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高等有机化学 醇和酚
- 格式:ppt
- 大小:7.29 MB
- 文档页数:103
3、醇和酚-鲁科版选修五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醇和酚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特性。
2.掌握醇和酚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及其反应机制。
3.能够识别醇和酚在化学实验中的常见实验现象。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醇和酚的结构、命名和化学性质。
2.醇和酚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及其反应机制。
三、教学内容3.1 醇的基本概念醇是碳链上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氢氧根离子所取代的有机化合物,具有羟基(-OH)官能团。
醇可通过碳链长度、羟基数量以及羟基位置来区分不同种类。
醇含有的羟基数量多少,会影响其溶解性、沸点和熔点等物理性质。
3.2 醇的化学性质醇的化学性质主要体现在其含有活泼的羟基官能团中。
羟基上的氧原子可以通过共僵化氢键与其他分子进行反应。
醇可以导致碱金属水合离子的水解生成氢气和相应的金属氢氧化物。
醇也可以进行酸催化的裂解,将羟基裂解出来,生成烯烃和水。
3.3 酚的基本概念酚是含有羟基官能团的芳香烃,其分子中只有一个活泼的羟基官能团。
酚的味道苦涩,有强烈的腐蚀性,能够麻痹神经末梢。
酚也有药用价值。
3.4 酚的化学性质酚在分子中只含有唯一的羟基官能团,因此其化学性质相对单一。
酚可以被氧化成醛或羧酸,也可以被硝化生成硝基取代的产物。
此外,酚可以进行烷基化、酰基化等反应。
3.5 醇和酚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及其反应机制醇和酚在有机合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最常见的即是它们作为氢原子供体参与还原反应。
此外,醇和酚也可以用作酰化、烷基化、酯化和脱水等反应的反应物。
其中脱水反应是醇和酚应用最为广泛的合成方法之一。
3.6 醇和酚实验现象醇和酚在化学实验中有着很多独特的实验现象。
例如,醇的熔点和沸点随着羟基数量的增加而增加,而酚则相反。
另外,酚在燃烧时会放出黑烟,而醇燃烧时则不会。
四、教学方法1.讲解结合实验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现醇和酚的特性。
2.多做习题,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掌握概念。
3.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实验,培养实验设计和科学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理解醇和酚的化学性质,掌握其结构和官能团。
2. 学会使用实验仪器和药品,进行有机化学反应。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2. 醇和酚的化学反应3.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1. 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2. 醇和酚的化学反应3. 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四、教学难点1. 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的差异2. 醇和酚的化学反应条件及产物3. 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引出醇和酚的概念。
2. 介绍醇和酚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课1. 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a. 醇的结构特点:碳链上有一个或多个羟基(-OH)。
b. 醇的性质:与金属钠反应、与无机含氧酸成酯、脱水成烯、醇的氧化等。
c. 酚的结构特点:苯环上有一个或多个羟基(-OH)。
d. 酚的性质:酸性、氧化、亲电取代等。
2. 醇和酚的化学反应a. 醇的化学反应:与金属钠反应、与无机含氧酸成酯、脱水成烯、醇的氧化等。
b. 酚的化学反应:酸性、氧化、亲电取代等。
(三)实验操作1. 实验仪器与药品:甲醇、乙醇、丁醇、辛醇、钠、酚酞、仲丁醇、叔丁醇、无水ZnCl2、浓盐酸、1% KMnO4、异丙醇、NaOH、CuSO4、乙二醇、甘油、苯酚、pH试纸、饱和溴水、1%KI、苯、H2SO4、浓HNO3、恒温水浴锅等。
2. 实验步骤:a. 醇的性质1. 比较醇的同系物在水中的溶解度。
2. 醇钠的生成及水解。
3. 醇与Lucas试剂的作用。
4. 醇的氧化。
5. 多元醇与Cu(OH)2作用。
b. 酚的性质1. 酚的酸性。
2. 酚的氧化。
3. 酚的亲电取代。
(四)实验总结1. 总结醇和酚的结构与性质差异。
2. 总结醇和酚的化学反应条件及产物。
3. 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醇和酚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掌握醇、酚、醚的分类、命名、结构和性质;(2)了解醇、酚、醚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条件;(3)熟悉醇、酚、醚的制备方法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解决有机化学问题的能力;(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安全意识。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内容1. 醇(1)醇的分类、命名、结构和性质;(2)醇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条件;(3)醇的制备方法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2. 酚(1)酚的分类、命名、结构和性质;(2)酚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条件;(3)酚的制备方法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3. 醚(1)醚的分类、命名、结构和性质;(2)醚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条件;(3)醚的制备方法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关注醇、酚、醚这一类有机化合物;(2)介绍醇、酚、醚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1)醇的分类、命名、结构和性质;(2)酚的分类、命名、结构和性质;(3)醚的分类、命名、结构和性质;(4)醇、酚、醚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条件;(5)醇、酚、醚的制备方法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3. 实验操作(1)演示醇、酚、醚的制备实验;(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3)分析实验结果,总结醇、酚、醚的制备方法及反应条件。
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的提问、回答、实验操作等;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安全意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安全意识;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十章 醇、酚一 选择题1.ClCH 2CH 2CH 2OH + PBr 3 ──> 主要产物为:(A) BrCH 2CH 2CH 2OH (B) CH 2=CHCH 2OH (C) ClCH 2CH =CH 2 (D) ClCH 2CH 2CH 2Br 2.乙醇与二甲醚是什么异构体? (A) 碳干异构 (B) 位置异构 (C) 官能团异构 (D) 互变异构3.下列试剂中,哪一个可用来区别顺和 反-1,2-环戊二醇? (A) 丙酮 (B) 臭氧 (C) 异丙氧基铝 (D) 氢化铝锂4. 哪一种化合物不能用于干燥甲醇? (A) 无水氯化钙 (B) 氧化钙 (C) 甲醇镁 (D) 无水硫酸钠5.下列化合物苯甲醇(I),二苯甲醇(II),三苯甲醇(III),甲醇(IV)与HBr 反应的活性顺序为: (A) III>II>I>IV (B) IV>I>II>III (C) IV>III>II>I (D) I>II>III>IV6.为了合成烯烃(CH 3)2C =CH 2,最好选用下列何种醇?7.为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采用呼吸分析仪,其中装有K 2Cr 2O 7 +H 2SO 4,如果司机血液中含乙醇量超过标准,则该分析仪显示绿色,其原理是: (A) 乙醇被氧化 (B) 乙醇被吸收 (C) 乙醇被脱水 (D) 乙醇被还原 8.淀粉发酵可制乙醇,乙醇进入人体后,即可作用于神经系统,又可在人体内随能量的释放而分解,所以乙醇是: (A) 药物 (B) 食物 (C) 既是药物又是食物 (D) 既非药物又非食物 9.下列转换应选择什么恰当的试剂?(A)KMnO 4 + H +(B)HIO 4 (C)CrO 3 + H + (D)新制备的MnO 2 10.下列化合物在1HNMR 谱中有两组吸收峰的是:(A) CH 3CH 2CH 2OCH 3 (B) CH 3CH 2CH 2CH 2OH(C) CH 3CH 2OCH 2CH 3 (D) (CH 3)2CHCH 2OH 11.能使不饱和伯醇氧化成不饱和醛的氧化剂应是 :① KMnO 4/H + ② CrO 3/H + ③ CrO 3/吡啶 ④ 新鲜 MnO 2 (A) ③④ (B) ①④ (C) ①③ (D) ②③ 12.下面反应的主要产物是:(A) (B)(C) (D)13.下面的反应, 能用来制备邻二醇化合物的是 : (A) 酮的单分子还原 (B) 酮的双分子还原 CH 3CH 2CHCH 3(C)(CH 3)2CHCH 2OH(A)CH 3CH 2CH 2CH 2OH (D)(CH 3)3COH (B)OHCHOCH 3CH CCH 3CH 3CH 3CH 2C CH 3OSO 3H 3CH 3CH 2C CH 33O C CH 33CH 2CH 3CH 3CH 2C 3CH 2CH 3CH 2C CH 3OH 350%H 2SO 4(C) 烯烃被热的浓的KMnO 4溶液氧化 (D) 烯烃的硼氢化-氧化 14.下述反应能用来制备伯醇的是:(A) 甲醛与格氏试剂加成, 然后水解 (B) 乙醛与格氏试剂加成, 然后水解 (C) 丙酮与格氏试剂加成, 然后水解 (D) 苯甲腈与格氏试剂加成, 然后水解 15.下面哪些(或哪个)化合物能被HIO 4氧化?(A)Ⅰ (B)Ⅰ和Ⅳ (C)Ⅲ (D)Ⅰ,Ⅱ和Ⅳ 16.下面的氧化反应,需何种试剂?(A) Ag(NH 3)2+ (B) O 3 (C) 过氧酸 (D) CrO 3-Py 17. 用HBr 处理(R )—2—溴丁烷得到(S )—2—溴丁烷的反应机理是:A. S N1B. E 1C. S N2D. E 218. 下列醇在酸催化下的脱水反应活性大小顺序正确的是:A. (1)>(2)>(3)B. (2)>(1)>(3)C. (3)>(2))>(1)D. (2)>(3)>(1) 19.(CH 3)3CCH 2OH 在HBr 水溶液中形成的主要产物是CH 3CHCHCH 3CH 3BrABCDCH 2Br(CH 3)3C (CH 3)2CHCH 2BrCH 2CH 2CH 3CHCH 3BrCH 320反应产物是:IV IIIII ICH 2CH 2C CH 2OH O OH CH 3CHCH OCH 3O 2CH 2CH C CH 3OH O CH 3CH C CH 3OH O CH 3CH CH 3OH CH 3CH CH 3O DCBAC CH 3CH 3hCH 3OCO P hCOCCH 3CH 3CH 3OCH 3OC CCH 3OP h CH 3OCCH 3COCH 3hCH 3C CH 3CH 3OHP h CH 3OC OH CH 3CH CH 3CH CH 3OH(3)CH 3C CH 3CH 2CH 3(2)CH CH 3CH 3CH 2CH 2OH (1)21. 可用来鉴别伯醇,仲醇和叔醇的试剂是:A 格氏试剂 (B ) 林德拉试剂(C ) 沙瑞特试剂 (D ) 卢卡斯试剂22.下列哪种化合物能形成分子内氢键? (A) 对硝基苯酚 (B) 邻硝基苯酚 (C) 邻甲苯酚 (D) 对甲苯酚 23.比较苯酚(I)、环己醇(II)、碳酸(III)酸性的大小: (A) II>I>III (B) III>I>II (C) I>II>III (D) II>III>I24.下列酚:苯酚(I),邻硝基苯酚(II),间硝基苯酚(III)和2,4-二硝基苯酚(IV)酸性大小次序为: (A) I>II>III>IV (B) III>II>IV>I (C) IV>II>III>I (D) IV>III>II>I 25.下列反应O HC H 2C H C H 2O C H 2C H C H 2叫克莱森重排,它是:(A) 碳正离子重排 (B) 自由基重排 (C) 周环反应 (D) 亲电取代反应 26. 医药上常用的消毒剂'煤酚皂'溶液(俗称来苏尔)主要成分是: (A) 苯酚 (B) 2,4-二硝基苯酚 (C) 三硝基苯酚 (D) 甲苯酚 27.维生素K 与其他维生素不同的结构特点是在分子中含有: (A) 异戊二烯结构 (B) 醌结构 (C) 五元环 (D) 芳环28. 与FeCl 3发生颜色反应,是检验哪类化合物的主要方法? (A) 羟基结构 (B) 醚链结构 (C) 烯醇结构 (D) 酯基结构29.下面哪个化合物与溴水反应能使溴水褪色并生成白色沉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