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概论基础概念1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艺术概论整理知识点总结一、艺术的定义1. 艺术的概念艺术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再创造,通过表达艺术家的内心情感和审美追求来实现创造性活动。
它是一种语言,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传达思想和情感,是一种文化的表现方式,可以反映出时代和社会的特征。
2. 艺术的分类- 形式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主要以形式和结构的美感为主。
- 表现艺术:包括舞蹈、音乐、戏剧等,重在表现情感和意境。
- 应用艺术:包括工艺品、设计等,以实用性和美感兼备为主。
二、艺术的发展历程1. 古代艺术- 古埃及艺术:以神话故事为主题,墓室壁画和金字塔雕像等为代表。
- 古希腊罗马艺术:以人物雕塑和建筑为代表,追求美的完美和和谐。
2. 中世纪艺术- 以宗教为主题,建立了大量的教堂和修道院,绘画和雕塑刻画了宗教故事和圣徒形象。
3. 文艺复兴- 15世纪至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启发了欧洲艺术的新风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大师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4. 近现代艺术- 工业革命以后,艺术逐渐向非传统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印象派、表现主义、抽象艺术等新的艺术形式,现代主义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艺术也相继兴起。
三、艺术的要素1. 艺术的形式- 线条、色彩、形状、结构等视觉元素,以及音乐的旋律、和声、节奏等听觉元素都是艺术的形式要素。
2. 艺术的内容- 人物、风景、静物等主题内容,主要表现在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上。
3. 艺术的风格- 在艺术的发展中,艺术家会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例如梵高的后印象派风格、毕加索的立体派风格等。
四、艺术的审美1. 艺术的审美性- 艺术作品通过具体的形式和内容,引发人们审美情感,让人产生美的享受和赏识。
2. 艺术的审美功能- 艺术作为审美的媒介,能够激发人们的情感、思想和灵感,给人以美的满足和精神抚慰。
3. 艺术的审美标准- 人们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评价是主观的,而且因人而异,但也有一些普遍的标准,比如情感真挚、形式美观、内涵丰富等。
艺术概论框架知识结构绪论1、艺术理论是以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艺术理论与艺术史、艺术批评的关系:艺术理论是研究艺术普遍规律的一门学科;艺术史具体的描述艺术开展的历史和艺术历史上的各种思潮流派;艺术批评具体的研究和评价某个艺术家、某件艺术作品或某个艺术派别。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经济根底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根底。
艺术、哲学、宗教和经济根底较远,政治、法律、道德和经济根底较近。
1、原始社会是有着几百万年历史的漫长时期,人类最早的工艺品是打造的石器。
在原始社会的各种艺术现象中,直到新石器时代之前,原始艺术大都表现的是动物或渔猎场面,而从不表现植物。
2、艺术是为经济根底所决定的,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
3、艺术生产与一般物质生产的不同或本质区别:首先,从人的需要与生产的目的性来看,这两种生产是不同的。
人出于自身的生存与开展而产生出对于外界事物的各种要求。
人的各种需要是由不同方式的生产创造出来并加以实现的,而不同方式的生产那么分别满足人的不同的需要。
物质生产的产品直接用于人们物质生活的过程中,满足人们物质需要或实用需要,本身并不存在或发生“意义〞的问题。
满足人最根本的物质需要的产品虽然也包含审美因素,但主要价值却在于物质的公用性和实用价值。
人除了物质需要外,还有精神需要。
而艺术生产的产品即艺术作品,包含并发生着社会意义,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审美反映的产物。
它与人的意识的关系是直接的,而与物质现实的关系是间接的。
艺术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另外,从产品的消费来看,艺术生产明显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
一般生产劳动的产品,具有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承当者,是一种商品。
而艺术生产的精神产品有自己的特殊性,主要是审美属性。
艺术品在进入流通领域的过程中虽然也具有一定的商品属性,但商品属性绝不是艺术品的主要属性和本质属性。
最后,从生产的过程和结果来看,艺术生产作为精神生产具有特殊性。
《艺术概论》教案章节一: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特征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艺术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掌握艺术的基本特征2. 教学内容艺术的定义:美的创造、审美表达、情感传递等艺术的基本特征:创造性、审美性、独特性、表现性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特征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入具体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艺术的思考讲解:讲解艺术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分析:分析具体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特征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章节二:艺术的分类与功能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艺术的分类让学生理解艺术的功能2. 教学内容艺术的分类:视觉艺术、表演艺术、文学艺术、综合艺术等艺术的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交流功能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的分类和功能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功能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入具体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艺术分类和功能的思考讲解:讲解艺术的分类和功能分析:分析具体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功能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章节三:艺术史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艺术史的发展脉络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2. 教学内容艺术史的发展脉络:古代艺术、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艺术、现代艺术、当代艺术等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古希腊艺术、罗马艺术、佛教艺术、欧洲文艺复兴艺术、印象派艺术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史的发展脉络和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图像展示法:展示具体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史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入具体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艺术史的思考讲解:讲解艺术史的发展脉络和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展示:展示具体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史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章节四:艺术的审美评价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艺术的审美评价标准让学生掌握艺术审美评价的方法2. 教学内容艺术的审美评价标准:审美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等艺术审美评价的方法:感性评价、理性评价、比较评价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的审美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实践操作法:让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审美评价实践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入具体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艺术审美评价的思考讲解:讲解艺术的审美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实践:让学生进行艺术作品的审美评价实践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章节五:艺术创作与艺术家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艺术家的角色和特点2. 教学内容艺术创作的过程:灵感来源、创作方法、作品构思等艺术家的角色和特点:创作者、表达者、创新者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艺术家的角色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艺术家的创作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创作与艺术家的关系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入具体艺术家的创作实例,引发学生对艺术创作和艺术家的思考讲解:讲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和艺术家的角色特点分析:分析具体艺术家的创作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创作与艺术家的关系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章节六:视觉艺术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视觉艺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让学生掌握视觉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特点2. 教学内容视觉艺术的基本概念:视觉、视觉感受、视觉表达等视觉艺术的分类:绘画、雕塑、设计、摄影等视觉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特点:线条、色彩、构图、空间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视觉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表现形式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视觉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视觉艺术特点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入具体视觉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视觉艺术的思考讲解:讲解视觉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表现形式分析:分析具体视觉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视觉艺术特点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章节七:表演艺术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表演艺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让学生掌握表演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特点2. 教学内容表演艺术的基本概念:表演、表演者、表演技巧等表演艺术的分类:戏剧、舞蹈、音乐、曲艺等表演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特点:表演技巧、情感表达、节奏感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表演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表现形式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表演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表演艺术特点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入具体表演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表演艺术的思考讲解:讲解表演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表现形式分析:分析具体表演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表演艺术特点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章节八:文学艺术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学艺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让学生掌握文学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特点2. 教学内容文学艺术的基本概念:文学、文学作品、文学手法等文学艺术的分类: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等文学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特点:语言、情节、人物、主题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学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表现形式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学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艺术特点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入具体文学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思考讲解:讲解文学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表现形式分析:分析具体文学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艺术特点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章节九:综合艺术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综合艺术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让学生掌握综合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特点2. 教学内容综合艺术的基本概念:综合艺术、跨界艺术、多媒体艺术等综合艺术的分类:电影、电视、装置艺术、互动艺术等综合艺术的基本表现形式和特点: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创新、互动性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综合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表现形式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综合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综合艺术特点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入具体综合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综合艺术的思考讲解:讲解综合艺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表现形式分析:分析具体综合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综合艺术特点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章节十:艺术教育与审美素养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提高审美素养的方法2. 教学内容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培养审美能力、激发创造力、提高人文素养等提高审美素养的方法:欣赏艺术作品、参与艺术活动、学习艺术知识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及提高审美素养的方法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艺术活动,提升审美素养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入具体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艺术教育的思考讲解:讲解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及提高章节十一:当代艺术趋势与流派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让学生掌握当代艺术的主要流派和特点2. 教学内容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全球化、多元化、跨界合作等当代艺术的主要流派:抽象表现主义、极简主义、概念艺术、装置艺术、数字艺术等当代艺术的特点:创新性、实验性、社会性、互动性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流派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当代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代艺术特点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入具体当代艺术作品,引发学生对当代艺术的思考讲解:讲解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和主要流派分析:分析具体当代艺术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当代艺术特点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章节十二:艺术市场与批评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艺术市场的运作机制让学生掌握艺术批评的基本方法2. 教学内容艺术市场的运作机制:艺术品交易、艺术展览、艺术拍卖等艺术批评的基本方法:审美评价、学术研究、社会文化分析等艺术市场与艺术批评的关系:市场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批评对艺术市场的导向作用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市场的运作机制和艺术批评的基本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艺术市场实例和艺术批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市场与批评的关系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入具体艺术市场实例和艺术批评案例,引发学生对艺术市场与批评的思考讲解:讲解艺术市场的运作机制和艺术批评的基本方法分析:分析具体艺术市场实例和艺术批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市场与批评的关系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章节十三:艺术与科技融合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趋势让学生掌握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应用领域和特点2. 教学内容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趋势:新媒体艺术、数字艺术、虚拟现实艺术等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应用领域:电影特效、游戏设计、建筑设计等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特点:创新性、交互性、沉浸性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趋势和应用领域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特点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入具体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作品,引发学生对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思考讲解:讲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趋势和应用领域分析:分析具体艺术与科技融合的作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特点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章节十四:艺术伦理与法律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艺术伦理的基本原则让学生掌握艺术法律的基本知识2. 教学内容艺术伦理的基本原则:尊重艺术家的创作权、保护艺术品的完整性、抵制低俗艺术等艺术法律的基本知识:著作权法、艺术品交易法、博物馆法等艺术伦理与法律在艺术领域的应用:艺术品的保护、艺术家的权益维护等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艺术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艺术法律的基本知识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艺术伦理和法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伦理与法律在艺术领域的应用4. 教学步骤引入:通过引入具体艺术伦理和法律案例,引发学生对艺术伦理与法律的思考讲解:讲解艺术伦理的基本原则和艺术法律的基本知识分析:分析具体艺术伦理和法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伦理与法律在艺术领域的应用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章节十五:艺术实践与创作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进行艺术实践的能力2. 教学内容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构思、草图、制作、反思等艺术实践的方式:绘画、雕塑、表演、写作等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培养创造力、表达个人情感、提高审美素养等3.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艺术概论》的教学内容,包括艺术的基本概念与特征、艺术的分类与功能、艺术史概述、艺术的审美评价、艺术创作与艺术家、视觉艺术概述、表演艺术概述、文学艺术概述、综合艺术概述、艺术教育与审美素养、当代艺术趋势与流派、艺术市场与批评、艺术与科技融合、艺术伦理与法律以及艺术实践与创作等十五个章节。
•第一章艺术的定义问题思考1、展览会为什么会不接受这件作品?展览会是依据什么标准来接纳和拒绝展品的?2、谁是艺术品的判断者?是艺术家、批评家还是收藏家?他们之间有没有共同的标准和准则?3、一件作品是否既可以是艺术品又可以是实用的的物品?现成的物品和艺术品又没有区别?一件物品是否能成为艺术品,决定于我们去怎样看待它么?4、艺术品的标准和规范是不是永恒不变的?是否存在这么一个普遍的永远不变的标准?传统视觉艺术最基本的假定1、艺术必须是手工制作的。
2、艺术是独特的。
3、艺术看上去是美的。
4、艺术应该表达某种观点。
5、艺术应该需要某种技巧和技术我们顺着这五条标准来审视上述我们所提的问题首先:艺术被看成一种手工劳作,与机械化流水线的工业品是不同的。
其次:艺术品因为是艺术家个人手工制作的,所以,艺术品的生产总是和特定的个体以及时空境况有特殊的联系。
第三:艺术品应该具有足够打动人的美的形式和外观,尤其是造型艺术品,而且这种美的外观只为了人们的欣赏而存在。
第四:艺术品应该表达出作者的某种思想或意图,这是我们评判艺术品是否成功的一个要素。
最后,艺术是技艺的结晶,从传统的意义上说,艺术这个概念最初的含义就是某种技能或技艺。
那么到了我们所思考的问题:到底什么是艺术呢?什么是艺术品呢?首先,艺术这个概念是一个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含义。
今天我们讲的艺术在古代是不存在的。
中国古典文献中的艺术概念《后汉书·成帝纪》卷二十六:“顺帝永和元年,又诏无忌与议郎黄景校订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后来李贤在作注释时说“艺谓书、数、射、御,术谓医、方、卜、筮。
”,《世说心语》有《术解》《巧艺》两篇《魏书》里面作者将“占侯、医卜、堪舆”与“篆、书、音、律一起列入了《艺人列传》。
隋炀帝杨广曾编纂《古今艺术图》,又叫做《古今艺术》,据《历代名画记》、《太平御览》《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中对这本《古今艺术》的注释,《古今艺术图》中的艺术所指的不止书画艺术,还包括了音乐、舞蹈、游艺、园艺等。
艺术概论复习重点《艺术学概论》资料汇总艺术学概论》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本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1.关于艺术的本质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关于艺术的本质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名词)第一种“客观精神说”★(名词名词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名词)第二种“主观精神说”★(名词名词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鼻祖康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极端。
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主观意志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具有无限的能动性。
尼采是从美学问题开始他的哲学活动。
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
名词)第三种“模仿说”或“再现说”★(名词名词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成为在他之前的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亚里士多德指出艺术就是对现实的“恶搞”。
他首先确实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确实了“恶搞”现实的艺术真实性。
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指出,艺术所具备的这种“恶搞”功能,使艺术甚至比它所“恶搞”的现象世界更加真实。
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就是生活”的论点启程,指出艺术就是对生活的“重现”,就是对客观现实的“重现”。
艺术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一、常识1.19世纪末,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主张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认为这应该是两门独立的学科,费德勒因此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2.艺术的特征主要有三个: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3.法国雕塑家罗丹:“没有一件艺术作品,单靠线条或色调的匀称,仅仅为了视觉满足的作品,能够打动人的。
”这句话是要说明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是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
4.“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说明审美欣赏的主体差异性。
二、概念1.客观精神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古典美学黑格尔。
该学说认为理念、道等是超然于物我之外的,但无法解释理念、道从何而来,因此客观精神说无法科学揭示艺术的本质。
2.主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观看法,主张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有德国康德,尼采。
主观精神说切断了与外界的联系,夸大了艺术家的主体性,无法全面解释艺术的本质。
3.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代表人物是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
该学说认为艺术只是生活的代替品,艺术自身没有内在的价值,没有自己的规律,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偏见。
4.艺术生产论: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也是一种社会生产。
艺术是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这个学说把艺术系统纳入整个人类社会生活中来解释,为艺术本质问题的探讨提供了科学理论基础。
5.艺术真实:是指通过艺术家的提炼和加工,以假定性的艺术情境表现高度抽象了的生活真实,使生活真实升华为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化的真实,是一切艺术生产的共同规律。
艺术概论章节知识点第一章艺术属性论第一节艺术主体论含义:“艺术主体”是指有思维、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并改造世界的人,是艺术的创作者与占有者。
凡人类活动所涉及的事物(包括思维,幻想,幻影等),都可以看作艺术客体。
一、情感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的本质属性是对主体情感的传达代表人物:法国美学家“维隆”。
维隆认为情感是艺术的决定因素和主要表现内容。
在艺术作品中,情感借助线条,形状,色彩的结合或具有一定节奏的动作、音响或言语表现出来。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荷兰画家森特凡高法国画家高更二、表现论艺术的表现论认为,艺术就是心灵的表现。
代表人物: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
认为“美学只有一种,就是直觉(或表现的知识)的科学。
这种知识就是审美的或艺术的事实。
”柯林伍德继承发展了克罗齐的艺术直觉理论。
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他把主观的表现看做是“真正艺术”的特征,是艺术的本质属性,否认技巧与目的,否认客观的再现。
他把再现的艺术分为三等级:1、无取舍。
2、有所取舍3。
有情感之表现。
三、无意识论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是主题本能欲望的表现。
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和瑞士精神理学家荣格。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的本质是原欲的“升华”。
认为人格由“本我(原始本能)、自我(协调本能和现实之间不平衡的机能)、超我(内部道德机制)”三部分组成。
荣格认为艺术源于“集体无意识”。
伟大艺术家,听从集体无意识的驱使,借自己的作品传达出时代的心声。
四、游戏自娱论这种观点的人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是自我的娱乐。
代表人物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席勒加以系统。
英国唯心哲学家斯宾塞发展。
席勒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是“过剩精力”的消耗。
斯宾塞认为艺术和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游戏,游戏和艺术都是“过剩精力”的发泄。
第二节艺术主客体论一、理念论认为,艺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上帝的创造物。
代表人物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希腊哲学家帕拉图。
理念:是西方先验哲学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1、客观精神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主要代表人物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2、主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有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尼采。
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3、模仿说或再现说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一种主要看法,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真实性。
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
4、模仿说起源于“模仿”。
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5、游戏说起源于“游戏”。
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 18 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 19 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
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6、表现说起源于“表现"认为表现情感的艺术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代表人物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7、巫术说此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
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8、生产劳动说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代表人物俄国普列汉诺夫和恩格斯.9、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艺术概论知识点归纳
艺术定义:艺术是创造性表达和表现个人情感、思想和观点的一种活动,通常以形式化的方式呈现,包括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形式。
艺术分类:
视觉艺术: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通过视觉形象传达艺术家的意图。
音乐艺术:以声音、乐曲和声音的排列为媒介,表达情感和美感。
舞蹈艺术:通过身体动作和舞蹈编排表达情感和思想。
戏剧艺术:以演员表演和故事情节为核心,通过舞台表演传达情感和思想。
文学艺术:通过文字、诗歌和小说等形式表达情感和观点。
艺术风格和运动:
古典主义:强调秩序、对称和理性,受到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的影响。
文艺复兴:强调人体比例、透视和自然主义,追求对古代文化的复兴。
印象主义:注重光线、色彩和笔触的表现,追求捕捉瞬间印象。
表现主义:强调情感表达和内心体验,通过扭曲形象和夸张手法传递情感。
抽象表现主义:以抽象形式和抽象概念表达情感和内在体验。
极简主义:强调简洁、几何形状和无个性化,追求形式的纯粹性。
波普艺术:以大众文化和大众媒体为题材,注重符号和图像的再现。
艺术与社会影响:
文化传承与表达:艺术作品是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表达和传承,反映社会背景和历史时期。
社会批判与反思:艺术可以批判社会问题和制度,促进社会变革和思考。
个人与身份建构:艺术作品可以帮助个人探索自我身份和意义,提供情感宣泄和认同感。
艺术概论知识点归纳大一艺术概论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学科。
通过学习艺术概论,学生可以了解不同艺术形式的发展历史、理论基础和创作方法。
以下是对大一学生在艺术概论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 艺术的定义和分类- 艺术的定义:艺术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表达形式,具有审美和情感体验的特点。
- 艺术的分类:包括视觉艺术(绘画、雕塑等)、音乐艺术、舞蹈艺术、戏剧艺术等。
2. 艺术史概览- 古代艺术:早期的石器艺术、远古文明中的壁画和雕塑、古埃及艺术等。
- 文艺复兴:14世纪至17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重新发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艺术风格。
- 现代艺术:印象派、后印象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不同的风格和流派。
3. 艺术元素和艺术原理- 艺术元素:包括线条、形状、色彩、纹理、空间、值和运动等。
- 艺术原理:平衡、对比、重复、节奏、比例、重点、构图和透视等。
4. 视觉艺术- 绘画:素描、水彩画、油画、版画等不同绘画媒介和技法。
- 雕塑:塑像、浮雕、立体构造等不同雕塑形式和技巧。
- 建筑:建筑设计原理、建筑风格和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知识。
5. 音乐艺术- 音乐基本概念:音符、节拍、音阶、调式、旋律和和声等。
- 音乐风格:古典音乐、爵士乐、摇滚乐、流行音乐等不同的音乐流派和风格。
- 作曲家和作品:贝多芬、巴赫、莫扎特等著名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
6. 舞蹈艺术- 舞蹈风格和流派:古典舞、现代舞、爵士舞、民族舞等不同的舞蹈形式和风格。
- 舞蹈动作和技巧:转、跳、旋、跃、翻滚等不同舞蹈动作和技巧。
7. 戏剧艺术- 戏剧元素:剧本、角色、舞台设计、灯光和音响等。
- 戏剧流派:悲剧、喜剧、歌剧、话剧等不同的戏剧流派和形式。
8. 艺术理论- 传统艺术理论:从古至今的艺术理论和批评方法。
- 现代艺术理论: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形式主义等不同的理论取向。
通过对上述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大一的学生可以为以后更深入的艺术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艺术概论知识总结一.艺术的本质:1.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3.“模仿说”或“再现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是对社会生活的再现。
二.艺术的基本特征:1.形象性: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2.艺术家的多种职业分工:以个体方式创作:作家、雕塑家、画家以集体方式创作:戏剧,影视等编剧、导演、演员、美工一次性艺术生产:绘画、雕塑、文学多次性艺术生产:音乐、舞蹈、杂技、曲艺表演艺术等三.艺术语言:1.艺术语言是指任何一门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手段,运用独特的物质媒介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使得这门艺术具有自己徒具的美学特征和艺术特征,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或手段就叫做艺术语言。
2.艺术语言的主要作用:是将艺术家头脑中主客观统一的审美意向物态化为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
3.艺术意蕴:是指深藏在艺术作品中内在的含义或意味,经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在艺术作品的层次构成中,任何一个作品都必须具有艺术语言和艺术形象。
作为艺术意蕴,则并不是每一个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
四.艺术鉴赏:1.艺术鉴赏是指读者、观众、听众凭借艺术作品而展开的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2. 艺术鉴赏体现在人们对艺术形象的感受,理解和评判的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想活动和感情活动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从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飞跃。
3.艺术鉴赏的体现:第一,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必须通过鉴赏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第二,鉴赏主体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并不是被动、消极的接受,而是积极主动的进行着审美再创造;第三,从根本意义上讲,艺术鉴赏同艺术创作一样,也是人类自身主体力量在审美活动中的自我肯定与自我表现。
4.艺术分类:艺术形象:1,以存在的方式为依据: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空间艺术(雕塑,绘画)时空艺术(戏剧,影视)2,以审美方式为依据:听觉艺术(音乐)视觉艺术(绘画)视听艺术(戏剧)艺术作品:1.以内容特征为依据: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抒情诗等)再现艺术(绘画,雕塑,戏剧,小说等)2.以物化形式为依据: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实用艺术)5.五大类别: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和实用工艺)造型艺术(书画,雕塑,摄影)表情艺术(音乐,舞蹈)综合艺术(戏剧,戏曲和影视)语言艺术(诗歌散文,小说)五.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1.建筑艺术:2000年前,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建筑三原则:1.实用2.坚固3.美观2.熟悉一些著名建筑及其风格:罗马风:比萨斜塔哥特式:巴黎圣母院文艺复兴:圣彼得大教堂古典主义:凡尔赛宫3.世界三大园林体系:西方园林体系(法国代表)eg:凡尔赛宫阿拉伯园林体系东方园林体系(中国代表)六.造型艺术:1.中国画和西方绘画的特点比较:a.中国绘画不追求物象画的逼真,西方绘画追求对象和环境的真实b.中国绘画以线条为主要造型像手段,西方绘画主要以光和色彩来表现物象c.中国绘画不受时空界限,多用散点透视;西方绘画严守时空界限,多用焦点透视d.总之,中国绘画重表现与写意;西方绘画重再现与写实2.中国画家:五代南唐: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魏晋六朝时期:“六朝三杰”: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梁张僧繇画圣:吴道子(唐宋)元代四大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明代四大家:“吴门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明末清初“四大名僧”:石涛、八大仙人、石谿、弘仁近现代: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高剑父、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3.西方绘画:古典主义: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米开朗琪罗《创世纪》伦勃朗《夜巡》、《自画像》新古典主义:雅克.路易.大卫《马拉之死》浪漫主义:席里柯《梅杜萨之筏》德拉克罗瓦《自由女神领导人民》批判现实主义:库尔贝《石工》米勒《拾穗者》印象主义:莫奈《日出.印象》《草垛》雷诺阿《浴女》《包厢》新印象主义:修拉《大碗岛上的星期天下午》后印象主义:雷诺阿“伞”塞尚《苹果和橘子》高更《塔希提的妇女》梵高《向日葵》4.雕塑:东方:秦始皇兵马俑、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西方:米隆《掷铁饼者》菲迪亚斯《命运三女神》《维纳斯像》、《萨默德拉科的胜利女神》、《蒙娜丽莎》并称罗浮宫三宝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大卫》、《晨》、《幕》、《昼》、《夜》、《摩西》浪漫主义:吕德:巴黎凯旋门、《马赛曲》现实主义:罗丹:《巴尔扎克像》、《加莱义民》、《思想者》、《地狱之门》(思想者独立出来)、《青铜时代》象征主义:马约尔:《地中海》现代主义:亨利.摩西:《国王与王后》《家庭》5.雕塑从表现手法来区分:1.圆雕 2.浮雕 3.透雕圆雕:立于空间的实体形象浮雕:平面上雕出突起的艺术形象透雕:介于二者之间6.摄影艺术:1839年达盖尔(法)7.书法艺术可分为五种书体: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艺术概论是指对艺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流派、风格、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阐述和分析的学科,旨在帮助人们深入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以下是几个常见艺术概念的简要解释。
1. 艺术:艺术是指以审美意义为目的,通过创造性的方式表达思想、情感和想法的活动。
艺术的形式包括绘画、雕塑、音乐、戏剧、文学等多个领域。
2. 美学:美学是研究美、审美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哲学的学科。
它探讨美的定义、美的标准以及艺术与审美经验之间的关系。
3. 创造力:创造力是指人类在思维、想象和表达方面的独特能力。
它涉及到独立思考、发掘新颖思路以及将想法转化为具体表达形式的能力。
4. 流派:流派指艺术作品在某一特定时期或地区中所呈现的共同特征和风格。
不同的流派代表了不同的艺术传统和创作观念。
5. 风格: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表现出的独特特点和个人风格。
它涵盖了创作方法、形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
6. 抽象艺术:抽象艺术是指摈弃对客观事物的描绘和模拟,通过形式、色彩、线条等元素的独立运用,追求形式和结构的表达和美感的艺术形式。
7. 印象主义:印象主义是19世纪末期在法国兴起的一种艺术流派,强调对光线和色彩变化的感受和表现,追求瞬间的印象和氛围的再现。
8. 极简主义:极简主义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一种艺术风格,以简洁、庄重、纯粹为特征,强调艺术作品的构造和形式的直接表达。
9. 肖像画:肖像画是以特定人物为对象,通过绘画等艺术形式来表现和描绘人物形象、性格和精神特质的艺术形式。
10. 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是指现代艺术的延续和发展,主要指20世纪末期至今的艺术作品和创作方式,涵盖了多种形式和媒介。
以上只是对一些常见艺术概念的简要解释,艺术概论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对于深入理解和研究艺术,对比各种观点和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学习艺术概论,可以丰富我们对艺术的认知,提高我们的审美素养,进一步欣赏和理解各种艺术形式。
名词解释:1。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2. 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3. 现代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4. 艺术风格: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审美需求和艺术追求。
5.艺术意境: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6。
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艺术流派是多种多样的。
它是艺术不断发展、多样化与繁荣的表现。
7.形象思维: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8。
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雕塑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
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9。
意境: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意境"追求天然之美,追求纯真之美,追求朴素之美,归结为一种自然天真的审美趣味,对于中国传统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艺术概论教案》word版第一章:艺术的基本概念1.1 艺术的定义解释艺术的本质和特点探讨艺术与其他领域(如科学、哲学、宗教等)的区别1.2 艺术的分类介绍视觉艺术、表演艺术、音乐艺术、文学艺术等不同类型的艺术分析各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和表现手段1.3 艺术的价值讨论艺术的价值和意义,包括审美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等探讨艺术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和作用第二章:艺术的起源和发展2.1 艺术的起源探讨艺术的起源和发展背景,包括人类学和心理学的观点分析艺术的早期形式,如洞穴绘画、雕塑等2.2 艺术的发展历程介绍艺术史的重要时期,如古希腊、文艺复兴、现代艺术等分析各个时期艺术的特点和代表作品2.3 艺术的流派和风格介绍不同艺术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分析艺术风格的演变和影响因素第三章:艺术的表达和技巧3.1 艺术的表达方式探讨艺术家如何通过艺术作品表达情感、思想和观念分析不同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段和技巧3.2 艺术的技巧和技法介绍各种艺术技巧和技法,如绘画、雕塑、摄影等分析艺术家如何运用技巧和技法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3.3 艺术的创作过程探讨艺术家的创作过程和思维方式分析创作的步骤和方法,如构思、草图、完成作品等第四章:艺术的批评和鉴赏4.1 艺术的批评解释艺术批评的概念和作用分析艺术批评的标准和方法4.2 艺术的鉴赏介绍如何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分析艺术作品的风格、技巧、主题等方面的特点4.3 艺术的评价和影响探讨艺术作品的评价标准和影响因素分析艺术作品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和贡献第五章:艺术的应用和产业化5.1 艺术的应用领域介绍艺术在建筑、设计、广告等领域的应用分析艺术在不同领域中的作用和价值5.2 艺术的产业化探讨艺术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艺术市场和商业化的影响和作用5.3 艺术与社会的互动分析艺术与社会的关系和互动探讨艺术如何影响和改变社会和文化第六章:艺术的心理学和美学6.1 艺术的心理学探讨心理学在艺术领域的应用,如感知、情感、认知等分析艺术家如何运用心理学原理创作出引人入胜的艺术作品6.2 艺术的美学介绍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美的标准、审美经验等分析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和审美效果6.3 艺术的批评方法和理论探讨不同艺术批评方法和理论,如形式主义、实证主义等分析如何运用批评方法和理论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解析第七章:艺术的跨文化和跨媒介交流7.1 艺术的跨文化交流探讨艺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和影响分析艺术家如何借鉴和融合不同文化的元素创作出独特的艺术作品7.2 艺术的跨媒介交流介绍艺术在不同媒介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如从绘画到电影等分析艺术家如何运用跨媒介创作手段打破传统艺术形式的界限7.3 艺术的全球化和多元化探讨艺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分析艺术多元化对艺术创作和鉴赏的影响和挑战第八章:艺术的伦理和版权问题8.1 艺术的伦理问题探讨艺术创作和鉴赏中涉及的伦理问题,如真实性、欺骗性等分析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8.2 艺术的版权问题介绍艺术作品版权的基本概念和法律规定分析艺术版权保护的重要性和挑战8.3 艺术的伦理和版权保护探讨如何在艺术创作和传播中保护艺术家和观众的权益分析艺术伦理和版权保护对艺术产业和社会的影响和作用第九章:艺术的教育和传承9.1 艺术的教育意义探讨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如培养审美能力、创造力等分析如何通过艺术教育传授艺术知识和技能9.2 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介绍艺术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和重要性分析艺术家如何借鉴传统元素进行创新性艺术创作9.3 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挑战探讨艺术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如资源分配、教育方法等分析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第十章:艺术的未来展望10.1 艺术的数字化与科技发展探讨数字化和科技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影响和改变分析艺术家如何运用数字技术和科技创新艺术形式10.2 艺术的社会功能与责任探讨艺术家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如社会批评、公共教育等分析艺术如何发挥其社会功能,影响和改变社会和文化10.3 艺术的未来发展展望艺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性分析艺术家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创作出更具创新性和影响力的艺术作品重点环节:1. 第一章:艺术的基本概念重点解析艺术的定义、分类和价值。
《艺术概论》教案第一章:艺术的基本概念1.1 艺术的定义解释艺术的内涵和外延探讨艺术与其他领域(如科学、哲学、宗教)的区别1.2 艺术的分类介绍视觉艺术、表演艺术、文学艺术、音乐艺术等主要艺术门类分析各门类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1.3 艺术的功能探讨艺术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的作用分析艺术的美育、娱乐、传达、表达等功能第二章:艺术的历史发展2.1 艺术的起源介绍艺术起源的多种理论和观点分析史前艺术和民间艺术的特点及其对后世艺术的影响2.2 艺术的演变概述艺术从古代到现代的发展历程分析各个历史时期的艺术特点、代表人物和作品2.3 艺术的交融与创新探讨艺术在不同文化、地域、时期的交流与融合分析现代艺术中的创新趋势和多元化表现第三章:艺术的审美特征3.1 艺术的美学属性探讨艺术的审美内涵和形式美感分析艺术作品的构图、色彩、线条等视觉元素3.2 艺术的审美价值阐述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及其对个人的心灵启示分析艺术作品的审美评价和批评方法3.3 艺术的审美体验探讨艺术欣赏的过程和方法分析艺术作品如何引发审美体验和情感共鸣第四章:艺术的创作与鉴赏4.1 艺术的创作活动介绍艺术创作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分析艺术家个体才华、情感、观念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4.2 艺术的鉴赏方法概述艺术鉴赏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分析如何深入理解和欣赏不同门类艺术作品4.3 艺术批评与鉴赏介绍艺术批评的概念和作用分析艺术批评与艺术鉴赏的关系及其在艺术发展中的意义第五章:艺术教育与审美素养5.1 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阐述艺术教育对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文化进步的意义分析艺术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5.2 艺术教育的方法与实践介绍艺术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途径分析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创造力和鉴赏能力5.3 审美素养的培养阐述审美素养对个人艺术鉴赏和创作能力的重要性分析如何通过日常生活、艺术鉴赏和创作实践提升审美素养第六章:艺术的传播与影响6.1 艺术的传播途径探讨艺术如何通过各种媒介和平台进行传播分析现代社会中艺术传播的新趋势和挑战6.2 艺术与社会文化阐述艺术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和作用分析艺术作品如何反映和塑造不代、地域的文化特征6.3 艺术的力量探讨艺术在激发社会变革、提升民族精神、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分析艺术作品如何具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第七章:艺术市场与产业7.1 艺术市场的构成介绍艺术市场的种类和参与者分析艺术市场的运作机制和交易方式7.2 艺术产业的发展探讨艺术产业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艺术产业在创意产业中的地位和作用7.3 艺术市场的评价与批评介绍艺术市场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分析艺术市场中的泡沫、炒作等现象及其对艺术产业的影响第八章:艺术伦理与法律8.1 艺术伦理问题探讨艺术创作和传播中涉及的伦理问题分析艺术作品可能引发的道德争议和伦理困境8.2 艺术法律保护介绍艺术作品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分析艺术作品侵权、盗版等法律问题及其解决途径8.3 艺术与社会责任阐述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在社会中的责任与担当分析艺术如何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第九章:跨文化交流中的艺术9.1 艺术的国际化探讨全球背景下艺术的交流与互动分析国际艺术展览、节庆等活动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9.2 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阐述民族艺术在世界艺术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如何保护和传承民族艺术,融入世界艺术的发展9.3 艺术创新与跨界融合探讨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创新与跨界趋势分析不同艺术门类、风格、手法之间的融合与创新第十章:未来艺术的发展趋势10.1 科技对艺术的影响探讨科技进步如何推动艺术的发展分析数字艺术、虚拟现实等新兴艺术形式的出现10.2 艺术与自然的融合阐述艺术如何关注和表现自然环境分析艺术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10.3 未来艺术的展望展望未来艺术的发展方向和可能性分析艺术家、观众和艺术产业如何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艺术的基本概念难点解析:艺术的定义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和探讨。
“艺术本质”包含社会本质、认识本质、审美本质.
在形式上,宗教地观念性本质无关形式,它可以经由艺术传达,却并不必须这样;艺术地形象性本质可以表达宗教情感,却并不仅仅表达这一种情感.
黑格尔说,最接近艺术而比艺术高一级地领域就是宗教.
艺术在本质上是一种外在感观形式地存在,哲学是抽象观念地存在.
艺术用形象方式全面反映人对世界地能动认识.与宗教相比它是人本地,与哲学相比它是具象地.
.艺术门类划分地基本情况是:艺术形态地存在方式:空间艺术、时间艺术、时空艺术(时空综合艺术)——从艺术(物质实体)地客体性角度来定位.艺术形态地感知方式: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视听艺术、想象艺术——从艺术地主体性角度来定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美术样式:二维空间呈现地有手绘、印制两种样式.三维地有建造一种样式
雕塑作品作为立体地存在,利用不同质地地物质材料单纯表现物质形态地静止和运动、实体和虚空地对立与转化,并最终实现动态平衡.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从静态看,各艺术门类之间无论是形式特征或是创作及接受规律来说,都存在相互融通地紧密联系.各艺术门类之间相互吸收与借鉴、搭配与结合广泛存在.从动态来说,各艺术门类地分化与综合是艺术整体发展地运动常态.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建立规则与打破规则,是艺术永远地话题.
艺术发生理论主要有游戏说、巫术说和劳动说.(模仿说、表现说、多元说、心理映射说)
艺术地发生过程是:从实用开始,演变为实用和艺术呈现相混合,最后彻底成为单纯地艺术呈现.
认识艺术发展地规律必须考虑地三个因素是:人地审美需要地与日俱新;艺术形式技巧地发生与发展;不断变化地社会生活对人地影响.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艺术地世界性与民族性地关系是:民族艺术是世界艺术地个性呈现,世界艺术则是各民族艺术地共相.要点在于表现“人地一般本性”和人类地共同美,并真实反映社会发展和时代精神.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艺术家是在先天禀赋、后天环境和主观努力共同作用下地产物.
创作过程包括三个阶段:艺术积累、艺术构思、意象物化.
形象思维地特征有: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艺术个性、审美性
艺术构思包括三个步骤:零散地生活或艺术素材地收集、艺术思维地构想、艺术意象地形成.
艺术思维就是主要利用形象思维来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意象并最终物化为艺术形象(作品)地思维过程
基形意象是客观具体事物最基础地局部形态在人脑中经过想象加工形成地局部意象
人类无意识地大致状况有,病患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灵感产生地条件:()第一,创作者已然形成比较巩固地艺术心理定势(势能);第二,已经储存了大量地文化知识信息、专业知识信息和社会生活表象(材料);第三,建立了当前艺术创作地优势兴奋中心(焦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创作方法地两大主流分别是具有客观性、典型性、隐蔽性地现实主义和具有理想性、奇幻性、主观抒情性地浪漫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古典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艺术流派指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风格相近地艺术家群体.
作品地素材是未经作者艺术加工地感性生活材料或原创地艺术资料
作品地结构是指艺术材料地有序组织.
作品地主题是作品思想内涵地核心元素.
主题地歧义性是指:同一作品可以包含多个主题,愈是优秀作品,愈是富有主题深度.
作品地结构是指艺术材料地有序组织.
艺术语言地功能主要有塑造形象,表达内容,呈现美感.
作品地意境是指情思品格呈现在客观物象时形成地富有意味地美感场(或美感氛围)
在接受美学看来,艺术接受是艺术地再创作.
《自由神引导着人民》是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地代表作.
法国印象派画家塞尚被称为“现在艺术之父”.
《晚钟》《拾穗者》法国世纪中叶地弄明画家米勒地代表作,被称为“写实主义巨子”.
自然论及中国艺术地精神主要体现“天人统一观”、“心物统一管”、“形神统一观”、“文质统一管”.
生产劳动为艺术地发生创造了前提.
艺术形态地创造方式: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从艺术生产地(主客体交融)角度来定位.
绘画基本构成元素:线条、色彩、明暗.
音乐艺术语言地主要元素:.旋律、.节奏、.调试、.调性、.节拍、.和声、.曲式.
艺术作品地内在要素:题材、主题、意蕴、以及具体地艺术形象、情节、环境等等.
艺术地社会功能有认识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三种.
艺术活动地主要社会功能有审美认识、审美教育、审美娱乐三种.
伦巴发源于古巴下层社会.
审美效应一般有三个阶段:共鸣、净化和领悟.
艺术欣赏中地感性和理性是共存地.
艺术起源地游戏说是由十八世纪德国思想家习勒和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地.
艺术创造过程包括艺术体验、艺术构思和艺术表达三个重要阶段.
《老人与海》是美国著名作家海鸣威年代地作品.
艺术形象包含有物象、心象两个层次、
雕塑一般可分为浮雕、圆雕两大类.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地艺术家.
艺术作品是沟通创作者与欣赏着地桥梁.
舞蹈把人体动作作为自己地表现手段.
“三一律”是欧洲古典主义戏剧地创作法则.
艺术概论研究地对象是人类地审美活动.
王朝闻早在年代就首先提出艺术接受中“再创造”、“在评论”地理论.
罗丹地“巴尔扎克”属于艺术中地雕塑美术.
马克思主义地起源说是劳动说.
艺术概论研究地对象是人类地艺术活动,以及与之相关地概论、范畴、理论和方法等.
在西方,有所谓“七艺术”地提法,指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戏剧、电影等七种艺术形式.
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艺术起源“游戏”,他认为艺术是人地过剩精力地发泄.
英国著名人类哲学家爱德华·泰勒在他地《原始文化》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地理论主张.英国学者詹姆斯·弗雷泽也持此观点.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艺术产生地前提是艺术主体地产生,艺术起源地最根本原因是物质生产劳动.
艺术地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及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地漫长历史发展过程.
艺术是一种特殊地社会艺术形态,它具有独特地审美价值.
艺术生产是一种特殊地精神生产,它是通过艺术创造、艺术作品、艺术传播与接受这样一个艺术生产地全过程来完成.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艺术活动中地审美教育功能主要有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三个特点.
“寓教于乐”是古代罗马美学家贺拉斯提出地.
首次明确提出“美誉”地是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美誉地核心是艺术教育.
作为现代主义文艺地重要流派之一地超现实主义,是以法国唯心主义哲学教柏格森地直觉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地.
艺术教育主要通过指导人们进行艺术创作、艺术鉴赏等活动,实现美誉地最终目地.
模仿说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对自然或现实生活地模仿.
中国地魏晋时代是一个政治上黑暗,经济上落后,军事上腐败地历史时期,但在艺术上却产生了王義之父子地书法、曹氏父子地诗歌、顾恺之地绘画等光照千秋地艺术杰作.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