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思维方式发展变化的趋势 (2)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1
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一、直觉行动思维儿童与成人一样,都在积极的活动中反映着现实。
婴儿的活动单位是动作。
婴儿的动作是构造智力大厦的砖瓦,动作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儿童早期动作的发展水平在某种程度上标志着心理发展的水平,同时,动作的发展又促进着心理的发展。
那么,儿童初期动作的发展水平又如何呢?新生儿具有先天性的反射动作,主要有吸吮反射、抓握反射、拥抱反射、踏步反射等。
这些先天反射到一定时期便自行消失。
新生儿的双手呈握拳状。
出生后12周,手指才松而屈,16~20周开始有真正的抓握,即一种以触一视觉为线索的自觉抓握。
婴儿从16周起,粗糙的手臂活动按发育成熟的程序,逐渐出现类似于捋、抓握、操纵和探索等精细动作。
因此,格塞尔把16周看做婴儿动作发展的转折阶段。
此外,16周的婴儿其头、眼、手的协调也迅速发展,颈部肌肉得到了充分发育,在别人的扶持下,可以不太稳地保持坐姿。
28周的婴儿能坐在椅子上,双手能灵活地活动,不但能伸出一只手去抓握物体,还会把物体从一只手递交到另一只手。
40周的婴儿能伸出食指作戳拨、撬动和抚漠,他们能成功地拉住线,并能在不抬高腕部的情况下用拇指指端与食(中)指指端拿起一粒小糖丸(儿科临床上称为平指摘)。
从40周婴儿的动作表现上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指端、舌尖、足和足趾正在逐渐成熟起来。
52周的婴儿能精确地抓起小糖丸或细线,但握住后再松开的能力控制较差。
60周(15个月)的儿童一般能独立行走,能叠两块方木,并能用手表示意图。
72周(18个月)的儿童开始能对各方面的动作进行协调,走路不摔跤,甚至能够开始跑动。
24个月的儿童能用蜡笔画一竖,能叠6块方木,能用3块方木排成一行,这表明他们对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动作已掌握了一部分。
专家们一般认为,3岁是儿童早期动作发育的顶点。
这时儿童的动作开始表现得比较成熟,自已会洗手、吃饭、小便。
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动作要领,因此行为也就日趋复杂。
儿童动作的发展是有个别差异的,但总的说来,儿童行为系统的建立是一个有序列的过程,而且每个相应的反应都标志着一个成熟阶段的一种行为模式。
晋城高平幼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幼儿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1929年,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进行了“双生子爬梯实验”,实验结果说明: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 )的作用显著。
A.遗传素质B.家庭教育C.文化环境D.生理成熟答案::D解析::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充分说明了生理成熟是教育的重要条件,教育不能超越人的生理成熟的基础。
2.近20年来,关于独生子女问题的研究不接受的结论是( )。
A.独生子女发展中,存在某些生活环境上的特殊性B.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表现出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问题C.家长的错误教养方式是独生子女个性和社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D.作为一个群体,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社会性存在显著差异答案::D解析::作为一个群体,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社会性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3.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幼儿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
这种记忆属于()A.意义记忆B.理解记忆C.机械记忆D.逻辑记忆答案::C解析::机械记忆指对所记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不理解,采用简单、机械重复的方法进行记忆。
与成人相比较,儿童常常运用机械记忆,他们反复背诵一些自己并不了解的材料,显得不是那么困难。
4.下列哪种推理属于转导推理?( )A.爸爸告诉孩子:“地上一道一道的是车沟。
”孩子就说:“爸爸脑门上也有车沟。
”B.孩子看到母鸡带着一群小鸡,认为老师带小朋友做游戏时也像母鸡。
C.有个孩子给石凳子浇水,盼望它快快长大。
D.有人喊孩子的妈妈,妈妈没回答,孩子就说:“妈妈没听见。
”答案::C解析::转导推理是3岁以下婴幼儿的思维方式特点之一,是以从一个具体的观察中形成一个具体的结论为基础的,它和成人的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形成了对比。
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的教育目标较多使用"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汇,这表明幼儿园教育强调( )。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必考知识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小明在滑梯上突然被小朋友从后面推了一下,飞快地滑了下来,吓得大哭。
作为老师,下列处理方式最为合理的是_____。
A : 立刻制止小明哭叫,尽快恢复秩序B : 查看小明是否受伤,同时不立刻制止他哭,让他把内心的恐惧发泄出来C : 马上找闯祸的小朋友,批评他,以安慰小明D : 旁观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2、判断题儿童的身心发展是一个自发的过程。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答案】× 。
解析:儿童的身心发展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是影响其身心发展的内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儿童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有先天的和后天的因素,有生物的和社会的因素,有生理的和心理的因素,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因素。
这些因素都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
3、判断题指导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评定幼儿成长发展是幼儿教师的权利。
_____参考答案: 正确本题解释:【答案】√。
4、单选题诊断性评价多半是在_____实施。
A : 教学过程中B : 形成性评价之后C : 形成性评价之前D : 教学过程之后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解析:诊断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之前进行的预测性评价或“事实评价” ,目的在于了解幼儿的基础情况,包括对幼儿的智力、技能、行为、能力、个性、情感、态度等等进行诊断,作出判断,为有效制订教育活动计划或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提供依据。
一般在教育活动开展前或在学期初进行这类评价。
5、多选题学前阶段美的启蒙重在培养儿童_____。
A : 美学知识B : 审美动机C : 发现美的能力D : 欣赏美的能力E : 表现美的能力参考答案: CDE本题解释:【答案】CDE。
解析:学前阶段美的启蒙重在培养儿童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和表现美的能力。
6、填空题幼儿注意的选择性有赖于____、____以及幼儿的需要、兴趣和经验等。
参考答案: 刺激物的强度新颖性7、单选题“发展适宜性原则”是美国针对幼儿教育界普遍出现的_____倾向提出来的。
幼儿思维方式的发展变化趋势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幼儿早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即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来进行思维。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思维方式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即能够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进行思维,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
2. 由直觉行动思维向象征性思维发展:幼儿早期的思维方式往往是直觉行动思维,即思维与行动紧密相连,通过直接感知和动作来思考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思维方式逐渐向象征性思维发展,即能够使用符号、表象和语言来表达事物,进行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3. 由自我中心思维向社会化思维发展:幼儿早期的思维方式往往是自我中心思维,即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难以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情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思维方式逐渐向社会化思维发展,即能够从他人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理解人际关系和社会的复杂性。
总之,幼儿思维方式的发展变化趋势是一个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由直觉行动思维向象征性思维、由自我中心思维向社会化思维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也应当注意引导幼儿朝着正确的思维方式方向发展,为其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单项选择题1.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思维品质称为思维的______。
A.广阔性B.灵活性C.逻辑性D.深刻性2.______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A.想像B.思维C.记忆D.知觉3.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是______。
A.综合B.抽象C.概括D.概念4.欣赏“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时运用的是______。
A.记忆表象B.创造想像C.再造想像D.幻想5.思考问题时能冷静地分析其依据、是非、利弊,不易受别人暗示或自己情绪的左右,这是思维的______。
A.深刻性B.独立性C.灵活性D.批判性6.鲁班发明锯子借助丝茅草的启示,说明解决问题受______的影响。
A.定势B.原型启发C.创造性人格D.动机7.通过提供概念的各种具体事例来改变概念的无关特征,以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这种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方式称为______。
A.适当定义B.变式C.比较D.辨别8.“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反映了思维的______。
A.概括性B.灵活性C.间接性D.直觉性9.想像是人脑对已有的______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A.经验B.知识C.客体D.表象10.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与活动方式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叫______。
A.变式B.定势C.知觉模式D.智力11.阅读小说时,头脑中产生的有关故事情节的过程是______过程。
A.再造想像B.创造想像C.幻想D.无意想像12.思维过程基本的智力操作手段是______。
A.分析与综合B.比较与分类C.抽象与概括D.具体化和系统化13.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能诊断病情属下列______的思维特性。
A.直接性B.间接性C.广阔性D.概括性14.“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是______。
A.再现思维B.求同思维c.聚合思维D.发散思维15.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______。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考点强化练习最新版(二)1、单选题对某一教育活动效果的评价,不能只听某个领导或某个专家的意见,还要听取同行的意见,听取广大家长的意见,更要考查所评幼儿的发展水平,收集方方面面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最后做出恰当的评价。
这一评价过程体现了评价的_____原则。
A : —致性B : 全面性C : 目的性D : 可比性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
解析:全面性原则指的是在教育实践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教育评价必须连续不断地对教育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各个构成要素进行全面的评价,综合地考虑幼儿园教育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而连续一贯、持之以恒的评价。
2、判断题为人师表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答案】× 。
解析: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3、判断题教师在用语言指导游戏时,口气应十分肯定直接。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答案】× 。
解析:对游戏的指导应有启发性,不能肓目地干涉。
4、简答题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如何正确处理好全面发展教育与因材施教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 全面发展的教育是我国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它是指面向所有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的所有方面;但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不等于对全体儿童进行同一标准的教育。
(2) 由于每一个幼儿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在身心特征方面,皆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因此,教育要根据幼儿个人潜能和特性,在体、智、德、美等各方面有所侧重地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在“面面俱到”中做到“重点突出”。
(3) 全面发展是因材施教的目标,因材施教则是个体全面发展的前提。
5、单选题“发展适宜性原则”是美国针对幼儿教育界普遍出现的_____倾向提出来的。
A : 幼儿教育多元化B : 幼儿教育制度化C : 幼儿教育小学化D : 幼儿教育特色化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答案】C。
2022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能力检测试卷附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_考号: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的形成。
为了避免影视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
A.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视片B.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C.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D.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2、关于幼儿对时间概念的掌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一日时间延伸的认识水平高于对当日之内时序的认识B.对一日时间延伸的认识水平低于对当日之内时序的认识C.对过去认识的发展水平高于对未来的认识水平D.对未来认识的发展水平高于对当日的认识水平3、下列说法中属于蒙台梭利教育观点的是()。
A.注重感官教育B.注重集体教学作用C.重视实物使用D.通过游戏使自由与纪律相协调4、婴儿表现出明显的分离焦虑现象时,表明婴儿已获得()。
A.条件反射观念B.母亲观念C.积极情绪观念D.客体永久性观念5、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和行为。
A.感性认识B.环保意识C.人文意识D.自然规律6、幼儿在户外运动中扭伤,出现充血、肿胀和疼痛,教师应对幼儿采取的措施是( )。
A.停止活动,冷敷扭伤处B.停止活动,热敷扭伤处C.按摩扭伤处,继续活动D.清洁扭伤处,继续活动7、幼儿园摆放玩具的橱柜应()于儿童的身高。
A.低B.高C.持平D.高或低8、幼儿认真完整的听完老师讲的故事,这一现象反映了幼儿注意的什么特征?()A.注意的选择性B.注意的广度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配9、看见小坦克,就要玩开坦克;听见蛙鸣,就要学青蛙跳;拿到雪花积木片,就会想到冬天的漫天风雪;如果没有玩具,幼儿可能呆呆地坐着。
幼儿教师招聘常考简答论述案例题一、简答题1.幼儿教师应当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质?1.【育萃专家解析】幼儿教师素质要求主要有三个方面: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和能力素质。
(1)幼儿教师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素质:教师必须忠诚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这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思想品德素质;教师也要热爱幼儿,把身心奉献给幼教事业。
(2)健康的身心素质。
幼儿教师应该有宽阔慈爱的心胸、稳定的情绪、丰富的感情和活泼开朗的性格。
(3)幼儿教师的能力素质。
幼儿教师需要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了解洞察每个幼儿的内心世界、因人施教的技能和能力等。
从知识结构上说,需要涉及一个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宽广的能力结构。
观察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也是幼儿教师应有的能力。
2.儿童动作规律有哪些?2.【育萃专家解析】略。
3.简要说明幼儿坚持性及其发展的关键年龄。
3.【育萃专家解析】3岁幼儿坚持性的发展水平很低,在某些条件下能够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动,但是行动过程不完全受行动目的制约,坚持时间极短。
在实现目标过程中,困难枯燥会使他们失去坚持完成任务的愿望和行动;许多情况根本不能接受坚持性任务。
坚持发生明显质变的年龄在4~5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变化最迅速的年龄,也是受外界影响波动最大的年龄。
实验表明:4~5岁是幼儿坚持性发展最关键年龄。
正是在这个年龄,外界环境对坚持性的影响最大。
4.简述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
4.【育萃专家解析】(××区幼儿教师招聘2013年真题)(1)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正在发展;(2)形象记忆为主,词语逻辑记忆正在发展;(3)意义记忆效果优于机械记忆。
5.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是什么?5.【育萃专家解析】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是:(1)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2)促进幼儿情感的发展,丰富深化积极情感,疏导消极情感;(3)平衡儿童的情绪,积极情绪得到巩固、深化,消极情绪得到疏导;(4)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发展其社会性行为。
幼儿的思维方式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显著的变化。
以下是幼儿思维方式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
1. 感知和感知运动阶段: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幼儿主要通过感觉器官来探索
和理解周围的世界。
他们开始发展对物体的感知能力,并通过动作和感觉经验来认识环境。
2. 操作期阶段:约在2岁左右,幼儿开始发展出操作性思维,即通过主动操作
和实验来理解物体和事件。
他们开始形成简单的原因与结果关系,并试图解决问题和达到目标。
3. 前逻辑阶段:大约在2岁到7岁之间,幼儿进入前逻辑阶段,开始发展出更
为复杂的思维方式。
他们开始使用符号和符号系统来表示对象和事件,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排序。
此阶段的幼儿还表现出以自己为中心的思考,即无法真正理解其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4. 具体操作阶段:约在7岁到11岁之间,幼儿进入具体操作阶段,他们开始能
够进行逻辑推理和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他们能够理解具体的概念,如数量、空间、时间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5. 形式操作阶段:大约在11岁以后,幼儿进入形式操作阶段。
在这个阶段,他
们开始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够处理抽象的概念和符号,并进行逻辑推理。
他们能够考虑多个变量和因素,并能够进行假设和演绎推理。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发展趋势是一般性的描述,个体差异可能存在。
幼儿的思维方式的发展还受到环境、教育和个体经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市(区县)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2022年幼儿教师资格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真题模拟试卷C 卷 含答案 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在幼儿教师激发幼儿活动兴趣的方法中,幼儿教师用有趣的故事、谜语或生动的动作描述激起幼儿活动兴趣的方法属于( )。
A.语言激励法 B.材料吸引法 C.表演法 D.暗示法2、儿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是( )。
A.家庭 B.托儿所 C.幼儿园 D.学前班3、在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事物“量”的特征时,恰当的做法是( )。
A 、引导幼儿感知常见事物的大小、高矮、粗细等 B 、引导幼儿识别常见事物的形状C 、和幼儿一起手口一致点数物体,说出总数D 、为幼儿提供“按数取物”的机会 4、当刺激多次重复出现时,婴儿好像已经认识了它,对它的反应强度减弱,这种现象称作( )。
A.记忆的潜伏期 B.回忆C.客体永久性D.习惯化5、幼儿阶段开始出现书面言语的发展,其书面言语发展的重点是( )。
A.识字 B.写字C.阅读D.写作6、小班幼儿观察植物时,下列哪条目标最符合他们的发展水平( )。
A.能感知到周围植物的多种多样B.会观察记录植物生长变化过程C.能察觉到植物外形特征与生存环境的反应关系D.能发现不同种类植物之间差异7、评价幼儿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指标是( )。
A.体重和头围 B.头围和胸围 C.身高和胸围 D.身高和体重8、下列表述中,与大班幼儿实物概念发展水平最接近的是( )。
A.理解本质特征 B.理解功能性特征 C.理解表面特征 D.理解熟悉特征9、对幼儿园活动的正确理解是( )。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幼儿园教育理论综合》考点特训最新版(二)1、单选题下列不属于 6~12 个月婴儿的身体发展特征的是_____。
A : 出现分离焦虑B : 能重复连续清楚地发出一些音节C : 有抓握反射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抓握反射是新生儿的特征。
2、判断题上课时,教师对幼儿的坐姿要求应是幼儿自觉舒适即可。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答案】× 。
解析:因幼儿本身的特点,教师在上课时对幼儿的坐姿要求为坐稳且端正即可。
3、多选题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包括_____。
A : 从笼统到分化B : 从具体到抽象C : 从被动到主动D : 从零乱到系统参考答案: ABCD本题解释:【答案】ABCD。
4、简答题为什么说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其原因是:(1) 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
幼儿身心尚未成熟,他们需要社会特殊的保护和照料。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元,也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担负着养育幼儿的重大责任。
对于幼儿来说,与父母共同生活是最重要的需要。
(2>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给幼儿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
每个幼儿都从自己家庭的生活中获得不同于他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发展待人处事的能力以及语言等。
这一切在幼儿人园后,仍然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只能在幼儿原有的基础上展开,否则教育效果不佳。
(3)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力量。
家长与幼儿天然的联系使家长具有别人难以替代的优势,一旦家长与教师为着一个共同的目的携起手来,教育效果将倍增。
具体表现在:家长的参与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家长本身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
5、判断题最近发展区存在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_____参考答案: 错误本题解释:【答案】× 。
解析:最近发展区存在于儿童心理发展的每时每刻。
幼儿思维方式发展变化的趋势
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最初的思维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的思维。
(1)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主要特点是:
①思维是在直接感知中进行的;②思维是在实际行动中进行的;③典型方式是尝试错误,主观上无预定目的和行动计划。
(2)具体形象思维,依靠表象即事物在头脑中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
是在直观行动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抽象逻辑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通过概括、判断和推理进行的,是高级思维方式,严格说学前期就有这种方式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