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盐津县豆沙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小说家谈小说》(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01.01 KB
- 文档页数:2
《小说家谈小说》一句话目标:了解小说的常识。
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一、自读课文15分钟(3遍以上)二、学生自出试题(20分钟)篇章阅读按中考题型出5个题目(必有一个选择题)每个10分并作出答案。
各小组交换做,评改。
三、质疑问难:程序读+问疑(我代表组出的题目是,我要考)+读各组组长评选本组之星。
班长评选优秀小组。
四、课堂竞赛(教师出5个积累运用题目),当堂训练,评改给小组积分。
1. 下列字的注音、组词有错误的一项是:()A、执拗(niù)山坳(ào)黑黝黝(yǒu)B、枢(shū)纽呕(ōu)歌殴(ǒu)打C. 裸(luǒ)露一棵(kē)树一颗(kē)心 D、分辨(biàn)花瓣(bàn)辫(biàn)子2.下列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心灵是一剂药,上帝和凡人都参与了它的配制。
B.我要去的部落位置处于喀麦隆、乍得、中非交界一带。
C.苍茫的大海,狂风卷集着乌云。
D.看看企鹅偷东西的情景是十分滑稽的,它们的恶劣行径与人间的小偷竟有几分相似。
3. 下列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邻居家中有几个孩子,谁多大了,性格怎样,都能够洞若观火....。
B.爷爷动脉硬化,两只手会不由自主....地抖动起来,已经多年不写东西了。
C.今年初,美英多次对伊拉克实施空中打击,但始终没有提出一个光明磊落....的理由。
D.军事家活动的舞台建筑在客观物质条件的上面,然而军事家凭着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绘声绘色....的话剧来。
4.小说的三要素是、、。
5.茅盾(1896~1981)本名,字雁冰,现代著名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左联期间他写出了长篇小说、短篇小说。
《小说家谈小说——<百合花>》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读懂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我能抓住细节描写,赏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3、我能概括故事情节,分析小说中感人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思想内容。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清小说情节,把握小说的主题。
难点:了解小说运用的多种艺术手法,认识小说的艺术特点。
知识链接茹志鹃,女,1925年参加新四军,1955年转业到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任《文艺月报》编辑。
1958年3月,在《延河》上发表了著名作品《百合花》,标志着她艺术风格开始形成。
这篇“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曾被茅盾誉为当时最使他满意和感动的一篇作品,她主要作品还有《百合花》《静静的产院》《如愿》《阿舒》《三走严庄》等。
《百合花》是茹志鹃前期的代表作。
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后不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
冷峻的现实生活使她“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
她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一刹那里,便能胆肝相照,生死与共。
”所以,《百合花》是她“在匝匝忧虑之中,缅怀追念时得来的产物”。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典型人物、故事情节、典型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如何阅读小说:(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1、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2、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3、思考和挖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
熟悉情节可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服务的。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2019-2020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小说家谈小说》教案(新版)苏教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教材分析:课文由茹志娟的小说《百合花》和茅盾对小说的评论《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两块组成。
小说《百合花》主要叙述了小通讯员送“我”到前沿包扎所后去新媳妇家借被子,而后在参加团部总攻为掩护担架员光荣牺牲,新媳妇义无反顾用自己唯一嫁妆——新百合花被子盖在小战士身上。
小说借这一简单的故事,反映了普通人物纯洁美好的心灵,表达军爱民、民拥军这一战争时代的重大主题。
小说语言清新,取材新颖,以小见大。
在当时表现这一类型的题材中独树一帜,给当时文坛带来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
节选茅盾先生的评论从细节描写对“如何来表现人物”和“展开故事”这一角度来具体剖析小说的精彩和它的独特艺术魅力。
作者对小说的评价,不但为这篇小说奠定了基调,而且对某一历史时期文学评论中的一些错误观念起到了纠偏作用。
同时,全文论题高度集中,观点独到新颖,论证分析有力,是一篇值得学生借鉴的优秀评论文章。
学情分析:本册教材第二单元为小说单元,已经组织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了小说,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阅读小说的方法。
《百合花》这篇小说写得“清新、俊逸”,一定深受学生的喜爱,特别是本文典型的细节描写,正好加深学生对细节描写在小说的作用的认识。
将学生的认识与作家茅盾对作品的评论相比较,可以提高学生的理性分析水平。
教学目标:1.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尝试写评论小说的文章。
2.通过指认《百合花》中细节描写,说出它的巧妙之处。
3.理解小说《百合花》的思想内容,分析小说中感人的人物形象。
4.理解茅盾把握小说风格进行评论的评述思路和方法。
5.能比较出自己对《百合花》的评论与茅盾的评论之间的区别。
教学重点:1.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作者表达和思想感情。
2.把握评论的主要观点,学习小说评论的写作方法。
《小说家谈小说——<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我要阅读《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理解茅盾对《百合花》的评论观点。
2、我要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尝试作小说评论。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茅盾对《百合花》的评论观点。
难点: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知识链接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主要代表作品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中篇小说《虹》;长篇小说《子夜》《林家铺子》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品。
小说评论的阅读指导:小说评论是文学评论的一种,属于议论文范畴。
评论的对象是小说,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
写小说评论时,对于读者不太了解的作品,评论前要对其有关方面作一定的交代。
小说评论必须对作品有总的评价,评论点要集中,鲜明;并且对你这个评价有一定论证过程,要用确凿的材料去支撑观点,引证的材料首先要来自作品本身,当然还可旁征博引,材料分析和观点要始终保持一致。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害臊.()点缀.()宽shù() bào()歉kāng kǎi( )( ) 激昂..()2、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作者,代作家,原名,字,代表作品主要有。
3、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茅盾对《百合花》的总评价的句子。
二、合作探究1、作者在评论中引用了大量小说原文,这有什么作用?1、文章标题为“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故事的简单体现在哪?情节的精致又体现在哪?2、从茅盾先生的评论中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三、课堂练习基础部分(必做题)1、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①颤()动②点缀()③忸怩()()④踌躇()()⑤执拗()⑥bào()歉⑦宽shù()⑧尴尬()()⑨qián()诚⑩安xiáng ()2、作者是怎样围绕他的独特感受展开评论的?拓展延伸(选做题)1、回头再看《百合花》这篇小说,能不能自己也选个角度来对文章进行评析?(例如可以从语言特色上、谋篇布局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对比手法的使用上等方面着手)。
小说家谈小说教学目标:1、阅读文章感悟作者的评论观点。
2、阅读《百合花》,简述故事的情节。
3、结合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体会,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教学难点结合作者的观点和自己的体会,选取一个角度赏析作品,谈出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导入回忆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小说,并且分析它们的三要素教学过程如何阅读小说:小说阅读法特指根据小说的体裁特点提出的一种阅读方法。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阅读小说,与阅读一般的记叙文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要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分析人物,可从三个方面入手:1、分析人物外貌、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2、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的矛盾冲突;3、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
(二)熟悉并分析故事情节。
熟悉情节可采用朗读、编写提纲、复述内容等方式;分析情节,要与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起来,因为小说的任何一个情节都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中心思想)服务的。
分析时既要掌握情节发展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从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全过程来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平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三)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
分析环境描写,不应当孤立地进行,而应当与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在一起,当然,有时为了弄清小说的写作特点,也可以单独抽出环境描写来分析,但那要在分析了思想内容以后再进行。
以上各点,并不是在阅读每篇小说时都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根据各篇小说的特点和读者自己的具体情况(如阅读目的、时间、水平等),可以有所侧重。
练习巩固太阳语(方英文)我的书房处在一个大深坑里的二层楼的底层。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 14 小说家谈小说教案苏教版课题14 小说家谈小说课型新授课时 3 授课时间主备人交流时间整合时间组长签字教学目标重点把握小说《百合花》的思想内容,认识其艺术特点。
难点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尝试写评论小说的文章。
课前准备1、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
2、积累文中生字词。
教学设计详案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宽恕()点缀()害臊()撂()木讷()憨()厚挪()步讪()笑尴尬()掂()量鹿砦()颤()动虔()诚忸怩()跌宕()执拗()二、作者简介1、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于浙江省的乌镇。
这里农业发达,又紧邻上海,人文荟萃,造成了他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后来参加了革命运动,那段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了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
2、茹志鹃,当代著名女作家,祖籍杭州。
她擅长写抒情心理小说。
表现战争题材的,以空灵精致的笔触展示军民间的深情和厚谊;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生活,那柔美纤细的笔触常游弋在劳动妇女的心灵世界,显示人物内心的热切和性格的贤淑。
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
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
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
代表作《百合花》、《静静的产院》等。
三、介绍背景《百合花》是茹志鹃的代表作,也是她的成名作。
她写这篇小说时,正是反“右”斗争紧锣密鼓之际,她的家庭成员是这场扩大化运动的受害者。
面对冷酷的现实,她不由怀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
于是,这象征着纯洁与感情的“百合花”便在作家“匝匝忧虑”“不无悲凉地思念”之中灿然开放,给当时文坛带来一股沁人的清香。
四、探讨寓意百合花——完美、纯洁,百年好合,顺利、心想事成、祝福香水百合——纯洁、富贵、婚礼的祝福百合花(白色)——纯洁、庄严、心心相印五、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速读小说《百合花》(1)用最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2)梳理归纳出小说的人物、情节、环境及主题。
《小说家谈小说——<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要阅读《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理解茅盾对《百合花》的评论观点。
2、我要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尝试作小说评论。
学习重难点
重点:理解茅盾对《百合花》的评论观点。
难点:学习小说鉴赏的基本方法
知识链接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
主要代表作品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中篇小说《虹》;长篇小说《子夜》《林家铺子》是其最重要的代表作品。
小说评论的阅读指导:
小说评论是文学评论的一种,属于议论文范畴。
评论的对象是小说,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赏水平。
写小说评论时,对于读者不太了解的作品,评论前要对其有关方面作一定的交代。
小说评论必须对作品有总的评价,评论点要集中,鲜明;并且对你这个评价有一定论证过程,要用确凿的材料去支撑观点,引证的材料首先要来自作品本身,当然还可旁征博引,材料分析和观点要始终保持一致。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害臊.()点缀.()宽shù() bào()歉
kāng kǎi( )( ) 激昂
..()
2、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作者,代作家,原名,字,代表作品主要有。
3、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茅盾对《百合花》的总评价的句子。
二、合作探究
1、作者在评论中引用了大量小说原文,这有什么作用?
1、文章标题为“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故事的简单体现在哪?情节的精致又体现在哪?
2、从茅盾先生的评论中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
三、课堂练习
基础部分(必做题)
1、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颤()动②点缀()③忸怩()()
④踌躇()()⑤执拗()⑥bào()歉
⑦宽shù()⑧尴尬()()
⑨qián()诚⑩安xiáng ()
2、作者是怎样围绕他的独特感受展开评论的?
拓展延伸(选做题)
1、回头再看《百合花》这篇小说,能不能自己也选个角度来对文章进行评析?
(例如可以从语言特色上、谋篇布局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对比手法的使用上等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