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 卫生知识培训(完整)
- 格式:ppt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55
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常识1、对公共场所进行卫生监督,依据什么法规?答:《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2、患有哪些疾病的从业人员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答: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活动性肺结核、皮肤病及其它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
[)、3、客房内客人用过的茶杯为什么要消毒?答:防止肠道传染病通过茶杯传播。
4、茶杯如何进行消毒?答:先要去污清洗,再用消毒液浸泡,最后用流动水冲净,也可以去污清洗后,直接用消毒柜消毒。
、5、理发毛巾用什么方法消毒效果最好?答:热力消毒(煮沸、100度的开水浸泡、远红外线消毒柜)。
、6、用单面紫外线灯消毒理发工具应注意什么问题?答:应定期翻动理发工具,使理发工具的双面都得到紫外线的照射,或1-2%戊二醛浸泡3小时后使用。
7、浴室供客人使用的拖鞋为什么要消毒?答:离止脚部皮肤病传染病传播。
8、为什么要禁止皮肤病和性病患者就浴?答;防止通过浴室的公共用品和设施传播上述疾病。
、9、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为什么要定期体检?答:早期发现并防止通过公共用品和室内空气传播疾病,保护从业人员和顾客的健康。
10、旅店和理发业的从业人员多长时间体检一次?答:一年。
11、公共场所发生污染事故或中毒报告时限?答:24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防疫机构。
、12、生活饮用水常用的消毒方法是什么?答;液氯、漂白粉、漂白粉精片。
13、生活饮用水消毒的目的?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常识答:防止发生肠道传染病。
[]14、测定饮用水中余氯的作用是什么?答:确定饮用水的消毒效果及防止生活饮用水二次污染。
15、评价饮用水消毒效果的常用指杯是什么?答: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余氯量。
16、二次供水的储水设备(水箱)的溢水管为什么要有卫生防护网罩?答:防止投毒、防止病媒动物和昆虫进入水箱污染水质。
17、二次供水箱为什么要加盖加锁?答:防止投毒、防止病媒动物和昆虫进入水箱污染水质。
18、二次供水的排水管为什么不能与下水道管直接连接?答:防止因负压和虹吸,把下水道的污水吸入水箱,防止下水的废气通过排水管渗入水箱。
公共场所卫生要求培训三篇篇一:公共场所卫生要求(培训材料)一、公共场所的概念、分类及其环境特征(一)公共场所概念公共场所是供公众从事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所,是提供公众进行工作、学习、经济、文化、社交、娱乐、体育、参观、医疗、卫生、休息、旅游和满足部分生活需求所使用的一切公用建筑物、场所及其设施的总称。
(二)公共场所的分类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共有7类28种:1、住宿、交际场所8种:宾馆、饭店、旅店、招待所、车马店、咖啡店、酒吧、茶座。
2、洗浴、美容场所3种:公共浴室(含足浴)、理发店、美容店。
3、文化、娱乐场所5种: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
4、体育、游乐场所3种: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
5、文化、交流场所4种: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
6、购物场所2种:商场(店)、书店。
7、就诊、交通场所3种: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飞机、轮船客舱、火车、客车车厢)。
(三)公共场所的环境特征由于公共场所在一定的空间内接纳和聚集的人群数量比较大,人群流动和交换比较快,且进出公共场所的人群组成比较复杂,不仅仅文化程度不同,而且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也有很大差别,其环境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1、人群密集,流动性大,以混杂各种污染源,造成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传播。
2、设备及物品供人群重复使用,易造成沾污和疾病的传播。
3、从业人员的卫生水平低,卫生制度不健全。
4、建筑和布局不合理。
这些环境特征不仅影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还关系到一般人群的身心健康。
因此,做好公共场所卫生工作,对预防和控制疾病,保护盒增进健康有重要作用。
二、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一)经营单位需取得“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办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每年复核审查一次(武进3月份前),未经年审继续经营者按无证经营处理。
(二)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包括新参加工作的人员,都应持有有效的"健康合格证明"及“卫生知识合格证明”。
公共卫生知识培训内容1. 哎呀呀,你知道不,公共卫生可太重要啦!比如咱们每天都要洗手,这就像给我们的小手洗个干净的澡,把那些坏细菌都洗掉!为啥要洗手呢,你想想看,你的手摸了各种东西,不洗干净多脏呀!所以洗手这个简单的动作,咱可千万不能马虎。
2. 嘿,公共环境的卫生咱也得注意呀!就像公园的长椅,要是脏兮兮的,谁还愿意去坐呀!大家都得爱护,不乱扔垃圾,这就像是给公共环境化个美美的妆,让它看起来整洁又漂亮。
你说是不是呀?3. 哇塞,生病的时候要注意隔离呀,这就好比把小怪兽关起来,别让它去祸害别人!如果生病还到处跑,那不是把病菌传给别人啦?这多不好呀,我们可不能这么干。
4. 公共厕所的卫生也不容忽视呢!想想看,如果里面又脏又臭,那多难受呀。
我们就应该像对待自己家的厕所一样认真,把它打扫干净,这也是为大家好呀,你说对不对呢?5. 哟呵,打喷嚏的时候可别对着人呀!这就像射箭一样,可不能乱射,得捂住嘴。
不然把病菌都喷到别人身上了,多不礼貌呀,人家该多讨厌你。
6. 公共餐具的卫生也很关键哦!就像我们的牙齿一样重要,如果不干净,用起来多别扭呀。
所以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保障大家的健康。
7. 嘿呀,在公共场合咳嗽也要注意呀!你想呀,咳嗽就像发射小炮弹,不能随便发射呀。
用胳膊肘挡住嘴,这样既文明又卫生。
8. 大家一起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时候,也要注意卫生呀!这就好像大家一起在一艘大船上,得共同维护好环境。
要是有人乱扔垃圾啥的,那不是破坏大家的心情嘛。
9. 公共卫生知识真的太重要啦!从我们每个人做起,就像盖房子要一块砖一块砖的垒起来一样,一点点的努力就能让我们的公共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所以呀,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吧!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公共卫生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只有每个人都重视并行动起来,我们才能拥有更健康美好的公共环境。
公共场所负责人卫生知识培训课件一、引言公共场所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维护大家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必须保证卫生和消毒的工作要做到位。
卫生知识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公共场所的负责人具备一定的卫生知识和技能,才能从源头上消灭卫生隐患,保证公共场所的安全和卫生。
二、卫生标准公共场所的卫生标准是非常严格的,下面讲述一些卫生标准的具体要求:1、设备和物品应当保持清洁卫生,干燥通风,无污迹无异味,设备应当定期清洗消毒,并按规定更换耗材。
2、公共场所应当设备洗手池、饮用水设施、厕所和垃圾桶。
3、公共场所应当配备消毒用品,包括消毒剂、手消毒剂、垃圾袋、手套等。
4、每天清理公共场所区域,特别是人们常触碰的地方如门把手、扶手等,需要更频繁进行清洁消毒。
5、针对食堂或餐厅等场所,烹饪的食材、餐具、用具等需要进行消毒,避免食品中毒事件的发生。
6、不得在公共场所吸烟,防止二手烟对公共卫生的危害。
三、卫生知识1、手卫生手是人体最容易接触外界环境并携带细菌的部位。
对于从事公共场所管理工作的人来说,保证自己和员工的手卫生至关重要。
为了保证手卫生,提醒各位负责人注意以下事项:(1)每次洗手应当用温水和肥皂,注意揉搓手心和指间,(2)当双手有泥土、油污、垃圾残渣等脏物时,应该先用流动水将脏物冲洗干净,(3)使用消毒液或手部消毒剂进行消毒,以做到更好的清洁。
2、创口消毒在公共场所筛查疾病感染的时候,有时需要进行创口消毒。
那么,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消毒方法:(1)对于需要消毒的伤口或皮肤颜色略有变化的区域,在进行消毒前应先清洁伤口和周围部位。
(2)使用75%酒精或碘伏进行消毒,抹伤口和周围的皮肤。
3、厕所清洁公共场所中,厕所是容易滋生细菌的场所。
负责人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清理每个厕所前,要先进行斑点检查。
(2)使用有效的清洁剂,并确保清洁剂的浓度正确。
(3)在清洁厕所的时候,先从清洗马桶开始。
(4)清理厕所坐垫的时候需要使用保护手套。
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材料精编资料一、公共场所卫生的重要性公共场所是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娱乐的重要场所,大量人员内外流动,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保持公共场所的卫生是重要的社会责任和文明素质体现。
二、公共场所卫生的目标1.保证人员健康与安全。
2.消除环境卫生隐患,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3.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增强个人和集体的卫生习惯。
4.提升公共场所的整体形象。
三、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要点1.定期清洁和消毒:公共场所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包括地面、墙面、桌椅等各种表面和设施设备。
2.垃圾分类和处理:公共场所应设立垃圾分类区域,引导公众进行垃圾分类,并定期进行下线处理。
3.保持通风良好:公共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确保空气质量。
4.设立消毒设备:公共场所应设立消毒设备,提供公众进行手部消毒,并做好消毒监管。
5.公共厕所管理:公共厕所应定期清洁,妥善管理,并保证供水和通风设施的正常使用。
四、公共场所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勤洗手:保持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接触过公共设施后,务必彻底清洗双手。
2.避免接触传染源:尽量避免与患传染病的人密切接触,不接触野生动物、禽类和家禽等容易携带病原体的动物。
3.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澡、保持身体清洁、衣物清洁、不携带宠物进入公共场所等。
4.避免乱丢垃圾:垃圾分类投放,避免乱丢垃圾,减少环境污染。
五、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宣传和培训通过宣传和培训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增强卫生习惯和自我保护意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1.举办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班,通过讲解、演示、实践等方式向公众传授卫生知识。
2.开展宣传活动,如卫生知识宣传横幅、宣传单、宣传片等,提高公众对卫生知识的认知和重视。
3.提供卫生知识问答,通过参与答题活动,激发公众对卫生知识的学习兴趣。
六、公共场所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七、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挑战和应对1.人员管理:增加卫生人员数量,完善卫生人员培训和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