焓湿图
- 格式:ppt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67
相关公式
h=1.01t+0.001d(2500+1.84t)
空气的焓=1.01*空气温度+0.001*空气含湿量*(2500+1.84*空气温度)
d=622*P s/(B-P s)=622*(φ*P b/(B-φ*Pb))
d=(h-1.01t)/(2.5+0.00184t)
空气的含湿量=622*水蒸汽分压力/(大气压力-水蒸汽分压力)=622*(相对湿度*饱和水蒸汽φ=P s/P b*100%
空气的相对湿度=水蒸汽的分压力/饱和水蒸汽的分压力 (暖通设计 杜劳师 唯心 8366 t=(h-2.5d)/(1.01+0.00184d)
h=空气的焓(kJ/kg干空气)
t=空气的温度(℃)
d=空气的含湿量(g/kg干空气)
P s=水蒸汽的分压力(h/Pa)
P b=饱和水蒸汽的分压力(h/Pa)
φ=空气的相对湿度(%)
B=大气压力
ε=3.6Q/S=1000*Δh/Δd=1000(h
-h1)/(d2-d1)
2
Q=全热量(W)
S=湿量(kg/h)
空气的湿球温度等于焓不变的情况下,空气加湿到饱和时的温度
“机器露点”φ可在90%-95%之间
水蒸汽分压力)/(大气压力-相对湿度*饱和水蒸汽分压力)师 唯心 83666.7919)。
焓湿图1.7.1确定送风状态点O室外空气状态为W;室内状态为N;室内冷负荷Q;湿负荷为W;则热湿比为ε=Q/W。
送风状态点O:送风温度tO与ε线的交点。
(送风温度根据送风温差确定,(tN-tO)即为送风温差)。
送风状态点O:焓:含湿量:注:夏季消除余热,位于N点以下的热湿比线上任意一点,均可作为送风状态点。
分析:(1)风点与室内点间距与送风量大小的关系:O点距N越近,送风量越大,反之越小。
(2)送风量大小对系统的影响:①经济技术方面的影响:G↓→设备、管道↓→费用↓(风系统投资和运行费用减少);设备、管道↓→有效空间占用减小,施工难度降低。
②空调效果影响:送风量太小时,意味着送风温度很低,可能使人感受冷气流的作用;且室内温、湿度分布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将会受到影响。
1.7.2房间送风量夏季送风量确定:1、风量计算:式中:Q——kW(即kJ/s);W——kg/s;in、io——kJ/kg;dn、do——g/kg。
2、风量估算(换气次数法估算):根据室温允许波动范围,采用不同的换气次数和送风温差,“暖通设计规范”对此做了规定:舒适性空调,温度波动范围>±1℃,设计中可选用能够达到的最大温差(Δt≯15℃),尽量减小送风量。
冬季送风量的确定:⒈一般系统,风量冬小夏大,按夏季设计。
⒉全年运行状况:⑴全年定风量⑵全年变风量1.7.3热湿比在i-d图上它反映的是空气处理过程线的斜率。
所谓空气处理过程线:⑵气初状态点到终状态点的连线;⑵进入房间的空气消除房间余热、余湿的变化过程始终沿该线进行。
ε——热湿比,kJ/kg1.7.4送风温差送风温差偏大:送风量小,空调机组和管路系统小,系统经济,室内的气流组织差。
送风温差偏小:送风量大,空调机组和管路系统大,系统不经济,室内的气流组织好。
舒适性空调的送风温差:1、送风高度H≤5m,送风温差≯10℃。
2、送风高度H>5m,送风温差≯15℃。
3、送风量>换气次数≮5次/h。
焓湿图讲解及应用处理
一、焓湿图的组成
以比焓h-纵坐标,以含湿量d-横坐标,表示大气压力B一定时湿空气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
包含五种线群:
1:等焓线(为使图线不过密,两坐标轴间夹角为135℃)
2:等温线(干球温度线)
3:等相对湿度线Φ
4:水蒸气分压力线Pd
5:热湿比线
下图为湿空气焓湿图(部分)的示意图(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该图是以1kg干空气的湿空气为基准绘制的。
不同大气压的焓湿图是不同的。
焓湿图上有几种等值参数线:等焓(h)线—与纵坐标成135°角的直线;等含湿量(d)线—平行纵坐标轴的直线;等干球温度(t)线—近似水平的直线;等相对湿度(Ø)线—图中的曲线;等湿球温度线近似与等焓线平行,
图中未表示;水蒸气分压力(pw)与d成单值函数关系,其值表示于d的上方,等pw线平行于等d线;图的右下方给出了热湿比ε的方向线,热湿比又称角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