行。
首命淙守滁阳,未前往,安远楚州,又徙濠梁。
淮、楚旧有并山水复置寨威吓者,淙为公约束,结保伍。
金主亮倾国犯下边,民有赖全活者不可胜计。
除直秘阁,再出任。
孝宗受到禅,王师坚忍虹县,中原之民饮光去归属于,扶老携幼二者属道。
淙一千口给甲壳类,行者犒以牛酒,至者判处室庐,人人感悦。
张浚视师,驻扎都梁,见到淙谋,辄经释,且曰:“陆机,公当与我俱死去。
”淙亦敬佩,至曰“头从今以后,身不容箭”。
浚入朝,悉陈其状,上嘉叹不已,进直徽猷阁,帅维扬。
会钱端礼以尚书宣谕淮东,复以淙荐,进直显谟阁。
时两淮经践蹂,民多流亡,淙极力招辑,按堵①如故。
劝民植桑柘,开屯田,上亦专以属淙,屡赐亲札。
淙奉行益力,进直龙图阁,除两浙转运副使。
未几,知临安府,上言:“自古风化必自近始。
陛下躬履节俭,以示四方,而贵近奢靡,殊不知革。
”乃条上禁止十五事,上嘉纳之,降诏奖谕,赐金带。
临安驻跸②岁久,居民日增,河流湫隘③,舟楫病之,淙请疏浚。
工毕,除秘阁修撰,进右文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以归。
上念淙不忘除敷文阁待制起知宁国府趣入奏上慰抚愈渥明年春复奉祠亟告老。
十月卒,年六十。
(Lizier《宋史周淙传》,存有删减)【注】①按堵:安居。
②驻跸(bì):皇帝出行,途中停留暂住。
③湫(jiǎo)隘:低洼狭窄。
译文:周淙,字彦广,湖州长兴人。
父亲周需,凭着考中进士开始做官,做官做到左中奉大夫。
周淙从小机警聪明,努力学习,宣和年间,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做了皇帝的侍从官,历任官职做到通判建康府。
绍兴三十年,金国背叛盟约,边疆战事正兴起,(朝廷)选择守帅官员很困难,士大夫也害怕前往(任职)。
《宋史·王安中传》2020年高考全国II卷|附译文翻译_文言文阅读题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
进士及第,历秘书省著作郎。
政和间,天下争言瑞应,廷臣辄笺表贺,徽宗观所作,称为奇才。
他日,特出制诏三题使具草,立就,上即草后批:“可中书舍人。
”未几,自秘书少监除中书舍人,擢御史中丞。
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时上方乡神仙之事,蔡京引方士王仔昔以妖术见,朝臣戚里寅缘关通。
安中疏请自今招延山林道术之士,当责所属保任;并言京欺君僣上、蠹国害民数事。
上悚然纳之。
已而再疏京罪,上曰:“本欲即行卿章,以近天宁节,俟过此,当为卿罢京。
”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
上为迁安中翰林学士,又迁承旨。
宣和元年,拜尚书右丞;三年,为左丞。
金人来归燕,谋帅臣,安中请行。
王黼赞于上,授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辽降将郭药师同知府事。
药师跋扈,府事皆专行,安中不能制,第曲意奉之,故药师愈骄。
靖康初,言者论其缔合王黼、童贯及不几察郭药师叛命,罢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嵩山崇福宫;又责授朝议大夫、秘书少监、分司南京,随州居住;又贬单州团练副使,象州安置。
高宗即位,内徙道州,寻放自便。
绍兴初,复左中大夫。
子辟章知泉州,迎安中往,未几卒,年五十九。
安中为文丰润敏拔,尤工四六之制。
徽宗尝宴睿谟殿,命安中赋诗百韵以纪其事。
诗成,赏叹不已,令大书于殿屏,凡侍臣皆以副本赐之。
其见重如此。
(节选自《宋史#183;王安中传》)参考译文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人。
哲宗元符三年进士。
政和年间,天下之人纷纷说有祥瑞出现,朝廷大臣都上表祝贺,徽宗佶看了王安中的笺表之后,(高兴地)称赞他是一个奇才。
有一天,徽宗下令出了三个题目让他拟稿,他立刻写完,皇帝(看后)在卷上批道:“他合宜担任中书舍人”。
不久,便从秘书少监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后又被提拔为御史中丞。
《宋史·袁枢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宋史·袁枢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翻译文言语句是考查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高考语文全国卷都把主观性翻译题的分值提高到了10分,在整个文言文阅读中的比重增大了,理解:文言文翻译的钥匙。
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就要做好翻译训练,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
使自己的翻译在准确明白、没有语病的基础上;既能体现原文语言特色,又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
并力争使自己的翻译做到文笔优美生动,富有表现力。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宋史·袁枢传》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袁枢,字机仲,建之建安人。
幼力学,尝以《修身为弓赋》试国子监,周必大、刘珙皆期以远器。
试礼部,词赋第一人,教授兴化军。
为礼部试官。
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
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日治道尽在是矣他日,上问袁枢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日:“可与寺监簿。
”于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对,即因史书以言日:“臣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
”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
上日:“朕不至与此曹图事帷幄中。
”枢谢日:“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
”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
章悼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日:“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
”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日:“无愧古良史。
”迁大理少卿。
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其事以闻,人为危之。
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
诏权工部侍郎。
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
光宗受禅,叙复元官。
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
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
楚故城楚观在焉,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虞。
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
开禧元年,卒,年七十五。
近几年高考全国卷中文言文中涉及的《宋史》内容2016全国卷1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九,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
密州民田产银,或盍取之,大理当以强。
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
”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
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
”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
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
居一岁,还京师。
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
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
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
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 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
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
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
B. 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
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最终改判。
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
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 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
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
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2015年全国卷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
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
翛不能用。
迁至中书舍人。
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
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慧国,崇、观法慧奸。
”时谓名言。
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
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堕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
是日,金人遂登城。
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
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给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
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刚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
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遂从太子出。
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
”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
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是(3分)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7.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上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更变,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祟、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全保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人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前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①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②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2018年全国卷3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党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使者以白陵使韩琦,琦曰:“范纯礼岂不知此?将必有说。
”他日,众质之,纯礼曰:“陵寝皆在邑境,岁时缮治无虚曰,今乃与百县均赋,曷若置此,使之奉常时用乎?。
琦是其对。
还朝,用为三司盐铁判官,以比部员外郎出知遂州。
泸南有边事,调度苛棘,纯礼一以静待之,料其可具者,不取于民。
民图像于庐、而奉之如神,名曰“范公庵”,草场火,民情疑怖,守吏惕息俟诛。
纯礼曰:“草湿则生火,何足怪!”但使密偿之,库吏盗丝多罪至死,纯礼曰:“以棼然之丝而杀之,吾不忍也。
听其家趣买以赎,命释其株连者。
除户部郎中、京西转运副使、徽宗立,以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前尹以刻深为治,纯礼曰:“宽猛相济,圣人之训。
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也有宽为患也。
”由是一切以宽处之。
中旨鞠享泽村民谋逆,纯礼审其故,此民入戏场观优,归途见匠者作桶,取而戴于首曰:“与刘先主如何?”遂为匠擒。
明日入对,徽宗问何以处之,对曰:“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事好生之德。
以不应为杖之,足矣。
”曰:“何以戒后人?”曰:“正欲外间知陛下刑宪不滥,足以为训尔,徽宗从之,纯礼沉毅刚正,曾布惮之,激驸马都尉王诜曰:“上欲除君承旨,范右丞不可。
”诜怒,会诜馆辽使,纯礼主宴,诜诬其辄斥御名,罢为端明殿学士,知颍昌府,提举崇福宫。
崇宁五年,复左朝议大夫,提举鸿庆宫。
卒,年七十六。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
B.“株”,本义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
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
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纯礼敢于抗言,受到韩琦赏识。
主管官员分配劳赋不当,他有理有据地提出异议,认为永安县负责陵寝日常维护,不应与各县均等,得到陵使韩琦认同。
B.纯礼关怀下属,处分重在惩戒。
他在遂州任上对下属宽厚,草场失火,守吏惶恐等候诛杀,库吏因盗丝将被处死,他均认为罪不至死而采用赔偿的惩处。
C.纯礼鉴察往事,治事去苛从宽。
在开封府任上,有村民被误告谋逆,他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认为应判杖刑,并以彰显皇上刑罚不滥为由,征得皇上认可。
D.纯礼坚毅刚直,不幸遭人算计。
他的正直让曾布恐惧,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王即借纯礼宴请辽使事构陷纯礼,致使纯礼蒙冤,最终遭到免职。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方务去前之苛,犹虑未尽,岂有宽为患也。
(2)愚人村野无所知,若以叛逆蔽罪,恐辜好生之德。
2017年全国卷3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