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定义概念分类与命名
- 格式:ppt
- 大小:273.50 KB
- 文档页数:30
第1章分类学和系统学分类学(Taxonomy)主要是关于生物体分类的科学。
在对各种不同的生物体进行分类之前,必须对它们进行鉴定和命名。
具有几方面独特特征的特殊个体类群称之为种。
不同的种组成属,由属组成科,科再组成目,以此类推直至所有的种都划归至一个最大的、范围最广的类群中。
作为食物、能源、居所、服装、药物、饮料、氧气及美好环境的来源,植物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最原始的忠实伙伴,几个世纪以来,植物一直是分类活动的主体。
人类的分类活动不只局限于生物有机体,人们对食物、服装、书籍、游戏、车辆、宗教、职业以及任何他们遇到的或影响他们生活的客观事物进行识别、描述、命名和分类。
这一过程源于生活,止于生活。
每个人如分类学家都要从生到死。
分类是人们的一种自然的消遣,是最必要的一种消遣的识别。
至今人们已知的绿色植物约35万种,这一数据是人们通过几千年的努力积累而成。
虽然自文明出现以来人们就开始了对植物的分类,但直到1813年德堪多(A. P. de Candolle)在他著名的著作Theorie elementaire de la botanique中将希腊词taxis(排列(整理、分类)和nomos(规则或法则)合成为一个词taxonomy,分类学(taxonomy)才作为一个正式的学科得到承认。
长期以来,植物分类学一直被认为是“对植物进行识别、命名和分类的科学”(Lawrence,1951)。
由于识别和命名是任何分类的前提,所以分类学也常被定义为“是关于分类的科学,包括分类的根据、原理、规则和过程。
”(Davis and Heywood,1963)。
虽然在二十世纪后半页期间,系统学(systematics)作为一个正式的较重要的研究领域得到了承认,但这一术语经历了一个重要的阶段。
系统学(Systematics)一词由拉丁词systema (有机的整体)衍生而来,systema一词用在了林耐著名的作品《自然系统》(1735)的题目中,虽然Huxley(1888)认为系统学(Systematics)一词是他发表在Nature(自然)上的关于鸟类系统学的文章中第一次使用该词,但系统学(Systematics)一词最早出现在林耐的《植物属志》(1737)中。
有机化学课程标准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无锡卫生高职校专业课课程标准(2014级用)《有机化学》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时数:136(理论学时:100 实践学时:36)学分:8适用专业:五年制高职药学、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后续课程:《分析化学》、《药物分析》、《药物化学》一、前言(一)课程的性质有机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是根据药学、生物制药技术、药物分析技术专业的教学需要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并为培养职业能力和适应继续学习的需要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设计思路该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1.让每一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有机化学,积极探究有机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有机化学的自信心。
2.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使他们能具备工作所必需的有机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同时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3.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有机化学的重要性,了解有机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有机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有机化学》课程在第三、四学期开出,课程框架和学时分配如下表:二、课程目标《有机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有机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有机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的工作能力和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逻辑学的基本思维形式逻辑学的基本思维形式逻辑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正确推理的学问。
它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基本研究对象,以认识和思维的规范性为核心内容。
逻辑学通过研究和总结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提供了思维和语言运用的规范,使我们能够正确理解和表达信息,避免混淆、歧义和错误,从而有效推进科学、技术、社会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逻辑学的三个基本思维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下面我们将分别介绍它们的含义和形式。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元,是对同类事物的普遍特征的心理反映。
例如,“动物”是一个概念,它包括许多不同的动物,如狗、猫、鸟、鱼等。
概念的形式包括定义、分类和命名。
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和外延的过程。
例如,“动物是具有生命的有机体”就是一个动物的定义。
分类是将同类事物归到同一个类别中的过程,可以按照种类、属性、功能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命名是为概念命名的过程,一般采用符号或单词来表示。
判断是根据已知的概念和关系,通过思维活动得出新的认识结果。
判断是由主语、谓语和宾语三部分构成的。
主语是对象,宾语是属性,谓语是连接它们两者的关系。
例如,“所有人都会死亡”就是一个判断,其中“人”是主语,谓语是“会死亡”,宾语是“所有”。
推理是通过已知的判断来得出新的判断结果的过程。
推理分为完全和不完全两种类型。
完全推理是在前提和规则的基础上,得出必然成立的结论。
例如,“所有人都会死亡,那么我也会死亡”就是完全推理的典型例子。
不完全推理则不确定结论的真实性,只有可能成立。
例如,“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明天也不例外”,这是不完全推理的典型例子。
在逻辑学中,还有其他的思维形式,如演绎、归纳、假设、分析、综合等。
这些思维形式都是为了防止思维的混乱和错误,以确保人们的认知和沟通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它们是人类思维进行科学探索和交流的基本工具。
总之,逻辑学的基本思维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它们是人类思维的基本单元和基本规范,是科学和人类文明进步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小学教学心理与教学设计》复习要点1、教育心理学:它是研究一定社会环境下,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2、教学心理:它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的知识和认知技能的学习以及如何设计并安排学习条件来促进和发展这种知识和技能的学科领域。
3、教学心理研究的性质:是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偏重于应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并且日益独立的学科(交叉学科)。
4、教学心理的发展历史:教学技术思想的影响;适应个别差异的教学改革;教学心理学的出现。
5、国外教学心理研究的主要领域:教学任务分析;儿童早期教育与教学作用的关系;能力倾向与教学作用处理、认知策略和反省认知训练;阅读理解模式的探讨;教学目标制定与结果的评定。
6、当前教学心理研究领域中基础问题的状况:认知表征;图式理论;认知策略。
7、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模式、抛锚式教学模式和随机进入式教学模式。
8、建构主义教学心理研究的基本假设:所有的知识意义都是通过内在表征过程主动建构出来的;所有知识意义是随着学习环境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发展之中。
9、教学心理研究的模式:(1)宏观模式(三过程四变量):教与学的心理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等四种主要变量,这些变量又和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与反思过程在一些共同影响课堂教学过程。
(2)微观模式:教学前确定教学目标;教学中考虑学生的学习过程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备课);执行教学设计(上课);教学后评价与反思(说课)。
10、教学心理的研究方式:演绎——从一般到特殊;归纳——从特殊到一般。
11、教学心理研究策略:基础科学研究(基础理论)、外推基础科学研究(理论推广)、应用水平研究(经验总结)。
心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12、教师社会角色:知识的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价者;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榜样和模范公民;学生灵魂塑造者。
13、教师职业角色形成的三个阶段:角色认知阶段(师范生)、角色认同阶段(新教师)、角色信念阶段(骨干教师)。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以啤酒酵母为例,它在分类学上的地位是:界(Kindom):真菌界门(Phyllum):真菌门纲(Class):子囊菌纲目(Order):内孢霉目科(Family):内孢霉科属(Genus):酵母属种(Species):啤酒酵母(一)、微生物的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每一分类单位之后可有亚门、亚纲、亚目、亚科...种的概念定义:种是一个基本分类单位,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在微生物中,一个种只能用该种内的一个典型菌株作为具体标本,它就是该种的模式种。
新种:sp.nov.或nov. sp.,新被鉴定的种发表时应在其学名后标上sp.nov.的符号,新种发表前应将其模式菌株的培养物存放在一个永久性的保藏机构,并应允许人们从中取得。
1. 种(species):是一个基本分类单位;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明显差别的菌株的总称。
①菌株(strain): 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及其一切后代(起源于共同祖先并保持祖先特性的一组纯种后代菌群)。
因此,一种微生物的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
菌株强调的是遗传型纯的谱系。
例如:大肠埃希氏杆菌的两个菌株:Escherichia coli B 和Escherichia coli K12★菌株的表示法:★如果说种是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那末菌株实际上是应用的基本单位,因为同一菌种的不同菌株在产酶上种类或代谢物产量上会有很大的不同和差别!微生物的分类单位-2②亚种(subspecies)或变种(variety):为种内的再分类。
当某一个种内的不同菌株存在少数明显而稳定的变异特征或遗传形状,而又不足以区分成新种时,可以将这些菌株细分成两个或更多的小的分类单元——亚种。
变种是亚种的同义词,因“变种”一词易引起词义上的混淆,从1976年后,不在使用变种一词。
第1 章概论1 、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简述:(1 )公元六世纪初,南朝人刘勰的著作《新论·专学》中提到了类似现代“ 分心测验” 的思想。
(2 )在中国古代,“ 七巧板” 是很常见的一种儿童玩具,其实它可以作为创造力测量的工具。
(3 )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的思想中包含着典型的东方文化特点:定性描述及带有道德判断色彩。
2 、中国近代心理测量的出现:(1 )1916 年,樊炳清先生首先介绍了比内- 西蒙智力量表。
(2 )1920 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和南京师范学校建立了我国最早的两个心理学实验室,廖世承和陈鹤琴先生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心理测验课。
1921 年,他俩正式出版《心理测验法》一书。
(3 )1922 年夏天,中华教育改进社聘请美国教育心理测验专家麦考尔来华讲学。
(4 )1924 年,陆志韦先生发表了《订正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30 年代又与吴天敏再次做了修订。
(5 )1931 年由艾伟、陆志韦、陈鹤琴、萧孝嵘等倡议,组织并成立了中国测验学会。
(6 )1932 年《测验》杂志创刊。
(7 )至抗战前夕,由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制定或编制出的合乎标准的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约20 种,教育测验50 多种。
3 、中国现代心理测量的发展:(1 )1936 年,苏联在批判“ 儿童学” 时扩大化,心理测验也被一概禁止。
(2 )从1978 年北京大学首建心理系开始,心理测验才重新得到恢复。
(3 )1979 年,林传鼎、张厚等以国外资料为参考,编制了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
(4 )1980 年初,北师大心理系开设了心理测量课。
1984 年,在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心理学年会上,成立了心理测验工作委员会,加强了测验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4 、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心理测验的产生,是出于实际需要。
配位化学基础一、基础知识:①定义:配合物是由可以给出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一定数目的离子或分子(称为配体)和具有接受孤对电子或多个不定域电子的空位的原子或离子(统称中心原子)按一定的组成和空间构型所形成的化合物。
如[Cu(NH3)4]2+、[Ag(CN)2]—离子等均为配离子。
配离子与带有异电荷的离子组成的中性化合物,如配盐[Cu(NH3)4]SO4、[Cu(H2O)4]SO4·H2O,配酸H2PtCl6],配碱[Cu(NH3)4](OH)2等都称为配合物。
不带电荷的中性分子如Ni(CO)4,[Co(NH3)3C13],就是中性配合物,或称配位分子。
②组成:中心离子(原子)、配体、配位原子,内界、外界,配位数。
③命名:(配体数)配体名称+ 合+ 中心原子名称(氧化数)配体多种时,一般先简单后复杂,先离子后分子,先无机后有机。
同类配体按配位原子元素符号的英文字母顺序。
一些常见的配合物,也可用简称或俗名。
④配合物的立体化学:a.中心离子的配位数:b.中心离子的杂化及空间立体构型c. 配合物的异构现象:因空间排列方式不同所引起的异构的现象——立体异构现象(几何异构及旋光异构等)。
因原子间连接方式不同所引起的异构现象——化学结构异构现象(键合异构、电离异构、配位异构、水合异构、配体异构及聚合异构等)。
⑤类型:※从中心离子分:单核、双核、多核※从配体中的配位原子数目分:普通(简单)配合物:中心原子一个,配体为单基(单齿);螯合物:多基(多齿)配体形成的环状配合物。
成环对配合物稳定性起增强作应(螯和合效应,ΔS<0 。
理想的螯合剂要求配位原子多(环多稳定性好);配位原子间要有二至三个原子间隔(形成五、六元环稳定)。
※从配体类型分:普通配合物、N2分子配合物、羰基配合物、大环配合物等※⑥磁性:忽略轨道对磁矩的贡献时:μ= n(n+2)⑦化学键理论价键理论(VBT):a配位键的本质b杂化与配离子的空间构型:配位数 2 3 4 5 6杂化方式sp sp2sp3dsp2dsp3sp3d d2sp2d2sp3sp3d2空间构型实例c内轨型外轨型d高自旋低自旋配体电子进入中心离子的外层空轨道ns np nd 时,中心离子的电子不发生重排,电子按自旋最大的状态排布,称为外轨型或高自旋。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
科目:病理学
部系:基础医学部
专业:临床医学
年级: 13临床3,4班
任课教师:张海林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尾页)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尾页)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破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尾页)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尾页)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尾页)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续页)
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尾页)。
2022年陕西中医药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衣原体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2、影响噬菌体吸附作用的内外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3、Calvin循环可分______、______和______3个阶段。
4、碳源对微生物的功能是______和______,微生物可用的碳源物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5、真核生物鞭毛杆的横切面为______型,其基体横切面则为______ 型,这类鞭毛的运动方式是______。
6、被誉为微生物学奠基人的是______世纪、______国的______;而细菌学的奠基人则为______国的______。
7、通常按工业发酵中菌种是否被载体固定,人为地分为______发酵和______发酵。
8、微生物寄生于其他微生物的例子如______、______;微生物寄生于植物的例子如______;微生物寄生于动物的例子如______。
9、微生物转录水平的调控一般都是蛋白质或某些小分子物质对基因转录的阻遏或激活,而在翻译水平上也发现了类似的______作用。
10、.常用的减毒活疫苗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二、判断题11、处于萌发阶段的芽孢,具有很强的感受态。
()12、培养营养缺陷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必须同时加入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及嘧啶。
()13、支持细胞大量生长的碳源,可能会变成次级代谢的阻遏物。
()14、嗜肝DNA病毒和逆转录病毒的基因组复制均存在逆转录过程。
()15、葡枝根霉和有性根霉的区别是:前者靠异宗配合产生接合孢子,后者靠同宗配合产生接合孢子。
()16、菌株的概念与克隆的概念相差甚远。
()17、稀释平板测数时,真菌的计数标准是选择每皿中菌落数在10~100 个的稀释度进行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