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 格式:docx
- 大小:11.40 KB
- 文档页数:1
《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的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作者:向恩白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4年第01期[摘要] 二十世纪以来在世界各国的社会生活中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女性主义浪潮。
在世界文坛上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和作家,而十九世纪的著名作家凯特·萧邦《一个小时的故事》则是其优秀代表。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写马兰德夫人(Mrs. Mallard)看似软弱实则反叛的性格来体现该小说浓郁的女性主义气息以及作者对传统男权社会的反叛和对女性解放的信心。
研究该小说对于研究世界女性主义运动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女性意识;自由;反叛;坚强随着二十世纪女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主义文学研究者开始把目光投向十九世纪带有女性主义意识启蒙的文学作品,在这其中凯特·萧邦的《一个小时的故事》颇受关注。
(金 11)朱虹认为它的主题与《觉醒》接近,“表现了一个女性的自我意识的突然发现,比《觉醒》更集中,更富有戏剧性。
”(朱 16)这部小说的作者以其女性的视角和体会在文中融入了大量的女性主义的思维和暗示,反映了十九世纪时女性的自我觉醒和发现,具有深刻的内涵和自我探索价值。
一、故事情节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故事:女主人公马兰德夫人有心脏病。
当她的丈夫在事故中丧生后,她的姐姐约瑟芬(Josephine)和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兹(Richards)考虑到她的身体,遮遮掩掩地告诉了她这个消息。
她一开始沉浸在悲痛之中,痛哭流涕,并且把自己锁了起来。
但随后她却感到一种自由和解脱,并且开始向往自己的未来,但当马兰德先生安然无恙地回到家中时,马兰德夫人却因心脏病突然发作,离开了人世。
二、马兰德夫人的衰弱和坚强在这部小说中,马兰德夫人无疑是最重要的角色。
作者的叙述正是以她为中心展开的,而她的反叛性格和女性主义意识无疑是作者自身女性主义精神的真实写照。
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写到马兰德夫人的心脏很衰弱。
文学评论·影视文学印度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以《摔跤吧爸爸》为例彭军 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印度女性的社会地位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通过对电影《摔跤吧爸爸》的分析,对印度女性的社会地位进行客观的描述,以期将真实的印度女性的生活状况呈现出来。
关键词:女性主义;摔跤吧爸爸;印度作者简介:彭军(1993-),女,汉族,河北邢台人,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163-01在《摔跤吧爸爸》中,父亲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他希望儿子可以为印度赢得世界级金牌,以圆自己梦想。
不料命运让他生了四个女儿,偶然的机会他开始教女儿摔跤,最终大女儿进入了英联邦摔跤比赛并夺得冠军。
该片表面遵循父权意识形态剥夺女儿发展自由,深层下则潜藏着对父权意识形态的颠覆和解构,将印度女性主义的发展推到镜头之下,与世人一起见证。
一、印度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女性主义指为结束性别主义、性剥削、性歧视和性压迫,促进性阶层平等而创立和发起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批判之外也着重于性别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性底层的权利、利益与议题 (荣维毅, 2001:161)。
女性主义认为,现时的社会建立于父权体系之上,因而其目的在于了解性别不平等的本质以及在性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之上探索社会矛盾和社会关系。
印度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现象由来已久,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印度教在印度的绝对控制有密切关系。
印度94%的人口信奉印度教与伊斯兰教,而这两种宗教都或多或少的歧视女性,印度教首当其冲。
印度教最著名的法典—《摩奴法典》,更是以宗教的名义和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妇女屈从、低下的地位:“女子必须幼年从父、成年从夫、夫死从子,女子不得享有自主地位。
(赵立行, 2010:93 )”电影中两个女儿穿着短裤晨跑的时,周围村民投来了不可思议的眼光。
从《小妇人》和《关于女人》看女性意识的觉醒人们习惯于说女人心思细密、敏感、易受到伤害,正是由于这种与生俱来的心理上的脆弱本质使得女人在这个男人主宰的世界里慢慢处于从属的地位。
女人的自主意识已在长期的生活变更、历史替换、制度嬗变过程中进入冬眠状态。
女性在封建伦理道德的沉重枷锁下呻吟并渐渐沉默。
女性在生活面前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依赖性和自卑感。
恩格斯说:母权制的被推翻,乃是女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
丈夫在家中也掌握了权柄,而妻子则被子贬低,被奴役,变成丈夫淫欲的奴隶,变成了生孩子的简单工具了。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虽说本人觉得这段话有些过于偏激,但也不能否认其道出了女性在父性社会里的低等地位。
母系氏族结束以后,女性开始作为男性的附庸而存在,女性的主体意识被尘土所掩埋。
但是女人是让人捉摸不透的一组群体。
女人不仅是纤细脆弱的,原始母性遗留下来的坚强性格一直流动在女人的血液里。
在无数的束缚、压力、甚至是摧残中女性以惊人的毅力承受下来。
女性的精神世界是复杂的,她们绝不会永远甘于受压迫,她们的内心深处是反压迫的,只是这种意识在一定时期内没有觉醒。
女人绝对会有自己对世界、对人生的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她们将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长期的沉默中女性也在寻找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窗口,她们的意识之火在慢慢燃起。
于是女性文学岷起,女性意识复萌。
女性文学的存在意义是为彻底打碎架在女性灵魂上的精神枷锁,争取女性的平等地位和自我意识。
妇女的觉醒始于18世纪启蒙运动时代。
18世纪末,女权运动在美国兴起。
美国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小妇人》就是写于第一次女权运动在美国蓬勃发展时期。
而最早集中反映中国女性意识觉醒的是“五四”时期的女作家群,冰心就是其中一个较有代表性的女作家,其在抗战期间所作《关于女人》体现了作家较强的女性意识。
以下将选取这两部小说里的一些人物和事件进行比较与探讨以达到进一步了解女性意识的觉醒。
《小妇人》强调个人尊严和自立自律的重要,体现了奋发有为的美国精神。
浅论《简爱》中体现的女性觉醒意识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对于男权社会,其表现为拒绝接受男性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以及对男性权力的质疑和颠覆,同时又表现为关注女性的生存状况,审视女性心理情感和表达女性生命体验。
具体地说:“女性意识”指女性的自我意识,它不仅要求挣脱封建婚姻制和封建礼教的桔桎,实现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而且还有更高层次的要求,那就是妇女价值的发掘与自我肯定。
”总的来说,19世纪的英国是:“女性小说的时代” 。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以其鲜明的女性主义主题,创作出超越时代的女主人公简爱。
她既不是“家里的天使”也不是“理想的淑女”,她的桀骜与叛逆显然和时代的主流意识格格不入,却因勇敢的挑战男权控制下的既定秩序,追求女性的独立、平等成为女性文学不朽的经典人物形象。
一、女性意识在简爱中的体现在夏洛特生活的时代,妇女是男人的附属物。
她们社会地位低,被歧视。
但是简——一个没有社会地位的孤儿——被描绘成一个具有非凡的性格和坚强意志的新型妇女。
这使得这本小说完全不同于其他以才子佳人为理想的刻画对象的当代作品。
当时的思想家约翰·拉斯金在其散文《论女王的花园》中就说,理想的妇女和理想的家庭与现实的原始森林式的生存竞争互不相容,妇女的地位不是在社会上,而是在家庭中。
按照当时流行的说法,就是做“家里的天使”。
这就意味着女人必须在家里侍奉丈夫和孩子,否则就是不合乎“家里的天使”的模式,也就失去了女人存在的价值。
显然,“天使”集中概括了一个男权主义世界里十分荒谬的妇女观。
这种观点在十九世纪十分盛行,就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简爱却大声宣布“我不是天使,我就是我自己!”这呼声既是对以男子为中心的英国社会的公开挑战,也是为捍卫女性人格与尊严的呐喊。
若从妇女解放的角度说来,这句铿锵有力的话在当时有多么激进,多么有份量!可以说它是打开《简爱》的一把钥匙。
女性意识的觉醒i=r女性”一词,是相对于“男性”而产生的,但在浩瀚的人类艺术海洋中,却很难发现清晰的女性足印,因为现有的艺术史只是“男性的艺术史”。
女性在艺术史中的集体失语已成为中西艺术史的一个共同“文化特征”。
20 世纪“女权主义”的兴起,使女性重新开始认识自我,开始寻回那曾经在艺术史中迷失的自我。
随着改革开放与西方艺术思潮的影响,活跃于九十年代画坛上的中国现代女性艺术家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命意识,重新阐释了女性”这个主题。
她们用女性的眼光去看世界,用女性的心去感应世界,用女性的方式去表现世界,将女性细腻的感觉,感性的情绪转换成富有生命的语言符号。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和激烈反传统主义的兴起和泛滥,她们的创作往来于东西艺术之间, 往来于现实与记忆之间,往来于可视的形式表现与不可视而可感的精神意蕴之间,并试图在这复杂的经纬线上找到属于个人感受但却具有永恒意义的一种理想之美。
使“女性艺术”这一概念的提出成为可能,也使“女性艺术”这一话题具有了全新的内容和后现代”色彩。
、女性艺术内涵的界定女性艺术其实是一种很模糊的概念,说法也很多。
有的是从性别角度,认为出自女艺术家之手的艺术作品均为女性艺术;有的是从题材角度,认为不管艺术家性别,只要是表现女性题材,都可看成是女性艺术。
如果给女性艺术作个确切的学术定义,可以这样认为:“凡出女艺术家之手,以女性的视觉描绘女性生活及展现女性精神情感,并采用女性独特的表现形式的艺术,女性艺术。
”称为二、中国现代女性艺术的现状在中国,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文化传统,禁锢了中国女性的生存。
二十世纪初,女性借“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风开始了寻求自我独立人格的新追求。
但那个时代的女性作品大多虽然具有一定的女性自我意识,总体来说还是含蓄隐晦的。
到新中国成立,虽然女性在新社会中的地位变化可以说是“翻身做主人”,但是特定的历史语境使她们似乎忘记了女性作为“女性”的人类生存身份,以此为代价来实现对“平等”的追求。
067一、女性意识的概述女性意识是女性自我觉醒的结果,是女性主观能动性的一种表现,指女性能够独立思考,可以独立做到认知、分析、实践。
女性意识觉醒在文学作品中多表现为由压迫到迷茫,最后到反抗三个阶段,作家站在女性的视角对人物所处的社会和人生进行反思,把女性人物的内心投射出来。
体现女性意识的文章常常以女性的思想解放作为精神内核,以女性为视角,重新对社会进行审视和表达,开始关注女性的生活和情感的主动权。
二、《倾城之恋》中女性的桎梏《倾城之恋》讲述了白流苏在封建社会包办婚姻感情破裂后与留学新贵范柳原之间的一场爱情博弈。
在范柳原离开香港之际,日本攻击香港,香港沦陷,范柳原回来陪在白流苏身边,最终两人终成眷属。
通过描绘白流苏爱情、亲情的遭遇,反射了当时社会的落后和女性的时代局限性,这部小说也是作者张爱玲自身生活的一个缩影。
《倾城之恋》表面上看起来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是不难发现,在《倾城之恋》结尾对于范柳原的描写,发现他又开始“寻花问柳”,透露出《倾城之恋》的悲剧底色。
(一)女性对金钱支配权的放弃白流苏离婚后返回娘家,家里人对她极为厌恶,在三爷把流苏带回来的钱都用完后,流苏质问他,而三爷反而言之凿凿地要赶走流苏,“我用了你几个大钱,你住我们家,吃我们的,喝我们的……我不提钱,你倒提起钱了”,流苏的哥哥们在流苏待在娘家的七年里,放肆地使用妹妹的钱,可以看出流苏带回来的钱肯定是不少的,可是哥哥们却反过来对其进行批评,体现了当时社会男性对金钱支配的理所当然,流苏并未与前夫生育孩子,流苏可以独占自己的钱财,但是她的选择却不是占有,而是将钱全部并且主动地交给自己的哥哥,一方面可以显示出白流苏受过一定的道德教育,尊敬兄长;但是更明显的是白流苏认为女性本质上不应该具有钱财的支配权,不然,她完全可以将金钱交付给她的嫂嫂们。
《倾城之恋》还对嫂嫂们对于金钱的“表面管理权”进行了具体描写,白老太太曾说:“你四嫂天生的要强性儿,一向管着家,偏生你四哥不争气……不该挪了公账上的钱。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作者:罗诗怡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11期【摘要】《理智与情感》是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简·奥斯汀的著名小说之一。
本文将立足小说,探讨女性主义意识中理智层面及主体意识的觉醒研究发现《理智与情感》中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是与简·奥斯汀时代的女性意识觉醒是息息相关的。
【关键词】女性意识;觉醒;《理智与情感》;理智;情感一、引言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小说正在经历着一个后无继人,难以为继的时期,假浪漫主义的矫揉造作淹没了英国小说。
由诸如菲尔丁等伟大作家创造的英国现实主义艺术几乎消失了。
而简·奥斯汀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她主张写作和写作的真实性,关于她观察到的英国社会。
《理智与情感》的出版,再次为英国小说带来了现实主义的光芒。
《理性与情感》以女性细致特别的视角描述了姐妹两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姐姐埃莉诺对爱情一向是理性的,而妹妹玛丽安则是由一开始的盲目感性转变为理性面对新情感。
最后姐妹两收获爱情,得到圆满的婚姻。
简·奥斯汀的小说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关注并讲述了当时女性所遇到及关注的社会问题,如爱情,婚姻,家庭等,揭露这些问题给女性带来的不公和痛苦。
小说中不乏对当时男权社会的批判暗讽,也揭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之星,同时也促进了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进一步觉醒和发展。
二、小说人物所彰显的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1、贯彻理智,结局圆满——埃丽诺埃丽诺是一个有着敏锐的头脑,强烈的情感和冷静的头脑的女孩。
虽然她只有19岁,但她可以为她的母亲出谋划策。
在选择对象时,埃莉诺注重人的品质和个性,而不重外表,钟情于待人热情率直的爱德华。
埃莉诺面对感情十分理智和节制,尽管也有对爱德华赞扬过分热烈的时候,但埃丽诺迅速冷静下来,理智地去思考她与爱德华之间的情感,正如小说所说,她觉得,她对爱德华尊崇备至。
她认为这种尊崇是双方互有的。
不过,对这种尊崇,他需要更大的把握,才能让玛丽安确信他们是相互钟情的,她自己也好感到踏实些(孙致礼,1979:18)。
浅论女性意识的觉醒摘要:女性作家用自己的笔墨感触自己现实生存的内外世界,抒写着自己对现实世界的体验。
五四时代女性开始觉醒。
她们汲取时代潮流的理性启蒙乳汁,发现了自己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
伴随时代脚步的迈进,女性对女性意识深化,男性成为自己的审视对象。
她们以男性为叙述对象,表现对异己的认识,构建了女性笔下的男性世界。
性别的觉醒和对男性认识的清晰化还同时使女性陷入了婚姻的困惑。
“何处是归程”,这一疑问,走向自我反思。
她们将思索的目光转向自我,开始了对自我的反思。
女性作家们走出了女性自恋的神话世界,摒弃对自我的迷恋,置自我为审视对象,开创了一个自我批判的时代。
她们在小说中为我们建构了一个独特而又充满时代色彩的女性世界,不仅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时代和生活,也丰富了现代文学的画廊。
关键词:女性.觉醒 .人 .自我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兴起于八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以来更呈现出方兴未艾之势,但文艺界对于什么是女性文学却众说纷纭,未有定论。
本文以为,女性文学应该也必然是一种女性体验女性的话语,即应是以女性眼光、女性经验、女性表现方式创造的文学作品体系,其立足点应是女性将自己作为“人”的女性意识的觉醒。
她们的文本应该专注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和妇女命运的思索,探求妇女解放的道路。
从这一界定出发,中国真正的女性文学——一种具有并表现了真正独立女性意识的文学——萌起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沐浴着五四的神采,中国文坛走出了一批光彩照人的女性作家:陈衡哲、袁昌英、凌叔华、苏雪林、丁玲、张爱玲、苏青……她们的出现宣告了中国女性作为一个独立性别群体登上了文坛,宣告了中国女性文学的诞生。
从此,中国女性开始以女性的旗帜感触自己现实生存的内外世界,抒写着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生存体验。
“我手写我心”,中国女性从被男性代言的客体成了自我言说的主体,从对男性认识的混沌浪漫演进到清晰深入的批判,从对异己世界的抗争转向女性自我反思。
在现代启蒙理性之光的照耀下,她们艰难地探索着作为完整意义的“女人”所应具有的命运,走出了一条从父权反抗到性别觉醒、直到自我批判的心灵轨迹。
简·爱:自由与尊严的女性意识觉醒概述《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写的一本经典小说。
出版于1847年,该小说以其深情、亲密的描写而备受赞誉,并被视为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之作。
本文将探讨《简·爱》中所呈现的自由与尊严的女性意识觉醒。
自我价值与尊严在《简·爱》中,主人公简·爱通过经历一系列挫折和困境逐渐觉醒并坚守自己的尊严。
简·爱思想独立,追求平等和自由,并坚信每个人都应当被视为独立的个体。
她拒绝接受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不愿成为男权社会中乏味无趣、从属于他人的妇女形象。
相反,她努力保持自我独立,追求知识和职业上的成功。
参加了勃朗特女子学校进一步增强了她对自己价值和权力认可感。
简·爱强调自我价值与尊严的重要性,她深知只有保持独立和坚定的态度,才能在异质的社会中充分展现自己的力量。
这种觉醒与她最终选择爱情也息息相关。
爱情与自由选择《简·爱》所呈现的爱情观念也体现了女性意识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说中,简·爱追求真正的爱情,并寻找一个能够平等相待、尊重并接纳她的伴侣。
她拒绝了传统婚姻对女性身份和角色的束缚。
当她遇到罗切斯特时,两人建立起一种独特而平等的关系。
罗切斯特虽然是上层社会阶级,但他们之间没有权利和地位上的冲突。
简·爱坚信只有在这样平等和自由选择的基础上才能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尽管面临道德困境和社会规则压力,简·爱选择保持对自我需求和欲望的忠诚。
最后,在她重新获得独立身份后,能够真正地选择留在罗切斯特身边并追求属于她的幸福。
自由与平等的教育《简·爱》中还有一个重要主题是教育对女性意识觉醒的影响。
简·爱在勃朗特女子学校受到了卓越和平等的教育。
这使她不仅获得了知识,更形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坚持自我价值观的勇气。
通过对罗切斯特庄园中露西和格雷丝两位佣人命运的描写,小说进一步呼吁社会给予女性平等教育的重视。
收稿日期:2020-10-14 1 研究背景凯·博伊尔是美国短篇小说作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
大多数评论家认为,短篇小说是博伊尔的强项,她曾凭借短篇小说两次获得欧·亨利奖。
博伊尔短篇小说的特点是语言流利。
她小说中清新、醒目的意象和隐喻使她的人物生活具有即时感。
她的作品多关注女性的双重异化,对中产阶级女性难以找寻和实现自我的困境尤为关注。
《天文学家的妻子》是博伊尔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
小说的情节十分简单:清晨,凯瑟琳·艾姆斯悄悄地下床,尽量不打扰到她的丈夫。
她简单地伸展身体,接下来的一整天她都将忙于家务。
而她的丈夫此时要么还在睡觉,要么在假装睡着。
她的丈夫是一个天文学家,他每天都在学习、冥想、沉思,或者透过天台望远镜看星辰,或者在山间游荡。
她的丈夫十分聪明,总是专注于她永远无法理解的问题,他给予妻子的只有持续的、不可知的沉默。
于是,她忘记了自己的青春; 她灰色的眼睛里失去了光芒。
这一天清晨女佣上楼通报说修理漏水卫生间的水管工来了。
在修理的过程中,艾姆斯夫人与水管工展开了一番交谈。
在交谈中水管工对她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双性同体”和意识的觉醒□ 陈思雨宁夏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天文学家的妻子》是凯·博伊尔短篇小说中的佳作之一,却很少有批评家对其进行专门的讨论和解读。
本文尝试在女性主义理论框架内,运用“双性同体”思想对短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揭示“双性”不和谐导致的不幸婚姻,展现主人公凯瑟琳·艾姆斯自我意识的觉醒,发现作品中蕴含的女性主义思想和作者对不幸婚姻中的女性追求自由美好生活的支持。
[关键词]《天文学家的妻子》;双性同体;女性主义[中图分类号] I1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167(2021)07-0003-03化。
而她也意识到世界上的男人并不是都像她丈夫那样沉默,只喜欢一个人在高处冥想。
小说的最后她终于有了自我的意识并勇敢地决定和水管工一起到地下的管道看看。
女性意识觉醒英文作文英文:As a woman, I believe that the awakening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is a crucial and empowering process. It involves recognizing and challenging the societal norms and expectations that have been imposed on women for centuries. This awakening allows women to break free from the traditional gender roles and stereotypes, and to embrace their true identities and potential.For me, the awakening of my female consciousness began when I entered the workforce. I was often underestimated and overlooked simply because of my gender. I realized that I had to work twice as hard to prove myself in a male-dominated environment. This experience made me question the unfair treatment of women in the professional world, and it ignited a fire within me to advocate for gender equality.Furthermore, the #MeToo movement was a significantcatalyst for the awakening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on a global scale. It shed light on the prevalence of sexual harassment and assault, and it encouraged women to speak out against their abusers. This movement created a sense of solidarity among women and sparked conversations about consent, boundaries, and respect.In addition, the representation of women in media and popular culture has played a role in shaping my feminist consciousness. Seeing strong, independent female characters in movies and TV shows has inspired me to strive for autonomy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my own life. It has also made me more aware of the harmful impact of gender stereotypes and the importance of diverse and authentic representation.Overall, the awakening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is a continuous journey of self-discovery, empowerment, and advocacy. It involves unlearning the patriarchal norms that have been ingrained in us and embracing a more inclusive and equitable future for all genders.中文:作为一个女性,我相信女性意识的觉醒是一个至关重要且赋予力量的过程。
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女权主义的伸张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在一个个狐仙鬼怪的女性王国里给我她们身上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体现出作家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与思考,作品表现出较强的女性主义色彩。
、女性意识的觉醒在长期形成的以男权统治为中心以及由此形成的“男尊女 卑”的集体意识下, 女性往往是站在爱情的边缘, 被动地承受着 一切。
传统的爱情故事也大多建立在男性主动追求女性的基础之 上,这在今天也常常被视为是合理的。
女性在爱情方面从古至今基本上都处于被动的位置。
西蒙 ?波伏娃在 《第二性》 人所受到的教育就使她缺乏主动精神,习俗令她们雪上加 霜。
” [1] 《聊斋志异》写女性对于爱情的追求则大多表现为主 动示爱,有意为之。
从完全被动地接受到积极主动地追求幸福, 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进步了。
红玉、莲香、惠芳、白秋练等众 多的女性形象颠覆以往男女间的“君子好逑”模式, 把求偶的主 动性转为女性一方, 表明了女性独立的爱情意识的觉醒和作者进 步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青年男子谁个不善钟情, 妙龄女郎谁个 不善怀春,这是人性中的至洁至纯。
” [2] 红玉主动爬上冯家的们展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女性世界。
她们或是人或是鬼魅狐仙, 她们敢爱敢恨, 敢于冲破封建樊篱, 大胆追求幸福的爱情和婚姻, 她们在家庭中有着无与伦比的贡献, 她们是男性的精神依归。
在中说:“女墙头,对冯生示爱;莲香主动敲开桑郎之斋求爱;翩翩是一个丰 衣足食的仙女,可是却主动嫁给了一个浑身臭疮、脓血淋漓、无 家可归的垂死乞丐; 阿宝是可与“王侯埒富”的大富人家的掌上 明珠,美艳而多才多艺,可是却看上了穷书生孙子楚,并被其行 为深深感动而嫁给了他。
在《聊斋志异》中女性对男性的情感付 出大多不求任何回报, 一旦倾慕, 即定终身。
一种看法认为: “我 们中国人并不认为妇女没有灵魂, 我们只是认为一个妇人 位真正的中国妇女是没有自我的” [3] ,这种对女性主体性价值 的否定在《聊斋志异》中的这些女性形象身上是非常不适用的。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从《喜福会》中看女性主义的觉醒刘红玉 河北农业大学摘 要:《喜福会》是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它以四对美籍华人母女作为叙述中心,以母亲的悲惨命运和女儿的不幸婚姻以切入点,讲述了着她们如何遭受男性的压迫以及走向反抗的过程,歌颂了女性的反抗精神和独立意识。
关键词:《喜福会》;女性主义;反抗;独立作者简介:刘红玉(1997.11-),女,汉族,河北农业大学本科,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4-135-01《喜福会》一经问世便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它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它描写了中美文化的碰撞,更在于她通过塑造的一个个饱满的女性形象,讲述了女权意识如何在三代人中觉醒,并启发着她们追求自由。
这部小说讲述了母亲们在解放前的中国,遭受着封建男权社会的压迫,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她们勇敢地与不公的命运抗争,为自己赢得了自由。
当她们来到了美国,她们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女儿们身上。
女儿们虽然生活这个所谓“民主”社会的中,但她们的婚姻仍在男权主义的压迫下苟延残喘,在母亲的暗示和启发下,她们终于唤醒了自己的女性意识,奋力反抗男权的压迫。
这部小说批判了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对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
下面笔者将从母亲和女儿两种反抗者角度来探讨她们女性意识的觉醒。
一、母辈的抗争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媒妁之言父母之约不能违抗,门当户对比人们的幸福重要。
母亲们在被安排的婚姻中饱受煎熬,她们不甘心屈从残酷命运而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奋起反抗,争取自己的幸福,她们的女性意识在那个时代无疑是超前的。
琳达非常年幼时就被指婚给了大户人家,为讨好婆婆和丈夫而吃尽苦头,却遭到丈夫的冷落,婆婆抱不上孙子便指责,甚至是羞辱和虐待她。
为了摆脱婚姻的坟墓,假借祖先的诅咒换来一纸休书和去远方的路费。
顾映映虽贵为千金小姐,但也逃不出被安排婚姻的噩梦。
20203N e w s 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新闻传播一、浅谈女性主义女性主义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西方文艺界的思潮。
对于女性主义,学界尚未有统一的定义。
但在众多定义中我们可以提炼出核心的内容,女权主义即为妇女争取权益,要求男女平等。
它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揭示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为女性争取平等的权利。
男女平等是耳熟能详的一个词。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长时间以来,女性同男性相比,在生育权、受教育权及家庭暴力方方面面是受到压迫的。
这并非存在于某个国家,甚至世界范围内女性都普遍受歧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职业女性数量迅速增长,女性艺术家、领导人层出不穷,她们开始带领其他女性在各方面追求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女性主义应运而生。
二、“柯莱特”形象中女性主义的体现(一)少女时期——初现叛逆少女柯莱特对中年男子威力芳心暗许。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相差14岁并在婚前有越轨行为不是一个有家教的淑女应该有的行为。
虽如此,柯莱特依旧与威力暗度陈仓。
自此可初见柯莱特的叛逆。
(二)少妇时期——自我意识逐步觉醒柯莱特如愿嫁给了自己心爱的人,从小镇搬来了繁华的巴黎。
她显得与所有的一切格格不入,只能与宠物乌龟讲话。
百无聊赖的柯莱特闲逛中撞见了与别的女人调情的丈夫。
当柯莱特质问威力时,威力却偷换概念道:“你没看见今天的大新闻吗?威力幸福的结婚了。
”一句轻描淡写的话浇灭了单纯的柯莱特心头的怒火,柯莱特想起来婚前自己曾甜蜜地写下:“你见过了巴黎名流却选择了我,说明我还是有过人之处。
”很快,柯莱特再次发现威力竟然与妓女有染,威力狡辩道:“这是男人都会犯的错误,你要原谅我。
为了你我放弃了继承遗产。
”柯莱特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她俯在母亲怀里哭泣,面对母亲的询问,她回答:“还未适应婚姻。
”通过这一细节的安排,可以看出柯莱特受传统的价值观影响:认为丈夫出轨没有错,错的是自己还未适应婚姻。
她无法理解丈夫为何出轨,但她依旧认为对方没错。
知识文库 第13期13《紫色》中茜莉黑人女性意识的觉醒孙利强爱丽丝·沃克的小说《紫色》描写黑人女性茜莉在性别和种族双重歧视下逐步成长为拥有独立意识的女性主义者的故事。
沃克认为非裔美国黑人保持了他们的文化传统,这是因为他们有一种信仰:相信一切事物都具有某种精神。
茜莉这一人物身上寄托着这种“精神”,即勇于与逆境搏斗的精神、敢于探索人生的精神和对自己和生活充满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
这种精神促成了茜莉的蜕变。
爱丽丝·沃克(Alice Walker)是当代美国黑人文学的女作家代表之一, 她不仅创作了关注南方黑人妇女的生存状态的小说, 并且还在女性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妇女主义”理论(womanism)。
沃克的杰出代表作《紫色》(The Color Purple)是一部反映黑人女性在受到性别和种族的双重歧视下逐步成长为拥有独立意识的女性主义者的小说。
该小说自1982年出版即成了闻名全国的畅销书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983年获得了三项美国文学大奖:普利策奖、全国图书奖和全国书评家协会奖。
随后著名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根据小说改编拍成的同名电影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
《紫色》所讲述的故事背景是在二战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时期,小说运用书信体这一独特的写作方式,通过92封信讲述了女主人公茜莉,一个14岁黑人小女孩受到来自性别和种族的双重歧视压迫后如何从逆来顺受麻木顺从到认识“自我”的价值渐渐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才能﹑有独立人格的新女性,形象地展示了白人对黑人的残酷压迫及黑人自身的种种弊病,揭示了黑人妇女所遭受的压迫和不平等,从而指出黑人妇女只有自尊﹑自立﹑自强, 才能获得平等﹑尊重和爱。
沃克运用族群叙事和性别叙事,反映了20世纪美国黑人女性自身性别角色和性别意识的觉醒。
《紫色》探讨了黑人内部关系,即黑人男女之间的关系﹑黑人的家庭关系和黑人的“自我”,从而揭示黑人自身的弊病并提出克服的途径,它讲述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妇女为寻求精神独立﹑人格完整、政治和种族的平等而进行的不懈探索。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指的是女性在社会和个人层面意识到自身权益的重要性和平等的
追求,并积极参与到推动这一目标的运动中。
在现代社会中,女性主义已经成为一个重要
的社会运动,它倡导男女平等、性别正义和性别解放。
这一运动的觉醒过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在当今世界,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仍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
20世纪初,女性的社会地位低下,受到男性社会规范和传统观念的束缚。
女性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应该有平等权益,开
始对权力和资源分配的不平等进行质疑和抗争。
以爱米莉亚·皮尔克特为代表的“新女性”运动,就是当时女性主义意识觉醒的一种形式。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在当时还只是非常有限和局部的。
在二战期间,女性参与战争努
力并展示了自己的能力,这对女性主义意识觉醒起到了推动作用。
战后,一系列法律和政
策的变革,如妇女投票权的获得、禁止性别歧视的法案的颁布,为女性的社会地位提供了
保障。
女性主义意识觉醒的进程还是相对较慢和困难。
到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开始进入新的阶段。
战后的繁荣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引发了后工业社会的一系列问题,例如失业、人口过剩和经济不平等等。
这些问题使得一些女性开始重新审视传统的家庭和性别角色,并主张自主、平等和独立的
生活方式,这推动了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的发起和发展。
第二波女性主义运动强调女性的性自主权、平等待遇和反对性别歧视。
这一期间出现
了许多女性组织和运动,如妇女解放运动、性别研究和女权主义的兴起。
在全球范围内,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也逐渐蔓延,包括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
第三波女性主义在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它试图修正并弥补第二波女性主义的短板。
第三波女性主义强调不同女性之间的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和包容性的价值观,同时也关注
重商业、科技和争取政治权益等方面。
在当今社会,女性主义意识觉醒的进程仍在继续。
女性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不再受
到男性视角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女性开始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诉求,不断追求自己的权益和
平等。
全球范围内,女性主义运动的活跃和女权主义的影响力日益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