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课程
- 格式:ppt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15
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环境下细菌的分布情况,并利用不同的消毒灭菌方法进行对比实验,以了解细菌在不同环境下的分布情况及不同消毒灭菌方法的效果。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实验室培养基- 培养皿- 取样棉签- 75%酒精- 进口细菌培养基- 紫外线消毒仪- 温度控制箱2. 实验方法a. 取样在实验室内外各选取5个不同环境的位置,如洗手间、桌面、空气、水龙头等,用棉签进行取样,并分别划线涂抹于培养皿中。
然后在同一位置同时用另一根消毒过的棉签进行擦拭,作为对照组。
b. 培养将涂抹过的培养皿置于37摄氏度的温度控制箱中进行培养。
c. 观察观察培养皿中细菌的产生情况,记录细菌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d. 消毒灭菌将消毒液涂抹于部分培养皿中,将部分培养皿放置于紫外线消毒仪中进行消毒处理。
e. 对比观察对消毒前后的培养皿进行数量和分布情况的观察,比较不同消毒方法对细菌的杀灭效果。
三、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环境下取样可观察到细菌培养的差异性,如洗手间细菌数量较高,空气中细菌数量较低。
对比消毒灭菌后的培养皿发现,75%酒精对大部分细菌具有杀灭效果,紫外线消毒亦能显著减少培养皿中细菌的数量。
四、实验分析由实验结果可知,细菌的分布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不同环境下细菌数量和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
消毒方法对细菌的杀灭效果也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环境和细菌种类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消毒方法。
五、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对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的对比研究,揭示了细菌在不同环境下的分布情况和不同消毒方法的杀灭效果。
实验结果为环境卫生管理和细菌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也为细菌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六、实验意义本实验结果为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制订合理的消毒措施提供了重要参考。
也为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本实验通过对细菌分布与消毒灭菌的研究,为我们深入了解细菌在不同环境下的分布特点和不同消毒方法的效果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数据支持。
实验三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实验三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的】①了解细菌⼴泛分布于⾃然界及正常⼈体,树⽴“有菌观念”,从⽽认识⽆菌操作对于微⽣物学及医学实践的重要性。
②了解正常⼈体中寄居着种类繁多的细菌,正常情况下不引起⼈类疾病,称为正常菌群。
③熟悉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学习常⽤的消毒灭菌⽅法。
④了解不同细菌对外界因素具有不同的抵抗⼒。
⼀、细菌的分布检查(⼀)空⽓中的细菌检查【材料】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
【⽅法】①取普通琼脂平板⼀只开启⽫盖,培养基⾯向上放于实验桌上,暴露5~30min后盖好。
②置37℃培养18~24⼩时后观察结果。
【结果】(填表10-1)平板培养基表⾯或多或少有菌落⽣长。
(⼆)地⾯⽔中的细菌检查【材料】地⾯⽔(河⽔、井⽔或池⽔)、⾼层琼脂培养基、1ml⽆菌吸管、灭菌培养⽫。
【⽅法】①以⽆菌吸管吸取1ml地⾯⽔,加⼊灭菌平⽫中。
②将已溶化且冷⾄45℃左右的⾼层琼脂倾注⼈上述平⽫中,加盖后轻轻摇动,使⽔与琼脂充分混匀,静凝。
③37℃24⼩时后取出观察,计数菌落。
【结果】(填表10-1)(三)⾐服、票证、头发、⼿指⽪肤上的细菌检查【材料】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
【⽅法】取普通平板⼀个,⽤蜡笔在平板背⾯玻璃上划成四等分,并贴上标签(图10-1)。
然后以⽆菌操作法,⽤⾐袖⾓、票证、头发及⼿指或指甲内污物,在平板培养基表⾯相应部位轻轻涂抹,置37℃培养24【结果】填表培养基表⾯涂抹处有菌落⽣长。
⾐服、票证、头发、⼿指⽪肤上的细菌检查(四)正常⼈体咽喉部的细菌检查⾎液琼脂平板培养基、灭菌棉拭、接种环、酒精灯。
【⽅法】取灭菌棉拭⼀⽀,在被检查者咽喉部轻轻涂擦后,再涂于⾎液琼脂培养基—侧,然后改⽤灭菌接种环作分离划线接种。
盖上⽫盖,37℃孵育24⼩时(或者采⽤咳喋法)。
【结果】(填表10-1)琼脂平板表⾯有菌落⽣长。
其中占优势的是⼀种细⼩菌落,其周围有草绿⾊的不完全溶⾎环。
此为咽喉部的正常菌群—甲型链球菌。
第十二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种类繁多的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极为广泛,它们与外界环境及宿主一起构成相对平衡的生态体系,大多数细菌对人体是无害的,但有些细菌侵入人体或因某些原因导致人体内微生态平衡失调时,可以引起疾病。
因此,了解细菌在自然环境及正常人体的分布,认识正常菌群的作用及微生态平衡与失调的关系,对加强无菌观念、正确使用消毒灭菌方法、防止医院感染、传染病及菌群失调的发生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细菌的分布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土壤含有细菌生长繁殖必需的营养物质、水分、适宜的pH及气体环境。
因此,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很多,一般离地面10cm~20cm耕作层的土壤中,细菌含量最多。
土壤中的细菌多数为非病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土壤中的病原菌可来自人和动物的排泄物以及死于传染病的人畜尸体,多数病原菌在土壤中容易死亡。
但有一些能形成芽胞的细菌,如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芽胞杆菌等,它们在土壤中可存活几年或几十年,并能通过伤口感染,因此,当伤口被泥土污染时,应采取清创等必要的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水也是细菌生存的天然环境,水中的细菌主要来自土壤和人、动物的排泄物等,水中细菌的数量通常是地面水多于地下水,静止水多于流动水,沿岸水多于中流水,由于水容易受人和动物的粪便及多种排泄物的污染,所以水中可含有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霍乱弧菌等病原菌。
水源被污染可引起多种消化系统传染病的流行,因此,保护水源,加强水和粪便的管理,是预防和控制肠道传染病的重要环节。
空气中缺乏营养物质与水分,且受日光照射,细菌不易繁殖。
但由于人群和各种动物的呼吸道及口腔中的细菌可随唾液、飞沫散布到空气中。
土壤中的细菌也随尘埃飞扬在空气中,因此空气中可存在不同种类的细菌。
尤其在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或医院,空气中细菌种类和数量显著增多。
常见的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及脑膜炎奈瑟菌等,可引起伤口或呼吸道感染。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教案首页章节课题: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课时:1本章在课程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前后联系:本章属于细菌学总论的一部分,为病原微生物个论的学习奠定基础。
德育目标要求:培养热爱祖国,具有报效祖国的精神,具有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宪法、法律;具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开拓进取、坚毅勇敢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道德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是其成为思想水平高,技术过硬的医护人员。
教学重点、难点:1 正常菌群及其生理意义2物理消毒灭菌法(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汽灭菌法,紫外线,滤过除菌)3化学消毒灭菌法(种类,消毒机理和用途)教学方法手段实施设计授课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形象的展示一些图片。
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启发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1 简述正常菌群及其生理意义。
2 列举常用的消毒灭菌的方法。
第三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第一节细菌的分布一、细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一)、土壤土壤中细菌可分三类:①天然生活在土壤中的自养菌;②土壤中腐物寄生菌;③来自人或动物的排泄物及尸体进入土壤的致病菌。
土壤中细菌大部分为非致病菌。
(二)、水水中的细菌来自土壤、尘埃、垃圾及人畜的排泄物等。
目前用测定大肠埃希菌群数来判定水源被污染的程度。
我国规定饮用水的标准为1ml水中的细菌总数不超过l00个,1000ml 水中大肠埃希菌群数不超过3个。
(三)、空气空气中的细菌来源于人畜呼吸道的飞沫及飘扬起来的尘埃。
室内空气中的细菌比室外多,尤其在人口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空气中细菌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多,易引起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
空气中的细菌也是培养基、生物制品、医药制剂以及手术室等的污染来源。
总之,自然界中的细菌几乎是无处不在。
二、细菌在人体中的分布(一)、正常菌群概念:正常人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口腔、鼻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黏膜上存在着不同种类和一定数量的细菌,这些通常对人体无害甚至有益的细菌称为正常菌群(normal flora)。