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和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483.50 KB
- 文档页数:7
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诊断标准包括脑脊髓膜炎、脑室感染和椎管内脓肿。
1.颅内感染包括脑脓肿、硬膜下或硬膜外感染和脑炎等。
标准一:从脑组织或硬膜中培养出病原体。
标准二:有脓肿或在外科手术或病理组织检查证实的颅内感染。
标准三:病人有下述症状或体征中的两个且没其它原因可以解释:头痛、目眩、发烧(>38℃)、局部神经系统症状、意识改变或精神错乱[一岁或一岁以内的婴儿有下述症状或体征中的两种且没其它原因可以解释:发烧(>38°C)或低体温(V36°C)、呼吸暂停、心动徐缓、局部神经系统症状或意识改变]。
同时具备下述条件之一者:(1)在外科手术过程中或针刺抽吸组织中或尸检的脑或脓肿组织中镜检查发现病原体。
(2)血或尿液的抗原检查阳性。
(3)放射性证实的感染,如X线、CT扫描、核磁共振以及线或得标记扫描等发现异常。
(4)病人对病原体的IgM抗体达到有诊断意义的效价或双份血清IgG抗体呈4倍升高。
注意:如果病人同时存在脑膜炎和脑脓肿,应归于颅内感染。
2.脑膜炎或脑室炎标准一:从脑脊液培养出病原体。
标准二:病人有述症状或体征之一且没有其它原因可以解释:头痛、发烧(>38C)、颈强直、颅内神经系统症状或脑膜刺激症状[一岁或一岁以下的婴儿有下述症状或体征之一且没有其它原因可以解释:发烧(>38℃)或低体温(<36℃)、呼吸暂停、心动徐缓、颈强直、颅内神经系统症状或脑膜刺激症状]O同时具备下述条件之一者:(1)脑脊液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上升,蛋白含量上升和/或葡萄糖含量下降。
(2)革兰氏染色可见有病原微生物。
(3)从血培养出病原体。
(4)脑脊液、血或尿液的抗原检查阳性。
(5)病人对病原体的IgM抗体达到有诊断意义的效价或双份血清IgG抗体呈4倍升高。
注意:A.新生儿脑膜炎应视为医院感染。
除非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它是通过胎盘而感染。
B.脑膜脑炎应归为膜炎类。
C.有脑膜炎同时伴有椎管内脓肿者应归为脑膜炎类。
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参考答案及试题25之23适合药学,执业药师,卫生健康选择题(共10题,每题10分)1.(单选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分为()A.术后B.创伤C.脑膜脑炎D.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C2.(单选题)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A.发烧B.头痛C.脑膜刺激证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3.(单选题)感染发生在脑实质称为脑炎,主要表现为()A.高热B.意识障碍C.癫痫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4.(单选题)定性的感染分为细菌感染和()A.社区感染B.病毒感染C.医院感染D.细菌感染参考答案:B5.(单选题)按照病程分类,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病程在()A.4周以内B.4周以上C.5周以内D.6周以内参考答案:A6.(单选题)流行性脑脊髓脑膜炎是一种流行性的()A.病毒感染性疾病B.传染性疾病C.医院感染D.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B7.(单选题)在流行性病学上称为脑膜炎带的发病率为()A.1/100000B.0.35/100000C.4-5/100000D.500/100000 参考答案:D8.(单选题)脑脓肿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最常见为()A.血行播散B.创伤C.手术D.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A9.(单选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重要的诊断是做()A.手术用药B.脑脊液检查C.创伤感染D.长期底热参考答案:B10.(单选题)化脓性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原则是()A.快速杀菌B.最大剂量C.血脑屏障通途率高的药物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注:此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1、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常以精神行为异常,癫痫起病,可有口唇疱疹病史,伴发热,头颅MRI可见颞额叶出血性坏死,脑电图可见弥漫性高波幅慢波,以单侧或双侧颞、额区异常更明显,脑脊液压力正常,脑脊液细胞数<1000×109/L,糖和氯化物正常。
2、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多见于老年人,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意识模糊,可有带状疱疹病史,病变程度较轻,预后较好,头颅CT无出血坏死表现,脑脊液中检出该病毒抗体和病毒核酸阳性可鉴别。
3、肠道病毒性脑炎:多见于夏秋季节,一般恢复较快,2-3周症状可缓解,脑脊液中PCR检测出该病毒核酸可鉴别。
4、巨细胞病毒性脑炎:临床少见,常见于免疫缺陷如艾滋病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脑脊液正常或单核细胞增多,蛋白增高,体液检查找到典型的巨细胞,PCR检测出该病毒核酸可鉴别。
5、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多在感染或疫苗接种后急性发病,影像学显示皮质下白质多发病灶,病毒学和相关抗体检查阴性。
6、化脓性脑膜炎: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症阳性,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浑浊或呈脓性,细胞数1000-10000×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升高,糖低于2.2mmol/l,氯化物降低,脑脊液涂片检出病原菌,血细菌培养阳性可明确诊断。
7、结核性脑膜炎:通常亚急性起病,脑神经损害常见,脑膜刺激症阳性,脑脊液压力增高,外观无色透明或微黄,静置后可有薄膜形成,细胞数增多,常为50-500×109/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增高,常为1-2g/l,糖及氯化物降低,抗结核治疗有效,脑脊液抗酸染色阳性可明确诊断。
8、隐球菌脑膜炎:常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全身性免疫缺陷性疾病,通常隐匿起病,颅神经尤其视神经损害常见,脑脊液细胞数通常低于500×109/L,以淋巴细胞为主,糖降低,墨汁染色检查隐球菌可明确诊断。
2020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答案之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1 . (单选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分为()A .术后B .创伤C .脑膜脑炎D .以上都不是2 . (单选题)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A .发烧B .头痛C .脑膜刺激证D .以上都是3 . (单选题)感染发生在脑实质称为脑炎,主要表现为()A .高热B .意识障碍C .癫痫D .以上都是4 . (单选题)定性的感染分为细菌感染和()A .社区感染B .病毒感染C .医院感染D .细菌感染5 . (单选题)按照病程分类,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病程在()A .4周以内B .4周以上C .5周以内D .6周以内6 . (单选题)流行性脑脊髓脑膜炎是一种流行性的()A .病毒感染性疾病B .传染性疾病C .医院感染D .以上都不是7 . (单选题)在流行性病学上称为脑膜炎带的发病率为()A .1/100000B .0.35/100000C .4-5/100000D .500/1000008 . (单选题)脑脓肿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为严重的一种类型,最常见为()A .血行播散B .创伤C .手术D .以上都不是9 . (单选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重要的诊断是做()A .手术用药B .脑脊液检查C .创伤感染D .长期底热10 . (单选题)化脓性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原则是()A .快速杀菌B .最大剂量C .血脑屏障通途率高的药物D .以上都是。
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一、概述神经外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继发于神经外科疾病或需要由神经外科处理的颅内和椎管内的感染,包括神经外科术后硬膜外脓肿、硬膜下积脓、脑膜炎、脑室炎及脑脓肿,颅脑创伤引起的颅内感染,脑室和腰大池外引流术、分流及植入物相关的脑膜炎或脑室炎等。
其中细菌性感染是CNSIs 的主要类型,因此作为本次共识的重点。
CNSIs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感染。
原发性CNSIs临床并不多见。
继发性CNSIs中以脑脓肿最为典型,曾经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其感染源大多来自临近颅底结构的组织器官感染,如鼻窦炎、中耳炎、牙周脓肿等,目前这类感染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继发于开放性颅脑损伤、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脊液漏、人工植入材料、脑室外引流术、颅内压探头置入及开颅手术等引起的细菌性感染,成为NCNSIs的主要类型。
目前,NCNSIs的早期确诊有一定的困难。
首先,由于病原学标本,如脑脊液的获取有赖于有创的腰椎穿刺、EVD等操作,且脑脊液的细菌学培养阳性率不高;其次,昏迷、发热、颈项强直、白细胞增高等表现均为非特异性;另外,影像学检查依赖于CT或MRI,甚至需要增强扫描,这些检查不易捕捉到早期炎性改变的影像学特征,且不便于进行连续的影像学评价。
因此,亟需对CNSIs的诊断方法确定规范的临床路径和标准,以期提高早期的确诊率。
NCNSIs的治疗也是临床的难题。
目前,能够透过血脑屏障或在脑脊液中达到较高浓度的抗菌药不多,在无病原学证据支持的情况下,如何经验性应用抗菌药也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问题。
近年在神经系统重症感染的患者中,耐药菌较为常见,这使得临床医生在使用抗菌药时面临选择困难。
鉴于此,本文组织国内神经外科、神经重症、感染科及临床药学等多学科相关专家,在复习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共识,以期提高这一严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共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GRADE标准,将循证证据等级划分如下:(1)高等级:指高质量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权威指南及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例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造成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的一种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症状不典型,往往容易被忽略,因此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确诊需要综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估。
一般来说,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痛、意识改变、痉挛、神经系统瘫痪等。
体检时可以观察到颈部强直、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等。
此外,脑脑脊液检查也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主要方法,包括脑脊液细胞计数、蛋白质浓度、脑脊液压力、脑脊液培养等。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需要根据病原体的不同进行针对性治疗。
对于细菌感染,通常会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对于病毒感染,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主要采用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如补充液体、解热药物等。
对于真菌感染,一般使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总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一类严重的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治需要综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信息,针对性的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加强预防措施是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关键,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感染的发生。
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旳诊断和治疗试题对旳答案如下: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旳诊断和治疗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1 .(单选题)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旳定位诊断分为( )A.术后B .创伤C .脑膜脑炎D.以上都不是2 . (单选题)脑膜炎旳重要临床体现涉及( )A .发热B.头痛C .脑膜刺激证D .以上都是3 .(单选题)感染发生在脑实质称为脑炎,重要体现为( )A .高热B.意识障碍C .癫痫D .以上都是4.(单选题)定性旳感染分为细菌感染和( )A.社区感染B .病毒感染C .医院感染D .细菌感染5 . (单选题)按照病程分类,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病程在( )A .4周以内B.4周以上C .5周以内D .6周以内6 . (单选题)流行性脑脊髓脑膜炎是一种流行性旳( )A .病毒感染性疾病B.传染性疾病C .医院感染D .以上都不是7 .(单选题)在流行性病学上称为脑膜炎带旳发病率为()A .1/100000B .0.35/100000C .4-5/100000D .500/1000008 . (单选题)脑脓肿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为严重旳一种类型,最常见为( )A .血行播散B .创伤C.手术D .以上都不是9 .(单选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重要旳诊断是做()A.手术用药B .脑脊液检查C .创伤感染D.长期底热10 . (单选题)化脓性旳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旳治疗原则是( )A.迅速杀菌B .最大剂量C .血脑屏障通途率高旳药物D .以上都是。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原则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并引起感染的疾病。
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
这种感染引起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原则非常复杂,下面将就此进行详细介绍。
病理生理机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理生理机制多种多样,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类型和侵入途径。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机制:1. 病原体直接侵入:某些病原体如细菌和病毒可以通过肺部、血液或颈部的淋巴结等途径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细菌性脑膜炎就是细菌通过血液感染脑膜而引起的感染。
2. 血液-脑脊液屏障破坏:某些病原体可以破坏血液-脑脊液屏障,从而直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
病毒性脑炎就是病毒通过破坏血液-脑脊液屏障侵入脑部引起的感染。
3. 毒力因子:病原体可通过释放毒力因子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损害。
例如,细菌释放的毒力因子可引起神经组织的炎症反应和损伤。
治疗原则: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细菌感染的治疗:对于细菌感染,通常采用抗生素治疗。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需要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测试结果来确定。
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和疗程,以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2. 病毒感染的治疗:对于病毒感染,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
治疗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例如控制体温、补充液体和维持水平适当的电解质平衡。
对于某些特定的病毒感染,如狂犬病和乙脑,还有相应的免疫血清和疫苗可以使用。
3. 寄生虫感染的治疗:寄生虫感染的治疗主要以抗寄生虫药物为主,例如阿苯达唑和甲硝唑等。
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4. 炎症控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伴随着炎症反应的产生,炎症反应可引起组织损伤。
因此,炎症的控制十分重要。
可以通过应用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反应,但使用时需要权衡利弊,避免过度抑制免疫反应。
总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原则非常复杂。
针对感染类型的不同,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3年心理学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
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3年心理学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背景介绍
心理学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导致认知障碍、情绪不稳定以及其他严重的心理问题。
为了提供更好的诊治方法和指导,中国专家组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达成了以下共识。
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神经性行为异常、认知障碍、认知综合征或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2. 必要检查:脑电图、脑磁图、神经影像学检查、脑脑脊液检查等多种检查手段综合判断。
治疗方法
1. 抗病毒治疗: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类型和敏感性进行相应的抗病毒治疗。
2. 抗炎治疗: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伴发炎的患者,如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或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3. 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症状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如镇静剂、抗抑郁药等。
4.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职能训练等,帮助患者康复并提高生活质量。
注意事项
1.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应尽早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以减少患者的病情进展。
2. 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随时与医生沟通和咨询。
3. 患者和家属应加强心理支持和教育,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避免精神压力过大。
4. 医生应定期进行随访,评估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治疗调整。
结论
本共识为2023年心理学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诊治提供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我们希望通过广泛传播和应用,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诊治水平,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