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精品]2018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1框正视发展挑战教学设计新人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4
建设美丽中国设计说明此课通过体现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建设内容的视频、数据、社会现象、典型案例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明确基本国策实施的必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生活理念。
学习目标1.通过对环保公益广告、人口发展趋势视频的思考分析,表达真实感受,触发学生对现象背后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关切,使其感受到人口数量增长与资源环境发展的矛盾是一个普遍性问题,并非中国独有,而是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培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和品质。
2.通过对数据、图表、人口流动社会现象的分析,了解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和新特点,理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和必要性,树立忧患意识,正视新的挑战。
3.通过观看“我国人口政策变迁”的视频,知道我国为解决人口问题所采取的积极措施,理解这些措施实施的背景与意义;辩证看待人口政策的变化和调整,理解人口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完善;认同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4.通过对相关数据、视频、生活现象的分析,知道我国资源、环境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反思我国经济发展的理念和方式,认识只有走绿色发展道路,才能走出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困境;增强建设美丽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态度认同,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生活理念。
5.通过对伦敦“杀人雾”事件的反思,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关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坚持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
6.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应对当下人口、资源、环境带来的挑战,避免重蹈西方工业化的覆辙,理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了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树立忧患意识,提升生态文明素养,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确绿色发展道路是破解发展困境的最佳选择。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2框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的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的第二框“共筑生命家园”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为背景,让学生了解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态环境意识,但对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和保护措施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些环保知识,但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环保问题存在疑惑,如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有哪些意义?如何做到环保?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给予解答,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学会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实践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行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养成环保的生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掌握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2.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将环保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素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生态环境的现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环保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参与环保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搜集相关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1课时正视发展挑战1 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
教学难点:人口问题的本质。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近年来,尽管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但要达到“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大气、水、土壤治理……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
中央环保督察、“水十条”“土十条”、史上最严环保法……在已有举措基础上,2018年新亮相的环保税、新扩围的水资源税试点、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等措施,向世界展现中国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无疑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
思考:“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给我们什么警示?教师总结:我国还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要直面发展挑战,采取切实措施解决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环保问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一)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1.阅读教材第75-76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阅读材料,分析数据,从国民受教育程度看,你认为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基本状况如何?对我国经济社会有何影响?3.教师总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二)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1.材料呈现: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带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人口过度集中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给流入地的资源、环境、住房、交通、劳动力成本等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交通拥堵”“停车难”“房价飞涨”“入园入托难”“垃圾围城”等“大城市病”日益严重,也给流出地带来了人才流失、空巢家庭、留守家庭等社会问题。
2.思考:对人口问题的严峻性,你是怎么认识的?3.师生共同总结:(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共筑生命家园【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
2、知道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3、知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能力目标1、正确理解建设生态文明,联系实际说明建设生态文明和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2、结合我国的发展明确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帮助学生形成建设美丽中国、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价值观。
2、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意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设生态文明。
难点: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读诗揽胜:《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你从诗中可以看到哪些景色?这些景色今天还能看到吗?2、你的家乡有几条河流?有几个沙场?有几个垃圾倾倒场?河流周围居民的生活态度怎样?3、你的家乡有几座山?有几个矿山(或者石场)?道路状况怎样?矿山(或者石场)周围居民的生活态度怎样?教师引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似乎于我们现代生活而言已经只是一个梦境。
正因为如此,建设生态文明,构建人与自然的美丽和谐需要我们更多勇气、智慧、信念!二、展示预习成果1.自然为人类的__生存与发展__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__相互依存,共生共荣__,这是一种__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__。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第1课时正视发展挑战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
教学难点:人口问题的本质。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近年来,尽管生态环境状况明显好转,但要达到“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目标,大气、水、土壤治理……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
中央环保督察、“水十条”“土十条”、史上最严环保法……在已有举措基础上,2018年新亮相的环保税、新扩围的水资源税试点、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等措施,向世界展现中国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无疑将成为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焦点。
思考:“还有一场场硬仗要打”给我们什么警示?教师总结:我国还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要直面发展挑战,采取切实措施解决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环保问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一)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1.阅读教材第75-76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阅读材料,分析数据,从国民受教育程度看,你认为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基本状况如何?对我国经济社会有何影响?3.教师总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是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我国人口状况还呈现出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新的特点。
(二)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1.材料呈现:研究表明,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带来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人口过度集中于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给流入地的资源、环境、住房、交通、劳动力成本等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交通拥堵”“停车难”“房价飞涨”“入园入托难”“垃圾围城”等“大城市病”日益严重,也给流出地带来了人才流失、空巢家庭、留守家庭等社会问题。
2.思考:对人口问题的严峻性,你是怎么认识的?3.师生共同总结:(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