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学考试全部重点.doc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4
2023教育资格教学知识与技能知识点
教育资格证是教师从业的必备证书之一。
取得教育资格证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知识与技能。
以下是2023教育资格教学知识与技能的知识点:
1. 教育学基础知识:
-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教育目标与任务的确定
2. 教学设计与评价:
- 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 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工具
- 课程与教材的选择与应用
3. 教学组织与管理:
- 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 课堂管理与纪律维护
- 学生评价与个别辅导
4.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 教学媒体与教学技术的运用
- 多媒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5. 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
- 学科基本知识与概念
- 学科教学的特点与方法
- 学科教学的难点与问题
6. 教育伦理与法律:
- 教育伦理的基本原则
- 教育法律法规的了解与遵守
- 学生权益与安全保障
以上是2023教育资格教学知识与技能的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与技能对于教师的从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至关重要。
希望本文档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教育资格教学知识与技能。
《教育学基础》考核知识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①实践性②耦合过程③动力性④社会性、历史性、文化性2、教育要素:①、教育者:指能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活动的人。
因此,一个真正的教育者必须有明确的教育意图或教育目的,理解她/他在实践活动中说肩负的促进个体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任务或使命。
②、学习者: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
③、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势与内容的统一。
3、农业社会的教育的特征:①、古代学校的出现与发展;②、教育阶级性的出现和强化;③、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4、工业社会的教育的特征:①、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②、教育与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③、教育的公共性日益突出;④、教育的复杂性程度和理论自觉性都越来越高,教育研究在推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5、信息社会的教育的特征:①、学校将发生一系列变革;②、教育的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全面理解;③、教育的国际化与教育的本土化趋势都非常明显;④、教育的终身化和全民化理念成为指导教育改革的基本理念。
6、教育学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具有标志性的人物、代表作及其基本观点:①、中国古代无名氏的《学记》,它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②、英国培根,是“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了归纳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③、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④、赫尔巴特,是康德哲学教席的继承者,“现在教育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使教育成为科学;⑤、英国哲学家洛克,他的《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⑥、法国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享誉全球的《爱弥儿》7、教育学流派:①、实验教育学;②、文化教育学;③、实用主义教育学;④、马克思主义教育学;⑤、批判教育学。
职业教育学新编第三版考试题1、关联词选用:()怎么样,()让你觉得它们是泰山的天然的主人,好像少了谁都不应该似的。
[单选题] *只有才不仅还不但而且不管都(正确答案)2、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阻挠(náo)否极泰来(fǒu)B、奇葩(pā)忍俊不禁(jìn)C、创造(cào)羽扇纶巾(guān)D、抨击(pēng)良莠不齐(yǒu)(正确答案)3、“果脯”的读音是“guǒfǔ”。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1词鼎盛于唐代,它分小令和长短句。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5、1“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句写词人清醒之后漂泊江湖的感受,巧妙地用景写情,景语即情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成为名句。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1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交警的表述是得体的。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54. 下列句子中加双引号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单选题] *A.在抗击疫情时期,众多“莘莘学子”通过空中课堂网络直播等方式在家学习。
B.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正确答案)C.夕阳西下,湖面光影交织,好一派“浮光掠影”的景象。
D.在演讲比赛中,钟明“夸夸其谈”,最终以优异表现获得一等奖。
8、“秋士”的意思是()[单选题] *得志的人读书人秋天的战士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正确答案)9、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爱而不见(xiàn)B、搔首踟蹰(zhī)(正确答案)C、静女其娈(luán)D、彤管有炜(wěi)10、11.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三次,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还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层次。
职业教育学重点知识整理第一章1、教育广义:一切能够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和改变人们思想意识的过程都可以称之为教育狭义: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2、教育的特点一是:有固定的场所或专门的教师、固定的教师和一定数量的学生二是:具有特定的培养目标、管理制度和规定的教育内容3、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4、职业教育:指在学校内或学校外为提高职业熟练度而进行的全部活动,它包括学徒培训、校内指导、课程培训、现场培训和全员再培训5、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为从事职业工作做准备的教育6、职业教育的特性职业性- 实践性- 社会性- 终身性- 全民性7、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为图自强而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培养人才的目的催生了我国近代再早的学校职业教育制度8、教育思潮劳作教育思潮:兴起于德国- 代表人凯兴斯泰纳内容:劳作是具有教育价值的个人活动方式培养服务于国家的有用公民是教育的目标建立劳作学校,贯彻劳作学校的精神是实施公民教育的最佳手段②普职整合教育思潮:美国- 代表人杜威- 以职业教育与自由教育整合为核心- 重视人的发展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③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潮:美国核心:CBET实践形式:澳大利亚职业与继续教育模式、德国双元制、国际劳工组织的模块技能培训模式(MES)终身教育思潮:代表人物法国保罗.朗格朗- 影响是国际性的内容:P26-27第二章1、职业教育的功能智育- 德育- 政治- 经济- 社会- 文化教育功能:是教育对整个社会的维持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教育的目标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在所以教育功能中,育人功能是最为根本的一项大德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在受教育者身上施加影响,培养所期望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律、心理的素质的教育过程,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职业教育学一填空题1、我国最早的实业学堂是1866年的(福建船政学堂),这是我国企业办学之始。
2、我国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和(“劳动预备制度”),规定每一个公民就业前都要接受一定时间的职业教育。
3、黄炎培代表中华职业教育社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并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作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4、MES是英文(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 )的缩写,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国际劳工组织)借鉴德国等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经验,创立的职业教育理论。
5、职业教育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就业的要求,对受过一定教育的人进行职业素养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其提供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实践经验的一种教育。
6、(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下设师范院是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
7、(1979)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技工师范学院等四所学校,这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专门为(职业学校)培养师资的高等师范学校。
8、古代职业教育形式“家传世袭制”、“师徒相传制”和“学徒制”。
9、1917年通过的《史密斯—休斯法案》正式确立了美国职业教育体系与制度。
10、能力本位教学理念具有教学目标明确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组织(个别化)、教学评价客观化的特征。
11、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包括(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三种类型。
12、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的,从事教育和教学的基本技巧、方法和能力。
一般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教育和管理学生技能)四项技能。
13、1917年(黄炎培)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强烈指出教育不与(职业)沟通教育的问题所在、社会各行各业不能健康发展的问题所在。
14、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一般过程是:(职业岗位分析);学生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编制课程文件)。
2023年新《职教法》及相关知识考试题与答案1.为了推动0,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促进就业创业,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和技能型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据宪法,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A:职业教育高水平发展B: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C:技能教育高质量发展D:中职教育高水平发展正确答案:B2.机关、()对其工作人员实施的专门培训由法律、行政法规另行规定。
A:政府B:教育机构C:事业单位D:培训学校正确答案:C3.职业教育是指为了培养(),使受教育者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者实现职业发展所需要的职业道德、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等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而实施的教育。
A: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B:专业技能型人才C:高素质劳动者D:对社会有用的技能型人才正确答案:A4.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增强(),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撑。
A:职业教育发展性B:职业教育适应性C:职业教育主动性D:职业教育创新性正确答案:B5.职业教育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办学方向C:职业教育办学方向D: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正确答案:D6.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举办企业和从事社会服务的收入应当主要用于()。
A:发展职业教育B:扩大招生规模C:改善办学条件D:提高教师收入正确答案:A7.()建立职业教育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协调全国职业教育工作。
A:人民政府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教育部D:国务院正确答案:D8.国家采取措施,大力发展(),全面提高产业工人素质。
A:职业教育B:技工教育C:劳动教育D:技能教育正确答案:B9.()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沟通配合,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工作。
A: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B:市级人民政府C:省级人民政府D: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正确答案:A10.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层次和形式的职业教育,推进多元办学,支持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
一、名词解释:1、职业教育学:是关于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以职业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其任务是揭示职业教育现象中存在的规律,为职业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P12、教育:是以一定社会为背景,以传递人类知识和经验为手段,以培养理想的人为目的,以直接影响人的品德、智力和能力发展为方式,是人类有意识地进行自身素质生产、再生产的实践活动。
P193、职业教育: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就业的要求,对受过一定教育的人进行职业素养的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其提供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实践经验,并能迅速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一种教育。
P234、终身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方案,也成为一种社会方案,教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个人从生到死的各个发展阶段。
P285、人的发展:宏观上是人类的发展,微观上指个体的发展。
P356、就业:通常表现为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运用生产资料从事合法社会劳动,并能获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经济活动。
P397、职业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努力方向,是制订其教育规划、编制课程、开展教育活动、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和价值尺度,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确定未来发展方向的基本指南。
P798、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体系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它充分体现着国家的教育目的,直接指导学校内部各项工作有序的展开。
P909、教育制度:也称作教育体制,是指国家管理教育的行政组织系统、各种教育机构体系及其运行规则。
P9410、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它为实现教育目的提供了组织制度保证。
P9511、双师型教师:是对职业学校非文化课教师的素质要求,是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高效率的教会学生。
P12612、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P12913、专业设置:是指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立与调整。
职业教育教师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是()。
A. 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B. 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C. 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D.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职业教育课程设计应注重()。
A. 理论教学B. 实践操作C. 考试通过率D. 课程趣味性3. 在职业教育中,教师的角色是()。
A. 知识的传授者B. 技能的指导者C. 学习的监督者D. 学生的管理者4. 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中,强调“做中学”的是()。
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案例分析法D. 项目导向法5. 职业教育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主要目的是()。
A.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B. 帮助学生选择职业方向C.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D. 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6. 职业教育中,与企业合作的模式通常被称为()。
A. 校企合作B. 产学研结合C. 工学交替D. 双元制7. 职业教育中,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不包括()。
A. 笔试B. 口试C. 作品展示D. 学生自评8. 职业教育课程内容更新的依据是()。
A. 教师的个人兴趣B. 行业的最新需求C. 学校的课程安排D. 学生的个人意愿9. 职业教育中,教师应具备的最重要素质是()。
A. 专业知识B. 教学技能C. 行业经验D. 沟通能力10.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A. 获得学历证书B. 掌握专业技能C. 提升个人素质D. 实现就业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职业教育的特点包括()。
A. 以就业为导向B. 以理论学习为主C. 强调实践技能的培养D. 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2. 职业教育中,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包括()。
A. 良好的职业道德B. 丰富的行业经验C. 扎实的专业知识D. 良好的沟通技巧3. 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设计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A. 行业发展趋势B. 学生的兴趣和需求C. 学校的资源和条件D. 教师的教学风格4. 在职业教育中,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
《职业教育学》考试知识点绪论1.什么是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学是关于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学科,它以职业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其任务是揭示职业教育现象中存在的规律,为职业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职业教育有哪些一般规律?职业教育的一般规律有两条,一是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职业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规律;二是职业教育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职业教育适应并促进受教育者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
3.重要教育家。
(1)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在学校教学计划中增加实际应用课程,在国语学校开设有机械工艺原理课程,拉丁语学校开设医学、农学、机械工艺学等课程。
代表著作《大教学论》。
(2)德国教育家乔治·凯兴斯泰纳倡导劳作教育,代表著作《劳作学校的概念》。
(3)美国教育家杜威重视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强调教育的实用性、生活性,其代表著作之一《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专门列了“教育与职业”一章。
4.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1)关于职业教育的目的。
黄炎培代表中华职业教育社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并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作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2)关于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
黄炎培认为,办职业教育机构的基本方针是社会化和科学化。
(3)关于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
黄炎培主张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4)关于职业教育道德理论。
黄炎培主张敬业乐群。
(5)关于职业指导工作。
黄炎培提出职业指导的中心是适应“社会分工”和“人类个性”需要。
(6)此外,黄炎培还对职业教育的学制、招生、考核、经费、师资培养、行政管理、实习、职业教育的概念、职业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与普通教育的关系等理论问题做过系统的论述。
第一章职业教育的概念1.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在本质上的区别:教育活动的目的、组织手段、活动方式及对象的属性有自身的特殊性,“育人”或“培养人”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它有专门的机构(学校)承担和专职人员(教师)负责,对以专门接受学习任务的人(主要是青少年“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育和训练,或者说是按照人们当前的认识水平对“整体的人的造就”。
职业教育学一填空题1、我国最早的实业学堂是1866年的(福建船政学堂),这是我国企业办学之始。
2、我国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和(“劳动预备制度”),规定每一个公民就业前都要接受一定时间的职业教育。
3、黄炎培代表中华职业教育社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并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作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4、MES是英文(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 )的缩写,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国际劳工组织)借鉴德国等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经验,创立的职业教育理论。
5、职业教育是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就业的要求,对受过一定教育的人进行职业素养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其提供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实践经验的一种教育。
6、(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下设师范院是我国最早的师范学校。
7、(1979)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技工师范学院等四所学校,这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专门为(职业学校)培养师资的高等师范学校。
8、古代职业教育形式“家传世袭制”、“师徒相传制”和“学徒制”。
9、1917年通过的《史密斯—休斯法案》正式确立了美国职业教育体系与制度。
10、能力本位教学理念具有教学目标明确化、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组织(个别化)、教学评价客观化的特征。
11、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包括(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三种类型。
12、教师职业技能是教师必须掌握和运用的,从事教育和教学的基本技巧、方法和能力。
一般包括(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技能)、(教学工作技能)、(教育和管理学生技能)四项技能。
13、1917年(黄炎培)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强烈指出教育不与(职业)沟通教育的问题所在、社会各行各业不能健康发展的问题所在。
14、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一般过程是:(职业岗位分析);学生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确定教学内容;(编制课程文件)。
第一章1.职业分类:是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基本原则,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依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对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种专门化的社会职业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划分与归类。
3.20世纪50年代,我国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简称《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大类,66中413小1838个细类(职业)。
4.职业教育的特性: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大众性、终身性。
5.职业教育的发展阶段1)职业教育的萌芽:学徒制是古代社会实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官员中也承担着一部分职业教育。
2)学校职业教育的产生:从产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末为职业教育的开创阶级。
(1866年6月由左宗棠奏设的福建船政学堂)3)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被称为美国教育史上第二个里程碑的“史密斯一休斯法”,(该法以拨款的方式大大促进了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巴洛夫与福斯特是二战后国际职业教育界极具影响力的两位学者。
4)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颁布实施的学制《壬子葵丑学制》,这学制到1922年新学制产生时才被废止。
中华职业教育社自1917年成立,黄炎培等是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奠基人、创始人。
1996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
6.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解答、论述)1)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综合化(2)职业教育国际化(3)职业教育终身化(4)职业教育管理法制度(5)职业教育办学层次高移化(6)职业教育全民化(7)职业教育协同化(8)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第二章1、论述职业教育在农民工当中的作用?(P30)2、职业教育促进农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1)促进农民产业意识的萌芽和产业经营能力的提升2)促进农民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理念的建立(3)促进农民对自身发展问题的自觉关注3、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1)为经济发展输送技能技术型人才2)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3)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经济对职业教育的作用?1)经济发展水平并制约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其发展规模和速度纵向发展快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职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3)经济发展程序决定和制约职业教育的结构4)经济体系决定职业教育管理体系4.职业教育与企业文化1聚合企业文化2选择企业3传递、传播企业文化4创新企业文化第三章2.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就是培养目标构成的具体内容,也即职业教育目标达成后受教育者所应达到的规格和质量(1)职业知识素质层面:主要包括个体的职业基础、职业资格、职业适应和职业发展等(2)职业能力素质层面:主要包括个体的认知能力、操作技能、技术分析和学习潜力。
职业教育法》复习题1、企业应当承担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进行职业教育的费用。
2、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从办企业和从事社会服务的收入应当主要用于发展职业教育。
3、国家制定《职业教育法》的目的是为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
4、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政策是扶持帮助。
5、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6、国家鼓励并组织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
7、《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的职责划分明确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和督导评估。
8、国家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体系,实施以初中以后为重点的不同阶段的教育分流,建立健全各类职业教育学校和培训机构。
9、残疾人职业教育应当由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接纳残疾学生。
10、从事特种作业的职工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
11、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可以委托办学。
12、对于未能按照规定对本单位职工或准备录用的人员实施职业教育的企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收取企业应当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用于本地区的职业教育。
二、多项选择测试题1.下列法律中属于教育单行法的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答案:ACD2.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
A.统筹规划B.综合协调C.宏观管理D.制度设计答案:ABC3.职业培训分别由相应的()实施。
A.职业中介B.职业培训机构C.职业学校D.职业导师答案:BC4.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职业教育的经费。
A.暂扣B.使用C.挪用D.克扣答案:CD5.职业学校教育分为()职业学校教育。
二、知识问答题:1.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办学宗旨有什么不同?中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而普通高中教育主要是以升学为导向。
2.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不同?中等职业教育一方面是为了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中级技术工人与应用型服务人才;另一方面也是为高等技术院校输送优秀学生(注:读中职同样可以考大学)为国家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普通高中教育主要是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为国家培养拔尖人才。
3.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课程设置不同?中等职业教育是为市场需求设置课程,除了文化课外还开设有专业理论课程、专业技术课程。
而普通教育基本只开设文化课。
4.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形式不同?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是“理论+技能+实习”教学模式,即除集中授课外,还要组织实践性教学。
培养学生既掌握一定的技能,又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
而普通高中教育一般的文化课理论教学。
5、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什么?答: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6、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有哪些去向?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到企业就业,也可升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
所以说,就读职业学校是“就业升学两不误”。
7、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如何?答: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长,在我国数以亿计的就业大军中,中职毕业生是一支深受各类企业欢迎的产业生力军。
撇开专业技能方面的因素不说,一些非技能因素如:吃苦耐劳的精神、愈挫愈勇的劳动热情、良好的职业心态和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是大学生和普通劳动者不能比拟的。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职学生的就业形势是有优势的,这也是中职学校办学的根基所在。
我们认为中职生的就业优势有五个方面:(一)中职生在校期间,接受了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有密切联系职业教育,所学专业定向明确、具体,学习的课程既有专业性,面向某一职业群,优于只接受过基础教育的年轻人,又具有实践性,强调操作,优于侧重于理论学习且花高昂学费的大学生。
一:职业教育的内涵是指适应个体发展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在一定的文化水平基础上,培养人们获得一定职业资格,以及继续深造、职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职业素质教育。
二:职业教育的特点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大众性、终身性。
三:学徒制学徒制是古代社会实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如道士、和尚、牧师、医生、工匠和商贩等职业人,就是通过学徒制在寺院、道观、店铺、工场等地所培养出来的。
四:中华职业教育社1917年成立,继续通过集会、讲座、出版活动、职业指导、兴办职业学校等方式,致力于职业教育的宣传和实践工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五:黄炎培堪称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
1926年,黄炎培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六:第七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2014年6月召开。
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七: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化、职业教育国际化、职业教育终身化、职业教育管理法制化、职业教育办学层次高移化、职业教育全民化、职业教育办学协同化、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
八:职业教育的政治功能政治对职业教育的制约作用、职业教育对政治的维护与促进作用.九: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制约性、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十:职业教育的文化功能文化传递与保存功能、文化选择与活化功能、文化交流与融合功能、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传递与发展企业文化的功能.十一:试理解职业教育在现代教育发展中的作用职业教育是促进中等教育结构调整,加速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的有效手段、职业教育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职业教育促进了现代教育体系的构件与完善,加快了教育的现代步伐、职业教育是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必要策略.十二: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指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它明确了通过职业教育,把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规定了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方向、规定与内涵,是职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检验职业教育实践活动是否富有成效的标准。
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指在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职业学校教师作为一种专业职业被社会认可,获得了相应的专业地位;其次,职校教师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资格证书,同时具备作为一名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并将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教师专业化的涵义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
既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
也指教师职业整体从非专业职业、准专业职业向专业性质进步的过程。
教师专业化的特征:1.专门的知识与技能;2.强调服务理念和职业伦理;3.接受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4.需要不断地学习进修;5.享有有效的专业自治;6.有积极活跃的专业组织和协会;7.有相对丰厚的报酬,有一定的权威性,有使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工作条件;8.能从事研究活动等。
31、说课与讲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区别:1、说课与讲课要求不同:说课的重点在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信息,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而讲课要求必须有效地向学生传达知识。
2、说课与讲课的对象不同:说课的对象是同行的老师、专家;而讲课的对象是学生。
3、说课与讲课的内容不同:说课的内容是解说自己对某课题的理解、教学设想、方法、策略以及组织教学理论依据等。
而讲课的内容是对某课程的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向学生传授知识以及学习的方法。
4、说课与讲课的意义不同:说课的意义主要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教研活动的实效;讲课的意义是传授给学生知识及技能。
联系:1.说课是讲课的基础,说课可使教师彼此交流经验和看法,对于教师在讲课时传授知识,恰当的运用教学方法,以及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着重要作用。
中职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
中职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教学方法
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教学方法和技能。
2.学科知识和专业能力:包括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核心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3.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包括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政策、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知识。
4.教育评价与教育研究:包括教育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方法,以
及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5.教育信息化与网络教育:包括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技术、应
用和网络教育的原理和方法。
6.教师职业道德和师德建设:包括教师职业道德和师德建设的
基本要求、职业规范和职业行为规范。
考生在备考时应重点关注以上内容,合理制定复习计划,并结合教材、教辅书籍和模拟试题进行复习和练习。
同时,注重实际教学实践,积极参加教学实习和教研活动,提升教学能力和实践经验。
职业教育学与职业教育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职业教育学是关于(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学科,它以(职业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其任务是(揭示职业教育现象中存在的规律),为职业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我国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和(“劳动预备制度”),规定每一个公民就业前都要接受一定时间的职业教育。
3、教育领域中的规律有两种,一种是(特殊规律),又叫局部规律,它有其特定的作用范围和具体的实现条件。
另一种是(一般规律),又叫基本规律,它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能对全局发生影响的规律。
4、职业教育理论是关于职业教育现象的规律性认识,在人类研究职业教育现象过程中,它经历了一个从(思想萌芽)、(形成独立学科)到(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5、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分别是(礼)、(乐)、(射)、(御)、(书)、(数)6、西方奴隶社会出现了(斯巴达)和(雅典)两种教育体系。
7、黄炎培代表中华职业教育社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一、谋个性之发展;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并将“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作为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8、MES是英文(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 )的缩写,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国际劳工组织)借鉴德国等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经验,创立的职业教育理论。
二、选择题1、职业教育适应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属于职业教育的(C)A. 特殊规律B. 局部规律C. 基本规律 D普通规律2、不属于职业教育学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是(A)A. 学生学习立体图形B.后进生转化C.“双师型”教师D.产学研结合3、西方奴隶社会出现了斯巴达教育体系,教育内容侧重(B)A. 哲学和艺术B. 体操和军事C.宗教和商业 D农业和手工业4、西方奴隶社会出现了雅典教育体系,教育内容侧重(D)。
A.骑士、体操、军事B.文学、宗教、军事C. 农业、手工业、服务业D.哲学、艺术、商业教育5、古代社会有关职业劳动的知识和技能教育,主要通过(A.)形式进行A. 家庭教育、学徒制教育B.学校教育、官吏教育C.社会教育、劳动教育D.官学、私学6、在《太阳城》一书中,主张将城市划分成7个区域,利用其中一个区域作为职业教育场所的哲学家、教育家是()A. 康帕内拉(T﹒Campanella)B. 托马斯·莫尔(T﹒More)C. 贝蒂(W ﹒Betty)D.夸美纽斯(Jan Amos Komensky)7、《大教学论》一书的作者是(D)A. 康帕内拉(T﹒Campanella)B. 托马斯·莫尔(T﹒More)C. 贝蒂(W ﹒Betty)D.夸美纽斯(Jan Amos Komensky)8、最早明确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的教育家是(A.)A. 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B. 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C. 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D. 德国教育家乔治凯兴斯泰纳9、劳作学校运动的代表人物是(D.)A. 约翰•杜威(John Dewey)B. 黄炎培C. 陶行知D. 乔治凯兴斯泰纳(Gerog Kerschensteiner)10、教育名著《林哈德和葛笃德》的作者是(B)A. 凯兴斯泰纳B. 裴斯泰洛齐C. 康帕内拉D. 杜威三、概念题1、职业教育学职业教育学是关于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学科,它以职业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其任务是揭示职业教育现象中存在的规律,为职业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第一章1.职业分类:是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基本原则,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依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对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种专门化的社会职业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划分与归类。
3.20世纪50年代,我国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简称《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大类,66中413小1838个细类(职业)。
4.职业教育的特性: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大众性、终身性。
5.职业教育的发展阶段1)职业教育的萌芽:学徒制是古代社会实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官员中也承担着一部分职业教育。
2)学校职业教育的产生:从产业革命开始到19世纪末为职业教育的开创阶级。
(1866年6月由左宗棠奏设的福建船政学堂)3)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191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被称为美国教育史上第二个里程碑的“史密斯一休斯法”,(该法以拨款的方式大大促进了美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巴洛夫与福斯特是二战后国际职业教育界极具影响力的两位学者。
4)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颁布实施的学制《壬子葵丑学制》,这学制到1922年新学制产生时才被废止。
中华职业教育社自1917年成立,黄炎培等是我国的职业教育的奠基人、创始人。
1996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
6.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解答、论述)1)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综合化(2)职业教育国际化(3)职业教育终身化(4)职业教育管理法制度(5)职业教育办学层次高移化(6)职业教育全民化(7)职业教育协同化(8)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第二章1、论述职业教育在农民工当中的作用?(P30)2、职业教育促进农民人力资源能力建设:1)促进农民产业意识的萌芽和产业经营能力的提升2)促进农民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理念的建立(3)促进农民对自身发展问题的自觉关注3、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表现?1)为经济发展输送技能技术型人才2)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3)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3.经济对职业教育的作用?1)经济发展水平并制约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其发展规模和速度纵向发展快2)经济发展水平决定职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3)经济发展程序决定和制约职业教育的结构4)经济体系决定职业教育管理体系4.职业教育与企业文化1聚合企业文化2选择企业3传递、传播企业文化4创新企业文化第三章2.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内涵:就是培养目标构成的具体内容,也即职业教育目标达成后受教育者所应达到的规格和质量(1)职业知识素质层面:主要包括个体的职业基础、职业资格、职业适应和职业发展等(2)职业能力素质层面:主要包括个体的认知能力、操作技能、技术分析和学习潜力。
(3)职业心理素质层面:指个体顺利完成其所从事的特定职业所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职业动机:指个体从事职业的内在动力与兴趣职业效应感:指个体对自己能自己能否适应某种职业的自我评价,包括学习专业理论与实践中过程感受、经验,以及对以后学习程度中可能遇到困难的估计和迎接挑战的信心职业价值观:是个体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职业道德观:主要指个体职业道德标准的认识和体验包括职业的荣誉感、幸福感、义务感和责任感等职业理想与追求:指个体对将来所从事职业前途与目标的追求与设计,即学生对前景的规划与展望第四章1.构造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p47 考解答题)(1)适应性原则(2)整体性原则(3)开放性原则(4)发展性原则(5)可行性原则2.我国职业教育系统的基本机构(p50图)(1)职业学校教育系统:普通职业学校教育(初等中等高等);成人职业学校教育(初等中等、高等)(2)职业培训系统:职业培训系统、在职培训系统、职后培训系统(继续教育)3.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特点1)层次性2)区域性3)开放性4)灵活性5)统筹性5.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变革趋向1)开放化2)多样化3)终身化4)规模化(5)个体化第五章1.专业设置:指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立与调整。
2.专业设置内容1)确定职业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2)进行专业课程设置3)配置图书资料和实验实习设备(4)明确修业年限3.专业设置的步骤1)开展社会调研2)职业—专业分析3)确定专业培养目标4)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5)教育资源分析6)专业规划4.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结构类型1同质结构2近质结构3异质结构1.课程:为师生共同学习所设计的教育环J以及在这个环境中所进行的范围广泛的教育活动。
2.职业教育课程的特征1)定向性(2)实践性(3)适应性(4)昂贵性3.职业教育课程的类型:按课程教学形态分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按课程教学要求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按课程组织方式分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按课程表现形式分显现课程和隐性课程分科课程:称科目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科目课程”强调分科,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和科学逻辑体系的完整性。
隐性课程:指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4.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指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活动和职业教育课程方案、计划、文件中,各个过程环节及组成要素等结构关系的概括性呈示方式。
(1)课程观:是教育观在课程领域中体现,是人们对课程本质、功能、目的、规律、原理和法则等问题所持的基本态度,是人们对课程的价值取向。
(2)课程目标(3)课程结构4)课程开发:指产生一个完整课程方案的全过程,包括课程分析、课程方案设计、课程内容编制、课程方案实施、课程评价等步骤。
5.“三段式”课程模式(从理论到实践导向过程)在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中占主导地位。
“三。
”课程的基本结构为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三段。
7.核心阶梯课程模式:是德国“双元制”采用的课程模式,因此也叫“双元制”课程模式。
是一种建立在宽厚的专业训练基础之上的、综合性的、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课程结构。
8.“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的结构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宽基础”阶段,即教学内容不针对具体的职业岗位,而是集合了一群相关专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以期为今后的转岗和继续学习奠定“知识和技能”基础;第二阶段为“活模块”阶段,其功能是学生在选定好模块后,针对相对确定的一个或几个就业岗位进行训练,为就业做技能方面的准备。
10.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趋势(简答题、论述题)(1)课程导向能力化以知识为本位的传统职业教育课程比较注重学科体系的完整性,课程内容与产业界对劳动力职业能力要求之间的相关性不高,以致常遭产业界诟病。
(2)课程目标多元化现代教育愈益关注人的个性发展,职业教育课程目标也从单纯注重培养学习者的专门技能和专业能力向注重培养学习者的社会适应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种素质相融合的方向发展,追求工具性、效用性和发展性价值的统一。
(3)课程范围广域化职业变更为当代就业的重要特d 那宗旨在使学习者为某一具体职业做准备的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受到巨d挑战终身职业教育理念迅s为世界各国所接受。
(4)课程实施实践化精湛的职业能力并不是通过理论性知识的学习而获得更多地依赖经验性知识掌握。
(5)课程开发系统化职业教育已从正规学校教育的一个特定阶段转为终身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已驶入国家、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的一体化轨道上来。
(6)课程结构模块化 a.它是一个部件、主件,其大小介于整体与零件之间,是整体的基本组成部分;b.每一个模块本身是独立的,可以将其进行不同的组合c.每个模块都是标准化的,有严格的指标要求,否则就无法对模块进行组合。
(7)课程管理弹性化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满足人们接受终身教育的要求,推行个别化教学,职业教育课程管理必须由刚性走向弹性。
(8)课程评价标准化职业教育课程评价是以行业的就业标准为依据的。
第七章教学过程中“教”主要是教师的行为是外化过程;“学”主要是学生的行为是内化过程。
2.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论述题)1)教学对象的复杂性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对象年龄、阅历层次的复杂性。
二是教育对象学习、心里状况的复杂性。
3)教学内容的实用性2)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是引领学生阶段转向社会实践阶段的过渡,是帮助学生将高度抽象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活动,服务于社会的过程。
3职业教育教学基本规律1)教与学相互依存的规律2)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的规律3)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互作用的规律4)职业教育教学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5)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4.职业教育教学原则:(1)职业性原则(2)实践性原则(3)情境性原则(4)指导性原则5.备课:就是教师为教学所做的准备与计划安排工作,是教师为确保学生的学习活动能高效顺利的进行,根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选定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的课前准备工作。
6.说课:是教师教学设计的口头表述,是教师就教学单元的教学目标、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实施方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等方面进行口头陈述,以供同行交流、评议,从而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7.讲课:是教学过程中的中心环节,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的活动,也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
讲课的基本要求:一目标明确;二内容正确;三重点突出;四是方法得当;五是组织有序。
8.设计: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主要实践教学环境,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9.教学评价:对教师的教与学s的学相统一的教学活动收集事实信息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
10.诊断性评价:这是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以往的学习结果,现时的需要或准备状态的一种评价,是查明继续学习新内容的基础和准备,其目的在于使教学活动的安排具有针对性。
11.引导课程教学法:是借助于一种专门的教学文件即引导性课文,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过程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教学方法。
12.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指教师选用专业实践中常见的、具有一定难度的典型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方法。
13.职业教育教学的组织(1)课堂教学:班级授课制的基本表现形式也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
(2)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学习需求、兴趣、特长等的不同,按群体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组织。
(3)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到生产现场或社会生活现场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能把书本知识中描述的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运动变化的本来面目呈第八章现给学生,使学生在活生生的情境中学习。
1)德育的要素:1道德认知2道德情感3道德意志4道德信念5道德信念1.职业学校的德育原则:1时代性原则2职业性原则3企业性原则4法纪性原则2.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3.职业学校德育方法(1)榜样示范法以他人的模F行为为样子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行为以达到德育目的(2)心理辅导法指运用心理学的一些原理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德育活动,以获得预期的德育效果(3)职业指导法既是德育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德育的一种有效方法(4)行为训练法作为德育方法,也称“德育实践”、“道德练习”或“导之以行”(5)自我修养法教师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以形成思想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