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概论全套课件讲稿180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18.17 MB
- 文档页数:180
《哲学概论》讲稿第一章:哲学的概念:哲学及其他第一节哲学的对象一、哲学的辞源1.辞源分析:(1)西方辞源分析哲学即“爱智慧”,即对于外在概念的理智性“渴望”与“追求”。
根据海德格尔的考证:①赫拉克利特最早使用古希腊语‚爱智慧的‛这一形容词。
此词虽然与后来的‚哲学‛一词仅有形容词与名称的区别,但是它与后来的‚哲学‛一词并非同义。
爱,即事物的和谐一致、相互适应;智慧,即存在者(存在的东西)在存在之中,都属于存在,因而存在将存在者(存在的东西)集合为一。
爱智慧,即人对万物(一切存在者)和谐一致的意识。
②智者为了在市场上对所有的东西做出理智是说明和解释,以便大家能够理解和接受,于是将理智性、概念性的东西作为追求的目标。
这样一来,希腊人对于万物和谐统一的爱(作为最值得惊异的东西)便遇到了智者的‚理智的进攻‛,为了反击理智的进攻,以便‚拯救和保护‛那最值得惊异和珍惜的对于万物和谐统一的爱,他们便把‚爱‛变成了‚渴望‛,把‚智慧‛(‚存在者统一于存在‛)变成了一种概念式的追求,因此,爱智慧变成了‚渴望‛概念式的东西。
上述转变意味着人与存在和谐一致到人与存在相互外在的转变:‚爱智慧‛指人与智慧原本内在地、原始地在一起,‚渴望‛则是把人与智慧变成彼此外在的东西,把智慧变成一种外在的概念而需要加以追求的东西。
通过上述转变,‚爱智慧‛就变成了‚哲学‛。
哲学是对哲理的渴望与追求,其所追问的东西是‚什么是存在者?‛。
③智者所准备的道德哲学的这一步首先由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所完成。
它们致力于追求什么是存在者,并认为哲学就是‚当存在者存在时,存在者是什么?‛④上述关于哲学就是‚当存在者存在时,存在者是什么?‛的界定来自亚里士多德的概括。
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解释,问存在者是什么,技术问‚存在者的存在性是什么‛,因而哲学的任务就是追问存在性,即存在者的‚根底‛。
正如柏拉图将理念理解为存在者的存在性(根底)一样。
以上为海德格尔的考证,其实,根据第欧根尼〃拉尔修的记载,在赫拉克利特看来:‚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驾驭一切的思想。
《哲学概论》讲义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哲学概论》学时学分:72学时。
4学分。
开课对象:哲学专业本科学生。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的与任务:哲学概论是哲学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这门课程以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课程,在大学四年级开设.哲学专业在本课程之前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列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等),中国哲学系列课程(包括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原著、中国近现代哲学等),西方哲学系列课程(包括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原著、现代西方哲学等).这些课程都是哲学的具体形态.此外,在此之前,还开设了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等课程,这些都是哲学门类下属的课程。
在这个基础上,学生需要掌握和更深入地理解什么是哲学,也就是理解一般意义上的哲学。
本课程就是研究什么是哲学的问题,也就是一般意义上的哲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哲学基本含义、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哲学的思维方式与常识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区别、哲学发展历史上的主要流派、哲学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的关系,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哲学观。
学时分配:课堂授课27学时;讨论7学时;辅导2学时。
课堂授课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讲授、解答学生的问题等内容.课堂讨论由教师事先命题,并指定学生准备,在下次课堂上由被指定的学生作主发言,其他学生发问,学生之间辩论,最后由教师总结。
辅导答疑由学生事先准备问题,由教师作出解答。
作业与考核方式:作业:本课程需要完成两份作业。
第一份作业2000字,是课堂讨论的问题。
第二份作业3000字,在教师命题的范围内选择.考核方式:以提问回答问题、作业完成情况、闭卷考试成绩为依据。
成绩计算:平时占10%,以出勤情况和讨论发言结合计入成绩,以百分制折合为10分计算;期中占30%,以作业经课堂讨论后修改的其中论文为依据记入成绩,以百分制折合为30分计算;期末占60%,以第二个作业的水平和质量为依据。
哲学理论体系一、哲学概论纵览二、哲学对象三、哲学分类四、哲学派系五、哲学功能附:哲学涵养和素质,包括哲学思维和哲学品格。
(有时间的话)公共邮箱:zxglhz@密码:07520752第一讲绪言黑格尔(G.W.F.Hehel,1770-1831)“ 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 阻遏了我们深切地和热诚地去从事哲学工作,分散了我们对于哲学的普遍注意”“ 我们可以希望……除了政治的和其他与日常现实相联系的兴趣之外,科学、自由合理的精神世界也要重新兴盛起来”《精神现象学》“绝对精神”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概念,在黑格尔哲学中是指作为万物共同本质和基础的精神实体。
绝对精神意识到自我在个人中的存在,黑格尔称之为主观精神;主观精神在家庭,社会与国家之中达到更高的意识,黑格尔称之为客观精神;《精神现象学》艺术,宗教和哲学是绝对精神在自身中所达到的最高形式的自我实现。
其中又以哲学为最高形式,所以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最先在哲学中发现了自我。
西哲唯心主义大家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以及历史哲学,就都尤其强调绝对精神或者绝对理念的独立开展,甚至依此来判定世界各民族自由程度差异了。
《精神现象学》“绝对精神”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概念,在黑格尔哲学中是指作为万物共同本质和基础的精神实体。
绝对精神意识到自我在个人中的存在,黑格尔称之为主观精神;主观精神在家庭,社会与国家之中达到更高的意识,黑格尔称之为客观精神;艺术,宗教和哲学是绝对精神在自身中所达到的最高形式的自我实现。
其中又以哲学为最高形式,所以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最先在哲学中发现了自我。
《精神现象学》黑格尔认为: 绝对精神是万物最初的原因和最内在的本质,其存在是一个自我演化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逻辑阶段:在自然界和人类产生之前,它是纯逻辑概念的自我推衍;第二阶段是自然阶段:绝对精神外化为自然界;第三阶段是精神阶段:绝对精神自我否定,转化为精神并返回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